期刊文献+
共找到5,2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俄罗斯航天透波材料现状考察 被引量:106
1
作者 胡连成 黎义 于翘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8-52,共5页
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俄罗斯透波材料的种类;选用的增强结构形式;树脂基体及其性能。重点介绍了有机硅树脂、磷酸铝、磷酸铬、磷酸铬铝及其复合透波材料的有关性能。
关键词 透波材料 天线罩 磷酸盐 复合材料
下载PDF
航空航天轻质金属材料电弧熔丝增材制造技术 被引量:93
2
作者 李权 王福德 +4 位作者 王国庆 曾晓雁 罗志伟 马存强 张磊 《航空制造技术》 2018年第3期74-82,89,共10页
航空航天轻质化、高性能整体结构日趋广泛的应用,对高效、低成本快速研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电弧熔丝增材制造与其他金属3D打印技术相比,具有制造成本低、成形效率高等特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综述了国内外铝合金、钛合金等轻... 航空航天轻质化、高性能整体结构日趋广泛的应用,对高效、低成本快速研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电弧熔丝增材制造与其他金属3D打印技术相比,具有制造成本低、成形效率高等特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综述了国内外铝合金、钛合金等轻质金属材料电弧熔丝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最后,分析了电弧熔丝增材制造大型构件的应力与变形控制、路径规划软件、成形过程在线监控与反馈控制等共性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熔丝增材制造 铝合金 钛合金 缺陷控制 近净成形
下载PDF
强度理论的发展和展望 被引量:70
3
作者 俞茂宏 M.Yoshimine +4 位作者 强洪夫 昝月稳 肖耘 李林生 盛祖铭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0,共20页
强度是各种地上、地下、水下和上天结构的共同的最基本要求。强度理论是研究材料在复杂应力下屈服和破坏规律的学科。由于各种土木、水利、机械、航空、军工等工程结构中的材料,大多处于复杂应力作用下,因此强度理论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 强度是各种地上、地下、水下和上天结构的共同的最基本要求。强度理论是研究材料在复杂应力下屈服和破坏规律的学科。由于各种土木、水利、机械、航空、军工等工程结构中的材料,大多处于复杂应力作用下,因此强度理论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强度理论是各种工程结构强度计算和设计必需的基础理论。它们也是固体力学、材料强度学研究从弹性到塑性,从弹性到软化或硬化,从弹性到脆塑性,以及从线性到非线性的开始。对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强度理论(屈服准则、破坏准则等)的发展进行了总结。给出了 80 多种准则的方程式,反映出强度理论研究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讨论了各种准则的分类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合理选择破坏准则问题。还总结了三大系列强度理论、统一屈服准则、统一强度理论和其他各种强度理论。 最后讨论了强度理论的发展展望,包括:真三轴试验和假三轴试验;强度理论的经济效益;各向异性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破坏准则;多孔隙材料和多相材料的破坏准则;其它各种特殊材料的强度理论;安定性、多轴疲劳、蠕变、损伤、断裂和相关现象;强度理论的计算机程序实施和角点奇异性;特殊环境下的强度理论问题;强度理论的美;强度理论研究的不同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强度理论和结构强度理论 复杂应力状态 屈服准则 破坏准则 强度理论 单剪强度理论 双剪强度理论 统一强度理论
下载PDF
编织复合材料拉伸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8
4
作者 卢子兴 冯志海 +4 位作者 寇长河 刘振国 陆萌 麦汉超 唐国翌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29-134,共6页
针对三维四向和五向编织复合材料进行了拉伸实验,从宏观角度研究了它们的力学行为,获得了这些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参数及变形、破坏规律。基于宏观实验,本文还对拉伸试件断口进行了扫描电镜测试,从细观角度对编织复合材料的破坏机制... 针对三维四向和五向编织复合材料进行了拉伸实验,从宏观角度研究了它们的力学行为,获得了这些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参数及变形、破坏规律。基于宏观实验,本文还对拉伸试件断口进行了扫描电镜测试,从细观角度对编织复合材料的破坏机制作了分析,得到一些重要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编织结构 复合材料 拉伸 力学性质
下载PDF
我国航天运输系统60年发展回顾 被引量:81
5
作者 龙乐豪 李平岐 +1 位作者 秦旭东 牟宇 《宇航总体技术》 2018年第2期1-6,共6页
航天运输系统包括一次性运载火箭、重复使用运载器、轨道转移运载器3个领域,目前一次性运载火箭仍是我国满足进入空间需求的主体。我国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共研制了17种运载火箭、9种上面级,具备发射低、中... 航天运输系统包括一次性运载火箭、重复使用运载器、轨道转移运载器3个领域,目前一次性运载火箭仍是我国满足进入空间需求的主体。我国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共研制了17种运载火箭、9种上面级,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和不同有效载荷的能力。对我国航天运输系统60年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与不足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运输系统 运载火箭 发展回顾
下载PDF
吸波涂层材料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被引量:53
6
作者 刘列 张明雪 +1 位作者 胡连成 于翘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讨论了吸收雷达波材料的工作原理,演变阶段,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的重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并指出航空、航天飞行器用吸波涂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吸波涂料 吸收剂 CAD
下载PDF
星敏感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66
7
作者 梁斌 朱海龙 +1 位作者 张涛 仝玉婵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6-29,共14页
本文综述了星敏感器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首先,总结了国内外星载星敏感器的发展历程。接着,根据星敏感器工作原理,分析讨论了星点质心定位算法、星图识别算法和姿态解算算法等星敏感器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通过讨论星点质心... 本文综述了星敏感器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首先,总结了国内外星载星敏感器的发展历程。接着,根据星敏感器工作原理,分析讨论了星点质心定位算法、星图识别算法和姿态解算算法等星敏感器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通过讨论星点质心定位精度对星敏感器测量精度影响,分析了星点质心定位算法以及对应误差补偿的研究现状;基于星座特征、字符模式和智能行为,介绍了星图识别算法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确定姿态解算算法和动态姿态解算算法分析了姿态解算算法的研究现状。最后,对星敏感器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讨论了航空机载星敏感器、微小型星敏感器和甚高精度星敏感器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重点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敏感器 星点提取 星图识别 姿态解算
下载PDF
重型运载火箭关键制造技术发展展望 被引量:66
8
作者 刘欣 王国庆 +1 位作者 李曙光 刘琦 《航天制造技术》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我国未来重型运载的研制需要研究突破贮箱等大型结构件以及200t级大推力氢氧火箭发动机关键组件相关材料、结构、工艺和工艺装备等方面的制造技术;继承已有航天产品制造经验,与现有材料、装备技术和能力发展实际结合,保证型号研制顺利进... 我国未来重型运载的研制需要研究突破贮箱等大型结构件以及200t级大推力氢氧火箭发动机关键组件相关材料、结构、工艺和工艺装备等方面的制造技术;继承已有航天产品制造经验,与现有材料、装备技术和能力发展实际结合,保证型号研制顺利进行;同时发展新材料与先进工艺技术,为型号产品研制以及进一步改进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运载火箭 氢氧发动机 关键制造
下载PDF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体方案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63
9
作者 李东 王珏 +2 位作者 何巍 李平岐 牟宇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共5页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全新研制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2006年获得国家立项,正式开始工程研制,2016年11月3日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实施首次发射,并取得圆满成功,工程研制历时10年。在研制过程中,研发团队攻克了大量的工程技术难题,积累了丰...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全新研制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2006年获得国家立项,正式开始工程研制,2016年11月3日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实施首次发射,并取得圆满成功,工程研制历时10年。在研制过程中,研发团队攻克了大量的工程技术难题,积累了丰富的大型低温运载火箭研制经验,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大幅提高了中国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其首飞成功在迈向航天强国的征程中踏出了最为坚实的一步,中国也由此进入了拥有大型运载火箭的国家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长征五号 运载能力
下载PDF
智慧火箭发展路线思考 被引量:57
10
作者 李洪 《宇航总体技术》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运载火箭与新一代信息与制造技术的结合将打破传统运载火箭研制理念和工作流程模式,推动相关领域的变革发展,最终形成采用数据驱动研制流程、由智能产品组成的"智慧火箭"。提出了智慧火箭的建设目标,针对智慧火箭所包含的智... 运载火箭与新一代信息与制造技术的结合将打破传统运载火箭研制理念和工作流程模式,推动相关领域的变革发展,最终形成采用数据驱动研制流程、由智能产品组成的"智慧火箭"。提出了智慧火箭的建设目标,针对智慧火箭所包含的智能研制、智能产品、智能制造以及智能过程控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火箭 智能研制 智能产品 智能制造 智能过程控制
下载PDF
阻尼结构与高聚物阻尼材料 被引量:33
11
作者 李亦东 于翘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5年第2期1-13,共13页
阻尼减振是以机械动力学和材料科学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技术,是解决振动和噪声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国阻尼减振技术的应用除在航空航天等尖端技术方面保持原有的优势外,在民用领域的应用仍不够广泛。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内阻尼减振技术... 阻尼减振是以机械动力学和材料科学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技术,是解决振动和噪声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国阻尼减振技术的应用除在航空航天等尖端技术方面保持原有的优势外,在民用领域的应用仍不够广泛。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内阻尼减振技术应用的发展,本文系统地对阻尼减振技术的基本概念、阻尼产生的机理及其数学描述、阻尼材料、阻尼结构设计及国外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介绍与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弹性 阻尼材料 电流变流体 阻尼减振 振动
下载PDF
电阻应变片与应变传递原理研究 被引量:48
12
作者 尹福炎 《衡器》 2010年第2期1-8,共8页
随着我国衡器和自动称量技术的发展,各种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的应用也更加普遍。传感器的结构及型式,由常温至高温,由传统的模拟式也逐渐进入数字式。但是人们关心的仍然是传感器的性能及其稳定性。本文试以应变片的测量原理,从应变传... 随着我国衡器和自动称量技术的发展,各种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的应用也更加普遍。传感器的结构及型式,由常温至高温,由传统的模拟式也逐渐进入数字式。但是人们关心的仍然是传感器的性能及其稳定性。本文试以应变片的测量原理,从应变传递机理方面,把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大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应变片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 有限元法 应变传递 蠕变自补偿
下载PDF
重型运载火箭及其应用探讨 被引量:46
13
作者 何巍 刘伟 龙乐豪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提出中国重型运载火箭发展原则,根据这些原则,进行重型运载火箭构型分析,初步确定了火箭的直径以及发动机的推力量级,形成了基于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和基于大推力固体助推器的两种重型运载火箭总体技术方案,并对重型运载火箭的关键技... 提出中国重型运载火箭发展原则,根据这些原则,进行重型运载火箭构型分析,初步确定了火箭的直径以及发动机的推力量级,形成了基于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和基于大推力固体助推器的两种重型运载火箭总体技术方案,并对重型运载火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结合重型运载火箭的特点对未来的潜在应用需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型运载火箭对于提升中国空间活动能力,加快空间应用开发的步伐都有着重要意义。结合上述分析,提出了加速推动重型运载火箭的后续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运载火箭 总体方案 应用
下载PDF
大范围运动刚体-柔性梁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46
14
作者 吴胜宝 章定国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共7页
对自由大范围运动情况下刚体-柔性梁系统的刚柔耦合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考虑系统作平面大范围运动及柔性梁的纵向和横向变形,在纵向变形位移中计及横向弯曲引起的轴向缩短,即耦合变形项。采用假设模态法对柔性梁进行离散,运用拉格朗... 对自由大范围运动情况下刚体-柔性梁系统的刚柔耦合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考虑系统作平面大范围运动及柔性梁的纵向和横向变形,在纵向变形位移中计及横向弯曲引起的轴向缩短,即耦合变形项。采用假设模态法对柔性梁进行离散,运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方程。分大范围运动为转动、平动,平面运动进行了动力学仿真,重点探讨了大范围平动下的刚体-柔性梁系统的刚柔耦合动力学特性。首先研究了系统在外界激励作用下的耦合动力学,其次分析了已知大范围平动对柔性梁小变形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零次近似模型不能反映大范围平动和柔性梁小变形运动之间的耦合作用;在不同的大范围平动加速度下,柔性梁中既可存在动力刚化效应,也可存在动力柔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柔耦合动力学 动力刚化 动力柔化
下载PDF
国外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关键技术综述 被引量:44
15
作者 冯韶伟 马忠辉 +2 位作者 吴义田 栾宇 王月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2-86,共5页
运载器的可重复使用是未来航天运输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能够有效降低发射成本,但也会遇到许多技术难题。针对Falcon 9火箭的研制情况,分析国外多级入轨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展历程,分析研究实现可重... 运载器的可重复使用是未来航天运输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能够有效降低发射成本,但也会遇到许多技术难题。针对Falcon 9火箭的研制情况,分析国外多级入轨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展历程,分析研究实现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所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为新型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 着陆器 防热结构 可重复使用发动机 运载能力
下载PDF
无线通信设备的射频指纹提取与识别方法 被引量:43
16
作者 俞佳宝 胡爱群 +2 位作者 朱长明 彭林宁 姜禹 《密码学报》 CSCD 2016年第5期-,共14页
通过分析无线设备的通信信号来提取设备的射频指纹进行设备识别是一种保护通信系统安全的物理层方法.射频指纹是无线通信设备的物理层本质特征,很难被篡改.就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指纹,不同的无线设备也拥有不同的射频指纹,可用于无线设... 通过分析无线设备的通信信号来提取设备的射频指纹进行设备识别是一种保护通信系统安全的物理层方法.射频指纹是无线通信设备的物理层本质特征,很难被篡改.就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指纹,不同的无线设备也拥有不同的射频指纹,可用于无线设备的身份识别和接入认证.本文主要回顾了过去二十年国内外射频指纹技术的研究进展.根据射频指纹提取与识别的典型流程,首先分析了射频指纹的产生机理及众多可识别的设备类型,反应出射频指纹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后,本文将可识别信号主要分成了瞬态信号和稳态信号两类,并简述了检测和截取可识别信号的方法.随后,本文对射频指纹特征做了简单分类,归纳分析了射频指纹应该具备的五大特点,即通用性、唯一性、短时不变性、独立性以及稳健性.本文还从瞬态信号射频指纹技术和稳态信号射频指纹技术两个方面总结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此外,本文对于如何评估射频指纹系统的性能也做了一定的论述.最后,本文指出了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面临的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指纹 设备识别 物理层安全 特征提取
下载PDF
高功率密度电机三维温度场计算及导热优化研究 被引量:43
17
作者 李立毅 张江鹏 +1 位作者 闫海媛 于吉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3642-3650,3384,共9页
短时工作制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具有工作电密高、电枢绕组发热大、温升高的特点。对电机的三维温度场计算尤其是绕组端部温升的准确计算成为高功率密度电机设计的重要部分。该文对高功率密度电机的损耗进行了准确计算,着重分析端部绕组... 短时工作制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具有工作电密高、电枢绕组发热大、温升高的特点。对电机的三维温度场计算尤其是绕组端部温升的准确计算成为高功率密度电机设计的重要部分。该文对高功率密度电机的损耗进行了准确计算,着重分析端部绕组的电阻和铜损耗。在电机的三维温度场计算模型中对端部绕组进行了分层等效,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分层等效模型能够提高绕组温升计算的准确性。为降低高功率密度电机中电枢绕组的温升水平,对电机端部绕组进行导热优化,减小了端部绕组的传热热阻,电枢绕组的最高温升从80℃降至69℃。最后通过样机实验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高功率密度 三维温度场 分层模型 导热优化
下载PDF
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弹性模量数值预报 被引量:32
18
作者 刘振国 陆萌 +2 位作者 麦汉超 卢子兴 冯志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2-185,共4页
对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参数化建模技术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一种“米”字型枝状体胞的计算模型 ,较为真实地模拟了该材料的细观结构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相应的边界条件和约束条件并应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该材料的纵向、横向弹性模量 .通... 对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参数化建模技术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一种“米”字型枝状体胞的计算模型 ,较为真实地模拟了该材料的细观结构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相应的边界条件和约束条件并应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该材料的纵向、横向弹性模量 .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可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编织复合材料 弹性模量 航空材料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关于重型运载火箭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41
19
作者 龙乐豪 郑立伟 《宇航总体技术》 2017年第1期8-12,共5页
重型运载火箭涉及众多关键技术,研制难度大,研制周期长。针对重型运载火箭研制过程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包括动力类型选择、重型火箭模态试验、动力系统试车、测发模式以及产业基地布局与建设等方面,提出重型运载火箭后续研制过程中... 重型运载火箭涉及众多关键技术,研制难度大,研制周期长。针对重型运载火箭研制过程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包括动力类型选择、重型火箭模态试验、动力系统试车、测发模式以及产业基地布局与建设等方面,提出重型运载火箭后续研制过程中的技术难点以及应对措施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运载火箭 模态试验 动力系统试车 测发模式
下载PDF
低温推进剂长时间在轨的蒸发量控制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40
20
作者 胡伟峰 申麟 +1 位作者 彭小波 于海鹏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66,共8页
介绍了国外低温推进剂应用需求,从被动防护和主动制冷等方面对低温推进剂长时间在轨蒸发量控制关键技术进行了归纳分析,对国外低温推进剂长时间在轨蒸发量控制系统技术方案进行了研究,对低温推进剂蒸发量控制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低温推进剂 蒸发量控制 低温制冷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