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穿刺光纤导入瘤内光动力疗法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彩平 李怡 +4 位作者 乔文文 王晓旭 魏锦萍 冯玫 张宽收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48-252,304,305,共7页
目的通过经皮穿刺光纤导入瘤内光动力疗法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探讨光动力疗法对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2只实验裸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各7只裸鼠,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激光组以及光动力治疗组4个大组;按照不同的光敏剂浓度,... 目的通过经皮穿刺光纤导入瘤内光动力疗法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探讨光动力疗法对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2只实验裸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各7只裸鼠,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激光组以及光动力治疗组4个大组;按照不同的光敏剂浓度,再将光动力组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3个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背部肩胛骨处接种肺癌A549细胞进行造模;激光组仅给予波长为635 nm的激光照射;光动力组分别给予5、15和30 mg/kg的五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光敏剂,给药后1 h采用635 nm的激光经皮穿刺光纤导入瘤内的方法进行照射。空白组和模型组不给予光敏剂和激光照射处理,激光组和光动力组每隔3 d治疗1次,共治疗5次。通过测量瘤体体积,绘制瘤体体积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观察光动力疗法对肺癌的抑制作用;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组织形态的变化,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各组间瘤体体积改变比较。激光组、光动力组瘤体体积的增长速率,与模型组比较均变化较缓慢,增长速率依次为:模型组>激光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PDT治疗后1次(P=0.947)和PDT治疗后2次(P=0.532),各组间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次治疗后,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间抑瘤率比较:治疗结束后,激光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13.5%、31.9%、43.2%、54.6%。(3)组织病理学改变。光镜下结果显示,各治疗组的动物瘤体组织均有一定程度的坏死,高剂量组坏死程度最为严重,治疗效果最佳。结论经皮穿刺光纤导入瘤内光动力疗法对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对细胞结构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导致细胞坏死,达到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经皮穿刺 瘤内注射 肺癌
原文传递
太原市各级综合医院临床医生慢性便秘知信行的调查研究
2
作者 乔文文 刘彩平 +1 位作者 李怡 冯玫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8期1306-1307,共2页
便秘是一种基于症状诊断的疾病,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及需手法辅助排便。慢性便秘病程至少为6个月。
关键词 慢性便秘 临床医生 综合医院 知信行 太原市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张蒙 崔永春 +2 位作者 王春平 徐凯 邢杰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56-462,共7页
目的探讨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分析危险因素变化情况。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开放数据,分年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死亡率和疾病负担情况。采用Joinpoint计算乳腺癌发病率、死亡率... 目的探讨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分析危险因素变化情况。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开放数据,分年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死亡率和疾病负担情况。采用Joinpoint计算乳腺癌发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合人群归因分值(PAF)分析乳腺癌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1990-2019年乳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DALY率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分别上升4.68%(95%CI:4.49%~4.87%)、2.16%(95%CI:2.00%~2.32%)和1.77%(95%CI:1.64%~1.90%)。因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LL)率/DALY率在各年龄段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由1990年的55~59岁后移到2019年的65~69岁。导致DALY、PAF和DALY率的危险因素中,排名前3位的均为高体质指数(33.66万人年、11.66%、48.25/10万)、高空腹血糖(14.67万人年、5.10%、21.04/10万)和高红肉饮食(13.93万人年、4.84%、19.97/10万)。与1990年相比,2019年DALY和PAF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高体质指数(分别为440.28%和166.21%),其次为吸烟和高红肉饮食。结论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疾病负担呈增长趋势,过早死亡仍然是疾病负担的主要来源,但由于伤残导致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LD)更应该得到重视。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高体质指数、高空腹血糖和高红肉饮食是中国女性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疾病负担 伤残调整寿命年 体质指数 高红肉饮食 高空腹血糖 人群归因分值
原文传递
低剂量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忠新 刘建功 +2 位作者 刘红艳 王超 段志凯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5期1-6,共6页
低剂量电离辐射(Low-dose ionizing radiation)已经成为辐射生物效应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低剂量电离辐射的有害效应、适应性效应和兴奋性效应的理论不断完善。低剂量电离辐射的有害效应与非有害效应同时并存,机制仍... 低剂量电离辐射(Low-dose ionizing radiation)已经成为辐射生物效应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低剂量电离辐射的有害效应、适应性效应和兴奋性效应的理论不断完善。低剂量电离辐射的有害效应与非有害效应同时并存,机制仍然难以定论。过去关于低剂量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多是通过高剂量效应曲线进行反推的,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电离辐射的线性无阈模型的正确性提出了质疑。本文从有害效应、适应性效应和兴奋性效应3方面对低剂量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发生及其机理等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电离辐射 适应性效应 兴奋性效应 线性无阈模型
下载PDF
兰州市工业区PM10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17
5
作者 林海鹏 武晓燕 +6 位作者 王琼 田宇 路文芳 王胜利 刘占旗 于云江 谢满廷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兰州市工业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为该地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7月和2011年1月采集兰州市某工业区和某农业区(对照区)的PM10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PM10上负载的16种PA... 目的探讨兰州市工业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为该地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7月和2011年1月采集兰州市某工业区和某农业区(对照区)的PM10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PM10上负载的16种PAHs,探讨其分布特征和来源,对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与对照区比较。结果总PAHs的浓度变化范围为64.26~1 855.47 ng/m3,均值为725.99 ng/m3,冬季浓度高于夏季;PAHs的毒性等效浓度变化范围为6.390~245.870 ng/m3,均值为95.809 ng/m3;工业区的冬夏季均以4环和5环为主,对照区的夏季以2~3环、4环为主,冬季以4环和5环为主。采用特征比值法对PAHs的来源进行分析发现,夏季PAHs主要污染源为燃煤污染排放和交通污染(汽油、柴油燃烧排放),冬季PAHs主要污染源为燃煤污染排放。工业区与对照区大气PAHs污染所致成人和儿童的最大非致癌风险和最大致癌风险分别为8.13×10-6和3.32×10-5。结论本次调查的兰州工业区冬季大气中PAHs污染较为严重,但非致癌和致癌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可吸入颗粒物 来源分析 健康风险评估 工业区
原文传递
砷引起氧化应激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高芬芳 安艳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8-110,共3页
日本学者Yamanaka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砷甲基化代谢过程中生成的甲基化物通过诱发氧化应激导致砷致癌作用。他认为砷在体内甲基化形成有机砷这样一个氧化还原过程中,诱发氧化应激。同时指出有机砷能和氧分子反应形成自由基,其中二甲基... 日本学者Yamanaka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砷甲基化代谢过程中生成的甲基化物通过诱发氧化应激导致砷致癌作用。他认为砷在体内甲基化形成有机砷这样一个氧化还原过程中,诱发氧化应激。同时指出有机砷能和氧分子反应形成自由基,其中二甲基砷自由基[(CH3)2As^-]和砷的过氧化自由基[(CH3)2AsO2^-],作为砷致癌促进剂诱发人体肺、膀胱、皮肤等癌变发生。由于人体肺部存在高压氧,所以肺部可能是甲基砷.尤其是3价的二甲基砷酸(dimethylarsinous acid,DMA^Ⅱ)的靶器官,而且二甲基砷气体也可能由肺泡入血。在体内产生其他的活性氧自由基,直接或间接损伤细胞内的DNA或蛋白质,引起氧化损伤。目前已知人体摄入的砷化合物。在有氧环境中有小部分在体细胞内转化为活性氧(ROS)。过量的ROS可能损伤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物大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性应激 自由基
下载PDF
对硫磷人工抗原合成及其鉴定 被引量:6
7
作者 郭剑平 刘云霞 +3 位作者 高增林 张伟 吴启庆 郭月凤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069-1071,共3页
目的 制备对硫磷人工抗原和抗血清 ,为建立酶联免疫吸附法提供技术储备。方法 还原对硫磷硝基成为氨基 ,合成半抗原氨基对硫磷 ;重氮化偶联大分子载体牛血清白蛋白制备人工抗原 ;免疫新西兰白兔 ,进行多抗制备。结果 合成的半抗原核... 目的 制备对硫磷人工抗原和抗血清 ,为建立酶联免疫吸附法提供技术储备。方法 还原对硫磷硝基成为氨基 ,合成半抗原氨基对硫磷 ;重氮化偶联大分子载体牛血清白蛋白制备人工抗原 ;免疫新西兰白兔 ,进行多抗制备。结果 合成的半抗原核磁共振图谱鉴定结果为δ :6 9~ 7(m ,2H ,CH2 ) 6 4~ 6 5 (m ,2H ,CH2 ) 4 1~ 4 2 (q ,4H ,-CH2 ) 3 4 (s ,2H ,NH2 ) 1 3~ 1 4 (t,6H ,CH3 ) ;氨基对硫磷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比为 35~ 36∶1;抗血清经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效价达 1∶12 80 0 0 ,双向免疫扩散实验测得抗血清与人工抗原形成沉淀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得抗血清对对硫磷最低抑制浓度为 0 16ng/mL ;经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人工抗原与羊抗人血清、兔抗人血清、正常兔血清无交叉反应。结论 合成对硫磷半抗原及人工抗原纯度高、结合比高 ,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硫磷 抗原 抗体 免疫检测
下载PDF
我国大气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路文芳 田宇 +1 位作者 战景明 谢满廷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1-763,共3页
由于特殊的理化性质,汞是唯一一种主要以气相形式存在于大气的有毒重金属污染物,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损害。该文综述了大气汞污染来源和现状,以燃煤电站为例阐述了汞的排放形式及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特性,并列举了低浓度空气汞污染对... 由于特殊的理化性质,汞是唯一一种主要以气相形式存在于大气的有毒重金属污染物,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损害。该文综述了大气汞污染来源和现状,以燃煤电站为例阐述了汞的排放形式及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特性,并列举了低浓度空气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大气汞污染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健康损害
原文传递
0.2 Gy γ射线照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不同时间点差异基因表达谱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建国 闻建华 +3 位作者 左雅慧 秦秀军 张伟 王小莉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20-225,共6页
利用全基因组基因芯片技术对0.2Gyγ射线照后2、12、24小时点的人淋巴细胞和未照射的人淋巴细胞基因差异表达谱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照后2小时的差异表达基因有44条,其中明显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有38条,明显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6条... 利用全基因组基因芯片技术对0.2Gyγ射线照后2、12、24小时点的人淋巴细胞和未照射的人淋巴细胞基因差异表达谱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照后2小时的差异表达基因有44条,其中明显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有38条,明显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6条;照后12小时的差异表达基因有247条,其中明显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有151条,明显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96条;照后24小时的差异表达基因有704条差异基因表达谱,其中明显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有392条,明显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312条;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只有6条。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类型基因:干扰素调节有关基因;生长抑制、DNA损伤有关基因;与P53调控有关的基因;与肿瘤坏死因子有关的基因;与细胞周期调控及凋亡有关的基因等等。RT-PCR结果表明,MERTK及TAIAP1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相对定量结果与基因芯片检验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淋巴细胞 基因芯片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放射性药物的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建国 秦秀军 +5 位作者 胡波 高洁 李梅 刘欢 安全 靳洪涛 《中国药物警戒》 2019年第1期27-31,共5页
放射性药物是指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者其标记化合物,主要包括诊断用放射性药物和治疗用放射性药物两类。随着SPECT、PET/PET-CT普及,以99mTc、18F、68Ga为代表的诊断用放射性药物研发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治疗用放射... 放射性药物是指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者其标记化合物,主要包括诊断用放射性药物和治疗用放射性药物两类。随着SPECT、PET/PET-CT普及,以99mTc、18F、68Ga为代表的诊断用放射性药物研发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治疗用放射性药物近年来由于其呈现出的良好经济效益和研发潜力也日益得到重视,然而我国目前对放射性药物的研发投入及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与美国、欧盟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论述了当今国内外放射性药物的研究现状和我国放射性药物的发展概况,并就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药物 政策法规 发展现状 前景展望
下载PDF
铀矿工氡职业暴露与肺癌风险: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郝杰 姜霞 +1 位作者 古晓娜 武晓燕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5-488,共4页
[目的]探讨铀矿工氡职业暴露与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1958—2000年在某铀矿山工作,且由当地省市级医院确诊为肺癌的72例男性死亡病例为病例组,以与病例组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同性别、1∶4配比方法选取... [目的]探讨铀矿工氡职业暴露与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1958—2000年在某铀矿山工作,且由当地省市级医院确诊为肺癌的72例男性死亡病例为病例组,以与病例组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同性别、1∶4配比方法选取的288例铀矿工为对照组,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对职业性氡暴露与肺癌关系进行分析,并计算氡致肺癌的危险系数[每工作水平月(WLM)引起的肺癌风险增量]。[结果]病例组及对照组的氡暴露量几何均数分别为171.8 WLM和127.5 WLM。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首次下井年龄、坑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烟(OR=1.88,95%CI:1.07~3.31)和氡职业暴露(OR=1.61,95%CI:1.19~2.16)增加肺癌风险。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及氡暴露仍是矿工肺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致肺癌的OR为2.27(95%CI:1.26~4.09),氡致肺癌的OR为1.62(95%CI:1.18~2.24)。使用OR=1.62计算出氡致肺癌的危险系数为0.36%WLM-1,即每WLM的职业氡暴露可使铀矿工患肺癌死亡的风险增加0.36%。[结论]除吸烟外,氡职业暴露是铀矿工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工 吸烟 肺癌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职业照射与甲状腺功能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董瑞风 吴庆东 +3 位作者 苏丽霞 古晓娜 武晓燕 战景明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115,120,共6页
甲状腺是电离辐射的重要靶器官之一,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能引起甲状腺不同程度的形态改变和功能紊乱。不同类别职业照射在射线种类、辐射剂量、照射方式和照射时间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职业照射对甲状腺功能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放射... 甲状腺是电离辐射的重要靶器官之一,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能引起甲状腺不同程度的形态改变和功能紊乱。不同类别职业照射在射线种类、辐射剂量、照射方式和照射时间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职业照射对甲状腺功能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关于核工业和其他核技术应用放射工作人员的研究相对较少。甲状腺功能易受到社会人口特征如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遗传、自身免疫等混杂因素影响,长期低剂量职业照射对甲状腺功能影响的研究结论尚不一致,其潜在损伤机制亦具有多样性。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与其相关基因的改变密切相关,其常见的分子机制有基因重排、基因拷贝数变异、基因差异表达和基因多态性;但辐射相关基因及其分子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以期发现辐射接触标志物或辐射诱发甲状腺癌的特有遗传易感基因,为职业照射人群早监测、早干预和特异性治疗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照射 电离辐射 甲状腺 功能 损伤 甲状腺癌 基因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γ射线照后不同时间点人肝细胞基因差异表达谱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伟 秦秀军 +4 位作者 许超琪 李炜宾 尹晶晶 袁慧 李建国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1年第6期416-420,共5页
目的:对γ射线照射后4和24 h人肝细胞株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为从基因水平上揭示放射性从业人员肝脏的早期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基因芯片技术,对人正常肝细胞7702给予不同剂量(0.5和1.0 Gy)γ射线照射不同时间(4和24 h)... 目的:对γ射线照射后4和24 h人肝细胞株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为从基因水平上揭示放射性从业人员肝脏的早期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基因芯片技术,对人正常肝细胞7702给予不同剂量(0.5和1.0 Gy)γ射线照射不同时间(4和24 h)后的基因差异表达谱进行筛选和分析。结果:照后4 h在不同剂量水平上(0.5和1.0 Gy)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218个;照后24 h不同剂量水平上(0.5和1.0 Gy)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 475个;0.5 Gy剂量水平上照后不同时间(4和24 h)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235个;1.0 Gy剂量水平上照后不同时间(4和24 h)筛选差异表达基因170个;最后筛选出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129个;另外还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通路途径,如胰岛素合成与分泌途径等;同时为了验证基因芯片筛选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采用SYBR绿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胰岛素生长因子2结合蛋白3(IGF2BP3)及早期响应因子1(EGR1)两个有意义且表达量稳定的辐射后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其定量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趋势一致。结论:γ射线辐照后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29个,辐射对人肝细胞的早期损伤表现为多靶点、多层次及多通路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肝细胞 基因芯片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基于自组装交联的水凝胶在皮肤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超 郭玉凤 党旭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9-849,共11页
自组装水凝胶具有高吸水性、高保水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三维立体结构等物理优势,同时具备止血、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功能优势。因此自组装水凝胶作为一种新型伤口敷料,在皮肤损伤的创面愈合和调节再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 自组装水凝胶具有高吸水性、高保水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三维立体结构等物理优势,同时具备止血、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功能优势。因此自组装水凝胶作为一种新型伤口敷料,在皮肤损伤的创面愈合和调节再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分析讨论自组装水凝胶的交联机制,阐述自组装水凝胶的功能,明确其作为伤口敷料在皮肤损伤中的优势,总结自组装水凝胶在皮肤损伤应用中的发展趋势,展望自组装水凝胶的未来方向,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自组装水凝胶,为自组装水凝胶的多技术联合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水凝胶 皮肤损伤 创面愈合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低聚壳聚糖对小鼠造血系统的辐射损伤防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郭剑平 杨仲田 周朝东 《中国辐射卫生》 2009年第3期260-261,共2页
目的研究低聚壳聚糖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的防护作用研究。方法研究照射损伤小鼠的30d存活率及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防护试验,指标有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有丝分裂指数、内源性脾结节法、脾指数测定。结果小鼠灌服低聚壳聚糖,可以提高... 目的研究低聚壳聚糖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的防护作用研究。方法研究照射损伤小鼠的30d存活率及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防护试验,指标有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有丝分裂指数、内源性脾结节法、脾指数测定。结果小鼠灌服低聚壳聚糖,可以提高30 d存活率,提高平均生存天数,减轻受照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辐射损伤,促进造血干细胞的恢复。结论低聚壳聚糖对辐照小鼠的造血系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减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达到辐射损伤防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壳聚糖 辐射防护 造血系统
原文传递
放射性核素的治疗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立群 李曙芳 +4 位作者 孙鸽 刘欢 李建国 安全 王仲文 《同位素》 CAS 2021年第4期412-420,I0006,共10页
放射性核素是核技术在核医学应用的基础,放射性核素治疗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衰变释放的各类射线杀伤病变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是癌症等各类疾病的代表性治疗方法。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类型、半衰期、生产方式、供应、性质等决定了其在临床的... 放射性核素是核技术在核医学应用的基础,放射性核素治疗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衰变释放的各类射线杀伤病变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是癌症等各类疾病的代表性治疗方法。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类型、半衰期、生产方式、供应、性质等决定了其在临床的治疗应用及范围。本文对影响治疗放射性核素应用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对部分核素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治疗用放射性核素的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放射性核素 应用
下载PDF
外泌体在免疫系统电离辐射旁效应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韩继霞 董丽 战景明 《现代免疫学》 CAS 2024年第1期65-71,共7页
辐射旁效应(radiation-induced bystander effect,RIBE)是电离辐射诱发生物学效应的作用机制之一,可由多种途径介导。外泌体是活细胞主动释放的直径30~150 nm双层脂质膜包裹小囊泡,广泛分布于体液中,携带核酸和蛋白质等信号分子,发挥重... 辐射旁效应(radiation-induced bystander effect,RIBE)是电离辐射诱发生物学效应的作用机制之一,可由多种途径介导。外泌体是活细胞主动释放的直径30~150 nm双层脂质膜包裹小囊泡,广泛分布于体液中,携带核酸和蛋白质等信号分子,发挥重要的细胞间通讯作用。近期发现外泌体可参与RIBE的形成并介导电离辐射免疫效应的发生。免疫系统是电离辐射前列主要的靶标之一,免疫系统损伤也是核事故等造成的患者最常见的病症和生存质量下降主因。因此,全面揭示RIBE在电离辐射免疫效应中的作用机制一直是辐射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从外泌体角度综述了RIBE在电离辐射免疫效应中的作用以及外泌体参与该作用的生物学机制,以期为深入研究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发生机制和探索辐射损伤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辐射旁效应 电离辐射 免疫系统
原文传递
基于生信分析放射性肺损伤核心基因及靶向中药筛选
18
作者 李建华 郭婷婷 +3 位作者 王志鹏 侯彦婕 秦秀军 李建国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08,共7页
为了探索放射性肺损伤发病机制及预测潜在靶向治疗的中药,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放射性肺损伤与正常肺组织的表达差异基因,从GEO数据库选取GSE202586数据集,通过GEO_(2)R分析得出表达差异基因,对表达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 为了探索放射性肺损伤发病机制及预测潜在靶向治疗的中药,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放射性肺损伤与正常肺组织的表达差异基因,从GEO数据库选取GSE202586数据集,通过GEO_(2)R分析得出表达差异基因,对表达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利用Cytoscape获得核心基因,通过Coremine Medical预测靶向作用于核心基因的中药.结果共获得差异基因113个,其中88个基因表达上调,25个基因表达下调,主要涉及细胞过程、免疫过程及信号的调节,非跨膜蛋白酪氨酸激酶和信号受体的活性等生物过程;主要富集在免疫系统信号通路.蛋白互作分析筛选出8个核心基因包括CD19,CD22,CD52,CD86,LCP2,PAX5,SPN,TNFRSF13C.将筛选整合得到的8个核心基因通过数据库进行靶向中药的筛选,归纳总结3类相关治疗的中药,包括以赤芍、苦蘵、白花蛇钱草、白英为代表的清热解毒药,以槐角、姜黄、川牛膝为代表的凉血止血、活血化瘀药,以枳实、车前子、灵芝、野山药为代表的补气理气药.该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作用机制及潜在治疗的中药,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肺损伤 差异基因 核心靶点 靶向中药
下载PDF
双着丝粒染色体半自动分析剂量-效应曲线建立与验证
19
作者 孟倩倩 张忠新 +5 位作者 任越 李晓臻 苗泽玉 王超 刘红艳 张睿凤 《中国职业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染色体全自动扫描分析系统的双着丝粒染色体(DC)半自动分析的剂量-效应曲线。方法采用X射线对3名健康志愿者的周围血进行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0.00、0.10、0.25、0.50、0.75、1.00、2.00、3.00、4.00和5.00 Gy,吸收剂量率为1... 目的建立基于染色体全自动扫描分析系统的双着丝粒染色体(DC)半自动分析的剂量-效应曲线。方法采用X射线对3名健康志愿者的周围血进行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0.00、0.10、0.25、0.50、0.75、1.00、2.00、3.00、4.00和5.00 Gy,吸收剂量率为1.0 Gy/min。采用高通量染色体全自动分析系统对DC样本进行中期分裂相图像采集,通过DCScore软件自动分析DC畸变,人工确认后拟合DC半自动分析剂量-效应曲线。采用本实验室参加全国生物剂量估算能力比对的3份考核样品对拟合的DC半自动分析剂量-效应曲线进行准确性验证。结果在0.00~5.00 Gy剂量范围内,DC率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1)。拟合的DC半自动分析的剂量-效应曲线为y=0.0008(±0.0002)+0.0092(±0.0009)D+0.0142(±0.0004)D^(2)(决定系数为0.9998)。对3份考核样品估算剂量与实际剂量相对偏差在20.00%左右,可以用于生物剂量估算;且除去与人工分析相同操作的使用时间,半自动分析方法可将分析效率提高26.0倍。结论构建X射线诱导的DC半自动分析剂量-效应关系曲线进行生物剂量估算,可数倍缩短人工分析时间,在大规模辐射事故的核应急响应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剂量估算 剂量-效应曲线 双着丝粒染色体 自动分析 X射线
原文传递
双着丝粒染色体自动分析研究进展
20
作者 孟倩倩 张忠新 +1 位作者 任越 张睿凤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0-336,共7页
双着丝粒染色体分析作为生物剂量估算的"金标准",在大规模核辐射事件中对于快速做出临床决策至关重要。传统人工分析费时费力,通量低,且对人员的技术要求高,难以满足大规模核事故情况下大量人员剂量估算的要求。近年来,针对... 双着丝粒染色体分析作为生物剂量估算的"金标准",在大规模核辐射事件中对于快速做出临床决策至关重要。传统人工分析费时费力,通量低,且对人员的技术要求高,难以满足大规模核事故情况下大量人员剂量估算的要求。近年来,针对大规模辐射事件下受照人员高通量、快速、准确的剂量估算需求,研究者们开发了多种策略。本文介绍了双着丝粒染色体自动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为国内同行开展基于双着丝粒染色体指标估算生物剂量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着丝粒染色体 自动分析 生物剂量估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