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空间站工程总体方案构想 被引量:7
1
作者 周建平 《太空探索》 2013年第12期6-11,共6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在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表示,中国航天人将坚持着眼国家整体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持续推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为探索太空、造福人类,作出中国人应有的贡献。以神舟十号载...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在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表示,中国航天人将坚持着眼国家整体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持续推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为探索太空、造福人类,作出中国人应有的贡献。以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人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阶段。针对读者关心的下一步,本刊特摘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的论文,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空间站 总体方案 中国航天 飞行任务 总设计师 办公室 中国人
下载PDF
《专注十年磨一剑,潜心寻优求卓越——纪念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十周年》介绍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建平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4-487,共4页
《专注十年磨一剑,潜心寻优求卓越——纪念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十周年》编著者:李俊峰,罗亚中,高扬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9-01ISBN:9787030698490包装:精装开本:16开页数:277包装:精装定价:188元内容简介:全国空间轨道设计... 《专注十年磨一剑,潜心寻优求卓越——纪念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十周年》编著者:李俊峰,罗亚中,高扬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9-01ISBN:9787030698490包装:精装开本:16开页数:277包装:精装定价:188元内容简介: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是国内各高校及科研院所关于空间轨道设计与优化研究的学术交流平台,于2009年创办,至2019年已成功举办了10届,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著者 学术交流平台 李俊峰 科研院所 轨道设计竞赛 内容简介 专注
下载PDF
我国空间站工程总体构想 被引量:171
3
作者 周建平 《载人航天》 CSCD 2013年第2期1-10,共10页
以引领科技创新,体现时代进步,建造具有中国特色空间站,圆满实现我国载人航天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为出发点,讨论了我国空间站工程的战略目标、总体构想、技术路线、技术特色、实现途径以及国际合作等问题。
关键词 空间站 空间实验室 载人飞船 货运飞船 运载火箭 载人航天
下载PDF
航天人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4
作者 陈善广 姜国华 王春慧 《载人航天》 CSCD 2015年第2期95-105,共11页
航天人因工程是人因工程学在载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秉承"为航天员使用而设计"的理念,系统研究解决航天员、航天器、航天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确保航天员在轨安全、舒适、高效工作。从航天人因工程概念和作用出发,通过系统梳理... 航天人因工程是人因工程学在载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秉承"为航天员使用而设计"的理念,系统研究解决航天员、航天器、航天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确保航天员在轨安全、舒适、高效工作。从航天人因工程概念和作用出发,通过系统梳理国际国内航天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其研究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结合我国载人航天后续发展对航天人因工程的迫切实际需求,系统梳理了航天人因工程研究技术体系,并从管理与技术研究两个方面,系统论述了我国航天人因工程的研究应迫切开展的工作及后续发展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人因工程 人机交互 人-系统整合 适人性评价
下载PDF
长期空间飞行中人的作业能力变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陈善广 王春慧 +1 位作者 陈晓萍 姜国华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共10页
航天员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主体和核心,维持和增强航天员的能力,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确保载人航天任务成功的关键。我国载人航天正从短期向长期空间飞行过渡,研究长期空间飞行下人的作业能力变化特性是开展相关研制的基础。本文从... 航天员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主体和核心,维持和增强航天员的能力,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确保载人航天任务成功的关键。我国载人航天正从短期向长期空间飞行过渡,研究长期空间飞行下人的作业能力变化特性是开展相关研制的基础。本文从论述载人航天中人的地位和作用出发,分析了长期空间飞行中人的作业能力特点和需求,较系统地综述了国际上在长期空间飞行中人的作业能力变化特性方面最新基础研究和应用成果及发展态势,最后对我国空间站和后续载人航天任务在航天员作业能力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空间飞行 航天员 人的作业能力 航天人因工程 空间站
下载PDF
人因工程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35
6
作者 陈善广 李志忠 +2 位作者 葛列众 张宜静 王春慧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近年来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人因工程(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HFE)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使系统的设计满足人的生理心理特性并实现安全高效的目标。本文简要回顾了... 近年来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人因工程(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HFE)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使系统的设计满足人的生理心理特性并实现安全高效的目标。本文简要回顾了人因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探讨了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学科特点以及价值意义,分析了人因工程与军事和工业革命发展的关系,指出了未来人因工程发展方向。论文重点对人因工程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如人的作业能力、人因失误与安全性、人机(新技术)交互原理、人因设计与测评方法等进行了梳理和阐释。最后针对我国人因工程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国家战略、基础研究与学科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因工程 工效学 人因失误 人因安全 人机交互 人因设计与测评
原文传递
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体评述 被引量:21
7
作者 周建平 《载人航天》 CSCD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本文介绍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飞行任务的基本情况、总体评价及主要成果。
关键词 天宫一号 神舟八号 交会对接
下载PDF
航天器非火工连接分离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9
8
作者 仲作阳 张海联 +1 位作者 周建平 黄奕勇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8-142,共15页
针对工程上对低冲击非火工连接分离技术的需求,以载人航天及未来深空探测任务需求为牵引,梳理了国内外航天器非火工连接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从电磁作动、形状记忆合金、热致动等分类角度,分别对其技术实现途径、作动机理、性能指标、参... 针对工程上对低冲击非火工连接分离技术的需求,以载人航天及未来深空探测任务需求为牵引,梳理了国内外航天器非火工连接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从电磁作动、形状记忆合金、热致动等分类角度,分别对其技术实现途径、作动机理、性能指标、参数情况等进行了评述。对国内外研究差距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我国航天器非火工连接分离技术领域亟需攻关的关键技术,包括航天器大承载连接分离的系统方案设计、分离解锁冲击载荷的减缓与防护技术、连接与分离过程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技术和非火工连接分离装置地面试验验证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连接分离装置 非火工连接 低冲击 分离螺母
下载PDF
载人空间站工程测控通信系统挑战和机遇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忠贵 《飞行器测控学报》 CSCD 2013年第4期281-285,共5页
针对载人空间站工程对测控通信系统提出的更高测控覆盖率、更高可靠性、长时间连续测控、高数据传输速率、多目标同时测控等需求,提出了采用天地基相融合的测控通信模式,构建以中继卫星系统为主的天基测控通信模式,利用"北斗"... 针对载人空间站工程对测控通信系统提出的更高测控覆盖率、更高可靠性、长时间连续测控、高数据传输速率、多目标同时测控等需求,提出了采用天地基相融合的测控通信模式,构建以中继卫星系统为主的天基测控通信模式,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自主可控的高精度轨道确定,合理布局和调度地面测控站,提升地面站工程遥测码速率和双目标支持能力,实现减站增效。对天地基测控资源进行一体化考虑,实现按需调度,完成空间站持续高可靠测控通信任务。讨论了测控数传一体化发展思路,建设Ka频段测控站,同时实现测控和高速数据传输。基于IP(互联网协议)开展天地一体化设计,提出了网络化测控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空间站工程 测控通信 天基测控 测控数传一体化 网络化测控
下载PDF
美国宇航局Artemis月球探测计划简介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立武 郭东文 +3 位作者 张章 吕智慧 赵淼 刘宇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2020年第5期1-12,共12页
文章对NASA月球探测Artemis计划进行了概括,分析了NASA规划Artemis任务的科学研究策略与技术发展战略,介绍了Artemis月球探测计划的任务安排与先期试验测试,总结了Artemis月球探测计划的关键系统与实施基础,提出了对Artemis月球探测计... 文章对NASA月球探测Artemis计划进行了概括,分析了NASA规划Artemis任务的科学研究策略与技术发展战略,介绍了Artemis月球探测计划的任务安排与先期试验测试,总结了Artemis月球探测计划的关键系统与实施基础,提出了对Artemis月球探测计划的思考及从中得到的启示,以期为中国未来的载人登月与深空探测工程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忒弥斯”计划 月球探测 深空探测
下载PDF
载人登月绕月自由返回轨道与窗口精确快速设计 被引量:14
11
作者 贺波勇 李海阳 周建平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2-518,共7页
针对载人登月任务背景及工程约束,提出一种轨道与窗口一体化设计方法。通过两次坐标转化,将自由返回轨道设计参数解耦为近月点独立变量。在双二体假设下,通过4段二体轨道拼接完成自由返回轨道初值快速搜索及匹配近地停泊轨道(LEO)面的... 针对载人登月任务背景及工程约束,提出一种轨道与窗口一体化设计方法。通过两次坐标转化,将自由返回轨道设计参数解耦为近月点独立变量。在双二体假设下,通过4段二体轨道拼接完成自由返回轨道初值快速搜索及匹配近地停泊轨道(LEO)面的月窗口,其结果作为下一步采用序列二次规划(SQP)迭代求解高精度动力学模型轨道参数的初值,在该条精确轨道近月点时刻90 min邻域内产生可以匹配LEO地月转移入轨相位的零窗口轨道。算例表明,该流程能够精确快速地完成具有复杂任务背景及苛刻工程要求的载人登月绕月自由返回轨道与窗口设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登月 绕月自由返回 轨道设计 停泊轨道匹配 入轨窗口
下载PDF
载人登月轨道设计方法及其约束条件概述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郑爱武 周建平 《载人航天》 CSCD 2012年第1期48-54,72,共8页
轨道设计问题是载人登月任务面临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任务执行的效果、甚至成败。总结了国内外载人登月轨道设计的方法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载人登月自由返回轨道、混合轨道和任务中止轨道等三种类型轨道的特性... 轨道设计问题是载人登月任务面临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任务执行的效果、甚至成败。总结了国内外载人登月轨道设计的方法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载人登月自由返回轨道、混合轨道和任务中止轨道等三种类型轨道的特性,详细介绍了直接转移轨道设计的多种设计方法、约束条件、优化原则和飞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登月 自由返回轨道 混合轨道 任务中止轨道 飞行模式
下载PDF
航天医学工程学主要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善广 邓一兵 李莹辉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9-89,共11页
航天医学工程学是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应用基础学科,为我国载人航天实现里程碑跨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概述了航天医学工程学的发展历程、学科特点,平台体系和近10年来的重要成果,... 航天医学工程学是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应用基础学科,为我国载人航天实现里程碑跨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概述了航天医学工程学的发展历程、学科特点,平台体系和近10年来的重要成果,提出了后续发展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医学工程 学科特点 特色平台体系
下载PDF
中国空间站再生生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向阳 高峰 +6 位作者 邓一兵 吴志强 李英斌 董文平 卞强 杨润泽 张滔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75-1392,共18页
中国空间站中配置了再生生保系统,用于在长期载人航天飞行中实现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功能,在空间站内开展大气净化、氧气再生、冷凝水和尿液的净化回收.作为中国空间站的关键技术,以物理、化学方法为基础的再生生保系统包含电解制氧、CO_... 中国空间站中配置了再生生保系统,用于在长期载人航天飞行中实现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功能,在空间站内开展大气净化、氧气再生、冷凝水和尿液的净化回收.作为中国空间站的关键技术,以物理、化学方法为基础的再生生保系统包含电解制氧、CO_(2)去除、微量有害气体去除、尿处理、水处理和CO_(2)还原等多个系统.在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中,再生生保各系统运行稳定,全程保障了3人90天的任务要求,舱内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物质消耗与循环节律得到在轨验证.本文阐述了再生生保系统的特点、研制过程、设计方案、地面和在轨验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空间站 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 再生生保系统 在轨验证
原文传递
交会对接任务天基双目标测控通信设计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忠贵 《飞行器测控学报》 2012年第3期1-5,共5页
针对交会对接任务对测控通信提出的高覆盖率和双目标测控等需求的问题,分析2颗中继卫星能够提供的覆盖率,设计双目标测控工作模式以及天地协同机制,计算中继链路的性能,分析表明,天基测控可提供约72%的测控覆盖率,能够支持双目标测控,... 针对交会对接任务对测控通信提出的高覆盖率和双目标测控等需求的问题,分析2颗中继卫星能够提供的覆盖率,设计双目标测控工作模式以及天地协同机制,计算中继链路的性能,分析表明,天基测控可提供约72%的测控覆盖率,能够支持双目标测控,链路余量满足要求;统计了任务中关键段落的测控通信工作情况,分析结果和实际任务情况验证了天基测控在交会对接任务测控通信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后续任务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会对接 中继卫星 天基测控 双目标测控 链路预算
下载PDF
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远距离导引方案设计与飞行验证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忠贵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64-770,共7页
针对交会对接任务远距离导引,分析了远距离导引的主要任务及导引控制策略、测控通信支持等方面的需求,进行了远距离导引方案设计,并给出了在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中的验证情况.
关键词 交会对接 远距离导引 测控通信 飞行控制 飞行验证
原文传递
基于CMMI的软件敏捷开发过程管理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高铭 张慧玲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14,共3页
目前,软件开发组织在规范化管理软件的开发过程时倾向于使用CMMI模型。但是CMMI模型难以同时满足软件项目既生产高质量软件又缩短研制周期的要求。为了满足软件项目的需求,文章提出将敏捷开发方法融入CMMI模型,建立面向CMMI的敏捷开发... 目前,软件开发组织在规范化管理软件的开发过程时倾向于使用CMMI模型。但是CMMI模型难以同时满足软件项目既生产高质量软件又缩短研制周期的要求。为了满足软件项目的需求,文章提出将敏捷开发方法融入CMMI模型,建立面向CMMI的敏捷开发过程管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 敏捷方法 极限编程
下载PDF
载人航天工程的后续目标与航天医学工程的研究方向 被引量:12
18
作者 沈力平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475-481,共7页
以载人航天为任务背景的航天医学工程学科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上 ,根据工程后续的 3个目标 :1 )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 ,验证航天员的舱外作业能力 ;2 )突破飞船与空间目标飞行器的交会对... 以载人航天为任务背景的航天医学工程学科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上 ,根据工程后续的 3个目标 :1 )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 ,验证航天员的舱外作业能力 ;2 )突破飞船与空间目标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 ;3)建立一定规模的空间实验室 ,著者提出了航天医学工程研究在航天员选拔训练 ,工程设计的医学、工效学要求与评价 ,航天员医监医保与航天医学研究 ,航天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研究 ,出舱活动与交会对接的相关技术研究和训练与试验模拟技术研究等领域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航天员 航天医学工程 实施医学 出舱活动 交会对接 空间实验室 工效学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下载PDF
航天员在轨飞行任务前后的警觉度变化及节律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马欢 刘至臻 +6 位作者 田雨 王佩亮 黄伟芬 陈晓萍 王春慧 陈善广 郭金虎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91-395,共5页
目的分析某次在轨飞行任务前后航天员警觉度及昼夜节律的变化情况,研究在轨飞行任务对航天员认知和节律的影响。方法采用心理运动警觉性任务(psychomotor vigilance task,PVT)方法对3名航天员某次在轨飞行任务前和返回后的警觉度进行测... 目的分析某次在轨飞行任务前后航天员警觉度及昼夜节律的变化情况,研究在轨飞行任务对航天员认知和节律的影响。方法采用心理运动警觉性任务(psychomotor vigilance task,PVT)方法对3名航天员某次在轨飞行任务前和返回后的警觉度进行测试。结果与飞行前第一次PVT结果相比,有2名航天员在飞行后有较大改变,其中第一名航天员PVT均值在飞行后降低,而第三名升高。第二名航天员的PVT均值在飞行前后无明显改变。本研究还对PVT的节律特征进行初步分析,发现不同航天员在飞行前后都发生了变化,且变化趋势有所不同。这些数据提示不同航天员警觉度及其节律特征的变化趋势在飞行前后可能存在个体差异。结论在轨飞行对人心理和认知能力的节律具有一定影响,且这种影响具有个体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轨飞行 警觉度 昼夜节律 作业能力
下载PDF
我国航天发射场面临的形势与未来发展探讨 被引量:10
20
作者 肖建军 董二奎 《中国航天》 2015年第6期11-17,共7页
引言 习主席指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作为航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发射场是航天器进入外层空间的前提和基础,承担着航天器测试发射和首区测量控制等重要任务。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 引言 习主席指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作为航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发射场是航天器进入外层空间的前提和基础,承担着航天器测试发射和首区测量控制等重要任务。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需要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的航天发射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发射场 航天系统工程 航天事业 组成部分 外层空间 测量控制 测试发射 航天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