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元宫型药铜365宫内节育器体外释放吲哚美辛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高洁 李瑛 +1 位作者 刘建平 顾萱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02-605,638,共5页
目的:建立国产活性元宫型药铜365宫内节育器中吲哚美辛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以模拟宫腔液为释放介质,控制温度(37.0±0.1℃),匀速磁力搅拌,控制速度为70r/min,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及释放量。结果:吲哚美辛的吸收度... 目的:建立国产活性元宫型药铜365宫内节育器中吲哚美辛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以模拟宫腔液为释放介质,控制温度(37.0±0.1℃),匀速磁力搅拌,控制速度为70r/min,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及释放量。结果:吲哚美辛的吸收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吲哚美辛的释放于d3达到平衡。结论:建立的吲哚美辛释放度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铜宫内节育器 吲哚美辛 模拟宫腔液 体外释放
下载PDF
宫内节育器(Cu-IUD)体外释放Cu^2+以及含药Cu-IUD体外释放吲哚美辛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梁金英 李瑛 +2 位作者 刘建平 顾萱 高艳丽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比较含Cu及含消炎药IUD释放Cu2+和吲哚美辛(IMC)的释放行为。方法:通过模拟人体宫腔内环境,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和UV-752分光光度仪测定TCu380A IUD、MLCu375 IUD和元宫型药Cu365IUD 300d内Cu2+和320d内IMC的释放行为。结果:3种... 目的:比较含Cu及含消炎药IUD释放Cu2+和吲哚美辛(IMC)的释放行为。方法:通过模拟人体宫腔内环境,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和UV-752分光光度仪测定TCu380A IUD、MLCu375 IUD和元宫型药Cu365IUD 300d内Cu2+和320d内IMC的释放行为。结果:3种Cu-IUDs的Cu2+都呈现了双相的释放行为:初始阶段的快速释放与随后的稳定缓慢释放。元宫型药Cu365IUD的Cu2+释放为零级过程,其内IMC的体外释放结果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3种型号中,元宫型药Cu365IUD中Cu2+的释放最为稳定。依据IMC的体外释放特点,可以解释含药Cu-IUD防治置IUD副作用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IUD 含药Cu—IUD 吲哚美辛(IMC) CU^2+ 模拟宫腔液 释放行为
下载PDF
雷公藤及其单体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2
3
作者 岗艳云 张正行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52-256,共5页
雷公藤属植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生育、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其活性成分主要有环氧二萜类、三萜类和生物碱类。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雷公藤及其单体的药理研究状况。
关键词 雷公藤单体 中药药理学 综述
下载PDF
灵芝孢子的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胡洪涛 朱家壁 《药学进展》 CAS 2002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灵芝孢子研究的近况 ,包括化学组成、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今后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灵芝孢子 化学组成 药理作用 研究趋势 药理作用
下载PDF
盐酸地尔硫延迟起释型缓释片的研制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宁 朱家壁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24-727,共4页
目的 制备盐酸地尔硫 (diltiazamhydrochloride,DIL)延迟起释型缓释片 ,解析释药机制 ,并考察外衣层组成对药物释放的影响。方法 用干压包衣技术制备盐酸地尔硫的延缓片 ,用释药时滞 (Tlag)及释药速率常数 (k)将各因素 (外衣层中... 目的 制备盐酸地尔硫 (diltiazamhydrochloride,DIL)延迟起释型缓释片 ,解析释药机制 ,并考察外衣层组成对药物释放的影响。方法 用干压包衣技术制备盐酸地尔硫的延缓片 ,用释药时滞 (Tlag)及释药速率常数 (k)将各因素 (外衣层中的HPMC用量和粘度 ,PVPK30用量、EC粘度及压片压力 )对药物的释放效果进行评价。结果HPMC用量或粘度增大 ,Tlag延长 ,k减慢 ;PVPK30用量增大 ,Tlag减短 ,k加快 ;在一定范围内EC粘度及压片压力波动对释药行为无影响。结论 延缓片中药物主要是通过溶蚀机制释放 ,外衣层的溶蚀速率是决定释药时滞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地尔硫ZHUO 延迟起释剂缓释片 干压包衣技术 释药机制 释放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氨茶碱透皮制剂的穴位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建平 杨彬 冯泽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41,共5页
目的 研究氨茶碱透皮制剂穴位给药后的穴位效应 ,为穴位给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进行皮肤结构的形态学观察 ;I12 5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环磷酸腺苷 (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含量 ;双抗体夹心法 (ELISA法 )测定血清白细... 目的 研究氨茶碱透皮制剂穴位给药后的穴位效应 ,为穴位给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进行皮肤结构的形态学观察 ;I12 5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环磷酸腺苷 (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含量 ;双抗体夹心法 (ELISA法 )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 5 (IL 5 )的含量。结果 与非穴位皮肤结构相比 ,穴位皮肤角质层细胞脱屑增加 ,脂质双分子层致密性改变 ,产生褶皱 ;各组给药后 ,血浆cAMP升高 ,cGMP降低 ,二者比值下降。其中 ,肺俞穴与膻中穴给药组可在 2h内使cAMP值趋于正常 ,在 7h内使cGMP和cAMP cGMP比值趋于正常 ,小于非穴位给药组需要的时间 (均为 8h以上 )。与哮喘对照组相比 ,肺俞组、非穴位组均可降低血清IL 5水平 (P <0 0 5 ) ,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 ,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氨茶碱透皮制剂穴位给药可产生显著的免疫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茶碱透皮制剂 穴位效应 角质层 环磷酸腺苷 环磷酸鸟苷 白细胞介素5
原文传递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 被引量:11
7
作者 涂秋榕 陈 洁 朱家壁 《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 2002年第3期170-173,共4页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可改善药物的口服吸收,增加其生物利用度,是克服某些脂溶性或水难溶性药物制剂困难的一种极具潜力的方法。本文综述自乳化系统的组成、质量评价指标、影响其口服吸收的因素及其在给药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 乳剂 体外溶出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对栀子西红花总苷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震 平其能 黄罗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32-534,共3页
目的 :优选栀子西红花总苷的吸附树脂及吸附条件。方法 :以西红花苷 1为对照品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 ,采用静态吸附法 ,考察大孔树脂的吸附、解吸性能 ,吸附动力学及影响吸附性能的因素。结果 :HPD系列树脂综合性能最佳 ;HPD30 0 ... 目的 :优选栀子西红花总苷的吸附树脂及吸附条件。方法 :以西红花苷 1为对照品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 ,采用静态吸附法 ,考察大孔树脂的吸附、解吸性能 ,吸附动力学及影响吸附性能的因素。结果 :HPD系列树脂综合性能最佳 ;HPD30 0 (非极性 )、HPD4 5 0 (弱极性 )、HPD4 0 0 (中极性 )、HPD6 0 0 (强极性 )的吸附量分别为 1 0 0 .6 0 ,91 .1 5 ,1 0 0 .95 ,72 .2 7mg·g-1 ,解吸率为 84 .0 5 ,87.2 2 ,93.83,78.3% ,吸附平衡时间为 4 ,3,3,2h ;样品纯度越高吸附量越大 ,pH值小于 8及醇浓度小于 1 5 %时 ,吸附量无显著差异。结论 :HPD5 4 0 0树脂为最佳 ;吸附条件为 :提取液经醇沉处理后 ,在醇浓度为1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栀子 西红花苷 吸附
下载PDF
鲑降钙素吸入粉雾剂的制备及其药剂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熊莲洁 朱家壁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 喷雾干燥法制备鲑降钙素吸入粉雾剂 ,考察其主要药剂学特性。方法 按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方法测定鲑降钙素吸入粉雾剂排空率及有效部位沉积量 ,扫描电镜观察粉粒的形态 ,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粉粒的粒径大小及分布 ,差热分析及X... 目的 喷雾干燥法制备鲑降钙素吸入粉雾剂 ,考察其主要药剂学特性。方法 按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方法测定鲑降钙素吸入粉雾剂排空率及有效部位沉积量 ,扫描电镜观察粉粒的形态 ,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粉粒的粒径大小及分布 ,差热分析及X射线粉末衍射考察吸入粉雾剂载体的晶型。结果 有效部位鲑降钙素沉积量均在 10 %以上 ,排空率均在 90 %以上 ;相对湿度在 5 2 %以下 ,粉粒呈圆整的分散状态 ;当RH =75 %时粉粒发生较多的粘连和聚集 ;粉体平均粒径为 1 6 7μm ;差热分析结果显示 :吸入粉雾剂中L 亮氨酸的熔融热较单一组分在喷雾干燥后显著下降 ;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中 ,吸入粉雾剂载体的衍射峰强度较喷雾干燥前显著下降。结论 在鲑降钙素吸入粉雾剂载体系统中加入甘露醇 ,粉粒圆整 ,加入L 亮氨酸可形成超低密度载体 ;扫描电镜的结果提示 ,应严格控制吸入粉雾剂贮存时环境的湿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鲑降钙素 吸入粉雾剂 药剂学性质 制备
下载PDF
常用平喘穴对氨茶碱经皮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彬 刘建平 +1 位作者 徐斌 任勇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 比较氨茶碱贴剂在常用平喘给药后 ,家兔皮肤电阻与血浆中氨茶碱浓度的经时变化 ,考察不同穴位对药物经皮吸收的影响 ,验证穴位给药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HPLC UV法测定血浆中氨茶碱的含量 ,电阻测定仪测定皮肤电阻。结果 电阻经... 目的 比较氨茶碱贴剂在常用平喘给药后 ,家兔皮肤电阻与血浆中氨茶碱浓度的经时变化 ,考察不同穴位对药物经皮吸收的影响 ,验证穴位给药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HPLC UV法测定血浆中氨茶碱的含量 ,电阻测定仪测定皮肤电阻。结果 电阻经时曲线符合二次函数关系 ,肺俞、膻中、膈俞等穴的电阻值与非穴位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定喘穴与非穴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各穴位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血药浓度经时曲线近似符合零级释放 ,肺俞、膻中穴给药后的血药浓度与非穴位相比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膈俞穴与非穴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各穴位组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比较发现 ,肺俞、膻中穴与膈俞穴之间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肺俞与膻中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喘穴 氨茶碱 经皮吸收 影响 血药浓度
原文传递
三七总皂苷纯化和脱色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东 黄罗生 平其能 《海峡药学》 2008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筛选优化三七总皂苷纯化和脱色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b1、Rg1的纯度和转移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了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容量及其它影响纯化效果的因素,以及离子交换树脂的脱色效果。结果通... 目的筛选优化三七总皂苷纯化和脱色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b1、Rg1的纯度和转移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了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容量及其它影响纯化效果的因素,以及离子交换树脂的脱色效果。结果通过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总固物中人参皂苷Rb1、Rg1的纯度和为59.2%,其转移率分别为96.1%、95.9%;离子交换树脂脱色后总固物中人参皂苷Rb1、Rg1的纯度和为69.2%,Rb1、Rg1的转移率分别为98.2%、95.2%。结论本文所建立的优化工艺简单可行,可为工业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1 人参皂苷RG1 大孔吸附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 纯化工艺
下载PDF
红花与川芎混合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金雪锋 黄罗生 +2 位作者 平其能 郭健新 蔡薇 《海峡药学》 2007年第2期47-50,共4页
目的筛选优化红花与川芎水煎混合提取工艺。方法以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f yellow A.HSYA)、川芎中阿魏酸(Ferulic acid,FA)的提取转移率为考察指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水与药材的倍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 目的筛选优化红花与川芎水煎混合提取工艺。方法以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f yellow A.HSYA)、川芎中阿魏酸(Ferulic acid,FA)的提取转移率为考察指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水与药材的倍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川芎加10倍量水浸泡20min,单独煎煮提取30min,药渣与红花混合再加14倍量水浸泡20min,煎煮两次,每次30min,能最大限度的提取红花与川芎药材中的有效成分,FA与HSYA的转移率分别为96.26%和99.76%。结论本文建立的优化工艺提取转移率较高,可为工业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川芎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羟基红花黄色素A 阿魏酸
下载PDF
刺五加混悬剂小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静 刘建平 陈睿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19-320,共2页
目的 考察刺五加混悬剂小鼠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 分别采用药理效应法中的效量法与药效法,选择吞噬指数为检测指标,研究刺五加在小鼠体内药动学规律。结果 效量法:K_(el)=0.2d^(-1) K_a=2.5d^(-1),AUC(S_o)=10.4g·kg^(-1)·d,V... 目的 考察刺五加混悬剂小鼠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 分别采用药理效应法中的效量法与药效法,选择吞噬指数为检测指标,研究刺五加在小鼠体内药动学规律。结果 效量法:K_(el)=0.2d^(-1) K_a=2.5d^(-1),AUC(S_o)=10.4g·kg^(-1)·d,VRT=19.3d^2。药效法:K_(el(ef))=0.1d^(-1),K_(a(ef))=2.9d^(-1),AUC(S_o)_((ef))=62.7(%)·d,VRT_((ef))=43.2d^2。药效法所得数据大于效量法,说明药效的出现有滞后性。结论 用药理效应法研究刺五加有效成分的体内药动学规律是可行的,并且首次得到了有关药动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药代动力学 药理效应法 吞噬指数
下载PDF
不同大孔树脂对红花黄色素吸附性能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珍珍 黄罗生 +1 位作者 赵浩如 黄一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62-1063,共2页
关键词 大孔树脂 吸附 红花黄色素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立体稳定脂质体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蓉 朱家壁 +1 位作者 李颖寰 马平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80-682,共3页
目的 以全反式维甲酸 (RA)普通脂质体为对照 ,测定RA立体稳定脂质体的家兔体内药动学。方法  6只家兔双周期双交叉静脉注射RA普通脂质体和立体稳定脂质体后 ,以尼莫地平为内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的药物含量 ;并采用 3P87... 目的 以全反式维甲酸 (RA)普通脂质体为对照 ,测定RA立体稳定脂质体的家兔体内药动学。方法  6只家兔双周期双交叉静脉注射RA普通脂质体和立体稳定脂质体后 ,以尼莫地平为内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的药物含量 ;并采用 3P87药动学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RA普通和立体稳定脂质体的t1/ 2α分别为 6和 1 6min ,t1/ 2 β分别为 4 7和 2 4 7min ,MRT分别为 51和 1 3 3min ,AUC分别为 1 71 .2和 3 91 .9μg·min·mL- 1,这 4个参数经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制备RA立体稳定脂质体 ,可提高血药浓度 ,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脂质体 药物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