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环境pH调控技术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白雪茜 杨长青 杨美燕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957-1960,1965,共5页
微环境pH(pHM)调控技术是指利用pHM调节剂对药物粒子周围饱和溶液的pH进行调控的技术。该技术在固体分散体中有两方面的应用:一方面通过调节pHM提高弱酸或弱碱性药物溶解度;另一方面通过介导与药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促进药物形成无定形态... 微环境pH(pHM)调控技术是指利用pHM调节剂对药物粒子周围饱和溶液的pH进行调控的技术。该技术在固体分散体中有两方面的应用:一方面通过调节pHM提高弱酸或弱碱性药物溶解度;另一方面通过介导与药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促进药物形成无定形态,抑制药物重结晶,增加固体分散体稳定性。两种机制共同作用显著提高了难溶性药物的溶出与溶解。文中对pHM调控技术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应用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固体分散体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调节剂 固体分散体 微环境 分子间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甲状腺素心肌病大鼠血流动力学和心肌钠、钙电流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静 张伟东 +2 位作者 林木森 翟清波 于锋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5-332,共8页
本文旨在研究L-甲状腺素(L-thyroxine,L-thy)所致的大鼠心肌病模型上血流动力学及心室肌细胞钠电流(INa)、L-钙通道电流(ICa-L)的变化。实验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心肌病组和对照组。心肌病组以0.5mg/kg腹腔注射L-thy,连续注射10d,建模成功... 本文旨在研究L-甲状腺素(L-thyroxine,L-thy)所致的大鼠心肌病模型上血流动力学及心室肌细胞钠电流(INa)、L-钙通道电流(ICa-L)的变化。实验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心肌病组和对照组。心肌病组以0.5mg/kg腹腔注射L-thy,连续注射10d,建模成功后测定血流动力学变化,然后急性酶解法分离心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肌细胞INa和ICa-L。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病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压(left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心室发展压(left ventricular developed pressure,LVDP)和左心室舒张期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均显著降低(P<0.01),左心室收缩期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也表现为降低(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显著升高(P<0.01);(2)与对照组相比,在去极化电位为-30mV时,心肌病组大鼠心肌细胞INa电流密度由(-21.1±6.3)pA/pF增大至(-26.2±3.2)pA/pF(n=12,P<0.01),INa的激活曲线左移,失活曲线左移,去失活曲线右移;(3)与对照组相比,在去极化电位为-10mV时,心肌病组大鼠心肌细胞ICa-L电流密度由(-5.4±0.6)pA/pF增至(-7.9±0.8)pA/pF(n=12,P<0.01),ICa-L的激活曲线左移,失活曲线左移,去失活曲线左移。以上结果表明,甲状腺素心肌病模型心功能与心力衰竭相似,其INa和ICa-L功能明显增强,尤其是ICa-L,提示在INa和ICa-L功能异常增强的心肌病治疗中若使用的钙通道拮抗剂带有降低心肌对Na+通透性的药物效果应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甲状腺素 心肌病 血流动力学 INa ICA-L 全细胞膜片钳
原文传递
甲状腺素性心肌病时左右心室瞬时外向钾电流的不均一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伟东 林木森 +1 位作者 王静 于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5-649,共5页
目的:以正常心肌为对照,研究甲状腺素心肌病左右心室瞬时外向钾电流(Ito)不均一性变化。方法:SD大鼠以0.5mg/kgipL-甲状腺素10d后造成心肌病,以急性酶解法消化大鼠心脏,得到左右心室单个心肌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Ito。结果:... 目的:以正常心肌为对照,研究甲状腺素心肌病左右心室瞬时外向钾电流(Ito)不均一性变化。方法:SD大鼠以0.5mg/kgipL-甲状腺素10d后造成心肌病,以急性酶解法消化大鼠心脏,得到左右心室单个心肌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Ito。结果:正常心肌细胞中左右心室的Ito存在一定差异,但不明显,然而在甲状腺素心肌病模型中这种差异显著增大。去极化电压为+40mV时,Ito右心室的电流密度从(9.23±0.84)pA/pF增强至(11.19±1.73)pA/pF,而左心室的电流密度从(6.99±1.14)pA/pF降至(4.95±1.84)pA/pF,且离散度增大。病变的右心室细胞半失活电压V1/2从(-68.85±1.37)mV右移至(-49.86±0.69)mV;正常心肌细胞的左右心室失活后恢复常数τ相当,而在病变心肌左右心室的τ值离散度显著增大,分别为(79.16±7.04)ms和(53.19±3.72)ms。结论:在心脏病变中左右心室Ito的不均一性增大可能是肥厚心脏导致心律失常的重要离子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不均一性 L-甲状腺素 心肌病 瞬时外向钾电流 膜片钳术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二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胡庆庆 史美祺 +4 位作者 于韶荣 王丽 夏国豪 郭仁宏 王友群 《药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1期848-854,共7页
目的:考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二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8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二线及以上治疗,其间,贝伐珠单抗所用剂量为7.5mg·... 目的:考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二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8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二线及以上治疗,其间,贝伐珠单抗所用剂量为7.5mg·kg-1,在化疗第1d静滴给予;化疗方案包括培美曲塞加或不加铂类、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加或不加铂类及替吉奥以及吉西他滨/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加或不加铂类。各治疗方案每3周为1个周期,持续4个周期,然后维持治疗,直至受试者不能耐受或疾病进展。按RECIST1.1版评价疗效,按NCI-CTC4.0版评价不良反应。结果:28例受试者中,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11例(39.3%),稳定16例(57.1%),进展1例(3.6%);客观缓解率为39.3%(11/28),疾病控制率为96.4%(27/2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0个月。亚组数据分析可见,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各方案亚组中,培美曲塞方案受试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个月,疗效最好,较其他各方案亚组有统计学差异(P=0.028)。安全性数据分析显示,与贝伐珠单抗相关的主要不良反应有Ⅰ~Ⅲ度高血压以及Ⅰ/Ⅱ度蛋白尿/出血/发热。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二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较单纯化疗有一定改善,且毒副反应可耐受,对经济上可以接受的患者值得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 贝伐珠单抗 联合化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