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4
篇文章
<
1
2
…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船载氢系统加氢过程中储氢量影响温度的研究
1
作者
任圣哲
《船电技术》
2023年第7期42-45,共4页
对以用压缩氢气铝内胆复合材料缠绕气瓶(三型瓶)为储氢装置的船载氢系统加注过程中影响温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对不同储氢容量的氢系统进行充氢试验,分析船载氢系统储氢量对气瓶温度影响。结果表明,氢系统储罐内气体升压越快,气体温...
对以用压缩氢气铝内胆复合材料缠绕气瓶(三型瓶)为储氢装置的船载氢系统加注过程中影响温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对不同储氢容量的氢系统进行充氢试验,分析船载氢系统储氢量对气瓶温度影响。结果表明,氢系统储罐内气体升压越快,气体温升越快,从而推导出加注流量一定的条件下储氢量(加注量)越大,瓶内气体升压越慢,温升越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载氢系统
加氢过程
三型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可再生能源纯水电解制氢技术展望
被引量:
15
2
作者
骈松
孙邦兴
杨华
《山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5期64-65,共2页
化石能源的消耗、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导致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成为当务之急。然而可再生能源因其本身具有不均匀性、间断特性,导致它的利用率和占比低。水电解制氢技术已相当成熟,尤其是基于PEM电解水制氢...
化石能源的消耗、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导致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成为当务之急。然而可再生能源因其本身具有不均匀性、间断特性,导致它的利用率和占比低。水电解制氢技术已相当成熟,尤其是基于PEM电解水制氢系统的响应速度快,适应动态操作的特点,适合于可再生能源消纳制氢,将制取的氢气作为燃料应用在工业P2G中,是近年来氢储能和能源循环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储能
PEM
可再生能源
电解水制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物联网计算机网络安全及其远程控制技术
被引量:
11
3
作者
崔领科
李聪冉
+1 位作者
郭非
石晓婷
《长江信息通信》
2022年第2期156-158,共3页
随着我国当前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联网计算机网络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逐渐朝着更加宽泛的趋势而不断的发展,通过物联网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可以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还有助于打破以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升实际的工作效率。但是由于物...
随着我国当前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联网计算机网络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逐渐朝着更加宽泛的趋势而不断的发展,通过物联网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可以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还有助于打破以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升实际的工作效率。但是由于物联网计算机网络本身开放性特征较为明显,常见的安全隐患层出不穷,因此在实际应用时,要加强对物联网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重视程度,融入远程控制技术,维护网络安全,以此来促进我国互联网行业的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计算机
网络安全
远程控制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LabVIEW的多种测试仪器集成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
8
4
作者
杨华
李洁
+1 位作者
贺奇
孙邦兴
《电子制作》
2021年第11期61-63,共3页
虚拟仪器实现的集成控制系统通过实时收集大量数据,极大地提高了测试的速度和精度,是具有优秀的可重复性及可扩展性,易于组成灵活多变、操作便捷的自动测试系统。本文设计出如何利用虚拟仪器应用软件开发平台LabVIEW,通过RS-232串口协...
虚拟仪器实现的集成控制系统通过实时收集大量数据,极大地提高了测试的速度和精度,是具有优秀的可重复性及可扩展性,易于组成灵活多变、操作便捷的自动测试系统。本文设计出如何利用虚拟仪器应用软件开发平台LabVIEW,通过RS-232串口协议和调用DLL实现对功率表、万用表和电子负载的控制,并通过MySQL数据库存储测量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系统
LABVIEW平台
RS-232
DLL
MYSQL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纳米流体导热介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5
作者
贾东
蔡淑红
+4 位作者
李献强
郝文静
刘波涛
谭凯锋
王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540-549,共10页
近年来,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能源、化工、汽车、太阳能集热等多个领域对高效换热技术的要求逐渐提高。设备轻量化、微型化发展要求体积压缩情况下仍保证足够的换热能力,因此正确选用导热介质成为必然。传统的导热介质如水、乙二醇、导...
近年来,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能源、化工、汽车、太阳能集热等多个领域对高效换热技术的要求逐渐提高。设备轻量化、微型化发展要求体积压缩情况下仍保证足够的换热能力,因此正确选用导热介质成为必然。传统的导热介质如水、乙二醇、导热油等的导热系数偏低,换热能力难以满足生产生活要求。纳米流体因其增强的导热能力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大力发展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技术对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已逐渐对该技术展开大量研究,本文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对纳米流体"制备-性能-机理-应用"的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重点介绍了纳米流体稳定性、基础热物性以及传热特性的研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稳定性
导热系数
粘度
对流换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前景概述
被引量:
6
6
作者
骈松
赵燕晓
+2 位作者
杨泽鹏
刘涛
王晓威
《清洗世界》
CAS
2021年第3期3-5,共3页
传统的化石能源储备是有限的,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加快提升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减少碳排放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水电解制氢技术已相当成熟,将可再生能源与水电解制氢技术相结合,从而和氢能源形成微网,可以实现能源的有效转换,提高可再生能...
传统的化石能源储备是有限的,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加快提升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减少碳排放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水电解制氢技术已相当成熟,将可再生能源与水电解制氢技术相结合,从而和氢能源形成微网,可以实现能源的有效转换,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和占比,而且可以将制取的氢气作为燃料应用在工业P2G中,被认为是解决大规模储能和碳减排耦合的关键。然而要想真正实现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技术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制约其大规模发展的瓶颈以及应对方案。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提高,可再生能源与水电解制氢向着电氢体系迈进,最终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以及推动现有能源系统向更新型、更优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氢储能
碳中和
能源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液态有机物储氢技术发展历程与问题分析
被引量:
6
7
作者
袁胜楠
张龙龙
+2 位作者
赵宁
詹惠安
姜韶堃
《太阳能》
2022年第9期5-14,共10页
储氢技术作为氢能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发展备受瞩目。液态有机物储氢(LOHC)技术因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便于运输、安全性高而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从LOHC技术的储氢介质、催化剂和工业应用3个方面,介绍该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存在的...
储氢技术作为氢能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发展备受瞩目。液态有机物储氢(LOHC)技术因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便于运输、安全性高而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从LOHC技术的储氢介质、催化剂和工业应用3个方面,介绍该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储氢介质的发展经历了从早期的全碳骨架芳香族化合物、氮杂环化合物,到最新研究发现的小分子直链含氮有机物。加、脱氢反应中的催化剂早期以贵金属作为主要催化活性中心,后期则开发了以廉金属或廉-贵双金属作为主要催化活性中心,以降低成本。工业应用方面,LOHC技术则需考虑脱氢反应模式和能源效率问题,以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通过综述LOHC技术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向,以期推动该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工业化应用进程,加速氢能的产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有机物
储氢
催化剂
储氢介质
加氢
脱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碳目标下绿色制氢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
2
8
作者
李海鹏
孙邦兴
李嘉烨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75,共5页
发展高能效、低成本、零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重要途径。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价格持续下降,利用可再生能源来实现高效的电解水制氢正逐渐成为未来氢能的主流技术路线。围绕当前绿色制氢技术的研...
发展高能效、低成本、零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重要途径。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价格持续下降,利用可再生能源来实现高效的电解水制氢正逐渐成为未来氢能的主流技术路线。围绕当前绿色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电解水制氢、太阳能分解水制氢以及生物质制氢等“绿氢”技术的产氢机理、技术难题和发展现状,并对未来绿色制氢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电解水制氢
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分解水制氢
生物质制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密闭环境中有机硫化合物
被引量:
4
9
作者
龙庆云
杨庆平
+2 位作者
张洪彬
韦桂欢
武国号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3年第8期90-93,共4页
建立了直接进样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法测定密闭环境空气中微痕量有机硫化合物的方法。密闭环境空气通过直接进样、DB-SULFUR毛细管色谱柱分离、硫化学发光检测器进行检测,实现了对密闭环境空气中二硫化碳、甲硫醇等8种有机硫化物完全分...
建立了直接进样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法测定密闭环境空气中微痕量有机硫化合物的方法。密闭环境空气通过直接进样、DB-SULFUR毛细管色谱柱分离、硫化学发光检测器进行检测,实现了对密闭环境空气中二硫化碳、甲硫醇等8种有机硫化物完全分离并准确测定。以目标组分的色谱峰面积响应值对相应质量浓度进行线性回归,计算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建立的8种有机硫化物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达0.999,加标回收率为96.4%~111.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3%(n=6),方法检出限为0.003~0.008 mg/m^(3),部分有机硫化物的检出限低于人体嗅觉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法
密闭环境
有机硫化合物
直接进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可再生能源水电解制氢技术发展概述
被引量:
4
10
作者
张琪
《当代化工研究》
2023年第2期14-16,共3页
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双碳目标下,人们对于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商业化、工业化生产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分析了当前水电解制氢技术三种制氢工艺的优缺点,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与评判,...
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双碳目标下,人们对于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商业化、工业化生产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分析了当前水电解制氢技术三种制氢工艺的优缺点,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与评判,并对可再生能源水电解制氢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水电解制氢
发展现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离子交换树脂对氢燃料电池冷却液的影响
11
作者
李杰
王峰
+3 位作者
孟洋洋
贾东
谭凯锋
李洪智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47-1952,共6页
氢燃料电池汽车常用去离子器来降低燃料电池冷却液的电导率,去离子器中的离子交换树脂对冷却液的影响是值得研究的。研究了燃料电池循环冷却系统中使用的离子交换树脂对冷却液缓蚀剂的影响,包括离子交换树脂对缓蚀剂苯并三氮唑(BTA)和...
氢燃料电池汽车常用去离子器来降低燃料电池冷却液的电导率,去离子器中的离子交换树脂对冷却液的影响是值得研究的。研究了燃料电池循环冷却系统中使用的离子交换树脂对冷却液缓蚀剂的影响,包括离子交换树脂对缓蚀剂苯并三氮唑(BTA)和甲基苯并三氮唑(TTA)的吸附行为,BTA吸附速率的影响因素,考察了燃料电池汽车运行时冷却液中BTA的浓度变化和电导率。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树脂用量、工作温度和搅拌速度均能够增大树脂对冷却液中BTA的吸附速率。吸附BTA饱和后的离子交换树脂仍能继续吸附冷却液中的离子,并解析出BTA。氢燃料电池冷却液装车运行2500 km后,BTA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维持在600 mg/L左右。研究结果可以为氢燃料电池冷却液的开发以及去离子器的使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燃料电池冷却液
离子交换树脂
苯并三氮唑
甲基苯并三氮唑
吸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氢气纯化过程能量分析与工艺优化
12
作者
吴冰倩
黄钰杰
+1 位作者
张煜
李福顺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1,共5页
目的在氢气纯化体系中,为分析过程能量,考查原料气中氧气摩尔分数变化对氢氧反应放热量和反应器温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模型计算的方法,计算电加热器能耗和冷却器消耗的冷量,进而对工艺流程做出优化。据此提出新型换热再生气体纯化流程,...
目的在氢气纯化体系中,为分析过程能量,考查原料气中氧气摩尔分数变化对氢氧反应放热量和反应器温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模型计算的方法,计算电加热器能耗和冷却器消耗的冷量,进而对工艺流程做出优化。据此提出新型换热再生气体纯化流程,分析氧气摩尔分数和物流流量对体系温度的影响。结果当氧气摩尔分数大于0.13%时,才能满足体系的供热需要。新型换热再生气体纯化流程与原有流程比较可节约88%以上的冷量,且不需要电加热即可维持体系运行温度。结论新型换热再生气体纯化流程可充分利用氢氧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冷物流加热,从而实现节约电能耗和冷量、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纯化
模型计算
节能
氢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
4
13
作者
马颖
丁睿
+2 位作者
刘岩岩
李非凡
吴冰倩
《今日制造与升级》
2022年第9期131-133,共3页
开发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对于实现绿色能源转换和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氢能作为一种“零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电解水制氢技术实现氢能与电能的高效转化。阴离子交换膜(AEM)电解水制氢技术能够提高电流密度,增加能量转...
开发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对于实现绿色能源转换和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氢能作为一种“零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电解水制氢技术实现氢能与电能的高效转化。阴离子交换膜(AEM)电解水制氢技术能够提高电流密度,增加能量转化效率,优于碱性水溶液电解水制氢,并且可以使用纯水或低浓度碱性水溶液为电解液,降低强碱溶液对设备的腐蚀,更重要的是可以采用非贵金属作为电极催化剂,相较于质子交换膜电解水(PEM)技术,极大地降低装置的成本。文章阐述了AEM电解水制氢的技术发展现状,重点围绕AEM的结构组成与制备技术方面进行讨论,为进一步开发高性能AEM水电解制氢装置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电解水制氢
阴离子交换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压PEM水电解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袁先明
李黎明
+3 位作者
王雪泽
毕康璐
张玉广
冯东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46-50,共5页
从高压制氢技术原理出发,针对高压、高酸性的苛刻环境,综述了压力对电解效率、氢气渗透、组件降解的影响以及缓解方法等,并讨论分析了高压PEM制氢技术与制-储-运氢体系成本的关系,最后对高压PEM电解制氢技术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PEM电解水
压力
电压损失
氢气渗透
组件降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能源制氢系统及电源研究现状
15
作者
李阳
赵嘉驹
+2 位作者
史铁
孔卫江
余会明
《电工技术》
2024年第S01期453-456,共4页
整体介绍了风、光新能源制氢系统的组成,及电解槽电源的现状和研究方向。首先介绍了在风电场景中对整流电源的要求,此场合中主流的电源拓扑结构,之后分析多脉波整流器以及全控性IGBT整流器的性能特点。在光伏发电中,介绍主流光伏制氢系...
整体介绍了风、光新能源制氢系统的组成,及电解槽电源的现状和研究方向。首先介绍了在风电场景中对整流电源的要求,此场合中主流的电源拓扑结构,之后分析多脉波整流器以及全控性IGBT整流器的性能特点。在光伏发电中,介绍主流光伏制氢系统,电源拓扑、系统特点。之后介绍风光发电制氢系统,通过构建不同的预测模型,预测下一周期的风光发电数据,从而调动电解槽的负荷,实时消耗发电功率,维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还介绍了新能源制氢系统储能承担的作用,及合理计算系统成本和储能成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制氢
整流
新能源制氢
离网
电力电子变换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氢能源用氢气传感器应用研究
16
作者
曹振芳
赵丽娟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24年第7期32-35,39,共5页
近年来,随着氢能利用技术发展成熟,氢能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并已经纳入我国能源战略,成为我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战略选择。然而氢气无色无味且易燃易爆,在使用时必须对其浓度进行监测。采用催化燃烧式原理检...
近年来,随着氢能利用技术发展成熟,氢能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并已经纳入我国能源战略,成为我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战略选择。然而氢气无色无味且易燃易爆,在使用时必须对其浓度进行监测。采用催化燃烧式原理检测氢气,对传感器制造工艺进行研究,研制的氢气传感器响应速度快、测量精度高、重复性好、工作稳定可靠、抗中毒和抗干扰性能好,不仅扩展了我国自主研发传感器产业的规模,更增加了产品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催化燃烧
传感器
原文传递
Mg-Al水滑石的制备及对水中氟离子的吸附效果研究
17
作者
邹志鑫
李敏
+3 位作者
任晓影
刘佳惠
焦桂萍
赵瀛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79-4184,4200,共7页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Mg-Al水滑石,研究了镁铝摩尔比对Mg-Al水滑石的晶格结构、微观形貌、光谱性能的影响。以NaF溶液为模拟含氟废水,测试了Mg-Al水滑石对水中氟离子的吸附量和去除率,通过吸附模型研究了相应的吸附过程和机理。结果表明,M...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Mg-Al水滑石,研究了镁铝摩尔比对Mg-Al水滑石的晶格结构、微观形貌、光谱性能的影响。以NaF溶液为模拟含氟废水,测试了Mg-Al水滑石对水中氟离子的吸附量和去除率,通过吸附模型研究了相应的吸附过程和机理。结果表明,Mg-Al水滑石外观为片层状结构,片层之间相互交叉堆积,镁铝比增大时,Mg-Al水滑石的层间距增大。水滑石对氟离子的饱和吸附量和去除率随着镁铝比的增大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吸附80 min时吸附量接近饱和,3Mg-Al水滑石的饱和吸附量达到最大值43.16 mg/g,去除率在120 min时达到最大值90.5%,经过5次吸附再生循环使用后,3Mg-Al水滑石对氟离子的去除率降至69.4%,保持率达到76.69%,具有良好的可重复利用性能。通过对Mg-Al水滑石吸附氟离子的数据进行拟合,发现Mg-Al水滑石吸附氟离子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主要以化学吸附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
水滑石
共沉淀法
氟离子
再生循环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含能材料试验及使用中的静电防护
18
作者
李晓旭
王辉
吕孟革
《化工安全与环境》
2024年第12期50-52,共3页
含能材料作为在没有外界物质参与下,可持续反应并在短时间内释放巨大能量的一类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航空航天、石化矿山等领域,具有高能量密度、易燃易爆等特性。在开展含能材料类科研试验及含能材料使用过程中如未识别、防控...
含能材料作为在没有外界物质参与下,可持续反应并在短时间内释放巨大能量的一类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航空航天、石化矿山等领域,具有高能量密度、易燃易爆等特性。在开展含能材料类科研试验及含能材料使用过程中如未识别、防控静电风险,容易引发材料燃爆事故,威胁作业人员安全。结合军工燃烧爆炸品静电防护相关标准要求,探讨含能材料试验、使用中静电防护的具体实施要点,并给出完善与整改的合理技术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试验
静电防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电解制氢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3
19
作者
白佳凯
李朋喜
乔东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63-65,共3页
水电解制氢是制备绿色氢的一种方法,综述了碱性水电解、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和固体氧化物水电解3种主要的水电解制氢方法,评估了它们的特点及优缺点,并对水电解制氢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水电解制氢
碱性水电解
质子交换膜水电解
固体氧化物水电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氧化铀氢还原工艺尾气除氢装置的研制
20
作者
丁于
赵刚
+2 位作者
詹惠安
于震
李元奎
《四川环境》
2024年第6期68-72,共5页
三氧化铀氢还原工艺产生了大量含氢尾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采用催化氧化法为工艺路线,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完成氢氧复合反应,实现氢气的消除。研制了含氢尾气除氢装置,对加热体、填充床、催化床等进行了设计,系统中设置三处处氢气浓度监...
三氧化铀氢还原工艺产生了大量含氢尾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采用催化氧化法为工艺路线,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完成氢氧复合反应,实现氢气的消除。研制了含氢尾气除氢装置,对加热体、填充床、催化床等进行了设计,系统中设置三处处氢气浓度监测点,实现处理流程中氢气浓度的全程监测。采用含氢10vol.%、30vol.%、50vol.%、80vol.%的氢氮混合气,对除氢装置进行除氢效果测试。结果表明,处理后的尾气中氢气浓度降至0.05vol.%~0.13vol.%,均符合相关技术指标,实现了含氢尾气中氢气的有效去除,提高了工艺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还原
尾气
除氢装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船载氢系统加氢过程中储氢量影响温度的研究
1
作者
任圣哲
机构
北京派瑞华氢能源科技
有限公司
中国
船舶
有限公司
第七
一八
研究所
出处
《船电技术》
2023年第7期42-45,共4页
基金
氢燃料动力船舶关键技术研究(MC-202023-C11)。
文摘
对以用压缩氢气铝内胆复合材料缠绕气瓶(三型瓶)为储氢装置的船载氢系统加注过程中影响温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对不同储氢容量的氢系统进行充氢试验,分析船载氢系统储氢量对气瓶温度影响。结果表明,氢系统储罐内气体升压越快,气体温升越快,从而推导出加注流量一定的条件下储氢量(加注量)越大,瓶内气体升压越慢,温升越慢。
关键词
船载氢系统
加氢过程
三型瓶
Keywords
Shipborne hydrogen system
Hydrogenation process
Type-III cylinder
分类号
TK9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可再生能源纯水电解制氢技术展望
被引量:
15
2
作者
骈松
孙邦兴
杨华
机构
中国
船舶
集团
有限公司
第七
一八
研究所
出处
《山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5期64-65,共2页
文摘
化石能源的消耗、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导致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成为当务之急。然而可再生能源因其本身具有不均匀性、间断特性,导致它的利用率和占比低。水电解制氢技术已相当成熟,尤其是基于PEM电解水制氢系统的响应速度快,适应动态操作的特点,适合于可再生能源消纳制氢,将制取的氢气作为燃料应用在工业P2G中,是近年来氢储能和能源循环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氢储能
PEM
可再生能源
电解水制氢
Keywords
hydrogen storage
PEM
renewable energy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electrolytic water
分类号
TQ151.1 [化学工程—电化学工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物联网计算机网络安全及其远程控制技术
被引量:
11
3
作者
崔领科
李聪冉
郭非
石晓婷
机构
中国
船舶
集团
有限公司
第七
一八
研究所
出处
《长江信息通信》
2022年第2期156-158,共3页
文摘
随着我国当前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联网计算机网络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逐渐朝着更加宽泛的趋势而不断的发展,通过物联网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可以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还有助于打破以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升实际的工作效率。但是由于物联网计算机网络本身开放性特征较为明显,常见的安全隐患层出不穷,因此在实际应用时,要加强对物联网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重视程度,融入远程控制技术,维护网络安全,以此来促进我国互联网行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
物联网计算机
网络安全
远程控制技术
分类号
TP30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LabVIEW的多种测试仪器集成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
8
4
作者
杨华
李洁
贺奇
孙邦兴
机构
中国
船舶
集团
有限公司
第七
一八
研究所
出处
《电子制作》
2021年第11期61-63,共3页
文摘
虚拟仪器实现的集成控制系统通过实时收集大量数据,极大地提高了测试的速度和精度,是具有优秀的可重复性及可扩展性,易于组成灵活多变、操作便捷的自动测试系统。本文设计出如何利用虚拟仪器应用软件开发平台LabVIEW,通过RS-232串口协议和调用DLL实现对功率表、万用表和电子负载的控制,并通过MySQL数据库存储测量数据。
关键词
测试系统
LABVIEW平台
RS-232
DLL
MYSQL
分类号
TH122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TP27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纳米流体导热介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5
作者
贾东
蔡淑红
李献强
郝文静
刘波涛
谭凯锋
王峰
机构
中国
船舶
集团
有限公司
第七
一八
研究所
出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540-549,共10页
文摘
近年来,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能源、化工、汽车、太阳能集热等多个领域对高效换热技术的要求逐渐提高。设备轻量化、微型化发展要求体积压缩情况下仍保证足够的换热能力,因此正确选用导热介质成为必然。传统的导热介质如水、乙二醇、导热油等的导热系数偏低,换热能力难以满足生产生活要求。纳米流体因其增强的导热能力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大力发展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技术对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已逐渐对该技术展开大量研究,本文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对纳米流体"制备-性能-机理-应用"的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重点介绍了纳米流体稳定性、基础热物性以及传热特性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
纳米流体
稳定性
导热系数
粘度
对流换热
Keywords
nanofluids
stability
thermal conductivity
viscosity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分类号
TB383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TK12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程热物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前景概述
被引量:
6
6
作者
骈松
赵燕晓
杨泽鹏
刘涛
王晓威
机构
中国
船舶
集团
有限公司
第七
一八
研究所
出处
《清洗世界》
CAS
2021年第3期3-5,共3页
文摘
传统的化石能源储备是有限的,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加快提升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减少碳排放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水电解制氢技术已相当成熟,将可再生能源与水电解制氢技术相结合,从而和氢能源形成微网,可以实现能源的有效转换,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和占比,而且可以将制取的氢气作为燃料应用在工业P2G中,被认为是解决大规模储能和碳减排耦合的关键。然而要想真正实现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技术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制约其大规模发展的瓶颈以及应对方案。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提高,可再生能源与水电解制氢向着电氢体系迈进,最终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以及推动现有能源系统向更新型、更优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氢储能
碳中和
能源系统
分类号
TQ116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液态有机物储氢技术发展历程与问题分析
被引量:
6
7
作者
袁胜楠
张龙龙
赵宁
詹惠安
姜韶堃
机构
中国
船舶
集团
有限公司
第七
一八
研究所
出处
《太阳能》
2022年第9期5-14,共10页
基金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9214603D)。
文摘
储氢技术作为氢能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发展备受瞩目。液态有机物储氢(LOHC)技术因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便于运输、安全性高而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从LOHC技术的储氢介质、催化剂和工业应用3个方面,介绍该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储氢介质的发展经历了从早期的全碳骨架芳香族化合物、氮杂环化合物,到最新研究发现的小分子直链含氮有机物。加、脱氢反应中的催化剂早期以贵金属作为主要催化活性中心,后期则开发了以廉金属或廉-贵双金属作为主要催化活性中心,以降低成本。工业应用方面,LOHC技术则需考虑脱氢反应模式和能源效率问题,以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通过综述LOHC技术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向,以期推动该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工业化应用进程,加速氢能的产业化应用。
关键词
液态有机物
储氢
催化剂
储氢介质
加氢
脱氢
Keywords
liquid organic matter
hydrogen storage
catalyst
hydrogen storage medium
hydrogenation
dehydrogenation
分类号
TK9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碳目标下绿色制氢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
2
8
作者
李海鹏
孙邦兴
李嘉烨
机构
中国
船舶
集团
有限公司
第七
一八
研究所
出处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75,共5页
文摘
发展高能效、低成本、零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重要途径。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价格持续下降,利用可再生能源来实现高效的电解水制氢正逐渐成为未来氢能的主流技术路线。围绕当前绿色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电解水制氢、太阳能分解水制氢以及生物质制氢等“绿氢”技术的产氢机理、技术难题和发展现状,并对未来绿色制氢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碳中和
电解水制氢
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分解水制氢
生物质制氢
Keywords
carbon neutrality
water electrolysis hydrogen production
renewable energy
solar water splitting hydrogen production
biomass-based hydrogen production
分类号
TM911.42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密闭环境中有机硫化合物
被引量:
4
9
作者
龙庆云
杨庆平
张洪彬
韦桂欢
武国号
机构
中国
船舶
集团
有限公司
第七
一八
研究所
出处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3年第8期90-93,共4页
文摘
建立了直接进样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法测定密闭环境空气中微痕量有机硫化合物的方法。密闭环境空气通过直接进样、DB-SULFUR毛细管色谱柱分离、硫化学发光检测器进行检测,实现了对密闭环境空气中二硫化碳、甲硫醇等8种有机硫化物完全分离并准确测定。以目标组分的色谱峰面积响应值对相应质量浓度进行线性回归,计算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建立的8种有机硫化物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达0.999,加标回收率为96.4%~111.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3%(n=6),方法检出限为0.003~0.008 mg/m^(3),部分有机硫化物的检出限低于人体嗅觉阈值。
关键词
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法
密闭环境
有机硫化合物
直接进样
Keywords
GC-SCD
closed environment
organosulfur compounds
direct injection
分类号
O657.7 [理学—分析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可再生能源水电解制氢技术发展概述
被引量:
4
10
作者
张琪
机构
中国
船舶
集团
有限公司
第七
一八
研究所
出处
《当代化工研究》
2023年第2期14-16,共3页
文摘
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双碳目标下,人们对于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商业化、工业化生产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分析了当前水电解制氢技术三种制氢工艺的优缺点,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与评判,并对可再生能源水电解制氢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水电解制氢
发展现状
Keywords
renewable energy
hydrogen production by water electrolysis
development status
分类号
TQ [化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离子交换树脂对氢燃料电池冷却液的影响
11
作者
李杰
王峰
孟洋洋
贾东
谭凯锋
李洪智
机构
派瑞科技
有限公司
精细化工事业部
中国
船舶
集团
有限公司
第七
一八
研究所
出处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47-1952,共6页
基金
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16Z4403G)。
文摘
氢燃料电池汽车常用去离子器来降低燃料电池冷却液的电导率,去离子器中的离子交换树脂对冷却液的影响是值得研究的。研究了燃料电池循环冷却系统中使用的离子交换树脂对冷却液缓蚀剂的影响,包括离子交换树脂对缓蚀剂苯并三氮唑(BTA)和甲基苯并三氮唑(TTA)的吸附行为,BTA吸附速率的影响因素,考察了燃料电池汽车运行时冷却液中BTA的浓度变化和电导率。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树脂用量、工作温度和搅拌速度均能够增大树脂对冷却液中BTA的吸附速率。吸附BTA饱和后的离子交换树脂仍能继续吸附冷却液中的离子,并解析出BTA。氢燃料电池冷却液装车运行2500 km后,BTA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维持在600 mg/L左右。研究结果可以为氢燃料电池冷却液的开发以及去离子器的使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
氢燃料电池冷却液
离子交换树脂
苯并三氮唑
甲基苯并三氮唑
吸附
Keywords
hydrogen fuel cell coolant
ion exchange resins
BTA
TTA
adsorption
分类号
TM911.4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氢气纯化过程能量分析与工艺优化
12
作者
吴冰倩
黄钰杰
张煜
李福顺
机构
中国
船舶
集团
有限公司
第七
一八
研究所
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技
有限公司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1,共5页
基金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青年基金项目(KJCX(Q)22QN24)。
文摘
目的在氢气纯化体系中,为分析过程能量,考查原料气中氧气摩尔分数变化对氢氧反应放热量和反应器温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模型计算的方法,计算电加热器能耗和冷却器消耗的冷量,进而对工艺流程做出优化。据此提出新型换热再生气体纯化流程,分析氧气摩尔分数和物流流量对体系温度的影响。结果当氧气摩尔分数大于0.13%时,才能满足体系的供热需要。新型换热再生气体纯化流程与原有流程比较可节约88%以上的冷量,且不需要电加热即可维持体系运行温度。结论新型换热再生气体纯化流程可充分利用氢氧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冷物流加热,从而实现节约电能耗和冷量、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
氢气纯化
模型计算
节能
氢能
Keywords
hydrogen purification
model calcula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hydrogen energy
分类号
TQ116.2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
4
13
作者
马颖
丁睿
刘岩岩
李非凡
吴冰倩
机构
中国
船舶
集团
有限公司
第七
一八
研究所
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技
有限公司
出处
《今日制造与升级》
2022年第9期131-133,共3页
文摘
开发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对于实现绿色能源转换和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氢能作为一种“零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电解水制氢技术实现氢能与电能的高效转化。阴离子交换膜(AEM)电解水制氢技术能够提高电流密度,增加能量转化效率,优于碱性水溶液电解水制氢,并且可以使用纯水或低浓度碱性水溶液为电解液,降低强碱溶液对设备的腐蚀,更重要的是可以采用非贵金属作为电极催化剂,相较于质子交换膜电解水(PEM)技术,极大地降低装置的成本。文章阐述了AEM电解水制氢的技术发展现状,重点围绕AEM的结构组成与制备技术方面进行讨论,为进一步开发高性能AEM水电解制氢装置提供方向。
关键词
氢能
电解水制氢
阴离子交换膜
分类号
TQ116.2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压PEM水电解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袁先明
李黎明
王雪泽
毕康璐
张玉广
冯东辉
机构
中国
船舶
集团
有限公司
第七
一八
研究所
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技
有限公司
出处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46-50,共5页
基金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1314303D)
河北省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225676111H)。
文摘
从高压制氢技术原理出发,针对高压、高酸性的苛刻环境,综述了压力对电解效率、氢气渗透、组件降解的影响以及缓解方法等,并讨论分析了高压PEM制氢技术与制-储-运氢体系成本的关系,最后对高压PEM电解制氢技术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PEM电解水
压力
电压损失
氢气渗透
组件降解
Keywords
water electrolysis via PEM
pressure
voltage loss
hydrogen permeation
components degradation
分类号
TQ530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能源制氢系统及电源研究现状
15
作者
李阳
赵嘉驹
史铁
孔卫江
余会明
机构
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技
有限公司
中国
船舶
集团
有限公司
第七
一八
研究所
出处
《电工技术》
2024年第S01期453-456,共4页
基金
河北省科技厅“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系统多尺度协调控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36Z4509G)。
文摘
整体介绍了风、光新能源制氢系统的组成,及电解槽电源的现状和研究方向。首先介绍了在风电场景中对整流电源的要求,此场合中主流的电源拓扑结构,之后分析多脉波整流器以及全控性IGBT整流器的性能特点。在光伏发电中,介绍主流光伏制氢系统,电源拓扑、系统特点。之后介绍风光发电制氢系统,通过构建不同的预测模型,预测下一周期的风光发电数据,从而调动电解槽的负荷,实时消耗发电功率,维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还介绍了新能源制氢系统储能承担的作用,及合理计算系统成本和储能成本问题。
关键词
电解制氢
整流
新能源制氢
离网
电力电子变换器
Keywords
electrolysis of hydrogen production
rectifying
new energy hydrogen production
off-grid
power electronic converters
分类号
TK9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氢能源用氢气传感器应用研究
16
作者
曹振芳
赵丽娟
机构
中国
船舶
集团
有限公司
第七
一八
研究所
出处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24年第7期32-35,39,共5页
基金
氢能源用氢气传感器应用研究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350201D)。
文摘
近年来,随着氢能利用技术发展成熟,氢能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并已经纳入我国能源战略,成为我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战略选择。然而氢气无色无味且易燃易爆,在使用时必须对其浓度进行监测。采用催化燃烧式原理检测氢气,对传感器制造工艺进行研究,研制的氢气传感器响应速度快、测量精度高、重复性好、工作稳定可靠、抗中毒和抗干扰性能好,不仅扩展了我国自主研发传感器产业的规模,更增加了产品种类。
关键词
氢气
催化燃烧
传感器
Keywords
hydrogen
catalytic combustion
sensor
分类号
TH86 [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原文传递
题名
Mg-Al水滑石的制备及对水中氟离子的吸附效果研究
17
作者
邹志鑫
李敏
任晓影
刘佳惠
焦桂萍
赵瀛
机构
中国
船舶
集团
有限公司
第七
一八
研究所
出处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79-4184,420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15012)
河北省军民融合科技创新项目(JMRH-JHSB-2021-01)。
文摘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Mg-Al水滑石,研究了镁铝摩尔比对Mg-Al水滑石的晶格结构、微观形貌、光谱性能的影响。以NaF溶液为模拟含氟废水,测试了Mg-Al水滑石对水中氟离子的吸附量和去除率,通过吸附模型研究了相应的吸附过程和机理。结果表明,Mg-Al水滑石外观为片层状结构,片层之间相互交叉堆积,镁铝比增大时,Mg-Al水滑石的层间距增大。水滑石对氟离子的饱和吸附量和去除率随着镁铝比的增大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吸附80 min时吸附量接近饱和,3Mg-Al水滑石的饱和吸附量达到最大值43.16 mg/g,去除率在120 min时达到最大值90.5%,经过5次吸附再生循环使用后,3Mg-Al水滑石对氟离子的去除率降至69.4%,保持率达到76.69%,具有良好的可重复利用性能。通过对Mg-Al水滑石吸附氟离子的数据进行拟合,发现Mg-Al水滑石吸附氟离子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主要以化学吸附作用为主。
关键词
MG-AL
水滑石
共沉淀法
氟离子
再生循环
吸附动力学
Keywords
Mg-Al
hydrotalc
coprecipitation method
fluoride ions
regenerative cycle
adsorption kinetics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含能材料试验及使用中的静电防护
18
作者
李晓旭
王辉
吕孟革
机构
中国
船舶
集团
有限公司
第七
一八
研究所
出处
《化工安全与环境》
2024年第12期50-52,共3页
文摘
含能材料作为在没有外界物质参与下,可持续反应并在短时间内释放巨大能量的一类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航空航天、石化矿山等领域,具有高能量密度、易燃易爆等特性。在开展含能材料类科研试验及含能材料使用过程中如未识别、防控静电风险,容易引发材料燃爆事故,威胁作业人员安全。结合军工燃烧爆炸品静电防护相关标准要求,探讨含能材料试验、使用中静电防护的具体实施要点,并给出完善与整改的合理技术实践方案。
关键词
含能材料
试验
静电防护
分类号
F4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电解制氢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3
19
作者
白佳凯
李朋喜
乔东伟
机构
中国
船舶
集团
有限公司
第七
一八
研究所
出处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63-65,共3页
基金
SOEC制氢技术研究(KJ(Z)2021YFE0191200)
文摘
水电解制氢是制备绿色氢的一种方法,综述了碱性水电解、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和固体氧化物水电解3种主要的水电解制氢方法,评估了它们的特点及优缺点,并对水电解制氢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水电解制氢
碱性水电解
质子交换膜水电解
固体氧化物水电解
Keywords
hydrogen production by water electrolysis
alkaline water electrolysis
water electrolysis by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water electrolysis by solid oxides
分类号
TQ116.21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氧化铀氢还原工艺尾气除氢装置的研制
20
作者
丁于
赵刚
詹惠安
于震
李元奎
机构
核工业理化工程
研究
院
粒子输运与富集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
船舶
集团
有限公司
第七
一八
研究所
出处
《四川环境》
2024年第6期68-72,共5页
文摘
三氧化铀氢还原工艺产生了大量含氢尾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采用催化氧化法为工艺路线,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完成氢氧复合反应,实现氢气的消除。研制了含氢尾气除氢装置,对加热体、填充床、催化床等进行了设计,系统中设置三处处氢气浓度监测点,实现处理流程中氢气浓度的全程监测。采用含氢10vol.%、30vol.%、50vol.%、80vol.%的氢氮混合气,对除氢装置进行除氢效果测试。结果表明,处理后的尾气中氢气浓度降至0.05vol.%~0.13vol.%,均符合相关技术指标,实现了含氢尾气中氢气的有效去除,提高了工艺的安全性。
关键词
氢还原
尾气
除氢装置
Keywords
Hydrogen reduction
exhaust gas
dehydrogenation device
分类号
X70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船载氢系统加氢过程中储氢量影响温度的研究
任圣哲
《船电技术》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可再生能源纯水电解制氢技术展望
骈松
孙邦兴
杨华
《山东化工》
CAS
2020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物联网计算机网络安全及其远程控制技术
崔领科
李聪冉
郭非
石晓婷
《长江信息通信》
2022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LabVIEW的多种测试仪器集成控制系统设计
杨华
李洁
贺奇
孙邦兴
《电子制作》
2021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纳米流体导热介质研究进展
贾东
蔡淑红
李献强
郝文静
刘波涛
谭凯锋
王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前景概述
骈松
赵燕晓
杨泽鹏
刘涛
王晓威
《清洗世界》
CAS
202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液态有机物储氢技术发展历程与问题分析
袁胜楠
张龙龙
赵宁
詹惠安
姜韶堃
《太阳能》
2022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双碳目标下绿色制氢技术的进展
李海鹏
孙邦兴
李嘉烨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密闭环境中有机硫化合物
龙庆云
杨庆平
张洪彬
韦桂欢
武国号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基于可再生能源水电解制氢技术发展概述
张琪
《当代化工研究》
202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离子交换树脂对氢燃料电池冷却液的影响
李杰
王峰
孟洋洋
贾东
谭凯锋
李洪智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氢气纯化过程能量分析与工艺优化
吴冰倩
黄钰杰
张煜
李福顺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关键技术研究
马颖
丁睿
刘岩岩
李非凡
吴冰倩
《今日制造与升级》
202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高压PEM水电解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袁先明
李黎明
王雪泽
毕康璐
张玉广
冯东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新能源制氢系统及电源研究现状
李阳
赵嘉驹
史铁
孔卫江
余会明
《电工技术》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氢能源用氢气传感器应用研究
曹振芳
赵丽娟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24
0
原文传递
17
Mg-Al水滑石的制备及对水中氟离子的吸附效果研究
邹志鑫
李敏
任晓影
刘佳惠
焦桂萍
赵瀛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含能材料试验及使用中的静电防护
李晓旭
王辉
吕孟革
《化工安全与环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水电解制氢技术现状与展望
白佳凯
李朋喜
乔东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三氧化铀氢还原工艺尾气除氢装置的研制
丁于
赵刚
詹惠安
于震
李元奎
《四川环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7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