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培养机制探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姜玉峰 周艳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2008年第2期41-43,共3页
高等艺术院校辅导员工作,要以关键胜任特征和职业生涯规划为培养基石,以优化培训体系与完善评估机制为路径,建立具有高等艺术院校特色的辅导员队伍培养机制,有针对性地打造一支向专业化、职业化、事业化方向发展的辅导员队伍。
关键词 高等艺术院校 辅导员队伍 培养机制 胜任特征
原文传递
基于艺科融合视角的艺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金科 李浪浪 周宝松 《美术教育研究》 2021年第17期115-117,共3页
艺术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而且是为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在现代科学技术驱动社会发展的时代,艺术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秉持艺科... 艺术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而且是为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在现代科学技术驱动社会发展的时代,艺术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秉持艺科融合的理念,从课程体系与科技融通、复合型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构建、科技类合作资源拓展、科技创新活动、政策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科融合 艺术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下载PDF
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竺照轩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2-64,共3页
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既有其理论根据和现实必要性,更有其特殊重要性,是艺术类大学生心理、思想和专业等方面特点的客观要求。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尊重规律,尊重实际,尊重特点,讲究方法,探索适合艺术类大学生个... 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既有其理论根据和现实必要性,更有其特殊重要性,是艺术类大学生心理、思想和专业等方面特点的客观要求。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尊重规律,尊重实际,尊重特点,讲究方法,探索适合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特点的方法和途径,即理论教育要有趣味性,科学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善于把握教育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类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趣味性
下载PDF
论高等艺术院校校园文化观的正确引导和培养 被引量:4
4
作者 姜玉峰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51-53,共3页
艺术院校作为当代文化体系中精神领域的培养系统,艺术院校的学生应当成为弘扬先进文化的先锋。文章试图通过论述当代高等艺术院校大学生校园文化观的正确引导和培养,探讨如何构建有艺术院校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和谐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 高等艺术院校 校园文化观
下载PDF
高等艺术院校大学生舆情信息工作的新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齐建 卓美红 王晓芬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4期48-51,共4页
舆情信息工作是艺术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德艺双馨艺术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艺术院校舆情要素具有独特性,在舆情信息工作中要对这些要素进行深入分析,把握艺术院校舆情运行规律,并建立具有艺术院校特点的工作机制。本文结合艺术院... 舆情信息工作是艺术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德艺双馨艺术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艺术院校舆情要素具有独特性,在舆情信息工作中要对这些要素进行深入分析,把握艺术院校舆情运行规律,并建立具有艺术院校特点的工作机制。本文结合艺术院校学生实际,对艺术院校舆情要素、舆情规律进行分析,就艺术院校舆情信息工作提出一些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院校 舆情 舆情信息工作
下载PDF
主体间性视域下艺术类大学生榜样人物研究--以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类学生为例
6
作者 徐增鎏 陶非奇 《艺术教育》 2024年第4期285-288,共4页
文章以主体间性理论为视域,采用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对30份访谈样本进行质性研究,厘清并提炼视觉传达类专业榜样人物的基本内涵和成才理路,分析在社会转型期,榜样教育的困境及其成因,从激活主体性、拓展场域性、强化实践性三个维度展开... 文章以主体间性理论为视域,采用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对30份访谈样本进行质性研究,厘清并提炼视觉传达类专业榜样人物的基本内涵和成才理路,分析在社会转型期,榜样教育的困境及其成因,从激活主体性、拓展场域性、强化实践性三个维度展开论述,从而建构具有当代意义的大学生榜样教育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视觉传达 榜样教育 Nvivo12 质性分析
原文传递
德奥两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及启示 被引量:10
7
作者 姜玉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71-74,共4页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多样,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系列新挑战。欧洲发达国家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体制社会化程度高、专业性强,对我们积极推进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和服务工作具有十分有益的借...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多样,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系列新挑战。欧洲发达国家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体制社会化程度高、专业性强,对我们积极推进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和服务工作具有十分有益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就德、奥两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机构一体化、后勤服务社会化、学生自主自治管理、就业指导和继续教育等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与本土化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奥地利 学生事务 管理模式 社会化
下载PDF
试析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被引量:7
8
作者 竺照轩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66,共3页
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要求以开放性促进融通,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效共享;以个性化促进针对性,满足受教育者不同需求的自主选择;以新媒体思维转变教师角色职能,整合新媒体思想政治教... 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要求以开放性促进融通,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效共享;以个性化促进针对性,满足受教育者不同需求的自主选择;以新媒体思维转变教师角色职能,整合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实现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宏观改革,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方法论指导和价值观引领作用,持续开掘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无限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高校思政教育 深度融合 本质内涵 建构路径
下载PDF
艺术疗愈在高校的运用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徐增鎏 《艺术教育》 2022年第9期64-67,共4页
艺术疗愈作为依托多种艺术表达形式而进行的心理治疗辅助方式,若能有效融入高校育人场景,则能够通过分析学生的表达性艺术作品来了解其内心世界,与传统心理咨询方式相比更加能够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心理状态,具备良好的应用效果。文章通过... 艺术疗愈作为依托多种艺术表达形式而进行的心理治疗辅助方式,若能有效融入高校育人场景,则能够通过分析学生的表达性艺术作品来了解其内心世界,与传统心理咨询方式相比更加能够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心理状态,具备良好的应用效果。文章通过分析艺术疗愈的当代价值以及其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提出艺术疗愈在高校的具体应用途径,从而推动艺术疗愈在高校的探索应用,以多样化的艺术表达形式来积极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以期为艺术院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培养和学生育人平台打造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从而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疗愈 高校 大学生心理健康
原文传递
“立德树人”理念的思政教学创新策略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增鎏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53-155,163,共4页
思政教学是高校有效实施"立德树人"理念的主要课程,对高校大学生未来的人生和职业规划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对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思政教学出现了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内容单一等现象,学生观念... 思政教学是高校有效实施"立德树人"理念的主要课程,对高校大学生未来的人生和职业规划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对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思政教学出现了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内容单一等现象,学生观念和教育管理也存在问题。如何通过"立德树人"理念进行思政教学的创新,培养学生提高自身文化综合素质和政治素养,成为当前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理念 思政教学 创新策略
原文传递
基于设计扶贫理念的高校志愿服务路径研究——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
11
作者 竺照轩 冯莉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2年第7期151-152,共2页
志愿服务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将专业实践内涵融于高校志愿服务项目设计,是构建专业发展与志愿服务同向同行育人格局的有效路径。中国美术学院立足专业建设与发展,拓展以设计学科为依托的小微型公益设计服务项目,倡... 志愿服务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将专业实践内涵融于高校志愿服务项目设计,是构建专业发展与志愿服务同向同行育人格局的有效路径。中国美术学院立足专业建设与发展,拓展以设计学科为依托的小微型公益设计服务项目,倡导“设计改变生活、设计扶贫助困”的服务理念,开拓出以“最美凉茶铺”“暖蜂驿站”等为代表的志愿服务典型案例,为基于设计扶贫理念的高校志愿服务项目建设提供方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扶贫 志愿服务 实践育人 社会美育
原文传递
乡土中国视域下农业民俗文艺传承的数字化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增鎏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I0013-I0013,共1页
我国历来就有"农业大国"的称号,主要因为我国的农业生产所具有源远流长、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其在内容和表现形态上非常丰富,尤其突出表现在我国农业经济生活所产生的民俗特点中。由季中扬、杨旺生编撰《农业民俗研究》(2016... 我国历来就有"农业大国"的称号,主要因为我国的农业生产所具有源远流长、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其在内容和表现形态上非常丰富,尤其突出表现在我国农业经济生活所产生的民俗特点中。由季中扬、杨旺生编撰《农业民俗研究》(2016年1月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一书共收录的共二十二篇文章,主要以围绕节气、农具以及乡土景观三个主题来探究我国农业民俗并展开相应研究。首先对于"节气"主要系统的介绍了二十四节气形成的过程,二十四节气歌、谚语形成的时间及流变的路径、二十四节气的历史发展、现代传承、保护等内容;其次,"农具"研究主要从农具学方面着手,以采用实际案例的方法来研究农民、农具以及农业民俗的关系等等;"乡土景观"主要通过研究日本乡土景观及其日本乡土景观和对中国乡土景观研究的积极借鉴意义,大湖东部平原传统散落的景观与乡土文化,哈尼族梯田文化以及兴化垛田的历史与保护传承等实际案例的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农业经济 二十四节气 乡土景观 农业民俗 东部平原 现代传承 乡土中国 哈尼族梯田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