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结冰风洞云雾场适航应用符合性验证 被引量:15
1
作者 郭向东 张平涛 +2 位作者 赵照 赖庆仁 郭龙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0-214,共15页
结冰风洞云雾场符合性是大型结冰风洞适航应用的基础。为验证3m×2m结冰风洞云雾场符合性,发展了基于SAE ARP5905的结冰风洞云雾场符合性验证方法,针对主试验段构型,开展了结冰云雾场符合性验证试验,获得了试验段内液滴尺寸和液态... 结冰风洞云雾场符合性是大型结冰风洞适航应用的基础。为验证3m×2m结冰风洞云雾场符合性,发展了基于SAE ARP5905的结冰风洞云雾场符合性验证方法,针对主试验段构型,开展了结冰云雾场符合性验证试验,获得了试验段内液滴尺寸和液态水含量拟合关系,考察了喷嘴水压、液滴尺寸、试验段气流速度和喷嘴数量对试验段液态水含量的影响,形成了主试验段结冰云雾控制包线。结果表明:主试验段内液滴尺寸分布具有显著的单峰分布特征,体积中值直径(MVD)模拟范围近似在10~75μm之间;试验段中心处液态水含量随着喷嘴水压和MVD的增大而增大,同时近似与试验段气流速度成反比,与喷嘴数量成正比;增大喷嘴水压和喷嘴数量会提高试验段内云雾液态水含量空间均匀性,但是增大气流速度却会减弱试验段内云雾空间均匀性;3m×2m结冰风洞主试验段结冰云雾控制包线可以覆盖大部分适航条例25部附录C结冰气象条件,但对低液态水含量结冰条件的模拟仍存在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结冰 结冰风洞 主试验段 云雾场 适航应用
原文传递
翼面结冰过程中的冰晶运动相变与黏附特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马乙楗 柴得林 +2 位作者 王强 易贤 孔满昭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46,共12页
冰晶的运动、相变、黏附现象广泛存在于航空发动机内部结冰过程中,开展相应的计算方法研究,系统分析冰晶运动相变与黏附特性是研究发动机内部结冰、保证飞行安全的迫切需求。针对冰晶运动相变及黏附特性计算,建立了拉格朗日框架下冰晶运... 冰晶的运动、相变、黏附现象广泛存在于航空发动机内部结冰过程中,开展相应的计算方法研究,系统分析冰晶运动相变与黏附特性是研究发动机内部结冰、保证飞行安全的迫切需求。针对冰晶运动相变及黏附特性计算,建立了拉格朗日框架下冰晶运动-传热传质耦合的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基于Monte Carlo方法的冰晶撞击与黏附收集系数计算方法,基于NNWICE平台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以NACA0012翼型为对象,计算研究了扁椭球状、六角平板状和长椭球状3种非球状冰晶颗粒与球状冰晶的运动、传热传质过程,系统分析了来流温度等参数对冰晶黏附特性的影响,得到了冰晶形状对冰晶运动轨迹和融化过程的影响规律及来流总温与液态水含量/总水含量(LWC/TWC)对冰晶黏附特性的影响规律。相关工作为进一步分析混合相结冰数值模拟计算奠定了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相结冰 冰晶形状 融化率 黏附效率 收集系数
原文传递
复杂气象条件下考虑结冰风险的无人机飞行策略 被引量:9
3
作者 郭琪磊 桑为民 +1 位作者 牛俊杰 袁烨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30,共17页
为解决无人机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易受结冰影响而威胁其飞行安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结冰风险的无人机航迹规划方法。首先,构建基于中尺度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的结冰气象预测模型,通过最佳参数化方案组合的结冰气... 为解决无人机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易受结冰影响而威胁其飞行安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结冰风险的无人机航迹规划方法。首先,构建基于中尺度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的结冰气象预测模型,通过最佳参数化方案组合的结冰气象模拟获得模拟时段内海南乐东地区的温度、压力、液态水含量(LWC)空间分布及时序变化。其次,构建基于代理模型的水滴收集质量快速预测方法。在获取美国联邦航空条例(FAR)25部附录C中连续最大结冰条件下40个采样点处水滴收集质量分布的基础上,利用本征正交分解(POD)降阶模型和Kriging插值算法,建立温度、压力、LWC、平均有效水滴直径(MVD)等结冰气象参数与水滴收集质量之间的代理模型,可快速预测出目标区域内水滴收集质量的空间分布与时序变化。最后,根据飞机结冰强度划分等级,以不同结冰强度下水滴收集质量阈值为结冰安全约束,利用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的结冰容限航迹规划方法进行考虑结冰风险的无人机飞行策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WRF模式可获得温度、压力、LWC等结冰气象参数,预测值与观测值匹配良好;基于POD降阶模型和Kriging插值算法,构建的气象参数与水滴收集质量间代理模型可快速准确地获取目标区域内水滴收集质量的空间分布与时序变化;基于PSO的结冰容限航迹规划方法可在不同结冰安全约束条件下,规划出无人机最优航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结冰气象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 代理模型 水滴收集质量 快速预测 航迹规划 粒子群优化
原文传递
基于多模态融合的任意对称翼型结冰预测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屈经国 王强 +1 位作者 彭博 易贤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6,共8页
为解决目前绝大多数神经网络冰形预测方法只能针对特定翼型且不具备面向多翼型特征的普适性的问题,采用基于多模态融合的深度神经网络方法,以翼型截面图像与结冰工况参数作为输入,以二维冰形曲线傅里叶级数拟合参数作为输出,建立深度神... 为解决目前绝大多数神经网络冰形预测方法只能针对特定翼型且不具备面向多翼型特征的普适性的问题,采用基于多模态融合的深度神经网络方法,以翼型截面图像与结冰工况参数作为输入,以二维冰形曲线傅里叶级数拟合参数作为输出,建立深度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实现了对任意对称翼型结冰特征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任意对称翼型几何特征条件下的结冰外形,冰形面积与最大冰厚等冰形主要参数预测误差均保持在1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翼型 结冰预测 多模态融合 深度神经网络 傅里叶级数
原文传递
AC-SDBD等离子体激励防/除冰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8
5
作者 孟宣市 惠伟伟 +2 位作者 易贤 蔡晋生 李华星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49,I0001,共20页
层流控制、复合材料、全电驱动等创新性航空技术的应用给传统防/除冰方法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高电压驱动的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新概念防/除冰方法因其没有复杂的机械构造和潜在的气动耗损,从而有潜力成为下一代飞行器采用的防... 层流控制、复合材料、全电驱动等创新性航空技术的应用给传统防/除冰方法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高电压驱动的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新概念防/除冰方法因其没有复杂的机械构造和潜在的气动耗损,从而有潜力成为下一代飞行器采用的防/除冰方法。该综述从飞行过程中的结冰与防/除冰研究、等离子体空气动力与热激励特性研究、等离子体激励防/除冰研究等三个方面,对等离子体防/除冰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等离子体防/除冰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包括:1)以等离子体空气动力与热激励为主要因素的多物理场耦合机制;2)等离子体激励下多物理场非平衡相变演化规律与防/除冰机理。上述科学问题的研究包含了等离子体物理特性、流动控制机理、结冰机理、防/除冰规律等众多流体力学前沿方向,等离子体防/除冰研究的难点在于涉及多物理场耦合和多时间尺度,因此,相应的数值模拟方法与实验观测技术成为解决上述科学问题的关键突破点。探索等离子体激励防/除冰机制以及解决面向工程应用的技术问题,是下一步需要聚焦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等离子体发生器 除积冰 防结冰 流动控制
下载PDF
基于梯度下降的水滴收集率计算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任靖豪 王强 +2 位作者 李维浩 刘宇 易贤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共10页
拉格朗日方法在计算三维复杂外形的水滴撞击特性时,一般需要通过插值获得物面网格上的水滴收集率,而这一过程容易造成计算结果失真。建立了一种基于梯度下降的水滴收集率计算方法,通过确定撞击物面网格角点的水滴轨迹实现物面网格中心... 拉格朗日方法在计算三维复杂外形的水滴撞击特性时,一般需要通过插值获得物面网格上的水滴收集率,而这一过程容易造成计算结果失真。建立了一种基于梯度下降的水滴收集率计算方法,通过确定撞击物面网格角点的水滴轨迹实现物面网格中心处的水滴收集率计算,避免插值运算。该方法的计算思路如下:根据撞击点到目标点的距离,采用梯度下降法自适应地调控水滴的初始释放位置,使撞击点落在壁面网格角点附近的给定阈值范围内;采用邻点检索算法,快速确定迎风面内所有撞击网格角点的水滴轨迹;基于流管定义,计算出网格中心处的水滴收集率。采用该方法对典型三维外形的水滴收集率进行了计算,并与相关文献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计算结果与文献数据吻合良好,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因插值导致的结果失真问题,能够为飞机结冰及防除冰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结冰 水滴收集率 拉格朗日方法 方形邻域 梯度下降法
原文传递
3m×2m结冰风洞试验技术新进展(2020-2022年)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森云 王桥 +3 位作者 易贤 张平涛 左承林 郭奇灵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5,共9页
3 m×2 m结冰风洞是我国“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是国际上尺寸最大的非季节性结冰风洞。自2013年建成以来,已经完成了70余项试验,有力支撑了我国飞机的自主研制和适航取证。本文首先介绍了3 m×2 m结冰风洞的组成和特... 3 m×2 m结冰风洞是我国“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是国际上尺寸最大的非季节性结冰风洞。自2013年建成以来,已经完成了70余项试验,有力支撑了我国飞机的自主研制和适航取证。本文首先介绍了3 m×2 m结冰风洞的组成和特点,其次重点阐述了2020年至2022年间风洞试验能力和试验技术的若干新进展,通过发展双闭环自适应温度控制技术、多路热气供气防除冰试验技术、冰形在线测量技术、发动机进气精确模拟技术、旋翼结冰与气动载荷同步测试技术等,使风洞的温度场模拟能力、热气防冰试验能力、冰形测量能力、进气模拟能力和直升机旋翼结冰试验能力得到增强,综合试验效率显著提升。最后,针对大型结冰风洞过冷大水滴试验面临的挑战,对下一步试验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冰风洞 自适应控制 在线测量 同步测试 过冷大水滴
下载PDF
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的波浪中航行体入水数值模拟 被引量:2
8
作者 管祥善 孙鹏楠 +1 位作者 李江昊 孙龙泉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5,I0002,共12页
航行体在波浪条件下高速入水的运动响应和载荷特性是其研发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为了对该问题进行精准预测,采用无网格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周期性波浪边界技术,利用... 航行体在波浪条件下高速入水的运动响应和载荷特性是其研发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为了对该问题进行精准预测,采用无网格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周期性波浪边界技术,利用四元数法计算物体六自由度运动,建立了波浪条件下入水模拟的数值水池。通过对静水中方块体垂直落水和航行体倾斜入水运动轨迹和冲击载荷的模拟,对比于实验参考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计算精度。随后,在SPH数值波浪水池中对航行体在不同波浪相位角下的高速入水过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航行体弹道稳定性受到波浪相位角影响显著,0°相位角入水时弹道最为稳定。该新型SPH数值水池能够实现航行体波浪中入水过程的精确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航行体入水 周期性边界 造波 四元数法
下载PDF
大型结冰风洞中冰晶热/力平衡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郭向东 胡站伟 +2 位作者 丁亮 易贤 张平涛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8-491,共14页
为明晰大型结冰风洞中冰晶热/力平衡特性,发展了基于欧拉法的冰晶运动和传热传质耦合计算方法,模拟了典型大型结冰风洞构型内冰晶运动和传热过程,从沉降收缩、动量平衡和热平衡三个方面,考察了颗粒形状和体积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 为明晰大型结冰风洞中冰晶热/力平衡特性,发展了基于欧拉法的冰晶运动和传热传质耦合计算方法,模拟了典型大型结冰风洞构型内冰晶运动和传热过程,从沉降收缩、动量平衡和热平衡三个方面,考察了颗粒形状和体积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形状和体积密度对小尺寸冰晶的热/力平衡特性无显著影响。降低颗粒球形度和体积密度会抑制大尺寸冰晶沉降收缩,增大构型出口处冰晶云雾覆盖范围。减小颗粒球形度和体积密度会增大颗粒修正阻力系数和修正努塞尔数,提高颗粒动量跟随性和热跟随性,促使构型出口处大尺寸冰晶趋近动量平衡和热平衡状态。在典型大尺寸冰晶计算工况下,构型出口处球形颗粒的速度差和温度差约为21 m/s和8.6℃,而平板形低体积密度颗粒的参数偏差则分别约为1 m/s和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结冰 大型结冰风洞 冰晶 欧拉法 热/力平衡
原文传递
大型结冰风洞气流场适航符合性验证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向东 柳庆林 +2 位作者 赖庆仁 杨升科 赵照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4-195,共12页
大型结冰风洞气流场适航符合性是大型结冰风洞适航应用的先决条件。为验证3 m×2 m结冰风洞气流场适航符合性,首先建立了结冰风洞气流场适航符合性验证方法,然后针对主试验段构型,开展了气流场适航符合性验证试验,考察了试验段气流... 大型结冰风洞气流场适航符合性是大型结冰风洞适航应用的先决条件。为验证3 m×2 m结冰风洞气流场适航符合性,首先建立了结冰风洞气流场适航符合性验证方法,然后针对主试验段构型,开展了气流场适航符合性验证试验,考察了试验段气流速度和喷嘴干空气射流对流场特征参数(气流速度、气流偏角和气流湍流度)的影响,最后评估了试验段内气流场品质,获得了结冰风洞气流场控制包线。结果表明:喷雾耙结构会影响试验段内气流速度和气流偏角空间分布形态,进而导致了非均匀峰值区的形成;增大试验段气流速度会改善气流场品质,但喷嘴干空气射流会显著恶化试验段气流速度低于60 m/s的气流场品质;3 m×2 m结冰风洞主试验段气流场品质在主要试验速度范围内均满足适航审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结冰 结冰风洞 主试验段 气流场 适航符合性验证
下载PDF
高寒动车组槽型引流式结构的防积雪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广军 刘操 +3 位作者 张琰 于尧 李健 王家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346-3357,共12页
为了解决高寒动车组车载防转向架区域积雪难题,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槽型引流结构对高寒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风雪运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寒动车组安装槽型引流结... 为了解决高寒动车组车载防转向架区域积雪难题,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槽型引流结构对高寒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风雪运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寒动车组安装槽型引流结构可促使车底剪切层提前分离,从而大幅度降低转向架区域内的风雪流向运动速度,并抑制转向架区域内风雪垂向速度的波动幅值,进而有效缓解转向架区域的积雪情况。相比于5.14°导流槽结构,10°导流槽结构明显改变了转向架入口位置的风雪流运动方向,进而有效降低了转向架下方风雪流的垂向分布范围,削弱了车底高速气流和高浓度雪粒对转向架发热部件迎风面的冲击作用;10°导流槽结构还显著抑制了风雪流在转向架中间区域和后端板位置的向上爬升运动,降低了转向架上方悬浮雪粒数量,进而减小了转向架上表面积雪分布;相比于原始高寒动车组,5.14°和10°槽型引流防积雪结构可使所有转向架积雪总质量分别降低19.6%和2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动车组 转向架区域 防积雪结构 风雪两相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运动边界对冰雪风洞试验段流场特性影响研究
12
作者 高广军 张琰 +3 位作者 刘操 商雯斐 于尧 王家斌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0-1333,共14页
轨道列车转向架区域的积雪结冰现象,是关乎列车运行稳定以及行车安全的关键问题。为了解决转向架区域的积雪结冰问题,研建列车转向架积雪结冰风洞以研究原始比例模型转向架区域流场特性。基于SST k-ω的IDDES湍流模型,分析不同运动边界... 轨道列车转向架区域的积雪结冰现象,是关乎列车运行稳定以及行车安全的关键问题。为了解决转向架区域的积雪结冰问题,研建列车转向架积雪结冰风洞以研究原始比例模型转向架区域流场特性。基于SST k-ω的IDDES湍流模型,分析不同运动边界条件下风洞试验段气流流动特性,探索积雪结冰风洞在现有运动边界条件下的流场模拟适应性与差距。通过网格无关性验证和流场校测,验证数值方法能够满足积雪结冰风洞流场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静止地面和静止轮对无法近似模拟真实环境下运动地面和旋转轮对的边界条件的流场特性,轨面以上的空间平均速度最高偏大5倍,静止地面和旋转轮对的风洞实际边界与真实边界更接近;静止地面和静止轮对下转向架后侧的空间压强平均负压高于其他工况,车体后端板表面和转向架表面平均负压强偏差较大,静止地面和旋转轮对的表面负压平均偏差9%,转向架轮对表面压强偏差15%;不同工况下的转向架区域的湍流度差别不大,转向架前侧区域的湍流度在静止地面和轮对下整体偏大。综上所述,在不同试验段运动边界条件下,现有积雪结冰风洞中静止地面和旋转轮对边界条件能较好地模拟实际运行状态下的转向架区域流场特性,为后续试验研究转向架区域的流场特性和积雪结冰问题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 转向架 数值仿真 边界条件 IDDES
下载PDF
基于超声导波的积冰量辨识及定位方法
13
作者 张晏鑫 张鸿健 +3 位作者 熊建军 赵照 冉林 易贤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8-62,共15页
为实现飞机结冰区域化定量探测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Lamb波的冰层定位和定量辨识方法。首先,建立了压电耦合的波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了Lamb波在铝板、冰层中的传播特性及模态转换过程,选取S0/B1模态作为结冰监测模... 为实现飞机结冰区域化定量探测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Lamb波的冰层定位和定量辨识方法。首先,建立了压电耦合的波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了Lamb波在铝板、冰层中的传播特性及模态转换过程,选取S0/B1模态作为结冰监测模态,并建立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信号分析方法以提取S0/B1模态波的时间延迟特征量。进一步,研究分析了不同冰层结构尺寸对Lamb波信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冰层长度(波导传播方向上的积冰量)的增大,B1模态波的时延比线性增大;冰层宽度(波导传播展向垂直方向上的积冰量)对B1模态波时延存在一个影响区域,在影响区域内(冰层宽度不大于40 mm),时延比与冰层宽度成线性关系;冰层厚度与B1模态波时延比总体上具有正相关变化趋势,冰层厚度在1.5 mm以内时,其与时延比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基于此,建立了Lamb波压电阵列定位成像的数值计算模型,并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阈值概率重构算法,进一步采用时延比来表征探测区域内的积冰程度,最终验证了冰层的定位成像、结冰定量辨识的可行性,提升了超声导波结冰在线快速评估的能力,为超声导波结冰区域化定量探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导波 LAMB波 结冰探测 积冰量 定位成像
原文传递
结冰风洞小流量发动机进气部件防冰试验技术
14
作者 冉林 熊建军 +1 位作者 赵照 易贤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为满足国产航空发动机小流量进气防冰试验的需求,基于结冰风洞的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分析了典型小流量发动机进气部件的进气特征,开展了小流量发动机进气模拟方法研究。提出采用水环真空泵解决了大流阻进气导致吸气管道压力大幅度降低问... 为满足国产航空发动机小流量进气防冰试验的需求,基于结冰风洞的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分析了典型小流量发动机进气部件的进气特征,开展了小流量发动机进气模拟方法研究。提出采用水环真空泵解决了大流阻进气导致吸气管道压力大幅度降低问题,在此基础上,优化了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建立了在结冰风洞开展小流量发动机进气部件防冰试验的流程,并应用于某型号小流量发动机进气部件防冰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满足小流量发动机进气部件防冰试验要求,进气流量控制精度达到±0.05 kg/s(±0.33%FS),试验过程中的流量变化可用于辨别防冰效果。相关研究为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设计、优化和小流量发动机进气部件的防冰特性考核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冰风洞 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 小流量发动机进气部件 防冰试验 进气流量
原文传递
采用重组模板的权重优化WENO-Z格式
15
作者 柴得林 王强 +1 位作者 易贤 刘宇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197,共11页
针对精确模拟含激波等复杂流动结构的流场对高精度格式的低耗散低色散要求,基于5阶有限差分WENO-Z格式,提出一种模板重组技术。在计算WENO非线性权时,引入一个由3点模板重新组合的4点模板,优化原格式中各模板的权重分配,进而提出了两种... 针对精确模拟含激波等复杂流动结构的流场对高精度格式的低耗散低色散要求,基于5阶有限差分WENO-Z格式,提出一种模板重组技术。在计算WENO非线性权时,引入一个由3点模板重新组合的4点模板,优化原格式中各模板的权重分配,进而提出了两种改进WENO-Z格式。采用近似色散关系分析方法对改进前后格式色散与耗散特性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分析表明:两种改进格式耗散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数值实验表明:改进格式具有更优越的激波捕捉性能,对小尺度流场结构具有更高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重组 权重 WENO格式
下载PDF
结冰风洞过冷大水滴粒径测量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舒越 郭向东 +2 位作者 王梓旭 刘森云 吴迎春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29,共8页
过冷大水滴粒径测量方法是结冰风洞过冷大水滴云雾模拟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为评估双通道机载式相位多普勒干涉仪(PDI-FPDR)的过冷大水滴粒径测量能力,利用标准液滴流发生器产生特定尺寸的大粒径液滴流,评估PDI-FPDR的液滴粒径测量不确... 过冷大水滴粒径测量方法是结冰风洞过冷大水滴云雾模拟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为评估双通道机载式相位多普勒干涉仪(PDI-FPDR)的过冷大水滴粒径测量能力,利用标准液滴流发生器产生特定尺寸的大粒径液滴流,评估PDI-FPDR的液滴粒径测量不确定度;针对真实大粒径喷雾,同时采用Malvern粒度分析仪和PDI-FPDR测量喷雾粒径特征参数,对比评估PDI-FPDR的大粒径喷雾测量能力。结果表明:PDI-FPDR小粒径通道无法准确测量大尺寸液滴,测量结果显著小于真实液滴粒径(测量粒径189.0μm的液滴,相对误差为-72.8%);大粒径通道可以较为准确地测量大尺寸液滴,但精度较差(测量粒径240.5μm的液滴,相对误差为-5.1%,最大偏差50.2μm);对于典型大粒径喷雾,PDI-FPDR小粒径通道测量中值体积直径(MVD)大于75μm的喷雾适用性较差,大粒径通道的MVD测量值与Malvern粒度分析仪相比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冰风洞 过冷大水滴 液滴粒径 液滴流 喷雾
下载PDF
基于迁移学习与残差网络的冰形图像预测
17
作者 任宇鹏 岳静 +2 位作者 王强 彭博 易贤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神经网络冰形预测方法中,风洞试验结冰数据具有较高精度的冰形特征,但试验成本昂贵、获得数据较少,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而大多数是针对数值计算数据开展研究。为此,提出了一种结合迁移学习和残差网络的图像化预测方法,以翼型截面图像和结... 神经网络冰形预测方法中,风洞试验结冰数据具有较高精度的冰形特征,但试验成本昂贵、获得数据较少,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而大多数是针对数值计算数据开展研究。为此,提出了一种结合迁移学习和残差网络的图像化预测方法,以翼型截面图像和结冰工况参数为输入,二维冰形图像为输出,建立深度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实现高精度二维冰形预测。通过大量数值计算数据获得预训练模型,再加入少量风洞试验数据进行微调,实现冰形预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预测较高精度的二维翼型结冰图像,大部分冰形特征参数与风洞试验冰形的相对误差保持在1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形预测 迁移学习 残差网络 风洞试验
原文传递
飞机结冰中水滴撞击特性的欧拉法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申晓斌 赵文朝 +1 位作者 林贵平 亓子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12-1921,共10页
过冷水滴撞击特性计算是飞机结冰冰形预测与防除冰系统性能分析的基础,常用方法为欧拉法与拉格朗日法,2种方法的结果通常是一致的,但在某些部件上会出现差异。通过对欧拉法与拉格朗日法进行比较,分析2种方法结果的异同,进而讨论欧拉法... 过冷水滴撞击特性计算是飞机结冰冰形预测与防除冰系统性能分析的基础,常用方法为欧拉法与拉格朗日法,2种方法的结果通常是一致的,但在某些部件上会出现差异。通过对欧拉法与拉格朗日法进行比较,分析2种方法结果的异同,进而讨论欧拉法对于飞机结冰中水滴撞击特性计算的准确性。以NACA 0012翼型、冰风洞风道、S形进气道与发动机气膜帽罩为对象,采用欧拉法与拉格朗日法计算获得水滴运动及局部水收集系数。结果表明:当水滴运动未受到上游效应影响时,欧拉法与拉格朗日法的结果一致;当水滴发生偏转后,欧拉法速度的单一性使水滴流线不能相交,而拉格朗日法能捕捉水滴轨迹的交叉,导致2种方法的预测产生差异,且欧拉法结果与水滴不碰撞及聚并的假设存在冲突;水滴在上游部件空气绕流或气流吹袭作用下都会发生偏转,使得欧拉法与拉格朗日法得到的下游表面水收集系数不相符,欧拉法对于S形进气道与发动机气膜帽罩的水滴运动及撞击特性计算存在误差。研究成果对飞机结冰冰形的准确预测及防除冰系统的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结冰 水滴撞击特性 欧拉法 拉格朗日法 轨迹交叉
下载PDF
基于纳米流体液滴凝固的三维形状控制机理
19
作者 姜芋鹏 张瑞敏 赵玉刚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57,69,共6页
为实现液滴在三维空间内的形状控制,实验制备具有三角形图案的双浸润性表面,通过固定纳米流体液滴的接触线,在低温台上观察其凝固的过程,得到液滴高度和凝固后平台形状之间的变化规律,并通过Surface Evolver模拟液滴在复杂约束性表面上... 为实现液滴在三维空间内的形状控制,实验制备具有三角形图案的双浸润性表面,通过固定纳米流体液滴的接触线,在低温台上观察其凝固的过程,得到液滴高度和凝固后平台形状之间的变化规律,并通过Surface Evolver模拟液滴在复杂约束性表面上的形态。研究结果表明:被三角形接触线固定的纳米流体液滴,凝固后平台形状随着高度的增加依次经历了三角形、圆形、反三角和圆形,通过模拟值和实验值的对比,认为复杂约束表面上的液滴可以被看作是具有不同接触半径的接触球,在给定液滴高度的情况下,会产生不同大小的顶部平台,这些尺寸的变化将决定凝固后最终顶部平台的形状。通过简单地调节液滴高度就能得到液滴凝固后丰富的形状变化,简化了三维结构制造流程,从而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接触线 液滴凝固 形状控制 三维结构
下载PDF
机翼混合相冰晶结冰现象的数值研究
20
作者 钟富豪 刘森云 +5 位作者 刘秀芳 代欣波 陈佳军 苗庆硕 易贤 侯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8-177,共10页
为探究冰晶与过冷水滴共存时的混合相结冰特性,基于FENSAP-ICE结冰计算平台,以NACA0012翼型为研究对象,采用阻力系数对非球形冰晶的运动过程进行修正,考虑了冰晶黏附效应和侵蚀效应的影响,建立了欧拉框架下冰晶运动、碰撞、黏附、结冰... 为探究冰晶与过冷水滴共存时的混合相结冰特性,基于FENSAP-ICE结冰计算平台,以NACA0012翼型为研究对象,采用阻力系数对非球形冰晶的运动过程进行修正,考虑了冰晶黏附效应和侵蚀效应的影响,建立了欧拉框架下冰晶运动、碰撞、黏附、结冰和侵蚀全物理过程的混合相结冰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冰晶质量浓度(ice water content,IWC)、液态水质量浓度(liquid water content,LWC)以及冰晶黏附和侵蚀效应对结冰形态和结冰厚度的影响规律,对比了NTI和NRC两种冰晶黏附模型的适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总水含量(total water content,TWC)一定时,随着冰水含量比IWC与LWC之比的增加,结冰覆盖面积逐渐减小,最大结冰厚度先增大后减小,冰形由冠状逐渐变为尖角状,当IWC与LWC分别为0.4 g·m^(-3)和1.0 g·m^(-3)时,驻点处的结冰厚度达到最大值;对于高IWC工况,NRC黏附模型的驻点结冰厚度更接近实验结果,误差为7.2%;对于低IWC工况,NTI模型与NRC模型的驻点结冰厚度接近;侵蚀作用主要影响翼型驻点附近的区域,IWC或LWC的增大均会加剧侵蚀效应。研究可为飞行器高效防除冰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相 冰晶结冰 黏附 侵蚀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