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试验效果评价研究 被引量:106
1
作者 李士奎 朱焱 +1 位作者 赵永胜 兰玉波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6-59,63,共5页
自1993年以来,大庆油田先后开展并结束了5次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为评价试验效果,在第3次试验即杏二区西部三元对复合驱结束后钻了杏22检试1密闭取心检查井,从井网、注采关系及取心目的层PⅠ3层的空间分布上看,该井是很有代表性的。对... 自1993年以来,大庆油田先后开展并结束了5次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为评价试验效果,在第3次试验即杏二区西部三元对复合驱结束后钻了杏22检试1密闭取心检查井,从井网、注采关系及取心目的层PⅠ3层的空间分布上看,该井是很有代表性的。对杏树岗油田北部PⅠ3层密闭取心检查井水驱与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率对比分析表明,两种不同的驱替方式具有相同的驱油效率,说明三元复合驱的优越性并没有显示出来,所以仅从提高采出程度对三元复合驱效果作简单评价是远远不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三元复合驱 驱油效率 开发效果 评价
下载PDF
峨眉山玄武岩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98
2
作者 张招崇 王福生 +4 位作者 范蔚茗 邓海琳 徐义刚 许继峰 王岳军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9-246,共8页
峨眉山玄武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从以下方面论述了峨眉山玄武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时空分布 ;岩石组合 ;高Ti和低Ti玄武岩 ;与其它典型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异同点 ;与地幔柱的关系和地幔柱的起因。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 峨眉山玄武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从以下方面论述了峨眉山玄武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时空分布 ;岩石组合 ;高Ti和低Ti玄武岩 ;与其它典型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异同点 ;与地幔柱的关系和地幔柱的起因。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解释 ,或者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这些问题的解决 ,对研究峨眉山玄武岩本身以及地幔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玄武岩 地幔柱 低钛玄武岩 大陆溢流玄武岩 岩石圈 时空分布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事件研究 被引量:89
3
作者 孙少华 李小明 +1 位作者 龚革联 刘顺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06-309,共4页
近年来,裂变径迹分析被广泛用于解决古地温演化历史重塑的难题,同时,热释光也被用于构造热演化研究. 本文采用裂变径迹结合热释光的综合实验方法,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事件与油气生成.1 裂变径迹分析表1是29个有关样品的铀含量、自... 近年来,裂变径迹分析被广泛用于解决古地温演化历史重塑的难题,同时,热释光也被用于构造热演化研究. 本文采用裂变径迹结合热释光的综合实验方法,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事件与油气生成.1 裂变径迹分析表1是29个有关样品的铀含量、自发裂变径迹的数量N_s与面密度ρ_s,诱发裂变径迹数量N_i与面密度ρ_i;,表观年龄AFTA数据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构造热事件 鄂尔多斯盆地 油气生成
原文传递
断裂构造的分形研究及其地质应用 被引量:91
4
作者 谢焱石 谭凯旋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2002年第1期71-77,共7页
文章详细总结了断裂构造分形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断裂构造的分维值可以定量描述断裂分布的复杂性和构造演化的成熟度 ,它是断层数量、规模、发育程度、组合方式及动力学的综合体现。断裂的分形结构特征与流体流动、... 文章详细总结了断裂构造分形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断裂构造的分维值可以定量描述断裂分布的复杂性和构造演化的成熟度 ,它是断层数量、规模、发育程度、组合方式及动力学的综合体现。断裂的分形结构特征与流体流动、油气运移成藏和矿床的形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断裂的分维值越高 ,断裂连通性越好 ,越有利于流体流动汇聚和矿床的形成。此外 ,还可以从活动断裂的分形分析来研究断层的活动性及其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进行地震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分维 地质应用 断裂构造 流体流动 活动性 油气运移 构造变形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冷却年龄的^(40)Ar-^(39)Ar和裂变径迹年龄测定 被引量:85
5
作者 陈江峰 谢智 +2 位作者 刘顺生 李学明 K.A.Foland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1086-1092,共7页
应用同一岩石样品的角闪石、黑云母的^(40)Ar-^(39)Ar和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定年结果,讨论了大别造山带岩石的冷却历史。南大别岩石在约190Ma前,北大别岩石在约125Ma前冷却到约540℃,冷却速率先快后慢,在约110~120Ma前南、北大别岩石都冷... 应用同一岩石样品的角闪石、黑云母的^(40)Ar-^(39)Ar和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定年结果,讨论了大别造山带岩石的冷却历史。南大别岩石在约190Ma前,北大别岩石在约125Ma前冷却到约540℃,冷却速率先快后慢,在约110~120Ma前南、北大别岩石都冷却约100℃,表明南、北大别地块间以及与超高压变质岩石间都有相对垂直运动,直到约110~120Ma前才结束相对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裂变径迹定年 氩40-氩39 冷却年龄
原文传递
湘南道县辉长岩包体的年代学研究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87
6
作者 郭锋 范蔚茗 +1 位作者 林舸 林源贤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5期1661-1664,共4页
华南地区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岩浆活动及伴生的多金属矿产一直为地质学家所关注,而对华南地区构造体制转变的具体时期则研究较少.
关键词 辉长岩包体 岩石成因 年代学 钐-钕测年
原文传递
湘东南中生代花岗闪长岩锆石U-Pb法定年及其成因指示 被引量:86
7
作者 王岳军 范蔚茗 +2 位作者 郭锋 李惠民 梁新权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745-751,共7页
湘东南中生代花岗闪长质小岩体与铜多金属成矿带在时空上密切共生, 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 4个花岗闪长质岩体的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精确限定了带内花岗闪长质岩体的形成年龄在172~181 Ma之间, 这一年龄也代表了带内铜多... 湘东南中生代花岗闪长质小岩体与铜多金属成矿带在时空上密切共生, 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 4个花岗闪长质岩体的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精确限定了带内花岗闪长质岩体的形成年龄在172~181 Ma之间, 这一年龄也代表了带内铜多金属成矿作用发生的上限年龄. 部分颗粒锆石属残留锆石, 给出了中元古代(1753 Ma左右)年龄信息, 暗示带内花岗闪长质岩浆受到了古老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或前寒武纪岩石是其熔融源区的重要组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粒锆石 U-Pd定年 花岗闪长岩 岩石成因 湘东南 中生代 成矿作用
原文传递
盆地陆源碎屑沉积物对源区构造背景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66
8
作者 闫义 林舸 +1 位作者 王岳军 郭锋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5-90,共6页
盆地陆源碎屑沉积物对源区构造演化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目前利用盆地陆源碎屑沉积物示踪源区 ,反演源区构造演化的方法很多 ,包括沉积碎屑组分分析方法、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及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等。结合实例分析 ,简要介绍了这几种方法目前... 盆地陆源碎屑沉积物对源区构造演化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目前利用盆地陆源碎屑沉积物示踪源区 ,反演源区构造演化的方法很多 ,包括沉积碎屑组分分析方法、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及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等。结合实例分析 ,简要介绍了这几种方法目前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由于盆地沉积碎屑组分、副 (重 )矿物及地球化学方法仅能够提供源区物质组成方面的信息 ,因此在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同位素年代学方法则可以提供源区年龄组成方面的信息 ,锆石U Pb及FT年代学的结合 ,是一种新的突破。结合区域构造背景 ,有选择地进行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应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沉积物 源区背景 锆石U-PB年龄 锆石FT年龄 盆地沉积 构造强化 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中国新疆阿尔泰花岗岩的时代及成因类型特征 被引量:75
9
作者 刘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0年第1期43-56,共14页
本文在花岗岩类岩体地质的研究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各类花岗岩体进行了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士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初步查明:区内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主要为海西期;同时,存在着加里东期和燕山期的花岗岩类。... 本文在花岗岩类岩体地质的研究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各类花岗岩体进行了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士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初步查明:区内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主要为海西期;同时,存在着加里东期和燕山期的花岗岩类。在此基础上,作了成岩系列及成因类型(I.S、I-S、A)的划分,并且论述了它们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新疆 花岗岩 时代 成因 类型
下载PDF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油气成藏期次研究 被引量:56
10
作者 侯启军 冯子辉 邹玉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0-394,共5页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在扶余、高台子、葡萄花、黑帝庙等多套油层获工业油流。应用储层包裹体均一温度以及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分析技术,结合储层的热演化史,探讨了各套油层的油气成藏特征。有机包裹体的类型和特征显示,青一段...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在扶余、高台子、葡萄花、黑帝庙等多套油层获工业油流。应用储层包裹体均一温度以及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分析技术,结合储层的热演化史,探讨了各套油层的油气成藏特征。有机包裹体的类型和特征显示,青一段源岩生成的原油向储层中运移主要有3个期次,不同油层经历的成藏期次各异,储层中原油的性质是油气多期成藏的综合反映。包裹体均一温度指示凹陷内油气3个成藏期分别是嫩江组沉积末期、白垩纪末期和老第三纪末,油气成藏期次与盆地构造发展历程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体 傅立叶红外光谱 均一温度 热演化史 松辽盆地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对合肥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 被引量:62
11
作者 鲁国明 朱光 +3 位作者 李学田 王道轩 宋传中 刘国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6-222,共7页
郯庐断裂带的左行平移发生在早白垩世,并将大别—胶南造山带左行错开。该断裂带的平移在合肥盆地东部控制发育了早白垩世的走滑盆地,其中沉积了朱巷组地层。早白垩世走滑盆地内的半深湖—深湖环境下,形成了一套最大累计厚度达600m的暗... 郯庐断裂带的左行平移发生在早白垩世,并将大别—胶南造山带左行错开。该断裂带的平移在合肥盆地东部控制发育了早白垩世的走滑盆地,其中沉积了朱巷组地层。早白垩世走滑盆地内的半深湖—深湖环境下,形成了一套最大累计厚度达600m的暗色泥岩,属于腐殖型的较差烃源岩。郯庐断裂带晚白垩世—老第三纪的伸展运动,在合肥盆地东部控制形成了半地堑式断陷盆地,分别沉积了上白垩统响导铺组、张桥组和下第三系定远组。响导铺组和定远组中形成的烃源岩最大累计厚度不超过200m。新第三纪以来,随着中国东部受压、郯庐断裂带的逆冲活动,合肥盆地随之消亡。合肥盆地最有前景的勘探目的层应为石炭—二叠系含岩系。今后应加强对这套地层的构造、沉积相、煤生烃、二次生烃潜力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合肥盆地 郯庐断裂带 早白垩世 走滑运动
下载PDF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热历史 被引量:51
12
作者 高峰 王岳军 +1 位作者 刘顺生 胡宝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87-91,共5页
磷灰石裂变径迹在地质时期对60~150℃范围内温度变化的热敏感性 ,不仅使其成为研究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和区域构造运动的重要手段 ,而且对指导油气勘探有很大的实践意义。本文根据AFTA① 的有关原理 ,退火特性 ,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 磷灰石裂变径迹在地质时期对60~150℃范围内温度变化的热敏感性 ,不仅使其成为研究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和区域构造运动的重要手段 ,而且对指导油气勘探有很大的实践意义。本文根据AFTA① 的有关原理 ,退火特性 ,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二叠、三叠、侏罗、白垩、第三纪等不同时代地层样品开展了较为系统的AFT测试 ,获得了一批可靠的AFTA数据 ,论述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主要构造热事件的次数 ,及该区中生代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史。研究表明 :自中生代以来 ,该盆地西缘至少经历了四次构造热事件(峰值年龄分别为170Ma±、130Ma±、和75Ma±和17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裂变径迹 鄂尔多斯盆地 热历史
下载PDF
辽河断陷西部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 被引量:52
13
作者 孙洪斌 张凤莲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83-92,共10页
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是一个典型的箕状凹陷。受节节下掉正断层的控制 ,区内在古近系发育了陡坡型和缓坡型两种沉积模式。经过初陷—裂陷、扩张和再陷三个构造—沉积演化期 ,区内沉积了以源近流短的扇三角洲、湖底扇等为主的粗碎屑砂岩储层... 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是一个典型的箕状凹陷。受节节下掉正断层的控制 ,区内在古近系发育了陡坡型和缓坡型两种沉积模式。经过初陷—裂陷、扩张和再陷三个构造—沉积演化期 ,区内沉积了以源近流短的扇三角洲、湖底扇等为主的粗碎屑砂岩储层。该储层经历压实、胶结和溶蚀等过程 ,目前主要处于早成岩阶段和晚成岩A期。在沉积和成岩双重控制之下 ,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以粒间扩大孔隙为主。压实作用损失的孔隙大于胶结作用损失的孔隙。储层在纵向上发育有多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古近系砂岩储层物性和含油性都以扇三角洲砂岩储层最好 ,是该凹陷最重要的油气储层。研究认为该区深层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断陷 古近系 砂岩储层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油气勘探 压实作用
下载PDF
大同地区早中生代煌斑岩-碳酸岩岩墙群 被引量:52
14
作者 邵济安 张永北 +3 位作者 张履桥 牟保磊 王佩瑛 郭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3-104,共12页
大同地区密集分布的岩墙群由基性-超基性煌斑岩和碳酸岩组成,侵入于石炭-二叠纪煤层中。与地层的接触关系和Rb-Sr、K-Ar同位素年代学数据表明岩墙群的侵位于晚三叠世。Sr、Nd同位素比值显示,碳酸岩和煌斑岩都来源于壳幔混合型岩浆源区... 大同地区密集分布的岩墙群由基性-超基性煌斑岩和碳酸岩组成,侵入于石炭-二叠纪煤层中。与地层的接触关系和Rb-Sr、K-Ar同位素年代学数据表明岩墙群的侵位于晚三叠世。Sr、Nd同位素比值显示,碳酸岩和煌斑岩都来源于壳幔混合型岩浆源区。稳定元素比值和相容、不相容元素同等富集则表明它们是碳酸岩和硅酸盐混合的原始母岩浆液态不混熔的产物。岩墙群形成的地质条件和构造背景表明,它们是在伸展构造背景下,受到不同级别的构造控制。大同岩墙群的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华北早中生代岩石圈演化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地区 早中生代 岩墙群 煌斑岩 碳酸岩 基性岩 超基性岩
下载PDF
造山后构造岩浆作用研究评述 被引量:35
15
作者 李晓勇 郭锋 王岳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8-78,共11页
综合造山后岩浆作用的主要岩石学特征包括 :a、双峰式火山岩组合 ;b、高钾钙碱性甚至钾玄岩系列 ;c、巨量花岗岩。由于其熔融源区受到早期的陆 /洋壳俯冲作用的影响 ,它们在地球化学特征上总体表现出类似岛弧型火山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如... 综合造山后岩浆作用的主要岩石学特征包括 :a、双峰式火山岩组合 ;b、高钾钙碱性甚至钾玄岩系列 ;c、巨量花岗岩。由于其熔融源区受到早期的陆 /洋壳俯冲作用的影响 ,它们在地球化学特征上总体表现出类似岛弧型火山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如LILE ,LREE富集和HFSE亏损 ;但比岛弧型火山岩具有更高的K2 O +Na2 O含量、ω(Fe2 O3 +FeO) /ω(MgO)和ω(K2 O) /ω(Na2 O)比值以及较高的Sr含量和Zr/Y比值。其Sr-Nd同位素比MORB和OIB富集。这些特征表明同位素组成受控于LILE、LREE富集作用的时间和俯冲地壳的性质。在岩石成因方面 ,造山后岩浆作用的源区受到了年青地幔或地壳组分的改造 ,其岩浆形成机制与深大断裂的大规模走滑作用和造山后岩石圈的伸展 -减薄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作用 地球化学特征 伸展-减薄作用 造山后阶段 火山岩 形成机制
下载PDF
海南岛前寒武纪花岗岩-绿岩系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2
16
作者 梁新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1-76,共6页
利用Sm-Nd同位素法测试了海南岛土外山金矿区花岗-绿岩系的15个样品,7个为绿岩中的斜长角闪片岩,8个为花岗(质)岩,分别获得了1700.9±20Ma和1379.7±17Ma的Sm-Nd等时年龄,各自代表了... 利用Sm-Nd同位素法测试了海南岛土外山金矿区花岗-绿岩系的15个样品,7个为绿岩中的斜长角闪片岩,8个为花岗(质)岩,分别获得了1700.9±20Ma和1379.7±17Ma的Sm-Nd等时年龄,各自代表了其原岩的成岩时代。同时对花岗(质)岩获得了与1700.9013220Ma相当的1690~1800Ma的Nd模式年龄。对斜长角门片岩则获得2300~2700Ma的Nd模式年龄。这些反映了海南岛于2400Ma、1700Ma、1400Ma左右发生了三次重大构造岩浆热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绿岩系 同位素年龄 地质意义
下载PDF
沁水盆地晋城地区煤层气成因 被引量:31
17
作者 胡国艺 刘顺生 +3 位作者 李景明 李剑 张建博 李志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9-321,共3页
沁水盆地晋城地区山西组和太原组煤岩中煤层气δ13 C1值为 - 2 96 3%~ - 3 5 39% ,明显低于模拟实验和经验公式计算的原生煤层气δ13 C1值 (- 2 70 1% ) ,由此判断其为次生煤层气。由于该区煤层气组分中 ,甲烷含量占绝对优势 (>98... 沁水盆地晋城地区山西组和太原组煤岩中煤层气δ13 C1值为 - 2 96 3%~ - 3 5 39% ,明显低于模拟实验和经验公式计算的原生煤层气δ13 C1值 (- 2 70 1% ) ,由此判断其为次生煤层气。由于该区煤层气组分中 ,甲烷含量占绝对优势 (>98% ) ,不存在甲烷和CO2 碳同位素的交换 ,而且其保存条件良好 ,也不可能受到次生生物作用的影响 ,所以 ,煤层的解吸 -扩散 -运移作用才是晋城地区次生煤层气形成的真正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成因 次生作用 晋城地区 沁水盆地
下载PDF
兰坪白秧坪铜银多金属矿床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 被引量:30
18
作者 龚文君 谭凯旋 +1 位作者 李小明 龚革联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75-181,共7页
白秧坪铜银多金属矿床主要产于白垩系下统景星组石英砂岩、粉砂岩中 ,矿体受一组北东向的压扭性断层控制而呈似层状、脉状产于断裂带中。包裹体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为低温 (平均124~141℃ )、低矿化度的盆地卤水 ,流体的H、O同位素组成位... 白秧坪铜银多金属矿床主要产于白垩系下统景星组石英砂岩、粉砂岩中 ,矿体受一组北东向的压扭性断层控制而呈似层状、脉状产于断裂带中。包裹体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为低温 (平均124~141℃ )、低矿化度的盆地卤水 ,流体的H、O同位素组成位于大气降水线附近 ,反映了水 /岩作用程度较低、水 /岩反应时限短 ,流体流动与循环速度较快。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在景星组沉积之后的13~16Ma期间断裂作用所产生的断裂渗透性达到最大 ,此期间流体演化的温度也达到125~140℃。断裂作用所产生的高断裂渗透性对周围地层中的流体产生泵吸作用并形成流体流动的断裂引水渠 ,从而导致大量流体在断裂带中快速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银矿床 多金属矿床 流体地球化学 成矿
下载PDF
高含水期注采井网的重组调整 被引量:33
19
作者 袁向春 杨凤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4-96,共3页
河南双河油田厚油层发育,特高含水开发期剩余可动油滞留在层内夹层发育的部位和汪采井网不完善区、多口油井或注水井之间的滞留区、压力平衡区。提出以注采井组为调整单元、以剩余油相对富集的流动单元或单层为调整对象,按井组重新组合... 河南双河油田厚油层发育,特高含水开发期剩余可动油滞留在层内夹层发育的部位和汪采井网不完善区、多口油井或注水井之间的滞留区、压力平衡区。提出以注采井组为调整单元、以剩余油相对富集的流动单元或单层为调整对象,按井组重新组合注采关系,钻少量新井,通过对老井的封、补、调及低效井的综合治理,将强化注采关系与改变液流方向结合,达到增加注入水波及体积、提高驱替压力梯度而动用剩余油的目的。双河油田北块Ⅳ_(1~3)层系实施井冈重组调整后,注采井数比由0.63增至0.82,整个单元水驱采收率由46.28%提高到4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剩余油 井网 调整
下载PDF
利用GIS编制矿产预测图 被引量:20
20
作者 吴堑虹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8-50,66,共4页
介绍了GIS(地理信息系统 )在矿产预测图编制中的应用、工作原理 ,并以澳大利亚YilgarnBlock矿区金矿预测的成功实例说明GIS在矿产预测图编制中的主要步骤。
关键词 GIS 矿产预测图 编制 矿产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