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结构与景观格局对龙川江流域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胡琳 李思悦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70-1481,共12页
为了探究龙川江流域不同尺度土地利用结构与景观格局对水质的影响,于2017年5和9月对龙川江流域的21个样点进行取样,测定水温、pH、溶解氧饱和度、氮、磷等水质指标。结合2017年10 m分辨率的土地利用数据,提取3种空间尺度(河段、河岸带... 为了探究龙川江流域不同尺度土地利用结构与景观格局对水质的影响,于2017年5和9月对龙川江流域的21个样点进行取样,测定水温、pH、溶解氧饱和度、氮、磷等水质指标。结合2017年10 m分辨率的土地利用数据,提取3种空间尺度(河段、河岸带、子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与景观格局指数,运用相关分析、冗余分析(RDA)、“bioenv”分析和逐步回归模型揭示不同尺度土地利用结构与景观格局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龙川江水体主要污染物为TN和TP,水质基本指标有月际性差异,N、P浓度在5月高于9月,但差异不显著。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结构与水质指标的相关关系不同,子流域尺度土地利用组合与总体水质之间的相关性最强,且林地对水质有正面影响,耕地、建设用地对水质有负面影响。不同尺度的景观格局指数组合与水质的相关性存在差异,河岸带景观格局组合与总体水质的相关性最高,RDA分析表明景观格局指数对总体水质的总解释率为河岸带>子流域>河段。整体上,9月土地利用结构与景观格局对水质的影响要大于5月。多元回归模型发现建设用地和耕地对养分的预测能力及预测指标依赖于空间尺度和取样月份。研究以龙川江为例,证实了土地利用结构与景观格局对水质的影响具有尺度效应,水质响应的空间尺度效应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与水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提出长江上游更多的个案研究尤为必要,对长江上游河源区水资源保护及土地利用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水质 尺度效应 富营养化
下载PDF
城市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社会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春娣 Meurk Colin Douglas +2 位作者 吴胜军 陈吉龙 刘峰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4年第1期57-61,共5页
湿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活跃,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显著改变了这些过程,影响着城市及周边区域的湿地景观组分、功能与结构。从城市湿地定义与分类、格局演变、格局与生态-社会过程耦合模拟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湿地景观格... 湿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活跃,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显著改变了这些过程,影响着城市及周边区域的湿地景观组分、功能与结构。从城市湿地定义与分类、格局演变、格局与生态-社会过程耦合模拟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湿地景观格局结合城市背景的研究成果。通过归纳当前研究现状,指出城市湿地景观研究的薄弱环节与亟待发展的领域,构建融合关键生态特征的城市湿地景观分类体系,整合社会经济要素的城市湿地格局与过程耦合模型,以及耦合模型在城市规划与区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湿地 格局 景观模型 生态-社会过程
下载PDF
黏土矿物原位修复镉污染稻田及其对土壤氮磷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6
3
作者 韩君 梁学峰 +3 位作者 徐应明 徐愿坚 雷勇 蒋荣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53-2860,共8页
分别以黏土矿物坡缕石和海泡石作为钝化材料,对重金属镉污染的酸性水稻土壤进行原位钝化修复田间示范试验,考察了两种黏土矿物在不同添加剂量下对稻谷产量、糙米镉含量及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等变化的影响,用以表征修复效果.同时,深入研... 分别以黏土矿物坡缕石和海泡石作为钝化材料,对重金属镉污染的酸性水稻土壤进行原位钝化修复田间示范试验,考察了两种黏土矿物在不同添加剂量下对稻谷产量、糙米镉含量及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等变化的影响,用以表征修复效果.同时,深入研究了两种黏土矿物对土壤pH、土壤水解氮、有效磷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表征其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并对各项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田间示范条件下两种黏土均提高了土壤pH,降低了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明显降低了糙米中镉含量.其中,经2.00 kg·m-2坡缕石和2.25 kg·m-2海泡石处理后,糙米镉含量最大降幅分别为54.6%和73.5%,分别降低至0.32和0.18 mg·kg-1.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及蔗糖酶的活性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经钝化修复后土壤中相关代谢反应得到恢复;两种黏土矿物对土壤中水解氮含量无明显影响,但降低了土壤有效磷含量.综合总体表现,两种黏土矿物可被推荐作为镉污染酸性稻田土壤的原位钝化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缕石 海泡石 镉污染 钝化修复 水解氮 有效磷 酶活性
原文传递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悬浮泥沙浓度遥感估算 被引量:34
4
作者 方馨蕊 温兆飞 +3 位作者 陈吉龙 吴胜军 黄远洋 马茂华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6-772,共17页
三峡工程蓄水以来,清水下泄,坝下游河段发生了长时间、长距离的沿程冲刷,河流悬浮泥沙浓度发生改变,给沿岸生态系统带来了不利影响。随机森林算法灵活、稳健,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生态环境变量的回归预测分析,但其在水体悬浮泥沙浓度估算... 三峡工程蓄水以来,清水下泄,坝下游河段发生了长时间、长距离的沿程冲刷,河流悬浮泥沙浓度发生改变,给沿岸生态系统带来了不利影响。随机森林算法灵活、稳健,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生态环境变量的回归预测分析,但其在水体悬浮泥沙浓度估算方面的能力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基于泥沙站点监测数据和MODIS卫星遥感反射率数据,通过构建随机森林非参数回归预测模型,对三峡工程坝下游宜昌至城陵矶河段在建坝前后14年间(2002年-2015年)各月的悬浮泥沙浓度进行遥感估算。研究表明:(1)基于随机森林的悬浮泥沙浓度估算模型表现较好,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相关性好、预测精度高,优于其他模型(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2)在参与模型构建的MODIS波段变量中,红波段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预测变量,但不能单独使用它进行预测,悬浮泥沙遥感预测需要多变量共同参与。(3)将悬浮泥沙数据按季节分类所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其平均误差为0.46 mg/L,平均相对均方根误差为12.33%,估算效果最优,能够满足较高精度下悬浮泥沙浓度估算的需求。综上,可以考虑以季节为划分依据,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估算悬浮泥沙浓度,并用于后期坝下游河道悬浮泥沙浓度时空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坝下游河段 水环境遥感 随机森林 遥感监测 MODIS 泥沙反演
原文传递
典型页岩气油基钻屑的组成分析及危害评价 被引量:22
5
作者 陈则良 陈忠 +3 位作者 陈乔 姚光华 谭彦虎 徐愿坚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5-129,共5页
分别从重庆某两个页岩气井场选取水平井油基钻屑(A)和直井油基钻屑(B)样品,详细分析其基本性质及组成。结果表明:油基钻屑由72.78%~81.34%的灰分、14.14%~26.21%的有机物和1.01%~4.52%的水分组成。灰分来源于钻井液中的无机添加剂和钻... 分别从重庆某两个页岩气井场选取水平井油基钻屑(A)和直井油基钻屑(B)样品,详细分析其基本性质及组成。结果表明:油基钻屑由72.78%~81.34%的灰分、14.14%~26.21%的有机物和1.01%~4.52%的水分组成。灰分来源于钻井液中的无机添加剂和钻头破碎的岩石碎屑,主要成分为CaCO_3、BaSO_4、SiO_2和Fe_2O_3。有机物来源于调制钻井液的基础油和各类有机添加剂,主要成分为烷烃、多环芳烃、苯系物和烯烃。碱性盐、重金属和有机物是油基钻屑中的三类有害物质,且其危害依次增加,若不加以有效处置,将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持久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钻屑 有机物 重金属 危险固废 页岩气
原文传递
季节性温度升高对落干期消落带土壤氮矿化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林俊杰 张帅 +4 位作者 刘丹 周斌 肖晓君 马慧燕 于志国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97-702,共6页
为揭示季节性温度升高对消落带落干期土壤氮矿化的影响,分别采集三峡支流澎溪河消落带上游和下游两个水文断面,155 m(低)、165 m(中)和175 m(高)这3个水位高程表层土壤,结合落干期气温变化特点,在25℃和35℃两个温度下进行恒温培... 为揭示季节性温度升高对消落带落干期土壤氮矿化的影响,分别采集三峡支流澎溪河消落带上游和下游两个水文断面,155 m(低)、165 m(中)和175 m(高)这3个水位高程表层土壤,结合落干期气温变化特点,在25℃和35℃两个温度下进行恒温培养.结果表明,消落带土壤总氮和硝态氮在上游断面和高水位高程含量更高,而下游和低水位高程含量更低,铵态氮分布与其相反.硝态氮是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占无机氮的57.4%~84.7%.相同培养温度下,氨化、硝化、净氮矿化速率均表现为随水位高程增加,随流域断面由下至上而显著增加(P〈0.05);总体上,在水位高程和流域断面上均表现为:温度升高使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显著增加(P〈0.05),而对土壤氨化速率无显著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支流 氮矿化 温度升高 落干期 消落带
原文传递
干湿交替下三峡支流消落带沉积物粒径组成及氮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7
作者 林俊杰 杨振宇 +4 位作者 刘丹 张帅 赵金 杨易 于志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2-611,共10页
以三峡支流澎溪河消落带为研究区域,采集澎溪河消落带上、中、下游3个水文断面,2个水位高程,5个深度的沉积物样品,结合沉积物颗粒分形理论探讨沉积物粒径组成与总氮(TN)、总可转化态氮(TF-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含量... 以三峡支流澎溪河消落带为研究区域,采集澎溪河消落带上、中、下游3个水文断面,2个水位高程,5个深度的沉积物样品,结合沉积物颗粒分形理论探讨沉积物粒径组成与总氮(TN)、总可转化态氮(TF-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含量和分布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澎溪河消落带沉积物粒径组成为砂粒(49.75%)>粉粒(36.16%)>黏粒(14.09%),粒径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分形维数(Dm)在2.612~2.781之间,均值为2.727。随消落带水位高程下降、流域断面自上至下、深度由表至底,黏粒、粉粒比例、Dm降低,砂粒比例升高。TN、TF-N、NO_3^--N含量分布与黏粒、粉粒、Dm正相关,与砂粒呈极显著负相关。Dm可作为判断沉积物粒径组成与氮含量关系的潜在指标。沉积物总体质地结构良好,但频繁的干湿交替使澎溪河下游和低水位高程沉积物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和砂质化,并通过改变粒径组成影响氮分布。落干期上游和高水位高程沉积物TF-N增加,提高了淹水期氮素进入水体并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支流 消落带 沉积物 粒径组成 分形特征
下载PDF
三峡库区干支流落干期消落带土壤可转化态氮含量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8
作者 何立平 刘丹 +5 位作者 于志国 周斌 杨振宇 兰国新 郭冬琴 林俊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50-954,共5页
为探明三峡支流水体富营养化频发与库岸消落带土壤氮素'源-库'关系转化之间的内在关系,采用分级浸提法,分析了三峡库区长江万州段干流、苎溪河支流、密溪河支流消落带落干期土壤可转化态氮含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三峡库区... 为探明三峡支流水体富营养化频发与库岸消落带土壤氮素'源-库'关系转化之间的内在关系,采用分级浸提法,分析了三峡库区长江万州段干流、苎溪河支流、密溪河支流消落带落干期土壤可转化态氮含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三峡库区万州段干流相比,支流消落带落干期土壤有机质和总氮含量较高,而阳离子交换量(CEC)和p H值较低.三峡干支流消落带土壤可转化态氮(TF-N)以OSF-N(有机态和硫化物结合态)为主,且含量上OSF-N>IMOF-N(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氮)>IEF-N(离子交换态氮)>CF-N(碳酸盐结合态氮);而空间分布上,TF-N表现为:密溪河>苎溪河>长江干流,4种TF-N形态中IEF-N和OSF-N在干支流间无显著差异,而CF-N和IMOF-N分布与TF-N相反,是造成干支流消落带TF-N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形态 干支流 消落带 富营养化 落干期 三峡库区
原文传递
河流梯级开发生态环境效应与适应性管理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哲 陈永柏 +3 位作者 李翀 郭劲松 肖艳 鲁伦慧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75-686,共12页
筑坝蓄水将迫使淹没区陆生生态系统退化消失,改变其下游受影响河段的环境与生态,破坏自然河流连续性与连通性,是影响河流生态系统显著且强烈的人类活动。河流梯级开发对其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存在"累积效应",即将大坝拦截阻隔... 筑坝蓄水将迫使淹没区陆生生态系统退化消失,改变其下游受影响河段的环境与生态,破坏自然河流连续性与连通性,是影响河流生态系统显著且强烈的人类活动。河流梯级开发对其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存在"累积效应",即将大坝拦截阻隔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逐级"放大"。然而,"累积效应"的作用对象、途径与水文生态机制目前仍不明晰。不仅如此,河流梯级开发的适应性管理的对象、目标、时空范围与作用途径等已不能简单地参照或套用当前以恢复水文自然情势来修复河流生态系统为主线的实践模式,其适应性管理取决于对河流—水库系统生态结构功能、演替规律的科学认识,也受到多利益主体的制约和影响。长江上游梯级开发在全球大河流域开发中独树一帜,将深刻改变长江上游河流生态格局。对长江上游梯级开发的适应性管理应以优化河流—水库生态结构功能、维持河流—水库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揭示长江上游梯级开发"累积效应"的作用对象与形式,通过优化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以权衡多利益主体诉求,构建长江上游绿色水电运营管理新体系,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水库系统 累积效应 变化水文环境 生态系统结构功能 水库生态学
原文传递
三峡澎溪河水华期间水体CH_4浓度及其通量变化特征初探 被引量:10
10
作者 秦宇 张渝阳 +1 位作者 李哲 马健荣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78-1588,共11页
三峡库区温室气体的排放近年来备受关注.为了揭示三峡库区澎溪河地区水华过程中不同氮磷浓度下藻类生长死亡过程中CH_4吸收释放的规律,于2016年4月22日至2016年5月9日,通过添加不同氮磷浓度在澎溪河高阳平湖水域展开野外原位实验.结果表... 三峡库区温室气体的排放近年来备受关注.为了揭示三峡库区澎溪河地区水华过程中不同氮磷浓度下藻类生长死亡过程中CH_4吸收释放的规律,于2016年4月22日至2016年5月9日,通过添加不同氮磷浓度在澎溪河高阳平湖水域展开野外原位实验.结果表明,在开始实验当日CH_4通量从(1.809 3±0.063 2)μmol·(m^2·h)^(-1)到6 d急剧减少至(0.077 6±0.014 6)μmol·(m^2·h)^(-1).6 d后变化相对较小,相比较于其他水样只添加磷的水样明显有所回升.在本次实验中藻类的生长与死亡受到了不同N、P浓度梯度的影响.N对藻类的生长影响不大,各种指标与未加N、P营养盐的原水基本一致;在适宜的P浓度下,促进藻类的生长.当P浓度过多时,藻类的生长受到抑制.水样中的CH_4通量的吸收与释放和添加的硝态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澎溪河 水华 氮磷 CH4
原文传递
三峡水库澎溪河水-气界面CO_2与CH_4通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探 被引量:10
11
作者 秦宇 王紫薇 +1 位作者 李哲 杨博逍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9年第2期177-189,共13页
澎溪河流域是三峡水库典型支流,对水库区域碳循环及区域化学风化的影响非常重要。2016年5月—2017年2月对澎溪河流域水-气界面CO_2与CH_4通量特征进行监测与分析,采用顶空平衡法结合模型估算法计算表层水体CO_2与CH_4的分压以及水-气界... 澎溪河流域是三峡水库典型支流,对水库区域碳循环及区域化学风化的影响非常重要。2016年5月—2017年2月对澎溪河流域水-气界面CO_2与CH_4通量特征进行监测与分析,采用顶空平衡法结合模型估算法计算表层水体CO_2与CH_4的分压以及水-气界面的交换通量,并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了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分压和排放通量与其他环境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澎溪河是温室气体排放"源",表层水体p(CO_2)平均值为(1807.635±315.605)μatm(1μatm=0.101325 Pa,下同),表层水体p(CH_4)平均值为(218.7725±127.9425)μatm;CO_2扩散通量平均值为(32.53±3.86) mmol?m^(-2)?d^(-1),水-气界面CH_4扩散通量平均值为(0.208±0.143) mmol?m^(-2)?d^(-1),通量与分压趋势基本保持一致。通过与世界上典型河流温室气体扩散通量对比,得出澎溪河流域CO_2通量释放量为中等水平,而CH_4扩散通量较小,且CH_4通量与p(CH_4)、水温、pH值显著正相关,而水-气界面CO_2扩散通量与p(CO_2)显著正相关,与DO、pH值、叶绿素a(Chl-a)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澎溪河 CO2 CH4 水-气界面通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high efficient CeO_2-MnO_x-Al_2O_3 catalysts for NO elimination 被引量:9
12
作者 姚小江 李露露 +5 位作者 邹伟欣 虞硕涵 安继斌 李红丽 杨复沫 董林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69-1380,共12页
A series of CeO2‐MnOx‐Al2O3 mixed oxide catalysts (Ce:Mn:Al mole ratio=6:4:x, x=0.25, 0.5, 1, 2) were prepared by a simple one‐step inverse co‐precipitation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incorpo... A series of CeO2‐MnOx‐Al2O3 mixed oxide catalysts (Ce:Mn:Al mole ratio=6:4:x, x=0.25, 0.5, 1, 2) were prepared by a simple one‐step inverse co‐precipitation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incorporation of Al3+ into CeO2‐MnOx mixed oxides. CeO2‐MnOx, CeO2‐Al2O3, and MnOx‐Al2O3 mixed oxides, and CeO2 were prepared by the same method for comparison. 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Raman, N2 physisorption, H2‐TPR, XPS, and in situ DRIFTS. Th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 by CO was chosen as a model reaction to evaluate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The incorporation of a small amount of Al3+into CeO2‐MnOx mixed oxides resulted in a decrease of crys‐tallite siz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BET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pore volume, as well as the in‐crease of Ce3+and Mn4+. The former benefits good contact between catalyst and reactants, and the latter promotes the adsorption of CO and the desorption, conversion and dissociation of adsorbed NO. All these enhanced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the NO+CO model reaction. A reaction mecha‐nism was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excellent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eO2‐MnOx‐Al2O3 catalysts for NO reduction by 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ia-based mixed oxide Incorporation Electron interaction Adsorption property NO elimination
下载PDF
气封壁高浓度有机污染物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忠 王光伟 +3 位作者 陈鸿珍 杨舒 殷逢俊 徐愿坚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825-3831,共7页
利用干燥空气替换亚临界水作为蒸发壁流体,对传统蒸发壁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进行了改进,即将干燥空气用作污染物超临界水氧化反应氧化剂的同时,又作为该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体系的密封介质,避免其与反应器内壁的直接接触,以改善超临界水氧... 利用干燥空气替换亚临界水作为蒸发壁流体,对传统蒸发壁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进行了改进,即将干燥空气用作污染物超临界水氧化反应氧化剂的同时,又作为该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体系的密封介质,避免其与反应器内壁的直接接触,以改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的耐腐蚀性能。通过对采用城市活性污泥和异丙醇配制的高浓度难降解污染物悬浮液进行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后,发现反应器内衬陶瓷管在实验前后无论是外观形貌,还是结构组成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处理后液体COD降至80 mg/L以下,去除率达到99.6%以上,固体残渣量约为污染物总量的1%,且体系运行过程中压力和温度控制准确,可操作性强。进一步验证了将干燥空气作为超临界水氧化体系的密封介质具有可行性,同时表明,该气封壁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系统可用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氧化 气封壁反应器 城市污泥 高浓度有机污染物 多孔内衬管
原文传递
西充县河流水质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英 刘峰 李勇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8期231-233,265,共4页
[目的]研究西充县河流水质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西充县河流断面的水质调查与评价,采用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分析了河流水质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结合河流周围用地类型和人为活动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受农村面源污染与... [目的]研究西充县河流水质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西充县河流断面的水质调查与评价,采用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分析了河流水质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结合河流周围用地类型和人为活动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受农村面源污染与城镇污染的综合影响,河流TN普遍偏高,平均值达Ⅴ类水质标准;内梅罗指数为0.94~1.91,河流水质污染情况不容乐观.聚类分析可将各断面划分为两组,相对第Ⅰ组而言,第Ⅱ组具有较高的CODCr(P<0.01)和较低的TN(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第Ⅱ组各断面因距离县城、场镇或村庄较近,受到较强的城镇污染,CODCr明显高于第Ⅰ组.同时,第Ⅱ组各断面相对处于对应河流上游,农村面源污染负荷较低,而第Ⅰ组除位于对应河流相对下游外,且多紧邻稻田,农村面源污染负荷较高,因而第Ⅰ组TN明显高于第Ⅱ组.[结论]表征西充县河流水质空间差异显著性水质指标为CODCr与TN,这种差异与断面所处不同位置时受到农村面源污染与城镇污染程度的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水质 聚类分析 空间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复合碳酸盐作为二氧化碳电化学传感器的敏感电极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光伟 陈鸿珍 +2 位作者 李友凤 谢波 吕国岭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21,共8页
利用碳酸锂-锂钡掺杂氧化碳酸盐所形成的复合物作为敏感电极材料,YSZ作为固体电解质,构建二氧化碳电化学传感器,并通过扫描电镜、XRD、二氧化碳响应等方法,对不同原料配比的传感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碳酸锂-锂钡掺杂氧化碳... 利用碳酸锂-锂钡掺杂氧化碳酸盐所形成的复合物作为敏感电极材料,YSZ作为固体电解质,构建二氧化碳电化学传感器,并通过扫描电镜、XRD、二氧化碳响应等方法,对不同原料配比的传感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碳酸锂-锂钡掺杂氧化碳酸盐的YSZ二氧化碳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快速和准确的电动势响应,其电子转移数近似为2;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所制传感器对待测气体中CO_2浓度变化的电动势响应更快,稳定状态更好;随着敏感电极中锂钡掺杂氧化碳酸盐量的增加,传感器在350℃下的最高CO_2响应浓度降低,但在400℃时的稳定响应特性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锂 氧化碳酸盐 掺杂 YSZ CO2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的溪洛渡水电站水足迹评估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潇 李哲 +3 位作者 肖艳 郭劲松 鲁伦慧 程豫然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6-45,共10页
水足迹作为体现水资源消耗的指标,其在水电行业的应用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水电项目的环境成本。研究从生命周期(全周期)的角度出发完善水足迹计算方法,将建设期和运行期均考虑在内,对溪洛渡水电站的总水足迹和净水足迹分别进行了计算,得... 水足迹作为体现水资源消耗的指标,其在水电行业的应用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水电项目的环境成本。研究从生命周期(全周期)的角度出发完善水足迹计算方法,将建设期和运行期均考虑在内,对溪洛渡水电站的总水足迹和净水足迹分别进行了计算,得到溪洛渡水电站总水足迹为0.56 m3/GJ,净水足迹为0.02m3/GJ。分析得到砂石骨料加工用水在溪洛渡水电站建设期水足迹中贡献率最大,在净水足迹中贡献率最大的为运行耗水增量,而在总水足迹中贡献率最大的为运行期耗水;同时分析了生命周期跨度的改变对总水足迹和净水足迹组成的影响。研究还将溪洛渡水电站的水足迹与国内外水电站和其他产能业进行了对比,展现了以其为代表的我国金沙江水电基地对水资源利用的优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管理 溪洛渡水电站 水足迹 净水足迹 建设期水足迹 生命周期评估
原文传递
内分泌干扰物三苯基锡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江娟 高俊敏 +3 位作者 郭劲松 刘小红 周秋红 欧阳文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99-2504,共6页
三苯基锡(TPhT)是目前已知的内分泌干扰物中唯一的两种金属化合物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交通领域,其大量使用会对土壤、海洋和内陆淡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实验采用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采集固体TPhT的拉曼光谱信号,尝试... 三苯基锡(TPhT)是目前已知的内分泌干扰物中唯一的两种金属化合物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交通领域,其大量使用会对土壤、海洋和内陆淡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实验采用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采集固体TPhT的拉曼光谱信号,尝试将该方法用于TPh T检测,探索该方法的可行性,并进行检测参数的优化选择。将拉曼光谱分析检测方法与TPhR的物性研究相结合,根据TPhT分子中不同官能团振动模式的不同,将拉曼谱图分为高、中、低3个波数区(1 500~3 200,900~1 500和100~900 cm^(-1))进行拉曼谱峰的归属与分析,得到了TPhT的特征振动模式和拉曼特征峰,并建立一套TPhT的标准拉曼图谱库,光谱范围在100~3 200 cm^(-1)之间。结果表明,当激光功率选择为衰减到原激光功率(500 mW)的0.5%、曝光10 s、累积2次时,得到的拉曼谱图信噪比高且检测时间短。在212,332,657,997和1 577 cm^(-1)处出现的信号强度较高的拉曼峰,可作为固体TPhT拉曼检测的特征峰,657和997 cm^(-1)处拉曼特征峰的同时出现即可认为复杂的环境样品中存在TPhT。实验结果给出了辨别TPhT存在的标志,这些结果将为拉曼光谱用于实际环境样品中TPhT的残留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基锡 内分泌干扰物 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 拉曼特征峰
下载PDF
悬浮泥沙对蓝藻光合及细胞化学计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泠昕 张雷 +1 位作者 肖艳 李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78-784,共7页
选取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flos-aquae为实验材料,在含不同浓度的悬浮泥沙中培养,测定其光合特性和胞内营养元素含量.结果显示,除低浓度悬浮泥沙组外,水华微囊藻比生长速率和chla浓度均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含泥沙组水华微囊藻... 选取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flos-aquae为实验材料,在含不同浓度的悬浮泥沙中培养,测定其光合特性和胞内营养元素含量.结果显示,除低浓度悬浮泥沙组外,水华微囊藻比生长速率和chla浓度均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含泥沙组水华微囊藻的光合活性F_v/F_m显著下降.水华微囊藻的最大放氧速率P_m和光饱和点I_k随着泥沙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而暗呼吸速率R_d和光抑制作用β显著升高.此外,随着泥沙浓度的升高,水华微囊藻单位细胞C和P含量显著降低,而单位细胞N含量略微升高;由于胞内P含量变化较大,导致N/P比和C/P比显著升高,而C/chla比值随泥沙浓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悬浮泥沙虽然因光衰减效应减少了水华微囊藻胞内C含量以及能量供给,但微囊藻通过调节自身生理机能和代谢策略,优先补给C和提高N的合成,节约P合成的能量,通过调节胞内C:N:P储存的优化分配,以适应含悬浮泥沙的外界环境维持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衰减 水华微囊藻 P-I曲线 资源分配 悬浮泥沙
下载PDF
典型醇类物质超临界水氧化反应途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忠 王光伟 +3 位作者 殷逢俊 杨舒 陈鸿珍 徐愿坚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3-349,共7页
采用自主设计的连续流动气封壁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装置,研究了典型醇类物质甲醇、乙醇和异丙醇在超临界水中氧化的反应途径,并归纳了醇类物质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的规律及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甲醇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的主要中间产物为甲醛,同样... 采用自主设计的连续流动气封壁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装置,研究了典型醇类物质甲醇、乙醇和异丙醇在超临界水中氧化的反应途径,并归纳了醇类物质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的规律及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甲醇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的主要中间产物为甲醛,同样条件下转化率较乙醇和异丙醇低;乙醇和异丙醇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的主要中间产物为丙酮、乙酸、乙醛和甲醇等。三种醇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均涉及到大量活性自由基的相互作用,表现为脱氢、裂解和聚合等反应形式;产物包括碳链增长、不变、降低三种类型。总体来看,醇类物质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的趋势是向碳链降低的方向进行,即通过一系列中间产物最后生成CO2和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 氧化 反应途径 中间产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