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44份水稻种质稻瘟病抗性鉴定及抗性基因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李刚 袁彩勇 +8 位作者 曹奎荣 孙祥良 李军 王健 程保山 罗伯祥 徐卫军 唐九友 储成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28,共7页
采用苗期喷雾接种鉴定方法并结合10个主效抗性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分析544份水稻种质资源的稻瘟病抗性水平及其携带的抗性基因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稻瘟病抗性水平达高抗、抗、中抗、中感、感及高感的材料分别为25、50、78、152、... 采用苗期喷雾接种鉴定方法并结合10个主效抗性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分析544份水稻种质资源的稻瘟病抗性水平及其携带的抗性基因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稻瘟病抗性水平达高抗、抗、中抗、中感、感及高感的材料分别为25、50、78、152、156和83份;10个分子标记对应的抗病基因在供试材料中均被检测到,含有2和3个抗性基因的材料分别为4和17份(占0.7%和3.1%),476份材料含有4~6个抗性基因(占87.5%),47份材料含有7个抗性基因(占8.6%);品种抗病反应与其抗病基因种类密切相关,Pi5、Pita、Pi9、Pib等4个基因对6个强致病鉴定小种抗性表现较好。隆粳968、秀水134、嘉58、津稻263、淮稻20号、盐稻10号、谷梅4号等品种含有多个主效抗病基因,连续多年达到高抗水平。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不同来源的主效抗病基因聚合到同一品种中,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 基因聚合
原文传递
水稻营养吸收和转运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威 张联合 +3 位作者 李华 张志华 胡斌 储成才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9-590,共22页
氮、磷、钾、铁和锌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行使重要的生理功能,在农业生产实际中,氮、磷、钾肥的大量施用是实现作物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由于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土壤中未被利用的氮磷余肥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氮、磷、钾、铁和锌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行使重要的生理功能,在农业生产实际中,氮、磷、钾肥的大量施用是实现作物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由于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土壤中未被利用的氮磷余肥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磷肥和钾肥主要来源于不可再生的矿石资源,每年的大量使用,也逐渐加深资源短缺问题.铁、锌对植物产量和耐逆性能有重要影响,铁、锌、硒是人和动物易于缺乏的必需微量元素.因此,解析植物氮、磷、钾、铁、锌和硒的吸收、转运和储藏分子机制一直是植物营养学研究的热点,对这些元素的高效吸收分子机制的理解对提高植物养分利用效率、减轻对环境的破坏、降低农业成本和促进人体健康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植物氮、磷、钾、铁、锌和硒等元素的吸收、转运及其调节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营养元素 吸收 转运 信号途径
原文传递
江苏粳稻产量与品质性状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刚 高清松 +5 位作者 王健 罗伯祥 程保山 徐卫军 储成才 袁彩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3-358,共6页
基于2013—2015年江苏粳稻参试品种(系)试验数据,分析了参试粳稻的产量水平、产量构成因子、品质性状等类型间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粳稻整体产量水平与株高、全生育期、结实率之间均达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 基于2013—2015年江苏粳稻参试品种(系)试验数据,分析了参试粳稻的产量水平、产量构成因子、品质性状等类型间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粳稻整体产量水平与株高、全生育期、结实率之间均达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质量等产量因子与主要品质指标间相关性不显著,提高整体产量水平对于稻米的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及食味品质的影响较小;碾磨品质与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各指标间相关性不显著,但蒸煮食味品质指标与外观品质指标间矛盾较为突出,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垩白度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0.423^(**)、–0.682^(**)),胶稠度与垩白粒率、垩白度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0.218^(**)、0.404^(**))。综合以上结果认为,江苏粳稻产量水平与主要品质性状间矛盾不突出,可以在保持现有产量水平的基础上改进品质,同时平衡外观与适口性之间关系,选育出外观品质优、食味口感佳的优质、高产、稳产新品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品质 产量 相关分析 江苏
下载PDF
轮作对香草兰病原菌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4
作者 邢诒彰 洪珊 +4 位作者 杨劲明 赵青云 苏凡 庄辉发 王辉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201,共13页
香草兰是重要的天然香料经济作物,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土传病害严重限制了其可持续发展,而作物轮作是防控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合高通量测序方法,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轮作胡椒/斑兰叶/糯米香茶对香草兰病... 香草兰是重要的天然香料经济作物,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土传病害严重限制了其可持续发展,而作物轮作是防控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合高通量测序方法,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轮作胡椒/斑兰叶/糯米香茶对香草兰病原菌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撂荒和连作香草兰处理相比,轮作斑兰叶和糯米香茶显著降低了土壤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数量,并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撂荒、连作和轮作显著诱导形成3种不同的群落结构,但轮作斑兰叶和糯米香茶结构相似。轮作后门水平上显著增加了优势细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及Rokubacteria门,以及优势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且属水平上增加了优势细菌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的相对丰度,即轮作胡椒后该属的相对丰度为64.26%,轮作斑兰叶后相对丰度达到98.54%,轮作糯米香茶后则为63.07%。随机森林结果表明,轮作斑兰叶能特异激发Terriglobus属、克雷伯杆菌属(Kribbella)、粘球菌属(Myxococcus)细菌核心类群,以及枝顶孢霉属(Acremonium)、帚枝霉属(Sarocladium)真菌核心类群,且轮作斑兰叶后真菌群落物种间网络互作更紧密。轮作后显著提高土壤pH,而土壤pH、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是显著抑制病原菌的最重要指示因子。综合表明,在长期连作的香草兰土壤中轮作短期且经济价值高的香料作物斑兰叶,对缓解香草兰土传病害的发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香草兰 斑兰叶 根际微生物 微生物群落
乙烯对豆科植物生长发育和根瘤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沈鸣 陈受宜 张劲松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0-336,共7页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以及对外界环境信号的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乙烯调控了豆科植物的黄化苗的三重反应和光下幼苗的生长,能够促进叶片和花的衰老和脱落。豆科植物能与根瘤菌形成互利共生关系,在根部形成一种特...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以及对外界环境信号的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乙烯调控了豆科植物的黄化苗的三重反应和光下幼苗的生长,能够促进叶片和花的衰老和脱落。豆科植物能与根瘤菌形成互利共生关系,在根部形成一种特异的固氮器官——根瘤。在结瘤过程中,由于豆科植物结瘤习性或遗传背景的不同,乙烯能够抑制或者促进根瘤的形成。乙烯与其它植物激素的互作也调控了豆科植物根瘤的形成。文章对乙烯信号途径调控豆科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根瘤形成的相关研究做了综述和分析,并就未来关于豆科植物乙烯信号转导的研究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豆科植物 生长发育 结瘤
下载PDF
浅谈转基因大豆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万科 陈受宜 《大豆科技》 2020年第1期45-46,共2页
随着转基因作物商业化进程的推进,对转基因技术理解上的偏差,使得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近年来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本文从基因和转基因技术的概念出发,简要介绍了转基因大豆与常规选育大豆的异同以及我国为确保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 随着转基因作物商业化进程的推进,对转基因技术理解上的偏差,使得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近年来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本文从基因和转基因技术的概念出发,简要介绍了转基因大豆与常规选育大豆的异同以及我国为确保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而颁布实施的相关法规条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转基因 生物安全管理
下载PDF
植物激素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84
7
作者 熊国胜 李家洋 王永红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2718-2733,共16页
近年来,随着大量植物激素合成与信号途径突变体的分离鉴定及其相应基因的克隆,人们对植物激素的合成、运输、信号转导和降解及其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开始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植物激素研究在激素受体分离鉴定、激素间相互作用以及激素调... 近年来,随着大量植物激素合成与信号途径突变体的分离鉴定及其相应基因的克隆,人们对植物激素的合成、运输、信号转导和降解及其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开始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植物激素研究在激素受体分离鉴定、激素间相互作用以及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些调控途径及其分子机制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激素如何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作用.本文综述了植物激素调控领域在这些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激素 生长发育 调控
原文传递
根际生命共同体:协调资源、环境和粮食安全的学术思路与交叉创新 被引量:58
8
作者 申建波 白洋 +6 位作者 韦中 储成才 袁力行 张林 崔振岭 丛汶峰 张福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5-813,共9页
植物营养学研究近年来在植物养分高效分子机理、植物-微生物互作、根际互作与微生态调控、农田养分管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进展。然而,当前如何协调粮食安全、资源高效和环境可持续性仍面临巨大挑战。针对这一重大问题,本文... 植物营养学研究近年来在植物养分高效分子机理、植物-微生物互作、根际互作与微生态调控、农田养分管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进展。然而,当前如何协调粮食安全、资源高效和环境可持续性仍面临巨大挑战。针对这一重大问题,本文提出“根际生命共同体(Rhizobiont)”学术思路,围绕“根际互作与养分高效”这一重大科学命题,构建“植物-根系-根际-菌丝际-土体及其微生物”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体系,突破植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关键界面互作机制,阐明根际生命共同体结构、功能及其在养分活化、吸收与利用中的作用机制,建立共同体多界面互作增效的生物学调控新途径,开辟植物-土壤-微生物交叉创新领域,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创新有助于破解粮食安全、资源高效、环境保护多目标协同的难题,支撑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文章指出了根际生命共同体与养分高效研究的重点方向与内容,尤其是深入揭示和调控植物第二基因组——微生物组的作用正成为农业科学的研究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生命共同体 根际生物互作 根际过程与调控 根际微生物组 养分高效 粮食安全 资源与环境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生长素调控植物株型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9
作者 王冰 李家洋 王永红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3-458,共16页
高等植物通过调节顶端分生组织和侧生分生组织的活性建立地上株型系统,分生组织的活性受环境信号、发育阶段和遗传因素的综合调控,植物激素参与这些信号的整合。顶端优势是植物分枝调控的核心问题,而生长素对顶端优势的形成和维持发挥... 高等植物通过调节顶端分生组织和侧生分生组织的活性建立地上株型系统,分生组织的活性受环境信号、发育阶段和遗传因素的综合调控,植物激素参与这些信号的整合。顶端优势是植物分枝调控的核心问题,而生长素对顶端优势的形成和维持发挥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与植物地上部分株型形成相关的生长素合成代谢、极性运输及信号转导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激素 生长素 顶端优势 株型
下载PDF
拟南芥开花时间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0
作者 张素芝 左建儒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1-309,共9页
调控开花时间是大多数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一个重要生长发育过程.影响拟南芥开花时间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光照和温度是两个主要的外部因素,而赤霉素(GA)和一些自主性因子是主要的内部因素.目前,一般按照对以上因素的反应将晚... 调控开花时间是大多数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一个重要生长发育过程.影响拟南芥开花时间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光照和温度是两个主要的外部因素,而赤霉素(GA)和一些自主性因子是主要的内部因素.目前,一般按照对以上因素的反应将晚花突变体归于四条开花调控途径: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自主途径和GA途径.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条件和内部生理条件下,这些途径通过一些主要的整合基因如SOC1、FT、LFY等实现了对拟南芥开花时间的精确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开花时间 整合途径
下载PDF
化学诱导激活型拟南芥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张健 徐金相 +12 位作者 孔英珍 纪振动 王兴春 安丰英 李超 孙加强 张素芝 杨晓辉 牟金叶 刘新仿 李家洋 薛勇彪 左建儒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82-1088,共7页
利用化学诱导激活XVE(LexA-VP16-ER)系统构建了一个包含40000余个独立转化株系的拟南芥突变体库,并对其中的18000余个株系进行了初步的遗传学和表型分析鉴定。卡那霉素抗性分离比表明,51.6%的株系为单位点插入株系,T-DNA插入的平均拷贝... 利用化学诱导激活XVE(LexA-VP16-ER)系统构建了一个包含40000余个独立转化株系的拟南芥突变体库,并对其中的18000余个株系进行了初步的遗传学和表型分析鉴定。卡那霉素抗性分离比表明,51.6%的株系为单位点插入株系,T-DNA插入的平均拷贝数为每株系1.38个。部分T1代和T2代植株表现出了可见的形态变异,包括下胚轴长度、根长度、植株大小和颜色、叶子颜色和形态、开花时间、种皮颜色及结实情况等。对数个代表性突变株系表型及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的表型是由于T-DNA的插入造成的,而且这些突变体中包括前人发现的AP2和AGAMOUS的等位基因。由于T-DNA标记或相邻的基因可被XVE系统诱导性的激活,或被T-DNA破坏导致功能缺失,该突变体库可以用于大规模筛选鉴定功能缺失性和功能获得性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诱导性激活 突变体 T—DNA XVE
下载PDF
水稻分子设计育种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26
12
作者 余泓 王冰 +2 位作者 陈明江 刘贵富 李家洋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32-1037,共6页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大国,农业生产是永恒的主题。育种技术的发展与良种选育为保证粮食产量和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随着主要作物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与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一种新的育种理念——分子设计育种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兴...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大国,农业生产是永恒的主题。育种技术的发展与良种选育为保证粮食产量和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随着主要作物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与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一种新的育种理念——分子设计育种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兴起。我国科学家率先践行了分子设计育种理念,将在水稻功能基因组学上所获得的科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为解决水稻产量与品质互相制约的难题提供了有效策略。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的全面推广,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设计育种 水稻 功能基因组
原文传递
乙烯信号转导与植物非生物胁迫反应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3
作者 赵赫 陈受宜 张劲松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0,共10页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植物体内的乙烯受到各种外界胁迫的诱导,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了植物对各种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总结了近年来乙烯在抗逆中作用的相关报道,并结合实验室的研究结...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植物体内的乙烯受到各种外界胁迫的诱导,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了植物对各种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总结了近年来乙烯在抗逆中作用的相关报道,并结合实验室的研究结果,对乙烯在植物应对干旱、水淹、盐以及低温胁迫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在研究乙烯信号转导与抗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理解乙烯和抗逆的关系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信号转导 非生物胁迫 负反馈调节
下载PDF
DNA测序技术发展及其展望 被引量:20
14
作者 孙海汐 王秀杰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2009年第3期18-29,共12页
DNA测序技术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自从1977年第一代测序技术问世以来,经过三十几年的努力,DNA测序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第一代和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基础上,以单分子测序为特点的第三代测序技术已经诞生。本文回顾了... DNA测序技术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自从1977年第一代测序技术问世以来,经过三十几年的努力,DNA测序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第一代和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基础上,以单分子测序为特点的第三代测序技术已经诞生。本文回顾了每一代测序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并对测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它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做了展望,以期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测序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代测序技术 第二代测序技术 第三代测序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
原文传递
甜高粱——一种优质的饲料作物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丹 王楠 +2 位作者 李超 谢旗 唐三元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8,共7页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肉制品的需求逐年增加,因而畜牧业快速发展,伴随着饲草的供应也越来越紧缺,并且传统的饲料成本较高,寻求一种可替代的饲料变得尤为重要。甜高粱作为一种优质的饲料作物,含糖量高、生物量大、富含各种营...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肉制品的需求逐年增加,因而畜牧业快速发展,伴随着饲草的供应也越来越紧缺,并且传统的饲料成本较高,寻求一种可替代的饲料变得尤为重要。甜高粱作为一种优质的饲料作物,含糖量高、生物量大、富含各种营养成分,而且抗逆能力强,可在边际土地种植。作为饲料,甜高粱可饲喂牛、羊、驴、鱼、兔、鹅等,并可部分添加喂猪等以提高肉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有关甜高粱的研究利用越来越多,在国外及我国多个地方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未来对于满足我国市场肉类需求、推动畜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总结了甜高粱作为饲料种植的优缺点并为甜高粱的进一步利用提出分子改良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优质饲料 耐逆 生物量
下载PDF
独脚金内酯调控水稻分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黎舒佳 高谨 +1 位作者 李家洋 王永红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9-548,共10页
水稻(Oryza sativa)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调控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分蘖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种特殊的分枝,它不仅是与水稻产量密切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也是揭示高等植物侧枝生长发育机制的理想模型... 水稻(Oryza sativa)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调控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分蘖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种特殊的分枝,它不仅是与水稻产量密切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也是揭示高等植物侧枝生长发育机制的理想模型。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L)是一类新型植物激素,能够抑制植物分枝的生长发育。近年来,关于SL合成与信号在调控水稻分蘖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对其信号转导的下游组分的研究还相对匮乏。该文综述了SL合成途径、信号途径及下游靶基因调控水稻分蘖的研究进展,并与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豌豆(Pisum sativum)和矮牵牛(Petunia hybrida)中的研究进行了比较,同时还对如何挖掘SL途径的新组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独脚金内酯 分蘖 分枝 植物激素
原文传递
水稻矮秆突变体dtl1的分离鉴定及其突变基因的精细定位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帆涛 方军 +5 位作者 孙昌辉 李润宝 罗向东 谢建坤 邓晓建 储成才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9-86,共8页
文章通过对所构建的水稻突变体库进行大规模筛选,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矮秆突变体,与野生型日本晴相比,该突变体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卷曲、分蘖减少和不育等性状,命名为dtl1(dwarf and twist leaf 1)。dtl1属于nl型矮秆,激素检测表明,矮... 文章通过对所构建的水稻突变体库进行大规模筛选,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矮秆突变体,与野生型日本晴相比,该突变体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卷曲、分蘖减少和不育等性状,命名为dtl1(dwarf and twist leaf 1)。dtl1属于nl型矮秆,激素检测表明,矮秆性状与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无关。遗传分析显示,突变性状受单一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dtl1与籼稻品种Taichung Native 1杂交构建F2群体,将该突变基因DTL1定位于水稻第10染色体长臂2个SSR标记RM25923和RM6673之间约70.4 kb区域内,并与InDel标记Z10-29共分离,在该区域预测有13个候选基因,但未见调控水稻株高相关基因的报道,因此,认为DTL1基因是一个新的控制水稻株高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秆突变体 赤霉素 油菜素内酯 精细定位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水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磊 朱祯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4-421,共8页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然而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每年高达一千万吨以上。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水稻对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水稻主要鳞翅目害虫具有高抗性,可以大幅度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在不使用农药的情况下,在抗虫转基...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然而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每年高达一千万吨以上。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水稻对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水稻主要鳞翅目害虫具有高抗性,可以大幅度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在不使用农药的情况下,在抗虫转基因水稻田中的害虫密度大幅度减少的同时,可以显著地增加中性昆虫及捕食性天敌数量和种类,显示出稻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向良性发展的趋势。转基因水稻花粉向非转基因水稻品种的基因飘流实验表明,随着栽种距离的增大而显著减小,到间隔6.2 m时基因飘流频率已低于0.01%。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应用,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尤其是在大幅度减少农药使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转基因抗虫水稻研制进展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对农作物害虫防治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转基因抗虫水稻更好的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抗虫水稻 基因飘流 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
下载PDF
现代代谢组学平台建设及相关技术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凤霞 王国栋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83-892,共10页
代谢组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5个层面(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和表型组)之一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由于其高分离能力、高灵敏度等优点在代谢组学(定性和定量)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代谢组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5个层面(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和表型组)之一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由于其高分离能力、高灵敏度等优点在代谢组学(定性和定量)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已成功应用于代谢表型差异研究、基因功能鉴定和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等多个研究方向。本文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代谢组学平台为例,详细介绍了现代代谢组学平台色谱-质谱联用仪器的硬件组成,以及不同技术平台在现在系统生物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化合物 代谢组学平台 色谱-质谱联用 系统生物学
下载PDF
亚洲栽培稻主要驯化性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区树俊 汪鸿儒 储成才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79-1389,共11页
水稻是研究谷类作物驯化的良好材料,其中种子落粒性消失、休眠性减弱和株型上的变化是水稻驯化过程中的3个关键事件,造就了高产、发芽整齐及可密植的现代水稻。落粒性丧失一直被认为是野生稻驯化形态学上的最直接证据,而控制落粒的主要... 水稻是研究谷类作物驯化的良好材料,其中种子落粒性消失、休眠性减弱和株型上的变化是水稻驯化过程中的3个关键事件,造就了高产、发芽整齐及可密植的现代水稻。落粒性丧失一直被认为是野生稻驯化形态学上的最直接证据,而控制落粒的主要基因Sh4和qSH1分别暗示不同的水稻驯化历史。种子休眠性的减弱适应了现代农业生产上同步发芽的需求,Sdr4、qSD7-1和qSD12基因是目前已知的调控种子休眠性的3个关键位点。野生稻匍匐生长等特点与其长期所在的易变生境有关,而栽培稻的直立生长形态则适应了农业上密植生产的需要,受PROG1等基因控制。野生稻的异交特性促进了驯化基因在群体间传播,而自花授粉则使驯化基因得以稳定遗传,从而加快人工选择的累积。目前的水稻驯化研究侧重于单基因或一些中性标记,而对控制驯化性状的网络化通路的进化研究却相对缺乏。随着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深入,驯化性状的分子机理将会被全面揭示,而基于此的网络化通路研究必将更加真实地反应水稻驯化过程。文章综述了水稻关键驯化性状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为驯化基因网络的研究提供参考,也为水稻分子设计改良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驯化性状 落粒性 种子休眠 株型 功能基因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