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北靖边五庄果墚动物骨的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43
1
作者 管理 胡耀武 +3 位作者 胡松梅 孙周勇 秦亚 王昌燧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60-1165,共6页
对陕北靖边五庄果墚遗址出土的4种动物(家猪、狗、鼠、草兔)骨骼进行了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了这4种动物的食谱特征、营养级结构,分析了人类活动对生活在其周围动物食物结构的影响。所有骨骼样品的C,N含量以及C/N摩尔比表明,所选取... 对陕北靖边五庄果墚遗址出土的4种动物(家猪、狗、鼠、草兔)骨骼进行了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了这4种动物的食谱特征、营养级结构,分析了人类活动对生活在其周围动物食物结构的影响。所有骨骼样品的C,N含量以及C/N摩尔比表明,所选取的样品均保存较好,可用于食谱分析。骨胶原的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所研究的4种动物呈现出不同的营养级结构,草兔和鼠类为植食性动物,而家猪和狗为杂食性动物,狗部分表现出肉食性。草兔主要以野草或树叶等C3类植物为食;而家猪、狗和鼠类则主要以C4类植物为食,这与先民从事的粟作农业密切相关。褐家鼠、家猪和狗的骨胶原中具有较高的δ15N值,表明其食物结构明显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家猪和狗更为明显,其食物结构已与野生动物产生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分析 粟作农业 动物考古 五庄果墚
下载PDF
宗日遗址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41
2
作者 崔亚平 胡耀武 +4 位作者 陈洪海 董豫 管理 翁屹 王昌燧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4-611,共8页
利用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了青海宗日遗址先民的食谱,探讨了先民的经济模式以及食谱变化趋势。所有人骨骨胶原中的C,N含量以及C/N摩尔比,均表明样品保存较好,可用作食谱分析。骨胶原的1δ3C值和1δ5N值分析显示,先民主要以C4类植... 利用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了青海宗日遗址先民的食谱,探讨了先民的经济模式以及食谱变化趋势。所有人骨骨胶原中的C,N含量以及C/N摩尔比,均表明样品保存较好,可用作食谱分析。骨胶原的1δ3C值和1δ5N值分析显示,先民主要以C4类植物为食,也摄取一定量的肉食,反映了以粟、黍等为主食而渔猎为辅的生活方式。性质未明墓葬与宗日墓葬之间存在的较大食谱差异,可能与其来自不同文化密切相关。宗日遗址在发展过程中,先民食谱中C4植物增加而肉食类减少,反映了农业加狩猎采集的混和经济模式向稳定农业模式转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日遗址 稳定同位素分析 古食谱 粟和黍
下载PDF
山东滕州西公桥遗址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胡耀武 何德亮 +3 位作者 董豫 王昌燧 高明奎 兰玉富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1-567,共7页
文章应用稳定同位素C和N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山东滕州大汶口文化时期西公桥遗址先民的食谱,试图揭示该遗址先民生活方式、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总体而言,该遗址样品保存较差,骨中骨胶原的含量较低,以C/N摩尔比作为标准,仅有8个样品属于未... 文章应用稳定同位素C和N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山东滕州大汶口文化时期西公桥遗址先民的食谱,试图揭示该遗址先民生活方式、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总体而言,该遗址样品保存较差,骨中骨胶原的含量较低,以C/N摩尔比作为标准,仅有8个样品属于未污染样品,可用作食谱分析。对样品进行稳定同位素C和N分析,结果表明:该遗址先民均为稻、粟混食,但在肉食资源获取上有所不同。以C3为主的先民,具有较低的δ15N;而以C4类为主的先民,δ15N值较高。在该遗址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古食谱 骨骼污染 稻粟
下载PDF
古代残留物分析在考古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4
作者 杨益民 《南方文物》 2008年第2期20-25,共6页
动植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它的利用是人类适应、改造和征服自然的物质基础,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与之相关,因而动植物及其制品的残留物分析能提供古代社会丰富的信息。残留物分析重点在于从残留物中提取有机物,利用科学检测手段... 动植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它的利用是人类适应、改造和征服自然的物质基础,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与之相关,因而动植物及其制品的残留物分析能提供古代社会丰富的信息。残留物分析重点在于从残留物中提取有机物,利用科学检测手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来判断残留物来源,从而了解古代动植物的加工、利用和相关载体的功能等。本文从DNA、淀粉粒、蛋白质、脂类、炭化物和酒等六个方面简要介绍了残留物分析的方法和进展,希望能促进残留物分析在中国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物分析 古代DNA 淀粉粒 蛋白质 脂类 炭化物 陶器
下载PDF
通化万发拨子遗址猪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管理 胡耀武 +4 位作者 汤卓炜 杨益民 董豫 崔亚平 王昌燧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678-1680,共3页
家猪驯化之初,如何鉴别其与野猪的差异,至今尚没有理想的科学方法.为此采用C,N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对吉林省通化市万发拨子遗址26座墓葬及灰坑中出土的猪骨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遗址中家猪和野猪在食物结构上的差异,探讨了采用食谱分析... 家猪驯化之初,如何鉴别其与野猪的差异,至今尚没有理想的科学方法.为此采用C,N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对吉林省通化市万发拨子遗址26座墓葬及灰坑中出土的猪骨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遗址中家猪和野猪在食物结构上的差异,探讨了采用食谱分析方法鉴别家猪与野猪的可行性.未污染猪骨的骨胶原δ13C和δ15N分析显示,猪主要以C3类植物为食.家猪与野猪的δ13C值无明显差异,但δ15N值的差异显著,这当与家猪食物中包含较多的蛋白质有关.家猪与野猪食谱的内在差异,预示着通过食谱分析方法科学鉴别家猪与野猪和探索家猪起源,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猪起源 食谱分析 C N稳定同位素 野猪与家猪的鉴别
原文传递
陕西凤翔孙家南头秦墓出土人骨中C和N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凌雪 陈靓 +3 位作者 田亚岐 李迎 赵丛苍 胡耀武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4-61,共8页
本文对陕西凤翔孙家南头秦墓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人骨中C和N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人骨样品均可用于食谱分析;由δ13C和δ15N值综合分析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陕西凤翔地区秦先民是以C4类植物为主食、辅以少量肉食的杂食... 本文对陕西凤翔孙家南头秦墓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人骨中C和N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人骨样品均可用于食谱分析;由δ13C和δ15N值综合分析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陕西凤翔地区秦先民是以C4类植物为主食、辅以少量肉食的杂食性食谱;经济模式可能为农业与畜牧兼营,以种植黍、粟类等旱地作物的农业形式为主,并辅以驯养牲畜;根据墓主与殉人的δ13C和δ15N值对比分析,推测殉人可能是与墓主饮食方式较为相近的姬妾或仆从之类的人;春秋中期至战国晚期秦先民的食物结构较为稳定,C4植物比例与δ15N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与当时历史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家南头秦墓 C和N同位素 食谱 殉人
下载PDF
大同南郊北魏墓群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国文 胡耀武 +2 位作者 裴德明 宋国定 王昌燧 《南方文物》 2010年第1期127-131,共5页
探索中原地区农耕文明对游牧民族的影响,对于揭示游牧民族的汉化过程、了解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山西大同南郊北魏(拓跋鲜卑)墓群出土的人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旨在揭示其食物结构的基础上探讨农耕... 探索中原地区农耕文明对游牧民族的影响,对于揭示游牧民族的汉化过程、了解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山西大同南郊北魏(拓跋鲜卑)墓群出土的人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旨在揭示其食物结构的基础上探讨农耕文化对其生活方式的影响。一至四期出土人骨的δ13C值为-9.12±0.85‰,表明其主要以C4类食物为主,而其δ15N值(9.56±0.76‰)甚高,显示先民曾摄取大量肉食,即拓跋鲜卑进入中原地区之后,似乎仍以畜牧业为主,而受中原地区农耕文明的影响甚小。至于δ13C和15N异常的四个样品,可能来自其他地区。结合考古资料和相关文献,不难发现,与慕容鲜卑相比,拓跋鲜卑的汉化之路更为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 畜牧业 汉族 拓跋鲜卑 C N稳定同位素分析 汉化
下载PDF
古代陶范原料配方含有草木灰的化学判断方法 被引量:9
8
作者 李迎华 杨益民 +4 位作者 周卫荣 董亚巍 王昌燧 金普军 张尚欣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4-138,共5页
通过模拟试验,烧制一批添加不同含量草木灰的陶范,应用其特征元素指标Ca/Al、K/Al、Mg/Al、P/Al、Mn/Al等5对元素含量比值分析古代陶范原料中草木灰的添加情况。模拟陶范成分分析表明,草木灰添加量越多,Ca/Al、K/Al、Mg/Al、P/Al、Mn/Al... 通过模拟试验,烧制一批添加不同含量草木灰的陶范,应用其特征元素指标Ca/Al、K/Al、Mg/Al、P/Al、Mn/Al等5对元素含量比值分析古代陶范原料中草木灰的添加情况。模拟陶范成分分析表明,草木灰添加量越多,Ca/Al、K/Al、Mg/Al、P/Al、Mn/Al等5对元素含量比值增加。陶器烧制不需要添加草木灰,其成分可视为古代陶范的黏土原料成分,通过统计分析古代陶器和陶范,可以判断古代陶范含有较多的草木灰。对比不同遗址不同时代的陶器和陶范中5对元素含量比值,可以认为草木灰是古代陶范原料配方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范 陶器 草木灰 化学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中国新生代植物演化及古气候、古环境重建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宇飞 杨健 +7 位作者 徐景先 赵良成 蒋洪恩 程业明 扆铁梅 王青 马清温 姚轶锋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69-576,共8页
文中侧重于介绍近5年来中国新生代植物研究的新进展,以研究实例方式,重点列举从新生代植物类群发现、气候定量重建、历史生物地理、全新世植物遗存反映的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等4个方面研究的亮点和最新成果。
关键词 植物演化 历史植物地理 古气候 古环境 新生代
下载PDF
贾湖骨笛的精确复原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方晓阳 邵锜 +3 位作者 夏季 王昌燧 潘伟斌 韩庆元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0-105,共6页
贾湖骨笛是在河南贾湖新石器遗址发现的距今9000~7500年的吹管乐器,至今仍然可以演奏。然而,自骨笛发现二十多年以来,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却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骨笛经历数千年的埋葬,出土时完好者数量很少。为了防... 贾湖骨笛是在河南贾湖新石器遗址发现的距今9000~7500年的吹管乐器,至今仍然可以演奏。然而,自骨笛发现二十多年以来,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却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骨笛经历数千年的埋葬,出土时完好者数量很少。为了防止骨笛意外受损,文物管理部门及博物馆已禁止直接对骨笛进行吹奏测音研究。此举对贾湖骨笛的保护固然非常必要,但同时也使研究者失去了深入考查、研究骨笛的机会。因此,如何精确复制贾湖骨笛并以此作为研究实体,就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首先利用CT对贾湖骨笛进行扫描,然后将CT扫描得到的二维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最后采用紫外激光固化快速成形技术,首次制作出了迄今为止复制精度最高的贾湖骨笛复制品。经过三维测量与测音实验,用本方法复制出的贾湖骨笛模型与实物在物理尺寸与音准上几乎没有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笛 三维重建 复原
原文传递
中国更新世猩猩类牙齿化石的测量研究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翠斌 赵凌霞 +2 位作者 金昌柱 胡耀武 王昌燧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2-200,共9页
近些年,我国华南地区不断有猩猩类牙齿化石的发现,这些材料对于研究东亚地区大型类人猿的演化、灭绝及其环境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猩猩类牙齿化石的测量和统计分析,结合形态学研究,尝试探讨它们的分类学意义及演化趋势等。经过分... 近些年,我国华南地区不断有猩猩类牙齿化石的发现,这些材料对于研究东亚地区大型类人猿的演化、灭绝及其环境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猩猩类牙齿化石的测量和统计分析,结合形态学研究,尝试探讨它们的分类学意义及演化趋势等。经过分析比较得出以下认识:我国更新世猩猩与印尼的亚化石猩猩和现生猩猩在颊侧牙齿大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依次呈减小趋势。在形态特征方面,亦存在一些明显差别。据此认为我国更新世猩猩建立魏氏亚种(Pongo pygmaeus weidenreichi)的观点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猩猩 牙齿测量 齿冠面积 中国华南地区 魏氏亚种
下载PDF
统计分析在商代陶鬲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歆益 朱剑 严艳 《南方文物》 2007年第3期67-72,共6页
统计分析的方法应用于考古学是以定量化的研究代替定性分析的过程。本文将因子分析的方法应用于郑州洛阳地区出土陶器器形的研究中,以描述陶鬲形制的变化,并检验此变化和商文化演进间的关系。
关键词 因子分析 定量描述 陶鬲
下载PDF
山东滕州西宫桥遗址人骨的线扫描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耀武 何德亮 +3 位作者 董豫 王昌燧 高明奎 兰玉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79-1182,共4页
采用SEM-EDS技术,分析了山东滕州西宫桥遗址出土的古代人骨。其骨组织的显微结构分析指出,成岩作用业已严重破坏了骨骼的哈佛氏系统结构。而骨剖面线扫描分析显示,骨剖面上的元素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表明骨内外表面与中间部分的元素发... 采用SEM-EDS技术,分析了山东滕州西宫桥遗址出土的古代人骨。其骨组织的显微结构分析指出,成岩作用业已严重破坏了骨骼的哈佛氏系统结构。而骨剖面线扫描分析显示,骨剖面上的元素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表明骨内外表面与中间部分的元素发生了富集或流失。该结果将对古代人类食谱分析的样品预处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谱分析 成岩作用 SEM EDS
下载PDF
雷家坪遗址出土六朝玻璃珠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俊卿 杨益民 +2 位作者 冯恩学 毛振伟 王昌燧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9-86,共8页
采用显微观察、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和X射线荧光光谱成分测试等手段,对湖北省巴东县雷家坪遗址六朝时期墓葬出土的若干精美"珠饰"进行了观察和分析,阐述了它们的特征,确定其材质;并与其他遗址出土不同时期的玻璃制品进行比较,... 采用显微观察、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和X射线荧光光谱成分测试等手段,对湖北省巴东县雷家坪遗址六朝时期墓葬出土的若干精美"珠饰"进行了观察和分析,阐述了它们的特征,确定其材质;并与其他遗址出土不同时期的玻璃制品进行比较,发现其配方和我国西周至汉代玻璃,以及西方传统玻璃差别甚大。结合考古背景资料分析,这批珠饰很有可能是我国古代工匠在原有玻璃技术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外来玻璃的制造技术,在中国境内自行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家坪遗址 玻璃珠饰 显微观察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中国早期陶器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涛 《南方文物》 2008年第2期135-139,共5页
本文通过对历史、考古文献的梳理,将学界对于中国陶器起源及早期发展的探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回顾;并指出早期陶器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认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将有利于中国早期陶器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
关键词 中国 早期陶器 研究回顾
下载PDF
高性能硅丙材料结构表征及在石质文物保护中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廖原 齐暑华 +2 位作者 付巧妹 晏立宇 王东红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0年第2期6-11,17,共7页
研制文物保护用硅丙材料,使其既具有有机硅树脂耐高温、耐光、透气等性能,又具有丙烯酸酯类树脂的柔韧性、高附着性等性能。使用不同溶剂、同一固化剂的不同含量与W 30-50硅丙材料配比,采用FTIR-ATR分析W 30-50硅丙材料官能团及加入固... 研制文物保护用硅丙材料,使其既具有有机硅树脂耐高温、耐光、透气等性能,又具有丙烯酸酯类树脂的柔韧性、高附着性等性能。使用不同溶剂、同一固化剂的不同含量与W 30-50硅丙材料配比,采用FTIR-ATR分析W 30-50硅丙材料官能团及加入固化剂后的结构变化特点。通过失重率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跟踪评定其耐光、耐候、耐冻融等老化性能。结果表明,W 30-50与固化剂的最佳配比是以二甲苯为溶剂的100:25,具备了文物保护中对封护材料的特殊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丙材料 耐光老化 耐冻融 石质文物 保护
下载PDF
先秦黄钟律管考——利用现代声学公式推测先秦黄钟律管管径的尝试 被引量:2
17
作者 夏季 王昌燧 郑聪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9-245,共7页
《吕氏春秋》记载的黄钟律管长度为三寸九分,而汉代后,古人普遍采纳黄钟九寸。为了研究先秦黄钟律管真实长度,对文献进行系统地考证,发现《吕氏春秋》记载的三寸九分黄钟律管应为清黄钟律管,发音当是九寸管的高八度。文献研究亦表明了... 《吕氏春秋》记载的黄钟律管长度为三寸九分,而汉代后,古人普遍采纳黄钟九寸。为了研究先秦黄钟律管真实长度,对文献进行系统地考证,发现《吕氏春秋》记载的三寸九分黄钟律管应为清黄钟律管,发音当是九寸管的高八度。文献研究亦表明了先秦古人听声定律的事实,即三寸九分律管和九寸律管都为听声定律产物。由此,根据声学公式,结合文献考证,计算了黄钟律管的管径,结论为:先秦律管应是竹管,管径范围约是0.71寸。同时,考证了黄钟律管八寸十分一说和八寸七分一说,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不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钟 律管 管口校正
下载PDF
宇宙成因核素^(10)Be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延武 司彬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8-110,共3页
对宇宙成因核素的研究,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在地球科学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宇宙成因核素的发展历史1、0Be的产生机制及其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介绍。随着宇宙成因核素研究的发展和深入,大气生成宇... 对宇宙成因核素的研究,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在地球科学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宇宙成因核素的发展历史1、0Be的产生机制及其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介绍。随着宇宙成因核素研究的发展和深入,大气生成宇宙成因核素10Be在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及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就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10Be也在地貌学研究中取得了许多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成因核素10Be 宇宙射线 产率 暴露年龄
下载PDF
临水窑白底黑花瓷器的工艺演变
19
作者 胡彩虹 陈岳 +2 位作者 朱剑 张林堂 王昌燧 《南方文物》 2012年第2期174-178,共5页
临水窑是磁州窑系中重要的窑口,在中国古代北方窑业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宋代、金代、元代时期临水窑白底黑(褐)花样品的物理性质、显微结构、化学成分等信息,探讨了临水窑宋、金、元白底黑花... 临水窑是磁州窑系中重要的窑口,在中国古代北方窑业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宋代、金代、元代时期临水窑白底黑(褐)花样品的物理性质、显微结构、化学成分等信息,探讨了临水窑宋、金、元白底黑花瓷器的工艺特点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临水窑各年代白底釉下彩绘样品在胎与釉之间均施有化妆土;同时宋金时期样品化妆土的厚度整体略高于元代样品,且厚度相对均匀;成分分析表明,临水窑样品化妆土具有高K低Na特点,而不同年代的化妆土成分略有变化。总体说来,宋金时期的烧制工艺高于元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州窑 临水窑 化妆土 制作工艺 SEM-ED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