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进展 被引量:730
1
作者 崔莉 鞠海玲 +3 位作者 苗勇 李天璞 刘巍 赵泽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3-174,共12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因其巨大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以及具有应用代表性的研究项目,总结提出了网络协议体系结构框架并简要介绍了各主要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本文还针对最受关注的... 无线传感器网络因其巨大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以及具有应用代表性的研究项目,总结提出了网络协议体系结构框架并简要介绍了各主要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本文还针对最受关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网络层路由协议、协议栈优化、能耗管理以及网络仿真技术等几个研究热点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进展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网络协议栈 数据链路协议 能耗管理 网络仿真
下载PDF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 被引量:972
2
作者 陈明星 陆大道 张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7-398,共12页
从城市化内涵的人口、经济、社会、土地四个方面,构建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对1981-2006年的中国城市化进行综合测度,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化综合水平持续提高,以经济增长和地域景观的快速演进为主要特征,其次是人... 从城市化内涵的人口、经济、社会、土地四个方面,构建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对1981-2006年的中国城市化进行综合测度,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化综合水平持续提高,以经济增长和地域景观的快速演进为主要特征,其次是人口城市化,最后是社会城市化中的医疗水平,其中各子系统有不同的演变特点。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城市化动力因子呈现多元化特征,市场力是最主要的驱动力,后面依次是内源力、行政力和外向力。从城市化发展阶段上看,市场力、外向力和行政力对城市化综合水平的影响呈上升趋势,而内源力呈明显下降趋势。本文认为,中国城市化主要是内生过程,应强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综合测度 动力因子 熵值法 中国
下载PDF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 被引量:882
3
作者 何郁冰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积极推动企业与大学及科研院所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发展,是实现中国自主创新的新思考,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因此,有关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提出针对"战略—知识—组织"三重互动的产... 积极推动企业与大学及科研院所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发展,是实现中国自主创新的新思考,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因此,有关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提出针对"战略—知识—组织"三重互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探索构建初步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协同 协同创新 理论模式
原文传递
中国食用菌名录 被引量:773
4
作者 戴玉成 周丽伟 +3 位作者 杨祝良 文华安 图力古尔 李泰辉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共21页
作者系统地考证了我国食用菌的名称,排除了过去报道中的187个名称,同时新增了82个名称,本文共收录中国食用菌966个分类单元,包括936种、23变种、3亚种和4变型。对每个名称按新近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进行了订正,将曾报... 作者系统地考证了我国食用菌的名称,排除了过去报道中的187个名称,同时新增了82个名称,本文共收录中国食用菌966个分类单元,包括936种、23变种、3亚种和4变型。对每个名称按新近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进行了订正,将曾报道的、但应作为其他种的同物异名者列在其正名之后,所有名称定名人的缩写全部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要求加以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真菌 拉丁名称 命名法规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 被引量:687
5
作者 刘彦随 刘玉 翟荣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93-1202,共10页
农村空心化是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的一种特殊形态。研究农村空心化是乡村地理学的天然职能,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地理学研究农村空心化问题,主要着眼于乡村地域系统综合性、动态性和区域性视角,侧重梳理并规范农村空心... 农村空心化是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的一种特殊形态。研究农村空心化是乡村地理学的天然职能,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地理学研究农村空心化问题,主要着眼于乡村地域系统综合性、动态性和区域性视角,侧重梳理并规范农村空心化现象描述与空间模式构建、形成机理与动力机制、空心化效应与响应机制、整治潜力类型与优化调控等农村空心化命题研究;提炼并发展空心村演进的生命周期、代际演替空间型式、农村空心化动力学机制和农村空心化调控"三整合"等基础理论;结合农村聚落空间格局和聚落演进的影响要素分析,提出我国农村空心化调控的重点与研究主题;基于山东禹城市典型案例分析,探讨了禹城市空心化村庄整治的基本准则、发展理念与规划方案。通过实施空心村整治示范工程,重点研究空心化村庄整治引领新农村建设、耕地红线保障和城乡土地统筹配置"三位一体"目标的机制、政策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空心化 空心村 乡村地理学 新农村建设 禹城市
下载PDF
中文版学习投入量表的信效度研究 被引量:469
6
作者 方来坛 时勘 张风华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08年第6期618-620,共3页
目的:研究中文版学习投入量表的结构和信效度。方法:研究翻译UWES-S量表和学习绩效量表,有效测量了79名大学生和188名研究生,以学习绩效为效标,检验各项信效度指标。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交叉验证了学习投入的三因... 目的:研究中文版学习投入量表的结构和信效度。方法:研究翻译UWES-S量表和学习绩效量表,有效测量了79名大学生和188名研究生,以学习绩效为效标,检验各项信效度指标。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交叉验证了学习投入的三因素模型,各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82-0.95之间,相关系数显著,并在0.76-0.77之间,项目荷载在0.42-0.81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指标。结论:中文版学习投入量表的信效度良好,可为相关研究所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投入 学习绩效 学习投入量表
原文传递
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全国城市常模的建立 被引量:468
7
作者 章婕 吴振云 +3 位作者 方格 李娟 韩布新 陈祉妍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验证流调中心抑郁量表(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在我国城市人群中不同年龄组的适用性,并建立各年龄组常模。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在全国21省39座城市收集普通人群样本16047名[年龄11~... 目的:验证流调中心抑郁量表(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在我国城市人群中不同年龄组的适用性,并建立各年龄组常模。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在全国21省39座城市收集普通人群样本16047名[年龄11~100岁,平均(37.7±21.3)岁]以建立常模,在4个城市的精神科门诊与住院病人中选取病人样本349名[年龄16~81岁,平均(32.0±12.1)岁]以检验效标效度。从普通人群样本中抽取北京、东莞、包头的199名企业职工、100名大学生、30名教师进行了间隔8周的重测,以检验重测信度。结果:CES-D的Cronbachα系数为0.90,各因素的Cronbachα系数为0.68~0.86;间隔8周的重测信度为0.49(P<0.01),各因素重测相关为0.39~0.51(P<0.01);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原量表4因素的结构(RMSEA=0.057,CFI=0.976,GFI=0.948);心理疾病患者CES-D得分高于普通人群[(21.72±13.39)vs.(13.24±10.33),P<0.01)],其中抑郁患者得分最高[(27.82±14.42),P<0.01];不同年龄组CES-D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岁以上组得分高于60岁以下各组(P<0.01)。结论:中文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适用于我国不同年龄群体,是一个可靠而有效的自评式抑郁症状测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测量 普通人群 心理疾病患者 抑郁 全国常模城市 流调中心抑郁量表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58
8
作者 刘彦随 刘玉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42,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快速城镇化和人口非农化,在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的同时,加快了农村空心化发展,致使空心村问题日趋严峻。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农村空心化的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了相关研究的主要特点与不足,探讨了今后针对农村空心化与空心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快速城镇化和人口非农化,在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的同时,加快了农村空心化发展,致使空心村问题日趋严峻。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农村空心化的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了相关研究的主要特点与不足,探讨了今后针对农村空心化与空心村问题的创新研究领域和方向。在国家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系统分析空心化村庄用地结构与潜力、类型及演进规律,深入研究农村空心化情景模拟与调控、空心村整治规划示范与配套政策,以及空心化村庄整治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既是推进乡村地域系统的理论创新和深化实证研究的需要,也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提供科技决策服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农村空心化 空心村 新农村建设 中国
原文传递
湖泊富营养化的藻类生物学评价与治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21
9
作者 况琪军 马沛明 +1 位作者 胡征宇 周广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87-91,共5页
介绍了藻类的种群结构、污染指示种、生长潜力、种类多样性指数和综合指数等生物学指标在湖泊营养型评价中的应用;详细列举了超富营养型(Hypertrophication)、富营养型(Eutrophication)、中营养型(Mesotrophication)和寡营养型(Olipotro... 介绍了藻类的种群结构、污染指示种、生长潜力、种类多样性指数和综合指数等生物学指标在湖泊营养型评价中的应用;详细列举了超富营养型(Hypertrophication)、富营养型(Eutrophication)、中营养型(Mesotrophication)和寡营养型(Olipotrophication)等四类水体的部分指示藻类及大致表观现象;针对湖泊富营养化中备受关注的营养过剩和藻类生长过度问题,简要报道了国内外有关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的藻类N、P处理和除藻研究进展,以及近期作者在相关研究领域所开展的工作和初步结果;同时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危害进行了大致分析,并提出了减缓湖泊富营养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藻类 湖泊富营养化 污染指示种 营养去除
下载PDF
中国县域城镇化的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433
10
作者 刘彦随 杨忍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11-1020,共10页
本文综合运用样带、地统计、地理探测器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1990年以来中国县域城镇化的时空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表明:①中国县域城镇化水平时空动态的差异特征显著,北方边境县域高城镇化和东部沿海县域高城镇化形成的"人字形&q... 本文综合运用样带、地统计、地理探测器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1990年以来中国县域城镇化的时空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表明:①中国县域城镇化水平时空动态的差异特征显著,北方边境县域高城镇化和东部沿海县域高城镇化形成的"人字形"空间形态逐渐凸显;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的两湖地区、成渝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县域城镇化水平提升较快,西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保持较低的城镇化水平;②2000年以来中国县域城镇化水平及其变化速度的区域差异逐渐缩小,陇海兰新线、长江沿线、北方边境、106国道、东部沿海样带县域城镇化差异明显;县域经济发展阶段、固定资产投资、离中心城市距离、二三产业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口密度是影响县域城镇化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同时粮食生产主导定位、非农业人口统计口径、城镇设置标准等因素也影响县域城镇化水平及发展过程。未来城镇化发展应遵循地域差异,凸显主导功能,推进优化与重点发展区的集约型城镇化、耕地与粮食主产区的分流型城镇化、生态与水源保护区的迁移型城镇化,以及园区与城镇近郊区的融入型城镇化,实现城乡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促进城镇化进程中人—地—业耦合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镇化 乡村发展 区域差异 样带 形成机理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空心化村庄演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被引量:420
11
作者 龙花楼 李裕瑞 刘彦随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03-1213,共11页
影响空心村形成演化的因素主要涉及经济、自然、社会文化及制度与管理四个方面。基于区域经济社会与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决定差异化的空心村类型这一原理,划分了空心村演化类型及类型区域。重点揭示了城乡结合部和平原农区空心化村庄发展... 影响空心村形成演化的因素主要涉及经济、自然、社会文化及制度与管理四个方面。基于区域经济社会与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决定差异化的空心村类型这一原理,划分了空心村演化类型及类型区域。重点揭示了城乡结合部和平原农区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的阶段特征。城乡结合部典型空心化村庄会在原址上完整演绎着实心化、亚空心化、空心化和再实心化等四个阶段;平原农区的空心村主要包括外出务工型集中高度空心化、外出务工型分散高度空心化、农业主导型集中低度空心化、农业主导型集中高度空心化等四种类型。一般状态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所表现出来的阶段性,大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时段特点相对应。最后,结合高分辨率航片(0.25m)和入户调查数据,基于平原农区村庄空心化演化的案例研究,剖析了农村空心化演化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化村庄 演化阶段 演化类型 动力机制 中国
下载PDF
植物叶片形态解剖结构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被引量:386
12
作者 李芳兰 包维楷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8期118-127,共10页
叶片是植物进化过程中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且可塑性较大的器官,环境变化常导致叶的长、宽及厚度,叶表面气孔、表皮细胞及附属物,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胞间隙、厚角组织和叶脉等形态解剖结构的响应与适应。本文综述了陆生植物叶片上... 叶片是植物进化过程中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且可塑性较大的器官,环境变化常导致叶的长、宽及厚度,叶表面气孔、表皮细胞及附属物,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胞间隙、厚角组织和叶脉等形态解剖结构的响应与适应。本文综述了陆生植物叶片上述形态解剖结构对水分、温度、光照、CO2浓度和UV-B辐射等环境因子变化以及多因子复合作用的响应与适应,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片 环境变化 形态解剖结构 复合作用 适应性 UV-B辐射 栅栏组织 CO2浓度 进化过程
下载PDF
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和生态系统功能 被引量:394
13
作者 孟婷婷 倪健 王国宏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0-165,共16页
植物性状反映了植物对生长环境的响应和适应,将环境、植物个体和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功能联系起来(所谓的“植物功能性状”)。该文介绍了植物功能性状的分类体系,综述了国内外植物功能性状与气候(包括气温、降水、光照)、地理空间变异... 植物性状反映了植物对生长环境的响应和适应,将环境、植物个体和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功能联系起来(所谓的“植物功能性状”)。该文介绍了植物功能性状的分类体系,综述了国内外植物功能性状与气候(包括气温、降水、光照)、地理空间变异(包括地形地貌、生态梯度、海拔)、营养、干扰(包括火灾、放牧、生物入侵、土地利用)等环境因素,以及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全球变化(气候变化和CO2浓度升高)对个体和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植物功能性状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多成果,并应用于全球变化、古植被恢复和古气候定量重建、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保护和恢复等研究中,但大尺度、多生境因子下的植物功能性状研究仍有待于加强,同时需要改进性状的测量手段;我国的植物功能性状研究还需要更加明朗化和系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性状 植物功能性状 植物功能型 环境 生态系统功能
下载PDF
青藏高原近30年气候变化趋势 被引量:394
14
作者 吴绍洪 尹云鹤 +1 位作者 郑度 杨勤业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1,共9页
以1971~2000年青藏高原77个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最低、最高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和降水量)为基础,应用1998年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模型,并根据我国实际状况对其辐射项进行修正,模拟了青藏高原1971~2000年的最大可能蒸散,并... 以1971~2000年青藏高原77个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最低、最高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和降水量)为基础,应用1998年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模型,并根据我国实际状况对其辐射项进行修正,模拟了青藏高原1971~2000年的最大可能蒸散,并由Vyshotskii模型转换为干燥度,力求说明近30年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趋势,以及干湿状况的空间分布.应用线性回归法计算变化趋势,并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趋势检验.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近30年气候变化的总体特征是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呈增加趋势,最大可能蒸散呈降低趋势,大多数地区的干湿状况有由干向湿发展的趋势.气候因子与地表干湿状况间并不是线性关系,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最大可能蒸散 干燥度 干湿状况 空间分布 气温
下载PDF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综述 被引量:308
15
作者 冯登国 张阳 张玉清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0-18,共9页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分析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现状、评估体系模型、评估标准、评估方法、评估过程等,探讨了国内外测评体系,指出了...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分析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现状、评估体系模型、评估标准、评估方法、评估过程等,探讨了国内外测评体系,指出了目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需要解决的问题,展望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安全 脆弱性 威胁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植物叶寿命及其相关叶性状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11
16
作者 张林 罗天祥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44-852,共9页
科学家早已注意到 ,具有长叶寿命的植物通常生长于营养和 (或 )水分较为缺乏的环境 ,而具短叶寿命的植物一般生长在具有较高的营养可利用性地带。国外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单位重量的叶氮含量 (Nmass)与叶的最大光合速率存在密切正... 科学家早已注意到 ,具有长叶寿命的植物通常生长于营养和 (或 )水分较为缺乏的环境 ,而具短叶寿命的植物一般生长在具有较高的营养可利用性地带。国外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单位重量的叶氮含量 (Nmass)与叶的最大光合速率存在密切正相关 ,而比叶面积 (单位干重量的叶面积 )与植物生产单位叶面积的物质成本呈负相关 ,二者又随叶寿命的增加而降低 ,这种相互关系几乎在所有植物种群和群落中都普遍存在 ,反映了植物对环境适应的趋同进化特征 ,是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行为特征的基础。松属 (Pinus)及云杉 (Picea)、冷杉 (Abies)等常绿针叶树种的叶寿命一般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 ,其相关叶性状也普遍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布格局 :随着海拔升高 ,单位面积的叶氮含量 (Narea)及最大光合速率增加 ,而比叶面积则减少。一般认为 ,长的叶寿命是对高寒及养分、水分贫乏等胁迫环境的适应 ,而短的叶寿命和 (或 )落叶性被认为是植物为了快速生长以及对干旱或寒冬等季节性胁迫环境的适应结果。根据成本_效益分析理论 ,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叶寿命大小取决于形成并维护单位叶面积所需要的物质消耗与叶片碳收获的平衡 ,与常绿 /落叶森林植被纬向 /垂直地带性分布存在一种内在联系机理。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叶寿命 叶性状 生态学 适应策略 生态系统
下载PDF
生物质炭的性质及其对土壤环境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8
17
作者 袁金华 徐仁扣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9-785,共7页
在厌氧或者绝氧的条件下对生物质进行热解,可产生含碳丰富的固体物质,称为生物质炭。由于生物质炭在农业和环境中的巨大应用前景和对土壤碳的增汇减排作用,近期成为土壤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生物质炭的一些基本性质及其对土... 在厌氧或者绝氧的条件下对生物质进行热解,可产生含碳丰富的固体物质,称为生物质炭。由于生物质炭在农业和环境中的巨大应用前景和对土壤碳的增汇减排作用,近期成为土壤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生物质炭的一些基本性质及其对土壤环境功能的影响,分析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生物质炭含有大量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可以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和植物的生长;生物质炭一般呈碱性,施用生物质炭可以降低土壤的酸度和有毒元素如铝和重金属对植物的毒性;生物质炭表面含有丰富的-COOH、-COH和-OH等含氧官能团,它们产生的表面负电荷使生物质炭具有较高的阳离子交换量(CEC),施用后可以提高土壤的CEC;生物质炭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生物质炭具有高度的孔隙结构,可以增加土壤的空隙度和保水能力,降低土壤容重,有利植物根系生长;生物质炭是一种含碳的聚合物,主要由单环和多环的芳香族化合物组成,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生物质炭具有较高的化学和生物学稳定性,较强的抵抗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增强了土壤的固碳作用,减少碳向大气的再释放。该文可为从事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固碳减排、污染土壤修复和土壤改良与管理等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的性质 土壤肥力 固碳减排 污染土壤修复
下载PDF
入侵检测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233
18
作者 卿斯汉 蒋建春 +2 位作者 马恒太 文伟平 刘雪飞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9-29,共11页
入侵检测是信息安全保障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综述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基本概念、模型、方法等,讨论了该领域尚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入侵检测 误用检测 异常检测 评估 标准化
下载PDF
机会网络 被引量:324
19
作者 熊永平 孙利民 +1 位作者 牛建伟 刘燕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4-137,共14页
大量具备短距离通信能力的智能设备的出现推动了无线自组网应用的迅速发展.但在许多实际应用环境中,节点移动、网络稀疏或信号衰减等各种原因通常导致形成的网络大部分时间不连通.传统的移动自组织网络传输模式要求通信源和目标节点之... 大量具备短距离通信能力的智能设备的出现推动了无线自组网应用的迅速发展.但在许多实际应用环境中,节点移动、网络稀疏或信号衰减等各种原因通常导致形成的网络大部分时间不连通.传统的移动自组织网络传输模式要求通信源和目标节点之间存在至少一条完整的路径,因而无法在这类环境中运行.机会网络利用节点移动形成的通信机会逐跳传输消息,以"存储-携带-转发"的路由模式实现节点间通信,这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网络通信模式的新兴组网方式引起了研究界极大的兴趣.首先介绍机会网络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并给出了当前机会网络的一些典型应用,然后详细阐述了机会网络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机会转发机制、移动模型和基于机会通信的数据分发和检索等,并简要叙述了机会网络的通信中间件、协作和安全机制以及机会网络新的应用等其他研究问题,最后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机会网络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路由 机会网络 延迟容忍网络 自组织
下载PDF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评价 被引量:327
20
作者 龙花楼 刘彦随 邹健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6-434,共9页
在界定农业主导、工业主导、商旅服务和均衡发展四个乡村发展类型的基础上,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乡村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基于乡村对社会具有的功能构建了乡村性指数(RI)以刻划不同发展类型的乡村性强弱,并对东部沿海地区各发展类型的... 在界定农业主导、工业主导、商旅服务和均衡发展四个乡村发展类型的基础上,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乡村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基于乡村对社会具有的功能构建了乡村性指数(RI)以刻划不同发展类型的乡村性强弱,并对东部沿海地区各发展类型的乡村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部沿海地区57.6%的县市一、二、三产业得到均衡发展;农业主导、工业主导和商旅服务业主导的发展地域类型分别占总面积的18.64%、11.99%和11.75%;农业主导乡村发展类型中乡村性较强(RI>0.5)的地域占到59.1%;工业主导乡村发展类型中乡村性弱(RI<0.4)和居中(0.4<RI<0.5)的地域分别占到33.4%和42.8%;商旅服务业为主导的乡村发展类型中,大部分地域(42.7%)乡村性弱,乡村性强和居中的地域分别占到27.3%和30.0%;均衡发展类型中乡村性弱的地域占17.2%,乡村性较强的地域占到37%,接近半数(45.8%)的均衡发展类型其乡村性居中。并指出,当今全球化和社会经济重构背景下乡村的多功能性发展和立足当地(Place-Based)的乡村发展模式,使得某些县域的乡村性指数值与其他同类地区差异较大,以及同一乡村性指数值可能对应不同的乡村发展类型。最后提出了中国农业与乡村地理学科领域亟需加强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重构 乡村发展类型 乡村性指数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