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OI大数据的城市零售业空间热点分析——以辽宁省沈阳市为例 被引量:111
1
作者 薛冰 肖骁 +2 位作者 李京忠 姜璐 谢潇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43,共8页
城市零售业空间热点是反映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空间特征的重要载体之一。基于零售业POI(Points ofInterest)大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法提取沈阳市零售商业中心分布格局,比较不同零售业态布局的差异性特征,并运用局域Getis-Ord G_i~*指数法进... 城市零售业空间热点是反映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空间特征的重要载体之一。基于零售业POI(Points ofInterest)大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法提取沈阳市零售商业中心分布格局,比较不同零售业态布局的差异性特征,并运用局域Getis-Ord G_i~*指数法进一步探究了零售业热点街区。结果表明:(1)沈阳市零售商业中心在空间分布上形成块状聚集、多中心发展的格局;(2)各零售业态发展不均衡,商场商厦过于集中于核心商区,超市业态的聚集区域分布广泛,便利店的分布与整个零售业态的分布特征相似;(3)沈阳市零售业显著性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沈河、和平、铁西区,其余区县还未形成地学空间统计意义上的零售业热点。文章从方法学上拓展了POI大数据在人地关系研究中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为城市商业空间合理规划和调控提供科学认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售业 人地关系 POI大数据 空间自相关 沈阳市
原文传递
免耕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量的土壤有机碳红外光谱特征 被引量:31
2
作者 彭义 解宏图 +5 位作者 李军 董智 白震 王贵满 陈智文 张旭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57-2264,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秸秆覆盖量免耕条件下不同剖面深度土壤的红外光谱特征,探讨免耕对土壤有机碳组成的影响及秸秆来源土壤有机碳在不同土层的分布特征。【方法】以吉林省梨树县黑土秸秆覆盖免耕长期定位试验区不同层次土壤为研究对象,对... 【目的】研究不同秸秆覆盖量免耕条件下不同剖面深度土壤的红外光谱特征,探讨免耕对土壤有机碳组成的影响及秸秆来源土壤有机碳在不同土层的分布特征。【方法】以吉林省梨树县黑土秸秆覆盖免耕长期定位试验区不同层次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无秸秆覆盖(CK)、33%秸秆覆盖、67%秸秆覆盖、100%秸秆覆盖4种处理土壤红外光谱特征。【结果】连续5年秸秆覆盖免耕种植后的土壤,红外光谱吸光值随着剖面层次的加深而降低;差减土壤矿物光谱后的谱图表明:0—5 cm土层土壤红外基团吸收明显增加,芳香碳、脂肪碳、烷基碳较之下层土壤具有明显的吸收峰。【结论】秸秆覆盖有利于有机碳在表层的累积,显著增加秸秆来源的芳香碳、脂肪碳及烷基碳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免耕 红外光谱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中国低碳城市试点计划评述与发展展望 被引量:24
3
作者 薛冰 鹿晨昱 +3 位作者 耿涌 刘竹 张伟伟 李春荣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6,共6页
全球气候变化的焦点问题,实质上是发展问题。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最终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作为许多重大环境问题的受害者及显著表现场所,城市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平台。目前,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正处于局部试验和区域实践推广的混合转... 全球气候变化的焦点问题,实质上是发展问题。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最终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作为许多重大环境问题的受害者及显著表现场所,城市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平台。目前,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正处于局部试验和区域实践推广的混合转折阶段。过去三年来,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三大计划的引领带动下,中国低碳城市实践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高,低碳建设路径多样,但也存在着尚需完善的地方;未来发展中急需从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低碳城市规划编制、公众生活方式变革等方面推动中国低碳城市的务实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应对气候变化 可持续发展 低碳城市 低碳经济
原文传递
玉米茎腐病病原禾谷镰孢拮抗菌筛选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想 王欢欢 +3 位作者 郭秋翠 李旭 李新宇 张惠文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9-175,共7页
禾谷镰孢引起的玉米茎腐病会导致玉米产量锐减,筛选高效的拮抗菌株对防治玉米茎腐病尤为重要。采用稀释培养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810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和16S rDNA分子测序方法进行拮抗菌的筛选和分子鉴定,共分离出禾谷镰孢拮抗菌23株... 禾谷镰孢引起的玉米茎腐病会导致玉米产量锐减,筛选高效的拮抗菌株对防治玉米茎腐病尤为重要。采用稀释培养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810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和16S rDNA分子测序方法进行拮抗菌的筛选和分子鉴定,共分离出禾谷镰孢拮抗菌23株,占分离细菌总数的2.84%,抑菌圈直径10.12~27.56 mm。拮抗细菌主要分布在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个门及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5个属中,其中,芽孢杆菌属细菌数量最多且拮抗能力较强,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的拮抗活性最强,具有较大的生防潜力。实验分离的23株菌株对禾谷镰孢有较好的拮抗活性,在玉米茎腐病防控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茎腐病 禾谷镰孢 拮抗菌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免耕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军 李正霄 +5 位作者 解宏图 董智 白震 王贵满 陈智文 张旭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65-2270,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秸秆覆盖量免耕对土壤木质素(VSC)含量的影响,探讨免耕作对土壤有机碳截获和平衡的影响过程和机制。【方法】以吉林省梨树县黑土免耕作长期定位试验田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无秸秆覆盖、33%秸秆覆盖、67%秸秆... 【目的】研究不同秸秆覆盖量免耕对土壤木质素(VSC)含量的影响,探讨免耕作对土壤有机碳截获和平衡的影响过程和机制。【方法】以吉林省梨树县黑土免耕作长期定位试验田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无秸秆覆盖、33%秸秆覆盖、67%秸秆覆盖、100%秸秆覆盖4种处理土壤中木质素的变化特征。【结果】与无覆盖相比,经过4年连续秸秆覆盖后,木质素在土壤表层聚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木质素含量逐渐减少;随着覆盖量的增多,0—2 cm土层中VSC含量逐步增大,100%覆盖是无覆盖处理的5.06倍;5—20 cm土层中各处理间VSC含量差异并不显著;木质素来源碳在有机碳中的相对比例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与无覆盖相比,秸秆覆盖增加了木质素来源碳在有机碳中的相对比例;秸秆覆盖后,木质素丁香基单体(S)与香草基单体(V)比值(S/V)以及肉桂基单体(C)与S单体比值(C/V)减少,S类和V类单体的酸醛比(Ac/Al)s和(Ac/Al)v增大,表明秸秆还田不同程度降低了土壤有机质的氧化程度。【结论】秸秆覆盖免耕条件下,植物来源木质素在土壤表层选择性积累,延缓了木质素的氧化,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的截获量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免耕 木质素 碳截获
下载PDF
基于GIS的河南省交通网络通达性评级分析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京忠 袁宁 +3 位作者 赵冰玉 肖骁 谢潇 薛冰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25-29,共5页
以河南省的公路、高速公路和铁路构成的交通网络数据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的方法,通过最短距离模型、路网连接模型、道路加权核密度模型对河南省交通网络的空间分布、发育程度、路网密度进行多方位的分析,评价了河南省交通网络的综... 以河南省的公路、高速公路和铁路构成的交通网络数据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的方法,通过最短距离模型、路网连接模型、道路加权核密度模型对河南省交通网络的空间分布、发育程度、路网密度进行多方位的分析,评价了河南省交通网络的综合通达性.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中部地区尤其是郑州、许昌、漯河及新乡等城市通达性最好,并以该区域为中心呈同心圆形状向外逐渐递减,综合通达性最差地区在距离各地级城市中心较远区域和邻省界附近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网络 通达性 GIS 河南省
下载PDF
我国稻田土壤镉污染现状及安全生产新措施 被引量:80
7
作者 詹杰 魏树和 牛荣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57-1263,共7页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由于受重金属污染威胁日益增大,其安全生产问题备受关注。通过综述我国稻田土壤及稻米镉污染现状、镉污染土壤改良剂研究进展以及稻米对镉富集的品种间差异,认为在土壤中镉的去除修复技术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由于受重金属污染威胁日益增大,其安全生产问题备受关注。通过综述我国稻田土壤及稻米镉污染现状、镉污染土壤改良剂研究进展以及稻米对镉富集的品种间差异,认为在土壤中镉的去除修复技术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的前提下,镉排异型水稻品种的筛选与利用是实现其安全生产的一个新的有效措施。在此基础上,配合一些污染土壤改良剂的使用,会进一步增强其安全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金属污染 安全生产
下载PDF
基于兴趣点(POI)大数据的人地关系研究综述:理论、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78
8
作者 薛冰 李京忠 +4 位作者 肖骁 谢潇 逯承鹏 任婉侠 姜璐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60,共10页
人地关系始终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新时期的人地研究迫切需要考虑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联性及其全息地域分工,着力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构建人地要素时空耦合模型,从而有效连接科学知识和政策实践。以兴趣点(POI)为主要代表的地理空间... 人地关系始终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新时期的人地研究迫切需要考虑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联性及其全息地域分工,着力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构建人地要素时空耦合模型,从而有效连接科学知识和政策实践。以兴趣点(POI)为主要代表的地理空间大数据强调人类活动全时空轨迹记录,对于人地关系研究具有重要革新意义。该文系统梳理了目前POI数据的获取路径及管理手段,阐述了POI点、线、面数据结构表征的人地系统要素及空间格局,从人地系统要素的空间格局识别与评价、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表征与预测以及人—地系统耦合关系探寻与解析等视角归纳了POI应用于人地关系研究的主要领域;系统述评了基于POI开展人地关系研究的主要方法进展,并指出未来基于POI的人地关系研究应通过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创新分析方法、开展多视角/多尺度的区域实证研究,进而推动新数据环境下的人地关系分析方法学建构及理论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POI大数据 空间分析 实证研究 研究综述
下载PDF
螯合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3
9
作者 胡亚虎 魏树和 +5 位作者 周启星 詹杰 马丽辉 牛荣成 李云萌 王姗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55-2063,共9页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提取修复强化途径主要有2种,一是提高植物生物量,二是提高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从螯合剂的作用机理,常用螯合剂种类,不同种类螯合剂对土壤中目标重金属的活化效果,以及螯合剂诱导下植物对目标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效...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提取修复强化途径主要有2种,一是提高植物生物量,二是提高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从螯合剂的作用机理,常用螯合剂种类,不同种类螯合剂对土壤中目标重金属的活化效果,以及螯合剂诱导下植物对目标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效应,螯合剂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等方面综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螯合诱导强化植物提取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同时对植物修复后的评价以及螯合诱导植物修复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剂 重金属 植物修复 污染土壤
下载PDF
沈抚灌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及生态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72
10
作者 安婧 宫晓双 +1 位作者 陈宏伟 魏树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4,共8页
以东北典型污灌区——沈抚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收集整理沈抚灌区自20世纪末停灌后不同时期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的相关文献报道后,沿灌渠主干以行政村为单位布设取样点28个,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数理统计法、空间插值法等研究... 以东北典型污灌区——沈抚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收集整理沈抚灌区自20世纪末停灌后不同时期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的相关文献报道后,沿灌渠主干以行政村为单位布设取样点28个,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数理统计法、空间插值法等研究了重金属元素Cd、Pb、Cu、Zn在灌区农田土壤和农作物中的污染现状及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EPA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污灌区重金属污染土壤及农产品的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灌区土壤重金属的平均浓度为:Cd 0.60 mg·kg^(-1)、Pb 38.76 mg·kg^(-1)、Cu 22.39 mg·kg^(-1)、Zn 57.64 mg·kg^(-1),其中Cd含量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与文献报道该灌区近15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相比,土壤中Cu、Zn含量明显降低,而Cd、Pb含量并无显著变化;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各异,灌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水平属于轻微污染;Cd、Pb在玉米中残留浓度超过国家食品安全限值,对人摄食途径存在健康风险,尤其是Cd具有较强的潜在生态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抚污灌区 土壤重金属 时空分布 健康风险
下载PDF
盐碱土植物改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11
作者 王善仙 刘宛 +1 位作者 李培军 吴海燕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7,共7页
随着土壤资源的紧张以及人口数量的剧增,盐碱土资源利用以及如何进行盐碱土改良成为世界性的重大课题之一。据此,本文重点综述了利用耐盐植物改良盐碱土、植物改良盐碱土的强化措施及微生物-植物联合改良盐碱土。最后对盐碱土植物改良... 随着土壤资源的紧张以及人口数量的剧增,盐碱土资源利用以及如何进行盐碱土改良成为世界性的重大课题之一。据此,本文重点综述了利用耐盐植物改良盐碱土、植物改良盐碱土的强化措施及微生物-植物联合改良盐碱土。最后对盐碱土植物改良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的盐碱土植物改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 植物改良 耐盐植物 有机肥 微生物-植物联合改良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土壤超积累植物修复关键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70
12
作者 安婧 宫晓双 魏树和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261-3270,共10页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同时也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众多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中,超富集植物修复技术以廉价高效、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修复技...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同时也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众多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中,超富集植物修复技术以廉价高效、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修复技术之一。本文回顾了该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并对超积累植物的筛选鉴定、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机制、强化修复措施及植物安全处置与利用等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对该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突破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超积累植物 植物修复
原文传递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生态安全评价——以辽宁省为例 被引量:66
13
作者 杨青 逯承鹏 +4 位作者 周锋 耿涌 景红双 任婉侠 薛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94-1602,共9页
采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对辽宁省2003—2012年生态安全状况进行时间序列的定量分析与评价,并采用灰色动力学模型预测其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辽宁省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从3.13 hm^2下降到3.07 hm^2,人均能值生态足迹由13.88 hm^... 采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对辽宁省2003—2012年生态安全状况进行时间序列的定量分析与评价,并采用灰色动力学模型预测其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辽宁省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从3.13 hm^2下降到3.07 hm^2,人均能值生态足迹由13.88 hm^2增加到21.96hm^2,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赤字增大趋势明显;生态压力指数由4.43增长到7.16,生态安全预警等级由轻警过渡到中警程度.照此发展,2013—2022年辽宁省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将由3.04 hm^2下降到2.98 hm^2,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将由22.72 hm^2上升到35.87 hm^2;生态赤字将越来越大,生态压力指数将由7.46上升到12.04,生态安全等级将由较安全变为轻度不安全状态,并呈现由中警到重警的生态安全预警等级,生态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性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安全 生态协调系数 东北老工业基地
原文传递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磷活化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4
作者 王永壮 陈欣 +1 位作者 史奕 鲁彩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189-2198,共10页
近30年来,过量施用磷肥导致土壤磷素累积继而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备受关注。植物根系分泌的低分子量有机酸能活化土壤积累态磷,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已成为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从低分子量有机酸的类型、添加浓... 近30年来,过量施用磷肥导致土壤磷素累积继而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备受关注。植物根系分泌的低分子量有机酸能活化土壤积累态磷,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已成为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从低分子量有机酸的类型、添加浓度、土壤类型和土壤磷素水平等方面总结了低分子量有机酸活化土壤无机磷与有机磷的效果,并通过对比土壤磷活化试验前后各形态磷的变化探讨了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磷的活化机制。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无机磷的活化主要是促进了土壤中有效性低的无机磷形态向有效性较高的形态转化,而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有机磷的活化结论尚不一致,活化机制也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未来研究应关注低分子量有机酸与磷肥之间的协同增效机制,并进一步探索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磷素(特别是有机磷)的活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有机酸 无机磷 有机磷 磷形态 活化机制
原文传递
几种表面活性剂对柴油及多环芳烃的增溶作用 被引量:38
15
作者 李果 毛华军 +3 位作者 巩宗强 孙翼飞 周从直 方振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75-780,共6页
研究表面活性剂在多种柴油HOCs(疏水性有机物)组分共存条件下对PAHs(多环芳烃)的增溶作用.选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SDS(十二烷基硫酸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 100(曲拉通X-100)和TW 80(吐温80)及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 研究表面活性剂在多种柴油HOCs(疏水性有机物)组分共存条件下对PAHs(多环芳烃)的增溶作用.选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SDS(十二烷基硫酸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 100(曲拉通X-100)和TW 80(吐温80)及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和烷基糖苷,评价表面活性剂对柴油的增溶效果,并筛选出LAS,TX 100和鼠李糖脂,进行柴油中PAHs的增溶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柴油增溶作用顺序为鼠李糖脂>TX 100>烷基糖苷>TW 80>LAS>SDS.在多种柴油组分共存条件下,PAHs的表观溶解度与表面活性剂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表面活性剂对柴油中PAHs的增溶作用顺序为鼠李糖脂>TX 100>LAS.鼠李糖脂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和较复杂的分子结构,能够形成更多、更大的胶束,有利于柴油及PAHs的增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多环芳烃(PAHs) 增溶 柴油
下载PDF
基于兴趣点(POI)大数据的东北城市空间结构分析 被引量:36
16
作者 薛冰 肖骁 +1 位作者 李京忠 谢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1-700,共10页
以东北三省36个城市为研究区,利用400余万条兴趣点行业分类大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区位熵等方法分析城市空间结构及其行业构成机制。研究发现,东北城市要素显著集聚,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呈现集中团块型、分散组合型、线型、... 以东北三省36个城市为研究区,利用400余万条兴趣点行业分类大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区位熵等方法分析城市空间结构及其行业构成机制。研究发现,东北城市要素显著集聚,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呈现集中团块型、分散组合型、线型、放射型特征以及多元复合类型;第二产业和房地产业呈现郊区化特征,各行业发展方向与东北大区域的经济轴线一致,多数行业尚未形成专业化功能区;第二产业与房地产业的离心发展对集中团块型城市的塑造作用不强,但对分散组合型城市空间结构的贡献较大。线型城市通常兼具多中心特征,放射型城市各行业仍偏向于向心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城市空间结构 POI大数据 行业聚集 东北地区
下载PDF
河南宝天曼不同林龄与林型森林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被引量:33
17
作者 白晓旭 史荣久 +3 位作者 尤业明 盛华芳 韩斯琴 张颖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73-2281,共9页
采用高通量16S rRNA标签测序法,比较了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带的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不同林龄与林分类型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宝天曼森林土壤细菌以变形菌门(29%)、酸杆菌门(18.5%)、疣微菌门(10%)等为主,共检测到60门... 采用高通量16S rRNA标签测序法,比较了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带的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不同林龄与林分类型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宝天曼森林土壤细菌以变形菌门(29%)、酸杆菌门(18.5%)、疣微菌门(10%)等为主,共检测到60门1209属,优势属主要有疣微菌门的DA101(6.3%)、酸杆菌门的Acidobacteria-2(5.9%)和Candidatus Solibacter(2.9%)、泉古菌门的Candidatus Nitrososphaera(2.6%)等.不同林龄和林分类型土壤分别具有特有的种属组成及高丰度和低丰度种属.林龄与林分类型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显著,且林分类型的影响大于林龄.80年林龄的锐齿栎土壤菌群多样性在不同林龄和林分类型中均最低.p H、土壤全氮、有机碳等是不同林龄及林分类型下土壤菌群结构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天曼暖温带森林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16S rRNA ILLUMINA Miseq
原文传递
龙葵(Solanum nigrum L.)野外场地规模Cd污染土壤修复试验 被引量:31
18
作者 殷永超 吉普辉 +4 位作者 宋雪英 张薇 董欣欣 曹秀凤 宋玉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060-3067,共8页
镉(Cd)是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中主要的污染元素之一。在污染土壤的修复措施中,植物修复是一种绿色技术,具有传统土壤治理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也是现今国际环境修复的热点和前沿领域。本研究以龙葵为修复植物,进行了为期2年的野外场... 镉(Cd)是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中主要的污染元素之一。在污染土壤的修复措施中,植物修复是一种绿色技术,具有传统土壤治理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也是现今国际环境修复的热点和前沿领域。本研究以龙葵为修复植物,进行了为期2年的野外场地规模Cd污染土壤植物修复预试验和试验研究。对修复前、后土壤Cd含量分析表明,土壤表层和亚表层Cd的去除作用明显。预试验和重复试验中,土壤表层Cd的平均减少率为6.3%和16.8%,亚表层各层Cd的减少幅度分别为50.6%和49.5%(20~40 cm)、73.5%和53.9%(40~60 cm)、80.7%或未检出(60~80 cm)。2组数据表明,在农田土壤条件下,龙葵植株可产生较大的生物量,从而提高对Cd的积累与运移能力;采用植物修复技术可实现轻、中度Cd污染土壤的修复,以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超积累植物 龙葵 去除率
原文传递
施氮频率和强度对内蒙古温带草原土壤pH及碳、氮、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19
作者 周纪东 史荣久 +2 位作者 赵峰 韩斯琴 张颖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67-2476,共10页
以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9个氮沉降梯度以及一年12次和一年2次的施氮频率比对,经过4年的氮沉降模拟,研究不同氮沉降强度和频率对不同土层土壤p H及碳、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强度的增加,土壤p H及全磷含量逐... 以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9个氮沉降梯度以及一年12次和一年2次的施氮频率比对,经过4年的氮沉降模拟,研究不同氮沉降强度和频率对不同土层土壤p H及碳、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强度的增加,土壤p H及全磷含量逐渐降低,但土壤有效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呈增加趋势,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而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基本保持不变.与更接近于自然氮沉降状况的一年12次施氮相比,一年2次施氮明显高估了氮沉降在降低土壤p H和增加有效磷含量上的作用,低估了氮沉降在增加土壤有效氮含量上的作用,其中0~5 cm土层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温带草原 土壤PH 碳、氮、磷
原文传递
汶川地震区灾后植被恢复时空过程及特征——以都江堰龙溪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9
20
作者 李京忠 曹明明 +3 位作者 邱海军 薛冰 胡胜 崔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79-3486,共8页
定量评估地震区灾后植被恢复,对于灾区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及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以都江堰龙溪河流域为案例区,采用MODIS-NDVI的时间序列数据,确定植被恢复评估的Landsat影像时间,并以Landsat影像定量揭示龙溪河... 定量评估地震区灾后植被恢复,对于灾区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及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以都江堰龙溪河流域为案例区,采用MODIS-NDVI的时间序列数据,确定植被恢复评估的Landsat影像时间,并以Landsat影像定量揭示龙溪河流域植被在"5.12"汶川地震前后的动态变化;进而根据区域水系和地形因子,定量解析并揭示植被覆盖度受损恢复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覆盖受损恢复情况整体较好,但植被覆盖度对地震损害的响应存在滞后现象;受损植被恢复率与河流水系距离、海拔、坡度和坡向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地震灾后植被恢复的决策干预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植被覆盖度 龙溪河 汶川地震 遥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