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壳长频率分析的洪泽湖河蚬渔获物年龄结构、生长与死亡参数估计 被引量:17
1
作者 毕婷婷 侯刚 +1 位作者 张胜宇 谢松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7-800,共4页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广泛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和非洲等地区的河流和淡水湖泊中[1,2],它也是我国一些湖泊中(如太湖、洪泽湖)十分重要的经济贝类[3-6]。其中,洪泽湖河蚬资源量曾达1×108 kg以上,分布遍及全湖除水草资源...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广泛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和非洲等地区的河流和淡水湖泊中[1,2],它也是我国一些湖泊中(如太湖、洪泽湖)十分重要的经济贝类[3-6]。其中,洪泽湖河蚬资源量曾达1×108 kg以上,分布遍及全湖除水草资源特别丰富的水域。但近年来,由于外来污水进入湖体、过度捕捞以及捕捞生产中渔民2.27使用农药煤气等的影响,河蚬资源量下降,2012年洪泽湖河蚬资源调查得出资源量为5.00×107 kg,比2011年的6.92×107 kg下降28.80%,比2010年的7.84×107 kg下降36.20%,分布区域明显缩小(江苏省洪泽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未发表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蚬 壳长频数 年龄结构 生长 死亡
下载PDF
三峡水库香溪河鱼类资源现状及渔业管理建议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莎莎 叶少文 +1 位作者 谢松光 程飞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73-982,共10页
于2012—2013年对香溪河鱼类组成及资源量进行了周年季度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三峡水库成库前后香溪河鱼类资源的变动情况,以期为保护和利用三峡库区的鱼类资源提供依据。共采集鱼类48种,隶属于3目8科35属,以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发... 于2012—2013年对香溪河鱼类组成及资源量进行了周年季度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三峡水库成库前后香溪河鱼类资源的变动情况,以期为保护和利用三峡库区的鱼类资源提供依据。共采集鱼类48种,隶属于3目8科35属,以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发现香溪河鱼类优势种是光泽黄颡鱼、鳙、鲢、达氏鲌、贝氏、大眼鳜、翘嘴鲌、瓦氏黄颡鱼、银、蛇;肉食性鱼类(达氏鲌、翘嘴鲌、大眼鳜等)占总渔获量的31.54%,生物量相对较高;对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的调查显示,夏季日均单船渔获量最高,达到(69.45±46.61)kg/(船·d)。与历史记录比较,三峡水库成库后,香溪河的鱼类群落组成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湖泊定居性鱼类成为优势种群。基于此次调查结果,文章提出了禁渔期调整、小型鱼类资源利用和肉食性鱼类合理放养等渔业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群落 优势种 渔业管理 香溪河
下载PDF
碳氧调控下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协同与拮抗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陶敏 贺锋 +3 位作者 胡晗 郭建林 吴振斌 王启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646-3652,共7页
从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重要限制因子——溶解氧和碳源着手,构建了一种人工湿地碳氧联合调控脱氮系统,研究了曝气、碳源投加、碳氧联合调控下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曝气促进了TSS、COD、TN、NH_4^+-N、TP的去除,但夏季时会导致NO_3... 从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重要限制因子——溶解氧和碳源着手,构建了一种人工湿地碳氧联合调控脱氮系统,研究了曝气、碳源投加、碳氧联合调控下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曝气促进了TSS、COD、TN、NH_4^+-N、TP的去除,但夏季时会导致NO_3^--N的积累;碳源投加提高了TN、NO_3^--N的去除,但冬季时会导致COD去除率的下降碳氧联合调控下人丁湿地对TN、NO_3^--N的去除表现出协同作用,对NH_4^+-N、COD的去除表现出独立作用,而对TP、TSS的去除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另外,对于以氨氮为主的"低碳高氮"污水,人工湿地碳氧联合调控系统脱氮效率达87.3%,可见该强化系统适用于"低碳高氮"污水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曝气 碳源投加 净化效果 协同效应 拮抗效应
下载PDF
长江中游不同江段四大家鱼幼鱼孵化日期和早期生长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国 吴朗 +1 位作者 段明 谢松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6-313,共8页
2008年和2009年从东洞庭湖区和长江、监利、鄂州和武穴江段采集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178尾)、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341尾)、鳙Aristichthys nobili(6尾)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390尾)幼鱼,通过耳石日轮分析确... 2008年和2009年从东洞庭湖区和长江、监利、鄂州和武穴江段采集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178尾)、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341尾)、鳙Aristichthys nobili(6尾)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390尾)幼鱼,通过耳石日轮分析确定2008年和2009年这些幼鱼的孵化日期分别为5月16日至8月20日和5月14日至8月9日。与三峡建坝前相比,四大家鱼的繁殖时间明显推迟。洞庭湖和监利江段幼鱼在仔鱼阶段形成的耳石日轮宽度较鄂州和武穴江段幼鱼同期形成的日轮宽度窄,表明前者仔鱼阶段的生长速度小于后者,这可能是前者离三峡大坝距离较近、受大坝影响更加显著造成的。三峡大坝下泄水温较低、营养物质较少是影响坝下四大家鱼繁殖和早期生长的重要因素。繁殖季节推迟和早期生长速度下降可能导致坝下四大家鱼早期生活史阶段死亡率增大,从而影响其资源补充和种群数量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大坝 四大家鱼 耳石 早期生长 繁殖时期
下载PDF
湘江鳡仔稚鱼个体和耳石生长发育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向建国 向劲 +2 位作者 王星璐 李钟杰 谢松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7-822,共6页
2008年6月至7月间于鳡(Elopichthys bambusa Richardson)的主要繁殖季节在湘江采集鳡仔稚鱼共370尾,耳石分析表明这些仔稚鱼日龄在4—25d间,推算孵化日期为5月27日至6月22日。仔鱼前弯曲期向弯曲期转化时间为第6日龄,弯曲期向后弯曲期... 2008年6月至7月间于鳡(Elopichthys bambusa Richardson)的主要繁殖季节在湘江采集鳡仔稚鱼共370尾,耳石分析表明这些仔稚鱼日龄在4—25d间,推算孵化日期为5月27日至6月22日。仔鱼前弯曲期向弯曲期转化时间为第6日龄,弯曲期向后弯曲期转化为第10日龄,后弯曲期向稚鱼期转化为15.5日龄。体长生长和耳石生长均在进入后弯曲期后(12—13日龄)出现1个节点:节点后体长生长速度是节点前的5倍,节点后耳石生长速度是节点前的2倍。早期生活史不同阶段鳡微耳石形态显著改变:前弯曲期耳石为圆形;弯曲期耳石前后轴的生长速度明显超过背腹轴生长,耳石也变为椭圆形;后弯曲期耳石进一步延长,耳石后端形成略尖的突起,耳石呈梨形;进入稚鱼期后,耳石后突起变得较为平滑,耳石形状呈贝形。耳石半径和体长的关系在后弯曲期阶段出现节点,节点前后呈不同的直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生长 早期发育 耳石形态 生长节点 湘江
下载PDF
水盾草—南四湖外来水生植物新记录及其生境特点 被引量:9
6
作者 侯元同 舒凤月 +2 位作者 董士香 柳明 谢松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05-1008,共4页
外来生物入侵与生境改变被认为是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两大主因[1]。其中入侵植物通过营养竞争、植被结构改变、化感作用等,影响土著植物种群和群落,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水生植物的入侵已成为影响我国淡水水体景观和生物... 外来生物入侵与生境改变被认为是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两大主因[1]。其中入侵植物通过营养竞争、植被结构改变、化感作用等,影响土著植物种群和群落,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水生植物的入侵已成为影响我国淡水水体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盾草 新记录 生物入侵 南四湖
下载PDF
洪泽湖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的生长、死亡参数及资源利用状况 被引量:8
7
作者 赵丽爽 程飞 +4 位作者 张磊 王欣 张胜宇 蒋功成 谢松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0-249,共10页
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采用银鱼拖网对洪泽湖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进行周年逐月采样,确定单位水体面积(1 km2)捕捞渔获量,估算种群生长和死亡相关参数;利用平衡产量模型评估获得最高单位补充量渔产量时的最适开捕时间,并设定为优化的管理方... 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采用银鱼拖网对洪泽湖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进行周年逐月采样,确定单位水体面积(1 km2)捕捞渔获量,估算种群生长和死亡相关参数;利用平衡产量模型评估获得最高单位补充量渔产量时的最适开捕时间,并设定为优化的管理方案;构建单位补充量产卵群体生物量(Spawner biomass perrecruitment;SBR)模型,评估洪泽湖银鱼资源在当前和优化管理方案下的捕捞利用状况,为其资源管理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大银鱼体长和体重分别为29.0—182.6 mm和0.10—34.79 g,世代周期中存在2个快速生长阶段,即4—6月和8—11月;最适生长方程为von Bertalanffy方程,Lt=173.35×[1–e–1.972(t–0.092)];捕捞死亡系数和自然死亡系数分别为8.583/year和3.292/year。太湖新银鱼体长和体重分别为20.4—82.7 mm和0.04—3.40 g,整个世代周期持续生长,最适生长方程为Logistic方程,Lt=66.82/[1+e–5.386(t–0.124)];捕捞死亡系数和自然死亡系数分别为7.006/year和1.146/year。平衡产量模型结果显示,当大银鱼开捕年龄为0.593 year,太湖新银鱼开捕年龄为0.420 year时,即将银鱼开捕时间由现行的8月9日,推迟20d,并取消现行的5月一周捕捞,可以获得最大总渔产量。SBR模型评估结果显示,在当前管理模式下,大银鱼SBR残存量相当于未开发状态的20.23%,优化管理方式后可达到36.72%,能有效缓解大银鱼的捕捞压力;在优化管理方式后,大湖新银鱼的SBR残存量从现行管理方式下相当于未开发状态的7.50%,提升至12.86%,但仍低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鱼 生长 死亡 平衡产量模型 SBR模型 评价 洪泽湖
下载PDF
基于Miseq测序技术分析黄颡鱼不同养殖模式下池塘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一亭 李波 +2 位作者 王厚红 吴法龙 张磊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81-789,共9页
利用Miseq测序技术分析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三种养殖模式[(黄颡鱼单养、黄颡鱼混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Valenciennes)和黄颡鱼混养草鱼、鳙(Aristichthys nobilis,Richardson)、鲢(Hypophthalmicht... 利用Miseq测序技术分析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三种养殖模式[(黄颡鱼单养、黄颡鱼混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Valenciennes)和黄颡鱼混养草鱼、鳙(Aristichthys nobilis,Richardson)、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Valenciennes)]下养殖水体及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显示,12个样本共获得了655100条合格16S rDNA序列,每个样本获得的有效序列数目为41256-77508,可归纳为608-3686个分类操作单元。α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在三种养殖模式下末期水体的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养殖初期,黄颡鱼混养草鱼模式下水体的群落丰度最高(Chao1指数:2199.25,ACE指数:2374.60),黄颡鱼混养草鱼、鲢、鳙模式下水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最高(Shannon指数:4.88,Simpson指数:0.021)。样本聚类分析及PcoA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黄颡鱼单养及黄颡鱼、草鱼混养模式下的水体和底泥的菌群组成及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黄颡鱼、草鱼、鲢、鳙混养模式下样本单独形成一类。从门水平的比较分析发现,所有样本检测到细菌有8门,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物种丰度在所有样本中占绝对优势地位。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养殖末期升高成为水体中占比第二的优势门,尤其是黄颡鱼混养草鱼模式下(37.6%)。黄颡鱼在单养模式下,养殖末期水体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细菌含量均明显增加(1.95%到10.98%)。从属水平的比较分析发现,各样本之间的优势属组成有较大差异,其中黄颡鱼在单养模式下水体样本中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在养殖末期丰度占优势(5.81%)。从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角度考虑,黄颡鱼、草鱼、鲢、鳙混养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养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池塘水体及底泥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微山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唐俊 向建国 +3 位作者 谷庞华 谢敏 舒凤月 谢松光 《水产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32-37,共6页
2010年4月至12月对微山湖水体中浮游动物进行了4次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77种,其中原生动物18种,轮虫45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6种。夏、秋季浮游动物物种数最多(48种),春、冬季最少(43种)。春季浮游动物丰度最高(1.26×10^3i... 2010年4月至12月对微山湖水体中浮游动物进行了4次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77种,其中原生动物18种,轮虫45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6种。夏、秋季浮游动物物种数最多(48种),春、冬季最少(43种)。春季浮游动物丰度最高(1.26×10^3ind.·L^-1),夏季最低(0.47×10^3ind.·L^-1),秋季和冬季分别为0.75×10^3ind.·L^-1和0.71×10^3ind.·L^-1。夏季浮游动物生物量最高(6.69mg·L^-1),冬季最低(1.52mg·L^-1),春季和秋季分别为2.41mg·L^-1和4.03mg·L^-1。浮游动物香农指数变化在1.74~2.15;均匀度指数变化在0.48~0.74。综合评价,微山湖为中营养型水体,应加强对湖区水质保护和合理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四湖 微山湖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水质
下载PDF
金沙江梯级大坝运行和三峡水库运行水位增高对长江上游干流寡鳞飘鱼仔鱼丰度和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震 Arunjith Thundiparambil Sathrajith +1 位作者 谢松光 程飞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6-611,共6页
2009年、2012年和2015年在长江上游干流宜宾江段、朱杨江段和木洞江段采集鱼类早期资源,确定寡鳞飘鱼(Pseudolaubuca engraulis (Nichols))仔鱼的发生动态和丰度。金沙江梯级大坝运行前的2009年和2012年,寡鳞飘鱼仔鱼出现高峰开始于5月... 2009年、2012年和2015年在长江上游干流宜宾江段、朱杨江段和木洞江段采集鱼类早期资源,确定寡鳞飘鱼(Pseudolaubuca engraulis (Nichols))仔鱼的发生动态和丰度。金沙江梯级大坝运行前的2009年和2012年,寡鳞飘鱼仔鱼出现高峰开始于5月中旬;运行后的2015年, 6月下旬之前很少有仔鱼出现,高峰开始于7月中旬。梯级大坝低温清水下泄是导致坝下江段寡鳞飘鱼仔鱼发生高峰期推迟的主要原因。与2009年和2012年相比, 2015年寡鳞飘鱼仔鱼丰度在宜宾江段有明显的增加,在朱杨江段略有增加;这表明寡鳞飘鱼种群能够适应大坝运行导致的生境条件的变化。木洞江段2009年至2015年间寡鳞飘鱼仔鱼丰度持续显著升高,可能与该江段位于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相关;调查期间三峡水库运行水位由156 m增至175 m,变动回水区缓流生境为寡鳞飘鱼仔鱼等提供了优良的育幼环境。基于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寡鳞飘鱼仔鱼丰度和分布的时空差异是上游梯级大坝和下游三峡水库运行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出广适应性鱼类对建坝水域环境变化的更高的适应能力;同时,我们提出水库上游河流与水库库尾(甚至整个水库)形成的"河-库"复合生态系统可能具有与"河流-泛滥平原"复合生态系统相似的结构和功能,对产漂流性卵鱼类的种群补充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大坝 低温清水下泄 繁殖期推迟 广适应性种类 “河-库”复合生态系统
下载PDF
太湖新银鱼移植对早期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星璐 向建国 +3 位作者 刘家寿 柳明 吴朗 谢松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6-283,共8页
研究选择长江中游西洞庭湖水系太湖新银鱼移植水体(黄石水库)和未移植水体(蒙泉水库),研究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移植对浮游动物食性鱼类(Hemiculter leucisculus Basilewsky)早期生长和摄食的影响。2009年7月下旬和... 研究选择长江中游西洞庭湖水系太湖新银鱼移植水体(黄石水库)和未移植水体(蒙泉水库),研究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移植对浮游动物食性鱼类(Hemiculter leucisculus Basilewsky)早期生长和摄食的影响。2009年7月下旬和8月中旬共采集稚鱼157尾,其中7月下旬采集稚鱼在14—23日龄之间,两水体间生长差异不显著;8月中旬采集稚鱼在20—49日龄之间,黄石水库生长率显著小于蒙泉水库。对样品耳石日轮分析发现25日龄之前两水体稚鱼生长率相似,之后黄石水库稚鱼较蒙泉水库生长慢。食性分析发现25日龄前两水体稚鱼食物组成相似,主要摄食轮虫、小型枝角类和桡足类;25日龄后黄石水库稚鱼食性没有显著变化,而蒙泉水库稚鱼则转食大型枝角类、昆虫及鱼卵和仔鱼。两水体气候条件、营养状况、鱼类区系组成上基本相同,是否有太湖新银鱼移植是两水体间的主要差别。太湖新银鱼春群在1—5月间繁殖,而的繁殖在6月下旬之后。因此在早期生活史阶段与太湖新银鱼的食物竞争会主要发生在转食大型浮游动物之后。太湖新银鱼摄食使黄石水库大型浮游动物饵料资源短缺,稚鱼在25日龄后不能转食,是导致黄石水库幼鱼在25日龄后生长减慢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新银鱼 移植 耳石日轮 早期生长 摄食
下载PDF
太湖新银鱼卵巢发育不同阶段个体生化组成和能量密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朗 刘家寿 +3 位作者 张国 刘宗娟 柳明 谢松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4-449,共6页
对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雌鱼性腺发育不同阶段个体的生化组成和能量密度变化进行研究,以分析性腺发育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卵巢8—11月间基本处于Ⅱ期,之后迅速发育;1—3月主要为Ⅳ期或Ⅴ期,4月开始以Ⅵ期个体为主。卵巢发育的Ⅱ期和Ⅲ期... 对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雌鱼性腺发育不同阶段个体的生化组成和能量密度变化进行研究,以分析性腺发育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卵巢8—11月间基本处于Ⅱ期,之后迅速发育;1—3月主要为Ⅳ期或Ⅴ期,4月开始以Ⅵ期个体为主。卵巢发育的Ⅱ期和Ⅲ期,太湖新银鱼全鱼中的生化组成和能量密度随卵巢发育而显著增高。当发育至Ⅳ期时,全鱼和去性腺鱼体中的干物质、粗脂肪、粗灰分相对含量和能量密度仍明显增加,而粗蛋白相对含量在全鱼当中有所减少。由Ⅳ期发育到Ⅴ期时,全鱼中的各生化组成无明显变化,能量密度显著增加;去性腺鱼体中的粗蛋白相对含量显著增加,粗脂肪显著减少,其他生化组成和能量密度无明显变化。产后Ⅵ期,全鱼中的粗脂肪、粗灰分相对含量和能量密度显著下降,干物质和粗蛋白相对含量则显著上升。性腺发育成熟前(Ⅳ期前),去性腺鱼体中的总能量和粗蛋白绝对含量明显增加,而性腺中能量和粗蛋白绝对含量增加不明显,粗脂肪含量的增加明显。由Ⅳ期发育到Ⅴ期时,全鱼中的总能量、粗蛋白和粗脂肪绝对含量均略有增加,主要是由于性腺中能量、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的增加,而去性腺鱼体中能量、粗蛋白和粗脂肪绝对含量均明显减少。产后Ⅵ期全鱼中的总能量、粗蛋白和粗脂肪绝对含量均急剧降低。上述结果初步表明太湖新银鱼卵巢发育成熟前在鱼体中储存物质和能量,在卵巢发育成熟时这些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可能向卵巢转移,成为卵巢发育成熟的主要物质和能量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新银鱼 性体指数 生化组成 能量密度
下载PDF
微山湖发现中国淡水蛏 被引量:2
13
作者 舒凤月 朱庆超 +2 位作者 张念伟 张希金 谢松光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8-280,共3页
2010年10月23日在山东省微山县韩庄附近的微山湖京杭运河入湖口航道采集到淡水蛏标本32个,经鉴定为中国淡水蛏(Novaculina chinensis),微山湖为该种在我国的最北分布,表明其分布区已延伸至古北界。
关键词 中国淡水蛏 软体动物 微山湖 古北界
原文传递
四湖总干渠环境雌激素不同浓度江段[歺又鱼]繁殖生物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嫦娟 廖涛 +1 位作者 柳明 谢松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9-144,共6页
选取湖北四湖总干渠污染水平不同的3个江段(A、B、C),A离源头较近,B位于一农药厂排污口下方,C位于一城镇居民排污口下方,比较繁殖群体的生物学特征。A江段水体中未检测出环境雌激素,而B、C两江段主要含有壬基酚和双酚A,两种污染物总浓度... 选取湖北四湖总干渠污染水平不同的3个江段(A、B、C),A离源头较近,B位于一农药厂排污口下方,C位于一城镇居民排污口下方,比较繁殖群体的生物学特征。A江段水体中未检测出环境雌激素,而B、C两江段主要含有壬基酚和双酚A,两种污染物总浓度在20μg/L左右。与A江段相比,B、C江段繁殖群体中雌性个体的比例明显较高,卵粒较小;雄性个体精巢组织间隙增大,精原细胞和精子细胞密度低;肝体指数增大、肝组织出现大量空泡,肝细胞密度降低等特点。壬基酚和双酚A已被证明具有显著的雌激素活性和生殖毒性。因此,B、C江段壬基酚和双酚A环境雌激素浓度较高可能是导致繁殖群体生物学特征改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雌激素 壬基酚 双酚A [歺又鱼] 繁殖生物学特征
下载PDF
长江屏山江段犁头鳅种群的遗传结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飞 柳明 +1 位作者 吴清江 谢松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5-149,共5页
长江上游是我国淡水鱼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已记录鱼类261种;同时,该江段也是我国特有鱼类最为集中的江段,分布特有鱼类112种。这一江段水流湍急,滩潭交错,流态复杂多样。很多鱼类在生理、形态和生活史特征等方面表现出与该江段特... 长江上游是我国淡水鱼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已记录鱼类261种;同时,该江段也是我国特有鱼类最为集中的江段,分布特有鱼类112种。这一江段水流湍急,滩潭交错,流态复杂多样。很多鱼类在生理、形态和生活史特征等方面表现出与该江段特殊的栖息地环境相适应的特化。目前长江上游金沙江江段在建的水电站至少有两座(向家坝、洛溪渡),规划建设的还有十余座。这些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行将极大地改变上游水文环境,对上游鱼类(特别是特有鱼类)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犁头鳅 COⅠ 遗传分化 遗传多样性 长江上游
下载PDF
兴凯湖大银鱼食物组成与食性转化 被引量:13
16
作者 唐富江 刘伟 +2 位作者 王继隆 李哲 谢松光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3-498,共6页
该文于2010年6月—2011年1月逐月分析中俄界湖兴凯湖外来种大银鱼食性,结果发现,大银鱼主要摄食枝角类、桡足类、虾类和鱼类。6月份大银鱼体长<60 mm,以枝角类和桡足类为食,7月份体长>60 mm群组、8月份体长>80 mm群组、9月份体... 该文于2010年6月—2011年1月逐月分析中俄界湖兴凯湖外来种大银鱼食性,结果发现,大银鱼主要摄食枝角类、桡足类、虾类和鱼类。6月份大银鱼体长<60 mm,以枝角类和桡足类为食,7月份体长>60 mm群组、8月份体长>80 mm群组、9月份体长>100 mm群组与10月及之后体长>120 mm群组等的食谱中均出现鱼类,且优势种类为大银鱼和属鱼类。该摄食鱼类的大银鱼最小体长随季节而增加的现象,与饵料鱼类生长导致的食物资源可得性变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凯湖 大银鱼 食性分化 摄食同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