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9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抚仙湖、洱海、滇池浮游藻类功能群1960s以来演变特征 被引量:33
1
作者 董静 李根保 宋立荣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5-742,共8页
作为主要的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反映了生态环境的变化.依据浮游植物的形态、生理、生态特点而定义的浮游藻类功能群对藻类的耐受性和敏感性进行了描述,因而浮游藻类功能群的组成是... 作为主要的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反映了生态环境的变化.依据浮游植物的形态、生理、生态特点而定义的浮游藻类功能群对藻类的耐受性和敏感性进行了描述,因而浮游藻类功能群的组成是生境特征的良好指示者.对1960s至今抚仙湖、洱海、滇池3个高原湖泊的浮游藻类组成进行分析,并首次将功能群理论运用到这3个湖泊.结果表明,3个湖泊的浮游藻类优势功能群组成在近50~60年间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抚仙湖的浮游藻类优势功能群演变过程为C、X2、Lo、F、P(1960s)-H1、C、P(1980s)-P、C、T(1990s)-T(2000年以后);洱海的浮游藻类优势功能群演变过程为J、Lo、MP、C、H1(1960s)-C、H1(1980s)-C、H1(1990s)-C、H1、M(2000年以后);滇池的浮游藻类优势功能群演变过程为J、N、P、MP、Lo(1960s)-J、P、MP、M(1980s)-J、M(1990s)-M(2000年以后).抚仙湖、洱海、滇池水体内的藻类功能群演替趋势特征,即耐低温物种的减少以及喜营养物种的增加,表明3个高原湖泊在近几十年可能受到了气候变暖和营养程度增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藻类功能群 高原湖泊 水温升高 营养增加 抚仙湖 洱海 滇池
下载PDF
光照强度和磷浓度对寡枝刚毛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郭亮亮 周维成 +1 位作者 周起超 李根保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153-2159,共7页
在利用沉水植被对湖泊进行生态修复过程中,当营养盐有所降低,水体透明度增加有利于沉水植物生长时,丝状绿藻——刚毛藻会大量生长,从而影响生态修复效果.为了研究光照强度和磷浓度对寡枝刚毛藻(Cladophora oligoclona)生长的影响,本实... 在利用沉水植被对湖泊进行生态修复过程中,当营养盐有所降低,水体透明度增加有利于沉水植物生长时,丝状绿藻——刚毛藻会大量生长,从而影响生态修复效果.为了研究光照强度和磷浓度对寡枝刚毛藻(Cladophora oligoclona)生长的影响,本实验用含有不同磷浓度(0.005,0.02,0.1,0.6mg/L)的BBM培养基,在不同光照强度[10,30,50μmol/(m2·s)]下培养寡枝刚毛藻16d.结果发现,在光照强度为10μmol/(m2·s),初始P浓度0.1mg/L以上时,刚毛藻鲜重增加(约0.05g),其余处理条件下,刚毛藻鲜重均减少,其中光强为50μmol/(m2·s),初始磷浓度为0.005mg/L时,刚毛藻鲜重减少量最大(约0.49g).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值的变化表现为光强越大,Fv/Fm的值越低.在光强为10μmol/(m2·s)时,Fv/Fm值在0.75左右.光强为50μmol/(m2·s)时,Fv/Fm值仅为0.3.在相同光强下,不同磷浓度对Fv/Fm值变化无显著影响.相对于磷浓度对刚毛藻生长的影响,光强对刚毛藻的生长影响更大,且高光强不利于刚毛藻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枝刚毛藻 光照强度 磷浓度 叶绿素活性
下载PDF
由鲤(Cyprinus carpio)和鲫(Carassius auratus)染色体组叠加构建的两个单性人工多倍体克隆 被引量:7
3
作者 吴清江 叶玉珍 董新红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1-288,共8页
具有天然雌核发育的多倍体杂种鱼可防止杂种优势的分离并保持其后代的杂种优势。由于假设诱发的多倍体鱼类的生殖模式是天然雌核发育的,我们进行了鲤鲫杂种的多倍体诱发,目的是描述经染色体组叠加由有性鲤鲫二倍体转化为异源三倍体及异... 具有天然雌核发育的多倍体杂种鱼可防止杂种优势的分离并保持其后代的杂种优势。由于假设诱发的多倍体鱼类的生殖模式是天然雌核发育的,我们进行了鲤鲫杂种的多倍体诱发,目的是描述经染色体组叠加由有性鲤鲫二倍体转化为异源三倍体及异源四倍体克隆谱系。鲤鲫杂种产生未减数而具有两亲本染色体组杂种卵子,未减数的雌核可与入卵的雄核融合叠加形成三倍体合子。鲤鲫异源三倍体胚胎发育正常,部分异源三倍体雌性个体可产生未减数的、仍保留母本的三套染色体的成熟卵子。绝大部分鲤鲫异源人工三倍体个体的成熟卵子的雌核不与入卵的雄核融合,具有天然雌核发育特性。异源三倍体卵子在入卵精子的激动下由雌核发育产生全雌后代,并形成一个单性克隆系,后代保留异源三倍体母本的形态特征,并靠雌核发育的生殖方式形成异源三倍体克隆系。极少数异源三倍体个体的成熟卵子的雌核可与入卵的雄核融合,再通过染色体组叠加形成鲤鲫异源四倍体。所有异源四倍体的雌性产生未减数的、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成熟卵子。异源四倍体的成熟卵子保持雌核发育特性,在近类的精子诱发下产生单性后代,形成一个异源四倍体单性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育种 染色体组叠加 异源多倍体 雌核发育 未减数分裂 基因克隆
原文传递
固氮蓝藻的异形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周芳 方仙桃 高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期524-527,共4页
文中对近年来丝状固氮蓝藻的异形胞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具有异形胞的蓝藻在农业上的意义。
关键词 蓝藻 固氮 异形胞
下载PDF
武汉严东湖浮游植物粒径组成及与水质因子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燕燕 叶艳婷 +2 位作者 胡胜华 梁威 吴振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612-15614,共3页
2010年8和12月在严东湖选择3个不同营养水平的位点进行浮游植物粒径组成和水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严东湖1、2、3号点总叶绿素α含量夏季分别为4.22、3.13、127.96 mg/m3;冬季分别为2.32、7.82、44.95 mg/m3。夏季营养水平较低的严东... 2010年8和12月在严东湖选择3个不同营养水平的位点进行浮游植物粒径组成和水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严东湖1、2、3号点总叶绿素α含量夏季分别为4.22、3.13、127.96 mg/m3;冬季分别为2.32、7.82、44.95 mg/m3。夏季营养水平较低的严东湖1号点微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α所占比例较高,而在营养水平较高的严东湖2和3号点其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α所占比例较高;冬季各湖区均以小型浮游植物叶绿素α为主。叶绿素α与水质间相关关系分析表明,总叶绿素α与TN和TP显著正相关,小型浮游植物叶绿素α与各种形态氮元素以及总溶解性固体、电导率显著正相关,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α与总磷、无机磷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级叶绿素α 浮游植物 水质 严东湖
下载PDF
富营养化湖泊刚毛藻建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6
作者 郭亮亮 李露 +2 位作者 李莉杰 李敦海 李根保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667-4674,共8页
为研究富营养化湖泊刚毛藻建群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在草海沿岸带水深为5,25,45,65,85cm处分别放置大理石板作为刚毛藻建群的人工基质,监测人工基质上刚毛藻群落的生物量、藻丝长度以及附着硅藻的密度和组成.结果发现,2周后,水下25cm处的... 为研究富营养化湖泊刚毛藻建群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在草海沿岸带水深为5,25,45,65,85cm处分别放置大理石板作为刚毛藻建群的人工基质,监测人工基质上刚毛藻群落的生物量、藻丝长度以及附着硅藻的密度和组成.结果发现,2周后,水下25cm处的刚毛藻群落的生物量最大,为9.0mg/cm2.4周后,水下5cm处刚毛藻群落的生物量为14.0mg/cm^2,是25cm处刚毛藻群落生物量的1.62倍.整个实验期间,水下65,85cm处刚毛藻群落的生物量一直较少,生物量分别为2.86,1.39mg/cm^2.相对其它深度,5cm处刚毛藻藻丝长度最长,最高值为11.8cm.在第6周,水下5cm处刚毛藻群落中附着硅藻的密度最大,为7.8×10~6cell/cm^2.分析结果显示,NH_4^+-N浓度、水下光照强度和SRP浓度是显著影响刚毛藻群落特征(刚毛藻群落生物量、刚毛藻藻丝长度和附着硅藻密度)的因子,而NH_4^+-N浓度和pH值是影响硅藻群落组成的显著性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刚毛藻群落 水深
下载PDF
滇池微囊藻沉降细胞生理特性及沉降比率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杰 丁涛 +2 位作者 郑凌凌 李林 宋立荣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67-672,共6页
通过比较滇池漂浮细胞与沉降细胞生理活性差异,比较表层水样与底层水样沉降比率、活细胞的比例,揭示沉降细胞的生理特征,进而调查沉降比率与叶绿素a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藻细胞沉降与微囊藻水华发展趋势的关系.野外水样在室内放置2 h后,... 通过比较滇池漂浮细胞与沉降细胞生理活性差异,比较表层水样与底层水样沉降比率、活细胞的比例,揭示沉降细胞的生理特征,进而调查沉降比率与叶绿素a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藻细胞沉降与微囊藻水华发展趋势的关系.野外水样在室内放置2 h后,漂浮细胞与沉降细胞在水柱中基本稳定.沉降细胞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细胞膜完整性与漂浮细胞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沉降细胞电子传递速率,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依赖型氧还脱氢酶活性显著低于漂浮细胞(p〈0.01).比较表层样品与底层样品,底层样品沉降比率显著高于表层样品(p〈0.01),噻唑蓝(MTT)阴性细胞比率也显著高于表层样品(p〈0.01).这些结果表明,沉降细胞受到损伤,代谢活性下降.在2007年10月2008年5月研究期间内,表层水样沉降比率在冬季最高达40%,沉降比率的动态变化与水体叶绿素a浓度变化呈负相关(p〈0.05).藻细胞的沉降是微囊藻水华衰退的重要原因,沉降比率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水体微囊藻水华发生发展,沉降细胞生理特性研究为将沉降比率引入微囊藻水华发展趋势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 沉降 漂浮 氧还脱氢酶 滇池
原文传递
人工四倍体鲤鲫成熟卵受精过程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8
作者 叶玉珍 王忠卫 +2 位作者 吴清江 袁秀萍 周建峰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30-1333,共4页
以人工四倍体鲤鲫卵子和普通红鲤精子为材料进行人工受精,在受精后的不同时间以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卵子对精子的应答反应、受精孔形态、数量与大小以及受精过程等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四倍体卵子动物极的卵壳上仅有一个受精孔,但... 以人工四倍体鲤鲫卵子和普通红鲤精子为材料进行人工受精,在受精后的不同时间以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卵子对精子的应答反应、受精孔形态、数量与大小以及受精过程等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四倍体卵子动物极的卵壳上仅有一个受精孔,但受精孔区域有5—6个似小山丘状的嵴状结构,而鲤却完全没有这种结构。研究证实:四倍体鲤鲫成熟卵属单受精孔、单精受精类型,其特异的嵴状形态结构可作为区分普通鲤的标记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四倍体鲤鲫 受精过程 单精受精 电子显微镜观察 人工四倍体 成熟卵 红鲤 扫描 超微结构特征
下载PDF
非均相UV/Fenton光催化降解土霉异味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立明 李林 +2 位作者 闪锟 黄应平 宋立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4期2154-2156,2250,共4页
[目的]探索非均相UV/Fenton光催化降解土霉异味的效果。[方法]利用离子交换方法将Fe2+负载在NaY分子筛载体上,制得催化剂FeY。在不同紫外波长照射下,利用Fenton反应降解2种土霉异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MIB)和土腥素(Geosmin),优化pH和H2O... [目的]探索非均相UV/Fenton光催化降解土霉异味的效果。[方法]利用离子交换方法将Fe2+负载在NaY分子筛载体上,制得催化剂FeY。在不同紫外波长照射下,利用Fenton反应降解2种土霉异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MIB)和土腥素(Geosmin),优化pH和H2O2等降解条件,并将MIB和Geosmin添加到东湖本底湖水中进行降解。[结果]FeY的负载量为352.8 mg/g,Fe2+脱附率为5.7%。在FeY为28 mg/L,pH 6.5,H2O220 mg/L和反应60min的试验条件下,非均相UVB/Fenton体系对MIB和Geosmin的降解率分别为80.2%和84.9%。在UVA、UVB和UVC紫外光(波长分别为365、312和256 nm)条件下Photo-Fenton体系对MIB和Geosmin的降解率,随着紫外波长的降低而增大,且Geosmin降解速率常数高于MIB。湖泊水样中加入MIB和Geosmin降解表明,降解效率明显低于纯水样品。[结论]该研究制得的催化剂应用于非均相光催化体系,不仅可循环使用,而且还可扩大反应体系的pH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 UV/FENTON 降解 土霉异味 MIB GEOSMIN
下载PDF
鱼类体细胞移核胚胎发育影响因素的探讨
10
作者 刘同明 俞小牧 +3 位作者 叶玉珍 王忠卫 周建峰 吴清江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将脱膜后的泥鳅 (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受精卵置于不同孵化液中孵化 ,结果表明 ,孵化液 1×Holtfreter中正常鱼苗和总鱼苗的孵化率最高 ,分别为 5 4 8%和 5 9 2 %。 1/ 2×Holtfreter、 1/ 10×Holtfreter、曝气冷开... 将脱膜后的泥鳅 (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受精卵置于不同孵化液中孵化 ,结果表明 ,孵化液 1×Holtfreter中正常鱼苗和总鱼苗的孵化率最高 ,分别为 5 4 8%和 5 9 2 %。 1/ 2×Holtfreter、 1/ 10×Holtfreter、曝气冷开水和改变孵化液处理 ,正常鱼苗的孵化率差别不大 ,分别为 48 0 %、 49 6 %、 5 0 0 %和 48 8%。曝气冷开水畸形率最高 ,为 8 8%。PBS不适合用作孵化液。机械损伤对胚胎的孵化率无明显影响 (73 39%vs 75 70 % ) ,但对胚胎发育有明显的致畸作用 (8 0 6 %vs 0 )。以雌核发育鳙 (Aristichthysnobilis)尾鳍培养细胞作供体 ,泥鳅未受精卵作受体 ,微卫星标记分析表明 ,移核胚胎的核来源于供体核 ,受体卵中未除去的核被排斥。供体细胞培养代数严重影响移核胚胎的发育率。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 ,移核胚胎的发育率逐渐降低。继代核移植可提高移核胚胎的发育率 ,尤其是第 1次体细胞继代核移植 ,晚期囊胚的发育率急剧上升 (4 3 84%vs 7 6 9% ) ,说明继代核移植可促进受体卵对供体核的再程序化。泥鳅和大鳞副泥鳅 (Paramisgurnusdabryanus)未受精卵作受体 ,其移核胚胎发育率无明显区别 (7 6 9%vs 7 0 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鱼类 体细胞 核移植 胚胎发育
下载PDF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水体水质净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205
11
作者 吴振斌 邱东茹 +3 位作者 贺锋 刘保元 邓家齐 詹发萃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1年第4期299-303,共5页
利用富营养浅水湖泊武汉东湖中所建立的大型实验围隔系统 ,对沉水植物的水质净化作用作了现场实验研究。重建后的沉水植物可以显著改善水质 ,水体透明度显著提高 ,水色降低。在研究期间 ,水生植物围隔 CODCr和 BOD5一般分别为 2 0和 5 m... 利用富营养浅水湖泊武汉东湖中所建立的大型实验围隔系统 ,对沉水植物的水质净化作用作了现场实验研究。重建后的沉水植物可以显著改善水质 ,水体透明度显著提高 ,水色降低。在研究期间 ,水生植物围隔 CODCr和 BOD5一般分别为 2 0和 5 mg/L左右 ;对照围隔和大湖水体则分别约为 40和 1 0 mg/L。水生植物围隔水体中可检出的有机污染种类也较对照围隔和大湖水体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水质净化 水生植物 富营养水体
下载PDF
沉水植物重建对富营养水体氮磷营养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12
12
作者 吴振斌 邱东茹 +3 位作者 贺锋 付贵萍 成水平 马剑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351-1353,共3页
利用富营养浅水湖泊 (武汉东湖 )中所建立的大型实验围隔系统 ,研究了沉水植物对水体N、P营养水平的影响 .结果表明 ,沉水植物重建后N、P营养水平显著降低 .在研究期间 ,水生植物围隔总N和总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围隔和大湖水体 ,而且水... 利用富营养浅水湖泊 (武汉东湖 )中所建立的大型实验围隔系统 ,研究了沉水植物对水体N、P营养水平的影响 .结果表明 ,沉水植物重建后N、P营养水平显著降低 .在研究期间 ,水生植物围隔总N和总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围隔和大湖水体 ,而且水生植物围隔的总P含量一般维持在 0 .1mg·L- 1 左右 ,季节性波动远低于对照围隔和大湖水体 .水生植物围隔水体中氨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较低 ,而硝态氮含量与对照围隔和和大湖水体差别不大 .由此可见 ,恢复以沉水植物为主的水生植被 ,可以有效地降低N、P营养循环速度 ,控制浮游植物过度增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营养物质循环 重建
下载PDF
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2
13
作者 梁威 吴振斌 《环境科学动态》 2000年第3期32-37,共6页
近年来 ,我国的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工湿地是一种目前国际较多采用的处理污水的工艺。本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磷去除机制的最新研究概况 ,系统地阐述了氮磷去除... 近年来 ,我国的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工湿地是一种目前国际较多采用的处理污水的工艺。本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磷去除机制的最新研究概况 ,系统地阐述了氮磷去除的几条主要途径 :1 土壤的滤过作用 ;2 植物的吸收等作用 ;3 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同时对温度、CO2 、pH等影响去除效率的外界因素也作了简要介绍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同时也为采用人工湿地治理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氮磷去除机制 过滤 降解 废水处理
下载PDF
三峡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84
14
作者 蔡庆华 胡征宇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1,共5页
三峡水库蓄水后,大部分库湾已出现富营养化态势,并暴发了数次以甲藻(拟多甲藻)和硅藻(小环藻)为主的水华现象,特别是在春季。以香溪河库湾为例,分析两周年的营养状态变化,总体上说,除冬季外,大多数月份为富营养,在春季则为重富营养。对... 三峡水库蓄水后,大部分库湾已出现富营养化态势,并暴发了数次以甲藻(拟多甲藻)和硅藻(小环藻)为主的水华现象,特别是在春季。以香溪河库湾为例,分析两周年的营养状态变化,总体上说,除冬季外,大多数月份为富营养,在春季则为重富营养。对三峡水库22条入库支流库湾的营养状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有5条(22.7%)支流库湾为中营养,17条(77.3%)支流库湾为富营养(重富营养化支流库湾有10条,占45.5%);但三峡水库本身水质尚好,仍保持中营养状态。统计分析表明,入库支流流域的年均流量和流域面积与支流库湾叶绿素a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支流库湾越小或年均流量越小,藻类叶绿素a浓度就越高,即越容易在春季形成水华。文中讨论了控制和减缓富营养化几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富营养化 藻类水华
下载PDF
水生植物在污水处理和水质改善中的应用 被引量:122
15
作者 贺锋 吴振斌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1-647,共7页
介绍了水生植物在污水治理中的应用。通过与其他方法的比较 ,说明了水生植物净化法有其独特的优点。分别阐述了低等植物藻类及高等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应用类型、方式 ,应用范围及净化机理 ,还对高等水生植物的选取标准作了描述。指出了... 介绍了水生植物在污水治理中的应用。通过与其他方法的比较 ,说明了水生植物净化法有其独特的优点。分别阐述了低等植物藻类及高等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应用类型、方式 ,应用范围及净化机理 ,还对高等水生植物的选取标准作了描述。指出了该方法使用的可行性 ,并对其应用前景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治理 应用类型 水生植物 净化机理
下载PDF
垂直流人工湿地的设计及净化功能初探 被引量:113
16
作者 吴振斌 成水平 +3 位作者 贺锋 付贵萍 金建明 陈辉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715-718,共4页
阐述了垂直流人工湿地小试系统的设计 ,并测试其冬季污水净化效果 .垂直流人工湿地由下行流和上行流方式的两池组成 .对受污染地面水体中的CODCr、BOD5和TSS的去除率分别为 5 3.6 %、78.7%和 80 .2 % .对细菌、总大肠菌、粪大肠菌和藻... 阐述了垂直流人工湿地小试系统的设计 ,并测试其冬季污水净化效果 .垂直流人工湿地由下行流和上行流方式的两池组成 .对受污染地面水体中的CODCr、BOD5和TSS的去除率分别为 5 3.6 %、78.7%和 80 .2 % .对细菌、总大肠菌、粪大肠菌和藻类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 99.4%、85 .9%、89.7%和 97.7% .对KN、NH+ 4 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39.2 %、16 .5 %和 2 5 .8% .各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作用无明显差异 .系统出水NO-3 N浓度高于进水 ,而有植物系统中又高于无植物的对照 ,表明湿地植物的存在有利于硝化作用 .表明下行流 上行流人工湿地在冬季仍能较好地改善水质 ,是一种有效的水处理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流 人工湿地 设计 净化功能 下行-上行流 污水净化
下载PDF
河流生态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被引量:126
17
作者 蔡庆华 唐涛 刘建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573-1577,共5页
近年来河流生态系统成为湖沼学研究的重点,很多新理论、新方法被应用到研究中。文章综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着重从河流连续、河流的生态需水量、河流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与健康评价、河流的生态系统管理以及流域生态学等几个热点方向... 近年来河流生态系统成为湖沼学研究的重点,很多新理论、新方法被应用到研究中。文章综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着重从河流连续、河流的生态需水量、河流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与健康评价、河流的生态系统管理以及流域生态学等几个热点方向作了详细论述。作者认为,今后河流生态学的研究应在流域尺度上展开,结合河流健康及生态系统服务评价进行河流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研究将是近期河流生态学的重点问题之一。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作者建议应该尽快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连续统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健康 生态系统管理 流域生态学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硝化与反硝化作用 被引量:118
18
作者 贺锋 吴振斌 +2 位作者 陶菁 成水平 付贵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0,共4页
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各基质层的硝化与反硝化菌数量以及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强度 .结果表明 ,基质中硝化菌数量为 7 5× 10 3 ~ 1 1× 10 5MPN·g-1,反硝化菌数量为 7 5× 10 6~ 1 1× 10 7MPN·g-1.硝化... 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各基质层的硝化与反硝化菌数量以及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强度 .结果表明 ,基质中硝化菌数量为 7 5× 10 3 ~ 1 1× 10 5MPN·g-1,反硝化菌数量为 7 5× 10 6~ 1 1× 10 7MPN·g-1.硝化作用强度为 0 0 1~ 6 35 μg·(g·d) -1,反硝化作用强度为 3 37~ 4 19μg·(g·d) -1.沿水流方向硝化菌数量和硝化作用强度明显降低 ,其变化趋势呈显著正相关 (r =0 96 6 1,p <0 0 0 1) .反硝化菌数量和反硝化作用强度比较稳定 ,沿水流方向略有上升 ,其变化趋势呈显著正相关 (r =0 772 2 ,p <0 0 2 5 ) .沿水流方向 ,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强度变化呈显著负相关 (r=- 0 9776 ,p <0 0 0 1) ,这与人工湿地的溶氧状况和污水中氨氮含量较高相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硝化菌 反硝化菌
下载PDF
人工湿地系统去除藻毒素研究 被引量:83
19
作者 吴振斌 陈辉蓉 +5 位作者 雷腊梅 宋立荣 付贵萍 金建明 贺锋 何振荣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2000年第2期242-247,共6页
以含水华的鱼塘水作为进水灌溉两套上行流 -下行流人工湿地系统 ,系统内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灌溉一周后收集人工湿地进出水水样 ,用HPLC法检测其藻毒素含量 ,结合温度、电位、溶氧等理化指标和细菌、藻类数量的变化 ,分析人工湿地系统... 以含水华的鱼塘水作为进水灌溉两套上行流 -下行流人工湿地系统 ,系统内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灌溉一周后收集人工湿地进出水水样 ,用HPLC法检测其藻毒素含量 ,结合温度、电位、溶氧等理化指标和细菌、藻类数量的变化 ,分析人工湿地系统对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其效果的可能因素。结果表明 ,人工湿地系统对藻毒素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对藻毒素含量 0 .117g/L的进水 ,两套系统去除率分别为 6 8.5%和 34.6 % ,芦苇 -水葱组合的湿地系统去除效果优于茭白 -石菖蒲组合的湿地系统。在三种主要藻毒素RR、YR、LR中 ,湿地对YR的去除效果最好 ,湿地出水中浓度降至检测限以下。基质的吸附和细菌的降解作用是去除藻毒素的主要机制 ,后者与湿地系统的电位、细菌活动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藻毒素 去除率 废水处理
下载PDF
香溪河流域浮游植物调查与水质评价 被引量:113
20
作者 况琪军 胡征宇 +2 位作者 周广杰 叶麟 蔡庆华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4年第6期507-513,共7页
报道了1996年10月~1997年7月和2003年对香溪河流域浮游植物2周年的调查结果。数据显示,香溪河流域的浮游植物主要由硅藻、绿藻和蓝藻组成。1996~1997年硅藻的种类最多,绿藻次之,蓝藻居第3位;2003年绿藻的种类数跃居首位,硅藻次之,其... 报道了1996年10月~1997年7月和2003年对香溪河流域浮游植物2周年的调查结果。数据显示,香溪河流域的浮游植物主要由硅藻、绿藻和蓝藻组成。1996~1997年硅藻的种类最多,绿藻次之,蓝藻居第3位;2003年绿藻的种类数跃居首位,硅藻次之,其它藻类亦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藻类的细胞密度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最高、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夏季和冬季。应用Margalef多样性指数和Menkinick多样性指数对香溪河流域的水质进行评价的结果显示:2003年该流域的水质营养等级为中-富营养型,水环境质量较6年前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溪河流域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藻类计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