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变化定量研究 被引量:236
1
作者 江忠善 王志强 刘志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9,共9页
以陕北黄土丘陵区安塞县纸坊沟流域内的两个小流域为研究实例,在分析野外小区观测资料建立土壤侵蚀模型的基础上,应用由ARC/INFO地理信息软件系统支持建立的空间信息数据库系统和土壤侵蚀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小流域次降... 以陕北黄土丘陵区安塞县纸坊沟流域内的两个小流域为研究实例,在分析野外小区观测资料建立土壤侵蚀模型的基础上,应用由ARC/INFO地理信息软件系统支持建立的空间信息数据库系统和土壤侵蚀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小流域次降雨土壤侵蚀空间变化的定量计算。进而研究了流域内侵蚀强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其与地貌和土地利用的关系。经实测资料的检验表明,建立的预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地理信息系统 土壤侵蚀模型 土壤侵蚀定量评价 GIS 土地利用
下载PDF
森林枯枝落叶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评价 被引量:253
2
作者 吴钦孝 赵鸿雁 +1 位作者 刘向东 韩冰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3-28,共6页
在综合分析森林枯枝落叶层各水文生态功能和蓄水减沙效益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在森林垂直结构的3个层次中,枯枝落叶层是实现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主要作用层。它所涵蓄的降水达到了农地径流量的62.9%,它具有的保持土壤的能... 在综合分析森林枯枝落叶层各水文生态功能和蓄水减沙效益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在森林垂直结构的3个层次中,枯枝落叶层是实现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主要作用层。它所涵蓄的降水达到了农地径流量的62.9%,它具有的保持土壤的能力,足以使坡面森林采伐后不会出现新的水土流失。因此,保护好这一死地被物层是山区营林工作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枝落叶层 水源涵养 水土保持 水文生态作用 地表径流
下载PDF
中国降雨侵蚀力R值的计算与分布(Ⅰ) 被引量:266
3
作者 王万中 焦菊英 +4 位作者 郝小品 张宪奎 卢秀琴 陈法扬 吴素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7-18,共12页
对中国降雨侵蚀力R值的计算与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包括R指标的确定;次降雨R值、年R值以及多年平均R值的简易计算方法;我国不同地区年R值的月分布、次分布、频率分布和年际变化特征,以及R值的雨量、雨强分布特征;对... 对中国降雨侵蚀力R值的计算与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包括R指标的确定;次降雨R值、年R值以及多年平均R值的简易计算方法;我国不同地区年R值的月分布、次分布、频率分布和年际变化特征,以及R值的雨量、雨强分布特征;对我国140多个重点站的R值进行了计算;在分析我国降雨侵蚀力R值区域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国降雨侵蚀力等值线图,进行了降雨侵蚀力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中国 计算 分布 降雨侵蚀力
下载PDF
活性氧清除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 被引量:278
4
作者 赵丽英 邓西平 山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3-418,共6页
干旱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干旱引起活性氧自由基增加,使植物细胞遭受氧化胁迫.植物体通过酶促和非酶促两大保护系统清除活性氧,活性氧自由基的变化也会引起抗氧化防御系统的不同变化,同时干旱胁迫下活性氧的产生也与ABA的... 干旱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干旱引起活性氧自由基增加,使植物细胞遭受氧化胁迫.植物体通过酶促和非酶促两大保护系统清除活性氧,活性氧自由基的变化也会引起抗氧化防御系统的不同变化,同时干旱胁迫下活性氧的产生也与ABA的积累、脯氨酸的积累以及叶绿素荧光猝灭密切相关,因此了解活性氧清除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以及活性氧在植物生理生化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活性氧清除系统 ABA
下载PDF
黄土区坡面表层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244
5
作者 郑纪勇 邵明安 张兴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3-56,共4页
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是影响坡地土壤入渗产流和抗侵蚀能力的两个重要因素,研究径流小区表层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在坡面的空间变化规律,有助于深入理解坡地的降雨入渗产流产沙规律。借助经典统计学和地质统计学,采用1m网格布点法对神... 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是影响坡地土壤入渗产流和抗侵蚀能力的两个重要因素,研究径流小区表层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在坡面的空间变化规律,有助于深入理解坡地的降雨入渗产流产沙规律。借助经典统计学和地质统计学,采用1m网格布点法对神木六道沟流域41m×5m径流小区表层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坡面空间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表层土壤容重沿坡面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经地质统计学分析土壤容重具有明显的空间结构和自相关特征,自相关特征长度为7.6m。(2)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在坡面的变化也不具备明显规律,Ks和lnKs在坡面的变异经地统计学分析均不具有空间结构特征,属于纯随机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坡面表层 土壤容重 饱和导水率 空间变异特征
下载PDF
土壤团聚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227
6
作者 卢金伟 李占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1期81-85,共5页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了土壤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 ,对土壤侵蚀有重要影响 ,其水稳性和数量是评价土壤可蚀性的重要评价指标。综述了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影响土壤团聚体水稳性的因素、以及土壤团聚体研究方法的研究的最新...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了土壤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 ,对土壤侵蚀有重要影响 ,其水稳性和数量是评价土壤可蚀性的重要评价指标。综述了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影响土壤团聚体水稳性的因素、以及土壤团聚体研究方法的研究的最新进展 ,针对其中存在问题 ,指出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团聚体 水稳性 因素 进展
下载PDF
土壤可蚀性及其在侵蚀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84
7
作者 刘宝元 张科利 焦菊英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5-350,共6页
土壤可蚀性是土壤侵蚀预报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参数,国外已有物理意义明确、可操作性强、应用方便的土壤可蚀性定义和指标。国外的指标在我国不适用, 而我国又没有这样的指标。在系统全面查阅和分析60 多年来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土壤可蚀性是土壤侵蚀预报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参数,国外已有物理意义明确、可操作性强、应用方便的土壤可蚀性定义和指标。国外的指标在我国不适用, 而我国又没有这样的指标。在系统全面查阅和分析60 多年来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根据我国具体情况, 提出我国土壤可蚀性指标的定义和测定方法, 即在15°坡度、20m 坡长、清耕休闲地上,单位降雨侵蚀力所引起的土壤流失量。这一标准的确定对规范土壤可蚀性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 抗蚀性 侵蚀预报 土壤侵蚀
下载PDF
中国地形起伏度的提取及在水土流失定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13
8
作者 刘新华 杨勤科 汤国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59,62,共4页
基于全国 1:10 0万的栅格数字高程模型 ( DEM)数据 ,在 ARC/ INFO的 GRID模块支持下 ,利用窗口分析方法 ,经过采样统计 ,确定中国水土流失地形起伏度的最佳分析窗口大小为 5 km× 5 km;基于 5 km× 5 km的分析窗口 ,提取了中国... 基于全国 1:10 0万的栅格数字高程模型 ( DEM)数据 ,在 ARC/ INFO的 GRID模块支持下 ,利用窗口分析方法 ,经过采样统计 ,确定中国水土流失地形起伏度的最佳分析窗口大小为 5 km× 5 km;基于 5 km× 5 km的分析窗口 ,提取了中国水土流失地形起伏度 ,完成了中国水土流失地形起伏度制图 ;最后对中国水土流失地形起伏度进行了适用性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水土流失 地形起伏度 提取 应用 定量评价
下载PDF
苜蓿生产力动态及其水分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215
9
作者 李玉山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04-411,共8页
根据长期田间试验实测数据 ,分析了苜蓿人工草地鲜草产量水平 ,产量随生长年限的变化 ,以及产草量和降水量的关系 ;苜蓿对肥料的敏感性较低 ,但肥料有延长苜蓿经济性生长年限的功能 ;水量平衡法计算苜蓿耗水量时 ,土层计算深度具有重要... 根据长期田间试验实测数据 ,分析了苜蓿人工草地鲜草产量水平 ,产量随生长年限的变化 ,以及产草量和降水量的关系 ;苜蓿对肥料的敏感性较低 ,但肥料有延长苜蓿经济性生长年限的功能 ;水量平衡法计算苜蓿耗水量时 ,土层计算深度具有重要意义。当采用2m和 1 0m两种不同计算深度时 ,所得耗水量差值巨大 ,特别是在揭露水分生态环境演变趋势上 ,会得到不同结论。 1 0m测深研究结果表明 ,在黄土高原 ,苜蓿草地年蒸散量大于年降水量 ,根系吸水层达 1 0m以下 ,多年连续种植会导致土壤干燥化 ,形成生物性土壤下伏干层 ,从而对陆地水分循环路径发生影响。据此提出黄土高原草地生产要改高产目标为适度生产力目标 ,以减缓或阻止下伏干层的形成 ,并提出了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水分 生态环境效应 草地生产力 干燥化
下载PDF
双累积曲线方法理论及在水文气象领域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237
10
作者 穆兴民 张秀勤 +1 位作者 高鹏 王飞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51,共5页
在水文气象要素一致性及其长期演变趋势研究中,双积累曲线(DMC)方法以简单、直观、实用而被广泛应用。近30年来我国学者应用该方法分析水土保持措施、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沙效应取得了良好效果。双累积曲线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分析两个要素(... 在水文气象要素一致性及其长期演变趋势研究中,双积累曲线(DMC)方法以简单、直观、实用而被广泛应用。近30年来我国学者应用该方法分析水土保持措施、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沙效应取得了良好效果。双累积曲线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分析两个要素(或变量)应具有正比关系。故在应用时要注意分析的要素应该具有相同物理成因或具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参考变量应该是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自然变化的正确值,特别是在河流水沙分析中,降雨量需用具有代表性的面平均降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累积曲线 降雨 径流 输沙 水土保持 土地利用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半干旱区人工林草地土壤旱化与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 被引量:192
11
作者 郭忠升 邵明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640-1647,共8页
近年来在黄土高原地区多年生林草地 ,出现了以土壤旱化为主要特征的土壤退化现象。退化土壤反过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最终将导致植物群落衰败和生态系统的退化 ,从而影响到林草植被的长期稳定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持续稳定发挥 ,... 近年来在黄土高原地区多年生林草地 ,出现了以土壤旱化为主要特征的土壤退化现象。退化土壤反过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最终将导致植物群落衰败和生态系统的退化 ,从而影响到林草植被的长期稳定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持续稳定发挥 ,这已成为当前林草植被建设的重大问题之一。分析了土壤旱化现象与土壤干层的关系 ,探讨了土壤干层的划分标准。认为防止土壤旱化的主要措施就是控制林草地密度和生产力 ,而控制林草地密度和生产力的理论依据就是土地植被承载力。在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植物吸收和利用的土壤水分主要依靠当地的天然降水 ,土壤水分是限制植物生长的决定因子 ,该类地区土地植被承载力实质上为土壤水分的植被承载力。作者定义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为土壤水分承载植物的最大负荷。它是指在较长时期内 ,在现有的条件下 ,当植物根系可吸收和利用土层范围内土壤水分消耗量等于或小于土壤水分补给量时 ,所能维持特定植物群落健康生长的最大密度。探讨了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和影响因素 ,认为凡是影响林草地土壤水分的补给和消耗 ,植物群落生长发育和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因素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类型及其发育阶段 ,抚育管理措施都影响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数值。开展土壤水分植被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林草地 土壤旱化 土壤干层 防治措施 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
下载PDF
保水剂在改良土壤和作物抗旱节水中的效应 被引量:173
12
作者 黄占斌 万会娥 +1 位作者 邓西平 张国桢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2-55,共4页
保水剂应用是一种化学节水技术。实验表明,土壤中保水剂含量在0 .1% 以下时,土壤团聚体增加,土面蒸发明显降低;模拟降雨实验证明,0.1% 保水剂的土壤在15% 坡度下,其水分入渗增加43 % ,土壤流失率减少54 % 。田间试验发现,土壤穴施保水... 保水剂应用是一种化学节水技术。实验表明,土壤中保水剂含量在0 .1% 以下时,土壤团聚体增加,土面蒸发明显降低;模拟降雨实验证明,0.1% 保水剂的土壤在15% 坡度下,其水分入渗增加43 % ,土壤流失率减少54 % 。田间试验发现,土壤穴施保水剂使马铃薯增产52 % ;盆栽实验证明,土壤加入保水剂后的玉米和烤烟抗旱存活率增加,保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土壤改良 抗旱节水 团聚体 土面蒸发
下载PDF
DEM提取黄土高原地面坡度的不确定性 被引量:178
13
作者 汤国安 赵牡丹 +2 位作者 李天文 刘咏梅 谢元礼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24-830,共7页
选择陕北黄土高原6个典型地貌类型区为试验样区,采用野外实测及高精度的1:1万比例尺DEM为基准数据,研究栅格分辨率及地形粗糙度对DEM所提取地面平均坡度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1:1万比例尺DEM,5 m是保证该地区地形描述精度的理想分... 选择陕北黄土高原6个典型地貌类型区为试验样区,采用野外实测及高精度的1:1万比例尺DEM为基准数据,研究栅格分辨率及地形粗糙度对DEM所提取地面平均坡度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1:1万比例尺DEM,5 m是保证该地区地形描述精度的理想分辨率尺度;多要素逐步回归模拟的方法进一步揭示了DEM所提取的地面平均坡度误差E与栅格分辨率X以及地形起伏的代表性因子—沟壑密度S之间存在的量化关系为E = (0.0015S2+0.031S-0.0325)X-0.0045S2-0.155S+0.1625,该结果也为确定适用的DEM分辨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DEM 黄土高原 地面坡度 分辨率 数据不确定性 基准数据
下载PDF
8种阔叶树种叶片气体交换特征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 被引量:186
14
作者 郑淑霞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80-1087,共8页
在自然条件下,测定了8种阔叶树种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8种阔叶树种紫玉兰、广玉兰、玉兰、美人梅、铁杆梅、腊梅、红碧桃和紫薇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瞬时水分利... 在自然条件下,测定了8种阔叶树种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8种阔叶树种紫玉兰、广玉兰、玉兰、美人梅、铁杆梅、腊梅、红碧桃和紫薇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潜在水分利用效率(WUEi)的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指示了不同树种间的光合能力及水分利用能力差别较大。8种阔叶树种叶片的初始荧光(Fo)、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和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ФPSⅡ)的种间差异极为显著(p<0.01),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可变荧光与初始荧光之比(FvF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种间差异也达显著水平(p<0.05),说明各树种叶片的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和潜在活性、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以及PSⅡ的潜在热耗散能力差别较大,而实际光下最大荧光(F′m)和PSⅡ光能捕获效率(F′vF′m)的种间差异不显著。3种木兰科植物的Pn、Tr、WUE和WUEi平均值均高于3种蔷薇科植物,说明木兰科植物的光合能力较强,对吸收的光能和水分的利用较高。蔷薇科植物的FvFm、FvFo、ФPSⅡ、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平均值均高于木兰科植物,而木兰科植物NPQ较高,表明其PSⅡ的潜在热耗散能力较强,可有效地避免过剩光能对光合机构的损伤。研究还表明3种木兰科植物和3种蔷薇科植物之间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差异不大,说明同一科属植物叶片的光合能力较为相近。相关分析表明,8种阔叶树种叶片的Pn与Tr、Tr与gs、FvFm与FvFo、ФPSⅡ与F′vF′m、qp与NPQ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n与gs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Tr、gs与WUE、WUEi,Pn与ФPSⅡ,ФPSⅡ与NPQ,F′vF′m与qp、NPQ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交换参数 叶绿素荧光 水分利用效率 木兰科 蔷薇科 阔叶树种
下载PDF
1982—2015年中国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NDVI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04
15
作者 金凯 王飞 +2 位作者 韩剑桥 史尚渝 丁文斌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61-974,共14页
基于中国603个气象站的地表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以及GIMMS NDVI3g数据,采用变化趋势分析和多元回归残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982—2015年中国植被NDVI变化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即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相应贡献。结果表明:①1982—2015年... 基于中国603个气象站的地表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以及GIMMS NDVI3g数据,采用变化趋势分析和多元回归残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982—2015年中国植被NDVI变化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即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相应贡献。结果表明:①1982—2015年中国植被恢复明显,在选择的32个省级行政区中,山西、陕西和重庆的生长季NDVI增加最快,仅上海生长季NDVI呈减小趋势。②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是中国植被NDVI呈现整体快速增加和巨大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气候变化对各省生长季NDVI变化的影响在-0.01×10^-3~1.05×10^-3a^-1之间,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0.32×10^-3~1.77×10^-3a^-1之间。③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分别对中国近34年来植被NDVI的增加贡献了40%和60%;人类活动贡献率超过80%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中部、华北平原以及中国东北和西南等地;人类活动贡献率大于50%的省份有22个,其中贡献率最大的3个地区为上海、黑龙江和云南。研究结果建议应更加重视人类活动在植被恢复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NDVI 残差分析 中国
原文传递
我国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52
16
作者 韦红波 李锐 杨勤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9-496,共8页
我国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 3个主要方面 :1)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对比研究 :通过实地对比观测植被覆盖地与对照地 (裸地、农耕地等 )的径流量、土壤侵蚀量等 ,研究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研究表明 ,天然植被具有强大的水土... 我国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 3个主要方面 :1)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对比研究 :通过实地对比观测植被覆盖地与对照地 (裸地、农耕地等 )的径流量、土壤侵蚀量等 ,研究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研究表明 ,天然植被具有强大的水土保持功能 ,并呈现出林 >灌 >草的规律 ;人工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发挥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呈现出较复杂的情况。 2 )植被保持水土的机理研究 :雨滴击溅和径流冲刷是水土流失的动力 ,通过分析植被削减降雨和径流动能的过程 ,来揭示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 ,植被外在的水土保持功能是其内部各个垂直层次截留降雨、拦蓄径流从而削减降雨侵蚀动能和径流冲刷作用的综合体现。植被的各个垂直层次对其水土保持功能的发挥都各有重要的作用。 3)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评价研究 :建立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评价指标 ,分析评价指标与径流量、土壤侵蚀量的定量关系 ,达到评价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目的。长期以来 ,我国植被水土保持功能评价研究主要以单一指标———植被覆盖度 (森林为森林覆盖率 )为主。随着植被水土保持机理研究的深入 ,近来许多学者提出了多个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单一的植被覆盖度指标不能完全反映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差异 ,而综合性的评价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水土保持功能 研究进展 中国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植被恢复的土壤养分效应 被引量:151
17
作者 王国梁 刘国彬 许明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经过 2 0 a多的人工恢复和封禁措施 ,纸坊沟流域内的植物群落对土壤养分产生明显影响 ,植被对土壤养分的作用表现为 ,在植被作用下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向土壤上层富集 ,但不同植被对养分的影响不同。从土壤剖面来看 ... 经过 2 0 a多的人工恢复和封禁措施 ,纸坊沟流域内的植物群落对土壤养分产生明显影响 ,植被对土壤养分的作用表现为 ,在植被作用下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向土壤上层富集 ,但不同植被对养分的影响不同。从土壤剖面来看 ,植被对 0— 2 0 cm土壤养分作用大于 2 0— 4 0 cm;从植被生活型来看 ,草本对 0— 4 0 cm土壤养分的提高作用大于乔木和灌木。土壤全氮与土壤有机质之间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土壤全磷与土壤有机质之间也有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 ,其中 0— 2 0 cm相关性好 ,但 2 0— 4 0 cm相关性较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黄土丘陵区 纸坊沟流域 土壤养分效应
下载PDF
生物土壤结皮研究:进展、前沿与展望 被引量:189
18
作者 李新荣 张元明 赵允格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24,共14页
生物土壤结皮是由隐花植物和相关土壤微小生物与表层土壤颗粒胶结而形成的复合体,与维管束植物覆盖一样,它是干旱区地表的重要覆盖类型(其盖度达40%)。生物土壤结皮是荒漠生态系统组成和地表景观的重要特征,在不同生物气候区的荒漠景观... 生物土壤结皮是由隐花植物和相关土壤微小生物与表层土壤颗粒胶结而形成的复合体,与维管束植物覆盖一样,它是干旱区地表的重要覆盖类型(其盖度达40%)。生物土壤结皮是荒漠生态系统组成和地表景观的重要特征,在不同生物气候区的荒漠景观过程、土壤生态过程、土壤水文过程、土壤生物过程和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以及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生物土壤结皮的研究是地学和生物学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领域,已成为国际干旱区地表过程研究的重要核心科学问题之一。综述了国内外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研究的趋势,讨论了其前沿科学问题和未来研究的重点,以期促进我国生物土壤结皮的研究,加深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地表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隐花植物 土壤生态水文过程 生物过程 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不同抗旱类型冬小麦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40
19
作者 杨晓青 张岁岐 +1 位作者 梁宗锁 山颖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812-816,共5页
在人工气候室水培条件下,选用3个不同抗旱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研究了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冬小麦幼苗可变荧光 Fv 、最大荧光 Fm 、可变荧光与最大荧光比 Fv/Fm 、可变荧光与初始荧光比 Fv/Fo ... 在人工气候室水培条件下,选用3个不同抗旱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研究了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冬小麦幼苗可变荧光 Fv 、最大荧光 Fm 、可变荧光与最大荧光比 Fv/Fm 、可变荧光与初始荧光比 Fv/Fo 、光化学淬灭系数 qP 均降低;而初始荧光 Fo 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 qNP 则升高,说明光系统 PS 受到了伤害,使得PS 原初光能转换效率 Fv/Fm 、PS 潜在活性 Fv/Fo 降低;光合电子传递、光合原初反应过程受到抑制,起光保护作用的热耗散提高.但水分胁迫下品种间各参数变化幅度不同.除qNP外,其余各参数均为抗旱性越强降低幅度越小,而qNP则升高幅度越大.说明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与其抗旱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胁迫 叶绿素荧光 光系统Ⅱ 抗旱性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沙棘叶片细胞膜透性与渗透调节物质研究 被引量:148
20
作者 韩蕊莲 李丽霞 梁宗锁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3-27,共5页
研究了干旱胁迫下沙棘幼林苗木渗透调节能力与沙棘耐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轻度及中度干旱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中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Pro在干旱中、后期累积显著增加而降低渗透势,使沙棘具备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而表现为低水势耐... 研究了干旱胁迫下沙棘幼林苗木渗透调节能力与沙棘耐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轻度及中度干旱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中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Pro在干旱中、后期累积显著增加而降低渗透势,使沙棘具备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而表现为低水势耐旱特性;K+在干旱下无显著累积。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Pro)的共同作用,使长期轻度、中度干旱下沙棘叶片可溶性蛋白降解少,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加缓慢,重度干旱下也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这些物质是构成沙棘强耐旱性的内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沙棘叶片 细胞膜透性 渗透调节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