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蝌蚪(Bufo bufo andrewsi)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监测水质污染的研究 被引量:62
1
作者 贺维顺 王蕊芳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6,共6页
滇池是云南高原最大的淡水湖,是昆明地区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用水的水源,又是昆明市的重要风景区。近年来,滇池水质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昆明市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大观河等流入滇池,其中有毒有害物质多达30多种,包括镉、汞... 滇池是云南高原最大的淡水湖,是昆明地区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用水的水源,又是昆明市的重要风景区。近年来,滇池水质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昆明市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大观河等流入滇池,其中有毒有害物质多达30多种,包括镉、汞、砷、铅、铬、氟、有机磷、氰化物等。其中砷(Léonard et al., 1980;Katsuhik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污染 监测 蝌蚪 微核试验
下载PDF
Wolbachia pipientis wMel基因组水平上的密码子使用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孙铮 马亮 +2 位作者 MURPHY Robert 张宪省 黄大卫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48-953,共6页
本实验检测了黑腹果蝇的专性寄生菌Wolbachia pipientis wMel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模式,并推测影响其密码子组成的因素.选择了478条蛋白编码基因作为研究对象,它们的GC含量比较低,约0.282~0.432.本研究结果显示,关联突变(contex... 本实验检测了黑腹果蝇的专性寄生菌Wolbachia pipientis wMel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模式,并推测影响其密码子组成的因素.选择了478条蛋白编码基因作为研究对象,它们的GC含量比较低,约0.282~0.432.本研究结果显示,关联突变(context-dependent mutation)是影响W.pipientis wMel基因组密码子组成的主要因素.同时,Nc—Plot曲线显示,基因组的密码子组成还受到了核苷酸组成偏好性(nucleotide composition bias)的影响.对应分析的结果显示,基因长度(R=0.123,P〈0.01)和基因表达水平(R=-0.312,P〈0.01)也对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关联突变、核苷酸组成、基因长度和基因表达水平都会影响到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Wolbachia基因组的几个特征和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且现在已有报道说明它们有共同的起源,但仍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baehia PIPIENTIS wMel 密码子使用 对应分析 关联突变
原文传递
中国兽类鼩鼱科一新纪录——高氏缺齿鼩 被引量:4
3
作者 何锴 邓可 蒋学龙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2-544,共3页
2011年12月5日在云南省个旧市蔓耗镇(N23°00‘43.0",E103°26‘18.9",海拔350m)采集到高氏缺齿鼩(Chodsigoa caovansunga Lunde,Musser and Son,2003)标本1号。该物种为中国新纪录并且是其在模式产地(越南河江省Mt.T... 2011年12月5日在云南省个旧市蔓耗镇(N23°00‘43.0",E103°26‘18.9",海拔350m)采集到高氏缺齿鼩(Chodsigoa caovansunga Lunde,Musser and Son,2003)标本1号。该物种为中国新纪录并且是其在模式产地(越南河江省Mt.Tay Con LinhⅡ山)以外的首个分布纪录。该标本头体长、尾长及颅全长明显大于模式产地的标本,线粒体cyt-b序列(JX508288)与地模标本相似度为98.6%。采集地生境为沟谷雨林,干扰类型为香蕉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氏缺齿鼩 新纪录 动物地理
下载PDF
川金丝猴垂体生长激素基因的克隆与初步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叶春 张亚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1-294,共4页
本研究通过PCR克隆测序,初步确定了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e)的垂体生长激素基因的全部外显子核苷酸序列及推断出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包括26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以及191个氨基酸的成熟蛋白序列)。我们构建了灵长类7个物种垂体... 本研究通过PCR克隆测序,初步确定了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e)的垂体生长激素基因的全部外显子核苷酸序列及推断出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包括26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以及191个氨基酸的成熟蛋白序列)。我们构建了灵长类7个物种垂体生长激素基因进化关系的基因树。垂体生长激素氨基酸序列的比较和垂体生长激素重要功能位点分析的结果显示:猴科的猕猴与疣猴科的川金丝猴垂体生长激素基因差异非常小。我们推测在猴超科动物中,垂体生长激素无明显功能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垂体生长激素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猴超科动物 进化关系
下载PDF
Cloning, Characterization, and FISH Mapping of Four Satellite DNAs from Black Muntjac (Muntiacus crinifrons) and Fea’s Muntjac (M. feae)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妍 佴文惠 +4 位作者 黄玲 王金焕 苏伟婷 LIN Chyi Chyang 杨凤堂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5-235,共11页
Recent molecular cytogenetic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extensive centromere-telomere fusions are the main chromosomal rearrangements underlying the karyotypic evolution of extant muntjacs. Although the molecular mechan... Recent molecular cytogenetic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extensive centromere-telomere fusions are the main chromosomal rearrangements underlying the karyotypic evolution of extant muntjacs. Although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andem fusions remains unknown, satellite DNA is believed to have facilitated chromosome fusions by non-allelic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Previous studies detected non-random hybridization signals of cloned satellite DNA at the postulated fusion sites on the chromosomes in Indian and Chinese muntjacs. But the genomic distribu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satellite DNAs in other muntjacs have not been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we have isolated four satellite DNA clones (BMCS, BM700, BM 1.1 k and FM700) from the black muntjac (Muntiacus crinifrons) and Fea's muntjac (M. feae), and hybridized these four clones onto chromosomes of four muntjac species (M. reevesi, M. crinifrons, M. gongshanenisis and M. feae). Besides the predominant centromeric signals, non-random interstitial hybridization signals from satellite I and II DNA clones (BMC5, BM700 and FM700) were also observed on the arms of chromosomes of these four muntjacs. Our results provide additional support for the notion that the karyotypes of M. crinifrons, M. feae and M. gongshanensis have evolved from a 2n = 70 ancestral karyotype by a series of chromosome fu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H mapping Satellite DNA Muntiacus Tandem chromosome fusion
下载PDF
中国鸟类种新记录——黑颏穗鹛 被引量:1
6
作者 董江天 杨晓君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2-292,332,共2页
2010年2月12—13日,在西藏日喀则樟木镇海拔2070m及1900m处的公路旁分别观察并拍摄到一种鸟类。根据观察资料及所拍照片,
关键词 黑颏穗鹛 新记录 鸟类 中国
下载PDF
哺乳动物中不同表达丰度外显子的进化特征
7
作者 李洁 方林 +6 位作者 李昕 张晓妍 叶葭 胡卫红 郑冰蓉 俞海菁 肖春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9,共9页
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利用哺乳动物基因组数据对不同表达丰度外显子的进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以非编码区和假基因为对照,对外显子进行序列相似度、phastCons和Ka/Ks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外显子十分保守而低表达和低表达的外显子也在物种... 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利用哺乳动物基因组数据对不同表达丰度外显子的进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以非编码区和假基因为对照,对外显子进行序列相似度、phastCons和Ka/Ks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外显子十分保守而低表达和低表达的外显子也在物种间表现出保守的进化特征.低表达丰度的外显子构成了物种转录组中大多数的转录本种类,结果显示它们的进化都受到功能限制,暗示它们可能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为增加生物复杂度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显子 进化 序列相似度 phastCons Ka/Ks
原文传递
Association of RELN promoter SNPs with schizophrenia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8
作者 常履华 李明 +6 位作者 罗雄剑 刘兴彦 尹利德 杨顺英 刁红波 宿兵 普兴富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4-508,共5页
Previous research on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and association tests have suggested that RELN is a risk gene for schizophrenia in world populations.Based on the reported down-regulation of RELN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 Previous research on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and association tests have suggested that RELN is a risk gene for schizophrenia in world populations.Based on the reported down-regulation of RELN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 compared with normal subjects,we speculated that variants in the RELN promoter region may confer risk for schizophrenia.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associations of three SNPs in the promoter region of RELN with schizophrenia in a case-control sample from southwestern China(940 cases and 13 69 controls).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none of the SNPs showed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in our sample,indicating the risk variants for schizophrenia in RELN may not be located in the promoter region.We also performed meta-analysis by combining our data with previously reported data o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with a total sample size of 2 843 individuals,and the result remained nonsignificant.Collectively,our results suggested variants in the RELN promoter may not harbor risk SNPs associated with schizophrenia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N SCHIZOPHRENIA PROMOTER SNP Chinese population
下载PDF
中国两栖、爬行动物更新名录 被引量:91
9
作者 王剀 任金龙 +8 位作者 陈宏满 吕植桐 郭宪光 蒋珂 陈进民 李家堂 郭鹏 王英永 车静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9-218,共30页
本文在2015年发表的爬行动物名录及同年《中国两栖类信息系统》发布的两栖动物名录的基础上,通过整理新发表的分类学研究及先前名录遗漏的部分早期文献,更新了截至2019年底中国现生本土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名录。2015–2019年间,中国两... 本文在2015年发表的爬行动物名录及同年《中国两栖类信息系统》发布的两栖动物名录的基础上,通过整理新发表的分类学研究及先前名录遗漏的部分早期文献,更新了截至2019年底中国现生本土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名录。2015–2019年间,中国两栖动物新记录1科,新描述2属,恢复1属有效性,新记录1属,新描述或恢复有效种74种,新增国家纪录18种;另6属、8种的有效性未得到近年研究证据支持(在此视为次定同物异名而未做收录,后同)。同期,中国爬行动物新恢复5科,新描述1亚科,新描述1属,恢复3属有效性,新记录3属,新描述、恢复或提升有效种43个,新增国家纪录10种;另有5属、4种的有效性未得到近年研究证据支持,并移除1属、4种在我国的分布纪录。此外,通过整理2015年前文献,爬行动物增补3属,提升3亚种至种级地位,增补国家新纪录3种,另有3属、2种的有效性未得到近年研究证据支持,同时移除1种在我国的分布纪录。综上,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记录现生本土两栖动物3目13科62属515种(蚓螈目1科1属1种,有尾目3科14属82种,无尾目9科47属431种),爬行动物3目35科135属511种(鳄形目1科1属1种,龟鳖目6科18属34种,有鳞目蛇亚目18科73属265种、蜥蜴亚目10科43属211种)。此外,本文还对先前名录中部分爬行动物的中文名提出了修改建议,建议恢复部分物种的惯用中文名。2015–2019年,新物种及新纪录已知物种数量占现两栖、爬行动物物种总数的17.1%和10.2%。近年来,我国发表的两栖、爬行动物新物种和已知物种的新纪录数量持续增加,分类体系也在研究中不断完善,建议今后及时地进行阶段性总结,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讨论,以推动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分类学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生物多样性 新物种 名录 分类学 分类变动
原文传递
中国淡水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现状 被引量:44
10
作者 杨君兴 潘晓赋 +4 位作者 陈小勇 王晓爱 赵亚鹏 李建友 李再云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7-280,共14页
随着鱼类资源的持续衰退以及保护水产学的兴起,鱼类人工增殖放流已由传统渔业增殖发展成为特有珍稀鱼类种群恢复的主要技术手段。近年来,我国淡水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涉及水系多、规模大且种类丰富,取得了显著效果并积累了大量基础资料和... 随着鱼类资源的持续衰退以及保护水产学的兴起,鱼类人工增殖放流已由传统渔业增殖发展成为特有珍稀鱼类种群恢复的主要技术手段。近年来,我国淡水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涉及水系多、规模大且种类丰富,取得了显著效果并积累了大量基础资料和经验。为深入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基础研究,规范技术并提升生态效益,该文收集整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别从基础理论、塘养种群管理及效果评价等方面阐述人工增殖放流的理论背景,并结合我国"四大家鱼"、中华鲟、胭脂鱼、滇池金线鲃及其他珍稀濒危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现状,讨论了野外监测和效果评价的作用和意义,提出放流种群遗传局限性、数量和规格权衡以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权衡等问题,旨在为相关研究和人工放流实践提供系统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鱼类 人工繁殖 增殖放流 中国
下载PDF
常用系统发育树构建算法和软件鸟瞰 被引量:37
11
作者 张丽娜 荣昌鹤 +5 位作者 何远 关琼 何彬 朱兴文 刘佳妮 陈红菊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0-650,共11页
系统发育树又称进化树、生命树等,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一书中首次出现,之后系统发育树的重构被广大生物学家所接受。该文阐述了构建系统发育树的基本流程,对目前用于构建系统发育树的四类算法(距离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 系统发育树又称进化树、生命树等,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一书中首次出现,之后系统发育树的重构被广大生物学家所接受。该文阐述了构建系统发育树的基本流程,对目前用于构建系统发育树的四类算法(距离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比较,并介绍了一些常用系统发育树构建和分析软件(PHYLIP、MEGA、MrBayes)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发育树 距离矩阵法 最大简约法 最大似然法 贝叶斯算法 系统发育分析软件
下载PDF
人类群体环境适应性进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2
作者 季林丹 徐进 张亚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2-119,共8页
大约5~10万年前,现代人走出非洲并迁移至世界各地繁衍生息.在这一历史迁徙过程中,他们面临着各种新环境的生存挑战.随着群体遗传学信息、环境因素和表型资料等的不断累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在人类的适应性进化中起着至关重要... 大约5~10万年前,现代人走出非洲并迁移至世界各地繁衍生息.在这一历史迁徙过程中,他们面临着各种新环境的生存挑战.随着群体遗传学信息、环境因素和表型资料等的不断累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在人类的适应性进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自然气候因素、环境中的病原体分布及食物来源等方面对人类的适应性进化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人 环境因素 适应性进化 自然选择
原文传递
从隐存种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9
13
作者 徐伟 车静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9-530,共12页
分子技术的发展,在推动隐存种大量发现的同时,也凸显出我们对于生物多样性了解的局限性.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对于隐存种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知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本文简述了隐存... 分子技术的发展,在推动隐存种大量发现的同时,也凸显出我们对于生物多样性了解的局限性.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对于隐存种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知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本文简述了隐存种的概念和有关形成机制的主要假说,并着重介绍了分子技术带动下的隐存种研究的发展概况.通过文献搜集,统计归纳了国内关于隐存种研究现状,对于隐存种的逐渐认知已经在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多个领域产生积极作用,包括区域物种多样性的发掘、濒危物种保护遗传研究、入侵生物鉴别及防控、疾病防治等方面.未来,需将隐存种研究纳入到大尺度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估体系中,在此基础上,加强对隐存种形态保守机制的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存多样性 DNA条形码 二代测序技术 基因组 生物多样性保护
原文传递
家养动物的起源与驯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晶 张亚平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9-329,共11页
动物的驯化是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导致了人类生活方式从狩猎向畜牧的转变。开展家养动物起源与驯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和人工选择下动物的进化过程,而且有助于开展家养动物的良种选育和遗传多样性保护... 动物的驯化是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导致了人类生活方式从狩猎向畜牧的转变。开展家养动物起源与驯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和人工选择下动物的进化过程,而且有助于开展家养动物的良种选育和遗传多样性保护,因此该研究领域受到了人们的长期关注。近年来,随着更多考古证据的发现与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对于家养动物的起源与驯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本文对家养动物起源与驯化研究中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方法和进展进行了综述。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家养动物的野生祖先、起源地、起源时间、建群者大小和扩散路线等问题;第二部分则涉及家养动物驯化的条件、过程、性状改变及其遗传机制等方面。最后指出了家养动物起源与驯化研究中依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发展的趋势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源 驯化 考古学 分子遗传学
下载PDF
苦味受体基因家族功能和演化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9
15
作者 胡玲玲 施鹏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472-2482,共11页
苦味的识别作为一种防御机制,能帮助动物避免摄入有毒物质,它在动物的长期进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生存环境和取食偏好,使苦味识别能力在动物的长期进化中产生了分化.苦味的识别源于苦味物质和苦味受体的结... 苦味的识别作为一种防御机制,能帮助动物避免摄入有毒物质,它在动物的长期进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生存环境和取食偏好,使苦味识别能力在动物的长期进化中产生了分化.苦味的识别源于苦味物质和苦味受体的结合,所以对编码苦味受体基因的研究成为研究苦味识别的分子基础.近年来,随着体外功能实验体系的建立,越来越多苦味受体的配体被发现.另一方面,随着许多脊椎动物基因组的测序完成,人们对苦味受体基因家族的演化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演化驱动力的研究,能够使我们了解不同物种中苦味受体功能的变化趋势,从而帮助我们发现更多的苦味配体.本文主要介绍了苦味受体基因家族的功能及其在脊椎动物中演化的最新进展,并对苦味受体基因家族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味受体基因家族 配体 功能 演化 选择
原文传递
滇池金线鲃亲鱼培育、繁殖力以及卵径大小与胚胎存活率的关系 被引量:18
16
作者 潘晓赋 杨君兴 +1 位作者 陈小勇 李再云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6-203,共8页
2007—2010年,对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进行了亲鱼培育、繁殖力和卵径(egg diameter,ED)大小的研究。滇池金线鲃的催产率、核偏位率和孵化率分别由2007年的25.2%、61.5%和30.4%到2010年的91.3%、85.2%和44.5%。四年间这... 2007—2010年,对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进行了亲鱼培育、繁殖力和卵径(egg diameter,ED)大小的研究。滇池金线鲃的催产率、核偏位率和孵化率分别由2007年的25.2%、61.5%和30.4%到2010年的91.3%、85.2%和44.5%。四年间这3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催产率提高的幅度最大。提供适合滇池金线鲃营养全面的饵料可以保证亲鱼培育的最佳效果,获得高质量的鱼卵和鱼苗。滇池金线鲃绝对怀卵量与体长的关系是F=0.0004826SL3.166(R2=0.6424,P<0.05)。四年来滇池金线鲃的平均产卵量为(2118.4±899.1)粒,平均绝对怀卵量为(2402.9±881.9)粒,平均相对怀卵量为(70.4±20.8)粒。产卵量、绝对怀卵量和相对怀卵量都有随着体长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卵的大小与胚胎存活相关,在胚胎发育的前两天,不同批次胚胎的死亡呈现一种稳定的或低的死亡率;而后5~7d不同大小的卵呈现不同的死亡率,即小的卵具有更高的死亡率;而卵径>2.0mm的胚胎死亡率趋于稳定;大的卵有更高的生存潜力,能保证仔鱼开口前继续完善身体器官的形成或发生所需要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金线鲃 亲鱼培育 繁殖力 卵径大小
下载PDF
云南境内南盘江水系鱼类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伟营 杨君兴 陈小勇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29,共11页
为了解南盘江鱼类资源现状,保护和恢复南盘江鱼类多样性,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对云南省境内南盘江鱼类现状进行实地考察,结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馆藏标本和历年相关记录,分析南盘江鱼类种质资源现状。结果表明,云南境内南盘江及... 为了解南盘江鱼类资源现状,保护和恢复南盘江鱼类多样性,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对云南省境内南盘江鱼类现状进行实地考察,结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馆藏标本和历年相关记录,分析南盘江鱼类种质资源现状。结果表明,云南境内南盘江及其附属湖泊共有鱼类8目、20科、71属、160种;其中,土著种137种,特有种93种,外来种23种。鲤科鱼类最多,有94种,占鱼类总数的58.8%,其次为条鳅科32种,占总数的20.0%,爬鳅科7种,占总数的4.4%。南盘江鱼类种类众多,但由于人为影响,河流污染比较严重,目前已有24种鱼类被列为濒危种类。分析南盘江近两年的鱼类种质资源现状,发现土著种类的数量大幅下降,这与南盘江河流环境恶化和水电开发力度增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鱼类 南盘江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在小型兽类鉴定中的探索:以甘肃莲花山为例 被引量:16
18
作者 何锴 王文智 +3 位作者 李权 罗培鹏 孙悦华 蒋学龙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7-205,共9页
为验证DNA条形码技术在小型兽类物种鉴定中的可行性,我们使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和DNA条形码技术对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的77号小型兽类标本进行鉴定。共鉴定出物种13种,分别属于3目7科。其中小纹背鼩鼱(Sorex bedfordiae)、藏... 为验证DNA条形码技术在小型兽类物种鉴定中的可行性,我们使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和DNA条形码技术对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的77号小型兽类标本进行鉴定。共鉴定出物种13种,分别属于3目7科。其中小纹背鼩鼱(Sorex bedfordiae)、藏鼩鼱(S.thibetanus)、甘肃鼹(Scapanulus oweni)、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斯氏鼢鼠(Eospalax smithi)、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等7种为莲花山首次报道。另外,采自海拔2,800m的黑线姬鼠是该物种全球海拔最高的分布记录。通过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形态鉴定需要研究者具有足够的分类学背景,基于DNA条形码的物种鉴定则限制于网络数据库中缺乏足够的序列信息导致成功率不高。因此我们认为现阶段形态鉴定依然是小型兽类鉴定的基石和主要手段,DNA条形码技术可以作为重要的补充手段,对形态鉴定的结果进行检验。最后本文认为DNA条形码鉴定前景非常乐观,但在现阶段的使用中应与经典分类紧密结合并尽可能保存凭证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小型哺乳动物 COI基因 16S RRNA基因
原文传递
无量山西黑冠长臂猿二重唱的声谱结构和时间特征 被引量:16
19
作者 范朋飞 蒋学龙 +1 位作者 刘长铭 罗文寿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3-302,共10页
2003年3月-2004年3月对无量山大寨子3群西黑冠长臂猿的二重唱的时间特征进行了监测。于2007年3月和2008年3月利用Sony TC-D5Pro2录音机、Sony C-76指向性话筒和Sony录音磁带对其二重唱进行了录音,对录音效果最好的5个声音用Signal/RTS4.... 2003年3月-2004年3月对无量山大寨子3群西黑冠长臂猿的二重唱的时间特征进行了监测。于2007年3月和2008年3月利用Sony TC-D5Pro2录音机、Sony C-76指向性话筒和Sony录音磁带对其二重唱进行了录音,对录音效果最好的5个声音用Signal/RTS4.0软件进行声谱分析。对无量山西黑冠长臂猿二重唱的声谱结构和时间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雄性西黑冠长臂猿的声音由起始音节、简单的重复音节和调节音节组成。根据频率变化的强度,可以将调节音节分为弱调节音节和强调节音节。强调节音节的特征是第二个音节具有非常明显的频率变化,有时第三个音节有类似变化,变频时的最高频率可达到5828Hz。雌性长臂猿一般只会发出一种类型的声音,即固定而刻板的激动鸣叫。根据激动鸣叫是否完整可以分为成功的激动鸣叫和失败的激动鸣叫。典型的西黑冠长臂猿二重唱通常由成年雄性发起,并占主导地位,且一般由雄性结束。雌性激动鸣叫结束后,雄性马上发出调节音节与之配合,雄性调节音节与雌性激动鸣叫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7s。平均每个群体的鸣叫频次为53%。如果发生鸣叫,一个群体平均每天鸣叫1.09次。91.5%的鸣叫发生在日出前0.5h至日出后3h之间,其中48.6%的鸣叫发生在日出后1h内。在一次鸣叫中,雌性平均发出成功的激动鸣叫4.6次,两次成功的激动鸣叫之间的时间间隔平均为115s。群体间均未显示鸣叫频次和持续时间上的差异,但激动鸣叫次数和激动鸣叫时间间隔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黑冠长臂猿 二重唱 声谱结构 时间特征 无量山
下载PDF
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耳石的茜素红及茜素络合物标志 被引量:15
20
作者 赵亚鹏 潘晓赋 +3 位作者 杨君兴 陈小勇 王晓爱 李再云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9-503,共5页
该文使用不同浓度梯度(50~200 mg/L)和浸泡时间(4~24 h)的茜素络合物(ALC)及茜素红(ARS)水溶液对6、20及90日龄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仔稚鱼进行标志。两种标志物均能在其耳石上形成深红色标记环带,510~560 nm绿色激发光... 该文使用不同浓度梯度(50~200 mg/L)和浸泡时间(4~24 h)的茜素络合物(ALC)及茜素红(ARS)水溶液对6、20及90日龄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仔稚鱼进行标志。两种标志物均能在其耳石上形成深红色标记环带,510~560 nm绿色激发光下,标志带呈猩红色荧光反应。50 mg/L ALC或ARS溶液浸泡6日龄仔鱼8 h、50 mg/L ALC溶液或100 mg/L ARS溶液浸泡20日龄仔鱼24 h及100 mg/L ALC或150 mg/L ARS溶液浸泡90日龄稚鱼24 h,可见光下即可见清晰深红色标记带。50 mg/L ARS或ALC溶液浸泡6日龄仔鱼4 h或浸泡20、90日龄仔鱼24 h,绿色激光下即绿色可见猩红色标记带。且以上浸泡条件均可保证100%标记率和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标志 滇池金线鲃 茜素络合物 茜素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