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岛棉GbMFT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顾超 李超 +3 位作者 李晓波 肖向文 崔百明 黄先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91-1399,共9页
通过RT-PCR和RACE技术,从新疆海岛棉品种新海14中克隆得到了一个MFT(MOTHER OF FT AND TFL1)类似基因,命名为GbMFT1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KC513744)。GbMFT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为528 bp,编码175个氨基酸的蛋白,含一个磷脂酰乙醇胺结... 通过RT-PCR和RACE技术,从新疆海岛棉品种新海14中克隆得到了一个MFT(MOTHER OF FT AND TFL1)类似基因,命名为GbMFT1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KC513744)。GbMFT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为528 bp,编码175个氨基酸的蛋白,含一个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EBP)结构域。GbMFT1蛋白的羧基端含有MFT蛋白都含有的脯氨酸。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GbMFT1编码产物与葡萄、番茄亲缘关系较近,属于同一进化分支。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GbMFT1基因在棉花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花瓣中的表达量较高;在纤维发育的不同时期中均有表达,在开花后2 d的胚珠、9 d的纤维中表达量最高。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GbMFT1基因在刚萌发的种子中表达量高,用不同浓度的ABA处理种子后其表达变化不明显,表明GbMFT1基因的表达不受ABA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MFT1基因 早花 表达分析 成花素
下载PDF
新型一枝蒿酮酸异噁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A,B型流感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江瑜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3-337,共5页
为了提高一枝蒿酮酸的生物活性,以一枝蒿酮酸和3-取代苯基-5-氨甲基-异噁唑为原料,在偶合试剂DCC,HOBt/DMAP的作用下,合成了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异噁唑的一枝蒿酮酸酰胺衍生物3a~3f.所合成的化合物均经过IR,1H NMR,13C NMR,ESI-MS等分... 为了提高一枝蒿酮酸的生物活性,以一枝蒿酮酸和3-取代苯基-5-氨甲基-异噁唑为原料,在偶合试剂DCC,HOBt/DMAP的作用下,合成了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异噁唑的一枝蒿酮酸酰胺衍生物3a~3f.所合成的化合物均经过IR,1H NMR,13C NMR,ESI-MS等分析方法表征及初步体外抗A(H3N2,H1N1)型和B型流感病毒活性研究.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3c同时具有抗A(H3N2)型和B型流感病毒活性,化合物3c和3e表现出比母体化合物强的抗B型流感病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枝蒿酮酸 异噁唑衍生物 流感病毒 活性研究
原文传递
乳腺癌治疗新靶点GPER1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陈花 马海蓉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59-964,共6页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乳腺癌治疗新靶点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 1,GPER1/GPR30)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Medline、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分别以"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1/GPR30)"...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乳腺癌治疗新靶点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 1,GPER1/GPR30)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Medline、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分别以"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1/GPR30)"和"乳腺癌"、"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1/GPR30)"和"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为关键词,检索1997-2013年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GPER1参与的信号转导通路与乳腺癌;2)GPER1与乳腺癌抗雌激素治疗耐药性;3)GPER1与乳腺癌病理过程。依据纳入标准,纳入分析的参考文献为52篇。结果:GPER1是一种新型雌激素受体,它不但构建了慢速基因效应和快速非基因效应的交互通话,还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活化后参与蛋白激酶途径及通过第二信使cAMP、Ca2+途径介导快速非基因效应,发挥间接转录调控作用。GPER1介导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其激活可能促使乳腺癌细胞产生他莫昔芬(tamoxifen,TAM)耐药。结论:GPER1是新型的乳腺肿瘤标志。以GPER1及GPER1介导的信号通路为靶点的治疗将有望成为乳腺癌预防和治疗的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 乳腺肿瘤 他莫昔芬 耐药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RP-HPLC法同时测定石榴皮提取物阴道泡腾片中安石榴苷和鞣花酸 被引量:13
4
作者 罗玉琴 李洋 +2 位作者 热依木古丽·阿布都拉 刘力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11-2013,共3页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石榴皮提取物阴道泡腾片中安石榴苷和鞣花酸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Gemini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2%三氟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8 mL/min,检测波长280 nm...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石榴皮提取物阴道泡腾片中安石榴苷和鞣花酸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Gemini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2%三氟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8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安石榴苷在0.098~0.610 mg/mL(r=0.999 1)、鞣花酸在0.011~0.060 mg/mL(r=0.999 8)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0%、100.4%(n=9),RSD均小于1.5%。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为石榴皮提取物阴道泡腾片的质量控制建立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皮提取物 阴道泡腾片 安石榴苷 鞣花酸 RP-HPLC
原文传递
熵权法-层次分析法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雪莲益肾方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9
5
作者 夏提古丽·塔西买买提 赵媛 +3 位作者 刘艺 邓德强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吴涛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858-1862,共5页
目的 优选雪莲益肾方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雪莲益肾方中总黄酮、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含量及出膏率为考察指标,采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综合权重系数;以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上述各指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 目的 优选雪莲益肾方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雪莲益肾方中总黄酮、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含量及出膏率为考察指标,采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综合权重系数;以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上述各指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实验,优化雪莲益肾方的提取工艺。结果 雪莲益肾方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12、提取次数3次。3次验证实验的平均综合评分为96.40分(RSD为0.28%),与模型预测值的偏差为0.98%。结论 本研究优化后的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为雪莲益肾方的提取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莲益肾方 熵权法 层次分析法 Box-Behnken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下载PDF
不同色彩矮牵牛DFR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朱奇朗 李晓波 +4 位作者 肖向文 李雪源 黄先忠 郑巨云 艾先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8-76,共9页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DFR)是花色素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基因。以新疆种植的白、红和蓝色矮牵牛为试验材料,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从花中克隆到3个完整的DFR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CDS),与已知的矮牵牛DFR基因(GenBank登录号:X15537)序列...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DFR)是花色素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基因。以新疆种植的白、红和蓝色矮牵牛为试验材料,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从花中克隆到3个完整的DFR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CDS),与已知的矮牵牛DFR基因(GenBank登录号:X15537)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7.79%、96.59%和97.99%,分别命名为PhDFR1,PhDFR2和PhDFR3;3个基因编码380个氨基酸,同已知矮牵牛DFR基因编码的蛋白(GenBank登录号:CAA33544)的同源性分别是95.53%、94.21%和95.79%;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3个蛋白均具有NADB-Rossmann家族中高度保守的NADPH结合位点、底物特异性结合位点。3个矮牵牛品种DFR都不具有信号肽,为亲水蛋白,定位于细胞质的可能性最高;均具有两个跨膜结构,α-螺旋和β-折叠是3个DFR的主要二级结构元件,并且形成了β-α-β-α-β的Rossmann折叠,整本上呈对称分布。利用同源建模分析3个DFR蛋白与已知葡萄的DFR晶体结构有很高的相似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PhDFR1、PhDFR2、PhDFR3与已知矮牵牛DFR蛋白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牵牛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 同源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新疆千叶蓍中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红亮 李俊 +1 位作者 赵海清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128,共7页
为探究生长于新疆的千叶蓍(Achillea millefolium L.)中的活性物质基础,本文对采自新疆哈密地区的千叶蓍开展了化学成分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利用柱层析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千叶蓍的全草中分离出二十种化合物。通... 为探究生长于新疆的千叶蓍(Achillea millefolium L.)中的活性物质基础,本文对采自新疆哈密地区的千叶蓍开展了化学成分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利用柱层析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千叶蓍的全草中分离出二十种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波谱学技术以及和文献数据对比,将其分别鉴定为猫眼草黄素(1)、矢车菊黄素(2)、槲皮素(3)、芹菜素(4)、芹黄素-7-O-β-D-葡萄糖苷(5)、(-)-芝麻素(6)、乙氧基阿魏酸(7)、咖啡酸乙酯(8)、香豆酸(9)、对羟基苯丙酸(10)、伞形花内酯(11)、7-甲氧基香豆素(12)、香草酸(13)、4-羟基苯甲酸(14)、二氢猕猴桃内酯(15)、paeoveitol B(16)、2-羟基-2-[(E)-1α,2β,3-三羟基-3-壬烷-5,7-二炔]-4H-吡喃(17)、吲哚-3-乙醛(18)、β-谷甾醇(19)和3β-羟基-5α,8α-环二氧麦角甾-6,22-二烯麦角甾醇过氧化物(20)。其中,化合物20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8~10、12~13、15~18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初步评估了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和化合物1~5、8~9、13~14和16的抗氧化及其抗菌活性。化合物3(IC50=9. 9±0. 94μM)和8(IC50=21. 29±1. 65μM)表现出显著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化合物9、14和16表现出抑制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能力。本文首次报道了分布于新疆的千叶蓍中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结果表明,酚类化合物如黄酮、苯丙素是该植物中的主要成分。此外,本研究发现千叶蓍中成分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为该植物作的药用价值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叶蓍 黄酮 苯丙素 抗氧化活性 抗菌活性
下载PDF
熊果酸对H22荷瘤小鼠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李艳红 李晓波 +2 位作者 陆雪莹 高剑峰 肖向文 《实验动物科学》 2013年第5期1-5,14,共6页
目的探讨熊果酸(UA)对H22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皮下移植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UA,检测抑瘤率和免疫器官指数,MTT法检测脾脏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T细胞亚群含量及比例,ELIS... 目的探讨熊果酸(UA)对H22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皮下移植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UA,检测抑瘤率和免疫器官指数,MTT法检测脾脏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T细胞亚群含量及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2、IL-4和TNF-α的表达量。结果 UA对小鼠皮下移植性肿瘤H22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降低免疫器官中异常增大的脾指数,增强脾脏中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提高淋巴细胞亚群CD4+T细胞表达及CD4+/CD8+T细胞亚群比例,促进血清IL-2、TNF-α表达,降低IL-4表达。结论 UA可抑制小鼠肝癌H22肿瘤生长,体内可以提高荷瘤小鼠的免疫能力,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小鼠肝癌H22细胞 抑瘤率 免疫调节
下载PDF
大麻二酚及其类似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史文强 公绪栋 +1 位作者 吴春晖 沈敬山 《药学进展》 CAS 2020年第9期710-720,共11页
大麻二酚(CBD)因具有神经保护、镇痛、抗炎、抗氧化以及抗癫痫等药理学作用或功效而受到广泛的关注。通过对天然与合成来源的CBD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特征及其潜在的生物学作用或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CBD及其衍生物的开发和应用... 大麻二酚(CBD)因具有神经保护、镇痛、抗炎、抗氧化以及抗癫痫等药理学作用或功效而受到广泛的关注。通过对天然与合成来源的CBD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特征及其潜在的生物学作用或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CBD及其衍生物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二酚 大麻二酚类似物 生物学作用
原文传递
乃孜来颗粒中化学成分的UHPLC-Q-Orbitrap-MS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严雅慧 吴涛 +3 位作者 陈菊 热依木古丽·阿布都拉 黄磊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56-166,共11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Orbitrap-MS)对乃孜来颗粒中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定和归属。方法:选择ACQUITY UPLC BEH Shield RP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选择0.1%甲酸水溶...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Orbitrap-MS)对乃孜来颗粒中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定和归属。方法:选择ACQUITY UPLC BEH Shield RP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选择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进行梯度洗脱(0~3 min,1%B;3~16 min,1%~11%B;16~30 min,11%~34%B;30~37 min,34%~52%B;37~42 min,52%~100%B;42~44 min,100%B),流速0.3 mL·min^(-1),柱温35℃;通过正、负离子模式采集质谱数据,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二级质谱裂解碎片等信息,结合对照品及相关文献信息比对,对乃孜来颗粒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推测鉴别了175个化合物,包括72个黄酮类,77个有机酸类,15个倍半萜类,6个香豆素类和5个其他类;并对这些化合物的药材来源进行归属,其中归属于一枝蒿154个、神香草64个、破布木果33个、天山堇菜42个、莴苣子56个、薄荷65个、大枣28个、洋甘菊78个,其中7个为8味组方药材的共有成分。结论:建立的UHPLC-Q-Orbitrap-MS可实现对乃孜来颗粒中化学成分的快速、准确鉴定,基本涵盖了组方中各药材的成分信息,可为完善该制剂的质量评价体系和阐明其药效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乃孜来颗粒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Orbitrap-MS) 黄酮 有机酸 倍半萜 化学成分 香豆素类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阿图什无花果叶汁中3种香豆素的含量 被引量:6
11
作者 迪丽阿热姆.尼加提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阿图什无花果叶汁中伞形花内酯、佛手柑内酯和补骨脂素3种香豆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Sunfire C_(18)ODS(250 mm×4.6 mm,5μm),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水,流动相配比... 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阿图什无花果叶汁中伞形花内酯、佛手柑内酯和补骨脂素3种香豆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Sunfire C_(18)ODS(250 mm×4.6 mm,5μm),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水,流动相配比为0~10 min,乙腈25%;10~12min,乙腈由25%梯度增至50%;12~20 min,乙腈50%;20~22 min,乙腈由50%梯度增至100%。结果伞形花内酯、佛手柑内酯和补骨脂素分别在0.001~0.019 mg、mL(R^2=0.999 9)、0.01~0.19 mg、mL(R^2=0.9997)和0.01~0.19 mg、mL(R^2=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09%(RSD=0.85%)、102.07%(RSD=1.07%)和101.00%(RSD=0.71%)。阿图什无花果叶汁中伞形花内酯、佛手柑内酯和补骨脂素3种香豆素的含量分别为1.09、9.89、24.58 mg/g。结论HPLC法简便、准确、稳定,可用于测定无花果叶汁中伞形花内酯、佛手柑内酯和补骨脂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叶汁 香豆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新疆道地药材中二萜类生物碱的核磁共振特征与抗肿瘤活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海力马依.海米提 赵波 +2 位作者 Khayrulla Bobakulov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侯雪玲 《中南药学》 CAS 2016年第4期378-384,共7页
目的归纳总结从新疆本地的几种翠雀属植物和乌头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二萜类生物碱的核磁特征以及这些生物碱的抗肿瘤活性。方法运用核磁共振~1H-NMR和^(13)C-NMR测定二萜生物碱化合物的特征峰,在结构解析中还采用了COSY、HMBC、HSQC和NO... 目的归纳总结从新疆本地的几种翠雀属植物和乌头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二萜类生物碱的核磁特征以及这些生物碱的抗肿瘤活性。方法运用核磁共振~1H-NMR和^(13)C-NMR测定二萜生物碱化合物的特征峰,在结构解析中还采用了COSY、HMBC、HSQC和NOESY等实验方法,应用MTT法对这些生物碱的抗肿瘤活性就行评价。结果总结了该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核磁共振~1H-NMR与^(13)C-NMR数据之间的关系及规律,并对氮杂缩醛等特殊结构单元的~1H-NMR和^(13)C-NMR化学位移值范围进行了归纳,同时发现部分化合物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人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株表现出较好的细胞毒活性。结论对二萜生物碱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寻找高效低毒的二萜生物碱化合物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利用结构修饰来减毒增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萜生物碱 翠雀属 乌头属 核磁共振 生物活性
下载PDF
新疆酸李果实多糖的理化性质、功能及其流变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温辉珍 杨子 +1 位作者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信学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7-66,共10页
该研究以去核后的新疆酸李果实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复合酶热缓冲液提取法制得酸李果实多糖(Prunus cerasifera Ehrhart polysaccharides,PCP),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功能和流变学特性。理化性质分析结果显示,PCP中含中性糖(37.21±5.0... 该研究以去核后的新疆酸李果实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复合酶热缓冲液提取法制得酸李果实多糖(Prunus cerasifera Ehrhart polysaccharides,PCP),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功能和流变学特性。理化性质分析结果显示,PCP中含中性糖(37.21±5.06)%、酸性糖(70.89±3.41)%和蛋白质(0.82±0.11)%,是一种由岩藻糖(Fuc)、鼠李糖(Rha)、阿拉伯糖(Ara)、半乳糖(Gal)、葡萄糖(Glc)、木糖(Xyl)和甘露糖(Man)组成的大分子酸性杂多糖,各单糖物质的量百分比为0.42%、7.50%、26.39%、28.51%、29.15%、3.33%和4.70%,相对分子质量为1248.33 kDa,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微观上表现出光滑致密的层状结构。功能特性分析结果表明,PCP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保湿性以及持水和持油性能,并具备良好的促乳化性能和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流变学特性研究结果显示,PCP水溶液表现出非牛顿流体的剪切稀化特性,其表观黏度存在浓度和温度依赖性,并受金属盐离子的种类和添加量的影响,同时,PCP具有良好的水溶液凝胶化倾向,而金属离子的引入可促进PCP水凝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酸李 多糖 理化性质 功能特性 流变学特性
下载PDF
榅桲籽油超临界CO2萃取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哈及尼沙·吾甫尔 张君萍 木巴拉克·依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14,共4页
以榅桲籽为原料,以榅桲籽油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对其进行萃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运用正交实验优化榅桲籽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榅桲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 以榅桲籽为原料,以榅桲籽油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对其进行萃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运用正交实验优化榅桲籽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榅桲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榅桲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投料量50 g,粉碎粒度30目,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3 h,CO_2流量6 L/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榅桲籽油得率为19.85%。榅桲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1.40%,其中亚油酸52.13%、油酸37.52%和亚麻酸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榅桲籽油 超临界CO2萃取 GC-MS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棕色棉DFR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肖向文 朱奇朗 +6 位作者 刘海峰 王俊铎 罗城 曾闻 梁亚军 龚兆龙 李晓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8-95,共8页
花色素苷是影响花色的主要色素,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基因是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通过同源克隆策略,以新彩棉6号(XC-6)纤维的RNA以及DNA为模板克隆得到GhDFR基因的CDS全长编码序列及带有内含子的基因组序列,并进行了... 花色素苷是影响花色的主要色素,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基因是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通过同源克隆策略,以新彩棉6号(XC-6)纤维的RNA以及DNA为模板克隆得到GhDFR基因的CDS全长编码序列及带有内含子的基因组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含有6个外显子,5个内含子结构,其cDNA包含一个1 02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55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包含具有高度保守性的NADP(H)的结合位点以及底物特异性结合位点。推定的GhDFR蛋白质分子量为39.65 kD,等电点为5.67。该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毛果杨、葡萄、天竺葵等物种DFR蛋白显示出较高同源性,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其与天竺葵、芍药DFR亲缘关系较近。氨基酸序列分析预测表明,GhDFR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不具备信号肽区段,无明显跨膜区域,不属于分泌蛋白,可能为亲水性蛋白,定位于细胞质的可能性最高,其主要二级结构元件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GhDFR属于NADB-Rossmann superfami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黄酮-4-还原酶(DFR) 天然彩色棉 基因克隆 花色素苷
下载PDF
木犀草素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效应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陆雪莹 李艳红 +1 位作者 肖向文 李晓波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评价木犀草素对人胃癌BGC-823细胞裸鼠移植瘤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BGC-823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裸鼠皮下接种BGC-823细胞,成瘤后,根据裸鼠体重,进行区组随机化分组,共分成5组(各8只):对照组(生理盐水,0.2ml/只)... 目的评价木犀草素对人胃癌BGC-823细胞裸鼠移植瘤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BGC-823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裸鼠皮下接种BGC-823细胞,成瘤后,根据裸鼠体重,进行区组随机化分组,共分成5组(各8只):对照组(生理盐水,0.2ml/只),5氟尿嘧啶组(30mg/kg),木犀草素低(10mg/kg)、中(20mg/kg)、高(40mg/kg)剂量组;各组给药期间测定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各组用药结束后处死,称瘤重,计算抑瘤率,比较各组荷瘤鼠瘤重的差异;利用HE染色观察肿瘤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变化。结果肿瘤生长曲线结果表明,5氟尿嘧啶组,木犀草素低、中、高剂量组的肿瘤均有不同程度被抑制;木犀草素高剂量组肿瘤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0.29±O.01)比(0.38±0.03)g,P〈0.01],抑瘤率达到24.87%;HE染色结果表明,随着木犀草素剂量的增大,瘤体坏死灶边缘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且坏死区面积有增大趋势;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VEGF—A阳性细胞积分分别为1.25±0.17和1.00±0.0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50±0.15,均P〈0.05);高剂量组MMP-9阳性细胞积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3.75±1.43比9.00±1.08,P〈0.01)。结论木犀草素在体内可抑制肿瘤生长,其主要机制是可刺激体内免疫反应,同时抑制肿瘤细胞的EGF—A、MMP-9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胃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原文传递
玫瑰花口服液的红外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 被引量:4
17
作者 阿吉姑·阿布都热西提 楚刚辉 +1 位作者 托哈提阿吉·麦麦提艾力 买买提·吐尔逊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47-51,共5页
目的:采用红外光谱和化学模式识别相结合建立了玫瑰花口服液质量评价的方法。方法:以11批玫瑰花口服液和4种伪品作红外光谱分析,对主要吸收峰进行指认,获得红外指纹图谱,并按不同特征吸收峰位下的透射比进行相似度计算,通过相似度分析... 目的:采用红外光谱和化学模式识别相结合建立了玫瑰花口服液质量评价的方法。方法:以11批玫瑰花口服液和4种伪品作红外光谱分析,对主要吸收峰进行指认,获得红外指纹图谱,并按不同特征吸收峰位下的透射比进行相似度计算,通过相似度分析对11批玫瑰花口服液及4种伪品的红外图谱一致性进行了考察,并把获得的指纹图谱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结果:11批玫瑰花口服液红外指纹图谱一致性良好,玫瑰花口服液及伪品通过相似度分析和化学模式识别均能够很好地区分开来,相似度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相一致,2种化学计量方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结果表明该方法是鉴别玫瑰花口服液真伪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口服液 伪品 红外指纹图谱 相似度 化学模式识别
原文传递
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快速测定阿里红饮片中齿孔酸含量
18
作者 谢玉玉 陈志慧 +1 位作者 侯雪玲 刘永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81-2987,共7页
传统的阿里红中齿孔酸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但该方法前处理复杂,操作繁琐。为了实现对中药阿里红饮片中齿孔酸含量的快速无损监测,尝试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NIR)的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模型。用来预测阿里红中齿孔酸的含量,... 传统的阿里红中齿孔酸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但该方法前处理复杂,操作繁琐。为了实现对中药阿里红饮片中齿孔酸含量的快速无损监测,尝试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NIR)的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模型。用来预测阿里红中齿孔酸的含量,采用传统的HPLC方法对阿里红中的齿孔酸含量进行测定,其结果作为指标值。采集近红外数据后使用五种光谱变换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即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化(SNV)、Savitzky-Golay平滑(7点)、一阶导数变换(FD)和二阶导数变换(SD)。通过竞争自适应重加权法(CARS)进行波长选择并对PLS模型进行优化,大大减少了光谱变量的数量,并显著提高了PLS模型的性能,尤其是SNV-CARS-PLS模型,仅占总光谱波长的5.53%,预测集的R2值为0.9823,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值为0.1037%,残差预测偏差(RPD)值为5.34。通过t检验表明:该最优模型与传统HPLC法在预测阿里红中齿孔酸含量上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结合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对波长筛选后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对阿里红饮片中齿孔酸含量的无损检测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里红 齿孔酸 近红外 化学计量学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石榴皮提取物阴道泡腾片成型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洋 罗玉琴 +2 位作者 热依木古丽.阿布都拉 刘力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3-255,共3页
目的:研究石榴皮提取物阴道泡腾片成型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以pH值、发泡量、崩解时间及颗粒的流动性、压片难易、外观为指标对石榴皮提取物阴道泡腾片的成型工艺进行优化,综合评价产品质量。结果:最佳工艺配比为枸橼酸21%(m/m),... 目的:研究石榴皮提取物阴道泡腾片成型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以pH值、发泡量、崩解时间及颗粒的流动性、压片难易、外观为指标对石榴皮提取物阴道泡腾片的成型工艺进行优化,综合评价产品质量。结果:最佳工艺配比为枸橼酸21%(m/m),碳酸氢钠17%(m/m),以5%PVP无水乙醇溶液制粒。泡腾片pH值、发泡量、崩解时限检测合格,产品质量稳定。结论:本工艺适合制备石榴皮提取物阴道泡腾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皮提取物 阴道泡腾片 配方工艺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法从棉花花提取物中分离制备异槲皮素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永昕 热依木古丽.阿布都拉 +2 位作者 吴涛 巴杭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异槲皮素。方法对棉花花提取物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一步分离纯化,以醋酸乙酯-水(1:1)为两相溶剂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主机转速为800r/min,体积流量2.0mL/min,检测波长254nm,采用波谱法对所得化... 目的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异槲皮素。方法对棉花花提取物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一步分离纯化,以醋酸乙酯-水(1:1)为两相溶剂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主机转速为800r/min,体积流量2.0mL/min,检测波长254nm,采用波谱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产品的纯度。结果在该条件下经一步分离可得到质量分数为99%的异槲皮素对照品。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适合于从棉花花提取物中分离制备异槲皮素对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花提取物 总黄酮 异槲皮素 高速逆流色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