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晶格氧的甲烷化学链重整制合成气 被引量:16
1
作者 黄振 何方 +3 位作者 赵坤 郑安庆 李海滨 赵增立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99-1609,共11页
利用氧载体中的晶格氧代替分子氧进行的甲烷化学链重整制合成气,是一种新颖的甲烷制合成气技术,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它具有省却纯氧设备、能自热、合适的氢碳比、有用的副产物以及过程易于工业化等优点,因此受到国内外研究者... 利用氧载体中的晶格氧代替分子氧进行的甲烷化学链重整制合成气,是一种新颖的甲烷制合成气技术,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它具有省却纯氧设备、能自热、合适的氢碳比、有用的副产物以及过程易于工业化等优点,因此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本文介绍了化学链重整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重点总结了用于甲烷化学链重整的单金属氧载体和复合金属氧载体的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几种具有典型代表的甲烷化学链重整反应装置,并指出串行流化床反应器是实现化学链重整技术工业化最有效的装置;最后对化学链重整技术的拓展应用以及与其他技术交叉运用等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化学链重整 合成气 晶格氧 反应器
原文传递
中国燃料乙醇的应用及生产技术的效益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庄新姝 袁振宏 +3 位作者 孙永明 许敬亮 吴创之 马隆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6-531,共6页
针对国内外燃料乙醇的应用和发展情况,对比分析了淀粉质、糖质和纤维素类原料燃料乙醇生产工艺的异同,并对我国3种原料的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价。以10万t/a的燃料乙醇工厂为例,对不同原料燃料乙醇生产工艺的经济性、能源效益和社会效益进... 针对国内外燃料乙醇的应用和发展情况,对比分析了淀粉质、糖质和纤维素类原料燃料乙醇生产工艺的异同,并对我国3种原料的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价。以10万t/a的燃料乙醇工厂为例,对不同原料燃料乙醇生产工艺的经济性、能源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甜高梁和木薯最有经济优势;从能源效益分析可知生产工艺能耗约占80%,工艺改进非常重要;从单位土地能源净产出情况看,甜高梁最高,其次是甘蔗和木薯,可见能源作物具有开发潜力;通过社会效益分析,10万t燃料乙醇工厂会给农民带来2~4亿元的年收益,提供约1000个的就业岗位;且10万t燃料乙醇的应用CO_2年减排量可达30万t以上,减排CO、CH等汽车有害污染物近1700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乙醇 经济性 能源效益 社会效益 评价
下载PDF
Fe-Ca磁性固体碱催化剂上菜籽油酯交换反应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梅 吕鹏梅 +4 位作者 杨玲梅 罗文 王忠铭 李惠文 袁振宏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5-411,共7页
采用原位沉淀法合成了双功能磁性固体碱催化剂CaO.γ-Fe2O3,用于催化菜籽油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利用XRD、BET、TG-DTA、SEM和VS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用ICP-AES对产物脂肪酸甲酯(FAME)中Ca、Fe残留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Fe和Ca两... 采用原位沉淀法合成了双功能磁性固体碱催化剂CaO.γ-Fe2O3,用于催化菜籽油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利用XRD、BET、TG-DTA、SEM和VS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用ICP-AES对产物脂肪酸甲酯(FAME)中Ca、Fe残留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Fe和Ca两种组分间有较好复合,催化剂显示出较好的磁学性能,饱和磁化率达到45.7 emu/g,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磁性碱催化剂。在温和的反应条件(常压、64℃、催化剂加入量为油重的2.5%、醇油摩尔比15、转速750 r/min)下,反应2 h,重复使用前三次酯交换反应转化率都维持在9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固体碱催化剂 CAO FE2O3 生物柴油 菜籽油
下载PDF
磁性复合微球固定化酶制备过程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霍书豪 许敬亮 +3 位作者 张宇 郭颖 袁振宏 杨秀山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3期548-551,527,共5页
磁性复合微球作为一种优良的载体,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和技术上,如蛋白纯化、药物绑定、酶固定化等。磁性复合微球制备过程包括纳米磁性粒子合成、磁性复合微球制备,将酶与经表面羧基、氨基、环氧基等功能基团修饰或直接与磁性微球共价结... 磁性复合微球作为一种优良的载体,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和技术上,如蛋白纯化、药物绑定、酶固定化等。磁性复合微球制备过程包括纳米磁性粒子合成、磁性复合微球制备,将酶与经表面羧基、氨基、环氧基等功能基团修饰或直接与磁性微球共价结合,或者与表面经金属离子鳌合的磁性微球吸附从而实现酶固定化。本文介绍了磁性复合微球的制备过程及其在固定化酶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微球 固定化酶 制备过程
原文传递
降解菌djl-6多菌灵水解酶的提取及性质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敬亮 王志春 +2 位作者 王堃 洪青 李顺鹏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2-275,共4页
以往对多菌灵降解菌Rhodococcus qingshengii sp.nov.djl-6的降解途径研究显示,该菌株首先通过多菌灵水解酶将多菌灵水解成二氨基苯并咪唑,从而对多菌灵进行脱毒.为开发酶制剂并有效应用于环境中残留污染物多菌灵的降解,比较了不同提取... 以往对多菌灵降解菌Rhodococcus qingshengii sp.nov.djl-6的降解途径研究显示,该菌株首先通过多菌灵水解酶将多菌灵水解成二氨基苯并咪唑,从而对多菌灵进行脱毒.为开发酶制剂并有效应用于环境中残留污染物多菌灵的降解,比较了不同提取方法(高压细胞破碎、超声波破碎和添加溶菌酶破碎)对多菌灵水解酶提取效率的影响,并对其酶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djl-6菌株在LB培养基中培养72~84 h,生长量和产酶量均达到最大值.采用超声波破碎提取酶的效率较高(蛋白浓度为7.92 mg/mL),但酶活损失较大(比酶活只有1.2 U/μg protein).多菌灵水解酶属于一种胞内组成型酶.该酶水解多菌灵的最适pH值为7.0,最适温度为30℃,Zn2+和K+对酶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DOCOCCUS qingshengii sp.nov.djl-6 多菌灵水解酶 降解途径 提取方法 酶学特性
原文传递
响应面法优化蔗渣酶解工艺研究
6
作者 张志强 高勇生 +4 位作者 袁振宏 许敬亮 何敏超 张宇 高月淑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4-948,共5页
利用Minitab软件对甘蔗渣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温度、pH值、加酶量、液固比和转速5个影响因素中,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温度、pH值和加酶量3个主要影响因素。然后采用响应面法对3个主要影响因素做进一... 利用Minitab软件对甘蔗渣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温度、pH值、加酶量、液固比和转速5个影响因素中,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温度、pH值和加酶量3个主要影响因素。然后采用响应面法对3个主要影响因素做进一步优化研究。优化结果表明:温度47.6℃,p H=4.76和加酶量37.76 Fpu/g时,综纤维素转化率可达74.5%。该条件下,实际试验值为74.44%,与预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 响应面分析 Plackett—Burman设计 酶解工艺优化
下载PDF
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梁翠谊 许敬亮 +4 位作者 袁振宏 张宇 徐惠娟 庄新姝 高月淑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8-122,129,共6页
对Hypocrea sp. W63的β-葡萄糖苷酶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液体发酵最高酶活高达482.1 U/mL,最适反应pH值为4.8,最适反应温度为65℃;乙醇体积分数为10%时对酶活有最大促进效果,乙醇耐受能力高达30%;将该酶应用于同步糖化发酵研究中,发... 对Hypocrea sp. W63的β-葡萄糖苷酶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液体发酵最高酶活高达482.1 U/mL,最适反应pH值为4.8,最适反应温度为65℃;乙醇体积分数为10%时对酶活有最大促进效果,乙醇耐受能力高达30%;将该酶应用于同步糖化发酵研究中,发现发酵至120 h乙醇质量浓度可高达41.25 g/L,与对照相比,乙醇产量均提高近2倍。该菌株所产的β-葡萄糖苷酶较高的酶活力、耐热性能、乙醇耐受性和同步糖化发酵促进效果,预示着该菌在纤维素乙醇产业化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苷酶 耐高温 耐乙醇 同步糖化发酵
下载PDF
基于谐波反应法的净化空调系统节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叶灿滔 马伟斌 +1 位作者 刘金平 刘雪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1-89,共9页
结合夏热冬暖地区的气候特征,建立了一间洁净室的物理模型,采用谐波反应法对净化空调系统逐时冷、湿负荷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围护结构和空气处理过程对冷负荷的影响,并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工况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外遮阳装置的节... 结合夏热冬暖地区的气候特征,建立了一间洁净室的物理模型,采用谐波反应法对净化空调系统逐时冷、湿负荷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围护结构和空气处理过程对冷负荷的影响,并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工况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外遮阳装置的节能潜力较大,室内逐时冷负荷下降幅度最大可达13.6%;相同外界条件下,与一次回风处理过程相比,独立新风系统节能效果明显,节能率最大可达38.3%;与测试结果比较,冷负荷计算值平均误差为10%,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化空调系统 节能 谐波反应法 逐时冷负荷
下载PDF
生物质主要组分低温热解研究 被引量:56
9
作者 吴逸民 赵增立 +1 位作者 李海滨 何方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7-432,共6页
利用热重分析仪和裂解气质联用仪进行生物质主要组分低温热解特性研究。热重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质主要组分的热稳定性为: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半纤维素主要热解温度在210℃~320℃,而纤维素和木质素的主要热解温度分别在310℃~... 利用热重分析仪和裂解气质联用仪进行生物质主要组分低温热解特性研究。热重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质主要组分的热稳定性为: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半纤维素主要热解温度在210℃~320℃,而纤维素和木质素的主要热解温度分别在310℃~390℃和200℃~550℃。裂解气质联用实验考察不同温度对生物质主要组分低温热解产物的影响。半纤维素热解产物主要有乙酸、1-羟基-丙酮和1-羟基-2-丁酮,纤维素热解产物主要包括左旋葡聚糖和脱水纤维二糖,而木质素热解产物主要是邻甲氧基苯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主要组分 热解 裂解气质联用
下载PDF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概况 被引量:28
10
作者 陈德明 徐刚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40-847,共8页
太阳能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目前还处于发展时期.文章对太阳能热利用成熟技术、先进技术以及当前研究的中心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概述.成熟技术部分主要包括热水器、太阳灶、太阳房等广为人们使用的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先进技... 太阳能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目前还处于发展时期.文章对太阳能热利用成熟技术、先进技术以及当前研究的中心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概述.成熟技术部分主要包括热水器、太阳灶、太阳房等广为人们使用的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先进技术部分主要阐述了尚处于研究试验阶段的高品位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包括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空调制冷、太阳能制氢、太阳能海水淡化及太阳能烟囱发电等;在当前研究的中心问题部分,主要论述了解决太阳能热利用的关键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热利用 发电 制氢
原文传递
天然铁矿石为氧载体的生物质化学链气化制合成气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黄振 何方 +1 位作者 李海滨 赵增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0-308,共9页
在一个小型鼓泡流化床反应器上以Ar气为流化介质,对以天然铁矿石为氧载体的生物质化学链气化制合成气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对合成气组分、气体产率、碳转化率以及气化效率的影响,反应时间对合成气组分的影响;探讨了氧载体存... 在一个小型鼓泡流化床反应器上以Ar气为流化介质,对以天然铁矿石为氧载体的生物质化学链气化制合成气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对合成气组分、气体产率、碳转化率以及气化效率的影响,反应时间对合成气组分的影响;探讨了氧载体存在对生物质气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铁矿石可以作为生物质化学链气化制合成气反应过程的氧载体,代替富氧空气或高温水蒸气作为生物质气化的气化剂;随着温度的升高,产物气体中CO、H2的浓度逐渐增加,CO2、CH4浓度缓慢降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合成气中H2、CO、CH4的相对浓度缓慢增加,而CO2相对浓度逐渐降低;氧载体的存在能显著提高气体产率和碳的转化率及气化效率。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分析表明,当超过850℃时,铁矿石氧载体颗粒表面烧结现象明显,但反应前后,颗粒表面的成分及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化学链气化 铁矿石 合成气 氧载体
下载PDF
生物质发电技术分析比较 被引量:27
12
作者 吴创之 周肇秋 +1 位作者 马隆龙 阴秀丽 《可再生能源》 CAS 2008年第3期34-37,共4页
文章主要对三类生物质发电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生物质混烧发电技术在已有燃煤电站的基础上将生物质与煤混烧发电,投资成本是三类技术中最少的,但可能降低原燃煤电站效率。由于低热值燃气轮机技术尚未成熟,因此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仅适用... 文章主要对三类生物质发电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生物质混烧发电技术在已有燃煤电站的基础上将生物质与煤混烧发电,投资成本是三类技术中最少的,但可能降低原燃煤电站效率。由于低热值燃气轮机技术尚未成熟,因此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仅适用于10 MW以下中小规模发电系统,气化—余热发电系统效率较高,特别适用于5~6 MW的发电系统。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技术比较成熟,但在小规模发电系统中蒸汽参数难以提高,只有在大规模利用时才具有较好的经济性,比较适合于10 MW以上的发电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发电 分析
下载PDF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吴创之 庄新姝 +1 位作者 周肇秋 曹红梅 《中国能源》 2007年第9期35-41,10,共8页
本文按照现有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发展情况将其分为产业化技术、示范技术和前沿技术,对各类技术的原理、特点、发展现状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各种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为我国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发展提供方向性的参考。
关键词 生物质能 现状 发展趋势 分析
下载PDF
气体水合物快速生成强化技术与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4
作者 吕秋楠 陈朝阳 李小森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79,共6页
水合物技术可应用于天然气储运、污水处理、海水淡化、混合气体分离、水溶液浓缩以及水合物蓄冷等领域,而该技术成功应用的关键在于如何强化水合物快速生成。本文介绍了水合物的生成机理,综述了气体水合物快速生成强化技术与方法研究进... 水合物技术可应用于天然气储运、污水处理、海水淡化、混合气体分离、水溶液浓缩以及水合物蓄冷等领域,而该技术成功应用的关键在于如何强化水合物快速生成。本文介绍了水合物的生成机理,综述了气体水合物快速生成强化技术与方法研究进展,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并对气体水合物快速生成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水合物 快速生成 水合物法 技术应用
下载PDF
南海沉积物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与电阻率的关系 被引量:24
15
作者 陈玉凤 李栋梁 +2 位作者 梁德青 周雪冰 吴能友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7-512,共6页
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阿尔奇公式是由电阻率测井数据估算沉积层含水合物饱和度的基本公式,是对含油(气)岩心进行实验总结出的规律。但是对于水合物填充于多孔介质孔隙的沉积物,其电阻率与沉积物的物性以及水合物在孔隙的微观分布状态有... 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阿尔奇公式是由电阻率测井数据估算沉积层含水合物饱和度的基本公式,是对含油(气)岩心进行实验总结出的规律。但是对于水合物填充于多孔介质孔隙的沉积物,其电阻率与沉积物的物性以及水合物在孔隙的微观分布状态有关,可能存在一定的非阿尔奇现象,因此采用电阻率估算饱和度需要进行一定的校正。采用交流电桥法测量了3.5%盐水饱和的南海沉积物以及水合物在水饱和的沉积物中形成过程中的电阻率数据。水合物形成过程中其电阻率随着含水合物饱和度的增大而增大,尤其在低水合物饱和度(Sh<22%),其电阻率随着水合物的生成异常增大,含水合物沉积物的电阻率由水饱和的1.667Ω.m增大到含水合物饱和度为45%的2.661Ω.m。对于含水合物的沉积物,其双对数坐标系的电阻率增大指数和含水饱和度并不是阿尔奇公式所描述的直线关系,其饱和度指数n不是定值1.938 6,而随水饱和度Sw的增加而增加。当54.8%<Sw<78.6%时,n小于1.938 6;当Sw>78.6%时,n大于1.938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合物饱和度 电阻率 饱和度指数 沉积物 天然气水合物
下载PDF
生物质流化床氧气-水蒸气气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苏德仁 刘华财 +2 位作者 周肇秋 阴秀丽 吴创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9-314,共6页
在小型流化床气化装置上进行了氧气-水蒸气气化实验,考察了原料、当量比、水蒸气配比、温度、二次风和床料对气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中C和H含量越高,气化气中H2和CO含量越高,焦油含量越低;当量比为0.27和水蒸气配比为0.6时,H2含... 在小型流化床气化装置上进行了氧气-水蒸气气化实验,考察了原料、当量比、水蒸气配比、温度、二次风和床料对气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中C和H含量越高,气化气中H2和CO含量越高,焦油含量越低;当量比为0.27和水蒸气配比为0.6时,H2含量达到最大值;温度的升高可提高H2含量,在840℃以上,可提高CO含量;二次风从进料口偏上且二次风比率为15%通入,气体组分变化较明显,二次风通入点位置越高,焦油含量降低幅度越大;白云石和石灰石裂解焦油和提高H2含量的活性高于橄榄石,但同时明显提高了气体中的灰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流化床 气化 氧气-水蒸气
下载PDF
不同种类生物油化学组成结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常胜 赵增立 +3 位作者 张伟 郑安庆 吴文强 李海滨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46-753,共8页
利用气质联用和核磁共振光谱对不同种类生物油的化学组成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气质联用分析表明,由于不同种类生物质原料化学组成的差异,导致不同种类生物油主要类别物质含量存在较大差别,有机酸含量较高的是蔗渣热解油,醛酮类物质含量... 利用气质联用和核磁共振光谱对不同种类生物油的化学组成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气质联用分析表明,由于不同种类生物质原料化学组成的差异,导致不同种类生物油主要类别物质含量存在较大差别,有机酸含量较高的是蔗渣热解油,醛酮类物质含量较高的是蔗渣和稻草热解油,芳香类物质含量较高的是玉米芯和松木热解油,而脱水糖含量较高的是稻草和松木热解油。核磁共振碳谱分析表明,稻草热解油含有最多的烷基碳和羰基碳,而松木和蔗渣热解油分别含有最多的芳香碳和羧基碳。氢谱分析表明,烷氢和糖羟基氢含量最高的分别是蔗渣和稻草热解油,酚羟基氢和芳氢含量最高的是松木热解油。由于不同种类生物油内部官能团的差异,导致其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化学组成结构 气质联用 核磁共振光谱
下载PDF
稻秆半焦与CO2气化反应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黄艳琴 阴秀丽 +5 位作者 吴创之 汪丛伟 谢建军 周肇秋 马隆龙 李海滨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9-295,共7页
利用三种热解炉装置,分别在热解终温550℃~950℃、加热速率0.1K/s~500K/s下热解制取稻秆半焦。采用等温热重法,在STA409综合热分析仪上进行了稻秆半焦与CO2的气化实验,考察了热解终温、热解速率以及气化温度对半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 利用三种热解炉装置,分别在热解终温550℃~950℃、加热速率0.1K/s~500K/s下热解制取稻秆半焦。采用等温热重法,在STA409综合热分析仪上进行了稻秆半焦与CO2的气化实验,考察了热解终温、热解速率以及气化温度对半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热解条件对稻秆半焦的反应性影响很大。在热解终温为550℃~950℃时,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其气化反应性呈下降趋势;热解速率越高,其气化反应性越好。在850℃~950℃,提高气化温度能提高稻秆半焦与CO2的反应性。采用扫描电镜技术观测了0.1K/s和500K/s两种热解速率下半焦的表面形貌。结果显示,后者具有更加丰富的孔隙结构,且大孔结构明显多于前者。采用混合反应模型描述了稻秆半焦与CO2的气化反应过程,求取了反应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秆半焦 CO2 气化 动力学 孔结构
下载PDF
多孔介质中甲烷水合物的生成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郁 吴慧杰 +3 位作者 李小森 李刚 陈朝阳 曾志勇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221-2227,共7页
在定容的条件下,实验研究了甲烷水合物在不同的多孔介质中的生成特性,所使用的多孔介质平均孔径为9.03,12.95,17.96与33.20 nm,其中孔径为12.95 nm的多孔介质使用了三个粒径范围,分别为0.105~0.150 mm,0.150~0.200 mm,0.300~0.450 mm... 在定容的条件下,实验研究了甲烷水合物在不同的多孔介质中的生成特性,所使用的多孔介质平均孔径为9.03,12.95,17.96与33.20 nm,其中孔径为12.95 nm的多孔介质使用了三个粒径范围,分别为0.105~0.150 mm,0.150~0.200 mm,0.300~0.450 mm;其他孔径的多孔介质的粒径范围为0.105~0.150 mm.实验的温度范围为274.15~278.15 K,初始生成压力范围为7.4~11.0 MPa.实验表明,水合物的生成速度随着初始生成压力的升高与水浴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随着多孔介质粒径的增大与孔径的减小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水合物 生成特性 多孔介质
原文传递
赤铁矿用于生物质化学链气化氧载体的反应性能 被引量:18
20
作者 黄振 何方 +3 位作者 赵坤 赵光杰 石化彪 李海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05-111,共7页
在鼓泡流化床反应器上以Ar气为流化介质,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对天然铁矿石氧载体的化学反应特性的影响,并对其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试验表明,氧载体与生物质热解产物的反应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气化产物中H2、CO的含量随着温度... 在鼓泡流化床反应器上以Ar气为流化介质,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对天然铁矿石氧载体的化学反应特性的影响,并对其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试验表明,氧载体与生物质热解产物的反应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气化产物中H2、CO的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CH4、CO2的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氧载体活性逐渐下降,合成气中热解气含量逐渐升高。铁矿石热重试验表明,在惰性氛围下(Ar),氧载体不会释放晶格氧。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反应前后氧载体颗粒的化学成分及微观形貌,分析表明,Fe2O3的还原产物主要是FeO,天然铁矿石氧载体随着温度的增加,其颗粒表面的结焦现象越明显。试验结果表明将天然铁矿石用于生物质化学链气化过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化学链气化 赤铁矿 合成气 氧载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