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7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12汶川地震诱发的山地灾害及减灾措施 被引量:221
1
作者 崔鹏 韦方强 +5 位作者 何思明 游勇 陈晓清 李战鲁 党超 杨成林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0-282,共3页
汶川5.12地震不仅造成了特大地震灾害,同时还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滚石)、滑坡、堰塞湖和泥石流等。崩塌、滑坡不仅阻塞了救援道路,严重延缓了救援进度。还形成了30多个堰塞湖。地震和滑坡活动还将促进泥石流活动,使... 汶川5.12地震不仅造成了特大地震灾害,同时还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滚石)、滑坡、堰塞湖和泥石流等。崩塌、滑坡不仅阻塞了救援道路,严重延缓了救援进度。还形成了30多个堰塞湖。地震和滑坡活动还将促进泥石流活动,使震区泥石流进入活跃期,在后期降水作用下形成严重的泥石流灾害。通过初步分析,提出了震区次生山地灾害应急减灾措施和恢复重建中的减灾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泥石流 滑坡 堰塞湖 减灾措施
下载PDF
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过去、现在与未来 被引量:204
2
作者 陈德亮 徐柏青 +9 位作者 姚檀栋 郭正堂 崔鹏 陈发虎 张人禾 张宪洲 张镱锂 樊杰 侯增谦 张天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2期3025-3035,1-2,共11页
基于环境代用指标、观测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从气候、水体、生态系统、陆表环境、人类活动影响和灾害风险6个方面,采用温度、降水、冰川、积雪、湖泊等26项指标内容,归纳了冷/暖、干/湿等60项指标特征,揭示了青藏高原过去2000年和现代... 基于环境代用指标、观测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从气候、水体、生态系统、陆表环境、人类活动影响和灾害风险6个方面,采用温度、降水、冰川、积雪、湖泊等26项指标内容,归纳了冷/暖、干/湿等60项指标特征,揭示了青藏高原过去2000年和现代环境变化的基本事实,重点评估了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同时预估了未来100年环境的不同情景.本文所用资料全部来自公开发表的科学文献和省部级及以上的统计数据,是首次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的简要版本,体现了《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报告》的基本框架、指标体系和主要结论,反映了当今科学界对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的科学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环境变化 科学评估 框架和指标 政策
原文传递
2008年汶川地震重灾区的泥石流 被引量:150
3
作者 谢洪 钟敦伦 +1 位作者 矫震 张金山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1-509,共9页
2008年,在"5.12"汶川地震后,随着降雨的发生,地震重灾区的中高山区较普遍地多次发生了泥石流灾害,尤其是对一些地震灾民安置点板房区造成了危害,累计造成人员伤亡(含失踪)达450余人,进一步加重了灾情。按照地震与泥石流暴发... 2008年,在"5.12"汶川地震后,随着降雨的发生,地震重灾区的中高山区较普遍地多次发生了泥石流灾害,尤其是对一些地震灾民安置点板房区造成了危害,累计造成人员伤亡(含失踪)达450余人,进一步加重了灾情。按照地震与泥石流暴发的时间顺序分类,区内的泥石流属后发型地震泥石流。其特征主要为:泥石流活动频率增高,暴发点多,规模大小不一,流体性质一般以粘性为主,密度值多在2.0~2.3 t/m3之间;泥石流的活动范围与降雨关系密切,活动范围还受地形因素控制,主要集中在龙门山等中高山区;泥石流危害形式有冲毁、淤埋、堵塞主河等多种形式。因此,在汶川地震重灾区这样的区域选址恢复重建,实质上是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不稳定区内选择相对稳定的安全岛,可供选择的场地极为有限。故恢复重建居民点时应因地制宜,尤其是岷江等江河峡谷区等地的居民点重建,宜保持当地居民传统的分散、多点居住的特点,而不宜于搞成规模较大的集中成片的居民点。这样既有助于场址的安全,又可以避免大规模泥石流、滑坡、崩塌、山洪等山地灾害发生时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地震重灾区2008年的泥石流活动显示,龙门山及邻近的邛崃山等山区因汶川地震的影响,泥石流已进入强烈活动时期。其强烈活动时间,可能持续10~30 a,甚至更长。对此,要有足够的重视。在可能遭遇泥石流的区域开展的各种工程建设,一定要加强防范措施,防止泥石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重灾区 泥石流灾害 活动特征 恢复重建 场地安全
下载PDF
都江堰市水源涵养功能空间格局 被引量:114
4
作者 傅斌 徐佩 +2 位作者 王玉宽 彭怡 任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89-797,共9页
水源涵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服务功能之一。识别水源涵养重要区对于制定水源保护规划,落实陆域-水域综合保护,防治水体污染,保障区域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2008年四川都江堰市为研究范围,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权衡工具-Integrated ... 水源涵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服务功能之一。识别水源涵养重要区对于制定水源保护规划,落实陆域-水域综合保护,防治水体污染,保障区域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2008年四川都江堰市为研究范围,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权衡工具-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中的水源涵养模型对县域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空间制图,然后采用综合指数法将水源涵养功能与植被减洪能力和水源地保护区进行叠加计算水源涵养重要性指数。结果表明:尽管汶川地震导致都江堰市域部分地区水源涵养功能降低,但都江堰市水源涵养功能整体仍然较高,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水源涵养量超过200mm/a。都江堰市的水源涵养极重要区面积为421km2,占全市总面积的34.9%,远大于目前县域的水源保护区面积,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这些极重要区的保护,以保证本市以及成都平原的供水安全。水域涵养功能及其重要性都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分异,大致呈现由西北向东南减少的趋势,水源涵养重要性与水源功能的分布密切相关,但又不完全一致。因此,在县域尺度上采用服务功能空间化评估结果进行重要性评价能够比较精细地反映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重要性的空间差异。但该方法还需要将人类用水需求进行空间表达,与本文的方法进行结合,以更准确反映水源涵养重要性的空间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 水源涵养功能 水源涵养重要性 INVEST 都江堰
下载PDF
中国山地灾害研究进展与未来应关注的科学问题 被引量:97
5
作者 崔鹏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5-152,共8页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山地灾害研究与防治方面的新进展:认识了山地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建立了山洪、泥石流、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发展了滑坡稳定性分析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建立了泥石流流体应力本构关系、泥石流流速流量和冲击力计算公式、...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山地灾害研究与防治方面的新进展:认识了山地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建立了山洪、泥石流、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发展了滑坡稳定性分析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建立了泥石流流体应力本构关系、泥石流流速流量和冲击力计算公式、粘性泥石流起动模型,提出了山洪和泥石流规模放大效应;基于降雨和地面成灾环境要素耦合分析,发展了山地灾害气象预报方法;基于对灾害物理特性的认识,研发了一系列灾害监测预警仪器、数字流域平台与智能手机网络相结合的山洪预警系统;发展了灾害治理工程技术,形成了适合欠发达地区特点的灾害治理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灾害形成、运动、预测预报、防治技术和风险管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提出山地灾害学科今后面临的任务。最后,针对国家减灾需求和学科发展目标,提出灾害对生态的响应机制、气候变化对山地灾害的影响与巨灾预测、水—土耦合的细观结构力学、灾害风险的理论与方法、基于灾害形成理论的机理预报模式、灾害防治技术规程的健全等未来应该关注的科学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灾害 预测预报 灾害防治 风险管理 中国
原文传递
滚石冲击碰撞恢复系数研究 被引量:87
6
作者 何思明 吴永 李新坡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3-627,共5页
在研究滚石的运动规律过程中,滚石的碰撞恢复系数是重要的控制参数,它不仅与滚石的冲击速度、质量有关,还与滚石、坡面覆盖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密切相关,目前尚无合理的计算理论,这是滚石灾害研究的一个难点问题。根据Hertz接触理论、Catta... 在研究滚石的运动规律过程中,滚石的碰撞恢复系数是重要的控制参数,它不仅与滚石的冲击速度、质量有关,还与滚石、坡面覆盖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密切相关,目前尚无合理的计算理论,这是滚石灾害研究的一个难点问题。根据Hertz接触理论、Cattaneo & Mindlin切向接触理论,在考虑材料弹塑性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滚石法向碰撞恢复系数和切向碰撞恢复系数的计算模式,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并阐明了影响滚石碰撞恢复系数的主要控制因素。通过一算例的计算分析并与已有结论的比较,表明该计算模式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石 碰撞恢复系数 接触力学 冲击
下载PDF
我国泥石流防治进展 被引量:85
7
作者 崔鹏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5期7-13,31,共8页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先后在西部开展了交通沿线和典型区域的泥石流综合科学考察,进行了东川蒋家沟、波密古乡沟、武都火烧沟等10余处泥石流定点观测,在铁道科学研究院西南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建立了大型模...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先后在西部开展了交通沿线和典型区域的泥石流综合科学考察,进行了东川蒋家沟、波密古乡沟、武都火烧沟等10余处泥石流定点观测,在铁道科学研究院西南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建立了大型模拟实验室。针对山区公路、铁路、航道、矿山、城镇、农田、水电工程、风景区等建设与保护中的防灾减灾需求,研发了一系列泥石流监测和预警仪器,建立了单沟和区域泥石流预测预报模型,实现了泥石流预报的气象业务作业;建立了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和风险评价模型,提出了泥石流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方法;发展了岩土工程措施与生态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泥石流综合治理技术;开发出城镇、道路、农田、矿山、风景区等泥石流防治模式,构建了系统的泥石流防治理论与技术,实施了大量的泥石流治理工程,取得了较好的减灾实效。我国山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的增加,使得泥石流防治任务愈加艰巨,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做好泥石流防治工作,应该加强泥石流基础理论研究;发展基于泥石流形成理论的机制预报模式,提高泥石流预报精度;改进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参数确定方法,完善灾害防治技术规程;加强灾害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注重地震区泥石流风险预测;同时,认识泥石流的资源化属性,开发资源利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灾害 预测预报 防治技术 治理模式 中国
下载PDF
汶川地震山地灾害遥感快速提取及其分布特点分析 被引量:75
8
作者 苏凤环 刘洪江 韩用顺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6-963,共8页
针对泥石流滑坡灾害体特有的物质组成与活动特点,通过比较分析其在不同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差异,选择ETM+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提取湿度指数与绿度指数,利用ETM+的穗帽变换、影像差值增强、密度分割和掩膜技术建立了泥石流滑坡山地灾害快... 针对泥石流滑坡灾害体特有的物质组成与活动特点,通过比较分析其在不同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差异,选择ETM+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提取湿度指数与绿度指数,利用ETM+的穗帽变换、影像差值增强、密度分割和掩膜技术建立了泥石流滑坡山地灾害快速提取模型,并用于汶川地震。通过灾害体的提取,分析了本次地震山地次生灾害的分布规律,利用空间叠加进行了成因的分析。本次地震山地灾害具有如下特点:(1)沿主要地表破裂带分布;(2)山地灾害主要出现在8度—9度地震烈度区,随着烈度的降低,山地灾害的总面积也相应的减少;(3)山地灾害主要发生在海拔高度1000—2500m的地带;(4)主要发生在坡度20°—50°之间的边坡上;(5)地震及余震期间以崩塌滑坡滚石为主,后期以泥石流滑坡为主;(6)具有河流左右两岸呈不对称分布等特点。结果表明,利用ETM+影像建立基于湿度指数与绿度指数的快速提取模型,对于大规模泥石流滑坡提取效果较好,进行大区域山地灾害的遥感快速提取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山地灾害 遥感 快速提取
下载PDF
对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初步认识 被引量:76
9
作者 胡凯衡 葛永刚 +2 位作者 崔鹏 郭晓军 杨伟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8-634,共7页
2010-08-07T23:00左右,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流域突降强暴雨,引发了特大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将沿途村庄和城区夷为平地,摧毁了沿途的楼房民居,毁坏了大量的农田。泥石流还冲进白龙江形成堰塞湖,将半个舟... 2010-08-07T23:00左右,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流域突降强暴雨,引发了特大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将沿途村庄和城区夷为平地,摧毁了沿途的楼房民居,毁坏了大量的农田。泥石流还冲进白龙江形成堰塞湖,将半个舟曲县城淹在水中。此次泥石流流速快、流量大、规模超大,发生于半夜,且表现为山洪-泥石流-堰塞湖灾害链形式,因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止08-15,共造成4496户、20227人受灾,水毁农田约95hm2、房屋5508间,1248人遇难,496人失踪,是建国以来我国损失最严重的泥石流灾害。现场调查与遥感图像分析表明,舟曲泥石流是局部强降雨作用下发生的百年一遇的水力型特大泥石流灾害。三眼峪、罗家峪泥石流总方量约220×104m3。沟内储存的大量的崩塌、滑坡体及坡积物、残积物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形成区陡峭的地形以及沟道内堆石坝、拦沙坝形成的陡坎级联堵溃效应,加大了泥石流的流速、流量与破坏力。在分析本次泥石流的背景条件、灾害成因、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减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曲 三眼峪 泥石流成因 减灾对策
下载PDF
考虑弹塑性变形的泥石流大块石冲击力计算 被引量:71
10
作者 何思明 李新坡 吴永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64-1669,共6页
以Hertz接触理论为基础,考虑结构的弹塑性特性,给出泥石流大块石冲击力的计算方法。采用Thornton假设,即材料为理想弹塑性体,对Hertz接触理论进行弹塑性修正,推导考虑材料塑性的接触压力计算公式。为模拟泥石流大块石对构筑物的冲击,将... 以Hertz接触理论为基础,考虑结构的弹塑性特性,给出泥石流大块石冲击力的计算方法。采用Thornton假设,即材料为理想弹塑性体,对Hertz接触理论进行弹塑性修正,推导考虑材料塑性的接触压力计算公式。为模拟泥石流大块石对构筑物的冲击,将构筑物假设成静止不动的平面,将大块石简化为以某速度运动的质点,建立基于修正Hertz接触理论的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泥石流大块石在很小的冲击速度(小于1m/s)下就可能导致混凝土材料冲击接触面上产生塑性变形。考虑结构弹塑性特性后,冲击压力计算结果小于弹性冲击压力,更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泥石流 HERTZ接触 弹塑性 冲击力
下载PDF
滚石冲击荷载下棚洞结构动力响应 被引量:71
11
作者 何思明 沈均 吴永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81-788,共8页
钢筋混凝土棚洞结构是西部滚石灾害多发区最为有效的滚石防护结构,一般通过在棚洞顶部铺设一定厚度的砂砾石垫层来达到缓冲吸能的目的。在棚洞结构设计中,确定滚石冲击力大小是关键,而目前国内外尚无合理的计算公式,严重地影响了滚石棚... 钢筋混凝土棚洞结构是西部滚石灾害多发区最为有效的滚石防护结构,一般通过在棚洞顶部铺设一定厚度的砂砾石垫层来达到缓冲吸能的目的。在棚洞结构设计中,确定滚石冲击力大小是关键,而目前国内外尚无合理的计算公式,严重地影响了滚石棚洞结构工程应用。由于滚石冲击能量大,冲击时间短暂,涉及到结构大变形和复杂的能量转换关系,因而滚石冲击荷载下棚洞结构的动力响应研究难度较大。以实际滚石棚洞结构为原型,采用动力有限元对滚石冲击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滚石在不同冲击角度下棚洞结构的动力力学响应,为滚石防护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石 斜向冲击力 棚洞结构 数值模拟 动力响应
下载PDF
黏度时变性宾汉体浆液的柱-半球形渗透注浆机制研究 被引量:68
12
作者 杨志全 侯克鹏 +1 位作者 郭婷婷 马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697-2703,共7页
浆液黏度时变性对注浆扩散范围计算值影响很大。基于宾汉体浆液的流变方程与流体黏度时变性方程,建立了黏度时变性宾汉体浆液的流变方程与渗流运动方程,并依据某些假设,推导了时变性宾汉体浆液柱-半球形渗透注浆机制及探讨了半球体部分... 浆液黏度时变性对注浆扩散范围计算值影响很大。基于宾汉体浆液的流变方程与流体黏度时变性方程,建立了黏度时变性宾汉体浆液的流变方程与渗流运动方程,并依据某些假设,推导了时变性宾汉体浆液柱-半球形渗透注浆机制及探讨了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l1与柱体部分扩散长度m的关系:m=(2l1/3)(2n+1)。通过设计室内注浆试验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由黏度时变性宾汉体浆液的柱-半球形渗透机制计算的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圆柱体部分扩散长度及注浆扩散体体积的理论值与试验测量值虽分别有15%、10%及40%左右的差异,但都处于可接受误差范围内,因而,在总体上能较好地反映黏度时变性宾汉体浆液的柱-半球形注浆渗透规律,对注浆设计、施工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度时变性 宾汉体浆液 柱-半球形渗透注浆机理
下载PDF
降雨类型对浅层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6
13
作者 罗渝 何思明 何尽川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57-1363,共7页
在降雨与浅层滑坡稳定性关系的研究中,目前的研究往往忽略了降雨类型的影响.因此,选取4种具有代表性的降雨类型:均匀型、递增型、递减型以及峰值型为对象,基于Rosso提出的降雨强度与地下水关系模型,构建考虑降雨类型的浅层滑坡地下水位... 在降雨与浅层滑坡稳定性关系的研究中,目前的研究往往忽略了降雨类型的影响.因此,选取4种具有代表性的降雨类型:均匀型、递增型、递减型以及峰值型为对象,基于Rosso提出的降雨强度与地下水关系模型,构建考虑降雨类型的浅层滑坡地下水位高度随降雨时间的变化关系,研究不同降雨类型对浅层滑坡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进而,结合无限边坡理论,建立浅层滑坡的稳定性计算模型,研究不同降雨类型对浅层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降雨类型对浅层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是明显的,递增型降雨作用下的浅层滑坡安全系数最小,其次是均匀型降雨,再次是峰值型降雨,最大的是递减型降雨;同时在确定浅层滑坡临界降雨量和进行区域浅层滑坡易发性研究时降雨类型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浅层滑坡 降雨类型 稳定性 无限边坡 地质灾害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山地灾害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减灾对策 被引量:62
14
作者 崔鹏 苏凤环 +2 位作者 邹强 陈宁生 张镱锂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2期3067-3077,共11页
基于青藏高原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地表自然灾害(滑坡、泥石流、山洪、干旱、雪灾)的孕灾和成灾特点,遴选出不同类型灾害的危险性评估指标,进行灾害危险性评估;依据对承灾体的危害程度和方式,分别针对山地灾害(滑坡、泥石流、山洪)和气象灾... 基于青藏高原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地表自然灾害(滑坡、泥石流、山洪、干旱、雪灾)的孕灾和成灾特点,遴选出不同类型灾害的危险性评估指标,进行灾害危险性评估;依据对承灾体的危害程度和方式,分别针对山地灾害(滑坡、泥石流、山洪)和气象灾害(干旱和雪灾)进行区域易损性评估;对危险度和易损度评估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完成灾害综合风险评估.评估结果表明:高度风险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西部和南部边缘地区,占20.55%,包括川西高原和藏东南;中度风险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中西部以及东北部地区,占30.26%,包括西藏南部、青海北部以及四川西北部地区;低度风险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中部地区,占37.64%,包括西藏中北部与青海西南部地区;微度风险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北部与西北部,占11.55%,包括西藏北部与新疆南部地区.最后,分析了当前防灾减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减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山地灾害 气象灾害 危险性评估 易损性评估 风险评估 减灾对策
原文传递
“5.12”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与特点 被引量:55
15
作者 谢洪 王士革 孔纪名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6-401,共6页
"5.12"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主要分布在龙门山高山峡谷区和四川盆地深丘区等地,行政区划上涉及四川省的成都市、绵阳市、德阳市、广元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肃省的陇南市,陕西省的汉中市等的山区,面积大于10×104km2。... "5.12"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主要分布在龙门山高山峡谷区和四川盆地深丘区等地,行政区划上涉及四川省的成都市、绵阳市、德阳市、广元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肃省的陇南市,陕西省的汉中市等的山区,面积大于10×104km2。强烈地震除直接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各种设施被毁外,还在山区引发了大量次生山地灾害,形成灾害叠加,导致灾情更加严重。次生山地灾害主要沿龙门山地震断裂带集中分布和沿河谷两岸山坡分布,具有下列特点:1.类型多样,包括崩塌、滑坡、滚石、堰塞湖、泥石流等;2.数量上以滚石、崩塌、滑坡为主;3.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4.堰塞湖主要由地震滑坡、崩塌形成;5.泥石流活动具滞发性,地震直接激发的泥石流仅一处;6.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7.加剧了防洪形势的严峻性;8.主要沿龙门山断裂带活动;9.活动强弱与地震烈度大小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次生山地灾害 分布 特点
下载PDF
5.12汶川地震堰塞湖危险性应急评估 被引量:57
16
作者 陈晓清 崔鹏 +4 位作者 程尊兰 游勇 张小刚 何思明 党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4-249,共6页
5.12汶川地震诱发了33处堰塞湖,威胁下游居民安全。根据收集数据情况,选择堰塞湖的坝高、最大库容和坝体结构作为分级指标,建立了单个堰塞湖溃决危险性评估方法,对21个重点堰塞湖进行应急危险性评估,初步评估为1个处于极高危险、7个处... 5.12汶川地震诱发了33处堰塞湖,威胁下游居民安全。根据收集数据情况,选择堰塞湖的坝高、最大库容和坝体结构作为分级指标,建立了单个堰塞湖溃决危险性评估方法,对21个重点堰塞湖进行应急危险性评估,初步评估为1个处于极高危险、7个处于高危险、5个处于中危险、8个处于低危险。考虑同一流域堰塞湖群的联动效应,建立了流域堰塞湖危险性评估方法,相应提高部分堰塞湖的危险等级。为了方便排险安排,给出了高危险堰塞湖的危险性次序,从高到低依次有唐家山、老鹰岩、南坝、小岗剑上、肖家桥、唐家湾、罐子铺和岩羊滩。由于评估时间紧迫,最后提出了此次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堰塞湖 危险性应急评估
下载PDF
泥石流大块石冲击力的简化计算 被引量:56
17
作者 何思明 吴永 沈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56,共6页
泥石流对构筑物的冲击破坏,常常是由泥石流中的大块石冲击所致,因此大块石冲击力的计算在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中就显得非常重要。但目前有关泥石流冲击力的计算方法都比较粗糙,计算结果偏大,计算过程繁琐,不便快速用于工程实践。为此,以... 泥石流对构筑物的冲击破坏,常常是由泥石流中的大块石冲击所致,因此大块石冲击力的计算在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中就显得非常重要。但目前有关泥石流冲击力的计算方法都比较粗糙,计算结果偏大,计算过程繁琐,不便快速用于工程实践。为此,以弹塑性理论为基础,结合试验引入合理假设,提出了常见几类泥石流防治结构的冲击力计算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泥石流防护结构的刚度对大块石的冲击力有重要影响,简支结构的吸能效果高于防撞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防护结构 冲击力 能量守恒
下载PDF
元谋干热河谷坡面表层土壤力学特性对其抗冲性的影响 被引量:55
18
作者 陈安强 张丹 +1 位作者 熊东红 刘刚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8-113,共6页
为了研究元谋干热河谷区坡面表层土壤的抗侵蚀性能,通过对燥红土机械组成、团聚体组成、基质吸力、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等参数的分析,并用原状土进行冲刷试验测定土壤的抗冲指数ANS,探讨了这些参数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分... 为了研究元谋干热河谷区坡面表层土壤的抗侵蚀性能,通过对燥红土机械组成、团聚体组成、基质吸力、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等参数的分析,并用原状土进行冲刷试验测定土壤的抗冲指数ANS,探讨了这些参数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分散率和ANS(soilanti-scourability)呈一元三次多项式变化,随着分散率的逐渐增加,ANS逐渐下降,ANS随着平均重量直径MWD的增大呈幂函数增长,随着基质吸力、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的逐渐增加,ANS也呈对数函数增长;ANS与各力学参数的相关程度依次为:抗剪强度τf>φ>MWD>分散率>基质吸力>c,逐步回归表明,黏聚力c、平均重量直径MWD和抗剪强度τf与ANS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2复=0.983),偏相关系数(RMWD(0.915)>Rc(0.829)>Rτf(0.776))表明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颗粒及团聚体之间的胶结凝聚力和土壤抵抗水流的剪切破坏力对ANS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力学特性 抗剪强度 抗冲性 分散率 基质吸力 干热河谷
下载PDF
5.12汶川地震崩塌滑坡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评价--以都江堰至汶川公路沿线为例 被引量:45
19
作者 庄建琦 崔鹏 +3 位作者 葛永刚 朱颖彦 刘应辉 裴来政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22,共7页
以都江堰至汶川公路沿线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数据,探讨了都汶公路沿线地震崩塌滑坡分布规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影响地震崩塌滑坡的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地震崩塌滑坡主要分布在坡度为30-65°的... 以都江堰至汶川公路沿线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数据,探讨了都汶公路沿线地震崩塌滑坡分布规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影响地震崩塌滑坡的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地震崩塌滑坡主要分布在坡度为30-65°的坡体上,其崩塌滑坡面积占总面积的82.79%;坡向为东、东南和南坡3个坡向,其崩塌滑坡面积占总面积的51.32%;其分布的坡面粗糙度多为Ⅰ~Ⅳ级,其崩塌滑坡面积占总面积的84.45%;集中在距主断层距离5~20km范围内,其崩塌滑坡面积占总面积的56.15%;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有林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尤其是灌木林地,三者的崩塌滑坡面积占总面积的89.93%;地层岩性主要为第1、2、3和20类地层岩性组合,其崩塌滑坡面积占总面积的41.34%。②根据主成分分析,坡度和坡面粗糙度对地震崩塌滑坡的贡献最大,是影响地震崩塌滑坡的关键因子,其次是距主断层距离和土地利用,坡向和地层岩性对地震崩塌滑坡的贡献程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规律 都汶公路 主成分分析 地震崩塌滑坡
下载PDF
滚石灾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48
20
作者 沈均 何思明 吴永 《灾害学》 CSCD 2008年第4期122-125,138,共5页
滚石是我国西部山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它分布范围极广,发生突然,频率高,严重威胁其周围的人类以及各种构筑物。目前,国内外有关滚石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以致滚石灾害的防治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基于对国内外大量滚石灾害研究资料的分... 滚石是我国西部山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它分布范围极广,发生突然,频率高,严重威胁其周围的人类以及各种构筑物。目前,国内外有关滚石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以致滚石灾害的防治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基于对国内外大量滚石灾害研究资料的分析,将其研究现状概化为滚石风险分析、滚石运动轨迹、滚石冲击力以及滚石防护等4个方面。据此对滚石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以便为滚石灾害的机理研究和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石 滚石灾害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