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季不同天气背景条件下黑河中游不同下垫面的辐射特征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世强 吕世华 +5 位作者 奥银焕 张宇 马恒 李锁锁 尚伦宇 马迪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4-518,共5页
利用2005年"绿洲系统能量水分循环观测实验"(JTEX)获得的资料分析了夏季晴天和阴天西北干旱区金塔绿洲不同下垫面的辐射收支特征。结果表明:由于下垫面的水热特性不同,绿洲与沙漠、戈壁的辐射特征有很大差异,而沙漠和戈壁的... 利用2005年"绿洲系统能量水分循环观测实验"(JTEX)获得的资料分析了夏季晴天和阴天西北干旱区金塔绿洲不同下垫面的辐射收支特征。结果表明:由于下垫面的水热特性不同,绿洲与沙漠、戈壁的辐射特征有很大差异,而沙漠和戈壁的差异则较小。相同天气背景条件下,不同下垫面的向下辐射基本一致,绿洲的向上辐射最小,净辐射最大。地表辐射特征会随天气状况有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收支 金塔绿洲 沙漠 戈壁 不同天气背景
下载PDF
夏季不同土壤湿度和天气背景条件下绿洲土壤温湿特征的个例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世强 吕世华 +3 位作者 奥银焕 张宇 李锁锁 尚伦宇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1-626,共6页
利用在甘肃省酒泉金塔地区开展的“绿洲沙漠能量和水分循环观测试验(JTEX)”获得的2005年5—7月的补充观测资料,分析了在不同土壤湿度和天气背景条件下的夏季绿洲农田土壤温、湿场特征。结果表明:一般来说,对于5—40cm深度的土壤,随着... 利用在甘肃省酒泉金塔地区开展的“绿洲沙漠能量和水分循环观测试验(JTEX)”获得的2005年5—7月的补充观测资料,分析了在不同土壤湿度和天气背景条件下的夏季绿洲农田土壤温、湿场特征。结果表明:一般来说,对于5—40cm深度的土壤,随着深度的增加其湿度也随之增加。5cm、10cm的土壤湿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且在中午时最为湿润;20cm土壤湿度的日变化幅度小于上两层,变化趋势却与5cm的相反;40cm土壤湿度的日变化不明显。晴天浅层的土壤湿度日变化大于阴天。晴天个例中,土壤湿度较大时,5cm土壤在白天比10cm的湿润;当土壤较为干燥时,全天浅层土壤湿度都小于较深层的。各层土壤温度在一个中心值周围分布,40cm深度以上土壤温度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土壤温度的极值出现时间滞后于地表温度,离地面的距离越大,峰值出现的时间比地表温度滞后的越长,且变化幅度越小。晴天的土壤湿度越小,浅层土壤湿度日变化幅度就越大,各层土壤温度也就越高。土壤深层基本不受天气情况的影响,但受灌溉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土壤温度 小气候特征 绿洲
下载PDF
2009年1月-2010年4月我国地气系统的演变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邓国卫 汤懋苍 郭维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74-1278,共5页
利用2009年1月-2010年4月地震、3.2m地温、降水场资料对该时段地气系统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解释了其气候变化原因,并初步估计2010年全国汛期降水形势。结果表明,强震是破坏"正多负少规则"的重要因素,震前的孕震三步曲、震... 利用2009年1月-2010年4月地震、3.2m地温、降水场资料对该时段地气系统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解释了其气候变化原因,并初步估计2010年全国汛期降水形势。结果表明,强震是破坏"正多负少规则"的重要因素,震前的孕震三步曲、震后两强震连线中点的拍频涡及强震后准半年周期性干旱共同组成了影响2009年气候异常的控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气系统 拍频涡 干旱 大雨区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天灾成因的外核对流说
4
作者 汤懋苍 董治平 +3 位作者 梁丰 廖留峰 高晓清 郭维栋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55-559,共5页
本文提出,天灾(旱、涝、震等)的成因是外核强对流运动.与对流层大气运动进行类比可知,外核流体的运动亦可分为对流和平流两类,对流上升泡对壳幔层的顶托作用使地壳脆性层中应力积累酝酿地震.因顶托撤销,而使地内应力突降,是地震发生的... 本文提出,天灾(旱、涝、震等)的成因是外核强对流运动.与对流层大气运动进行类比可知,外核流体的运动亦可分为对流和平流两类,对流上升泡对壳幔层的顶托作用使地壳脆性层中应力积累酝酿地震.因顶托撤销,而使地内应力突降,是地震发生的直接原因.在外核垂直速度的水平切变最强处,往往是震中所在地.固体圈层的能量流主要是压缩和拉张两类,因压缩通过共振而在地表层形成的"拍涡"是涝灾的罪魁,因拉张而形成的大地冷涡则是严重干旱的祸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灾成因 拍涡 外核对流
原文传递
中国夏季最大雨区落区预测方法讨论
5
作者 梁丰 汤懋苍 +1 位作者 高晓清 郭维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21-1425,共5页
利用1980-2011年地震资料及夏季降水资料,对1980-2011年夏季中国最大雨区与最强拍涡位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大雨区与最强拍涡的位置相差在4个经纬度以内者占75%,因此,最大雨区的落点是可以通过计算拍涡位置来预报的。最大雨区面积... 利用1980-2011年地震资料及夏季降水资料,对1980-2011年夏季中国最大雨区与最强拍涡位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大雨区与最强拍涡的位置相差在4个经纬度以内者占75%,因此,最大雨区的落点是可以通过计算拍涡位置来预报的。最大雨区面积与拍涡强度成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3,通过了0.1显著性水平检验。拍涡强度受两次地震出现时间的影响,若两次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较短,表明其振动位相相近,共振和拍的作用会较强烈,使拍涡变得较强;随着时间间隔的增长,共振作用会越弱,多雨区面积也会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拍涡 最大雨区面积 最大雨区落点 汛期预测
下载PDF
蒸发皿蒸发量的物理意义、近40年变化趋势的分析和数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49
6
作者 左洪超 鲍艳 +1 位作者 张存杰 胡隐樵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80-688,共9页
依据边界层梯度输送理论和能量守恒原理分析了蒸发皿蒸发量的物理意义,蒸发皿蒸发量是多环境因子共同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利用我国有长期太阳辐射观测的62个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通过蒸发皿蒸发量与环境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对其进行... 依据边界层梯度输送理论和能量守恒原理分析了蒸发皿蒸发量的物理意义,蒸发皿蒸发量是多环境因子共同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利用我国有长期太阳辐射观测的62个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通过蒸发皿蒸发量与环境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对其进行了验证.分析了近40年蒸发皿蒸发量和环境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也表明只利用单个环境因子的变化来解释蒸发皿蒸发量的气候变化会产生偏颇,譬如将蒸发皿蒸发量的逐年减少归因于地表接收的太阳辐射减少的解释在中国东部比在中国西部较合理.分析1983~2001年间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观测的资料得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总云量保持微小的减少趋势而总云水路径处于明显的增加趋势,这表明云变得更不透明了,它的物理属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预示着大气可降水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地气系统变得更湿润.结合水循环过程,利用大气环流模式用数值方法证明地气系统的水汽变化能引起陆地近地层大气相对湿度、地表接收的太阳总辐射和地表潜在蒸发量的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量 大气环流模式 数值实验 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 变化趋势
下载PDF
ENSO循环对西北地区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35
7
作者 李耀辉 李栋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30-935,共6页
利用陕、甘、宁、青、新五省(区)分布均匀的89个测站近40年的夏季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了ENSO循环在不同位相时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夏季气候在ENSO循环不同位相的异常特征各不相同。ElNi no发展年,我国... 利用陕、甘、宁、青、新五省(区)分布均匀的89个测站近40年的夏季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了ENSO循环在不同位相时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夏季气候在ENSO循环不同位相的异常特征各不相同。ElNi no发展年,我国青藏高原东侧地区的降雨稀少,气温偏高,容易发生干旱,而新疆则以低温多雨为主;ElNi no次年,青藏高原东侧及北疆地区降水偏多,气温偏低。LaNi na年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类似于ElNi no次年,但异常的范围更大,异常程度更加明显。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在ElNi no发展年的异常强度较次年和LaNi na年明显,而气温则相反,即在ElNi no次年和LaNi na年的异常要强于ElNi no当年。无论是降水还是气温,青海东部、甘肃中部、宁夏和陕北是夏季我国西北地区对ENSO影响反映最强烈的区域,新疆地区则有其自身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循环 西北地区 夏季气候
下载PDF
甘肃天水地区45a来强降水与洪涝灾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35
8
作者 郭慧 黄涛 +7 位作者 邓茂芝 沈永平 孙兰东 黄进 林纾 陶健红 把多辉 王小燕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8-812,共5页
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极大的影响.通过对甘肃天水地区强降水和洪涝灾害事件资料的整理,对其强降水事件、洪涝灾害变化特征以及二者间地联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有资料统计显示,天水地区没出现过整个区域... 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极大的影响.通过对甘肃天水地区强降水和洪涝灾害事件资料的整理,对其强降水事件、洪涝灾害变化特征以及二者间地联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有资料统计显示,天水地区没出现过整个区域性洪涝灾害,以局地洪涝灾害为主,强降水事件和洪涝灾害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和季节性变化特征.由于当地的土地蓄水性能很差,一般性的强降水就可能会产生洪涝灾害.随着气候变暖,这一地区的强降水事件和洪涝灾害呈增加趋势,建议当前应加强对局地强降水事件的防范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洪涝灾害 气候变化 天水
下载PDF
甘肃河西季节冻结深度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气候成因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郭慧 李栋梁 +5 位作者 张强 陆登荣 冯建英 倾继祖 汤懋苍 沈志宝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3-508,共6页
根据甘肃河西1958-2003年17个气象站的土壤冻结上、下限记录和最长连续冻结的初、终日资料, 采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肃河西季节冻结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甘肃河西最大冻土冻结深度的变化存在8~10 a的周期振荡, 20世纪80年代... 根据甘肃河西1958-2003年17个气象站的土壤冻结上、下限记录和最长连续冻结的初、终日资料, 采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肃河西季节冻结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甘肃河西最大冻土冻结深度的变化存在8~10 a的周期振荡, 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其变化的转折期, 反映了甘肃河西冬季气候自80年代中期以来变暖的事实. 气候成因分析说明, 气候变暖对河西季节冻结影响显著. 冬季最低气温与甘肃河西季节冻结深度和冻结时间关系密切,特别是冬季地气温差和气温日较差与其关系尤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河西 季节冻结 热力作用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近40年来河套及其邻近地区降水变化趋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钟海玲 李栋梁 陈晓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00-905,共6页
选用河套及其邻近地区58个气象站建站至2003年历年各月降水资料,分析了河套及其邻近地区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降水量总体上是东南多、西北少,等雨量线呈东北—西南走向。降水量最小的地方在河套地区西北部,最大的地方在... 选用河套及其邻近地区58个气象站建站至2003年历年各月降水资料,分析了河套及其邻近地区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降水量总体上是东南多、西北少,等雨量线呈东北—西南走向。降水量最小的地方在河套地区西北部,最大的地方在河套地区东南部。由于受下垫面地理特征、蒙古高压和青藏高原东北侧反气旋(小高压)的影响,降水梯度西南大于东北。降水变化的整体性较好,但也存在南北差异。近40年来河套地区降水西北部和东南部分别以2%/10a和3%/10a的速度在减少,但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降水又有回升趋势。进一步研究表明,河套及其邻近地区降水异常与欧亚雪盖面积变化有关,当秋季欧亚雪盖面积增大,则次年河套及其邻近地区降水增多,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地区 降水 降水变率 欧亚雪盖面积
下载PDF
黑河中游非均匀地表能量通量的卫星遥感参数化 被引量:20
11
作者 马耀明 马伟强 +2 位作者 李茂善 孙方林 王介民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2-399,i001,i002,共10页
对黑河中游非均匀地表区域地表能量通量和蒸发(或蒸散)的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又是一个难点问题。文中提出了2个基于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的参数化方案,并把其用于黑河中游地区。同时利用2个景的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TM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 对黑河中游非均匀地表区域地表能量通量和蒸发(或蒸散)的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又是一个难点问题。文中提出了2个基于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的参数化方案,并把其用于黑河中游地区。同时利用2个景的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TM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一些有关非均匀地表的沙漠化地区的区域地表特征参数、植被参数和地表能量通量的新概念。文章最后还讨论了所提出的参数化方案的适用范围和所需的改进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地表 地表能量通量 地面观测 黑河中游地区 LANDSAT TM:
下载PDF
湍流强度定理和湍流发展的宏观机制 被引量:17
12
作者 胡隐樵 陈晋北 左洪超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2-281,共10页
湍流是普遍存在而至今仍未被充分理解的自然现象.简单回顾了湍流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指出以不同层次利用和不同方法探讨湍流特征和机制的必要性.为此利用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将Reynolds湍流和Bénard湍流统一地表述在动量湍流输送... 湍流是普遍存在而至今仍未被充分理解的自然现象.简单回顾了湍流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指出以不同层次利用和不同方法探讨湍流特征和机制的必要性.为此利用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将Reynolds湍流和Bénard湍流统一地表述在动量湍流输送定理和湍流强度定理中.证明了流体湍流发展的宏观原因是速度剪切效应和温度剪切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速度剪切效应和温度剪切效应也是湍流场相空间轨线不断拉伸和折叠的宏观原因.并以大气实验资料证明,湍流强度唯象系数不仅是速度剪切的函数,还是温度剪切,即大气热力层结稳定度的函数.从而以实验事实证明了湍流强度定理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 非平衡态热力学 线性热力学 大气 边界层 Reynolds湍流 RayleighBénard湍流
原文传递
干旱区绿洲地表反照率不对称观测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文莉娟 吕世华 +3 位作者 陈世强 孟宪红 李锁锁 奥银焕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53-956,共4页
利用"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观测试验"2005年第一阶段资料分析发现,绿洲的地表反照率并不是呈现关于太阳高度角的典型对称分布,早上的地表反照率略大于相同太阳高度角的下午,在太阳高度角30°附近早上比下午平均大0.031... 利用"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观测试验"2005年第一阶段资料分析发现,绿洲的地表反照率并不是呈现关于太阳高度角的典型对称分布,早上的地表反照率略大于相同太阳高度角的下午,在太阳高度角30°附近早上比下午平均大0.031,约为平均反照率的13.3%。白天风速较小、风向变化不定的风场和当日的土壤湿度差异对地表反照率不对称的影响较小。早晚地表反照率差异主要是由于绿洲内空气较为湿润、夜晚风速较小、气温下降形成的露水在早上增大对太阳辐射的散射造成的。而在日出后露水迅速蒸发,在太阳高度角为40°~50°,上午和下午的地表反照率基本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反照率 不对称 太阳高度角 露水
下载PDF
“98.5”华南前汛期暴雨云微物理场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文莉娟 程麟生 +1 位作者 左洪超 吕世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3-429,共7页
为了进一步理解暴雨发生过程中云微物理场的演变和云微物理过程与动力、热力过程的相互作用,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1998年5月23-24日的华南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并详细分析了模拟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混合冰相显式物理方... 为了进一步理解暴雨发生过程中云微物理场的演变和云微物理过程与动力、热力过程的相互作用,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1998年5月23-24日的华南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并详细分析了模拟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混合冰相显式物理方案比其它方案模拟的降水更接近实际情况;云微物理场的模拟显示没有雪出现,这可能是华南降水云微物理的特点;每小时降水量有先减弱后又增强的趋势,暴雨过程中云的各微物理量的变化趋势与其一致;云的发展与良好的热力动力条件互相作用、共同加强,由南风带来的充足的水汽和热量为其发展提供前提条件,凝结潜热使上升运动向更高处伸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暴雨 云微物理过程 混合冰相显式物理方案
下载PDF
青海省雪灾气候预测的地气图方法 被引量:12
15
作者 汤懋苍 张拥军 +1 位作者 唐红玉 李栋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6-319,共4页
通过对青海省1960年以来全省各气象站的雪灾资料统计分析,结合青海省南部(下称青南)地区8月份的地气形势,发现二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夏季地热涡和正鞍形场多对应冬季为重雪灾;地冷涡和负鞍形场多对应冬季为轻灾或无灾。春夏季上游的中... 通过对青海省1960年以来全省各气象站的雪灾资料统计分析,结合青海省南部(下称青南)地区8月份的地气形势,发现二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夏季地热涡和正鞍形场多对应冬季为重雪灾;地冷涡和负鞍形场多对应冬季为轻灾或无灾。春夏季上游的中强地震可加强冬季的雪灾。由此表明,利用地气图方法可以较好地预测青海省的雪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气图方法 青海省雪灾 地热涡的分布
下载PDF
夏季绿洲气候效应的观测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6
作者 文莉娟 吕世华 +5 位作者 孟宪红 马恒 奥银焕 张宇 尚伦宇 李锁锁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0-308,共9页
利用“金塔绿洲能量水分循环观测试验”的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式对绿洲小气候效应进行了17天较长序列的研究,在模拟过程中每天替换土壤湿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析时段内2004年7月6目前和9日后分别盛行西北风和东风两种背景风;白天,... 利用“金塔绿洲能量水分循环观测试验”的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式对绿洲小气候效应进行了17天较长序列的研究,在模拟过程中每天替换土壤湿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析时段内2004年7月6目前和9日后分别盛行西北风和东风两种背景风;白天,绿洲低层相对沙漠是一个冷源,随着高度的增加逐渐转为暖中心,温度场在600~700hPa之间转变。当背景风较大时,绿洲上空的温度中心会偏向绿洲中心下游。白天绿洲低层风场平均态为在东风背景场的基础上向南北两侧辐散,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场逐渐由辐散转为向绿洲的辐合,转变高度在700hPa以下,且低于温度场的转变高度。白天绿洲上以下沉运动为主,绿洲风次级环流是绿洲上夏季晴天长期存在的平均态。当背景风较小时绿洲低层可形成向四周辐散的风场,当背景风场过大时,无绿洲环流生成。绿洲为高湿场,在绿洲边缘沙漠上存在的逆湿和高水汽柱,既阻止沙漠上干热气流侵入绿洲,又防止绿洲上水汽的流失。白天沙漠、绿洲的地表能量通量差异较大,绿洲上以潜热为主,沙漠上以感热为主,二者量级相当。绿洲上的边界层高度低于沙漠的,对绿洲生态系统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沙漠 绿洲风 冷岛
下载PDF
环境风场对绿洲冷岛效应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文莉娟 吕世华 +1 位作者 孟宪红 鲍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4-758,共5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模拟的金塔绿洲效应偏离进行了敏感性试验研究,发现环境场对造成绿洲冷岛、高湿中心的偏离的作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同时绿洲的存在对于冷岛、高湿起决定作用。模拟结果显示风场风速越小,冷岛效应越显著;风...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模拟的金塔绿洲效应偏离进行了敏感性试验研究,发现环境场对造成绿洲冷岛、高湿中心的偏离的作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同时绿洲的存在对于冷岛、高湿起决定作用。模拟结果显示风场风速越小,冷岛效应越显著;风速越强,偏离中心程度越大,但增大至一定量值后,冷中心将无法激发,即不再呈现出冷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效应 背景场 金塔 MM5
下载PDF
夏季晴空金塔绿洲温度场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世强 吕世华 +2 位作者 奥银焕 张宇 李锁锁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67-772,共6页
利用2004年6~8月在甘肃省酒泉金塔地区开展的“绿洲-沙漠能量和水分循环的野外观测试验(JTEX)”的温度场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温度场结构。结果表明:绿洲在白天(夜晚)相比周围环境是冷(暖)中心。沙漠和绿洲的相互影响同沙漠与... 利用2004年6~8月在甘肃省酒泉金塔地区开展的“绿洲-沙漠能量和水分循环的野外观测试验(JTEX)”的温度场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温度场结构。结果表明:绿洲在白天(夜晚)相比周围环境是冷(暖)中心。沙漠和绿洲的相互影响同沙漠与绿洲的边缘和形状有关。由于各观测点所处的位置和站点的土壤特性不同,地表温度的量值有较大差别,但总体来说,绿洲的地表温度比沙漠的低;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一直可活跃到大约20cm深处,40cm深土壤温度基本无日变化,不同层间的土壤温度在一天内有两次相交。深度越深,出现的时间越靠后,沙漠上出现不同深度间温度交叉的时间比绿洲靠后。沙漠上各层的温度都始终高于绿洲上的,沙漠的日变化也大于绿洲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系统 气温 地表温度 土壤温度 金塔 JTEX野外观测试验
下载PDF
夏季金塔绿洲风环流的数值模拟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文莉娟 吕世华 +1 位作者 张宇 李锁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8-486,共9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替换了模式第三重嵌套模拟域中金塔绿洲及周围地区与实际不符的植被类型,对2004年7月5日金塔绿洲效应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白天绿洲是一冷源,这一现象可维持到3000m左右,临近地面沙漠绿洲温差最大...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替换了模式第三重嵌套模拟域中金塔绿洲及周围地区与实际不符的植被类型,对2004年7月5日金塔绿洲效应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白天绿洲是一冷源,这一现象可维持到3000m左右,临近地面沙漠绿洲温差最大,冷中心强度由低层向高层逐渐减弱;气压距平场低层为沙漠低,绿洲高,较高层则反之,转变发生在1300m。低层绿洲风盛行,随高度增加,辐散风渐弱;750hPa以上转为以背景风为主,存在向绿洲中心辐合的趋势;距平风场低层为辐散风,高层为辐合风,绿洲中部风速较小,越远离风场辐散(辐合)中心,风速越大;沙漠上为上升气流,绿洲基本上全为下沉运动所控制,但剖面图上显示绿洲上并不是只有一个闭合中心,且绿洲上、下沉运动的顶部高度也不一致,绿洲中心最低,两侧逐渐增高。最大下沉运动出现在绿洲边缘;绿洲低层分布着强度均匀的辐散区,而沙漠上则为零散辐合区,750hPa辐合区开始侵入绿洲,700hPa时绿洲基本为辐合区,绿洲边缘辐合最强,沙漠以辐散为主,分布少许辐合中心。比湿同湿位温具有相似特征,在一定高度以上,在下沉气流的作用和西风背景场的影响下等值线形成低槽形状,低槽中心从高层向低层、由西向东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风 三维结构 数值模拟 MM5模式
下载PDF
夏季不同天气背景和灌溉条件下绿洲地表辐射和能量平衡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世强 吕世华 +4 位作者 奥银焕 张宇 李锁锁 尚伦宇 马迪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2-538,共7页
利用2005年"绿洲系统能量和水分循环过程"野外观测实验(JTEX)资料,分析了夏季不同天气背景下的金塔绿洲小气候特征、辐射和能量平衡特征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天气和土壤湿度背景下的辐射和能量平衡特征有较大差异.观测... 利用2005年"绿洲系统能量和水分循环过程"野外观测实验(JTEX)资料,分析了夏季不同天气背景下的金塔绿洲小气候特征、辐射和能量平衡特征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天气和土壤湿度背景下的辐射和能量平衡特征有较大差异.观测中发现有较大的能量不平衡差额,晴天时的能量亏损大于阴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收支 能量平衡 能量亏损 绿洲 天气背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