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林正得 舒圣程 +9 位作者 李傲 吴明亮 杨明阳 韩钰 祝志祥 陈保安 丁一 张强 王强 戴丹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9-477,共9页
石墨烯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力学性能,是铜基复合材料理想的增强体。传统的粉末冶金工艺很难解决石墨烯在铜基体中的分散问题,以及石墨烯与铜基体结合性差的难题。随着近些年研究者对石墨烯?铜界面问题深入的探索,一些新的制备工... 石墨烯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力学性能,是铜基复合材料理想的增强体。传统的粉末冶金工艺很难解决石墨烯在铜基体中的分散问题,以及石墨烯与铜基体结合性差的难题。随着近些年研究者对石墨烯?铜界面问题深入的探索,一些新的制备工艺不断出现。本文系统地介绍和对比了近几年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概述了关于石墨烯/铜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机理,并对未来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铜基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增强机理 综述
下载PDF
规则织构化硅片表面的制备及其润湿行为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文杰 曾志翔 +2 位作者 王立平 陈建敏 薛群基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0,F0003,共8页
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实现了不同形状和几何参数的规则织构化硅片表面的构筑与制备。主要以三种典型的规则织构包括圆柱状、圆坑状和沟槽状表面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织构形状和几何参数对表面润湿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实现了不同形状和几何参数的规则织构化硅片表面的构筑与制备。主要以三种典型的规则织构包括圆柱状、圆坑状和沟槽状表面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织构形状和几何参数对表面润湿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织构高度、深度和表面覆盖率的增加,规则织构化硅片表面疏水性能增强,规则织构化表面疏水性能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强。不同的几何形貌对硅片表面接触角的影响强度是不同的,相对于柱状与沟槽状织构,坑状织构在较小的表面粗糙度时可得到较大的接触角。当表面的接触角均为101°时,坑状、柱状、沟槽状织构的表面粗糙度分别为16.2 nm,29.2 nm和70.2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织构化 形状 几何参数 润湿性
下载PDF
亚微米WC添加对超音速火焰喷涂WC-Co涂层磨损性能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雷强 李文亚 +2 位作者 袁建辉 占庆 李华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3-48,共6页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方法(HVOF)在304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WC和WC-12Co的复合涂层WC-Co,研究亚微米WC的添加对涂层相组成、显微硬度、耐磨性能和表面形貌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压痕法、往复式摩擦磨损实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涂...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方法(HVOF)在304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WC和WC-12Co的复合涂层WC-Co,研究亚微米WC的添加对涂层相组成、显微硬度、耐磨性能和表面形貌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压痕法、往复式摩擦磨损实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涂层的相组成、显微硬度、磨损性能和表面形貌进行分析测试,并分析涂层的磨损过程和机制。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5%的亚微米WC颗粒显著提高了涂层的显微硬度(16.3%);增强了涂层的耐磨性,磨损率从6.09×10-7 mm3/Nm减小到5.15×10-7 mm3/Nm(减小13.8%);亚微米WC颗粒喷涂后在涂层中保持了WC相,并主要存在于WC-Co扁平粒子界面和孔隙。基于涂层中扁平粒子的结合特性与磨损失效特征,建立强化模型,分析亚微米WC颗粒对涂层扁平粒子界面的强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火焰喷涂 WC-CO 亚微米WC颗粒 磨损 扁平粒子界面
下载PDF
阴极电弧制备TiAlN薄膜工艺参数的正交分析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陈锋光 孙丽丽 +2 位作者 成浩 柯培玲 汪爱英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45,共5页
为深入理解不同工艺参数对阴极电弧制备TiAlN薄膜性质的影响重要性,文中设计了L9(34)正交试验表,研究了基体负偏压、N2流量、阴极弧流对TiAlN沉积速率、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给出了工艺参数优化组合。结果表明:负偏压对TiAlN薄膜的沉积速... 为深入理解不同工艺参数对阴极电弧制备TiAlN薄膜性质的影响重要性,文中设计了L9(34)正交试验表,研究了基体负偏压、N2流量、阴极弧流对TiAlN沉积速率、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给出了工艺参数优化组合。结果表明:负偏压对TiAlN薄膜的沉积速率影响最大,其次是N2流量、弧流;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次序则为N2流量、弧流、负偏压。薄膜沉积速率随N2流量的升高而增大,随负偏压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随弧流的增大变化不明显。薄膜表面粗糙度随N2流量的升高逐渐减小,随负偏压的增加而增加,随弧流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分析 TIALN 阴极电弧离子镀 沉积速率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偏压对类石墨非晶碳膜结构和机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学谦 黄美东 +1 位作者 柯培玲 汪爱英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29-33,共5页
采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法在Si和高速钢基底上制备类石墨(Graphite-like carbon,GLC)非晶碳膜,研究了基底偏压对薄膜微观结构、机械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底偏压的增大,GLC薄膜sp2键含量先减小后增大,在基底偏压为-10... 采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法在Si和高速钢基底上制备类石墨(Graphite-like carbon,GLC)非晶碳膜,研究了基底偏压对薄膜微观结构、机械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底偏压的增大,GLC薄膜sp2键含量先减小后增大,在基底偏压为-100 V时达到最小值;薄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先增大后减小,表面粗糙度先减小后增大;GLC薄膜的摩擦学性能与其机械性能和表面粗糙度密切相关,在基底偏压为-100 V时,薄膜的平均摩擦系数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 类石墨非晶碳膜 基底偏压 微观结构 摩擦性能 机械性能
下载PDF
偏压占空比对类石墨碳薄膜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永欣 赵文杰 +2 位作者 李金龙 王立平 陈建敏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8-43,49,共7页
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不同偏压占空比条件下制备类石墨碳(Graphite-like carbon,GLC)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Raman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纳米压痕仪等分析薄膜的结构和机械性能,采用球-盘往复摩擦方式考察薄膜在大气及去离子水... 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不同偏压占空比条件下制备类石墨碳(Graphite-like carbon,GLC)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Raman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纳米压痕仪等分析薄膜的结构和机械性能,采用球-盘往复摩擦方式考察薄膜在大气及去离子水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大气环境中,GLC薄膜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随偏压占空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水环境中,GLC薄膜的摩擦因数随偏压占空比的逐渐升高先降低后轻微升高,低占空比条件下GLC薄膜在水环境中摩擦接触面出现局部剥落,而高占空比条件下GLC薄膜可表现出低于干摩擦的稳定磨损;当占空比为50%-65%时,GLC薄膜在水环境中的摩擦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C薄膜 偏压占空比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石墨烯转移工艺对石墨烯传感器检测汞离子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小晴 叶辰 +1 位作者 林正得 江南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3,共6页
本工作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石墨烯制备场效应晶体管(FET)传感器,在石墨烯表面修饰DNA,用于检测汞离子.为探索转移方法对石墨烯传感器件性能的影响,制备了3种不同转移工艺的石墨烯样品,分别是PMMA转移方法中退火烧除PMMA的石墨烯、... 本工作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石墨烯制备场效应晶体管(FET)传感器,在石墨烯表面修饰DNA,用于检测汞离子.为探索转移方法对石墨烯传感器件性能的影响,制备了3种不同转移工艺的石墨烯样品,分别是PMMA转移方法中退火烧除PMMA的石墨烯、用丙酮洗去PMMA的石墨烯和Au转移的石墨烯,对石墨烯样品进行拉曼光谱、分光光度计、光学显微镜(OM)、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的表征.通过FET转移特性曲线的输出,得到汞离子对石墨烯掺杂情况的变化,从而考察了各种石墨烯传感器对汞离子的检测性能.结果表明,Au转移的石墨烯表面清洁程度最佳,SPM图像显示其表面平坦无杂质,表面粗糙度(Ra)仅为0.45 nm.用该种石墨烯制备的传感器件对汞离子检测的检测限达10 p M,且FET的狄拉克点变化也最大,达-0.132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质材料 石墨烯 传感器 DNA 汞离子
下载PDF
固态电分析化学及其植物研究
8
作者 傅力 张怀伟 +2 位作者 叶玮婷 叶辰 林正得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40-1449,共10页
固态电分析化学(SSEAC)是一种利用电化学方法对固体物质的信息进行分析的手段,特别适用于分析固态物质的元素成分、相位成分和氧化还原状态。SSEAC技术发展至今已被成功应用于获取天然颜料、植物、矿物和文物的电化学信息,并进行定性和... 固态电分析化学(SSEAC)是一种利用电化学方法对固体物质的信息进行分析的手段,特别适用于分析固态物质的元素成分、相位成分和氧化还原状态。SSEAC技术发展至今已被成功应用于获取天然颜料、植物、矿物和文物的电化学信息,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基于SSEAC的植物分析研究是近年来电分析化学和植物化学之间兴起的一种交叉分析技术,它在学术上可以对物种的种间关系、变异、分化与适应提出新的认识,同时在药材鉴定、食品安全和经济作物品质控制中拥有着非常直观的现实应用价值。本文详细综述了近年来SSEAC技术在植物鉴定识别、植物系统发生学和植物生理监测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总结了SSEAC技术在植物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在未来发展中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电分析化学 固载微粒伏安法 植物识别 系统发生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