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2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动采样法观测研究京津冀区域大气中气态污染物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丹 王跃思 +2 位作者 潘月鹏 辛金元 唐贵谦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844-2851,共8页
为了对京津冀区域的大气污染物进行观测,揭示污染物浓度和组分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深入了解区域复合型污染,从2007年12月开始使用造价低、操作简捷的被动采样方法对区域10个站点大气中的SO2、NO2、O3和NH3等主要污染物进行了监测,对... 为了对京津冀区域的大气污染物进行观测,揭示污染物浓度和组分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深入了解区域复合型污染,从2007年12月开始使用造价低、操作简捷的被动采样方法对区域10个站点大气中的SO2、NO2、O3和NH3等主要污染物进行了监测,对被动采样方法的区域适用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估并根据监测结果对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和区域分布进行了研究.方法适用性评估表明被动采样方法在污染较严重的京津冀区域能进行长时间采样,采样频率设定为每月1次;平行采样结果显示,SO2、NO2、O3和NH3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4%、7.1%、4.2%和3.9%,方法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每月1次的被动采样浓度结果与主动采样仪器观测结果月平均值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SO2、NO2和O3这2种方法监测结果的相关系数达到0.91、0.88和0.93,拟合曲线斜率分别为1.25、0.98和0.93,平均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3.3%、14.9%和8.5%,能基本满足大气采样的要求,NH3的短时监测也表明2种方法具有可比性.评估结果说明被动采样方法是一种可靠的大气污染监测方法,可用于区域污染的监测.2008年夏季京津冀区域10个站点SO2、NO2、O3和NH3的被动采样平均浓度分别(12.3±6.3)×10-9、(13.2±7.0)×10-9、(40.5±9.5)×10-9和(24.0±13.7)×10-9.浓度区域分布显示SO2和NO2在城市站点具有较高浓度,而NH3在农业站点的浓度较高,SO2、NO2和NH3的大气浓度水平明显受局地排放影响,浓度分布较直观的反应了站点的局地源排放;而O3除了背景站兴隆,在北京和天津周边的大小城市,平均浓度都在40×10-9左右,表现出区域协同污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采样法 京津冀环境观测网 气态污染物 SO2 NO2 O3 NH3
原文传递
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211
2
作者 王自发 谢付莹 +2 位作者 王喜全 安俊岭 朱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8-790,共13页
主要综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主开发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Nested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ing System)的历史发展与应用情况。模式发展伊始为欧拉污染物输送实用模型,利用其研究东亚硫氧化物的跨国输送问... 主要综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主开发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Nested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ing System)的历史发展与应用情况。模式发展伊始为欧拉污染物输送实用模型,利用其研究东亚硫氧化物的跨国输送问题,得出中国对于周边国家的输送量不大的结论;在系统中嵌入适合东亚的起沙机制模块,用来模拟沙尘发生、输送及沉降等过程,估算亚洲大陆沙尘气溶胶对海洋地区的输送与沉降通量,为研究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基础数据;利用该系统研究沙尘及其土壤粒子对酸雨的中和作用,发现沙尘输送对东亚酸雨的分布影响很大;发展城市尺度高分辨率气象和空气质量预报技术,使模式水平分辨率达到500 m,并应用于台北高浓度臭氧和PM10的模拟;研究和集成区域及城市尺度大气污染预报理论和模拟技术,研制成目前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以探讨不同尺度各种污染(如沙尘暴、城市光化学烟雾、酸雨、高浓度悬浮颗粒物等)的变化规律。在模式系统中初步建立资料同化模块,开展大气化学成分及沙尘输送模拟的资料同化研究。系统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郑州等城市环境监测中心实施空气质量的实时预报。未来,系统将集成到全球环境大气输送模式(GEATM),以实现从城市群到全球具有双向耦合功能的模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模式 嵌套网格 大气环境 资料同化 输送
下载PDF
2013年元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强霾污染成因分析 被引量:189
3
作者 王跃思 姚利 +7 位作者 王莉莉 刘子锐 吉东生 唐贵谦 张军科 孙扬 胡波 辛金元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6,共12页
2013年元月,罕见强霾污染席卷我国中东部地区,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利用其建立的“中国气溶胶观测研究网”(CARE.China)对整个强霾污染过程进行了全程追踪观测,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2013年元月,罕见强霾污染席卷我国中东部地区,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利用其建立的“中国气溶胶观测研究网”(CARE.China)对整个强霾污染过程进行了全程追踪观测,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次强霾污染涉及我国整个中东部地区,污染最严重的京津冀地区共计发生5次强霾污染过程,其中两次超强过程发生在9—15日和25—31日,北京PM2.5小时浓度最高值分别达到680和530嵋m-。,石家庄和天津等重要城市强霾污染状况与北京相似.天气系统弱、强冷空气活动少和极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局地气象条件及地理位置,是造成本次强霾污染形成的外部条件;一次排放的气态污染物向颗粒态的快速转化,是本次强霾污染“爆发性”和“持续性”的内部促发因子,特别是大气中燃油排放为主的大量NOx促发了燃煤排放气态SO2向颗粒态硫酸盐的快速转化.通过NOx/SO2协同转化途径分析,发现气态污染物在细颗粒表面的非均相反应可改变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及化学组分,促使颗粒物中的二次无机盐(如硫酸盐和硝酸盐等)的比例逐渐增大,导致颗粒物吸湿性显著增强,从而对强霾污染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霾过程 气象 复合污染 协同转化 京津冀
原文传递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强霾污染的数值模拟和防控对策 被引量:139
4
作者 王自发 李杰 +15 位作者 王哲 杨文夷 唐晓 葛宝珠 晏平仲 朱莉莉 陈学舜 陈焕盛 王威 李健军 刘冰 王晓彦 汪巍 赵熠琳 鲁宁 苏德斌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4,共12页
利用自主研制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NAQPMS)模拟研究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的持续强灰霾天气,初步评估灰霾天气下大气细颗粒物(PM2.5)时空分布特征、传输规律和防控力度.结果表明:这一模式能够合理反映灰霾天气下中东部... 利用自主研制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NAQPMS)模拟研究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的持续强灰霾天气,初步评估灰霾天气下大气细颗粒物(PM2.5)时空分布特征、传输规律和防控力度.结果表明:这一模式能够合理反映灰霾天气下中东部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发现静稳天气京津冀地区仍旧存在显著的区域输送,并直接造成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的累积,来自区域外的跨城市群输送对京津冀PM2.5浓度贡献为20%-35%,区域内输送的贡献为26%-35%,两者之和与局地污染源贡献相当.针对这次强霾的控制试验表明,当京津冀周边区域省份污染源不控制,河北、天津和北京的污染物排放需要消减90%,90%和60%以上才能实现京津冀区域PM2.5达标(二级标准),表明京津冀灰霾污染防控不仅需要重视区域内的联防联控,同时也需要其他城市群的协同控制.气象一大气污染双向反馈机制对强霾的形成也有非常重要影响,可使京津冀部分地区细颗粒物月均浓度增加30%,忽视这种耦合作用会导致模式对重污染期间污染物浓度的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灰霾 区域输送 气象-污染反馈 机制灰霾防控
原文传递
大气边界层和大气环境研究进展 被引量:112
5
作者 胡非 洪钟祥 雷孝恩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12-728,共17页
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环境是大气科学的重要领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者重点介绍最近十多年来在大气边界层探测、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大气湍流理论、城市和区域大气污染预测预报模... 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环境是大气科学的重要领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者重点介绍最近十多年来在大气边界层探测、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大气湍流理论、城市和区域大气污染预测预报模式研究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对大气边界层和大气环境研究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边界层 大气环境 大气科学 大气湍流
下载PDF
1960—2012年西安地区雾霾日数与气象因素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125
6
作者 王珊 修天阳 +2 位作者 孙扬 孟小绒 徐军昶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6,共8页
利用1960—2012年西安区域7个气象站的历史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西安区域能见度介于1-10 km的雾霾天气现象的长期气候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能见度介于1-10 km的雾霾日发生数存在准7-9年周期震荡,每7-9年形成一个峰型.同... 利用1960—2012年西安区域7个气象站的历史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西安区域能见度介于1-10 km的雾霾天气现象的长期气候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能见度介于1-10 km的雾霾日发生数存在准7-9年周期震荡,每7-9年形成一个峰型.同时还分析了能见度介于1-10 km的雾霾天气时的气象要素变化规律及相关关系.研究表明,53年来西安区域雾霾现象日数的波动性增加趋势非常明显;雾霾现象各月日数年内基本呈单谷型分布,雾霾现象最多出现于冬季,夏季出现概率较小;随着雾霾持续日数的递增,雾霾天气过程出现次数呈幂函数形式迅速递减;西安区域雾霾现象日数分布呈城区多发,近郊次之,远郊最少的特征;随着日均相对湿度的逐渐增大,西安市雾霾天气的出现几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西安市出现的能见度介于1-10 km的雾霾现象中,仅有10.7%属于轻雾,其余的均为霾;气温越低,日平均风速越小(静风或风速≤2.0 m·s^-1),14时出现负变压或正变温,连续不降水日数越长时,越有利于雾霾天气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雾 时空分布 西安
原文传递
植被覆盖对风蚀地表保护作用研究的某些新进展 被引量:80
7
作者 黄富祥 王明星 王跃思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7-633,共7页
植被覆盖在风蚀过程中可通过多种途径保护地表土壤 ,减少风蚀输沙 ,对此人们早已有所认识。然而 ,在植被覆盖防护效应的定量研究方面 ,却长期存在着严重不足。近年来 ,国外学术界在植被覆盖保护作用的机理和定量研究等多个方面取得了突... 植被覆盖在风蚀过程中可通过多种途径保护地表土壤 ,减少风蚀输沙 ,对此人们早已有所认识。然而 ,在植被覆盖防护效应的定量研究方面 ,却长期存在着严重不足。近年来 ,国外学术界在植被覆盖保护作用的机理和定量研究等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国内却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大量总结国内外最新文献基础上 ,从理论研究、观测实验和定量模型 3个方面 ,就植被覆盖对风蚀地表保护作用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系统介绍和评述 ,并结合当前国内的研究状况和现实需要 ,提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风蚀地表 保护作用 粗糙度 风速廓线方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温室气体的源与汇 被引量:76
8
作者 王明星 张仁健 郑循华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75-79,共5页
介绍了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概念 ,阐述了当前 6种主要温室气体 (CO2 、CH4、N2 O、HFCs、PFCs、SF6)及其源和汇。尽管目前后 3种气体特别是PFCs和SF6在大气中的浓度很低 ,但它们有很高的增温潜势 ,在大气中寿命相当长 ,来自人类活动的... 介绍了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概念 ,阐述了当前 6种主要温室气体 (CO2 、CH4、N2 O、HFCs、PFCs、SF6)及其源和汇。尽管目前后 3种气体特别是PFCs和SF6在大气中的浓度很低 ,但它们有很高的增温潜势 ,在大气中寿命相当长 ,来自人类活动的排放必将造成它们在大气中不可逆的增长 ,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大气 温室效应 SF6 排放 人类活动 CH4 增温 CO2
全文增补中
北京夏末秋初不同天气形势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92
9
作者 王莉莉 王跃思 +3 位作者 王迎红 孙扬 吉东生 任玉芬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24-930,共7页
根据2007~2008年地面、850hPa和500hPa天气图,结合主要气象要素将夏末秋初(8月和9月)影响北京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分为高污染的积累天气型(包括槽前无降水、槽后脊前、脊、副高4种基本型)和清洁的清除天气型(包括槽或槽前有降水、槽后... 根据2007~2008年地面、850hPa和500hPa天气图,结合主要气象要素将夏末秋初(8月和9月)影响北京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分为高污染的积累天气型(包括槽前无降水、槽后脊前、脊、副高4种基本型)和清洁的清除天气型(包括槽或槽前有降水、槽后有降水或偏北风2种基本型).北京地区4站2007年在积累天气型控制时NOx、O3(日小时均值最大值)、PM2.5和PM10浓度分别为38.1×10-9(体积分数),115.2×10-9(体积分数),90.6μg/m3,212.5μg/m3,清除天气型控制时4种污染物浓度分别为36.3×10-9(体积分数),68.9×10-9(体积分数),39.3μg/m3,125.4μg/m3;2008年施行北京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措施期间,上述4种污染物在积累天气型控制时分别为19.3×10-9(体积分数),87.1×10-9(体积分数),66.3μg/m3,99.6μg/m3,清除天气型控制时分别为19.0×10-9(体积分数),62.5×10-9(体积分数),41.0μg/m3,65.2μg/m3;尽管施行了源减排措施,积累天气型控制时北京地区污染物浓度仍相对较高,因此需关注此天气形势下污染物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形势 NOx O3 PM2.5/10 北京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吉林通榆“干旱化和有序人类活动”长期观测实验 被引量:82
10
作者 刘辉志 董文杰 +1 位作者 符淙斌 石立庆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4年第2期378-389,共12页
简单介绍了吉林通榆“干旱化和有序人类活动”长期观测实验 ,该实验站同时也是国际协同加强观测计划 (CEOP)的地面观测站。分析了 2 0 0 2年 1 0月~ 2 0 0 3年 3月 (CEOP EOP3)非生长季观测到的近地面层微气象及能量通量资料。结果表... 简单介绍了吉林通榆“干旱化和有序人类活动”长期观测实验 ,该实验站同时也是国际协同加强观测计划 (CEOP)的地面观测站。分析了 2 0 0 2年 1 0月~ 2 0 0 3年 3月 (CEOP EOP3)非生长季观测到的近地面层微气象及能量通量资料。结果表明 ,在非生长季 ,半干旱地区农田和退化草地下垫面近地面层能量收支基本一致 ;感热通量占主要地位 ,占净辐射通量的 70 %左右 ;潜热通量及地热流都很小 ,通常小于 30Wm- 2 。土壤温度日变化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下 2 0cm土壤层 ,2 0cm以下土壤温度日变化很小 ,但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在非生长季 ,土壤表层 1 0cm厚度内 ,草地下垫面土壤体积含水量比农田大 ;2 0cm以下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日变化很小 ,同样存在季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化 有序人类活动 观测实验 地气界面 湍流通量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严重大气污染的气象和化学因子 被引量:72
11
作者 刘小红 洪钟祥 +3 位作者 李家伦 李冰 张玉林 石立庆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9年第3期231-236,共6页
利用北京325 m 气象塔进行了大气污染物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气象要素的同步观测, 对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和化学因子进行了分析,探讨大气污染物变化的规律, 为城市空气污染预报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臭氧 氮氧化物 光化学 空气污染
下载PDF
中国地区臭氧前体物对地面臭氧的影响 被引量:80
12
作者 漏嗣佳 朱彬 廖宏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1-459,共9页
利用GEOS-Chem模式的数值试验结果,研究中国地区NOx和两类VOCs对O3质量浓度分布及其化学机理的影响。研究表明,NOx的减少会使得中国西部O3质量浓度显著降低,但在冬季NOx的减少会使得东北、华北地区O3质量浓度上升。而京津唐地区由于VOCs... 利用GEOS-Chem模式的数值试验结果,研究中国地区NOx和两类VOCs对O3质量浓度分布及其化学机理的影响。研究表明,NOx的减少会使得中国西部O3质量浓度显著降低,但在冬季NOx的减少会使得东北、华北地区O3质量浓度上升。而京津唐地区由于VOCs/NOx比值偏低,不能通过单一减少NOx来控制O3质量浓度。VOCs排放的减少会使得我国东部地区O3质量浓度大幅减少,其中人为VOCs的减少能降低我国东部地面O3质量浓度,而生物VOCs的减少只能在夏秋季有效减少我国东部地区35°N以南区域的地面O3质量浓度。控制地面O3质量浓度时,中国西部主要考虑NOx的减排,东部35°N以北主要考虑AVOCs的减排,而30~35°N应同时考虑AVOCs和BVOCs的减排,在30°N以南的地区,则需要全面考虑NOx和VOCs的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O3 NOx 人为VOCs 生物VOCs
下载PDF
西安一次霾重污染过程大气环境特征及气象条件影响分析 被引量:80
13
作者 王珊 廖婷婷 +3 位作者 王莉莉 樊超 徐军昶 孙扬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452-3462,共11页
利用西安区域8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观测资料及西安市13个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资料,对2013年12月16—25日西安地区一次长时间重污染霾天气过程的污染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霾重污染天气过程主要是一次在不利... 利用西安区域8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观测资料及西安市13个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资料,对2013年12月16—25日西安地区一次长时间重污染霾天气过程的污染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霾重污染天气过程主要是一次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形成的高浓度颗粒物污染事件,其中有54.6%的霾属于干霾,其余属于湿霾.气压场偏弱,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弱冷空气形成的下冷上暖的稳定性层结等天气形势有利于霾重污染的形成与维持;弱的降温与相对湿度增大叠加,有利于气溶胶吸湿增长而加重霾的强度.关中盆地特有的喇叭口地形通风不畅,造成外来输送与当地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堆积,为此次长时间霾发生提供了增强条件.低的混合层厚度抑制了垂直方向上的对流输送,严重削弱了大气垂直扩散能力,造成了大气中各类污染物浓度的大量积聚,是造成此次霾重污染过程的重要原因之一.城市污染加重热岛效应、热岛效应反过来通过热岛环流改变城市污染物传播扩散规律并加重污染,二者相互作用、互为增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气象条件
原文传递
北方15个大型城市总悬浮颗粒物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67
14
作者 安俊岭 张仁健 韩志伟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25-29,共5页
对 1 998年 7月至 1 999年 6月北方 1 5个大型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 1 )中国北方大型城市 (北京除外 )大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 ,年平均发生频数在 70 %~ 1 0 0 %之间。 ( 2 )各大城市空气质量为II级... 对 1 998年 7月至 1 999年 6月北方 1 5个大型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 1 )中国北方大型城市 (北京除外 )大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 ,年平均发生频数在 70 %~ 1 0 0 %之间。 ( 2 )各大城市空气质量为II级的发生频数均在夏、秋季高 ,春、冬季低。局地因素 (当地的气象条件、地貌状况、植被分布以及人们的活动状况 )是形成这种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 3)空气质量为III级的发生频数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季节性。除局地因素的影响外 ,邻近城市之间的相互输送是一个主要原因。 ( 4 )各大城市空气质量IV级的发生频数均在春、冬季高 ,夏、秋季低。春、冬季节北方多大风或强风天气引起西北干旱区沙、尘的长距离输送是产生这种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这也说明西北干旱区的绿化、固沙工作迫切需要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 冬季 秋季 发生 季节变化 固沙 气象条件 频数 西北干旱区 强风
全文增补中
天气型对北京地区近地面臭氧的影响 被引量:77
15
作者 唐贵谦 李昕 +5 位作者 王效科 辛金元 胡波 王莉莉 任玉芬 王跃思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3-578,共6页
臭氧(O3)是夏秋季北京城市大气光化学污染物中的首要气态污染物,气象因素是影响其浓度水平和变化规律的主要因子之一.2008年7月2008年9月,在北京市4个站点进行了臭氧、氮氧化物(NOx)和一氧化碳(CO)浓度的同步连续观测,并对同期天... 臭氧(O3)是夏秋季北京城市大气光化学污染物中的首要气态污染物,气象因素是影响其浓度水平和变化规律的主要因子之一.2008年7月2008年9月,在北京市4个站点进行了臭氧、氮氧化物(NOx)和一氧化碳(CO)浓度的同步连续观测,并对同期天气型进行了分类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观测期间,北京地区处于低压前部(主要是蒙古气旋)和高压前部的比例分别为42%和20%,分别是造成臭氧浓度高值和低值的主要背景场.处于低压前部控制时,高温、低湿以及局地环流形成的山谷风造成区域臭氧累积,小时最大值(体积分数)高达102.2×10^-9,并随气压的升高以3.4×10^-9Pa^-1的速率降低,山谷风风向的转变决定了臭氧浓度最大值出现时间,峰值出现在14:00左右;处于高压前部控制时,低温、高湿以及系统性北风造成区域臭氧低值,小时最大值(体积分数)仅为49.3×10^-9,系统性北风将臭氧峰值出现时刻推后到16:00左右.北京地区臭氧光化学污染呈现出区域一致性,并与天气型有较好相关,关注天气型结构和演变对预报大气光化学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天气型 山谷风 光化学污染 北京
原文传递
土壤理化特性对麦田N_2O排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4
16
作者 黄耀 焦燕 +3 位作者 宗良纲 周权锁 郑循华 Ronald L.Sass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8-602,共5页
为了研究土壤理化特性对农田N2 O排放的影响 ,室外盆栽试验于 2 0 0 0年冬小麦生长季在南京农业大学实施 ,1 8个供试土壤分别取自江苏宜兴、江宁、六合、仪征及宝应等地的水稻土 .所有供试土壤的季节性N2 O平均排放通量为 1 94 8± ... 为了研究土壤理化特性对农田N2 O排放的影响 ,室外盆栽试验于 2 0 0 0年冬小麦生长季在南京农业大学实施 ,1 8个供试土壤分别取自江苏宜兴、江宁、六合、仪征及宝应等地的水稻土 .所有供试土壤的季节性N2 O平均排放通量为 1 94 8± 80 1μg (m2 ·h) ,最低和最高值分别为 61 0 μg (m2 ·h)和 393 6μg (m2 ·h) ,两者相差约 6 5倍 .单因子相关分析表明 :季节性N2 O平均排放通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全N含量及C N比成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 (r2 )分别为 0 541 6(p <0 0 0 1 )、0 450 8(p<0 0 1 )及 0 370 5 (p <0 0 1 ) ;排放通量与土壤pH成正相关 ,r2 为 0 4535 (p <0 0 1 ) .本研究未发现N2 O排放与土壤质地、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理化特性 麦田 N2O排放 小麦生长季 盆栽试验 一氧化二氮 大气
下载PDF
成都市区夏季大气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75
17
作者 谢雨竹 潘月鹏 +2 位作者 倪长健 陈志辉 韦霞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75-983,共9页
为了解成都市区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及其变化规律,统计分析了2013年6月1日—8月31日3个市区站点(十里店、梁家巷和草堂寺)SO2、NO2、O3、PM2.5、PM10和CO逐时观测资料.结果表明,观测期间O3污染严重,上述3个站点小时均值超标率分别达22%、... 为了解成都市区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及其变化规律,统计分析了2013年6月1日—8月31日3个市区站点(十里店、梁家巷和草堂寺)SO2、NO2、O3、PM2.5、PM10和CO逐时观测资料.结果表明,观测期间O3污染严重,上述3个站点小时均值超标率分别达22%、37%和42%.大气颗粒物污染也较为严重,上述3个站点PM10日均浓度超标率分别为13%、8%和3%,而PM2.5日均值超标率分别高达34%、27%和26%.NO2和CO早晚的浓度高峰主要与机动车流量增加和混合层高度降低有关.由于紫外辐射影响,O3浓度在正午出现峰值.受机动车流量高峰和气象条件的影响,PM2.5和PM10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上午和下午.通过对污染物"周末效应"的分析,发现周末O3、PM2.5和PM10的浓度显著高于工作日,SO2、NO2和CO反之.成都市区大气污染受局地排放和外源输送共同影响,其中PM10和NO2主要受局地源控制,而PM2.5、SO2和O3受外输送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气象条件 来源解析 成都市 夏季
原文传递
京津冀冬季大气混合层高度与大气污染的关系 被引量:75
18
作者 李梦 唐贵谦 +3 位作者 黄俊 刘子锐 安俊琳 王跃思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35-1943,共9页
大气混合层高度(MLH)是影响大气扩散的主要因子之一,其对大气质量评估和污染物的存储量及分布起着重要作用.本实验利用云高仪对2014年污染严重的2月京津冀区域4个站点(北京、天津、石家庄和秦皇岛)MLH进行了同步连续观测,分析了其各自... 大气混合层高度(MLH)是影响大气扩散的主要因子之一,其对大气质量评估和污染物的存储量及分布起着重要作用.本实验利用云高仪对2014年污染严重的2月京津冀区域4个站点(北京、天津、石家庄和秦皇岛)MLH进行了同步连续观测,分析了其各自及其区域总体变化特性.结果表明,秦皇岛MLH月均值最高,达到865 m±268 m;石家庄最低,为568 m±207 m;北京和天津介于这两城市之间,分别为818 m±319 m和834 m±334 m;结合气象数据分析发现,辐射和风速是影响混合层高度的主要因素;对4个站点颗粒物浓度与混合层高度的关系研究表明,混合层低于800 m,4个站点细颗粒物浓度均会超过国家二级标准(GB 3095-2012,75μg·m-3),观测期间北京、天津、石家庄和秦皇岛这4个站点混合层高度低于800 m天数所占比例分别为50%、43%、80%和36%.石家庄虽然近地层污染物浓度较高,但是大气混合层以内污染物负荷并不高,不利的大气垂直扩散条件是石家庄近地面长时间高浓度污染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于认知京津冀区域污染分布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区域内污染源合理分布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污染源 云高仪 气象参数 细颗粒物浓度 大气污染负荷
原文传递
北京城市大气CO_2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7
19
作者 王长科 王跃思 刘广仁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17,共5页
北京大气CO2 浓度日变化强烈 ,全年北京时间 1 5 :0 0时前后为全天最低值 ,最高值则出现在夜间 ,日变化幅度为 2 3 2~ 3 9 0 μmol·mol- 1,夏季和秋季日变化幅度比冬季和春季大 .北京城区大气CO2 浓度季节变化明显 ,最大值出现... 北京大气CO2 浓度日变化强烈 ,全年北京时间 1 5 :0 0时前后为全天最低值 ,最高值则出现在夜间 ,日变化幅度为 2 3 2~ 3 9 0 μmol·mol- 1,夏季和秋季日变化幅度比冬季和春季大 .北京城区大气CO2 浓度季节变化明显 ,最大值出现在冬季 ,月平均浓度为 42 1 5~ 441 0 μmol·mol- 1;最小值则在夏季 ,月平均浓度 3 67 4~ 3 71 6μmol·mol- 1.北京CO2 浓度的季节变化幅度明显高于附近的华北兴隆区域站和瓦里关山大陆本底站等的相应值 ,其原因是北京CO2 浓度季节变化主要受人为取暖活动控制 ,同时植被的季节变化也起一定作用 .1 993~ 1 995年北京大气CO2 浓度上升较快 ,平均增长率为 3 7%·a- 1,1 995年平均浓度达到最高 ,为 40 9 7± 2 5 9μmol·mol-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 温室气体 城市环境 北京
下载PDF
中国气溶胶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20
作者 刘毅 王明星 张仁健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9年第4期406-414,共9页
结合近年来中国气溶胶研究的现状, 分别对气溶胶的基本特征、气溶胶的气候效应、沙尘气溶胶以及与气溶胶有关的其它研究等四部分内容作了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 气溶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