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FLAC^(3D)分析某边坡地震稳定性 被引量:197
1
作者 刘春玲 祁生文 +1 位作者 童立强 赵法锁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2730-2733,共4页
利用FLAC3D对某边坡进行了动力分析,讨论了利用FLAC3D进行边坡动力分析时如何设置边界条件、合成、输入以及转化动力时程,为地质体选取合理的阻尼。在此基础上,对该边坡进行了详细的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边坡会发生一定的... 利用FLAC3D对某边坡进行了动力分析,讨论了利用FLAC3D进行边坡动力分析时如何设置边界条件、合成、输入以及转化动力时程,为地质体选取合理的阻尼。在此基础上,对该边坡进行了详细的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边坡会发生一定的永久位移,因此,工程上应慎重考虑。利用FLAC3D对边坡进行动力分析的文献较为鲜见,该方法为利用FLAC3D解决边坡动力问题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地震稳定性 数值分析 FLAC^3D
下载PDF
基于ANSYS平台复杂地质体FLAC^(3D)模型的自动生成 被引量:187
2
作者 廖秋林 曾钱帮 +2 位作者 刘彤 路世豹 侯哲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10-1013,共4页
由于 FLAC3D软件建模难度大,提出了一种快速建模方法,即以 ANSYS 有限元程序完成的复杂地质体建模、网格划分为基础,采用 Visual Basic 语言编写了 FLAC3D-ANSYS 接口程序,实现了 FLAC3D软件建模的直观、快速和自动化。通过新疆下坂地... 由于 FLAC3D软件建模难度大,提出了一种快速建模方法,即以 ANSYS 有限元程序完成的复杂地质体建模、网格划分为基础,采用 Visual Basic 语言编写了 FLAC3D-ANSYS 接口程序,实现了 FLAC3D软件建模的直观、快速和自动化。通过新疆下坂地水库坝址区和北京地铁四号线车站三维建模实例检验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该方法是运用不同程序优点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的典型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分析 接口程序 复杂地质体 自动生成
下载PDF
地震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被引量:175
3
作者 祁生文 伍法权 +1 位作者 刘春玲 丁彦慧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2792-2797,共6页
归纳了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把边坡分为2大类7亚类,分析了边坡在动力作用下的可能破坏形式,对地震边坡的失稳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地震边坡的失稳是由于地震惯性力的作用以及地震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迅速增大和累积作用这两... 归纳了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把边坡分为2大类7亚类,分析了边坡在动力作用下的可能破坏形式,对地震边坡的失稳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地震边坡的失稳是由于地震惯性力的作用以及地震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迅速增大和累积作用这两个方面原因造成的。对于不同的边坡类型,导致边坡动力失稳的主导因素也不同。塑性流动失稳破坏是由孔隙水压力的累积作用起主导作用;崩塌型、层体弯折型则是地震惯性力起决定作用;对于滑动型破坏一般是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地震 边坡 稳定性 孔隙水压力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和破坏模式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38
4
作者 董金玉 杨国香 +1 位作者 伍法权 祁生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977-2982,2988,共7页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了大量的顺层岩质滑坡,对其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根据动力模型试验的相似关系,设计制作了1个坡角大于岩层倾角的尺寸(高×长×宽)为1.6 m×1.75 m×0.8 m的顺层模型边坡,并完成了大型振动台试验。试验...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了大量的顺层岩质滑坡,对其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根据动力模型试验的相似关系,设计制作了1个坡角大于岩层倾角的尺寸(高×长×宽)为1.6 m×1.75 m×0.8 m的顺层模型边坡,并完成了大型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坡体表面和内部竖直方向上,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坡体高程增加而增大,并且随着高程增加,加速度放大系数增大的速度加快;在坡体内同一高程上,坡面处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一定水平深度坡体内部的加速度放大系数,表现出趋表效应;地震波输入频率对坡体动力响应有明显影响,随着频率的增加,越接近坡体的自振频率,加速度放大效应越显著;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输入波振幅的增加,总体上表现为递减趋势;通过和均质边坡振动台试验加速度监测数据对比,发现坡体结构对坡体加速度放大系数也有一定的影响,结构面对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作用加大了坡体加速度的放大效应。,对试验过程中坡体破坏特征的描述和分析发现,边坡的破坏模式为地震诱发-坡肩拉裂张开-坡面中部出现裂缝-裂缝贯通-发生高位滑坡-转化为碎屑流-堆积坡脚。研究成果对地震灾区滑坡形成机制的认识和减灾防灾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岩质边坡 大型振动台试验 加速度放大系数 频率 坡体结构 破坏模式
下载PDF
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的发生、地质地貌特征、成因及滑坡判据研究 被引量:118
5
作者 廖秋林 李晓 +1 位作者 李守定 董艳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3146-3153,共8页
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约2.4×107 m3)发生于2003年7月13日,是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库区内发生的重大滑坡灾害之一。首先,基于对该滑坡发生后的追踪考察,介绍了滑坡的地理位置、地质环境及其发生、灾害应急监测等,阐述了滑坡典型的地质地... 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约2.4×107 m3)发生于2003年7月13日,是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库区内发生的重大滑坡灾害之一。首先,基于对该滑坡发生后的追踪考察,介绍了滑坡的地理位置、地质环境及其发生、灾害应急监测等,阐述了滑坡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如滑坡簸箕状平面形态、滑坡边界、滑体内的纵张裂缝以及滑体结构等。其次,结合大量第一手资料,运用地貌学与工程地质力学等理论分析了千将坪滑坡的成因,认为滑体脆弱地质结构和集中降雨是滑坡的主要成因,而青干河水位上升与滑坡前部砖厂开挖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滑坡的发生。最后,结合该滑坡的地质地貌现象,对库岸古(老)滑坡的野外鉴定方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千将坪 新滑坡 滑坡成因 滑坡判据
下载PDF
滚石与滚石灾害 被引量:118
6
作者 张路青 杨志法 许兵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225-231,共7页
长期以来 ,滚石灾害是一种很少受到重视的地质灾害。本文从滚石的概念出发 ,对滚石的内涵、外延及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实际上 ,将各种动力地质现象涉及到的滚石问题提出来单独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问题的简化 ,还有助于研究的深化... 长期以来 ,滚石灾害是一种很少受到重视的地质灾害。本文从滚石的概念出发 ,对滚石的内涵、外延及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实际上 ,将各种动力地质现象涉及到的滚石问题提出来单独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问题的简化 ,还有助于研究的深化。自然变异或人为扰动引发的滚石可能会给人类活动和社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而将滚石作为一类地质灾害并称之为滚石灾害是合理的 ,也是合适的。本文最后还给出了国际上滚石研究的主要方向与基本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提出 实际 方向 参考 合理 国际 内涵 地质灾害 地质现象 人类活动
下载PDF
虎跳峡龙蟠右岸土石混合体野外试验研究 被引量:104
7
作者 徐文杰 胡瑞林 +2 位作者 谭儒蛟 曾如意 于火青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70-1277,共8页
土石混合体是一种力学性质极其复杂的特殊的工程地质体,它的存在会对工程带来极大的危害。由于其物理力学性质较为复杂且试样难以采集,目前对它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为进一步研究土石混合体的变形破坏特征,对虎跳峡龙蟠右岸地区分布的土... 土石混合体是一种力学性质极其复杂的特殊的工程地质体,它的存在会对工程带来极大的危害。由于其物理力学性质较为复杂且试样难以采集,目前对它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为进一步研究土石混合体的变形破坏特征,对虎跳峡龙蟠右岸地区分布的土石混合体选取6个试验点分别进行了天然状态下(3个)和浸水条件下(3个)的原位大型水平推剪试验,取得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通过现场试验,得出了该区土石混合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强度特征和应力–应变曲线,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土石混合体在天然状态下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同时对各试样的粒径级配关系辅以三维滑动面分析对土石混合体的变形破坏机制进行了探讨,解释这种特殊的地质体的内摩擦角偏高的内涵所在。提出在计算强度参数时应采用平均滑动面和对土石混合体的黏聚力起重要作用的关键粒径的概念。最后,对研究区分布的土石混合体的强度参数提出合理的参考值,为变形体的三维稳定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土石混合体 水平推剪试验 天然状态 浸水状态 虎跳峡
下载PDF
降雨触发滑坡的尖点突变模型 被引量:86
8
作者 龙辉 秦四清 万志清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2-508,共7页
针对降雨触发的滑坡,以斜坡平面滑动失稳为例,考虑滑面介质的应变软化和水致弱化性质,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力学模型,并运用突变理论分析其失稳的力学机制。在突变分析中,通过尖点突变模型,详细讨论了刚度比、含水量,几何-力学参数等因素对... 针对降雨触发的滑坡,以斜坡平面滑动失稳为例,考虑滑面介质的应变软化和水致弱化性质,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力学模型,并运用突变理论分析其失稳的力学机制。在突变分析中,通过尖点突变模型,详细讨论了刚度比、含水量,几何-力学参数等因素对滑坡孕育和触发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斜坡演化过程是其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部因素起主导的定性作用,外部因素起触发作用。通过突变分析发现,一个完整的滑坡孕育演化过程包括5个阶段:稳定~减速滑动~匀速滑动~加速滑动~剧滑。从整体上深化了对斜坡失稳机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点突变 应变软化 水致弱化 刚度比 降雨 滑坡
下载PDF
孕震断层的多锁固段脆性破裂机制与地震预测新方法的探索 被引量:101
9
作者 秦四清 徐锡伟 +3 位作者 胡平 王媛媛 黄鑫 泮晓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01-1014,共14页
通过建立孕震断层中锁固段的临界破坏—断裂力学与其蠕变过程联系,发现每个锁固段断裂点与加速应变能释放起点的累积Benioff应变之比,有着依赖于锁固段个数的指数律关系,指数函数的底数为1.48.在最后一个锁固段破坏以前,每一个锁固段的... 通过建立孕震断层中锁固段的临界破坏—断裂力学与其蠕变过程联系,发现每个锁固段断裂点与加速应变能释放起点的累积Benioff应变之比,有着依赖于锁固段个数的指数律关系,指数函数的底数为1.48.在最后一个锁固段破坏以前,每一个锁固段的临界破坏断裂过程表示一个中等强度或更大震级预震(preshock)的产生过程;在最后一个锁固段破坏之后,主震将发生.通过相当数量地震实例的回溯性预测分析,表明这一指数律能可靠地应用于中等强度预震和主震的预测.该方法能够在地震的中期、短期以及临震预报方面发挥作用.常数1.48很可能是表征中等强度或更大震级的预震和主震产生过程的普适常数.我们还对地震预报研究中某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从理论和技术层面论证了本方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断层锁固段 Benioff应变 常数
下载PDF
TBM施工遇险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和失误的反思 被引量:103
10
作者 尚彦军 杨志法 +3 位作者 曾庆利 孙元春 史永跃 袁广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404-2411,共8页
当遇到不良工程地质条件,隧道工程施工选择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且对其选型和配置上未做充分考虑时,则往往出现各种工程地质问题。这些问题表明该施工技术对复杂地质条件适应性较差的先天不足。印度克什米尔、中国云南和台湾省3个TBM... 当遇到不良工程地质条件,隧道工程施工选择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且对其选型和配置上未做充分考虑时,则往往出现各种工程地质问题。这些问题表明该施工技术对复杂地质条件适应性较差的先天不足。印度克什米尔、中国云南和台湾省3个TBM遇险并被常规钻爆法所取代的实例说明,过分依赖TBM而对后果估计不足往往造成决策性失误。此种情况下TBM的缺点充分暴露,其相对于钻爆法施工速度快的优势大大抵消,结果延误工期1~8a。在现代构造作用活跃、岩体破碎且地下水较丰富的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选择掘进方式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知性。单靠现有技术改进和工程经验已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需对此进行详细的风险分析并在设计中制定应对这种风险的工程措施。想得到1台适用于多种复杂地质条件的混合型多功能掘进机几乎不可能。是否选用TBM需经多学科专家论证,以便科学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工程地质问题 隧道掘进机 教训
下载PDF
地质灾害与降雨雨型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5
11
作者 刘艳辉 唐灿 +2 位作者 李铁锋 温铭生 连建发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6-661,共6页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历时、降雨量及降雨雨型有密切的关系,不同雨型的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诱发机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本文通过收集的降雨实况与地质灾害反馈资料,将诱发地质灾害的降雨雨型分为3种类型:台风降雨、持续强降雨和局地暴雨...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历时、降雨量及降雨雨型有密切的关系,不同雨型的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诱发机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本文通过收集的降雨实况与地质灾害反馈资料,将诱发地质灾害的降雨雨型分为3种类型:台风降雨、持续强降雨和局地暴雨。研究表明,台风降雨型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具有"即雨即滑"的特点,即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在时间上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地质灾害发生空间位置与台风运移轨迹也基本一致。多为群发型地质灾害,灾害规模较小,一般为表层或浅层滑坡、崩塌。持续强降雨型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在强降雨过程中地质灾害具有同步发生的特点;在降雨强度不大但连续降雨过程中,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在地质灾害大规模发生后,诱发新的地质灾害雨量阈值提高。局地暴雨型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往往集中发生在出现局地暴雨的当日当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降雨 降雨雨型 预警预报
下载PDF
层状反倾岩质边坡影响因素及反倾条件分析 被引量:87
12
作者 程东幸 刘大安 +3 位作者 丁恩保 赵红敏 潘炜 郭华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62-1366,共5页
借助广西龙滩水电站左岸边坡工程地质剖面模型以及岩体参数对反倾岩质边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工况分析,提出了边坡反倾优势角的范围。并通过不同模型对应同一点的位移矢量角对层状反倾岩质边坡的反倾条件进行了界定分析。通过与工程实... 借助广西龙滩水电站左岸边坡工程地质剖面模型以及岩体参数对反倾岩质边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工况分析,提出了边坡反倾优势角的范围。并通过不同模型对应同一点的位移矢量角对层状反倾岩质边坡的反倾条件进行了界定分析。通过与工程实例总结资料对比,其可用性强,并为反倾岩质边坡的快速破坏模式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倾岩质边坡 影响因素 优势角 位移矢量角
下载PDF
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新型实用方法Ⅳ:基于GIS的AHP型脆弱性指数法应用 被引量:94
13
作者 武强 王金华 +2 位作者 刘东海 崔芳鹏 刘守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3-238,共6页
为解决煤层底板突水预测预报评价难题,在煤层底板突水主控指标体系和脆弱性指数法提出的基础上,以开滦东欢坨矿北部采区煤层底板突水为研究对象,应用新提出的基于GIS的ANN型脆弱性指数法,在详细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底板突水规律基础... 为解决煤层底板突水预测预报评价难题,在煤层底板突水主控指标体系和脆弱性指数法提出的基础上,以开滦东欢坨矿北部采区煤层底板突水为研究对象,应用新提出的基于GIS的ANN型脆弱性指数法,在详细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底板突水规律基础上,确定了6个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主控因素;应用GIS强大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建立了煤层底板突水6个主控因素的子专题图和复合叠加图;应用AHP方法确定了各主控因素在突水过程中的权重贡献,建立了基于GIS的AHP型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评价模型.根据计算所得的突水脆弱性指数统计直方图,分析确定了底板突水脆弱性分区阈值,最终提出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区划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底板突水 脆弱性指数法 GIS AHP
下载PDF
岩石高温相变与物理力学性质变化 被引量:94
14
作者 孙强 张志镇 +1 位作者 薛雷 朱术云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35-942,共8页
岩石内部结构随温度升高的变化会导致其物理力学性质的改变。利用MTS伺服试验机和高温炉进行常温至800℃花岗岩物理力学参数随温度变化特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岩石物理力学性质随温度变化可划分常温~100℃和100℃~300℃,300℃~50... 岩石内部结构随温度升高的变化会导致其物理力学性质的改变。利用MTS伺服试验机和高温炉进行常温至800℃花岗岩物理力学参数随温度变化特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岩石物理力学性质随温度变化可划分常温~100℃和100℃~300℃,300℃~500℃,500℃~600℃,600℃~800℃五个阶段;前3个阶段的温度范围分别对应岩石内附着水、结合水和结构水汽化逸出的温度区间。(2)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抗压/抗拉强度,渗透率,波速等)在400℃~600℃的温度范围内会有显著变化;受石英由相变为相的影响,岩石体积增大,微裂隙大量增加,在573℃附近存在强度和波速下降的加速点。(3)温度大于600℃后,岩石强度和波速会继续降低,其与固体矿物膨胀和金属键断裂引起矿物熔融破裂及相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力学性质 石英 相变 膨胀 微裂隙
下载PDF
脆性岩石起裂应力水平与脆性指标关系探讨 被引量:91
15
作者 王宇 李晓 +4 位作者 武艳芳 贲雨星 李定守 赫建明 张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4-275,共12页
脆性指标与起裂应力作为岩石力学性质的内在体现,均反映岩石的非均质性和结构上的差异,二者存在一种必然的联系,通过理论研究和算例分析来探讨起裂应力水平与基于单轴抗压、抗拉强度比值的脆性指标的关系。首先,归纳总结基于压拉比、全... 脆性指标与起裂应力作为岩石力学性质的内在体现,均反映岩石的非均质性和结构上的差异,二者存在一种必然的联系,通过理论研究和算例分析来探讨起裂应力水平与基于单轴抗压、抗拉强度比值的脆性指标的关系。首先,归纳总结基于压拉比、全应力–应变特征及硬度或坚固性的28种基本脆性测试方法。然后,研究硬脆性岩石单轴压缩起裂机制,讨论基于裂纹体积应变拐点的起裂应力确定方法,并定义起裂应力水平指标K。最后,结合具体工程算例探讨岩石起裂应力与基于压拉比的脆性指标的函数关系,深入验证起裂应力水平和脆性指标间内在联系的必然性。得出以下结论:(1)以岩石单轴抗压、抗拉强度为纽带,建立起裂应力水平和脆性指标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单轴压缩起裂应力与单轴抗拉强度的关系,进一步验证脆性指标与起裂应力水平存在内在联系的必然性。(2)岩石起裂应力水平与脆性指标B5和B6存在明显的函数关系,起裂应力水平与B5呈幂函数关系,与B6呈线性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85%。(3)采用起裂应力水平指标重新定义脆性指标,通过岩石的室内单轴压缩试验,由起裂应力水平可以快速得到岩石的脆性指标。通过这一研究,丰富了岩石起裂应力与脆性指标的关系,为脆性指标的计算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脆性岩石 脆性指标 起裂应力 单轴压缩试验 函数关系
原文传递
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 被引量:87
16
作者 李晓 李守定 +1 位作者 陈剑 廖秋林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92-1806,共15页
以三峡水电工程库区大型山体滑坡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研究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1)通过对大量古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发育时间的研究,寻求滑坡时空分布的控制因素,揭示滑坡发育演化与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的关系;(2)... 以三峡水电工程库区大型山体滑坡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研究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1)通过对大量古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发育时间的研究,寻求滑坡时空分布的控制因素,揭示滑坡发育演化与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的关系;(2)通过对大型基岩滑坡滑带发育演化过程的研究,提出滑带形成演化的典型四阶段模式及其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3)以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为例,通过对泥化夹层和滑带结构的精细地质分析和测试,重建滑带形成演化过程,研究千将坪滑坡发育及滑带形成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构造运动和第四纪气候变化的耦合作用是三峡库区发育多期大型古滑坡的主要动因;层间剪切作用和水岩相互作用的耦合是基岩滑坡滑带形成演化的主控因素;应重视三峡库区新生滑坡的研究,特别是对重点地层的层间剪切带地质力学特性的研究,将是发现和预测新滑坡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地质灾害成因 地球内外动力 耦合作用 滑坡 三峡工程
下载PDF
瑞雷波勘探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64
17
作者 祁生文 孙进忠 何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4期630-635,共6页
作为一种新兴的岩土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瑞雷波勘探具有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国内外关于瑞雷波勘探方面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目前日益增多 .本文对国内外瑞雷波勘探方法研究进行了综述 ,从正演、频散曲线的求取、反演三个方面对瑞雷... 作为一种新兴的岩土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瑞雷波勘探具有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国内外关于瑞雷波勘探方面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目前日益增多 .本文对国内外瑞雷波勘探方法研究进行了综述 ,从正演、频散曲线的求取、反演三个方面对瑞雷波勘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总结 ,并探讨了当前瑞雷波勘探中存在的实践和理论问题 ,展望了该方法的发展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雷波勘探 正演 频散曲线 发展趋势 反演
下载PDF
崩滑灾害临界位移演化的指数律 被引量:69
18
作者 秦四清 王媛媛 马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73-880,共8页
基于锁固段概念和重正化群理论,从新的思路和视角出发,提出崩滑灾害临界位移演化的2个指数律,发现斜坡失稳的临界位移与加速蠕变起点的位移和锁固段的个数有关。第一律适用于斜坡的脆性破坏分析,例如岩崩、滚石和岩体倾倒破坏;第二律适... 基于锁固段概念和重正化群理论,从新的思路和视角出发,提出崩滑灾害临界位移演化的2个指数律,发现斜坡失稳的临界位移与加速蠕变起点的位移和锁固段的个数有关。第一律适用于斜坡的脆性破坏分析,例如岩崩、滚石和岩体倾倒破坏;第二律适用于斜坡的蠕变破坏分析预测,例如岩滑、堆积层滑坡、黄土滑坡以及含锁固段的黏土滑坡。多个典型滑坡实例分析表明上述指数律的广泛适用性与可应用性。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在崩滑灾害的中期、短期及临阵预报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崩滑 指数律 锁固段 位移 加速蠕变
下载PDF
图像分析的颗粒形状参数描述 被引量:57
19
作者 涂新斌 王思敬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59-662,共4页
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在颗粒形状分析中常用的参数 ,并在实际应用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指出 ,利用颗粒面积和周长得到的参数S1 1 是描述颗粒形状效果比较好的参数之一。笔者结合试验中的实际应用 。
关键词 颗粒 形状系数 图像分析
下载PDF
土洞形成的机理及起始条件 被引量:58
20
作者 万志清 秦四清 +1 位作者 李志刚 钱海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377-1382,共6页
分析了土洞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土洞发育的因素,认为超静孔隙水压力或真空吸力使土的结构体(块体)产生剥落,而动水压力则使土的细颗粒产生迁移,两者共同作用,使土洞不断扩大。并推导出土洞形成的起始条件:临界水位降幅、临界地下水流速以... 分析了土洞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土洞发育的因素,认为超静孔隙水压力或真空吸力使土的结构体(块体)产生剥落,而动水压力则使土的细颗粒产生迁移,两者共同作用,使土洞不断扩大。并推导出土洞形成的起始条件:临界水位降幅、临界地下水流速以及临界抽水涌水量的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土洞 孔隙水压力 临界地下水 流速 涌水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