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 被引量:1720
1
作者 李秀彬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53-558,共6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已列为“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的核心项目,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逐渐加强。本文论述了全球环境变化中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内涵,在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作用,其主要研究内容、关键问题及研究方法,并介绍了...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已列为“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的核心项目,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逐渐加强。本文论述了全球环境变化中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内涵,在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作用,其主要研究内容、关键问题及研究方法,并介绍了国外有关研究项目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 全球环境变化 研究动向
下载PDF
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被引量:474
2
作者 李秀彬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9-333,共5页
利用国家、省、县三级行政单位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分析了我国近20 年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特征和驱动因子。揭示出:①减少的耕地主要是分布在东部地区质量较好的耕地,而增加的耕地主要是质量较差的边际土地; ②非农产业... 利用国家、省、县三级行政单位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分析了我国近20 年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特征和驱动因子。揭示出:①减少的耕地主要是分布在东部地区质量较好的耕地,而增加的耕地主要是质量较差的边际土地; ②非农产业占地的多少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减仍十分敏感; ③城市化和乡镇企业的分散程度对土地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者建议重新检讨现行的土地管理政策,提出了应尽快从行政区“耕地总量平衡”向“基本农田的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损失 驱动因子 政策启示 耕地面积 中国
下载PDF
观光农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439
3
作者 郭焕成 刘军萍 王云才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9-124,共6页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 ,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交叉性产业 ,也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 ,改变单一农业结构 ,发展高效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观光农业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消费市场的需要而发展的 ,它为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健身、欣赏田...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 ,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交叉性产业 ,也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 ,改变单一农业结构 ,发展高效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观光农业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消费市场的需要而发展的 ,它为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健身、欣赏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趣等提供了新的空间场所。目前观光农业按其功能可分为观光、品尝、购物、务农、娱乐、休闲、疗养、度假等多种类型。观光农业多集中在大城市郊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特色农业区。北京市是特大城市 ,观光农业发展条件好 ,类型多 ,效益高 ,是全国观光农业较发达的地区。观光农业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 ,发展观光农业必须强调因地、因时制宜 ,充分考虑资源、区位、市场等条件。尽量与旅游业相结合、与农村建设相结合。农业景观学是观光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 ,创建、改善和塑造具有吸引力的农业自然景观和农村人文景观 ,是发展观光农业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光农业 发展 中国 北京
下载PDF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波动与重要事件 被引量:439
4
作者 施雅风 孔昭宸 +6 位作者 王苏民 唐领余 王富葆 姚檀栋 赵希涛 张丕远 施少华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1300-1308,共9页
根据70年代以来中国全新世孢粉及其他古植物、古动物、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岸带变化等多方面研究资料,推断中国全新世大暖期(Megathermal)出现于8。5—3ka BP,延续达5.5ka,其间有多次剧烈的气候波动与寒冷事件。8.5—7.2ka B... 根据70年代以来中国全新世孢粉及其他古植物、古动物、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岸带变化等多方面研究资料,推断中国全新世大暖期(Megathermal)出现于8。5—3ka BP,延续达5.5ka,其间有多次剧烈的气候波动与寒冷事件。8.5—7.2ka BP为不稳定的暖、冷波动阶段,伴随着降水增加和植被带的北迁西移。新石器文化的迅速发展。7.2—6ka BP为稳定的暖湿阶段,即大暖期的鼎盛阶段(Megathemal Maximum)。夏季风降水及新疆与蒙古,北方降水显著增加,植被空前繁茂,为仰韶文化的盛期。6—5ka BP是气候波动剧烈,环境较差的阶段,出现强降温事件,影响文化发展。5ka BP后,气候和环境较前改善,文化遗址数量猛增。4.0ka BP左右,气候一度恶化,出现大洪水灾害,此后直到3ka BP左右气候仍相当暖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大暖期 气候波动 中国
原文传递
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32
5
作者 赵跃龙 张玲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3-79,共7页
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客观、灵活且具较强可操作性的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并通过用此法评价全国26个省、区生态环境脆弱度的方式,对其可操作性和准确性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脆弱生态环境 定量评价 指标体系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 被引量:316
6
作者 郭来喜 吴必虎 +1 位作者 刘锋 范业正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4-301,共8页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旅游生产力增长的潜力所在。作为国家普查规范和技术导引 ,旅游资源普查必然依据一定的分类系统 ,通过不同类型地域的实践 ,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试行稿 )基础上 ,新拟的旅游资源分类系...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旅游生产力增长的潜力所在。作为国家普查规范和技术导引 ,旅游资源普查必然依据一定的分类系统 ,通过不同类型地域的实践 ,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试行稿 )基础上 ,新拟的旅游资源分类系统完善为分类分级分态系统 ,并增加到 3个景系 ,1 0个景类 ,98个景型。在表征资源单体规模时 ,以景域、景段、景元三个空间尺度等级来区别 ,并根据资源所处状态分为已开发态、待开发态和潜在势态三种。在此分类系统基础上 ,修订出更为完善的表征基本类型的特征项 ,据此进行旅游资源类型的定量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分类系统 类型评价 中国
下载PDF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257
7
作者 毛汉英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6-23,共8页
山东省作为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无论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还是从当前发展中所面临的人口、资源及环境问题,在全国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与典型性,可作为研究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文探讨了建立... 山东省作为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无论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还是从当前发展中所面临的人口、资源及环境问题,在全国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与典型性,可作为研究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文探讨了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山东省实施跨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及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经济发展
下载PDF
中国海滨旅游地气候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41
8
作者 范业正 郭来喜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4-311,共8页
选定我国25个滨海城市和12个岛屿共计37个测站的四项指标(气温、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的多年月平均值)30多个系列年资料,对海滨城市和近岸岛屿的气候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的渤海湾沿岸海滨城市和海南南部城市... 选定我国25个滨海城市和12个岛屿共计37个测站的四项指标(气温、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的多年月平均值)30多个系列年资料,对海滨城市和近岸岛屿的气候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的渤海湾沿岸海滨城市和海南南部城市有长达4~6个月的度假和休疗养的气候条件,它们在季节上有着较强的互补性,相比之下,其他海滨城市适宜旅游季节不长,且分成春、秋两个时段,综合条件不太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滨城市 气候适宜性 温湿指数 风效指数 旅游地
下载PDF
中国陆地土壤有机碳库的估算 被引量:278
9
作者 王绍强 周成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9-356,共8页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之一, 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碳库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陆地碳循环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了解土壤碳循环是研究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基础, 确定土壤有机碳的储量、空间分布, 对土壤碳循环的研究具有重...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之一, 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碳库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陆地碳循环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了解土壤碳循环是研究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基础, 确定土壤有机碳的储量、空间分布, 对土壤碳循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国第一次土壤普查得到的土壤各类型分布面积、采样数据、土壤有机质含量, 运用GIS技术, 来估算土壤碳库。经过计算,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总量为1 001.8×108t ,平均碳密度为10.83 kgC/m 2,这表明中国土壤是一个巨大的碳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全球变化 土壤碳库 碳循环
下载PDF
中国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基石 被引量:220
10
作者 郭来喜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1997年第4期1-10,共10页
生态旅游是生态学向纵深层次推进而拓展的新领域,亦旅游活动多样化、高级化而萌生的新兴旅游体系。作者认为生态旅游具有六大特征:(1)旅游活动以大自然为舞台;(2)旅游内涵孕育着科学文化高雅品质;(3)旅游活动以生态学思想... 生态旅游是生态学向纵深层次推进而拓展的新领域,亦旅游活动多样化、高级化而萌生的新兴旅游体系。作者认为生态旅游具有六大特征:(1)旅游活动以大自然为舞台;(2)旅游内涵孕育着科学文化高雅品质;(3)旅游活动以生态学思想作为思想依据;(4)旅游活动载体具有多样化特色;(5)旅游者高强度参与性的活动;(6)生态旅游是增强人类环境意识的高品质旅游。因此,生态旅游是万年基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它不但要满足当代人的旅游需求,也要为子孙后代保留足够的旅游空间、良性环境与景物,使之永续利用。因而,界定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基石。作者对生态旅游景物的生成机理,提出内生型(原生型)地域生态旅游系统(AntogenicGeo-ecotoursystem)和外生型(延生型)地域生态旅游系统(AlogenicGeo-ecotoursystem)两大类型新概念。本文阐述了生态旅游资源潜力,论述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与生态旅游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实施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可持续旅游 地域生态旅游 旅游系统
下载PDF
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东亚环境变化 被引量:257
11
作者 施雅风 李吉均 +8 位作者 李炳元 姚檀栋 王苏民 李世杰 崔之久 王富保 潘保田 方小敏 张青松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21,共12页
青藏地区在第三纪青藏地区经过二次隆升与夷平的旋回,在25MaBP~17MaBP高原面隆升达到2000m左右高度,和当时大陆与海洋环境耦合,激发了亚洲季风,替代了先前的行星风系,导致第三纪中期我国环境大变化。此后高原面... 青藏地区在第三纪青藏地区经过二次隆升与夷平的旋回,在25MaBP~17MaBP高原面隆升达到2000m左右高度,和当时大陆与海洋环境耦合,激发了亚洲季风,替代了先前的行星风系,导致第三纪中期我国环境大变化。此后高原面夷平降低,夏季风减弱,3.4Ma以来高原整体快速隆起,2.5MaBP开始中国北部黄土堆积。0.8MaBP~0.5MaBP高原面上升至3000m~3500m左右。与地球轨道转型导致的降温耦合,进入冰冻圈。冰川面积超过500000km2,我国中东部降水为现代2倍~3倍,西部已很干旱。高原积雪形成强大的冷源,沙漠、黄土面积扩大。150ka以来,4处连续记录显示了晚更新世以来青藏地区新构造上升与气候环境变化及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构造隆升 环境变化 晚新代 古环境
下载PDF
中国古村落景观的空间意象研究 被引量:251
12
作者 刘沛林 董双双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1-38,共8页
引入“意象”(image)的概念,借助从感觉形式研究聚落空间形象的方法,对中国古村落景观的多维空间立体图象作了初步研究。文章把中国古村落景观的基本意象概括为:①山水意象,②生态意象,③宗族意象,④趋吉意象等四个方面;... 引入“意象”(image)的概念,借助从感觉形式研究聚落空间形象的方法,对中国古村落景观的多维空间立体图象作了初步研究。文章把中国古村落景观的基本意象概括为:①山水意象,②生态意象,③宗族意象,④趋吉意象等四个方面;并对不同地域古村落景观意象的差异作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村落 景观 可识别性 村落 空间意象 中国
下载PDF
旅游流体系研究 被引量:245
13
作者 唐顺铁 郭来喜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8-41,共4页
旅游流体系研究□唐顺铁郭来喜1、传统的旅游流概念及其缺陷旅游流一直是旅游开发及旅游研究关注的焦点。传统观念认为,旅游流是指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的旅游客流,是单向的[1]。因而,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有关旅游流的研究都... 旅游流体系研究□唐顺铁郭来喜1、传统的旅游流概念及其缺陷旅游流一直是旅游开发及旅游研究关注的焦点。传统观念认为,旅游流是指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的旅游客流,是单向的[1]。因而,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有关旅游流的研究都是针对旅游客流进行的[2,3]。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 旅游客流 旅游目的地 旅游活动 旅游开发 旅游业发展 客源地 空间网络结构 信息流 中国科学院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驱动因子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65
14
作者 张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1-384,共4页
采用经典的数理统计方法———典型相关分析, 选择位于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的榆林地区作为典型代表, 对区域性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驱动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大型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 操作运行, 并对统计结果进行专业分析, ... 采用经典的数理统计方法———典型相关分析, 选择位于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的榆林地区作为典型代表, 对区域性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驱动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大型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 操作运行, 并对统计结果进行专业分析, 定量诊断出各驱动因子对该区土地利用结构分布贡献作用的大小。同时运用典型相关系数和冗余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 驱动因子 结构稳定性
下载PDF
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化及社区旅游研究 被引量:206
15
作者 唐顺铁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5-149,共5页
文章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社区化及社区旅游的特点,并从旅游社区中旅游资源的形成机理角度,探讨了旅游社区的分类及进化机制。
关键词 社区化 旅游社区 旅游目的地 社区旅游
下载PDF
农田氮素淋失研究进展 被引量:168
16
作者 张国梁 章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91-297,共7页
本文概述了农田氮素淋失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氮素淋失的农学和环境学意义,描述了氮素迁移过程和机理,介绍了主要的模拟模型。对气候、土壤、作物和肥料等影响氮素淋失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介绍了氮素淋失的研究方法和技... 本文概述了农田氮素淋失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氮素淋失的农学和环境学意义,描述了氮素迁移过程和机理,介绍了主要的模拟模型。对气候、土壤、作物和肥料等影响氮素淋失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介绍了氮素淋失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及其工作难点。最后从“农业最佳管理措施”的高度提出了防止氮素淋失的对策,并提出了氮素淋失研究未来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淋失 影响因素 最佳管理措施 农田
下载PDF
山岳风景区旅游者空间行为研究──兼论黄山与美国黄石公园之比较 被引量:194
17
作者 陆林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5-321,共7页
本项研究在大量实地调查基础上,应用旅游地空间使用曲线等技术,以安徽黄山、九华山和齐云山为例,阐述了山岳风景区旅游者空间行为。同时应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中国黄山与美国黄石公园旅游者旅行空间行为之共性和个性。
关键词 旅游者 空间行为 山岳风景区 黄石公园
下载PDF
高光谱数据与水稻叶面积指数及叶绿素密度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06
18
作者 刘伟东 项月琴 +2 位作者 郑兰芬 童庆禧 吴长山 《遥感学报》 EI CSCD 2000年第4期279-283,共5页
分析了北京大屯科技站水稻叶面积指数 (LAI)、叶绿素密度 (CH .D)与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数据在整个生育期内的变化过程。利用微分技术处理水稻群体反射光谱以减少土壤等低频背景光谱噪音的影响。通过单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研究水稻LAI、... 分析了北京大屯科技站水稻叶面积指数 (LAI)、叶绿素密度 (CH .D)与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数据在整个生育期内的变化过程。利用微分技术处理水稻群体反射光谱以减少土壤等低频背景光谱噪音的影响。通过单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研究水稻LAI、CH .D分别与光谱反射率、反射率的一阶微分光谱的相关关系 ,并建立预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 ,微分技术能够改善光谱数据与LAI、CH .D的相关性 ,CH .D与光谱数据的相关明显优于同LAI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微分技术 叶面积指数 叶绿素密度 水稻
下载PDF
长江水系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地统计学方法 被引量:183
19
作者 张朝生 章申 何建邦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84-192,共9页
本文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长江水系沉积物11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变异函数定量描述空间分布结构特征和克立格法进行最优插值,并制作出含量分布图。结果表明:所研究的重金属在长江水系沉积物中均有显著的空间结构... 本文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长江水系沉积物11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变异函数定量描述空间分布结构特征和克立格法进行最优插值,并制作出含量分布图。结果表明:所研究的重金属在长江水系沉积物中均有显著的空间结构性特点,其变异函数均可用有块金效应的球状模型进行拟合。多数元素变异函数的变程在1000km左右,这种长距离的变程与分布图上同性质斑块平均距离相当。在约500km以上,多数元素的变异函数表现出一定的方向性特点,大多在NE~SW或NW~SE向相关较好,此方向性与含量的空间分布走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 空间分布 沉积物 重金属 长江 水系
下载PDF
水体的遥感信息自动提取方法 被引量:194
20
作者 杜云艳 周成虎 《遥感学报》 EI CSCD 1998年第4期364-369,共6页
本文在对各种遥感信息提取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水体的遥感信息自动提取方法。该方法从遥感信息机理的角度出发,构造地物信息提取模型,并利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建立了该模型,从而实现广义上的基于知识的专题信息提... 本文在对各种遥感信息提取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水体的遥感信息自动提取方法。该方法从遥感信息机理的角度出发,构造地物信息提取模型,并利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建立了该模型,从而实现广义上的基于知识的专题信息提取。以NOAA/AVHRR图像为例进行水体的自动提取,通过对自然水体和新积水区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进一步应用于洪水灾害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题信息提取 遥感信息 NOAA影像 水体识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