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3篇文章
< 1 2 1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波动与重要事件 被引量:439
1
作者 施雅风 孔昭宸 +6 位作者 王苏民 唐领余 王富葆 姚檀栋 赵希涛 张丕远 施少华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1300-1308,共9页
根据70年代以来中国全新世孢粉及其他古植物、古动物、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岸带变化等多方面研究资料,推断中国全新世大暖期(Megathermal)出现于8。5—3ka BP,延续达5.5ka,其间有多次剧烈的气候波动与寒冷事件。8.5—7.2ka B... 根据70年代以来中国全新世孢粉及其他古植物、古动物、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岸带变化等多方面研究资料,推断中国全新世大暖期(Megathermal)出现于8。5—3ka BP,延续达5.5ka,其间有多次剧烈的气候波动与寒冷事件。8.5—7.2ka BP为不稳定的暖、冷波动阶段,伴随着降水增加和植被带的北迁西移。新石器文化的迅速发展。7.2—6ka BP为稳定的暖湿阶段,即大暖期的鼎盛阶段(Megathemal Maximum)。夏季风降水及新疆与蒙古,北方降水显著增加,植被空前繁茂,为仰韶文化的盛期。6—5ka BP是气候波动剧烈,环境较差的阶段,出现强降温事件,影响文化发展。5ka BP后,气候和环境较前改善,文化遗址数量猛增。4.0ka BP左右,气候一度恶化,出现大洪水灾害,此后直到3ka BP左右气候仍相当暖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大暖期 气候波动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名录 被引量:212
2
作者 覃海宁 杨永 +38 位作者 董仕勇 何强 贾渝 赵莉娜 于胜祥 刘慧圆 刘博 严岳鸿 向建英 夏念和 彭华 李振宇 张志翔 何兴金 尹林克 林余霖 刘全儒 侯元同 刘演 刘启新 曹伟 李建强 陈世龙 金效华 高天刚 陈文俐 马海英 耿玉英 金孝锋 常朝阳 蒋宏 蔡蕾 臧春鑫 武建勇 叶建飞 赖阳均 刘冰 林秦文 薛纳新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96-744,共49页
2008年,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启动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的编制工作。通过这项工作,我们依据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标准对中国野生高等植物的濒危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编制了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
关键词 Dendrobium ACTINIDIA Rhododendron 红色名录 DIOSCOREA 杓兰 虾脊兰 兜兰 EPIMEDIUM 红景天
原文传递
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北部蛇绿岩带中二叠纪放射虫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74
3
作者 王玉净 樊志勇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8-69,共12页
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北部杏树洼蛇绿岩带硅质岩中首次发现放射虫11属9种1相似种4末定种及伴生的1个台型牙形类Mesogondolelasp.,这些化石常见于日本西南部,北美西部Oregon、Nevada等地区,菲律宾巴拉... 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北部杏树洼蛇绿岩带硅质岩中首次发现放射虫11属9种1相似种4末定种及伴生的1个台型牙形类Mesogondolelasp.,这些化石常见于日本西南部,北美西部Oregon、Nevada等地区,菲律宾巴拉望,泰国东南部,中国广西钦州地区和云南西部孟连地区中二叠世Guadalupian期地层中,它们属于FolicuculusscholasticusFo.ventricosus带,Fo.bipartitusFo.Charveti带或NeoalbailelaoptimaNeo.ornithoformis带中的重要分子。这个动物群的时代最有可能是Guadalupian中、晚期的,这个时间也可能是蛇绿岩带形成和蒙古洋最后封闭形成缝合线的时间。该蛇绿岩带应属于海西期板块构造活动的产物。西拉木伦河断裂是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的缝合线,其北部蛇绿岩带不是属于中朝板块北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 二叠纪 蛇绿岩带 内蒙古 西拉木伦河
下载PDF
昆仑山早古生代地质特征与演化 被引量:169
4
作者 潘裕生 周伟明 +5 位作者 许荣华 王东安 张玉泉 谢应雯 陈挺恩 罗辉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6年第4期302-307,共6页
西昆仑山存在一条加里东构造带。加里东运动导致原特提斯洋闭合,形成青藏高原的第5缝合带。东昆仑格尔木一带震旦-寒武系万宝沟群、原哈拉郭勒群中奥陶-志留系地层的发现与确证,万宝沟、胡晓钦等古生代岩体的发现,以及泥盆系磨拉石与下... 西昆仑山存在一条加里东构造带。加里东运动导致原特提斯洋闭合,形成青藏高原的第5缝合带。东昆仑格尔木一带震旦-寒武系万宝沟群、原哈拉郭勒群中奥陶-志留系地层的发现与确证,万宝沟、胡晓钦等古生代岩体的发现,以及泥盆系磨拉石与下伏地层的不整合,证明亦存在加里东构造带。东、西昆仑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加里东构造带 大陆裂谷 早古生代
原文传递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的气候与环境 被引量:132
5
作者 施雅风 孔昭宸 +6 位作者 王苏民 唐领余 王富葆 姚檀栋 赵希涛 张丕远 施少华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865-873,共9页
本文根据孢粉、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面等变化,重建了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7.2—6.0kaBP)的气候与环境。恢复了大暖期盛期的植被带、气温、降水以及海面变化等。认为其时华南温度比今高1℃,长江流域高2℃,华北、东北以及西... 本文根据孢粉、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面等变化,重建了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7.2—6.0kaBP)的气候与环境。恢复了大暖期盛期的植被带、气温、降水以及海面变化等。认为其时华南温度比今高1℃,长江流域高2℃,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可能高3℃,青藏高原南部达4—5℃,冬季升温幅度更大于年平均温度。百年级的增暖相伴夏季风的扩张和冬季寒潮的衰退,植被带北迁西移,内蒙、新疆、青海和西藏普遍出现高湖面指示着降水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中国东部则在6.5—5.0kaBP间出现全新世中的最高海面,约高于现今1—3m,导致沿海地区约7×10~4km^2被海水所淹,达到全新世最大海侵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气候变化 高海面
原文传递
五峰组及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在扬子覆盖区内的划分与圈定 被引量:154
6
作者 陈旭 樊隽轩 +9 位作者 张元动 王红岩 陈清 王文卉 梁峰 郭伟 赵群 聂海宽 文治东 孙宗元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1-358,共8页
近年来的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扬子区的上奥陶统五峰组和志留系龙马溪组是我国页岩气勘探的主要目标层位,精确划分对比这套黑色页岩并揭示其地理分布特点,对页岩气有利层位的选定和有利区块的圈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扬子区五峰组和龙马... 近年来的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扬子区的上奥陶统五峰组和志留系龙马溪组是我国页岩气勘探的主要目标层位,精确划分对比这套黑色页岩并揭示其地理分布特点,对页岩气有利层位的选定和有利区块的圈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扬子区五峰组和龙马溪组露头剖面和井下岩芯的笔石生物地层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五峰组的WF2(Dicellograptus complexus笔石带)-WF3(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笔石带)和龙马溪组的LM2-3(Akidograptus ascensus笔石带-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笔石带)到LM6(Demirastrites triangulatus笔石带)下部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层位。同时,根据这套黑色页岩的地理展布特点,对扬子覆盖区内五峰组和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划分出6个页岩气有利区块:重庆—川滇区块,马边—西昌区块,大巴山南缘,秭归盆地和远安盆地,江汉盆地和下扬子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石生物地层 资源地层学 页岩气有利层位 页岩气有利区块 五峰组 龙马溪组 奥陶系 志留系 扬子区
原文传递
新疆卡拉麦里蛇绿岩带中硅质岩的放射虫化石 被引量:143
7
作者 舒良树 王玉净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8-412,T002,共6页
新疆卡拉麦里构造带在奇台县南明水地区可划分为三个岩石-构造单元:①北带,由中泥盆世复理石组成;②南带,由中泥盆世—早石炭世沉积岩-火山质碎屑岩组成;③蛇绿岩带。三者之间均为断裂接触。蛇绿岩套上部单元的红色硅质岩中发现丰富的... 新疆卡拉麦里构造带在奇台县南明水地区可划分为三个岩石-构造单元:①北带,由中泥盆世复理石组成;②南带,由中泥盆世—早石炭世沉积岩-火山质碎屑岩组成;③蛇绿岩带。三者之间均为断裂接触。蛇绿岩套上部单元的红色硅质岩中发现丰富的放射虫化石,经鉴定,其时代确定为晚泥盆世法门期—早石炭世杜内期,代表卡拉麦里蛇绿岩形成的晚期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卡拉麦里蛇绿岩带 硅质岩 放射虫化石
下载PDF
上扬子区奥陶-志留纪之交的黔中隆起和宜昌上升 被引量:137
8
作者 陈旭 戎嘉余 +4 位作者 周志毅 张元动 詹仁斌 刘建波 樊隽轩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052-1056,共5页
据14个县区20多个剖面的生物地层学研究,确定了黔中隆起和宜昌上升造成沉积间断的时限.虽因地而异,但大都限于奥陶纪阿石极阶(Ashgillian)至志留纪鲁丹阶(Rhuddanian).虽然黔中隆起和宜昌上升都表现为... 据14个县区20多个剖面的生物地层学研究,确定了黔中隆起和宜昌上升造成沉积间断的时限.虽因地而异,但大都限于奥陶纪阿石极阶(Ashgillian)至志留纪鲁丹阶(Rhuddanian).虽然黔中隆起和宜昌上升都表现为区域性的上升运动,但源于华南板块在其东南方向受其他块体的水平挤压作用.奥陶纪末南极冰盖凝聚导致的全球海平面下降,使黔中隆起和宜昌上升(特别是前者)表现更为明显并露出水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隆起 宜昌上升 阿石极阶 赫南特亚阶 鲁丹阶 奥陶-志留纪 上升运动 沉积间断
原文传递
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主要矛盾机理及合理井距分析 被引量:111
9
作者 王端平 时佃海 +1 位作者 李相远 陈光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7-89,共3页
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比初期预测效果变差的原因 ,一是由于地层压力下降 ,上覆净压力相对增加而引起渗透率降低 ;二是储集层流态由拟达西渗流变为低速高阻非达西流。根据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实际 ,定义了技术极限井距概念 ;根据渗流流量方... 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比初期预测效果变差的原因 ,一是由于地层压力下降 ,上覆净压力相对增加而引起渗透率降低 ;二是储集层流态由拟达西渗流变为低速高阻非达西流。根据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实际 ,定义了技术极限井距概念 ;根据渗流流量方程和流速方程 ,结合室内实验确定的实验模型 (临界驱替压力梯度 )和现场资料 ,提出技术极限井距计算公式 ,以胜坨油田坨 76块进行试算 ,计算结果比较合理。图 2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 机理 压力梯度 易流动带 技术极限井距
下载PDF
“国际地层表”(2008)简介 被引量:120
10
作者 章森桂 张允白 严惠君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共10页
简要介绍"国际地层表"(2008)对"国际地层表"(2004)作出的一些修改:恢复了第四系,完善了下古生界与前寒武系的年代地层单位系统,增加了14枚金钉子,更新了一些同位素年龄数据。为了使读者了解更多磁性地层学与全球海... 简要介绍"国际地层表"(2008)对"国际地层表"(2004)作出的一些修改:恢复了第四系,完善了下古生界与前寒武系的年代地层单位系统,增加了14枚金钉子,更新了一些同位素年龄数据。为了使读者了解更多磁性地层学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的情况,在刊出"国际地层表(International Stratigraphic Chart)"(2008)的同时还附上了"地质年代表(Geologic Time Scale)"(2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地层表 地质年代表 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 全球年代地层 第四系
原文传递
华南奥陶-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笔石页岩的生物地层学 被引量:103
11
作者 樊隽轩 Michael J.MELCHIN +5 位作者 陈旭 王怿 张元动 陈清 迟昭利 陈峰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基于湖北7条奥陶-志留系界线剖面的野外和室内工作,并参考邻近地区的剖面资料,详细讨论了这一地区龙马溪组黑色笔石页岩的顶、底界线,并对其时空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扬子区龙马溪组黑色笔石页岩跨越了奥陶系-志留系的界线,从奥陶系赫南... 基于湖北7条奥陶-志留系界线剖面的野外和室内工作,并参考邻近地区的剖面资料,详细讨论了这一地区龙马溪组黑色笔石页岩的顶、底界线,并对其时空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扬子区龙马溪组黑色笔石页岩跨越了奥陶系-志留系的界线,从奥陶系赫南特阶顶部的Normalograptus persculptus带至志留系特列奇阶最底部的Spirograptus guerichi带,共包含10个笔石带.扬子区龙马溪组黑色笔石页岩的顶、底界线都是穿时的,其底界从N.persculptus带至Coronograptus cyphus带,共穿越了2个阶的5个笔石带;其顶界从Demirastrites pectinatus-Monograptus argenteus带到Spirograptus guerichi带,共穿越了2个阶的4个笔石带.受宜昌上升的影响,在湖北、湖南、重庆交界地区有一湘鄂水下高地.这一水下高地在赫南特期至鲁丹早期甚至更晚时间存在沉积缺失现象.通过对比晚奥陶世赫南特期和志留纪鲁丹早期该地区黑色笔石页岩的分布范围可以发现,从赫南特期至鲁丹早期,湘鄂水下隆起的影响范围逐渐收缩,这与赫南特冰期之后的全球冰川消融和海平面上升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志留系 龙马溪组 黑色笔石页岩 烃源岩
原文传递
北方造山带内蒙古中、东部地区二叠纪放射虫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01
12
作者 尚庆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2574-2579,共6页
华北北部边缘区的二叠纪地层过去多认为是海相浅水沉积. 从内蒙古中部哲斯地区和东部锡林浩特地区二叠纪哲斯组泥岩中发现的放射虫化石等证据表明, 该区中二叠统主体应为深水海相沉积.北方造山带内蒙古中、东部地区中二叠世深水海相地... 华北北部边缘区的二叠纪地层过去多认为是海相浅水沉积. 从内蒙古中部哲斯地区和东部锡林浩特地区二叠纪哲斯组泥岩中发现的放射虫化石等证据表明, 该区中二叠统主体应为深水海相沉积.北方造山带内蒙古中、东部地区中二叠世深水海相地层的确定, 进一步证实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最终拼合至少发生在瓜德鲁普世末之后, 同时根据含放射虫地层的分布和相关生物群的古地理分区推断拼合的位置应位于贺根山蛇绿岩带以南的林西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二叠纪 放射虫化石 拼合 内蒙古中部 海相地层 华北板块 中二叠世 生物群 蛇绿岩带
原文传递
中国陆相侏罗、白垩系划分对比述评 被引量:90
13
作者 陈丕基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4-119,共6页
对我国东北、西南和东南沿海地区目前常用的陆相侏罗、白垩系的划分、对比方案的精度及其与海相标准分阶的对比证据进行了扼要分析和述评 ,指出东北地区陆相白垩系序列可以划分出 13个组 ,其精度已赶上了海相白垩系 12个阶的标准 ,而且... 对我国东北、西南和东南沿海地区目前常用的陆相侏罗、白垩系的划分、对比方案的精度及其与海相标准分阶的对比证据进行了扼要分析和述评 ,指出东北地区陆相白垩系序列可以划分出 13个组 ,其精度已赶上了海相白垩系 12个阶的标准 ,而且许多组已找到了将海陆相地层进行对比的联系化石分子 ,亦具备了陆相地层建阶的条件。同时认为我国中生代陆相地层划分对比表中以往很少表现出地层缺失 ,大多数地区似乎从下向上都存在一个完整的沉积序列 ,这是与陆相地层形成的实际不相符的 ,今后要进一步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侏罗系 白垩系 地层划分 对比 中国
原文传递
黔东震旦系-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93
14
作者 杨兴莲 朱茂炎 +3 位作者 赵元龙 张俊明 郭庆军 皮道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5,共13页
通过对黔东丹寨南皋剖面和三都渣拉沟剖面的稀土元素分析发现:两条剖面的梅树村期与筇竹寺期分界处大量稀土元素明显富集,黑色页岩中存在明显的Ce负异常和Eu、Y正异常,表明为缺氧和热水沉积的产物。这套黑色岩系总体沉积于缺氧和具热水... 通过对黔东丹寨南皋剖面和三都渣拉沟剖面的稀土元素分析发现:两条剖面的梅树村期与筇竹寺期分界处大量稀土元素明显富集,黑色页岩中存在明显的Ce负异常和Eu、Y正异常,表明为缺氧和热水沉积的产物。这套黑色岩系总体沉积于缺氧和具热水注入的环境中,但发生缺氧和热水注入的时间和强度在不同地方会有不同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岩系 前寒武纪 寒武纪转换时期 稀土元素 黔东
下载PDF
山东灵山岛晚中生代滑塌沉积层的发现及区域构造意义初探 被引量:88
15
作者 吕洪波 王俊 张海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38-946,共9页
灵山岛位于青岛胶南市东南黄海近岸海域中,为中国北方第一高岛,构造上属于苏鲁造山带,但岛上很多重要的地质现象尚未在地质文献中披露过。本文作者对灵山岛进行了初步地质考察,在被看做早白垩世莱阳期的地层中发现远源浊积岩及其内部大... 灵山岛位于青岛胶南市东南黄海近岸海域中,为中国北方第一高岛,构造上属于苏鲁造山带,但岛上很多重要的地质现象尚未在地质文献中披露过。本文作者对灵山岛进行了初步地质考察,在被看做早白垩世莱阳期的地层中发现远源浊积岩及其内部大量的滑塌沉积层,孢粉鉴定初步结果显示该地层的时代很可能为侏罗纪。滑塌构造以同沉积滑塌褶皱为主,而在滑塌体内部还发现有很多同沉积变形构造,如:同沉积布丁构造、同沉积拉伸线理、同沉积双重构造等。同沉积滑塌褶皱体的排列方向揭示了其物源来自南东方向,韵律层中弱粒序层单元颗粒为细砂到粉砂,反映出远源浊积岩的特征。根据滑塌体运移方向判断盆地的古地理特征为东南侧水体变浅而西北侧水体变深。滑塌沉积发育时,盆地为介于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之间的残余洋盆。发育于砂质单元中的早期平面X剪节理指示了该套浊积岩在褶皱之前受到了SE—NW向的动态挤压,而后期的不对称褶皱构造记录了扬子板块自南东向北西侧的华北板块俯冲的历史。灵山岛中生代滑塌沉积层的发现不仅揭示了中国东部存在着晚中生代海相沉积,更为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在郯庐断裂以东碰撞缝合的演化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际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山岛 中生代 远源浊积岩 滑塌沉积 同沉积构造 残余洋盆 苏鲁造山带
下载PDF
末次冰期南京石笋高分辨率气候记录与GRIP冰芯对比 被引量:64
16
作者 汪永进 吴江滢 +3 位作者 吴金全 穆西南 许汉奎 陈骏 《中国科学(D辑)》 CSCD 2000年第5期533-539,共7页
对采自南京汤山洞穴一支长400余mm的石笋进行了高精度TIMS-U系定年和氧碳同位素测试, 建立了末次冰期中晚期(54 000~19 000aBP)中国东部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时间序列. 从石笋氧同位素变化曲线中, 不仅检出东亚夏季风降水史中的Heinric... 对采自南京汤山洞穴一支长400余mm的石笋进行了高精度TIMS-U系定年和氧碳同位素测试, 建立了末次冰期中晚期(54 000~19 000aBP)中国东部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时间序列. 从石笋氧同位素变化曲线中, 不仅检出东亚夏季风降水史中的Heinrich事件, 而且首次发现了末次冰期东亚夏季风活动区气候变化同样存在着Dansgaard-Oeschger旋回, 与极地GRIP冰芯记录有良好的对比关系. 但明显的差别主要有: (1) 中国东部气候变化的干冷化趋势十分明显, 由石笋氧同位素曲线构成的连续4个Bond旋回, 迭覆在末次冰期长期变冷的气候背景上, 可能与青藏高原MIS3阶段特强夏季风事件有关; (2) 石笋气候曲线反映的干冷事件与GRIP冰芯中的对应事件存在1000~2000 a的相位差, 似有必要考虑不同测年方法相互校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末次冰期 东亚夏季风 GRIP冰芯 古气候记录
原文传递
长白山区孤山屯沼泽地13000年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 被引量:75
17
作者 刘金陵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95-511,共17页
近年来,气候异常给世界农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灾害。关于造成气候异常的原因,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等都是人们极其关心的课题。为此,有关科学家正在采用多途径探索研究这个问题。孢粉分析法,即为其重要方法之一。利用它来探讨晚更新... 近年来,气候异常给世界农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灾害。关于造成气候异常的原因,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等都是人们极其关心的课题。为此,有关科学家正在采用多途径探索研究这个问题。孢粉分析法,即为其重要方法之一。利用它来探讨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植被和气候的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可为预测气候变化的趋向提供科学上的根据。一、自然概况我国东北长白山区现有很多适宜于花粉沉积的沼泽地和火山口湖,为孢粉研究提供了天然记录。本文研究的孤山屯沼泽地,即其中之一。该沼泽地位于长白山西北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区 沼泽地 植被 孢粉
下载PDF
奥陶-志留纪之交黔中古陆的变迁:证据与启示 被引量:85
18
作者 戎嘉余 陈旭 +6 位作者 王怿 詹仁斌 刘建波 黄冰 唐鹏 吴荣昌 王光旭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07-1415,共9页
深入的奥陶-志留纪交替期生物地层划分对比使古地理精时研究成为可能.对滇、川、黔、渝4省市、24个县、58条剖面的生物地层、群落古生态和古地理资料的分析表明,晚奥陶世至志留纪早期黔中古陆北缘的海岸带一直处于变动之中:(1)奥陶纪凯... 深入的奥陶-志留纪交替期生物地层划分对比使古地理精时研究成为可能.对滇、川、黔、渝4省市、24个县、58条剖面的生物地层、群落古生态和古地理资料的分析表明,晚奥陶世至志留纪早期黔中古陆北缘的海岸带一直处于变动之中:(1)奥陶纪凯迪晚期,本研究区广泛接受五峰组沉积,但五峰晚期黔东北海底出现起伏,个别孤岛露出海面;(2)赫南特早中期,当全球海面大幅下降时,观音桥层仍广泛沉积,黔东北出现少数岛屿;(3)赫南特晚期-鲁丹早期,全球海面大幅上升,黔北南部和黔东北不降反升,隆升速度超过海面上升速度,更多、更大的岛屿浮出海面;(4)志留纪鲁丹晚期,这些岛屿复被海水淹没,普遍发育龙马溪组沉积.奥陶纪-志留纪交界时期,黔中古陆以北海域的东区(黔北南部、黔东北、渝东南)和西区(黔西北、滇东北、川南)在地层发育和古地理格局上发生的重要差异,体现了黔中古陆北缘的升隆与扩展,在时空上与发生在湘鄂西的宜昌上升紧密相连,它们均受华南东部和南部深部大地构造活动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隆起 奥陶-志留纪之交 生物地层 群落古生态 古地理
原文传递
神农架大九湖15.753kaB.P.以来的孢粉记录和环境演变 被引量:73
19
作者 朱诚 马春梅 +5 位作者 张文卿 郑朝贵 唐领余 卢雪峰 刘克新 陈惠中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14-826,共13页
根据对大九湖297cm厚的泥炭地层10个AMS^(14)C年龄的测定以及148块孢粉样品的分析,发现每块样品的孢粉(浓度)含量都很高,植物种类繁多,分属于137(科)属,可划分为6个孢粉组合带,植被类型演替大体为含少量常绿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含常绿... 根据对大九湖297cm厚的泥炭地层10个AMS^(14)C年龄的测定以及148块孢粉样品的分析,发现每块样品的孢粉(浓度)含量都很高,植物种类繁多,分属于137(科)属,可划分为6个孢粉组合带,植被类型演替大体为含少量常绿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含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含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林—含少量常绿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孢粉带Ⅰ(15.753~11.280kaB.P.)记录了该区域晚冰期及其向全新世过渡时期冷暖波动频繁的气候条件,其中亚带Ⅰ-1(15.753~15.549kaB.P.),Ⅰ-3(14.936~14.505kaB.P.)和Ⅰ-5(12.655~11.280kaB.P.)可能分别对应最老仙女木期、老仙女木和新仙女木冷期,而亚带Ⅰ-2(15.549~14.936kaB.P.)和Ⅰ-4(14.505~12.655kaB.P.)分别对应博令和阿勒罗德暖期。孢粉带Ⅱ(11.280~9.218kaB.P.)代表了由晚冰期冷湿气候向全新世温暖气候转换的早全新世缓慢升温的过渡时期。孢粉带Ⅲ(9.218~7.530kaB.P.)代表中全新世前期的气温波动上升期,7.7kaB.P.前后达到最高温。孢粉带Ⅳ(7.530~4.051kaB.P.)代表中全新世适宜期,水热配置条件最佳。孢粉带Ⅴ(4.051~0.911kaB.P.)体现晚全新世温干的气候。孢粉带Ⅵ(0.911~0kaB.P)反映了大九湖温凉稍湿的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架大九湖 15.753kaB.P.以来 环境演变 AMS^14C年代 孢粉记录
下载PDF
黔渝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笔石页岩的阶段性渐进展布模式 被引量:80
20
作者 陈旭 樊隽轩 +6 位作者 王文卉 王红岩 聂海宽 石学文 文治东 陈冬阳 李文杰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0-732,共13页
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在贵州、重庆等地广泛分布,是志留系生物地层研究和页岩气勘探的重要对象.本文针对黔渝地区从贵阳、遵义、桐梓、綦江至华蓥山这一由南向北的廊带,以其中生物地层研究程度较高的典型剖面为基础,总结出龙马溪组黑色笔石... 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在贵州、重庆等地广泛分布,是志留系生物地层研究和页岩气勘探的重要对象.本文针对黔渝地区从贵阳、遵义、桐梓、綦江至华蓥山这一由南向北的廊带,以其中生物地层研究程度较高的典型剖面为基础,总结出龙马溪组黑色笔石页岩的阶段性渐进展布模式.在横向上利用笔石带对比框架,将遵义至华蓥山划分为四个发育不同黑色页岩层段的廊带,并研究它们随时间展布的规律;同时,也较为准确地获得了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与其上混合相地层和碳酸盐岩地层之间互相消长的相变过程.此外,本文还利用笔石深度分带的通用模式,论述了黔渝龙马溪组连续沉积的笔石页岩层段随时间其沉积水深不断加深的过程,从而将其划分为从LM1到LM5的海侵渐进阶段和LM5之后的均衡扩展阶段,在每一阶段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分布受控于不同的主导因素.这一阶段性渐进展布模式,对研究四川盆地南缘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时空分布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 黑色页岩 笔石带 笔石深度分带 海侵渐进阶段 均衡扩展阶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