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纳米电极薄膜的喷墨打印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永庆 郭玉国 万立骏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1期3227-3232,共6页
用喷墨打印的方法制作了锂离子电池纳米结构正负极材料的电极薄膜.以纳米颗粒状Li4Ti5O12负极和LiFePO4正极材料为例,研究了Tween-80和FC-4430两种表面活性剂对电极材料墨水的影响.研究表明,电极材料墨水是喷墨打印制备锂离子电池膜片... 用喷墨打印的方法制作了锂离子电池纳米结构正负极材料的电极薄膜.以纳米颗粒状Li4Ti5O12负极和LiFePO4正极材料为例,研究了Tween-80和FC-4430两种表面活性剂对电极材料墨水的影响.研究表明,电极材料墨水是喷墨打印制备锂离子电池膜片的关键,添加剂成分对电池材料墨水性能的电化学稳定性、分散性和可喷性有较大影响.与Tween-80相比,利用FC-4430制备的Li4Ti5O12墨水和LiFePO4墨水打印的电极膜片表现出较好的循环性能和库伦效率.其原因是由于全氟类表面活性剂(如FC-4430)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喷墨打印 纳米结构电极材料 磷酸铁锂 钛酸锂
原文传递
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结构的锡纳米颗粒/石墨烯纳米片复合电极材料的储镁性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长欢 李念武 +3 位作者 姚胡蓉 刘琳 殷雅侠 郭玉国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6-211,共6页
镁二次电池具有安全性高、价格低廉等优点,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高能量密度电池体系.目前,镁二次电池的研究重点之一是寻找合适的电极材料.最近,我们通过水热和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结构的锡纳米颗粒/石墨... 镁二次电池具有安全性高、价格低廉等优点,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高能量密度电池体系.目前,镁二次电池的研究重点之一是寻找合适的电极材料.最近,我们通过水热和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结构的锡纳米颗粒/石墨烯纳米片复合电极材料.研究发现,在石墨烯的三维导电网络片层上,均匀分布了粒径小于100 nm的锡纳米颗粒.将锡纳米颗粒/石墨烯纳米片复合材料作为镁二次电池电极材料,当电流密度为15 mA·g^(-1)和300 mA·g^(-1)时,首次放电容量分别达到了545.4 mAh·g^(-1)和238.8 mAh·g^(-1),经过150圈后,容量保持率达到了93%,库伦效率为99%,表现出了较高的电化学活性.研究还发现,镁离子嵌入复合材料中形成镁锡合金,当镁离子脱出后,再次形成锡纳米颗粒/石墨烯纳米片复合电极材料,镁离子的脱出和嵌入具有很高的可逆性.这对未来研究设计高性能镁离子电极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镁材料 镁二次电池 纳米复合材料 三维导电网络 锡纳米颗粒 石墨烯纳米片
原文传递
通过铁掺杂和造孔提高氮掺杂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物电催化氧还原性能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云 胡劲松 +3 位作者 江文杰 郭琳 魏子栋 万立骏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1-409,共9页
氧还原反应催化剂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能源转换和存储器件如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的性能.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非铂族金属氧还原催化剂对于这类器件的实际应用和商业化十分重要,因此备受关注.氮掺杂的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物同时具备碳... 氧还原反应催化剂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能源转换和存储器件如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的性能.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非铂族金属氧还原催化剂对于这类器件的实际应用和商业化十分重要,因此备受关注.氮掺杂的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物同时具备碳纳米管的良好导电性能和有利于传质的三维网络结构优点,以及氮掺杂石墨烯的高活性优点,因此有望发展为这类可替代铂族催化剂的氧还原电催化剂之一,但目前其催化性能还需进一步提高.本文研究发现通过在氮掺杂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物的过程中引入铁元素可以有效提高催化剂的氧还原活性,并且发现通过在热处理和氮掺杂过程中加入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及随后除去二氧化硅,可以在氮掺杂的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物材料中有效地形成多孔结构.这种多孔结构的形成不仅可以在复合物中引入更多的高活性催化位点,而且有利于暴露更多的催化活性位并促进氧还原反应中的传质过程.结合碳纳米管、石墨烯和多孔结构的三者优点,所制备的多孔氮掺杂碳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氧还原性能.进一步的实验表明,这类材料还表现出优异的抗甲醇中毒能力和良好的稳定性,因此在性能改进后有望用于燃料电池等能量转换与存储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碳纳米管 电催化剂 氧还原反应 介孔材料
下载PDF
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4
作者 张雪洁 阮贺飞 +2 位作者 袁景和 李敬源 方晓红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6期550-560,共11页
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scanning ion conductance microscopy,SICM)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扫描探针显微技术(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SPM),可以实现生物样品在近生理条件下的成像。随着技术发展,目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SICM主要包括两... 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scanning ion conductance microscopy,SICM)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扫描探针显微技术(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SPM),可以实现生物样品在近生理条件下的成像。随着技术发展,目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SICM主要包括两种:跳跃式离子电导显微技术(hopping probe ion conductance microscopy,HPICM)和外加压力模式的SICM。前者可以应用于软的、黏的、对外力或其它机械信号敏感的样品的高分辨成像;后者可以通过探针微管对样品局部施加外力刺激或化学、电学、光学或生物分子等信号,实现对样品动力学性质或相关生理过程局部的原位研究。此外,SICM技术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能够越来越多地与其它技术手段联用,极大地丰富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可用于疾病发病机理、药物作用以及临床诊断等的研究。但是,目前SICM时间分辨率较低,这制约了它在生物体系动力学行为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SICM) 单细胞成像 医学应用
下载PDF
高性能析氧电催化剂的设计策略(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唐堂 江文杰 +1 位作者 牛帅 胡劲松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9-426,共18页
电催化水分解反应是可以实现规模化制取氢气的一种重要绿色无污染的手段,但是其效率极大地受制于阳极析氧反应.因此,发展廉价、高效的析氧反应催化剂是当下的研究热点.通过分析决定析氧反应催化活性的因素,本综述总结了低成本、高效、... 电催化水分解反应是可以实现规模化制取氢气的一种重要绿色无污染的手段,但是其效率极大地受制于阳极析氧反应.因此,发展廉价、高效的析氧反应催化剂是当下的研究热点.通过分析决定析氧反应催化活性的因素,本综述总结了低成本、高效、稳定的析氧电催化剂的一些通用设计与制备策略,包括:1)通过电子结构调控、结晶度调控、相调控、缺陷位调控以及自旋态调控提升单个催化活性位点的本征催化活性;2)设计与构筑先进电极结构,以实现活性位点数量最大化,获得大电流下稳定的电极材料.进而,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高效析氧催化剂作为例子来阐述这些策略的实用性.最后,对高效、可在大电流密度下稳定工作的析氧催化剂的理性设计、可控制备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新型高性能析氧催化剂的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氧反应 电解水 电催化剂 设计策略 制氢
下载PDF
铜酞菁与碘代十八烷的可控组装 被引量:1
6
作者 雷圣宾 王琛 +1 位作者 万立骏 白春礼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479-1484,共6页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了碘代十八烷与取代酞菁在石墨表面的组装行为。通过改变连接于酞菁环上的取代基,可以使之与碘代十八烷在石墨表面形成均匀组装或者相分离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酞菁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强弱是形成何种组装结构的决...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了碘代十八烷与取代酞菁在石墨表面的组装行为。通过改变连接于酞菁环上的取代基,可以使之与碘代十八烷在石墨表面形成均匀组装或者相分离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酞菁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强弱是形成何种组装结构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酞菁 碘代十八烷 可控组装 扫描隧道显微镜 分子纳米结构
原文传递
固态锂电池电极过程的原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田建鑫 郭慧娟 +4 位作者 万静 刘桂贤 严会娟 文锐 万立骏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97-1213,共17页
固态锂电池(SSLBs)由于其安全性和潜在的高能量密度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动力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目前仍存在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低,电极/电解质界面兼容性和稳定性差等瓶颈问题.为了提高SSLBs的性能,阐明循环过程中电极、固态电... 固态锂电池(SSLBs)由于其安全性和潜在的高能量密度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动力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目前仍存在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低,电极/电解质界面兼容性和稳定性差等瓶颈问题.为了提高SSLBs的性能,阐明循环过程中电极、固态电解质及其界面间的动态演化是至关重要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各种先进原位表征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对高性能锂电池内部工作机制的理解,推动了SSLBs进一步发展.本综述系统地介绍了近几年原子力显微镜、电子显微镜、X射线显微镜等成像表征技术和拉曼光谱、X-ray基技术、中子深度分析等成分分析技术的原位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各类表征技术在SSLBs循环过程中形貌和组分的演化,包括正极材料的相变、形变,金属锂的沉积/溶解、锂枝晶生长,固态电解质结构演化和固体电解质中间相的形成,进一步加深了对固态锂电池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锂电池 电极过程 固体电解质中间相 原位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