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澳板块边界分布与GPS资料用于对2004年Sumatra-Andaman岛地壳破裂测地学机制的再讨论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志根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2007年第1期30-36,共7页
基于作者此前对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安达曼岛地震测地学机制的讨论,进一步根据McClos- key等人应用的INDI板块与AUST板块之间大致呈SW(≈S5)~NE(≈N2)走向的板块边界划分模型,利用GPS站速度资料,估计了沿整个苏门答腊-尼科巴岛地壳破裂... 基于作者此前对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安达曼岛地震测地学机制的讨论,进一步根据McClos- key等人应用的INDI板块与AUST板块之间大致呈SW(≈S5)~NE(≈N2)走向的板块边界划分模型,利用GPS站速度资料,估计了沿整个苏门答腊-尼科巴岛地壳破裂带INDI板块与Burma/ SE EURA板块之间的板块聚敛率,并与基于NUVEL-1A模型的INDI、AUST板块边界的分布所估计的AUST板块与Burma/SE EURA板块间聚敛率结果作了比较;根据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安达曼岛地壳破裂特征,对该地壳破裂的测地学机制作了进一步讨论,认为基于NUVEL-1A模型的IN- DI、AUST板块边界分布条件下地壳破裂的测地学机制讨论和2004年主震由AUST板块运动触发的结论可能更符合2004年地壳破裂事件的观测结论。目前的Burma微板块的欧拉旋转参数可能不适合用于对该次地壳破裂事件的测地学估计和机制的讨论;INDI、AUST板块间的相对运动是这两者板块间造山带的主要动力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地壳破裂 板块边界分布 板块间聚敛率 缅甸微板块 地壳破裂的测地学机制
下载PDF
四川龙门山断层带的GPS测量与2008年汶川地震
2
作者 杨志根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2008年第1期21-26,共6页
根据中国大陆地壳运动GPS的观测结果,初步估计了沿四川龙门山断层带西北-东南两侧断层间东南向的聚敛率,并与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县的Ms8.0级特大地震触发产生的沿龙门山断层带的水平向破裂位移的相应分布进行了比较,结果证实,... 根据中国大陆地壳运动GPS的观测结果,初步估计了沿四川龙门山断层带西北-东南两侧断层间东南向的聚敛率,并与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县的Ms8.0级特大地震触发产生的沿龙门山断层带的水平向破裂位移的相应分布进行了比较,结果证实,如同2004年苏门答腊-安达曼岛地震引起的地壳破裂滑行位移与板块间的聚敛率的关系一样,汶川Ms8.0级地震引起的近300km长的龙门山断层破裂位移分布与断层间的聚敛率大小密切相关。根据在龙门山断裂带沿带区域断层间每年几毫米量级的聚敛率结果和汶川Ms8.0级地震引起的逆冲位移观测结果,可估计得到龙门山断层带断层间聚敛应力的累积时间约为数百年至近千年,这个时间尺度与区域性特大地震发生的时间分布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运动 龙门山断层 GPS测量 2008年汶川地震
下载PDF
2010年1月24日山西河津-万荣M_S4.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探讨 被引量:20
3
作者 宋美琴 郑勇 +4 位作者 李斌 苏燕 王小山 吕芳 赵晓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117,共7页
2010年1月24日,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万荣交界地区发生Ms4.8地震.由于本次地震强度较低,并未形成地表破裂带,分析其发震构造具有一定的困难.地震现场工作队只能根据浅层人工地震剖面、附近钻孔资料、烈度等震线长轴和震中区附近活动... 2010年1月24日,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万荣交界地区发生Ms4.8地震.由于本次地震强度较低,并未形成地表破裂带,分析其发震构造具有一定的困难.地震现场工作队只能根据浅层人工地震剖面、附近钻孔资料、烈度等震线长轴和震中区附近活动断裂等来推定,认为西辛封隐伏断裂为可能的发震断裂.为此,下面我们将在分析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序列三维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本次地震的宏观考察结果,确定其发震构造并探讨发震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精确定位 发震构造 河津-万荣地震
下载PDF
利用卫星重力观测研究近5年中国陆地水量中长空间尺度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63
4
作者 钟敏 段建宾 +3 位作者 许厚泽 彭鹏 闫昊明 朱耀仲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90-1294,共5页
重力卫星观测为研究中长空间尺度陆地水量变化趋势提供了崭新的途径.利用近5年重力卫星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的时变重力场观测数据研究了我国中长空间尺度陆地水储量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我国陆地水量变化趋势... 重力卫星观测为研究中长空间尺度陆地水量变化趋势提供了崭新的途径.利用近5年重力卫星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的时变重力场观测数据研究了我国中长空间尺度陆地水储量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我国陆地水量变化趋势幅度较大的主要有5个典型区域:华北京津冀地区、青藏高原区域、三峡库区、青川甘交界区域以及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前两个区域,陆地水(冰)储量存在明显的减少趋势.在华北的京津冀地区,2003~2007年该区域陆地水量以大约2.4cm/a的速率下降,相当于约52亿立方米/年(河北省约45亿立方米/年),河北省水利局统计近30年来,该省地下水超采平均达到40亿立方米/年;由GRACE重力卫星"捕捉"到2003年6月三峡蓄水前后库区周围12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平均水量变化达到5.0cm等效水柱高;此外,研究结果显示在青、川、甘三省(自治区)交界区域陆地水量具有约1.1cm/a的增加趋势,表明该区域气候近几年有逐渐变湿润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卫星 时变重力场 陆地水量变化
原文传递
2008年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中期预测 被引量:41
5
作者 祝意青 徐云马 梁伟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15,132,共4页
根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获得的重力变化及强震活动性,介绍2008年新藏交界地区(36.0°N,80.0°E为中心,半径200km)Ms7.3地震中期预报的基本依据及重力场动态演化图像。
关键词 地壳运动 重力变化 于田地震 中期预测 地震活动
下载PDF
基于ICESat块域分析法探测2003~2008年南极冰盖质量变化 被引量:24
6
作者 史红岭 陆洋 +3 位作者 杜宗亮 贾路路 张子占 周春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58-965,共8页
利用2003~2008年间的ICESat卫星激光测高数据,通过块域交叉点分析提取南极大陆冰盖表面高程变化信息,同时探讨了卫星激光测高不同任务间的系统偏差,结合冰盖地表粒雪密度模型探测南极大陆冰盖质量变化,并对其原因做了初步分析.结果显... 利用2003~2008年间的ICESat卫星激光测高数据,通过块域交叉点分析提取南极大陆冰盖表面高程变化信息,同时探讨了卫星激光测高不同任务间的系统偏差,结合冰盖地表粒雪密度模型探测南极大陆冰盖质量变化,并对其原因做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南极大陆冰盖高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年周期信号,平均周年振幅为2.21cm.在南极大陆的边缘,存在着明显的消融和增长,尤其是在西南极阿蒙森海湾附近的冰川和南极半岛.利用目前常用的三种不同的冰后回弹模型,计算得到南极大陆冰盖整体平均质量变化趋势约为要—82~—73Gt/yr.在由ICESat高度变化到质量变化过程中,冰盖地表粒雪密度和冰后回弹模型的不确定性是影响结果精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ESAT 交叉点 块域分析法 南极冰盖 质量变化 最小二乘回归
下载PDF
我国近海1992~2006年海平面变化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詹金刚 王勇 +2 位作者 许厚泽 郝晓光 柳林涛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8-443,共6页
用14年多的多颗测高卫星同化海面异常数据,分析我国近海海平面信号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年周期信号在我国海域海平面变化中占有主导地位。其次,半年周期信号在南海也有较强显示,而黄海和东海则表示为高频信号,半年起伏及高频信号的周期和... 用14年多的多颗测高卫星同化海面异常数据,分析我国近海海平面信号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年周期信号在我国海域海平面变化中占有主导地位。其次,半年周期信号在南海也有较强显示,而黄海和东海则表示为高频信号,半年起伏及高频信号的周期和振幅均不稳定。首次在南海和东海海域发现存在一周期为准540 d的信号,其物理机制尚不明确。用标准Morlet小波变换方法对上述周期信号进行了提取。验潮站数据也证实了该信号的存在。海面异常分析结果显示在1993-2007年期间,我国海平面平均升高速率:黄海为(4.01±0.49)mm/a,东海为(4.61±0.35)mm/a,南海为(3.68±0.41)mm/a。海平面上升趋势地理分布结果显示海平面变化具有很大的空间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Morlet小波变换 信号提取 海平面上升 验潮站
下载PDF
用地表和空间重力测量验证全球水储量变化模型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江存 孙和平 徐建桥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82-1289,共8页
综合分析了全球7台高精度超导重力仪长期连续观测资料,在精密剔除了重力潮汐和地球自转变化重力效应的基础上,获得了反映重力场季节性变化的残差序列.同时,通过局部的大气压观测数据,分析了大气对重力的负荷影响,通过全球陆地水和非潮... 综合分析了全球7台高精度超导重力仪长期连续观测资料,在精密剔除了重力潮汐和地球自转变化重力效应的基础上,获得了反映重力场季节性变化的残差序列.同时,通过局部的大气压观测数据,分析了大气对重力的负荷影响,通过全球陆地水和非潮汐海洋的数值模型计算了负荷效应对重力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大气和陆地水负荷对重力场观测的影响达到100×10-9ms-2的量级,而非潮汐海洋负荷在沿海地区达到10×10-9ms-2的量级.基于GRACE卫星重力确定的重力场球谐展开系数,采用半径为600km的高斯平滑技术获得了台站区域的月重力变化.通过比较地表的超导重力观测和GRACE空间重力测量结果以及全球水负荷的重力效应说明:地表和空间重力测量能够有效检测到由陆地水储量变化导致的重力场季节变化,该变化达到100×10-9ms-2的量级.这充分说明高精度的重力测量是检验全球水储量变化模型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场时间变化 全球地球动力学合作计划 超导重力仪 GRACE卫星重力 全球水储量变化模型
原文传递
局部地形改正的奇异积分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郭东美 许厚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77-983,共7页
现有的地形改正积分核函数存在奇异现象,使得积分在奇异点处不连续.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采用高斯积分法与核函数项增加常数因子级数展开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并推导了高斯积分法处理奇异积分的公式及含可选小常数的地形改正的严密级数展... 现有的地形改正积分核函数存在奇异现象,使得积分在奇异点处不连续.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采用高斯积分法与核函数项增加常数因子级数展开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并推导了高斯积分法处理奇异积分的公式及含可选小常数的地形改正的严密级数展开式.同时文中采用最新公布的3″×3″高分辨率的SRTM3地形数据代替传统的GTOPO30数据计算地形改正,结合实际算例确定了地形改正数的级数展开式的可选次项和最佳常数以及高斯积分法的最佳内外圈半径,并详细讨论了两种奇异积分处理方法和两种分辨率的地形数据对地形改正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改正 奇异积分 高斯积分 SRTM3数据
下载PDF
应用GPS水准与重力数据联合解算大地水准面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郭东美 许厚泽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1-624,共4页
GPS水准大地水准面与重力大地水准面之差不仅由基准不同引起,而且也包含重力与GPS水准观测值的误差。建立了这两个水准面之差与基准转换参数、重力和GPS水准观测值的残差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最小二乘准则解算了基准转换参数和重力与GPS水... GPS水准大地水准面与重力大地水准面之差不仅由基准不同引起,而且也包含重力与GPS水准观测值的误差。建立了这两个水准面之差与基准转换参数、重力和GPS水准观测值的残差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最小二乘准则解算了基准转换参数和重力与GPS水准观测值的残差,即计算转换参数及重力与GPS观测值的改正。尤其当GPS水准精度远高于重力水准面时,联合解算模型可固定GPS水准大地水准面,只对重力观测值进行改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水准面模型 GPS水准 联合解算 精度分析
原文传递
绝对重力仪研制中几种干扰因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为民 郝晓光 +3 位作者 郭有光 时文涛 王虎彪 詹金刚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43-1148,共6页
利用观测精度可达1-2×10^-8ms&-2,的FG5绝对重力仪,开展了空气阻力、有无隔震弹簧以及仪器自震对重力观测影响等观测实验.通过在环境干扰较小的九峰站观测实验,得到如下结论:在正常大气压状态下所观测到的空气阻力影响约500×... 利用观测精度可达1-2×10^-8ms&-2,的FG5绝对重力仪,开展了空气阻力、有无隔震弹簧以及仪器自震对重力观测影响等观测实验.通过在环境干扰较小的九峰站观测实验,得到如下结论:在正常大气压状态下所观测到的空气阻力影响约500×10-5ms^-2,比理论估算值大近30×10^-5ms^-2,若在低真空状态测量空气阻力也将产生2.3×10^-5ms^-2观测误差;落体室真空度维持系统(离子泵)工作不正常,空气阻力也将对重力观测造成0.1~4.1×10^-5ms^-2的观测误差;在地质条件比较稳定,环境震动干扰较小的基墩上测量,隔震弹簧的作用对观测结果影响不明显,但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上述观测实验的进行,为自由下落法绝对重力仪的研制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重力仪 绝对重力测量 干扰因素 观测实验
下载PDF
不同质量图在相位解缠算法中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肖枫 伍吉仓 +1 位作者 刘朝功 张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0-85,共6页
质量图指导算法是以相位质量图作为指导,从高质量的像素点开始解缠逐渐扩展到低质量的区域,亦可从多个区域同时解缠最后达到整体解缠,此类算法的关键就是选取合适的相位质量图对解缠过程进行指导。选取3种质量图对模拟数据及真实InSAR... 质量图指导算法是以相位质量图作为指导,从高质量的像素点开始解缠逐渐扩展到低质量的区域,亦可从多个区域同时解缠最后达到整体解缠,此类算法的关键就是选取合适的相位质量图对解缠过程进行指导。选取3种质量图对模拟数据及真实InSAR数据进行质量图指导法解缠分析,结果表明伪相干系数图具有较好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相位解缠 质量图指导算法 伪相干系数图 模拟数据
下载PDF
西安骊山滑坡区三维变形监测 被引量:6
13
作者 祝意青 梁伟锋 +1 位作者 徐云马 刘练 《灾害学》 CSCD 2008年第2期29-33,共5页
介绍了骊山滑坡的现状及其监测目的,论述了地壳变形三维监测方案,分析了骊山滑坡监测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些特殊技术问题,简要叙述了三维变形监测的应用情况及良好效果。
关键词 骊山滑坡 变形 构造活动 监测
下载PDF
矿区似大地水准面拟合模型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肖杰 张锦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9-31,43,共4页
为提高GPS/水准数据拟合高程异常的逼近精度,利用某矿区控制网观测的GPS/水准数据,计算控制点高程异常值,分别用加权平均法、Shepard插值、多项式曲面拟合和多面函数法4种方法对矿区似大地水准面进行拟合。对各种拟合模型的原理和拟合... 为提高GPS/水准数据拟合高程异常的逼近精度,利用某矿区控制网观测的GPS/水准数据,计算控制点高程异常值,分别用加权平均法、Shepard插值、多项式曲面拟合和多面函数法4种方法对矿区似大地水准面进行拟合。对各种拟合模型的原理和拟合精度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似大地水准面物理和几何特性,采用组合拟合的方法进一步改善似大地水准面的拟合精度,利用该模型内插高程异常值与实测GPS/水准点的高程异常值比较,其均方根误差不超过0.02 m,结合GPS观测成果可以取代四等及以下几何水准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水准 高程异常 似大地水准面 拟合模型 矿区
下载PDF
联合卫星测高和卫星重力数据研究热容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江敏 钟敏 +1 位作者 冯伟 许厚泽 《海洋测绘》 2011年第6期5-7,共3页
首先用卫星测高资料计算了1993~2009年6月的全球平均海平面变化。用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climate experiment)时变重力场系数反演了2003~2009年6月全球平均海水质量变化。联合GRACE和卫星测高资料计算了2003~2009年6月的热容... 首先用卫星测高资料计算了1993~2009年6月的全球平均海平面变化。用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climate experiment)时变重力场系数反演了2003~2009年6月全球平均海水质量变化。联合GRACE和卫星测高资料计算了2003~2009年6月的热容海平面变化,该变化呈上升趋势。用日本气象局Ishii等提供的海温数据计算了1993~2006年的海水引起的平均热膨胀海平面变化,1993~2003年间,全球海洋热膨胀引起的热容海平面呈上升趋势,约占同期平均海平面变化的一半。利用ARGO温盐数据计算了2004~2009年6月平均热容海平面变化,也呈上升态势,只是变化速率有所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变化 卫星测高 GRACE ARGO
下载PDF
伪距测量中的时标偏差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利 唐桂芬 +3 位作者 郭睿 白英广 刘晓萍 朱陵凤 《时间频率学报》 CSCD 2012年第2期105-111,共7页
伪距是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观测量,是实现导航定位、精密定轨和精确授时的基础。基于伪距、钟差和时标偏差的概念与定义,讨论了时标偏差对卫星伪距测量的影响特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利用伪距O-C(观测值与计算值之差)进行时标偏差解算的... 伪距是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观测量,是实现导航定位、精密定轨和精确授时的基础。基于伪距、钟差和时标偏差的概念与定义,讨论了时标偏差对卫星伪距测量的影响特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利用伪距O-C(观测值与计算值之差)进行时标偏差解算的计算模型;理论分析表明:时标偏差影响主要体现在伪距变率项;对于MEO卫星,时标偏差影响不仅会使真实的O-C曲线斜率变大、曲线变长,而且会使多个弧段O-C曲线呈现锯齿状,表现为每个弧段解算的参数不能用于跨弧段预报。最后,利用北斗试验系统MEO卫星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实测数据计算的时标偏差精度约在0.02s左右,不同弧段解算结果比较稳定,并且扣除时标偏差后的O-C计算结果也与理论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本文时标偏差理论分析和计算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系统 测量 伪距 钟差 时标偏差
下载PDF
利用超导重力技术约束核幔耦合参数 被引量:3
17
作者 崔小明 孙和平 +1 位作者 徐建桥 周江存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2-210,共9页
地球液核自由章动(FCN)参数(本征周期和品质因子)与核幔边界的粘滞和电磁等耗散耦合密切相关,基于实际观测与理论推导的FCN参数探讨了液核顶部的粘滞系数,地幔底部的电导率以及核幔边界动力学椭率等核幔耦合机制中的关键参数.根据高精... 地球液核自由章动(FCN)参数(本征周期和品质因子)与核幔边界的粘滞和电磁等耗散耦合密切相关,基于实际观测与理论推导的FCN参数探讨了液核顶部的粘滞系数,地幔底部的电导率以及核幔边界动力学椭率等核幔耦合机制中的关键参数.根据高精度超导重力仪观测序列调和分析标准差和单个台站资料经不同海潮模型改正后拟合的FCN参数质量,对全球地球动力学合作观测网络台站的超导重力观测资料进行筛选,利用多个最新海潮模型计算平均海潮负荷,并用迭积法拟合了FCN参数,结果与最新超导重力和VLBI同类研究结果一致.在此基础上,结合角动量法推导地FCN理论模型研究了核幔边界的粘滞和电磁耦合参数.数值结果表明液核顶部的粘滞系数应该在6.6×102~2.6×103Pas之间,这与根据地球章动,液核自由章动及日长变化等的实际观测得到的粘滞系数结果非常吻合.地幔底部的电导率需要达到2.6×106~1.0×107Sm-1才能符合实际观测的FCN品质因子量级.耗散耦合对FCN本征周期的影响仅为1~2恒星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重力仪器观测 地球液核自由章动 核幔边界粘滞系数 电导率 地核动力学椭率
原文传递
基于星载GPS的CHAMP卫星精密简动力定轨 被引量:3
18
作者 秦建 郭金运 +1 位作者 孔巧丽 李国伟 《全球定位系统》 2011年第5期41-45,共5页
定轨是地球探测卫星任务顺利执行的关键。星载GPS技术提供了大量、连续的高低卫星跟踪观测,为低轨卫星精密定轨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了确定CHAMP卫星的轨道,并分析定轨精度,利用CHAMP卫星星载GPS数据,运用零差简动力法进行精密定轨,给出... 定轨是地球探测卫星任务顺利执行的关键。星载GPS技术提供了大量、连续的高低卫星跟踪观测,为低轨卫星精密定轨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了确定CHAMP卫星的轨道,并分析定轨精度,利用CHAMP卫星星载GPS数据,运用零差简动力法进行精密定轨,给出了精密定轨流程。利用实际数据进行了精密定轨实验,结果与德国地学研究中心(GFZ)公布的CHAMP卫星快速轨道(RSO)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求解轨道可以达到厘米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化动力学 均方差 CHAMP 星载GPS技术
下载PDF
大型广义逆反演中求逆算法的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枫 伍吉仓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7-60,共4页
目前地球物理反演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类反演方法就是广义反演。由于地球物理反演中的数据量大、模型参数多,所以在对一个反演问题建立模型方程后就要寻求一种合适高效的算法来处理它。本文首先介绍现有几种迭代求逆的方法,然后通... 目前地球物理反演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类反演方法就是广义反演。由于地球物理反演中的数据量大、模型参数多,所以在对一个反演问题建立模型方程后就要寻求一种合适高效的算法来处理它。本文首先介绍现有几种迭代求逆的方法,然后通过Matlab设计的大型高条件数矩阵,比较了共轭梯度法以及两种基于预条件算子的迭代算法,结果表明共轭梯度法迭代方法对于条件数巨大的矩阵解算效率很低,而基于预条件算子的迭代算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逆反演 共轭梯度法 不完全LU分解 不完全乔列斯基分解
下载PDF
卫星双向定时精度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保东 刘利 +2 位作者 居向明 时鑫 朱陵凤 《时间频率学报》 CSCD 2010年第2期129-133,145,共6页
介绍了Compass卫星双向定时的基本原理,在讨论双向定时计算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考虑Sagnac效应项的详细计算模型,并计算了Sagnac效应项在几个代表性地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距离中心站较远地区的用户,这种影响可达几十个纳秒。最后,对C... 介绍了Compass卫星双向定时的基本原理,在讨论双向定时计算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考虑Sagnac效应项的详细计算模型,并计算了Sagnac效应项在几个代表性地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距离中心站较远地区的用户,这种影响可达几十个纳秒。最后,对Compass卫星双向定时理论精度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几个地区的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系统 时间 双向定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