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7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波动与重要事件 被引量:439
1
作者 施雅风 孔昭宸 +6 位作者 王苏民 唐领余 王富葆 姚檀栋 赵希涛 张丕远 施少华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1300-1308,共9页
根据70年代以来中国全新世孢粉及其他古植物、古动物、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岸带变化等多方面研究资料,推断中国全新世大暖期(Megathermal)出现于8。5—3ka BP,延续达5.5ka,其间有多次剧烈的气候波动与寒冷事件。8.5—7.2ka B... 根据70年代以来中国全新世孢粉及其他古植物、古动物、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岸带变化等多方面研究资料,推断中国全新世大暖期(Megathermal)出现于8。5—3ka BP,延续达5.5ka,其间有多次剧烈的气候波动与寒冷事件。8.5—7.2ka BP为不稳定的暖、冷波动阶段,伴随着降水增加和植被带的北迁西移。新石器文化的迅速发展。7.2—6ka BP为稳定的暖湿阶段,即大暖期的鼎盛阶段(Megathemal Maximum)。夏季风降水及新疆与蒙古,北方降水显著增加,植被空前繁茂,为仰韶文化的盛期。6—5ka BP是气候波动剧烈,环境较差的阶段,出现强降温事件,影响文化发展。5ka BP后,气候和环境较前改善,文化遗址数量猛增。4.0ka BP左右,气候一度恶化,出现大洪水灾害,此后直到3ka BP左右气候仍相当暖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大暖期 气候波动 中国
原文传递
近百年中国年气温序列的建立 被引量:378
2
作者 王绍武 叶瑾琳 +2 位作者 龚道溢 朱锦红 姚檀栋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92-401,共10页
该文根据气温观测,并利用敦德及古里雅冰芯资料及有关史料、树木年轮资料,得到了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台湾、华中、西南、西北、新疆、西藏10个区1880~1996年的年平均气温序列.然后根据每个区的面积加权平均得到代表... 该文根据气温观测,并利用敦德及古里雅冰芯资料及有关史料、树木年轮资料,得到了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台湾、华中、西南、西北、新疆、西藏10个区1880~1996年的年平均气温序列.然后根据每个区的面积加权平均得到代表中国的气温序列.根据这个序列,1880~1996年增温为0.44℃/100a,显著高于过去对中国气候变暖的估计值0.09℃/100a.这主要是因为新计算的中国气温包括了我国西部地区,而那里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气温显著偏低.另外本世纪90年代的迅速增暖也加强了这个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序列 气候变化 气候变暖 中国
下载PDF
古里雅冰芯中末次间冰期以来气候变化记录研究 被引量:260
3
作者 姚檀栋 施雅风 +5 位作者 秦大河 焦克勤 杨志红 田立德 L.G.Thompson E.Mosley-Thompson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7年第5期447-452,共6页
通过对古里雅309m冰芯上部268m的研究,重建了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根据对古里雅冰芯 δ^(18)O的研究,可以清楚地划分出阶段1(冰后期)、2(末次冰期冰盛期)、3(末次冰期间冰阶)、4(末次冰期早冰阶)和5(末次间冰期).阶段5又可分出... 通过对古里雅309m冰芯上部268m的研究,重建了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根据对古里雅冰芯 δ^(18)O的研究,可以清楚地划分出阶段1(冰后期)、2(末次冰期冰盛期)、3(末次冰期间冰阶)、4(末次冰期早冰阶)和5(末次间冰期).阶段5又可分出a,b,c,d,e 5个亚阶段.古里雅冰芯δ^(18)O记录明确地显示了青藏高原温度变化和太阳辐射的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太阳辐射是驱动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主要因子.古里雅冰芯记录与北极格陵兰冰芯和南极Vostok冰芯的对比研究表明,这些相距遥远、不同地区冰芯所记录的大的冷暖事件变化是一致的.但不同地区气候变化幅度是不一致的.青藏高原地区变化幅度大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芯 末次间冰期 气候变化 三极对比
原文传递
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东亚环境变化 被引量:257
4
作者 施雅风 李吉均 +8 位作者 李炳元 姚檀栋 王苏民 李世杰 崔之久 王富保 潘保田 方小敏 张青松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21,共12页
青藏地区在第三纪青藏地区经过二次隆升与夷平的旋回,在25MaBP~17MaBP高原面隆升达到2000m左右高度,和当时大陆与海洋环境耦合,激发了亚洲季风,替代了先前的行星风系,导致第三纪中期我国环境大变化。此后高原面... 青藏地区在第三纪青藏地区经过二次隆升与夷平的旋回,在25MaBP~17MaBP高原面隆升达到2000m左右高度,和当时大陆与海洋环境耦合,激发了亚洲季风,替代了先前的行星风系,导致第三纪中期我国环境大变化。此后高原面夷平降低,夏季风减弱,3.4Ma以来高原整体快速隆起,2.5MaBP开始中国北部黄土堆积。0.8MaBP~0.5MaBP高原面上升至3000m~3500m左右。与地球轨道转型导致的降温耦合,进入冰冻圈。冰川面积超过500000km2,我国中东部降水为现代2倍~3倍,西部已很干旱。高原积雪形成强大的冷源,沙漠、黄土面积扩大。150ka以来,4处连续记录显示了晚更新世以来青藏地区新构造上升与气候环境变化及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构造隆升 环境变化 晚新代 古环境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与趋向 被引量:192
5
作者 张志强 孙成权 +1 位作者 程国栋 牛文元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89-595,共7页
可持续发展研究是跨世纪多学科综合研究的重大学科领域。回顾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简要历史过程,在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国外可持续发展观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基础上,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刻内涵;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可持续发展研究是跨世纪多学科综合研究的重大学科领域。回顾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简要历史过程,在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国外可持续发展观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基础上,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刻内涵;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概括总结了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4 个主要学科方向及其特点;概述了可持续发展研究的6 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及其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理论框架 学科方向 研究内容 环境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几种新方法评介 被引量:162
6
作者 徐中民 张志强 程国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0-64,共5页
可持续发展衡量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和模型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 ,它可以为政府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优先考虑的问题 ,还可以为公众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信息。在分析国际上和国内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 可持续发展衡量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和模型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 ,它可以为政府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优先考虑的问题 ,还可以为公众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信息。在分析国际上和国内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本文介绍了 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上提出的几种新的、有代表性的基于货币化估值的指标体系和以具体生物物理衡量的指标体系 ,并系统分析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ISEW GPI 经济 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中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利用及其生态环境问题 被引量:191
7
作者 王根绪 程国栋 徐中民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9-116,共8页
近50年来,西北干旱区随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展,使区域内工农业与经济得以稳定持续发展。但同时,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变化。①大多数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断流,河道缩短,终端湖泊萎缩或干涸,水质咸化和污染趋势加剧;... 近50年来,西北干旱区随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展,使区域内工农业与经济得以稳定持续发展。但同时,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变化。①大多数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断流,河道缩短,终端湖泊萎缩或干涸,水质咸化和污染趋势加剧;②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沙漠化土地面积达67493×104hm2,盐碱化耕地面积逾13556×104hm2;③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与50年代初相比,天然森林面积减少49%~58%,草地面积减少16%~92%;④沙尘暴灾害发生频数增加,灾害程度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水资源 生态环境 资源利用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幅度问题 被引量:178
8
作者 姚檀栋 刘晓东 王宁练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8-106,共9页
以青藏高原冰芯记录和仪器记录为主,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和不同的空间尺度讨论了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变化幅度问题.根据对过去10万年、过去2 000年和现代等几个关键时段气候变化特征的研究,发现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变化幅度大于低海拔... 以青藏高原冰芯记录和仪器记录为主,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和不同的空间尺度讨论了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变化幅度问题.根据对过去10万年、过去2 000年和现代等几个关键时段气候变化特征的研究,发现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变化幅度大于低海拔地区.在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上,青藏高原的气温变幅可达10℃,而接近海平面的低海拔地区的气温变化幅度在4℃左右.在过去2 000年内,6000m以上青藏高原古里雅地区的气温变幅可达7℃,而中国东部低海拔地区则在2℃左右。在当代气候变暖条件下,在青藏高原地区,海拔 3 500 m以上地区过去 30年内年平均气温的线性增温率达每 10年 0.25℃,而 500 m以下低海拔地区的温度几乎无变化。因此认为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敏感性 气候变化幅度 气候突变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中国多年冻土和寒区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75
9
作者 金会军 李述训 +1 位作者 王绍令 赵林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1-173,共13页
中国的多年冻土总面积为 2 .1 5× 1 0 6 km2 ,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 40年来 ,随寒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冻土和寒区气候变化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多年冻土退缩趋势明显。 2 1世纪 ,受... 中国的多年冻土总面积为 2 .1 5× 1 0 6 km2 ,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 40年来 ,随寒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冻土和寒区气候变化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多年冻土退缩趋势明显。 2 1世纪 ,受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的共同影响 ,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北部多年冻土将大幅退缩。冻土广泛退缩将对中国的寒区经济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但是 ,冻土退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冻土退缩 环境效应 中国 多年冻土
下载PDF
情景基础的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理论及应用 被引量:121
10
作者 徐中民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9-106,共8页
根据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的结构特点,在传统多目标分析决策技术的基础上,结合黑河流域的具体情况,阐述了一种新的水资源承载力分析框架-情景分析在承载力分析决策过程中,情景分析主要扮演2个角色:提供供决策者决策分析的情景;帮助不... 根据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的结构特点,在传统多目标分析决策技术的基础上,结合黑河流域的具体情况,阐述了一种新的水资源承载力分析框架-情景分析在承载力分析决策过程中,情景分析主要扮演2个角色:提供供决策者决策分析的情景;帮助不同的利益团体在决策过程中辨明潜在的折衷解.相比传统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技术,情景分析方法更注重基础模型(后台情景)的建立和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偏好的反映.详细介绍了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情景分析的模型,并采用正交设计的研究方法,针对张掖地区2004年的分水任务,采用Lg(34)正交表设计了9种情景;对酒泉地区根据不同来水保证情况设计了3种情景.同时还简要分析了不同情景组合对张掖地区经济和粮食占有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分析 水资源承载力 黑河流域 多相标分析
下载PDF
空间数据分析与空间模型 被引量:109
11
作者 柏延臣 李新 冯学智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5-190,共6页
虽然GIS已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它相对较弱的空间分析功能正在限制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文中系统论述了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GIS中空间数据分析的基本需求,空间统计分析,空间数据探索分析以及空间模型,探讨了GIS与空... 虽然GIS已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它相对较弱的空间分析功能正在限制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文中系统论述了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GIS中空间数据分析的基本需求,空间统计分析,空间数据探索分析以及空间模型,探讨了GIS与空间模型结合的必要性,结合途径以及结合中的问题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分析 空间模型 GIS 数据库
下载PDF
青藏高原当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温室效应的响应 被引量:160
12
作者 刘晓东 张敏锋 +1 位作者 惠晓英 康兴成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3-121,共9页
利用1961~1990年青藏高原地区48个台站的气温、降水资料,通过EOF展开,将气温序列向前延长至1901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原地区当代气候变化的总体特征,同时结合GCM模拟结果,讨论了高原气候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利用1961~1990年青藏高原地区48个台站的气温、降水资料,通过EOF展开,将气温序列向前延长至1901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原地区当代气候变化的总体特征,同时结合GCM模拟结果,讨论了高原气候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本世纪以来青藏高原地区气温变化的总趋势是上升的,最近30a高原地区的降水总体上有增加的趋势,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似乎与大气CO2含量增加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温室效应 环境热学
下载PDF
近50a来黑河流域水文及生态环境的变化 被引量:139
13
作者 王根绪 程国栋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3-238,共6页
利用详实资料,对比分析了4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黑河流域水文及生态环境的变化特征,并对不同时期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及出山径流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说明:本世纪40年代以来,流域中游地区地表水利用量增加了19倍,灌溉... 利用详实资料,对比分析了4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黑河流域水文及生态环境的变化特征,并对不同时期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及出山径流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说明:本世纪40年代以来,流域中游地区地表水利用量增加了19倍,灌溉绿洲扩大了89.5%,使流域33条支流相继断流,干流下游水量减少了51%,终端湖泊干涸,水质恶化,土地盐碱化和沙漠化在全流域发展,沙漠化土地面积自1949年以来增加了4%~11%。人类对流域水土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是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水文 生态环境 变化特征 河流
下载PDF
寒区隧道温度场、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问题的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136
14
作者 赖远明 吴紫汪 +1 位作者 朱元林 朱林楠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29-533,共5页
首先根据传热学、渗流理论及冻土力学提出了带相变的温度场、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问题的数学力学模型及其控制方程。然后应用伽辽金法导出了这一问题的有限元计算公式。最后给出了一寒区隧道考虑渗流和冻胀时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算例。算例... 首先根据传热学、渗流理论及冻土力学提出了带相变的温度场、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问题的数学力学模型及其控制方程。然后应用伽辽金法导出了这一问题的有限元计算公式。最后给出了一寒区隧道考虑渗流和冻胀时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算例。算例表明冻胀力对隧道衬砌应力的影响很大,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温度场 渗流场 应力场 耦合 铁路隧道
下载PDF
煤岩三轴细观损伤演化规律的CT动态试验 被引量:124
15
作者 葛修润 任建喜 +2 位作者 蒲毅彬 马巍 朱元林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97-502,共6页
利用本文第一作者主持设计和研制的与CT机配套的专用加载设备, 进行了三轴和单轴荷载作用下煤岩破坏全过程的细观损伤演化规律的即时动态CT(com puterized tom ography)试验。得到了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煤岩... 利用本文第一作者主持设计和研制的与CT机配套的专用加载设备, 进行了三轴和单轴荷载作用下煤岩破坏全过程的细观损伤演化规律的即时动态CT(com puterized tom ography)试验。得到了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煤岩中微孔洞被压密→微裂纹萌生→分叉→发展→断裂→破坏→卸载等各个阶段清晰的CT图象, 引入了初始损伤影响因子,定义了一个基于CT数的新的损伤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岩石 CT试验 损伤演化 损伤变量
下载PDF
人工地层冻结应用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138
16
作者 陈瑞杰 程国栋 +2 位作者 李述训 郭兴民 朱林楠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0-44,共5页
随着地下工程的不断增加,国内外对人工土冻结应用研究日益重视。对国际人工土冻结应用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分析了目前人工土冻结研究面临的任务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人工地层 冻结 地下工程
下载PDF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的气候与环境 被引量:132
17
作者 施雅风 孔昭宸 +6 位作者 王苏民 唐领余 王富葆 姚檀栋 赵希涛 张丕远 施少华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865-873,共9页
本文根据孢粉、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面等变化,重建了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7.2—6.0kaBP)的气候与环境。恢复了大暖期盛期的植被带、气温、降水以及海面变化等。认为其时华南温度比今高1℃,长江流域高2℃,华北、东北以及西... 本文根据孢粉、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面等变化,重建了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7.2—6.0kaBP)的气候与环境。恢复了大暖期盛期的植被带、气温、降水以及海面变化等。认为其时华南温度比今高1℃,长江流域高2℃,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可能高3℃,青藏高原南部达4—5℃,冬季升温幅度更大于年平均温度。百年级的增暖相伴夏季风的扩张和冬季寒潮的衰退,植被带北迁西移,内蒙、新疆、青海和西藏普遍出现高湖面指示着降水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中国东部则在6.5—5.0kaBP间出现全新世中的最高海面,约高于现今1—3m,导致沿海地区约7×10~4km^2被海水所淹,达到全新世最大海侵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气候变化 高海面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2ka来温度与降水变化——古里雅冰芯记录 被引量:133
18
作者 姚檀栋 秦大河 +4 位作者 田立德 焦克勤 杨志红 谢超 L.G.Thompson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6年第4期348-353,共6页
古里雅冰芯中^(18)O和冰川积累量高分辨地和连续地记录了过去2ka来的温度和降水变化。在这一段时间内,曾出现了8次暖期和7次冷期。其中4次重要寒冷事件有3次出现在小冰期,1次出现在11~12世纪。降水的波动相对较小,这段时间内共出现过5... 古里雅冰芯中^(18)O和冰川积累量高分辨地和连续地记录了过去2ka来的温度和降水变化。在这一段时间内,曾出现了8次暖期和7次冷期。其中4次重要寒冷事件有3次出现在小冰期,1次出现在11~12世纪。降水的波动相对较小,这段时间内共出现过5次相对高降水期和4次相对低降水期。古里雅冰芯所记录的温度与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呈正相关,但降水变化滞后于温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芯 Δ^18O 气候变化 降水 温度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末次冰期青藏高原的气候突变——古里雅冰芯与格陵兰GRIP冰芯对比研究 被引量:118
19
作者 姚檀栋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9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通过对古里雅冰芯的研究和与格陵兰GRIP冰芯的对比 ,探讨了末次冰期青藏高原的气候突变事件 .冰阶 间冰阶变化以及反映大范围气候变化的 7次暖事件 (BrΦrump ,Odderade,Oerel,Glinde ,Hengelo ,Denekamp ,BΦlling) ,在两冰芯中都有一... 通过对古里雅冰芯的研究和与格陵兰GRIP冰芯的对比 ,探讨了末次冰期青藏高原的气候突变事件 .冰阶 间冰阶变化以及反映大范围气候变化的 7次暖事件 (BrΦrump ,Odderade,Oerel,Glinde ,Hengelo ,Denekamp ,BΦlling) ,在两冰芯中都有一致的反映 .但古里雅冰芯记录有一系列独具的特征 .古里雅冰芯中气候由暖变冷的速率及气候变化幅度都大于格陵兰GRIP冰芯记录 .古里雅冰芯记录的另一显著特征是 ,在距今 18~ 3 5ka时 ,出现了一系列时间尺度在 2 0 0a左右的循环 ,其中温度变幅超过 7℃的升温事件 2 2次 ,超过 7℃的降温事件 2 0次 ,而温度变幅在 3℃以内的升温、降温事件达 10 0多次 .研究表明 ,不同的因子对不同时段的气候突变起作用 .冰阶 间冰阶尺度的气候由暖变冷的突变是由太阳幅射变化驱动并经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变化放大作用导致的 ,而更短时间尺度的气候突变是太阳活动和季风相互作用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里雅产 GRIP冰芯 气候突变 青藏高原 冰期
原文传递
岩石损伤特性的CT识别 被引量:118
20
作者 杨更社 谢定义 +1 位作者 张长庆 蒲毅彬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1期48-54,共7页
首次将CT检测技术用于岩石损伤特性的研究,分析了CT扫描对岩石损伤的定性和定量的成果与规律。
关键词 岩石 损伤特性 CT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