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小波理论的长春市近5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伟 闫敏华 +3 位作者 彭淑贞 梁明英 赵敬民 徐莉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9年第4期515-518,共4页
利用长春气象站1951-2001年共51a的夏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序列资料,采用复Morlet小波方法分析了长春市夏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时间-频率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春市夏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的年代和年代际时间尺度在时域中分布不均... 利用长春气象站1951-2001年共51a的夏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序列资料,采用复Morlet小波方法分析了长春市夏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时间-频率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春市夏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的年代和年代际时间尺度在时域中分布不均,具有明显的局部化特征;夏季降水量序列主要存在5a、15a左右的周期,年降水量序列主要存在5a、8a、16a、22a左右的周期。年降水量与夏季降水量在时间尺度和周期特征方面非常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LET小波 降水量 时间序列 多时间尺度
下载PDF
苇基杏鲍菇栽培及产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晓宇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期51-55,共5页
以木屑栽培的产业化杏鲍菇产品为对照,分析芦苇基质栽培的杏鲍菇形态、有机养分、矿质元素及重金属含量,从形态和营养上研究芦苇基质替代木屑栽培食用菌的可行性。结果表明,2种杏鲍菇的形态、鲜重、含水率、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含量... 以木屑栽培的产业化杏鲍菇产品为对照,分析芦苇基质栽培的杏鲍菇形态、有机养分、矿质元素及重金属含量,从形态和营养上研究芦苇基质替代木屑栽培食用菌的可行性。结果表明,2种杏鲍菇的形态、鲜重、含水率、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含量等指标无显著差异。苇基杏鲍菇的粗多糖和锌含量显著低于木屑杏鲍菇,但其钙和铁含量显著高于后者。重金属中砷和镉的含量虽然有差异,但均低于食品安全标准。总体上,芦苇基质替代木屑栽培食用菌技术具有推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食用菌 鲜重 有机营养 微量元素 重金属
下载PDF
三江自然保护区自然和干扰湿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生态指示
3
作者 朱玉 张文广 +8 位作者 管强 田雪 赵予熙 姜明 肖盈丽 王瑶 赵琬婧 王瑜 原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19-3827,共9页
节肢动物是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分,在维持湿地生态功能,指示湿地环境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在2020年7月对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的23个采样点进行节肢动物样品采集,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人类活动干扰对湿地节肢动物数量、群... 节肢动物是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分,在维持湿地生态功能,指示湿地环境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在2020年7月对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的23个采样点进行节肢动物样品采集,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人类活动干扰对湿地节肢动物数量、群落组成、多样性的影响以及节肢动物对人类活动干扰的指示作用。共采集到节肢动物10目47科1825只,主要以双翅目和半翅目昆虫为主。自然湿地节肢动物的多度是干扰湿地的4.27倍;生物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湿地类型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在自然湿地显著高于干扰湿地(P<0.05),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干扰湿地显著高于自然湿地(P<0.05)。人类活动干扰对湿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影响显著,聚类和非度量多纬尺度排序(NMDS)显示,两种湿地类型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性较低。指示值法分析显示,自然湿地的指示类群为叶甲科、蚁形甲科、叶蝉科、蚜科、盲蝽科、摇蚊科以及姬蜂总科,干扰湿地未发现指示类群。综上所述,湿地节肢动物对人类活动干扰响应十分敏感,可以作为指示湿地健康状况的关键生物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群落 生物多样性 生态指示 沼泽湿地 湿地退化
下载PDF
全新世东北地区沼泽湿地演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
4
作者 高传宇 邢伟 +3 位作者 刘汉向 王春玲 韩冬雪 王国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4-863,共10页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导致大量湿地的消失和退化。为保护剩余的湿地,湿地恢复工作目前已经逐步开展。制定合理的湿地恢复目标是湿...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导致大量湿地的消失和退化。为保护剩余的湿地,湿地恢复工作目前已经逐步开展。制定合理的湿地恢复目标是湿地恢复工作的关键步骤之一,而了解历史时期沼泽湿地演化过程和原因则是建立合理的湿地恢复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文章通过综述全新世东北地区沼泽湿地形成与植被演替过程并分析其驱动力,尝试探讨我国东北地区沼泽湿地演化的规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理。研究发现东北地区沼泽湿地主要在距今8000年以后开始逐渐形成,约有30%的沼泽湿地形成于全新世暖湿期(距今8000~4000年),而大部分沼泽湿地在全新世晚期形成。全新世晚期冷偏干的气候条件更容易促进东北地区沼泽湿地通过水体沼泽化形成,同时这一时期形成的沼泽湿地的植被群落演替过程通常为水木贼群落-苔草群落-灌丛/小叶樟群落。然而目前东北地区针对历史时期湿地环境特征的研究相对薄弱,并不能满足沼泽湿地恢复目标制定的需求。因此,未来需加强对东北地区沼泽湿地古环境的定量研究,并为更好的制定东北地区湿地修复的参考目标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湿地 东北地区 全球变化 湿地发育 植被演替
原文传递
三江平原不同植被类型湿地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梦圆 宋艳宇 +5 位作者 高思齐 宫超 刘桢迪 马秀艳 袁佳宝 杨旭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10-2319,共10页
土壤微生物在植被养分积累和释放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对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三江平原不同植被类型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的差异,选取三江平原甜茅(Glyceriaacutiflorasubsp.japonica)、薹草(Carex lasiocarpa... 土壤微生物在植被养分积累和释放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对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三江平原不同植被类型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的差异,选取三江平原甜茅(Glyceriaacutiflorasubsp.japonica)、薹草(Carex lasiocarpa)、小叶章(Deyeuxiapurpurea)、水稻(Oryzasativa)、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5种不同植被类型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Biolog-Eco技术,分析不同植被类型湿地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湿地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AWCD)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在48 h内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较弱,48—168 h期间微生物代谢活性快速增加,168h后步入平稳期。其中甜茅湿地0—15cm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最高,AWCD值达到0.82。土壤微生物Shannon丰富度指数(H′)、Shannon-evenness均匀度指数(E)、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McIntosh多样性指数(U)均表现为甜茅湿地最高,芦苇湿地最低。三江平原不同植被类型湿地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表现出差异,甜茅湿地、薹草湿地和水稻湿地对氨基酸类和多聚物类碳源具有更高的利用能力,小叶章湿地更倾向于利用氨基酸类和有机酸类碳源,芦苇湿地对氨基酸类和胺类碳源的利用能力更高。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湿地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Shannon指数、Shannon-evenness指数和McIntosh指数均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Shannon指数、Shannon-evenness指数、Simpson指数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湿地植被类型和土壤活性碳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的重要因子,而且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pH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湿地 土壤微生物 碳源利用 多样性指数 Biolog-Eco微平板法
下载PDF
典型湿地植物在盐碱胁迫下的催芽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慧 程锐 +2 位作者 程宪伟 阎百兴 祝惠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7-375,共9页
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是植物生长繁殖的关键阶段,但经常受到盐碱胁迫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光照培养箱和土培试验,探讨了5种催芽方法在盐碱胁迫条件下,对两种典型湿地植物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的催芽效... 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是植物生长繁殖的关键阶段,但经常受到盐碱胁迫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光照培养箱和土培试验,探讨了5种催芽方法在盐碱胁迫条件下,对两种典型湿地植物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的催芽效果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碱胁迫环境下,机械法和乙烯利法更适合香菇草种子的发芽,热水浴法+乙烯利法更适于梭鱼草种子的发芽。在电导率EC=5 dS/m的碱溶液中,机械法将香菇草的发芽率由14%提升至47%;热水浴法+乙烯利法将梭鱼草的发芽率由8%提升至33%。两种供试植物幼苗生长对5种催芽方法的响应各不相同。经机械法和乙烯利法处理后,盐溶液中的香菇草幼苗叶绿素含量指数高于无盐对照;高盐(EC为10 dS/m和15 dS/m)胁迫下,土培环境中经过不同催芽处理的梭鱼草幼苗的生物量和株高均几乎为0;经催芽处理后,香菇草幼苗生物量在盐胁迫下高于无盐对照。综合来看,低盐碱胁迫下适于香菇草和梭鱼草植物种子催芽的方法是机械法、乙烯利法、热水浴法+乙烯利法。本研究为盐碱湿地植被生态恢复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盐碱胁迫 香菇草 梭鱼草 催芽 发芽率 幼苗生长
原文传递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芦康乐 武海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32-838,共7页
为探明现阶段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于2017年春、夏、秋3个季节对6个样点开展了调查.共记录3门41科72种,以水生昆虫和腹足纲为主.平均密度为(139.68±29.13)ind./m2,季节上,底栖无脊椎动物密度表现... 为探明现阶段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于2017年春、夏、秋3个季节对6个样点开展了调查.共记录3门41科72种,以水生昆虫和腹足纲为主.平均密度为(139.68±29.13)ind./m2,季节上,底栖无脊椎动物密度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主要优势种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变化,其中,西伯利亚盘螺Valvata sibirica为3个季节共有优势种.指示物种分析表明:春季指示种为Potamonectes sp.,夏季指示种为Lethocerus sp.、Gyraulus centrifugus、Erpobdellidae sp.;秋季指示种为Sgementina nitida.整体上,春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均比夏、秋季高.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F=1.480,p=0.259)、Margalef丰富度指数(F=0.056,p=0.946)、Pielou均匀性指数(F=2.038,p=0.165)均不存在季节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无脊椎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三江平原
下载PDF
冻土区泥炭地植物生长及碳氮特征对模拟增温的响应
8
作者 刘桢迪 宋艳宇 +5 位作者 王宪伟 谭稳稳 张豪 高晋丽 高思齐 杜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65-1772,共8页
全球变暖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环境,改变植物生长代谢过程,进而影响植物的养分循环和分配。高纬度冻土区泥炭地植物对气候变化响应更加敏感。基于野外长期开顶箱增温实验(Open-top Chamber,OTC),探究大兴安岭冻土区泥炭地植物生长及养分... 全球变暖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环境,改变植物生长代谢过程,进而影响植物的养分循环和分配。高纬度冻土区泥炭地植物对气候变化响应更加敏感。基于野外长期开顶箱增温实验(Open-top Chamber,OTC),探究大兴安岭冻土区泥炭地植物生长及养分特征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泥炭地植物生长对增温的响应具有种间异质性,增温显著增加了柴桦(Betula fruticosa)的高度和重要值以及白毛羊胡子草(Eriophorum vaginatum)的密度和重要值,但显著降低了笃斯越桔(Vaccinium uliginosum)的密度、盖度和重要值。柴桦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在增温后显著增加,而笃斯越桔的地上、地下生物量显著降低。增温降低了泥炭地植物物种多样性,并且引起植物组织碳氮特征发生变化。增温导致柴桦、狭叶杜香(Ledum palustre)、甸杜(Cassandra calyculata)和白毛羊胡子草凋落物以及笃斯越桔和狭叶杜香根、叶碳质量分数显著降低,而柴桦茎和笃斯越桔凋落物的碳质量分数显著增加;狭叶杜香根、叶和凋落物以及白毛羊胡子草叶的氮质量分数显著降低,而笃斯越桔茎、甸杜叶以及越桔柳(Salix myrtilloides)叶的氮质量分数显著增加,同时增温也改变了植物体内不同组织的碳氮比。研究表明,增温更有利于冻土区泥炭地高灌木和草本植物生长而不利于低矮灌木生长。气候变暖将改变冻土区泥炭地植物群落组成、养分循环和分配。研究结果为明确全球变暖背景下冻土区泥炭地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稳定性维持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泥炭地 植物生物量 大兴安岭 碳氮比
下载PDF
1990-2013年东北地区耕地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被引量:67
9
作者 满卫东 王宗明 +4 位作者 刘明月 路春燕 贾明明 毛德华 任春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0,共10页
为揭示1990-2013年东北地区耕地变化规律,以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提取东北地区1990年、2000年和2013年耕地信息,辅以气候、地形、社会经济等数据,分析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 为揭示1990-2013年东北地区耕地变化规律,以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提取东北地区1990年、2000年和2013年耕地信息,辅以气候、地形、社会经济等数据,分析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面向对象分类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耕地空间分布信息提取,总体分类精度达93%以上;2013年东北地区现有耕地4.17×105 km2,占东北地区土地总面积的33.51%,其中旱田比例为86.24%;1990-2013年耕地总量增加,2000-2013年比1990-2000年耕地增加速度减小,空间上,耕地呈现南减北增的趋势,新增耕地重心逐渐北移,建设用地侵占耕地速度加快,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向东北部蔓延;对湿地、林地、草地开垦减弱,对裸地和海面的农业开发增强,退耕还湿、还草、还林效果明显,耕地变化活跃区处于年降水量在500~700 mm、年均气温在2~4℃、坡度小于3°、高程小于200 m的地理环境中;旱田改为水田规模扩大,旱田质心变化不显著,水田质心向东北移207.41 km。23 a间,虽然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耕地变化有一定影响,但政策调控、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口增长、城市扩张等人文因素仍然是耕地变化和时空分异特征的主要驱动因素。农业发展转型、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劳动生产效率,将是未来东北地区耕地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地利用 分类 耕地 目视解译法 驱动力 东北地区
下载PDF
基于环境星与MODIS时序数据的面向对象森林植被分类 被引量:50
10
作者 贾明明 任春颖 +3 位作者 刘殿伟 王宗明 汤旭光 董张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7167-7174,共8页
林区地形复杂、植被分布无序,且森林植被光谱信息相近,因而森林二级类型边界的确定成为土地覆盖遥感分类的难点。选择吉林省东部山区为研究区,以环境星影像(HJ-1 CCD)和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时序数据为基础,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 林区地形复杂、植被分布无序,且森林植被光谱信息相近,因而森林二级类型边界的确定成为土地覆盖遥感分类的难点。选择吉林省东部山区为研究区,以环境星影像(HJ-1 CCD)和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时序数据为基础,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进行森林植被类型的提取。分类特征参数主要选取了HJ-1 CCD的光谱和纹理特征,以及MODIS时序数据的物候特征。研究区总体分类精度为91.5%,Kappa系数为0.88,森林二级类型的分类精度均较高,其中落叶阔叶林的制图精度达到了97.1%。所用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与未加入物候特征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相比,森林二级类型的分类精度得到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 森林分类 MODIS-NDVI HJ-1 CCD 吉林省东部
下载PDF
基于GF-1与Landsat8 OLI影像的作物种植结构与产量分析 被引量:40
11
作者 欧阳玲 毛德华 +6 位作者 王宗明 李慧颖 满卫东 贾明明 刘明月 张淼 刘焕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7-156,F0004,共11页
作物种植结构监测和估产是精准农业遥感的重点领域,其研究对于指导作物种植结构和制定农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黑龙江省北安市为研究区,以2015年的Landsat8 OLI和多时相GF-1为遥感数据源,基于物候信息和光谱特征确定的农作物识别... 作物种植结构监测和估产是精准农业遥感的重点领域,其研究对于指导作物种植结构和制定农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黑龙江省北安市为研究区,以2015年的Landsat8 OLI和多时相GF-1为遥感数据源,基于物候信息和光谱特征确定的农作物识别关键时期和特征参数,构建面向对象的决策树分类模型,开展作物种植结构监测研究;综合植被光谱指数和地面采样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产量遥感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多源与多时相的遥感数据可以反映不同农作物的季相特征,应用本文所构建的决策树分类模型,作物分类效果较好,总体精度达87.54%,Kappa系数为0.8115;2015年,北安市的主要作物类型为大豆、玉米、水稻和小麦,面积分别为2204、1955、122和19 km^2,其中大豆的种植面积最大,占作物种植面积的51.24%。基于NDVI、EVI和GNDVI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为北安市大豆和玉米产量估算最优模型(R^2=0.823 7,均方根误差135.45 g/m^2,精度80.55%);北安市玉米高产区集中分布在西部,大豆的高产区主要分布在东部;2015年北安市玉米和大豆的单产分别为8 659、2 846 kg/hm^2,总产量分别为16.93×10~8、6.27×10~8 kg。利用作物关键物候期的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能够精确高效地提取作物种植结构,构建的产量估算多元回归模型,为精准农业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作物 提取 多源/多时相影像 面向对象 种植结构 作物产量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吉林省中西部耕地数量和质量空间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32
12
作者 欧阳玲 王宗明 +4 位作者 贾明明 毛德华 刘明月 任春颖 满卫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34-242,共9页
耕地数量和质量变化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研究粮食主产区耕地数量和质量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利用2000年、2013年Landsat TM/ETM+/OLI遥感数据和2351个样点土壤实测数据,对吉林省中西部耕地分布的空间变化和由... 耕地数量和质量变化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研究粮食主产区耕地数量和质量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利用2000年、2013年Landsat TM/ETM+/OLI遥感数据和2351个样点土壤实测数据,对吉林省中西部耕地分布的空间变化和由此引起的不同质量等级耕地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3年期间,吉林省中西部耕地总量稍有增加,面积由5.61×104 km2增加到5.64×104 km^2,其中旱田面积增加645 km2,水田面积减少350 km^2。研究区耕地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西部增加、东部减少的趋势;新增耕地最主要来源于湿地(66.04%)和草地(21.12%),传统耕作区(主要为城市周边)耕地大面积减少,其中45.08%转化为人工表面,28.85%和22.61%转化为林地和湿地;水田与旱田之间的相互转化比较剧烈。2000—2013年期间,研究区耕地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净减少的耕地为一、二等地,其中一等地净减少305 km^2,长春市占96%,净增加的耕地是三、四和五等地,分别为235、148和218 km^2,主要分布在白城市和松原市。城市化占用和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是该区域耕地数量和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时段内吉林省中西部优质耕地流失严重,存在突出的占优补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 GIS 土壤 耕地 耕地质量 空间格局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松嫩平原水稻灌溉需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黄志刚 王小立 +2 位作者 肖烨 杨飞 王晨溪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0-268,共9页
以水稻为研究对象,选取松嫩平原20个国家气象台站和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格点气象数据,采用作物系数法和Mc Cloud模型及P-M模型估算水稻需水量,应用水量平衡模型估算水稻灌溉需水量,分析水稻生育期内需水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历史时期和... 以水稻为研究对象,选取松嫩平原20个国家气象台站和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格点气象数据,采用作物系数法和Mc Cloud模型及P-M模型估算水稻需水量,应用水量平衡模型估算水稻灌溉需水量,分析水稻生育期内需水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历史时期和气候变化情景下,松嫩平原水稻全生育期和生育中期(Lmid时段)灌溉需水量等值线沿西南-东北方向递减,同一灌溉需水量等值线北移.历史时期和气候变化情景下水稻全生育期灌溉需水量随年代呈波动增加趋势,其中前者以44.2 mm·10 a-1速度增加,后者以19.9 mm·10 a-1速度增加.历史时期和气候变化情景下Lmid时段水稻灌溉需水量随年代均呈波动增加趋势,其中前者显著增加,后者增加不显著.气候变化情景对水稻需水量的贡献率为波动上升,与1970s相比,2000s气候变化对水稻需水量的贡献率为23.6%,增加14.8×108m3灌溉水量;2040s气候变化对水稻需水量的贡献率为34.4%,增加21.2×108m3灌溉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气候变化 有效降雨量 水稻需水量 水稻灌溉需水量
原文传递
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评述 被引量:23
14
作者 高常军 周德民 +1 位作者 栾兆擎 张海英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0-464,共5页
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是湿地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结构与功能并蕴涵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其生态变化备受关注。同时,湿地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深入了解湿地演变... 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是湿地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结构与功能并蕴涵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其生态变化备受关注。同时,湿地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深入了解湿地演变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是了解湿地生态演变规律和制定湿地保护对策的基础。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湿地景观格局演变领域的主要研究理论、方法和成果,对包括景观格局指数、景观动态变化模型等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目前湿地景观格局演变驱动力研究的制约因素,对驱动因子的选取及定量表征驱动力的模型研究等各个方面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本领域相关研究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景观格局 演变 驱动机制
原文传递
近十年植物入侵生态学重要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艳杰 黄伟 +6 位作者 杨强 郑玉龙 黎绍鹏 吴昊 鞠瑞亭 孙燕 丁建清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72-288,共17页
外来植物入侵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探究植物入侵机制及其生态效应对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植物入侵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过去10年,生态学家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 外来植物入侵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探究植物入侵机制及其生态效应对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植物入侵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过去10年,生态学家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推动入侵植物防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深入解析外来植物入侵机制,为其防控管理提供依据,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综述了植物入侵生态学重要进展:首先是外来植物生物学特性、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对植物入侵的调控作用;其次是外来植物入侵对本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后介绍了外来植物入侵的类比研究范式——本地植物入侵,以及多组学技术在入侵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基于这些研究进展,本文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1)研究对象从单一物种扩展到多物种比较;(2)研究地理范围从局域尺度扩大到纬度梯度格局;(3)入侵机制从单一理论验证到综合阐释多个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互作 生物入侵 多样性 生态学效应 全球变化 入侵机制
原文传递
辽河流域河流秋季CDOM光学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邵田田 李柳阳 +3 位作者 王涛 赵莹 宋开山 丁智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58-1568,共11页
了解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光学特性有助于对水生生态系统中溶解有机物(DOM)循环过程的研究,而环境要素对CDOM光学特性的影响会进一步影响水环境中的碳循环过程.利用2013年9月和10月辽河水体实测数据对水体反射特性、CDOM的吸收特性、... 了解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光学特性有助于对水生生态系统中溶解有机物(DOM)循环过程的研究,而环境要素对CDOM光学特性的影响会进一步影响水环境中的碳循环过程.利用2013年9月和10月辽河水体实测数据对水体反射特性、CDOM的吸收特性、荧光特性及各种水质参数对CDOM光学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河流域河流总氮(均值4.40 mg·L^(-1))、铬浓度(均值0.0065 mg·L^(-1))超过国家地表水V类标准.悬浮泥沙光谱特征较为明显的水样,其CDOM的吸收曲线非常相近,叶绿素a光谱特征较为明显的水样,其CDOM吸收曲线之间的差别较大.辽河流域水体CDOM的吸收斜率S275-295(0.0163~0.0191 nm-1)高于其他大多数河流,而低于湖泊、水库.对比辽河流域河流发现,东辽河与辽河水体CDOM组成物质的分子量相对较小,东辽河CDOM的芳香性最高,而西辽河最低.根据荧光指数、腐殖化指数及生物源指数分析发现,辽河流域水体主要以陆源的、高等植物DOM为主,太子河、大凌河CDOM具有较为明显的自生源特征.通过荧光峰的分布发现,辽河水体CDOM以类腐殖酸荧光峰(A峰、C峰)为主,部分河流(辽河干流)同时表现出较强的类蛋白质荧光峰(B峰、T峰).通过冗余分析(RDA)发现,水体中溶解有机碳(DOC)、总氮(TN)、总磷(TP)、总碱度(TAlk)、砷(As)及汞(Hg)与表征CDOM光学特性的参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是CDOM光学特征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 光学特性 冗余分析 主成分分析 荧光指数 荧光峰
原文传递
松嫩平原西部湖泊与水库/坑塘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罗玲 毛德华 +3 位作者 王宗明 张柏 任春颖 贾明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85-291,共7页
松嫩平原西部湖泊与水库/坑塘是保障区域农牧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条件。为掌握松嫩平原西部湖泊与水库/坑塘在1990-2013年间的变化信息,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及防洪减灾提供数据库支撑,该文基于Landsat TM(Thematic Mapper)、ETM+(... 松嫩平原西部湖泊与水库/坑塘是保障区域农牧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条件。为掌握松嫩平原西部湖泊与水库/坑塘在1990-2013年间的变化信息,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及防洪减灾提供数据库支撑,该文基于Landsat TM(Thematic Mapper)、ETM+(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Plus)、OLI(Operational Land Imager)和中国环境资源卫星(HJ,Huanjing)多时相遥感影像,利用e Cognition软件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1990年、2000年和2013年湖泊和水库/坑塘分布信息,探讨1990-2013年间松嫩平原西部湖泊和水库/坑塘蓄水面积和数量的变化及驱动因素。结果显示:研究区范围内实际蓄水面积大于20 km2的湖泊有20个,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分别有17和3个;面积大于20 km2的水库有9个,其中7个位于黑龙江。松嫩平原西部湖泊与水库/坑塘主要分布于沿嫩江和松花江两侧,最大湖泊为查干湖、最大水库为月亮泡水库。研究区内1990年、2000年和2013年的湖泊面积分别为3 633.2、3 016.3和2 534.0 km2,水库/坑塘的面积分别为885.9、797.1、1 433.2 km2。气候变化叠加人类活动影响的背景下,1990-2013年间湖泊数量呈现明显减少而水库/坑塘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湖泊蓄水总面积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共减少1 099.2 km2,2013年总面积为2 534.0 km2;而水库/坑塘蓄水总面积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1990-2000年减少88.8 km2,2013年又增至1 433.2 km2,23 a共增加547.3 km2。气候因素是变化的重要原因,尤其对于水库/坑塘,气温和降水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趋势与之变化非常吻合。而对于湖泊的变化,明显增加的耕地和运河/沟渠、避免洪灾采取的相关措施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更明显。由此可见,气候因子变化和农业活动及相关的水利工程与调控措施是影响松嫩平原西部湖泊和水库/坑塘蓄水面积与数量的重要因素。该文对湖泊与水库/坑塘水资源的长时间序列统计和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水库/坑塘 气候变化 遥感 农业活动 松嫩平原西部
下载PDF
盐碱胁迫及外源植物激素对小麦和羊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晓宇 穆春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7-260,共4页
盐碱胁迫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是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之一。研究植物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特点,提高植物生长能力和产量对改良和利用退化盐碱草地具有重要意义。植物激素是植物响应胁迫的信号转导的主要成员,其含量随着胁迫浓... 盐碱胁迫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是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之一。研究植物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特点,提高植物生长能力和产量对改良和利用退化盐碱草地具有重要意义。植物激素是植物响应胁迫的信号转导的主要成员,其含量随着胁迫浓度变化而变化,且外用植物激素可缓解非生物胁迫对植物的伤害。此外,植物激素也是成花的重要信号物质,植物激素如IAA、ABA和GA3等对植物成花和结实具有一定的作用。针对东北盐碱土壤的现状,本论文以一年生粮食作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多年生牧草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材料,分别研究了盐胁迫和碱胁迫对小麦幼苗和羊草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外源ABA在提高小麦耐盐碱性中的作用以及外源植物激素对羊草有性及无性繁殖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小麦幼苗对盐胁迫和碱胁迫表现为不同的生理响应机制。将浓度为0,40,80,120mmol·L-1的盐胁迫(NaCl∶Na2SO4=9∶1,pH=6.27~6.45)和碱胁迫(Na2CO3∶NaHCO3=9∶1,pH=9.10~9.17)分别应用在生长1周的小麦幼苗上,每天每盆(21cm直径盆栽,沙培法,每盆15棵幼苗)用250mL处理液分2次透灌,连续处理9d,直至最高胁迫浓度的幼苗叶片变黄为止。研究表明,小麦在盐胁迫和碱胁迫下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响应特征。在盐胁迫下,小麦大量积累Na+、Cl-等无机离子及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等有机溶质,而未积累有机酸;在碱胁迫下,小麦积累大量Na+和有机酸、可溶性糖和脯氨酸,而未积累Cl-和H2PO-4等无机阴离子。有机酸和Cl-的积累是小麦对盐、碱胁迫生理响应机制和适应对策的根本区别所在,其中有机酸是小麦对碱胁迫的特殊响应物质。在试验1基础上进一步对小麦茎叶和根中有机酸组分和含量进行分析,在小麦幼苗内检测出苹果酸、柠檬酸、乙酸、草酸、琥珀酸和甲酸,其中从有机酸组分含量分析上发现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胁迫 小麦 羊草 生理响应 外源植物激素
下载PDF
辽河口湿地水质模糊综合评判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继松 陈红亮 +2 位作者 吴昊 李馨昕 胡晓钧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5-8,共4页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2009年辽河口湿地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判.17个样点的监测结果显示,7月份辽河口湿地水质大多数样点化学需氧量(COD)和全氮(TN)超地表水环境质量IⅤ类标准,全磷(TP)、氨氮(NH3-N)和重金属(Cd、Pb、Cu、Zn)优于...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2009年辽河口湿地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判.17个样点的监测结果显示,7月份辽河口湿地水质大多数样点化学需氧量(COD)和全氮(TN)超地表水环境质量IⅤ类标准,全磷(TP)、氨氮(NH3-N)和重金属(Cd、Pb、Cu、Zn)优于III类标准.运用统计学方法从8个监测指标中遴选出了COD、TN、TP、NH3-N、Cd和Pb 6个指标作为参评因子,采用污染贡献率方法确定单因子权重系数,评判结果表明辽河口湿地大多数样点水质级别为Ⅴ,水环境质量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口湿地 水质评价 模糊综合评判 参评因子
下载PDF
莫莫格扁秆藨草恢复湿地土壤种子库对长芒稗入侵的响应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波 吕宪国 +3 位作者 姜明 张文广 武海涛 于珊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17-2222,共6页
湿地恢复过程中,时常有外来种或本地杂草入侵。土壤种子库作为未来植被的潜在种源,对湿地恢复效果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在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恢复白鹤栖息地(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沼泽)为目的,进行了退化湿地的水文恢复... 湿地恢复过程中,时常有外来种或本地杂草入侵。土壤种子库作为未来植被的潜在种源,对湿地恢复效果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在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恢复白鹤栖息地(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沼泽)为目的,进行了退化湿地的水文恢复;但退化湿地恢复2a后,一年生杂草长芒稗(Echinochloa caudata)在大部分区域成为建群种。以长芒稗入侵湿地和扁秆藨草自然湿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长芒稗和扁秆藨草的土壤种子库及生长结实特征。结果表明,在自然湿地扁秆藨草种子库规模是长芒稗的18.42倍,而在恢复湿地长芒稗种子库大小是扁秆藨草的5.04倍。与自然湿地相比,扁秆藨草种子库密度在入侵湿地明显减少,但仍保留了一定量具有活力的种子(664.32±105.98)粒/m^2,这与研究区扁秆藨草较高的种子生产力(9210.4±1513.4)粒/m^2及种子较强的浮力(FP50=39.7d)有关,说明扁秆藨草具备通过种子库或水传播恢复的潜力。长芒稗土壤种子库密度在入侵湿地高达(3345.9±520.3)粒/m^2,明显高于自然湿地种子库规模(P<0.01),说明恢复湿地受长芒稗入侵影响严重,这与长芒稗较高的种子生产力(7621.4±376.25)粒/m^2及较弱的种子浮力(FP0=5d)有关,同时也表明长芒稗通过水传播扩散的能力较弱。另外,研究区长芒稗平均高度超过1m,且盖度较大,不仅阻碍扁秆藨草种子的水播,也降低了到达地表的光照水平,从而抑制扁秆藨草更新。因此,在莫莫格受长芒稗入侵湿地,于开花结实前收获长芒稗地上植物体及凋落物应是限制长芒稗扩展、同时促进扁秆藨草恢复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恢复 莫莫格湿地 土壤种子库 长芒稗 扁秆藨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