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达拉奉激活Nrf2通路减轻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 被引量:8
1
作者 尚寒冰 胡彦兵 +2 位作者 杨德华 张卫峰 赵卫国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大鼠脑出血神经功能与脑水肿的疗效,并通过检测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通路及其下游抗氧化酶的表达变化,探索依达拉奉在脑出血中的抗氧化治疗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立体定向注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依达拉...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大鼠脑出血神经功能与脑水肿的疗效,并通过检测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通路及其下游抗氧化酶的表达变化,探索依达拉奉在脑出血中的抗氧化治疗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立体定向注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依达拉奉干预后24 h分别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及脑含水量测定,并检测Nrf2通路表达变化,脑组织切片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判定Nrf2表达的细胞来源。结果依达拉奉干预脑出血大鼠后24 h,前肢抬起及前肢对称实验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脑含水量亦明显降低。依达拉奉组Nrf2及其下游抗氧化酶血红素加氧酶1(HO-1)、硫氧还蛋白(TRX)、谷胱甘肽-S-转移酶α1(GST-α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转录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调,依达拉奉组Nrf2及HO-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脑组织切片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表明,Nrf2主要在神经元中特异性表达。结论依达拉奉可明显减轻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及脑水肿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激活内源性抗氧化系统Nrf2通路发挥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依达拉奉 核因子相关因子2 氧化应激 继发性脑损伤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脑出血大鼠脑代谢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尚寒冰 杨德华 +3 位作者 张卫峰 卫永旭 王明 赵卫国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率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并通过检测血肿周围脑含水量及细胞凋亡水平变化,探索依达拉奉改善脑出血后脑代谢水平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立体定向注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治...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率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并通过检测血肿周围脑含水量及细胞凋亡水平变化,探索依达拉奉改善脑出血后脑代谢水平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立体定向注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治疗组于建模后皮下注射依达拉奉10 mg/(kg·3 d),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造模后3 d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及脑含水量测定,并采用小动物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检测血肿周围葡萄糖代谢率变化,脑组织切片行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判定血肿周围细胞凋亡水平变化。结果依达拉奉干预脑出血大鼠后3 d,前肢抬起及转角实验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脑含水量亦明显降低。依达拉奉组血肿周围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脑代谢降低区域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血肿周围脑组织TUNEL染色显示,依达拉奉组凋亡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可明显改善脑出血大鼠脑代谢水平及神经功能障碍,减轻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血肿周围脑水肿、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依达拉奉 葡萄糖代谢 凋亡 继发性脑损伤
下载PDF
特异性抑制单核细胞中EMMPRIN基因表达的siRNA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5
3
作者 何清 王长谦 +2 位作者 葛恒 郭炳诗 何奔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1-684,共4页
目的设计合成干扰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基因表达的不同小型干扰RNA(siRNA),筛选出能高效抑制单核/巨噬细胞中EMMPRIN表达的siRNA。方法根据人源EMMPRIN mRNA的序列,设计合成3对不同的且能干扰EMMPRIN基因表达的siRNA,... 目的设计合成干扰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基因表达的不同小型干扰RNA(siRNA),筛选出能高效抑制单核/巨噬细胞中EMMPRIN表达的siRNA。方法根据人源EMMPRIN mRNA的序列,设计合成3对不同的且能干扰EMMPRIN基因表达的siRNA,将其转染THP-1单核细胞株,采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评价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设计合成的3对siRNA中的2对siRNA可以特异性抑制单核细胞中EMMPRIN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减少70%和50%,P<0.05)。结论成功设计合成了针对EMMPRIN基因的siRNA,并从中筛选出能特异且高效阻断EMMPRIN表达的siRNA,为进一步研究EMMPRIN基因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小型干扰RNA 单核细胞 荧光定量PCR 蛋白印迹法
下载PDF
大分子量重组蛋白在丝状噬菌体表面的展示表达及其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孔波 刘惠 +1 位作者 杨胜利 马维骏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5,共7页
利用pHEN1KM13噬菌粒系统表达融合蛋白,进而确定大分子量重组蛋白在丝状噬菌体表达的部位及其表达后的生物活性。通过蛋白酶切处理前后噬菌体侵染细菌能力的变化快速地检测大分子蛋白质能否在噬菌体表面展示表达;比较了谷胱甘肽S转移酶... 利用pHEN1KM13噬菌粒系统表达融合蛋白,进而确定大分子量重组蛋白在丝状噬菌体表达的部位及其表达后的生物活性。通过蛋白酶切处理前后噬菌体侵染细菌能力的变化快速地检测大分子蛋白质能否在噬菌体表面展示表达;比较了谷胱甘肽S转移酶及其与三个不同长度连接臂融合的外源蛋白在噬菌体表面的表达和组装,确定了不大于40kD的重组蛋白分子能展示表达在丝状噬菌体表面;并利用已知的小分子化合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证明了组装在噬菌体表面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重组蛋白仍保持其天然的结合活性,为利用噬菌体展示系统研究蛋白质与小分子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表面展示 蛋白质与小分子相互作用 蛋白质表达 活性检测
下载PDF
EGCG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林姝婷 冯德春 徐凌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54-957,共4页
关键词 EGCG 茶多酚 免疫调节作用 脂多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正确预测白内障患者术后最佳视力的标准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国旭 徐国彤 +7 位作者 安晓玲 马英娜 王洁 高维琪 李春华 陈立群 张积 卜曙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942-945,共4页
目的:白内障手术是一种复明手术,术前对患者视功能及术后视力预后情况进行预测,对医患双方来说都非常重要,研究和建立能正确预测白内障术后最佳视力的标准方法显得越发重要和迫在眉睫。建立该标准方法正是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方法:经... 目的:白内障手术是一种复明手术,术前对患者视功能及术后视力预后情况进行预测,对医患双方来说都非常重要,研究和建立能正确预测白内障术后最佳视力的标准方法显得越发重要和迫在眉睫。建立该标准方法正是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方法:经文献检索和查证,我们认为一些文献中报道的单一指标对白内障术后视力预测或单一指标对某种类型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预测有其可靠性和值得信赖之处,如:视网膜计对白内障患者潜视力预测、眼电生理检查、B超影像检查、A超眼轴长度测量、近视程度分类、晶状体核硬度分级、多普勒超声、FFA、瞳孔反射及光定位、色觉检查等,但都有局限和片面性,将这些指标和其它相关的检查结果结合起来,分析判断,再依其在整体预测系统中具有的重要性确定其分值,最后根据患者所有在列检查项目中总得分数找出其相对应的术后实测最佳矫正视力,并根据彼此对应关系总结、建立综合判断的标准方法才是客观可靠的。这虽有难度但还是切实可行的。结果:我们对临床经治的600例(眼)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的眼部检查情况和手术后的相应视力按上述思路做了前瞻性研究,经比较、分析、归纳、找出了对应关系建立了标准方法,经临床实际应用验证基本符合率为70.2%,达到较高的水平。结论:该方法能基本正确预测白内障患者的手术后最佳视力且具有简单、明确、标准化和可操作性。达到了较满意的结果。并确认了必不可少的检查指标及其可靠性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视力预测 标准方法 白内障患者 白内障术后 预测系统 标准方法 视力预后 眼电生理检查 文献检索 术后视力 对应关系
下载PDF
大鼠脑出血急性期核因子Nrf2信号通路表达变化及其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尚寒冰 张卫峰 +2 位作者 赵卫国 杨德华 李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ICH)急性期不同时间点核因子Nrf2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出血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0只。采用自体血立体定向注入大脑基底核区,建立大鼠ICH模型,根据ICH后不同时间点,将...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ICH)急性期不同时间点核因子Nrf2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出血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0只。采用自体血立体定向注入大脑基底核区,建立大鼠ICH模型,根据ICH后不同时间点,将大鼠随机分为2、8、24 h,3、5、10 d组,各时间点设相应假手术组,每组10只。分别于造模后2、8、24 h,3、5、10 d,检测Nrf2及其下游基因的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并在相应时间点行神经行为学评价及脑含水量的测定。结果①从ICH后24 h开始,出血组大鼠的前肢抬起的比例均低于假手术组,出血组的右向转角比例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ICH后24 h,3、5 d,出血组的脑含水量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的脑含水量在3 d达到高峰,为(86.9±5.4)%,此后逐渐降低。③与假手术组比较,Nrf2 mRNA在ICH后2 h至5 d均高于假手术组,2 h达到高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rf2下游基因血红素加氧酶(HO)、谷胱甘肽-S-转移酶α1(GST-α1)、谷胱甘肽(GSH)及硫氧还蛋白(TRX)mRNA表达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HO-1mRNA表达上调最为显著,ICH后2 h至5 d均高于假手术组,3 d时达高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与假手术组比较,Nrf2蛋白在ICH后2 h至5 d均高于假手术组,24 h达到高峰,相对表达量为0.3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O-1蛋白在ICH后8 h至10 d均高于假手术组,3 d达到高峰,相对表达量为0.9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因子Nrf2信号通路在大鼠ICH急性期被激活,影响下游基因的表达,其中HO-1表达变化与神经行为学、脑含水量变化趋势相近,可能在反映ICH继发性脑损伤程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损伤 大鼠 氧化应激 核转录因子
下载PDF
健康牙齿和龋齿成牙本质细胞中MMP-2和MMP-9的活性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晓春 梁景平 +1 位作者 郭炳诗 张秀丽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69-671,共3页
目的比较健康牙齿和龋齿成牙本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活性,以探讨MMP-2和MMP-9在龋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培养健康牙齿和龋齿成牙本质细胞,利用酶谱分析细胞培养上清中MMP-2和MMP-9的活性。结... 目的比较健康牙齿和龋齿成牙本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活性,以探讨MMP-2和MMP-9在龋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培养健康牙齿和龋齿成牙本质细胞,利用酶谱分析细胞培养上清中MMP-2和MMP-9的活性。结果龋齿组中MMP-2和MMP-9的活性显著高于健康组。结论MMP-2和MMP-9在健康牙齿和龋齿成牙本质细胞中的活性不同,提示MMPs可能在龋病的进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牙本质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 活性 龋病
下载PDF
大鼠放射性白内障氧化损伤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徐国旭 刘东伟 +4 位作者 张敬法 刘玉龙 牟丽莎 杨焕 龚铠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7-178,共2页
随着X射线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日益广泛应用,其生物学效应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研究表明,一定剂量的X射线照射对晶状体可产生辐射损伤效应,甚至形成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涉及射线的直接作用、晶体蛋白的氧化损伤... 随着X射线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日益广泛应用,其生物学效应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研究表明,一定剂量的X射线照射对晶状体可产生辐射损伤效应,甚至形成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涉及射线的直接作用、晶体蛋白的氧化损伤、机体微循环改变、微量元素变化等方面,其中晶体蛋白的氧化损伤被认为是放射性白内障形成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白内障 氧化损伤 损伤机制 X射线照射 大鼠 晶体蛋白 生物学效应 微循环改变
原文传递
人DC体外分化成熟特性及抗P-选择素功能域单抗对其干预调节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同 张雁云 +6 位作者 孙桂芝 张玉梅 倪培华 陈永熙 吴开胤 张冬青 陈楠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4-533,共10页
结合树突状细胞(DC)生物学特性,探讨抗P-选择素lectin-EGF功能域单抗(PsL-EGFmAb)对体外培养人DC成熟和功能干预调节的作用.通过SCF,GM-CSF,TGF-β1,Flt-3L及TNF-α体外培养体系,从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中诱导扩增获得DC,并于细胞成熟过... 结合树突状细胞(DC)生物学特性,探讨抗P-选择素lectin-EGF功能域单抗(PsL-EGFmAb)对体外培养人DC成熟和功能干预调节的作用.通过SCF,GM-CSF,TGF-β1,Flt-3L及TNF-α体外培养体系,从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中诱导扩增获得DC,并于细胞成熟过程中用PsL-EGFmAb及辅以IL-10作为对照进行干预.分别观察和检测DC形态学及细胞活力,细胞表面分子HLA-DR,CD1a,CD11c,CD54,CD83,CD80,CD86,CD209(DC-SIGN)及CD62P,E,L(P-、E-、L-选择素)表达,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及IL-12p35,p40 mRNA与NF-κBP50,P65 mRNA表达,培养上清液中IL-12p70分泌含量,以及DC体外对T淋巴细胞刺激能力,以此分析PsL-EGFmAb对DC成熟与功能的干预状况.结果显示,未成熟DC高表达属模式识别受体的C型凝集素DC-SIGN外,且胞内蓄积适量ROS,具备了细胞吞噬能力.成熟DC除仍高表达DC-SIGN,伴随细胞内NF-κB基因明显表达,其表面黏附共刺激分子CD11c,CD83,CD80,CD86表达上调,且细胞因子IL-12合成分泌增加,并具明显的体外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符合于抗原提呈细胞特征.此外,未成熟和成熟DC基本不表达P-,E-选择素,而分别高表达和低表达L-选择素.进一步发现,PsL-EGFmAb较对照IL-10对DC表面DC-SIGN表达有抑制作用;也能抑制细胞内NF-κB基因表达,并相应抑制或下调DC黏附共刺激分子CD11c,CD83,CD80,CD86及HLA-DR表达,抑制IL-12基因转录及其合成分泌,以及抑制DC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上述结果表明,PsL-EGFmAb对DC分化成熟及功能具有抑制作用,提示此作用与其抑制作为DC模式识别受体及功能分子DC-SIGN有关,并可能是通过影响NF-κB信号途径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分化成熟 C型凝集素 DC-SIGN 抗P-选择素lectin-EGF功能域单抗
原文传递
Th1和Th2相关白介素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朱巍 郭婷 +4 位作者 刘楠 崔斌 王曙 宁光 王卫庆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4期229-233,共5页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h)1和Th2相关白介素(I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Graves病的遗传相关性。方法:选取Th1相关IL-1α、IL-1β、IL-10、IL-12A基因和Th2相关IL-3、IL-4、IL-5、IL-9、IL-13基因的共18个SNP,采用高通量SNPstream芯...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h)1和Th2相关白介素(I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Graves病的遗传相关性。方法:选取Th1相关IL-1α、IL-1β、IL-10、IL-12A基因和Th2相关IL-3、IL-4、IL-5、IL-9、IL-13基因的共18个SNP,采用高通量SNPstream芯片技术检测,在751例来自上海的Graves病患者和748名正常对照者中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Th1相关IL基因中,位于IL-1α的rs1800587、位于IL-10的rs1800896和rs3021094、位于IL-12A的rs568408均是Graves病的易感位点。IL-10基因的单倍型AACAT和IL-12A基因的单倍型TTAAG都可导致Graves病患病风险增加。Th2相关IL基因中,IL-3基因的rs40401位点和IL-5基因的rs2069812位点是Graves病的易感位点,且此两者存在风险叠加效应。结论:Th1和Th2相关IL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有遗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性T细胞1 辅助性T细胞2 单核苷酸多态性 GRAVES病 白介素基因
原文传递
张力刺激对关节软骨细胞β-肌动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安丙辰 王友 +5 位作者 汤亭亭 范启明 戴黎鸣 张晓玲 朱振安 戴尅戎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 观察张力刺激对关节软骨细胞β-肌动蛋白(β-aeti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获取正常和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细胞,给予3%、6%和15%的张力刺激,运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张力刺激强度下关节软骨细胞β-actin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目的 观察张力刺激对关节软骨细胞β-肌动蛋白(β-aeti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获取正常和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细胞,给予3%、6%和15%的张力刺激,运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张力刺激强度下关节软骨细胞β-actin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6%和15%的张力刺激均可明显提高lE常关节软骨细胞β-actinmRNA表达(1.34±0.05,1.36±0.04,P<0.05),而只有15%的张力刺激才能明显增加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细胞β-actin mRNA表达.结论 关节软骨细胞β-actin mRNA表达量随张力刺激强度不同而变化,不同内外环境使关节软骨细胞对张力刺激的反应不同,故在其相关生物力学研究中不能应用β-actin作为内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张力 物理刺激 软骨细胞 基因表达 RNA 信使
原文传递
抑瘤素M对人胃癌细胞迁移及COX-2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白银果 任学群 +4 位作者 康玉华 杨德生 刘欣 孙卫红 索智敏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3,共5页
研究抑瘤素M(oncostatin M,OSM)对人胃癌细胞株MKN-28体外侵袭能力和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运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OSM对胃癌细胞迁移的影响;将靶向COX-2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 研究抑瘤素M(oncostatin M,OSM)对人胃癌细胞株MKN-28体外侵袭能力和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运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OSM对胃癌细胞迁移的影响;将靶向COX-2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瞬时转染胃癌细胞,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和MTT法分析转染后胃癌细胞COX-2蛋白表达情况和细胞生长情况;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25 ng/ml的OSM对胃癌细胞COX-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发现,25 ng/ml OSM能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P<0.05)。用针对COX-2的siRNA转染胃癌细胞后,COX-2蛋白表达降低,细胞生长变慢。经25 ng/ml OSM作用的胃癌细胞COX-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结果提示,一定剂量的OSM可能通过诱导COX-2的表达,促进胃癌细胞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抑瘤素M 环氧合酶-2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视网膜计对白内障术后视力预测可靠性评价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国旭 郝丽莉 +7 位作者 徐国彤 李春华 陈丽群 张积 卜曙阳 唐华 季晓燕 魏晓红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89-791,共3页
目的为了客观评价视网膜计对白内障患者潜视力预测的准确率、找出影响准确率的相关因素和指导其临床应用。方法对拟手术患者600例白内障患者在手术前用视网膜计对患者的潜在视力(手术后可能达到的视力)进行预测,手术后对其视力复查。并... 目的为了客观评价视网膜计对白内障患者潜视力预测的准确率、找出影响准确率的相关因素和指导其临床应用。方法对拟手术患者600例白内障患者在手术前用视网膜计对患者的潜在视力(手术后可能达到的视力)进行预测,手术后对其视力复查。并以第2周时做验光矫正后所达到的最佳视力为准。结果判定标准:相符:手术后2周所达视力与手术前预测一致或相差一行对数视力者;基本相符:手术后视力与手术前预测相差2行者;不符:手术后视力与手术前预测相差2行以上者。结果600眼中其中手术前预测与手术后实际最佳矫正视力相符者85眼占14.17%,基本相符者339眼占56.50%,不符合者176眼,占29.33%,总体符合率为70.67%。其中107眼超度高近视眼中符合与基本符合相加所占比例高达93.46%。结论视网膜计具有预测方法简便,检查时间短,结果符合率较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可以作为白内障手术前常规检查项目。影响其准确率的因素主要有:成熟期、IV级以上硬度核白内障因光栅的透过性差而直接影响患者的分辨能力和测试准确度。高龄、弱智、不合作者也是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计 白内障 潜在视力 预测
原文传递
血管外膜肌成纤维细胞分化相关蛋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淑杰 吴凌云 +2 位作者 魏坚 高平进 朱鼎良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504-1510,共7页
为寻找涉及血管紧张素II(Ang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血管肌成纤维细胞(MF)分化的蛋白,本研究采用双向电泳和质谱从整体水平检测了MF分化前后蛋白表达谱的变化,共找到41个差异表达的蛋白点,表达水平和/或蛋白位置在AngII和T... 为寻找涉及血管紧张素II(Ang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血管肌成纤维细胞(MF)分化的蛋白,本研究采用双向电泳和质谱从整体水平检测了MF分化前后蛋白表达谱的变化,共找到41个差异表达的蛋白点,表达水平和/或蛋白位置在AngII和TGF-β1刺激后都发生明显变化的蛋白点14个,4个蛋白上调,6个蛋白下调,2个蛋白位置发生明显变化,2个蛋白表达上调,位置也发生变化;只在AngII诱导的MF中表达发生变化的蛋白20个,只在TGF-β1诱导的MF中表达发生变化的蛋白7个.选取AngII和TGF-β1共同调节的14个蛋白进行质谱鉴定,结果除骨架蛋白外,首次发现MF分化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和嘌呤合成有关;septin2的下调可能是成纤维细胞分化的标志.本研究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了新的参与MF分化的蛋白质,为进一步研究和干预细胞表型转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膜 成纤维细胞 分化 AngⅡ TGF-Β1 双向电泳 质谱
下载PDF
表柔比星对乳腺癌微球体细胞和单层细胞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明主 史亚飞 +1 位作者 张凤春 张雁云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表柔比星(epirubicin)对乳腺癌微球体细胞和单层细胞的不同作用。方法:MCF-7细胞在干细胞培养条件下进行微球体培养,MTT法检测表柔比星对MCF-7微球体细胞和单层细胞的抑制率,FCM法检测表柔比星作用下,MCF-7微球体细胞和单层细... 目的:探讨表柔比星(epirubicin)对乳腺癌微球体细胞和单层细胞的不同作用。方法:MCF-7细胞在干细胞培养条件下进行微球体培养,MTT法检测表柔比星对MCF-7微球体细胞和单层细胞的抑制率,FCM法检测表柔比星作用下,MCF-7微球体细胞和单层细胞中CD44+CD24-的表达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相同质量浓度下,当表柔比星的质量浓度>100ng/mL时,对MCF-7微球体细胞的抑制率明显低于对单层细胞的抑制率(P<0.01);表柔比星(400ng/μL)作用72h后,MCF-7微球体细胞的CD44+CD24-/low比例为(22.8±4.8)%,高于单层细胞的(3.3±0.8)%(P<0.01);MCF-7微球体细胞含有较高比例的G0/G1期细胞(74.33±3.20)%,高于MCF-7单层细胞的(53.40±3.45)%(P<0.01),表柔比星对微球体细胞与单层细胞的G0/G1期影响较小,但显著影响S期及G2期的比例。结论:表柔比星对MCF-7微球体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较低,并可用于富集乳腺癌干细胞,其对微球体细胞G0/G1比例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干细胞 表柔比星 细胞培养技术
下载PDF
去乙酰化酶Sirt1在视神经视网膜疾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诸葛淳淳 徐国彤 徐晶莹 《国际眼科纵览》 2012年第4期222-227,共6页
作为一类广泛参与细胞能量代谢、周期控制和免疫应答等生命过程的重要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还具有明显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同时,Sirt1在许多视网膜疾病动物模型的干预中展示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 作为一类广泛参与细胞能量代谢、周期控制和免疫应答等生命过程的重要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还具有明显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同时,Sirt1在许多视网膜疾病动物模型的干预中展示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Sirt1能够抑制视网膜的慢性炎症反应、减少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并清除视网膜细胞的高血糖记忆;在视神经炎和青光眼模型中,Sirt1能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减少其凋亡;而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模型中,Sirt1能保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活力和功能,并降低补体因子引起的视网膜自身免疫反应。在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Sirt1可能具有促血管增生作用,但尚需进一步研究。由于Sirt1活性对于减轻多种视网膜疾病的组织损伤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Sirt1是治疗视网膜病变很有前景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乙酰化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神经炎 青光眼 老年性黄斑变性
原文传递
不同保存方法对羊膜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徐国旭 郝丽莉 +3 位作者 徐国彤 唐华 张积 卜曙阳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1-213,共3页
目的为羊膜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溃疡、化学性烧伤等许多眼表疾病寻找一种简单实用的中期保存方法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取自同一来源的羊膜组织分别在4℃和-25℃环境中保存时,研究其超微结构上的变化,羊膜的处理程序(方法)同许多文献中... 目的为羊膜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溃疡、化学性烧伤等许多眼表疾病寻找一种简单实用的中期保存方法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取自同一来源的羊膜组织分别在4℃和-25℃环境中保存时,研究其超微结构上的变化,羊膜的处理程序(方法)同许多文献中阐述的一样,包括硝酸纤维素滤纸、DMEM以及甘油等。结果在4℃下保存的羊膜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包括上皮细胞异常和细胞核自溶现象。作为对照,保存在-25℃环境中的羊膜则结构正常并无细胞核自溶现象。结论中低温冷冻保存方法优于甘油保存法,建议为延长羊膜的保存期可采用-25℃中低温冷冻保存方法,它具有简单、方便、经济、实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 保存法 电子显微镜 实验研究
下载PDF
IL-17的信号传导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98
19
作者 施沛青 朱书 钱友存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45-357,共13页
白介素17(IL-17),辅助性T细胞T_H17分泌的特征性细胞因子,在抵抗胞外细菌、真菌感染的宿主防御以及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T_B17细胞、IL-17的发现作了历史性回顾,并综述了IL-17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和生... 白介素17(IL-17),辅助性T细胞T_H17分泌的特征性细胞因子,在抵抗胞外细菌、真菌感染的宿主防御以及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T_B17细胞、IL-17的发现作了历史性回顾,并综述了IL-17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和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为T_H17细胞、IL-17及其受体作为药物治疗的新靶点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7(IL-17) TH17细胞 宿主防御 自身免疫
原文传递
间歇性低氧适应的心脏保护 被引量:37
20
作者 张翼 杨黄恬 周兆年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1-613,共13页
间歇性低氧(intermittent hypoxia,IH)是指一定时间间断地暴露于低氧环境,而其余时间处于常氧环境。IH是机体某种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低氧形式。研究表明:间歇性低氧适应(IH adaptation),类似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 间歇性低氧(intermittent hypoxia,IH)是指一定时间间断地暴露于低氧环境,而其余时间处于常氧环境。IH是机体某种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低氧形式。研究表明:间歇性低氧适应(IH adaptation),类似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和长期高原低氧适应(long-term high-altitude hypoxic adaptation,LHA),具有明显的心脏保护作用,表现为增强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限制心肌梗死面积和形态学改变、抗细胞凋亡、促进缺血/再灌注心脏舒缩功能的恢复,以及抗心律失常。尽管IH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不容质疑,但其作用机制远未阐明。IH心脏保护作用可能涉及氧的运输、能量代谢、神经体液调节、抗氧化酶、应激蛋白、腺苷系统、ATP敏感钾通道、线粒体及其钙调控、一氧化氮和蛋白激酶等多方面机制,并受低氧处理方式、动物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影响。IH心脏保护持续时间明显长于IPC,而对机体的不良影响远小于LHA,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低氧 适应 保护 心脏 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