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附石生物营养质量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机制
- 1
-
-
作者
李唤唤
谭香
张全发
-
机构
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湖北省丹江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出处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1,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71665、32030069)。
-
文摘
探讨河流附石生物营养质量对干旱的响应及机制,为河流生物膜研究和对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的脆弱水域保护提供科学支持。基于脂肪酸和化学计量学2种食物营养质量指示方法,利用中宇宙控制实验模拟野外干旱情景,研究了干旱对附石生物营养质量的影响,并从宏观的附石生物膜藻类群落结构和微观的宏基因组技术2个层面探索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干旱后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等含量减少;附石生物中磷(P)含量显著减少(P<0.05),C/P、N/P增加。硅藻是附石生物膜中的优势类群,优质脂肪酸的生产者,富含EPA、DHA,干旱后硅藻密度和丰度显著减少(P<0.05)。基于宏基因组分析结果,附石生物脂质代谢通路中脂肪酸生物合成显著减少(P<0.05),脂肪酸降解显著增加(P<0.05),进而影响EPA、DHA的含量。干旱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基础资源营养质量下降,进而可能对整个河流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生长和繁殖产生影响。研究结果从基础资源碳质量新视角为水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碳源及传递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
关键词
干旱胁迫
附石生物
脂肪酸
营养质量
宏基因组
-
Keywords
drought stress
epilithon
fatty acid
nutritional quality
metagenome
-
分类号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Q178.1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
-
题名附石生物膜群落组成与脂质代谢对牧食压力的响应
- 2
-
-
作者
朱凤
汪兴中
李银科
谭香
-
机构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医药学院
湖州师范学院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开发技术研究浙江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与湖北省丹江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出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17-3725,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71665,32030069)资助。
-
文摘
附石生物膜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是河流食物网中的优质基础食物资源之一。附石生物膜不仅为消费者提供食物来源,同时也受到消费者反馈调节的影响,然而,目前对这种影响的认识仍不充分。为了揭示牧食压力对附石生物膜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为期35天的中宇宙实验,在两种不同培养条件下(有/无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利用脂肪酸测定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比较了不同培养条件下附石生物膜的差异。结果表明,牧食压力下,附石生物膜中饱和脂肪酸(SAFA)和PUFA如花生四烯酸(ARA)的占比分别增加了7.72%和0.13%,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占比则减少了10.14%。参与脂质代谢的微生物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蓝藻门(Cya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减少,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增加;属级水平上,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与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相对丰度减少,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相对丰度增加。此外,KEGG功能预测表明,附石生物膜中注释到脂肪酸降解通路的相对丰度显著减少,功能基因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acetyl⁃CoA acyltransferase)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综合结果表明,牧食压力下附石生物膜通过减少脂肪酸的降解来维持自身能量需求与稳定。
-
关键词
牧食压力
附石生物膜
微生物群落
脂肪酸
宏基因组学
-
Keywords
grazing pressure
epilithic biofilm
microbial community
fatty acid
metagenomics
-
分类号
X70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土壤中微塑料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2
- 3
-
-
作者
王峰
公玮
刘哲
朱重宁
张润琴
李志国
刘毅
-
机构
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省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湖北省丹江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279-6286,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1532,32171648)。
-
文摘
为探究丹江口库区土壤中微塑料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对果园、旱地、水田和湿地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利用密度分选、显微镜观察和拉曼光谱仪测定等方法对土壤中微塑料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研究区采集的64个样本均有微塑料检出,丰度范围为645~15161 n·kg^(-1).空间分布上,库尾高于库中和库首,且表层土壤(0~20 cm)中微塑料的丰度明显低于下层土壤(20~40 cm).微塑料主要类型为聚丙烯(26.4%)和聚酰胺(20.2%),粒径主要集中在50~500μm之间(75%),常见形状为碎片状(66.2%).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微塑料丰度与土地利用、距水面和住宅的距离、人口密度和土壤性状密切相关.从微塑料污染风险来看,72.1%区域微塑料聚合物污染指数处于Ⅲ级和Ⅳ级,丹江口库区存在一定的微塑料污染风险.研究结果可为微塑料风险评估提供支撑.
-
关键词
微塑料(MPs)
微塑料丰度
微塑料分布
土地利用方式
聚合物风险指数(PRI)
-
Keywords
microplastics(MPs)
microplastic abundance
distribution of microplastics
land use mode
polymer risk index(PRI)
-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