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临床护士心理反应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陈霞 赵方方 +3 位作者 汪澄 陈静 张慧 全伊萍 《职业与健康》 CAS 2024年第17期2371-2376,共6页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心理反应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5—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安徽省5个市6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临床护士为调查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量...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心理反应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5—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安徽省5个市6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临床护士为调查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量表、汉化版生命意义感量表和简体中文版感恩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262名临床护士,其心理反应得分为(13.97±8.89)分。应急能力、生命意义感、年龄、值夜班岗情况、子女状况以及曾经历心理不适状态与否均是后疫情时代临床护士心理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总变异量的25.30%。结论临床护士心理反应处于轻度水平,管理者应积极采取策略提升临床护士应急能力,增强护士生命意义感和持续聚焦这两方面素质的引导和培养;同时重点关注中青年、值夜班岗多、养育子女及自我报告曾经历心理不适状态的护士群体,为其提供有效、长期、多元化的心理支持,以更好的提高其心理应对及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士 心理健康 应急能力 生命意义感
原文传递
脑机接口控制的功能性电刺激在中枢神经损伤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秦汉 孛学平 +2 位作者 田千慧 许世维 朱咏梅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10期584-588,共5页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控制的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是近年来新兴的康复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BCI监测患者大脑发出的运动意图并将其转化为控制信号,然后驱动FES设备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电刺...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控制的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是近年来新兴的康复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BCI监测患者大脑发出的运动意图并将其转化为控制信号,然后驱动FES设备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电刺激,从而帮助患者实现预期的运动。相对于传统的康复技术,它可以更有效地促进中枢神经损伤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本文就BCI-FES技术、作用机制以及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现状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及BCI-FES的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功能性电刺激 中枢神经损伤 康复
下载PDF
躯干本体感觉训练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宋建霞 倪朝民 +2 位作者 吴鸣 刘磊 昝明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4期409-411,共3页
目的观察躯干本体感觉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4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接受Tecnobody平衡仪躯干本体感觉训练。治疗... 目的观察躯干本体感觉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4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接受Tecnobody平衡仪躯干本体感觉训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JOA下腰痛评分、平衡仪稳定指数(SI)进行评定。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除SI值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VAS评分、JOA评分、SI值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加显著(P<0.05)。结论躯干本体感觉训练能进一步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增强躯干稳定性,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 稳定性
下载PDF
年龄对正常人步行时足底压力中心轨迹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范文祥 倪朝民 +5 位作者 刘孟 陈进 穆景颂 刘郑 刘丽玲 祁冬晴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4-178,共5页
目的 研究年龄对正常人步行时足底压力中心(COP)轨迹的影响。 方法 选取受试对象(正常人)50例,其中包括青年组25例和老年组25例,采用AL-600型步态与平衡功能训练评估系统对2组受试者进行步态测试,步态监测指标包括足底压力中心... 目的 研究年龄对正常人步行时足底压力中心(COP)轨迹的影响。 方法 选取受试对象(正常人)50例,其中包括青年组25例和老年组25例,采用AL-600型步态与平衡功能训练评估系统对2组受试者进行步态测试,步态监测指标包括足底压力中心总轨迹长(COPD)、各支撑相亚期[首次触地期(LR)、单腿支撑期(SPS)、足蹬离期(PS)]COP在左右方向的平均偏移(COPD-X)及前后方向的平均偏移(COPD-Y),比较2组研究对象步态相关参数间的差异。 结果 青年组和老年组的COPD值分别为(27.88±3.09)cm和(41.03±4.93)cm,老年组COPD较青年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LR亚期同指标比较,2组对象SPS亚期COPD-X和COPD-Y值均较小(P〈0.05)。与组内SPS亚期同指标比较,2组对象PS亚期COPD-X和COPD-Y值均较大(P〈0.05)。2组对象SPS亚期同指标与组内LR亚期同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青年组同亚期同指标比较,老年组对象LR亚期的COPD-X值、PS亚期的COPD-X和COPD-Y值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对象LR亚期的COPD-Y值、SPS亚期的COPD-X和COPD-Y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人COPD、COPD-X及COPD-Y较青年人大,跌倒风险增加;步态周期内支撑相各亚期步态参数不同,LR和PS期变异更能显示出步态的稳定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压力中心 支撑相 地面反作用力 步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