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M21墓葬中铁器表面纺织残留物的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力 邓天珍 +1 位作者 王辉 龚德才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马家塬战国墓地是研究西戎文化以及秦戎文化交流的重要考古遗址。在M21墓葬发现了一些附着于铁器表面的矿化纺织品残片。这些矿物外壳保留了比较完整的纺织品形态,是研究早期纺织技术的宝贵资料。为此,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 马家塬战国墓地是研究西戎文化以及秦戎文化交流的重要考古遗址。在M21墓葬发现了一些附着于铁器表面的矿化纺织品残片。这些矿物外壳保留了比较完整的纺织品形态,是研究早期纺织技术的宝贵资料。为此,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对矿物纺织品残片的纤维原料进行了鉴定与分析:1)矿物外壳内部的纤维空洞结构形态与桑蚕丝的纤维形态特征相同;2)样品中检出了3组蚕丝蛋白的特征多肽片段。研究结果表明,M21墓葬中的纺织品残片的原料为蚕丝纤维(Bombyx mori)。丝绸的发现表明中原的丝绸成品或者纤维原料已经进入西戎地区,西戎与中原文明的交流更加密切。使用丝绸包裹铁器则表明西戎文化已经受到了一些中原风俗的影响。这一发现填补了马家塬遗址中纺织品研究的空白,不仅为研究秦戎地区的织造工艺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矿化纺织遗存中的桑蚕丝残留的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家塬战国墓地 纺织残留物鉴定 扫描电子显微镜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六安北宋墓出土炭化茶叶疑似物的鉴定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范文奇 龚德才 +1 位作者 姚政权 李德文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2-217,共6页
2010年11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六安城东一座宋代砖室墓进行了发掘清理。该墓为一座圆形穹隆顶、拱结构的砖室墓,根据出土文物推测该墓的下限为北宋熙宁年间。本研究中炭化茶叶疑似物出土于该墓的主棺,由于埋藏环境恶劣,出土时... 2010年11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六安城东一座宋代砖室墓进行了发掘清理。该墓为一座圆形穹隆顶、拱结构的砖室墓,根据出土文物推测该墓的下限为北宋熙宁年间。本研究中炭化茶叶疑似物出土于该墓的主棺,由于埋藏环境恶劣,出土时呈黑色团状,朽烂严重,无法从外观形貌上对其进行鉴别,且已失去原有的强度,碰触易破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物 茶叶 炭化 北宋 鉴定 文物考古 埋藏环境 研究所
下载PDF
论文物保护学的理论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龚德才 徐津津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1,127-128,共8页
文物保护学作为一门科学,分为理论和应用等多个层次,需要有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目前,行业关于文物保护学自身的基本学科理论的探讨不多,因此,可尝试以数学模型来建立文物保护学的理论模型。抽象概括出的理论模型... 文物保护学作为一门科学,分为理论和应用等多个层次,需要有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目前,行业关于文物保护学自身的基本学科理论的探讨不多,因此,可尝试以数学模型来建立文物保护学的理论模型。抽象概括出的理论模型用数学的语言进行描述就是一个四维空间的状态函数。该方程可以描述文物的状态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目前的许多方法与手段均可纳入该理论模型体系之中。该理论模型的建立将为整个学科的健康成长搭建一个基础稳固的平台,切实指导文物保护学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学 理论模型 状态函数
原文传递
佛光寺彩画加固保护材料的选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符津铭 柏小剑 +3 位作者 黄斐 龚德才 黄文川 吴锐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19,共6页
针对佛光寺无地仗彩画层所出现的颜料脱落、颜料褪变色、裂隙等突出病害,本研究利用正交实验对鱼胶和白芨胶两种传统保护材料进行了复配,得到适宜无地仗彩画加固保护的优选配方:以质量分数为3%的鱼胶复配以0.1%的白芨胶作为有效加固成分... 针对佛光寺无地仗彩画层所出现的颜料脱落、颜料褪变色、裂隙等突出病害,本研究利用正交实验对鱼胶和白芨胶两种传统保护材料进行了复配,得到适宜无地仗彩画加固保护的优选配方:以质量分数为3%的鱼胶复配以0.1%的白芨胶作为有效加固成分,再配以质量分数为0.5%的防霉剂(PTA)、0.1%的紫外吸收剂(BP-4)以及0.1%的抗静电剂。所得复配材料具有优良的加固性能及耐老化性能,可为佛光寺及其他地区无地仗彩画加固保护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光寺 无地仗彩画 加固保护 复配
下载PDF
蚕丝蛋白残留物提取与鉴定方法的改进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峰 龚德才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共5页
考古遗址土壤中的古代丝绸残留物提取与蛋白质组学鉴定分析,可以为丝绸起源等考古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针对样品透析可能存在小分子蛋白残留物流失的问题,以六安战国荒帷丝绸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透析膜的截留分子量(MWCO)来优化... 考古遗址土壤中的古代丝绸残留物提取与蛋白质组学鉴定分析,可以为丝绸起源等考古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针对样品透析可能存在小分子蛋白残留物流失的问题,以六安战国荒帷丝绸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透析膜的截留分子量(MWCO)来优化提取方法。应用尺寸排阻色谱(SEC)分析两种透析方法,得到蚕丝蛋白提取液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并比较两种透析方法对蚕丝蛋白质谱鉴定结果的影响。SEC结果显示,LA2000样品中保留更多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残留物。经过生物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比对后,LA14000样品中只检测到来自丝素蛋白重链亚基的4种不同的多肽片段,而LA2000样品中则检测到7种。说明改进后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古代蚕丝蛋白的提取效率,从而增强生物质谱鉴定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蛋白 残留物 透析 生物质谱 六安荒帷
下载PDF
北宋吕氏家族墓研究——吕倩容疾病及其用药考证 被引量:1
6
作者 龚钰轩 李程浩 +2 位作者 张蕴 刘柳 龚德才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0-124,共5页
蓝田吕氏家族墓园中,七号墓主人吕倩容死于足弱。墓葬出土的多件随葬器物内含有粉末状或块状残留物,经过对所有残余物进行采样,并采用多种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检测,同时结合宋代医药文献,最终确定白釉圆瓷盒内包含物为一复方药物(复合药... 蓝田吕氏家族墓园中,七号墓主人吕倩容死于足弱。墓葬出土的多件随葬器物内含有粉末状或块状残留物,经过对所有残余物进行采样,并采用多种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检测,同时结合宋代医药文献,最终确定白釉圆瓷盒内包含物为一复方药物(复合药物),药物成分包括轻粉(Hg2Cl2)和钟乳,而轻粉这一人工合成药物是考古学上的首次发现。本研究还将发现的复方药和墓主人疾病联系起来,为研究宋代医学发展提供了考古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吕氏家族墓地 吕倩容 足弱 中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