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19篇文章
< 1 2 2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 被引量:450
1
作者 郑联盛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3-118,6,共16页
目前国内存在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互联网支付清算、互联网信用业务以及网络货币等四大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目前在各自业务领域的影响整体较小,对银行部门影响短期有限但长期可能较为深远,对金融体系整体的影响是综合性的但目前极为... 目前国内存在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互联网支付清算、互联网信用业务以及网络货币等四大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目前在各自业务领域的影响整体较小,对银行部门影响短期有限但长期可能较为深远,对金融体系整体的影响是综合性的但目前极为有限。互联网金融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是传统金融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理念、思维、流程及业务等方面的延伸、升级与创新。互联网金融风险具有两面性,目前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主要风险环节在于强化了风险的内在关联性。互联网金融监管应兼具包容性和有效性,建立较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和发展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传统金融 金融监管 金融风险
原文传递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 被引量:364
2
作者 李扬 殷剑峰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26,共13页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为基础,从收入分配和部门储蓄倾向等两个方面对居民、企业和政府等国内三个部门的储蓄率进行了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尽管居民部门的储蓄率最高,但是,自1992年以来,它实际上呈逐步下降趋...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为基础,从收入分配和部门储蓄倾向等两个方面对居民、企业和政府等国内三个部门的储蓄率进行了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尽管居民部门的储蓄率最高,但是,自1992年以来,它实际上呈逐步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居民部门获得的劳动报酬、财产收入和再分配收入均有所下降;企业储蓄率呈现缓缓上升趋势,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而在于其主要支出——对居民部门的劳动报酬支出和利息支出长期被稳定在较低的水平上;政府储蓄率在经历了上个世纪的低位徘徊之后,于2000年以后急剧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政府的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份额,同时政府部门的储蓄倾向也在不断提高。本文的政策建议是:为了实现以提高国内消费率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我国的经济运行应全面转向以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为重点的轨道上。为达此目的,加速财政政策向公共财政转型,增加公共支出和对居民的福利支出,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提高企业对劳动者的支付水平,应成为今后我国宏观调控的长期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蓄率 资金流量表 收入分配
原文传递
股权分置、政府管制和中国IPO抑价 被引量:282
3
作者 刘煜辉 熊鹏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5-95,共11页
本文报告了中国市场异常高的IPO抑价。我们发现,经典文献关于IPO抑价的种种动机的假说在中国缺乏立论基础。中国市场“股权分置”和“政府管制”的制度安排是导致极高的IPO抑价的根本原因。“股权分置”扭曲了正常的市场利益机制,异化了... 本文报告了中国市场异常高的IPO抑价。我们发现,经典文献关于IPO抑价的种种动机的假说在中国缺乏立论基础。中国市场“股权分置”和“政府管制”的制度安排是导致极高的IPO抑价的根本原因。“股权分置”扭曲了正常的市场利益机制,异化了IPO参与各方的行为方式,割裂了一、二级市场的套利行为。“政府管制”产生的寻租行为增加了一级市场投资者的成本,因此产生更高的IPO抑价。本文研究证实了,如果不解决影响市场正常运转的“股权分置”和过度“政府管制”问题,任何局部的、技术的IPO变革措施都不可能平抑一、二级市场的异常价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分置 政府管制 IPO抑价 寻租行为 政府管制 上市公司
原文传递
城镇化: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心所在 被引量:289
4
作者 王国刚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0-81,148,共13页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从以工业经济为主要推动力转变为工业经济和城镇经济共同推动的过程。它的内在根据是,在通过工业化解决了"吃、穿、用"之后,要有效解决目前严重短缺的"住、行、学"等问题,加快发展城镇经济...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从以工业经济为主要推动力转变为工业经济和城镇经济共同推动的过程。它的内在根据是,在通过工业化解决了"吃、穿、用"之后,要有效解决目前严重短缺的"住、行、学"等问题,加快发展城镇经济。解决"住、行、学"问题,既是城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在温饱型小康基础上实现全面小康的主要内容,还是保障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发展城镇经济有一系列新问题需要研究,其中包括:衡量城市经济发展的中心指标,加大消费性投资的价格效应和产能效应,加大消费性投资与城市政府的财力关系,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经济标准等等。城镇经济发展将是一场更为深刻的变革,必然引致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等一系列的转变,为此,需要更加有力地深化体制机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发展方式
原文传递
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高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 被引量:237
5
作者 李扬 殷剑峰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5,25,共13页
中国的转轨经济具有独特的增长模式,其典型特征就是持续的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本文从劳动力转移的角度,解释了这种模式赖以产生的基础。我们认为,剩余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工业化)、由农村向城市(城市化)、由国有向非国有(市场化)的持... 中国的转轨经济具有独特的增长模式,其典型特征就是持续的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本文从劳动力转移的角度,解释了这种模式赖以产生的基础。我们认为,剩余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工业化)、由农村向城市(城市化)、由国有向非国有(市场化)的持续转移是我国经济能够长期、高速增长的关键,而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既是这种增长模式的必然结果,也是劳动力得以持续转移乃至这种增长模式得以维持的关键原因。为了防止效率低下的金融部门阻碍劳动力的转移,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引入纯粹金融意义的国际直接投资也就成为了必然。与此同时,本国金融部门也将持有一个规模逐步扩大的外汇储备。本文的另一个重要结论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和波动是统一的。尽管其中的机制有别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但是,“中性”依然应该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长模式 中国经济 高储蓄率 劳动力转移 投资率 金融部门 持续 结论 过程 典型特征
原文传递
金融排斥、金融包容与中国普惠金融制度的构建 被引量:257
6
作者 何德旭 苗文龙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6,共12页
普惠金融提出的原因是金融排斥下经济稳定发展受阻,因此设计有效的普惠金融制度必须解决金融排斥问题,而不是所谓的持久性金融救助和政策补贴。中国金融排斥的主要类型是经济发展战略、金融制度安排、金融市场结构、社交关系支配、风险... 普惠金融提出的原因是金融排斥下经济稳定发展受阻,因此设计有效的普惠金融制度必须解决金融排斥问题,而不是所谓的持久性金融救助和政策补贴。中国金融排斥的主要类型是经济发展战略、金融制度安排、金融市场结构、社交关系支配、风险评估约束。解决金融排斥和提高金融包容,本质上要针对性地解决这些排斥,使金融体系具备这样的功能——突破现有的金融风险管理瓶颈,为对社会发展有价值、有贡献的资金需求项目提供一种公平的融资机会。真正实现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调整现有的金融制度、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推进金融市场分层和提高竞争程度,而这些方法有效实施的基础仍然是公平、高效的法律体系和信用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排斥 金融包容 普惠金融
原文传递
普惠金融:一个基本理论框架 被引量:194
7
作者 星焱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37,共17页
近年来,多次与普惠金融相关的金融危机使人们愈加意识到,发展普惠金融亟需成熟的理论框架作为参照或指引。本文归纳了普惠金融经济行为的"5+1"界定法;尝试性地提出和界定了"普惠金融论",认为其主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近年来,多次与普惠金融相关的金融危机使人们愈加意识到,发展普惠金融亟需成熟的理论框架作为参照或指引。本文归纳了普惠金融经济行为的"5+1"界定法;尝试性地提出和界定了"普惠金融论",认为其主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对普惠金融发展路径和本质的解读,对普惠金融与包容性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分析,对金融发展是否公平的价值评判;更进一步,本文通过联合生产可能性边界模型比较分析了普惠金融的内生式和外生式演化路径;总结了发展普惠金融的基本经济效应,及其与包容性经济增长之间的理论逻辑;构建了一种可以测度金融发展是否平等的普惠金融公平系数。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对国内外普惠金融领域的学术研究和经济实践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论 金融发展理论框架 价值评判
原文传递
高铁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基于卫星灯光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184
8
作者 张俊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33-1562,共30页
自2008年以来,由于高铁的开通;中国许多县告别了没有火车站的历史,这为研究高铁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案例。本文选取2008—2013年首次开通高铁的县作为处理组,使用"匹配倍差法"考察了高铁开通对"高... 自2008年以来,由于高铁的开通;中国许多县告别了没有火车站的历史,这为研究高铁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案例。本文选取2008—2013年首次开通高铁的县作为处理组,使用"匹配倍差法"考察了高铁开通对"高铁县"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基于卫星灯光数据的研究发现,第一,高铁开通对县级市和县经济发展带来不同影响,高铁开通对有高铁的县级市经济增长贡献为34.64%,而对县级单位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第二,高铁开通促进了"高铁县"投资的增加,平均而言"高铁县"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37%,约合10.86亿元;第三,高铁开通对"高铁县"产业结构则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在稳健性检验中,替换经济增长衡量方法、变换时间断点以及改变估计策略等均得到类似的结果。最后,文章从空间溢出的角度解释了高铁的差异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建设 经济发展 卫星灯光数据
原文传递
股东派生诉讼的合理性基础与制度设计 被引量:80
9
作者 胡滨 曹顺明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2-103,共12页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多个方面突破了法律的一般规则 ,这不仅是法律因应保护少数股东权之现实需要而作出的变通 ,而且有深刻的制度背景、思想条件和政治学基础。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尚付阙如的现状已严重影响了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在导...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多个方面突破了法律的一般规则 ,这不仅是法律因应保护少数股东权之现实需要而作出的变通 ,而且有深刻的制度背景、思想条件和政治学基础。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尚付阙如的现状已严重影响了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在导入该制度时应遵循保护少数股东权利、公司自治与国家干预相平衡、鼓励正当诉讼与防止投机诉讼相协调、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协调国内法律体系相兼顾原则 ,并将之落实在具体内容的构建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公司治理结构 诉讼权利 股东权利 公司制度
原文传递
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效应和应对思路 被引量:157
10
作者 周莉萍 《金融评论》 2011年第4期37-53,124,共17页
本文从金融功能视角,将影子银行体系的范畴界定在发挥了类似于商业银行存款、贷款、结算等功能的三大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此前提下,从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视角,重点剖析了前两类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机制。同时,提出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 本文从金融功能视角,将影子银行体系的范畴界定在发挥了类似于商业银行存款、贷款、结算等功能的三大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此前提下,从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视角,重点剖析了前两类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机制。同时,提出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对商业银行具有有限替代效应,并在货币市场上产生外部溢出效应,即流动性之谜。最后,基于影子银行体系信用创造机制缺陷,提出从抵押品管理角度入手,在金融市场中建立证券最后贷款人,以规避影子银行体系信用扩张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信用创造 流动性之谜 证券最后贷款人
原文传递
“影子银行体系”信贷危机的金融分析 被引量:152
11
作者 易宪容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0-76,共7页
影子银行是一种行使传统银行功能,但运作模式、交易方式、监管制度等都与传统银行完全不同的金融运作机制。影子银行以证券化的方式进行无限的信贷扩张。在这个过程中,其委托代理链无限拉长,从而使其风险无限放大。一旦链条中某个环节... 影子银行是一种行使传统银行功能,但运作模式、交易方式、监管制度等都与传统银行完全不同的金融运作机制。影子银行以证券化的方式进行无限的信贷扩张。在这个过程中,其委托代理链无限拉长,从而使其风险无限放大。一旦链条中某个环节的风险暴露出来,影子银行的整个运作体系就会崩塌。美国金融危机的实质是影子银行体系的崩塌。因此,此次金融危机的化解之道就在于重建美国金融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影子银行体系 资产证券化
下载PDF
国际碳金融市场:现状、问题与前景 被引量:143
12
作者 曾刚 万志宏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25,共7页
碳金融市场,是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金融活动和交易的总称,它为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支持,同时也成为潜力巨大的金融交易市场。本文介绍了国际碳金融交易市场的市场结构、参与者与交易工具,探讨了该市... 碳金融市场,是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金融活动和交易的总称,它为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支持,同时也成为潜力巨大的金融交易市场。本文介绍了国际碳金融交易市场的市场结构、参与者与交易工具,探讨了该市场发展的缺陷并展望了影响其发展的政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都议定书 温室气体减排 碳金融交易
原文传递
共享经济:本质、机制、模式与风险 被引量:147
13
作者 郑联盛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5-69,共25页
共享经济是基于技术手段提升闲置资源利用效率的新范式,以平台化、高效化、开放性和分布式作为特征,整合多种要素及资源配置机制,已成为一种盘活存量、提升效率和增进服务的重要举措。共享经济基于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利用信息脱域和新... 共享经济是基于技术手段提升闲置资源利用效率的新范式,以平台化、高效化、开放性和分布式作为特征,整合多种要素及资源配置机制,已成为一种盘活存量、提升效率和增进服务的重要举措。共享经济基于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利用信息脱域和新的信用机制,依托多方市场平台实现需求、供给和匹配机制的融合,降低交易成本,实现长尾效应和规模效应。共享经济基本覆盖了主要生活场景,以商品再分配、有形产品服务、非有形资源协作式分享以及开放协作共享等为主要业务模式。共享经济存在复杂的法律关系结构,对现有制度适宜性提出了挑战,同时存在委托代理、新垄断方式以及信息安全等问题。未来共享经济将呈现服务科技化、科技智能化以及服务场景化等趋势,共享经济需要重点解决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连接机制稳定性以及与监管框架关系等问题,政府应积极鼓励共享经济发展,坚持包容性监管原则,构建主动长效监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经济 内在机制 业务模式 风险
原文传递
财政分权是否影响金融分权——基于省际分权数据空间效应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44
14
作者 何德旭 苗文龙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55,共14页
分税制改革激化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的争夺,继而影响金融分权结构,导致地方金融体系膨胀,是区域性金融风险不容忽视的隐患之一。本文通过建立中央-地方两级政府的差异性目标函数,求解各级政府的最优选择与财政、金融行为取向,分析财政分... 分税制改革激化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的争夺,继而影响金融分权结构,导致地方金融体系膨胀,是区域性金融风险不容忽视的隐患之一。本文通过建立中央-地方两级政府的差异性目标函数,求解各级政府的最优选择与财政、金融行为取向,分析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的内在逻辑,在空间效应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78—2012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中央-地方两级政府的政策目标不同,其最优选择与财政、金融行为取向存在差异,财政与金融成为地方经济增长框架下可以相互替代的融资工具,财政分权制度必然影响金融分权制度;财政分权制度构成了各省财政差异的基础,导致省际财政变量存在一定的空间效应;金融的显性集权隐性分权和财政分权导致各地竞争金融资源,省际金融变量也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效应;金融显性集权隐形分权与财政分权的不匹配引发多种财政风险、金融风险。因此,明确金融分权边界、落实地方政府风险责任是预防和控制财政风险、金融风险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金融分权 空间效应
原文传递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回归有管理的浮动 被引量:104
15
作者 李扬 余维彬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24-31,53,共9页
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确定汇率形成机制变革和汇率水平变化的优先次序至关重要。本文认为:机制改革优先,并且在改革过程中始终重视汇率稳定,应当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基本战略。回归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适... 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确定汇率形成机制变革和汇率水平变化的优先次序至关重要。本文认为:机制改革优先,并且在改革过程中始终重视汇率稳定,应当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基本战略。回归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适当选择。在回归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过程中,货币错配构成我们的主要风险。为了有效管理这一风险,中国应保持较高水平的外汇储备,在稳步推行资本项目放松管制过程中加强针对货币错配问题的审慎性监管,实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有管理的浮动
原文传递
普惠金融的效用与实现:综述及启示 被引量:134
16
作者 星焱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4-36,共13页
自2005年联合国发起倡导后,普惠金融已经成为各国学界和政界高度关注的新兴重要领域。本文从金融创新、经济效应、发展困境和实现过程中的政府作用等方面,对普惠金融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综述,以展示最新的研究动态,在此基础... 自2005年联合国发起倡导后,普惠金融已经成为各国学界和政界高度关注的新兴重要领域。本文从金融创新、经济效应、发展困境和实现过程中的政府作用等方面,对普惠金融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综述,以展示最新的研究动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普惠金融中有待深入研究的四大领域——理论框架构建、正规金融有效参与、不同制度条件下的政府作用、小微金融机构商业可持续与减贫目标的兼容性,并进一步提出了对中国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经济效应 发展困境 政府作用
原文传递
Fintech的潜在风险与监管应对研究 被引量:131
17
作者 朱太辉 陈璐 《金融监管研究》 2016年第7期18-32,共15页
金融科技创新(Fintech)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风险管理能力、降低风险集中度,有助于提高金融稳定性;但传统金融风险在Fintech业务中变得更加隐蔽,信息科技风险和操作风险更加突出,潜在的系统性、周期性风险不可忽视。目前各国对Fin... 金融科技创新(Fintech)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风险管理能力、降低风险集中度,有助于提高金融稳定性;但传统金融风险在Fintech业务中变得更加隐蔽,信息科技风险和操作风险更加突出,潜在的系统性、周期性风险不可忽视。目前各国对Fintech大多基于现有金融监管框架实施归口监管,监管发展路径呈现出"行业自律先行—政府监管跟上"的特征,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创新的监管模式,高度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未来,Fintech监管需要在促进Fintech健康发展和识别缓释潜在风险之间努力做好平衡,在持续风险监测评估的基础上适时调整优化监管政策,利用信息科技创新监管方式和监管工具,更加重视监管机构之间、不同国家之间的监管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创新 金融效率 金融稳定 金融监管
下载PDF
人民币国际化:“贸易结算+离岸市场”,还是“资本输出+跨国企业”?——以日元国际化的教训为例 被引量:125
18
作者 殷剑峰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68,4,共16页
目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践似乎违背了政策的初衷。一则,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发展,中国对美元风险的暴露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增加;二则,滞缓的香港离岸市场发展正在引发一个潜在、但愈发强烈的呼吁:迅速放开中国的资本项目。本文以... 目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践似乎违背了政策的初衷。一则,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发展,中国对美元风险的暴露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增加;二则,滞缓的香港离岸市场发展正在引发一个潜在、但愈发强烈的呼吁:迅速放开中国的资本项目。本文以日元国际化的教训为例,说明了"贸易结算+离岸市场/资本项目开放"的日元国际化模式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其一,除了政治、军事因素以及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滞后之外,日本非金融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尤其是匮乏有影响力的跨国企业是日元贸易结算不能顺利推行的根本原因;其二,国内金融改革尚未展开就急忙放开资本项目,这在当时造成了一个横跨在岸和离岸市场的"再贷款游戏",并成为1990年日本泡沫危机和长期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以史为镜,本文建议,在国内金融改革实质推动并基本完成前,人民币国际化应该从激进、危险的"贸易结算+离岸市场/资本项目开放"模式转向渐进、稳定的"资本输出+跨国企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 人民币 日元
原文传递
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与中国银行业改革 被引量:75
19
作者 施华强 彭兴韵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6,共16页
本文利用软预算约束的概念框架,分析了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的表现、形成的一般机理和中国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形成的特殊原因,以及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的经济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应利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 本文利用软预算约束的概念框架,分析了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的表现、形成的一般机理和中国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形成的特殊原因,以及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的经济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应利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制的时机对中国银行业进行全面的设汁,在推进商业银行产权和治理结构改革的同时,应在制度设计上适度超前地着眼于商业银行的软预算约束问题,采取全面的配套措施,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软预算约束 银行业改革
原文传递
论影子银行体系国际监管的进展、不足、出路 被引量:122
20
作者 周莉萍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53,共10页
本文对比分析美国、欧盟和英国等主要经济体和金融稳定理事会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进展、不足和出路,认为应从信用创造视角透视影子银行体系运行的内在缺陷,欧美和国际监管措施未来应该完善其内在缺陷。最后提出应客观对待中国的影子银... 本文对比分析美国、欧盟和英国等主要经济体和金融稳定理事会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进展、不足和出路,认为应从信用创造视角透视影子银行体系运行的内在缺陷,欧美和国际监管措施未来应该完善其内在缺陷。最后提出应客观对待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不应盲目监管而应鼓励其发展,并监测内在风险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体系 国际监管 信用创造 金融创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