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45
篇文章
<
1
2
…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析闵一得之龙门方便法门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焕玲
《中国道教》
2005年第5期33-39,共7页
关键词
龙门派
闵一得
法门
试析
江浙地区
王常月
全真教
教理
原文传递
罗斯金评美的四个错误观念
2
作者
魏怡
《阴山学刊》
2011年第6期51-55,共5页
在提出典型美与活力美这两种美的形态之前,罗斯金首先评论了四种他认为对其美学思想构成一定威胁的美的观念——美即是真,美即有用,美来源于习惯,美取决于联想。在对这四种美学观念的分析中,罗斯金以神为中心的美学思想也可窥见一斑:美...
在提出典型美与活力美这两种美的形态之前,罗斯金首先评论了四种他认为对其美学思想构成一定威胁的美的观念——美即是真,美即有用,美来源于习惯,美取决于联想。在对这四种美学观念的分析中,罗斯金以神为中心的美学思想也可窥见一斑:美是上帝神性的永恒显现,能够将上帝的荣耀展现于我们面前,升华我们对上帝的赞美与崇拜。美具有永恒不变的客观性。人对于美的观照应该是直觉性、超功利的凝神观照,绝不应该把自己的意志(包括习惯和联想)凌驾于其上。而上述四种观念则违背了罗斯金这种关于美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斯金
美
真
用
习惯
联想
上帝
客观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善之辩
3
作者
张平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4年第10期19-24,共6页
《大希庇阿斯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美的可能性,以"美是难以说清的"结尾。《会饮篇》审视了爱与美的关系,爱的阶梯的终端是绝对纯粹永恒的美本身。《理想国》说明通过辩证法可以通达善本身。柏拉图从形而上学二元论出发,划分出...
《大希庇阿斯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美的可能性,以"美是难以说清的"结尾。《会饮篇》审视了爱与美的关系,爱的阶梯的终端是绝对纯粹永恒的美本身。《理想国》说明通过辩证法可以通达善本身。柏拉图从形而上学二元论出发,划分出"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一方面,柏拉图提出了美本身和善本身的问题;另一方面,柏拉图没有彻底认识清楚"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的关系,没有解释明白美和善的确切区别和联系。总体上讲,柏拉图的道德理想主义倾向使其将善置于美之上,美本身与善本身在终极意义上才是同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本身
爱与美
辩证法与善
以善统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似是故人来:电影《山河故人》中的文化内涵
4
作者
李雪华
姜晨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0-32,共3页
电影《山河故人》是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的贾樟柯在《天注定》后的又一力作,如果说《天注定》是一声发自内心的狂怒呐喊,《山河故人》则更像一曲娓娓唱来的挽歌。它不仅哀泣着被江山河流分隔的感情,更独特而深刻地分析了中...
电影《山河故人》是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的贾樟柯在《天注定》后的又一力作,如果说《天注定》是一声发自内心的狂怒呐喊,《山河故人》则更像一曲娓娓唱来的挽歌。它不仅哀泣着被江山河流分隔的感情,更独特而深刻地分析了中国处于发展转型时期的种种社会现象,影片入围戛纳电影节、金马奖等多项大奖,不失为近年来一部难得的国产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贾樟柯
金马奖
文峰塔
戛纳电影节
时间线
三峡好人
山西汾阳
中学同学
商业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和而不同”:作为一种文化观的意义和价值
被引量:
63
5
作者
方克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2003年第1期26-33,共8页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是古老的中国哲学智慧。“和而不同”是世界的本来面貌与状态,也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和而不同”作为一种文化观,不仅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动力、途径和规律,而且在...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是古老的中国哲学智慧。“和而不同”是世界的本来面貌与状态,也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和而不同”作为一种文化观,不仅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动力、途径和规律,而且在今天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化解文明冲突的最重要的思想指导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观
“和而不同”
文化发展
价值
现实意义
文明冲突
文化交流
“文化自觉”
中国
原文传递
技术异化批判——技术负面效应的人本考察
被引量:
53
6
作者
刘文海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1-114,共14页
本文不同意一些西方学者把现代文明社会中诸种社会病归咎于技术并冠之以“技术异化”的观点。作者通过对“技术异化”思想的历史考察与理论剖析,认为技术本质上是一种不自主的、中性的、着眼于物质目标的理性活动;“技术异化”的根源不...
本文不同意一些西方学者把现代文明社会中诸种社会病归咎于技术并冠之以“技术异化”的观点。作者通过对“技术异化”思想的历史考察与理论剖析,认为技术本质上是一种不自主的、中性的、着眼于物质目标的理性活动;“技术异化”的根源不在技术本身,而在于特定时期技术所处的社会背景;“技术异化”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异化,是由一定的社会建制造成的,因而通过社会改革可以消除“技术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异化
马尔库塞
负面效应
异化论
单向度的人
技术本质
人的创造性
技术进步
技术社会
生态哲学
原文传递
略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
33
7
作者
杨学功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41-46,共6页
本文从社会转型和价值观念的概念界定入手 ,较详细地探讨和描述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基本特征和变革趋势。作者把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总的状况概括为“多元并存 ,新旧交替”八个字 。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价值观念
定义
中国
社会秩序观念
主体意识
人生理想
本位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被引量:
32
8
作者
姚介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2001年第5期15-28,共14页
《诗学》是西方美学的开山杰作 ,它从哲学高度提炼魅力永恒的希腊艺术精神 ;以现实主义观点 ,探索希腊艺术的历史演变 ,总结其发展规律和创作原则 ,高度肯定艺术的社会功用 ;以哲学的睿智建树了西方第一个比较系统、合理的美学理论 ,深...
《诗学》是西方美学的开山杰作 ,它从哲学高度提炼魅力永恒的希腊艺术精神 ;以现实主义观点 ,探索希腊艺术的历史演变 ,总结其发展规律和创作原则 ,高度肯定艺术的社会功用 ;以哲学的睿智建树了西方第一个比较系统、合理的美学理论 ,深刻论述了艺术的本质 ,以悲剧为代表的艺术创作原则 ,以及艺术认知社会人生、教化伦理道德、陶冶审美情操的功用 ,真切体现了希腊艺术追求真善美的精神 ,对后世西方美学思想、艺术理论有深远影响 ,它的许多合理见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诗学》
募仿说
悲剧
艺术
社会功能
审美移情
美学
伦理道德
认知
原文传递
“超真实”概念探析
被引量:
23
9
作者
马小茹
《哲学分析》
CSSCI
2018年第5期115-134,199,共20页
随着所谓"后人"时代的到来,"超真实"作为"主词"不断彰显。"超真实"主要包含三层含义:从物质技术生成角度看,它是源于数字媒介模型的无"原本"拟像"复制"再生产;从"符...
随着所谓"后人"时代的到来,"超真实"作为"主词"不断彰显。"超真实"主要包含三层含义:从物质技术生成角度看,它是源于数字媒介模型的无"原本"拟像"复制"再生产;从"符号"与"真实"关系角度看,它是符号与"原型"真实的断裂与僭越,表现为一种能指符的真实取代真实本身的符号真实范式转换;从哲学角度看,它是"去真实"化的拟像真理(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真实
符号
真实
超级写实主义
拟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康德到列维纳斯——兼论列维纳斯在欧洲哲学史上的意义
被引量:
16
10
作者
叶秀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2002年第4期28-35,共8页
列维纳斯以“伦理学”为“形而上学”,对于欧洲哲学的传统本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但是他却强调他的哲学源自柏拉图,近取康德,而与东方哲学传统无关。即使从表面上看,列维纳斯的立论已经和传统儒家思想相当接近,它们都是以“伦理”作为自己...
列维纳斯以“伦理学”为“形而上学”,对于欧洲哲学的传统本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但是他却强调他的哲学源自柏拉图,近取康德,而与东方哲学传统无关。即使从表面上看,列维纳斯的立论已经和传统儒家思想相当接近,它们都是以“伦理”作为自己学问的基础。中国传统重伦理,而西方哲学重物理,这本是明显区别,几成常识;如今西方哲学家说,根据他们的传统,他们的“形而上学”正是“伦理学”,则迫使我们不能对这个问题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海德格尔
现象学
存在
形而上学
伦理学
康德
列维纳斯
欧洲
哲学史
原文传递
伯格曼的技术哲学及其启示
被引量:
14
11
作者
舒红跃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56,F004,共5页
伯格曼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技术哲学家之一。他通过"器具范式""聚焦物"、"聚焦活动"等概念,论证和说明现代技术在改善人们生活的过程中具有本质上的局限性。他同时还把对技术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分析...
伯格曼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技术哲学家之一。他通过"器具范式""聚焦物"、"聚焦活动"等概念,论证和说明现代技术在改善人们生活的过程中具有本质上的局限性。他同时还把对技术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分析与对技术的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分析结合起来,试图全面地把握技术和当代生活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格曼
技术哲学
“器具范式”
“聚焦物”
“聚焦活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网络伦理的困境
被引量:
9
12
作者
刘须宽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6-39,共4页
关键词
评价对象
转变
二进位制
网络伦理
原子
数字
中心
本体论
物质
指称
原文传递
论自由、平等与正义的关系
被引量:
13
13
作者
王江松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7-44,共8页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自由、平等与正义这三个价值目标的相互关系:自由与平等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而正义正是要在自由与平等之间保持一种合理的张力,也就是说,既要满足自由与平等双方的诉求,又要限制双方走出自己的边界而侵害...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自由、平等与正义这三个价值目标的相互关系:自由与平等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而正义正是要在自由与平等之间保持一种合理的张力,也就是说,既要满足自由与平等双方的诉求,又要限制双方走出自己的边界而侵害对方的合理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平等
正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广义量词的相关性质研究
被引量:
13
14
作者
张晓君
《逻辑学研究》
2010年第3期67-79,共13页
本文是笔者对S.Peters与D.Westerst(?)hl([7])的成果的拓展研究。首先介绍相关的概念。其次,笔者详细证明了类型为〈1,1〉的广义量词的对称性与单调性的关系定理。然后,笔者给出了该类量词的余对称性、余相交性和余驻留性定义,接着笔者...
本文是笔者对S.Peters与D.Westerst(?)hl([7])的成果的拓展研究。首先介绍相关的概念。其次,笔者详细证明了类型为〈1,1〉的广义量词的对称性与单调性的关系定理。然后,笔者给出了该类量词的余对称性、余相交性和余驻留性定义,接着笔者提出并证明了关于这三个性质的四个定理,而且还详细证明了余对称性与单调性的关系定理。最后,笔者探讨了具有(余)驻留性和(余)对称性的〈1,1〉类型的广义量词的数字三角形的特点。由于〈1,1〉类型的广义量词在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所以,本文的研究对广义量词理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自然语言的计算机信息处理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性
相交性
余对称性和余相交性
单调性
数字三角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科技风险与社会责任
被引量:
10
15
作者
张锋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6-59,103,共5页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的社会化、政治化和经济化,其本身的不确定性的后果以放大的形式在社会范围内扩展,使人们生活在一种风险社会的情境之中。实际上,风险既是一种人们的自身行为与其后果之间的可能性因果联系,又是一种社会建构过程。为了...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的社会化、政治化和经济化,其本身的不确定性的后果以放大的形式在社会范围内扩展,使人们生活在一种风险社会的情境之中。实际上,风险既是一种人们的自身行为与其后果之间的可能性因果联系,又是一种社会建构过程。为了应对高科技风险可能对社会产生的威胁,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社会责任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科技
风险
风险社会
社会责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福柯的疯癫史
被引量:
7
16
作者
吴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2003年第5期9-11,共3页
福柯是后现代思想的领军人物,他思想怪异,不拘一格。除了传统的知识论以外,他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疯癫、疾病、犯罪和性等“边缘”领域。在其成名作《疯癫与文明》中,福柯将常人当作自然现象或疾病的疯癫变成了一种文明现象,用历史的...
福柯是后现代思想的领军人物,他思想怪异,不拘一格。除了传统的知识论以外,他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疯癫、疾病、犯罪和性等“边缘”领域。在其成名作《疯癫与文明》中,福柯将常人当作自然现象或疾病的疯癫变成了一种文明现象,用历史的全新视角去看待。尽管他谈论的是“边缘”对象——疯癫,但他射击的靶子却是西方文化的主流——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疯癫史
后现代思想
《疯癫与文明》
理性
西方文化
原文传递
论中介
被引量:
10
17
作者
王鹏令
《中国社会科学》
1981年第2期151-166,共16页
本文从分析黑格尔哲学的中介概念入手,试图说明唯物辩证法关于中介概念各种含义的规定及其客观基础,以及中介概念在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认为,把握中介概念有助于全面理解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有助于克服在对立统一规...
本文从分析黑格尔哲学的中介概念入手,试图说明唯物辩证法关于中介概念各种含义的规定及其客观基础,以及中介概念在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认为,把握中介概念有助于全面理解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有助于克服在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上的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本文认为,任何一个对立统一物,都是包含众多组成部分、具有多种差别关系的复杂系统,而"对立"则是其内部各种差别关系中最尖锐或最发展的形式。统一物内部非本质差别的普遍存在,决定了对立面之间中介环节存在的普遍性,决定了对立的相对性。因此,把握对立面之间的中介,就成为把握事物本质的不可或缺的认识环节。本文还以物理学中相互作用的理论和边缘科学的发展为例,阐释了唯物辩证法的中介理论对于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哲学
中介理论
唯物辩证法
对立面
边缘科学
对立统一规律
相互作用
互相融合
联系环节
范畴
原文传递
作为生命伦理学基本原则的完整性
被引量:
10
18
作者
陈慧珍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93,共10页
现代生物医学和生物科技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更多选择的同时,也意味着对人的干预日益增强。对人的干预是否具有合理性以及什么样的干预才是合理的,只有借助人的完整性概念才能获得伦理论证和辩护。完整性概念首先描述了人类存在的基本...
现代生物医学和生物科技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更多选择的同时,也意味着对人的干预日益增强。对人的干预是否具有合理性以及什么样的干预才是合理的,只有借助人的完整性概念才能获得伦理论证和辩护。完整性概念首先描述了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描述性的完整性概念同时又具有规范性含义:人之身心的完整性要求不被破坏和得到维护、受到尊重。作为生命伦理学基本原则的完整性要求:禁止对个体完整性侵犯的强迫性干预;促进治疗性自我申诉型干预的实现来保护人的完整性;允许自我增强型干预来尊重人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性
自我同一性
自我统一
自我叙述
自我创造
原文传递
透入物的深处——巴什拉物质想象理论释析
被引量:
8
19
作者
高艳萍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6-101,共6页
关键词
代表人物
巴什拉
想象
物质
诗学理论
诗歌形象
科学哲学家
文学批评
原文传递
技术哲学的两次还原
被引量:
8
20
作者
舒红跃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55,共6页
关键词
技术哲学
还原
技术对象
技术活动
技术知识
技术方法
专家学者
技术研究
技术化
奠基性
社会
原文传递
题名
试析闵一得之龙门方便法门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焕玲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哲学
所
出处
《中国道教》
2005年第5期33-39,共7页
关键词
龙门派
闵一得
法门
试析
江浙地区
王常月
全真教
教理
分类号
B956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罗斯金评美的四个错误观念
2
作者
魏怡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哲学
所
出处
《阴山学刊》
2011年第6期51-55,共5页
文摘
在提出典型美与活力美这两种美的形态之前,罗斯金首先评论了四种他认为对其美学思想构成一定威胁的美的观念——美即是真,美即有用,美来源于习惯,美取决于联想。在对这四种美学观念的分析中,罗斯金以神为中心的美学思想也可窥见一斑:美是上帝神性的永恒显现,能够将上帝的荣耀展现于我们面前,升华我们对上帝的赞美与崇拜。美具有永恒不变的客观性。人对于美的观照应该是直觉性、超功利的凝神观照,绝不应该把自己的意志(包括习惯和联想)凌驾于其上。而上述四种观念则违背了罗斯金这种关于美的主张。
关键词
罗斯金
美
真
用
习惯
联想
上帝
客观性
Keywords
John Ruskin
The true
The useful
Custom
The association of ideas
God
Objectivity
分类号
B83-06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善之辩
3
作者
张平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哲学
所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4年第10期19-24,共6页
文摘
《大希庇阿斯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美的可能性,以"美是难以说清的"结尾。《会饮篇》审视了爱与美的关系,爱的阶梯的终端是绝对纯粹永恒的美本身。《理想国》说明通过辩证法可以通达善本身。柏拉图从形而上学二元论出发,划分出"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一方面,柏拉图提出了美本身和善本身的问题;另一方面,柏拉图没有彻底认识清楚"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的关系,没有解释明白美和善的确切区别和联系。总体上讲,柏拉图的道德理想主义倾向使其将善置于美之上,美本身与善本身在终极意义上才是同一的。
关键词
美本身
爱与美
辩证法与善
以善统美
分类号
B83-091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似是故人来:电影《山河故人》中的文化内涵
4
作者
李雪华
姜晨
机构
滇西科技师范
学院
中
文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哲学
所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0-32,共3页
文摘
电影《山河故人》是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的贾樟柯在《天注定》后的又一力作,如果说《天注定》是一声发自内心的狂怒呐喊,《山河故人》则更像一曲娓娓唱来的挽歌。它不仅哀泣着被江山河流分隔的感情,更独特而深刻地分析了中国处于发展转型时期的种种社会现象,影片入围戛纳电影节、金马奖等多项大奖,不失为近年来一部难得的国产佳作。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贾樟柯
金马奖
文峰塔
戛纳电影节
时间线
三峡好人
山西汾阳
中学同学
商业片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和而不同”:作为一种文化观的意义和价值
被引量:
63
5
作者
方克立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哲学
系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2003年第1期26-33,共8页
文摘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是古老的中国哲学智慧。“和而不同”是世界的本来面貌与状态,也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和而不同”作为一种文化观,不仅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动力、途径和规律,而且在今天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化解文明冲突的最重要的思想指导原则。
关键词
文化观
“和而不同”
文化发展
价值
现实意义
文明冲突
文化交流
“文化自觉”
中国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技术异化批判——技术负面效应的人本考察
被引量:
53
6
作者
刘文海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哲学
系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1-114,共14页
文摘
本文不同意一些西方学者把现代文明社会中诸种社会病归咎于技术并冠之以“技术异化”的观点。作者通过对“技术异化”思想的历史考察与理论剖析,认为技术本质上是一种不自主的、中性的、着眼于物质目标的理性活动;“技术异化”的根源不在技术本身,而在于特定时期技术所处的社会背景;“技术异化”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异化,是由一定的社会建制造成的,因而通过社会改革可以消除“技术异化”。
关键词
技术异化
马尔库塞
负面效应
异化论
单向度的人
技术本质
人的创造性
技术进步
技术社会
生态哲学
分类号
N0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略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
33
7
作者
杨学功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哲学
系
出处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41-46,共6页
文摘
本文从社会转型和价值观念的概念界定入手 ,较详细地探讨和描述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基本特征和变革趋势。作者把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总的状况概括为“多元并存 ,新旧交替”八个字 。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价值观念
定义
中国
社会秩序观念
主体意识
人生理想
本位价值
分类号
B01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被引量:
32
8
作者
姚介厚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哲学
系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2001年第5期15-28,共14页
文摘
《诗学》是西方美学的开山杰作 ,它从哲学高度提炼魅力永恒的希腊艺术精神 ;以现实主义观点 ,探索希腊艺术的历史演变 ,总结其发展规律和创作原则 ,高度肯定艺术的社会功用 ;以哲学的睿智建树了西方第一个比较系统、合理的美学理论 ,深刻论述了艺术的本质 ,以悲剧为代表的艺术创作原则 ,以及艺术认知社会人生、教化伦理道德、陶冶审美情操的功用 ,真切体现了希腊艺术追求真善美的精神 ,对后世西方美学思想、艺术理论有深远影响 ,它的许多合理见解 。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诗学》
募仿说
悲剧
艺术
社会功能
审美移情
美学
伦理道德
认知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超真实”概念探析
被引量:
23
9
作者
马小茹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哲学
系
宝鸡文理
学院
马克思主义
学院
出处
《哲学分析》
CSSCI
2018年第5期115-134,199,共20页
文摘
随着所谓"后人"时代的到来,"超真实"作为"主词"不断彰显。"超真实"主要包含三层含义:从物质技术生成角度看,它是源于数字媒介模型的无"原本"拟像"复制"再生产;从"符号"与"真实"关系角度看,它是符号与"原型"真实的断裂与僭越,表现为一种能指符的真实取代真实本身的符号真实范式转换;从哲学角度看,它是"去真实"化的拟像真理(真实)。
关键词
超真实
符号
真实
超级写实主义
拟像
Keywords
hyper-reality
sign
reality
super-realism
simulacra
分类号
B80 [哲学宗教—思维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康德到列维纳斯——兼论列维纳斯在欧洲哲学史上的意义
被引量:
16
10
作者
叶秀山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哲学
系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2002年第4期28-35,共8页
文摘
列维纳斯以“伦理学”为“形而上学”,对于欧洲哲学的传统本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但是他却强调他的哲学源自柏拉图,近取康德,而与东方哲学传统无关。即使从表面上看,列维纳斯的立论已经和传统儒家思想相当接近,它们都是以“伦理”作为自己学问的基础。中国传统重伦理,而西方哲学重物理,这本是明显区别,几成常识;如今西方哲学家说,根据他们的传统,他们的“形而上学”正是“伦理学”,则迫使我们不能对这个问题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上。
关键词
黑格尔
海德格尔
现象学
存在
形而上学
伦理学
康德
列维纳斯
欧洲
哲学史
分类号
B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伯格曼的技术哲学及其启示
被引量:
14
11
作者
舒红跃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哲学
系
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56,F004,共5页
文摘
伯格曼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技术哲学家之一。他通过"器具范式""聚焦物"、"聚焦活动"等概念,论证和说明现代技术在改善人们生活的过程中具有本质上的局限性。他同时还把对技术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分析与对技术的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分析结合起来,试图全面地把握技术和当代生活的特点。
关键词
伯格曼
技术哲学
“器具范式”
“聚焦物”
“聚焦活动”
Keywords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device of paradigm
focus thing
enlightenment
分类号
N0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网络伦理的困境
被引量:
9
12
作者
刘须宽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哲学
系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6-39,共4页
关键词
评价对象
转变
二进位制
网络伦理
原子
数字
中心
本体论
物质
指称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自由、平等与正义的关系
被引量:
13
13
作者
王江松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哲学
系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7-44,共8页
文摘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自由、平等与正义这三个价值目标的相互关系:自由与平等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而正义正是要在自由与平等之间保持一种合理的张力,也就是说,既要满足自由与平等双方的诉求,又要限制双方走出自己的边界而侵害对方的合理诉求。
关键词
自由
平等
正义
分类号
D081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义量词的相关性质研究
被引量:
13
14
作者
张晓君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哲学
系
出处
《逻辑学研究》
2010年第3期67-79,共13页
基金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逻辑语义学研究(06BaZX022)"的资助
文摘
本文是笔者对S.Peters与D.Westerst(?)hl([7])的成果的拓展研究。首先介绍相关的概念。其次,笔者详细证明了类型为〈1,1〉的广义量词的对称性与单调性的关系定理。然后,笔者给出了该类量词的余对称性、余相交性和余驻留性定义,接着笔者提出并证明了关于这三个性质的四个定理,而且还详细证明了余对称性与单调性的关系定理。最后,笔者探讨了具有(余)驻留性和(余)对称性的〈1,1〉类型的广义量词的数字三角形的特点。由于〈1,1〉类型的广义量词在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所以,本文的研究对广义量词理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自然语言的计算机信息处理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
对称性
相交性
余对称性和余相交性
单调性
数字三角形
分类号
B81 [哲学宗教—逻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科技风险与社会责任
被引量:
10
15
作者
张锋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哲学
系
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6-59,103,共5页
文摘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的社会化、政治化和经济化,其本身的不确定性的后果以放大的形式在社会范围内扩展,使人们生活在一种风险社会的情境之中。实际上,风险既是一种人们的自身行为与其后果之间的可能性因果联系,又是一种社会建构过程。为了应对高科技风险可能对社会产生的威胁,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社会责任伦理。
关键词
高科技
风险
风险社会
社会责任
Keywords
the high technology
risk
risk socie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分类号
G301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福柯的疯癫史
被引量:
7
16
作者
吴奇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哲学
系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2003年第5期9-11,共3页
文摘
福柯是后现代思想的领军人物,他思想怪异,不拘一格。除了传统的知识论以外,他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疯癫、疾病、犯罪和性等“边缘”领域。在其成名作《疯癫与文明》中,福柯将常人当作自然现象或疾病的疯癫变成了一种文明现象,用历史的全新视角去看待。尽管他谈论的是“边缘”对象——疯癫,但他射击的靶子却是西方文化的主流——理性。
关键词
福柯
疯癫史
后现代思想
《疯癫与文明》
理性
西方文化
分类号
B08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论中介
被引量:
10
17
作者
王鹏令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哲学
系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1981年第2期151-166,共16页
文摘
本文从分析黑格尔哲学的中介概念入手,试图说明唯物辩证法关于中介概念各种含义的规定及其客观基础,以及中介概念在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认为,把握中介概念有助于全面理解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有助于克服在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上的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本文认为,任何一个对立统一物,都是包含众多组成部分、具有多种差别关系的复杂系统,而"对立"则是其内部各种差别关系中最尖锐或最发展的形式。统一物内部非本质差别的普遍存在,决定了对立面之间中介环节存在的普遍性,决定了对立的相对性。因此,把握对立面之间的中介,就成为把握事物本质的不可或缺的认识环节。本文还以物理学中相互作用的理论和边缘科学的发展为例,阐释了唯物辩证法的中介理论对于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
黑格尔哲学
中介理论
唯物辩证法
对立面
边缘科学
对立统一规律
相互作用
互相融合
联系环节
范畴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为生命伦理学基本原则的完整性
被引量:
10
18
作者
陈慧珍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哲学
系
出处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93,共10页
文摘
现代生物医学和生物科技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更多选择的同时,也意味着对人的干预日益增强。对人的干预是否具有合理性以及什么样的干预才是合理的,只有借助人的完整性概念才能获得伦理论证和辩护。完整性概念首先描述了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描述性的完整性概念同时又具有规范性含义:人之身心的完整性要求不被破坏和得到维护、受到尊重。作为生命伦理学基本原则的完整性要求:禁止对个体完整性侵犯的强迫性干预;促进治疗性自我申诉型干预的实现来保护人的完整性;允许自我增强型干预来尊重人的完整性。
关键词
完整性
自我同一性
自我统一
自我叙述
自我创造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透入物的深处——巴什拉物质想象理论释析
被引量:
8
19
作者
高艳萍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哲学
系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6-101,共6页
关键词
代表人物
巴什拉
想象
物质
诗学理论
诗歌形象
科学哲学家
文学批评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D665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技术哲学的两次还原
被引量:
8
20
作者
舒红跃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哲学
系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55,共6页
关键词
技术哲学
还原
技术对象
技术活动
技术知识
技术方法
专家学者
技术研究
技术化
奠基性
社会
分类号
F273.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N0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析闵一得之龙门方便法门
刘焕玲
《中国道教》
2005
2
原文传递
2
罗斯金评美的四个错误观念
魏怡
《阴山学刊》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美善之辩
张平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似是故人来:电影《山河故人》中的文化内涵
李雪华
姜晨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和而不同”:作为一种文化观的意义和价值
方克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2003
63
原文传递
6
技术异化批判——技术负面效应的人本考察
刘文海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53
原文传递
7
略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基本特征
杨学功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3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姚介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2001
32
原文传递
9
“超真实”概念探析
马小茹
《哲学分析》
CSSCI
2018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从康德到列维纳斯——兼论列维纳斯在欧洲哲学史上的意义
叶秀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2002
16
原文传递
11
伯格曼的技术哲学及其启示
舒红跃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论网络伦理的困境
刘须宽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9
原文传递
13
论自由、平等与正义的关系
王江松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广义量词的相关性质研究
张晓君
《逻辑学研究》
2010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高科技风险与社会责任
张锋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福柯的疯癫史
吴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2003
7
原文传递
17
论中介
王鹏令
《中国社会科学》
1981
10
原文传递
18
作为生命伦理学基本原则的完整性
陈慧珍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0
原文传递
19
透入物的深处——巴什拉物质想象理论释析
高艳萍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8
原文传递
20
技术哲学的两次还原
舒红跃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1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