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7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74
1
作者 何浚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0-57,共8页
公司治理结构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来说是崭新的,同时又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截至1996年底,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530家公司为样本,从公司的股权结构入手,分不同行业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了分析... 公司治理结构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来说是崭新的,同时又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截至1996年底,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530家公司为样本,从公司的股权结构入手,分不同行业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股权结构畸形、国有资本主体缺位、股东控制权残缺和经理人员的约束机制不健全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缺陷。此外,本文引入了“内部人控制度”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治理结构 实证分析 中国 股权结构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654
2
作者 裴长洪 倪江飞 李越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22,共18页
数字经济是一种更高级、可持续的经济形态,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手段对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起着前所未有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对数字经济的概念进行经济学解释的基础上,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了数字信息产品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和数字... 数字经济是一种更高级、可持续的经济形态,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手段对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起着前所未有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对数字经济的概念进行经济学解释的基础上,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了数字信息产品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和数字产业的特点,探讨了数字经济微观主体和共享经济的特征。本文认为,数字经济的出现使得传统经济学理论面临挑战,迫切需要理论研究和创新来解释这一新的经济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政治经济学 共享经济 理论创新
原文传递
R&D存量、知识函数与生产效率 被引量:609
3
作者 吴延兵 《经济学(季刊)》 2006年第4期1129-1156,共28页
本文运用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在测算R&D资本存量的基础上,构建了知识生产函数模型,进而研究了知识生产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本文的主要发现为:(1)在知识生产中,R&D人员比资本做出了更大的贡献,且知识生产过程... 本文运用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在测算R&D资本存量的基础上,构建了知识生产函数模型,进而研究了知识生产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本文的主要发现为:(1)在知识生产中,R&D人员比资本做出了更大的贡献,且知识生产过程表现出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的特征;(2)企业规模和绩效水平对知识生产效率没有显著的影响作用;(3)国有产权对知识生产效率具有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存量 知识函数 生产效率
原文传递
“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认识 被引量:492
4
作者 黄楚新 王丹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共5页
"互联网+"计划意味着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互联网已成为驱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引擎。对传统媒体来说,"互联网+"计划是推动媒体进行新一轮转型的外在动力和必要途径。传统媒体通过智能升级、运营升级、服务... "互联网+"计划意味着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互联网已成为驱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引擎。对传统媒体来说,"互联网+"计划是推动媒体进行新一轮转型的外在动力和必要途径。传统媒体通过智能升级、运营升级、服务升级等方式,可以利用互联网完成自身的创新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传统产业 产业升级 传统媒体转型
原文传递
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论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的人口因素 被引量:453
5
作者 王德文 蔡昉 张学辉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11,共10页
人口转变是挑战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 ,个人的生命周期和代际更替之间的相互叠加 ,通过劳动供给、储蓄和科技进步等渠道对长期经济增长施加影响。本文分析表明 ,人口转变使得中国从 2 0世纪 60年代中期开始享... 人口转变是挑战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 ,个人的生命周期和代际更替之间的相互叠加 ,通过劳动供给、储蓄和科技进步等渠道对长期经济增长施加影响。本文分析表明 ,人口转变使得中国从 2 0世纪 60年代中期开始享受人口红利 ,并一直持续到 2 0 1 5年前后。为了迎接人口老龄化冲击 ,中国需要通过扩大就业、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和建立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可持续的养老保障模式三条途径来充分挖掘未来潜在的人口红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人口转变 储蓄效应 增长效应 经济增长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人口结构
原文传递
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及经济、能源结构影响 被引量:424
6
作者 马丽梅 张晓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31,共13页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探讨中国31个省份本地与异地之间雾霾污染的交互影响问题以及经济变动、能源结构影响。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局域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污染的高聚集区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以及与...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探讨中国31个省份本地与异地之间雾霾污染的交互影响问题以及经济变动、能源结构影响。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局域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污染的高聚集区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以及与这两大经济增长极相连接的中部地区,本文认为产业转移是其重要原因,产业转移加深了地区间经济与污染的空间联动性,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显现。建立空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回归模型,发现污染水平与能源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变动息息相关。此外,雾霾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倒"U"型关系并不存在或还未出现,即随人均GDP的持续增长,污染水平不断上升。综合实证分析得到,邻近地区的产业转移所换取的环境质量改善仅仅是短期的。由于污染溢出的存在,环境规制更严格的地区,如北京、天津等地不能获得其规制的全部利益。治理雾霾,区域间联防联控势在必行。长期看,改变能源消费结构以及优化产业结构是治理雾霾的关键,而短期看,减少劣质煤的使用是较为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结构 PM2 5 空间溢出效应 产业转移
原文传递
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 被引量:378
7
作者 陈佳贵 黄群慧 +1 位作者 钟宏武 晓鸥(校对)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5,共12页
本文旨在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等多方面对我国大陆所有省级区域的工业化水平进行评价。基于经典工业化理论选定了地区工业化综合评价体系的构成指标和相应的标志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 本文旨在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等多方面对我国大陆所有省级区域的工业化水平进行评价。基于经典工业化理论选定了地区工业化综合评价体系的构成指标和相应的标志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采用最新的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测算出各地区工业化水平,并用主成分分析对评价结果予以检验。本文的基本结论是:2004年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地区结构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型,有向橄榄型结构演变的趋势;1995—2004年的10年中,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加速工业化阶段,但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工业化差距在不断拉大;2000年以后,工业结构升级代替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大部分地区工业化的主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工业化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经济转轨、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 被引量:313
8
作者 罗楚亮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0-106,共7页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 1 995、1 999及 2 0 0 2年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分析收入不确定性、失业风险、医疗支出不确定性及教育支出等因素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对城镇居民消...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 1 995、1 999及 2 0 0 2年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分析收入不确定性、失业风险、医疗支出不确定性及教育支出等因素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 ,但效应的大小也因这些因素的可预期性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增强政策的可预见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对化解居民收支风险将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转轨 中国 城镇居民 消费结构 收入分配 不确定性 消费水平 社会保障体系
原文传递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 被引量:297
9
作者 刘奕 夏杰长 李垚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42,共19页
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动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体系下向中高端跃升,对于中国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产业空间协同视角切入,通过对成本剩余和收益剩余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外部因素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 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动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体系下向中高端跃升,对于中国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产业空间协同视角切入,通过对成本剩余和收益剩余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外部因素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于制造业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创新性地使用基于偏最小二乘估计的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并利用2005—2013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耦合过程中外部因素的链条联系和传导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证实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特别是支持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之间高度关联、融合促进的内在联系;社会创新体系、综合交易成本、需求规模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间接作用于制造业升级,要素禀赋与政策环境也会对制造业升级产生正向的直接影响。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进制造业升级,应积极推动支持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引导制造企业剥离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同制造企业的紧密联系以及同第一知识基的有效对接,减少行政管制、降低准入门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制造业升级 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FDI对中国工业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贡献 被引量:165
10
作者 江小涓 李蕊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16,共12页
本文以实证分析为主 ,描述、分析了FDI对中国工业增长的重要贡献。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作用 ,体现在提供资金来源、改善投资效益、扩大产出、增加利税、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人力资源等许多方面。本文分别对上述方面进行描述和分析。结论... 本文以实证分析为主 ,描述、分析了FDI对中国工业增长的重要贡献。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作用 ,体现在提供资金来源、改善投资效益、扩大产出、增加利税、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人力资源等许多方面。本文分别对上述方面进行描述和分析。结论是 ,外资经济不仅推动着中国工业的持续增长 ,而且改变着中国工业增长的方式 ,提高了中国工业增长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外商直接投资 工业增长 技术进步 中国 工业投资 产业关联度 人力资源开发
原文传递
信息通信技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替代效应与渗透效应 被引量:280
11
作者 蔡跃洲 张钧南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0-114,共15页
信息通信技术(ICT)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分为替代效应和渗透效应。前者是由技术进步带来ICT产品价格下降,从而实现ICT资本对其他资本的替代,支撑经济增长;后者则是ICT作为通用目的技术能渗透和应用于各产业部门,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TFP),... 信息通信技术(ICT)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分为替代效应和渗透效应。前者是由技术进步带来ICT产品价格下降,从而实现ICT资本对其他资本的替代,支撑经济增长;后者则是ICT作为通用目的技术能渗透和应用于各产业部门,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而间接促进经济增长。本文依托Jorgenson及OECD的增长核算框架,对1977-2012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进行细致分解,据以分析ICT的两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ICT的替代效应体现为ICT资本对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仅为3.4%,但1990年以后呈非常明显的上升趋势,2010-2012年期间更是高达9.8%,接近同期TFP的贡献;(2)在ICT资本和TFP增长测算基础上进行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印证了渗透效应的存在。经济新常态下,充分发掘ICT的替代效应和渗透效应,有望为转变发展方式、保持中高速增长提供新的动力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通信技术 通用目的技术 替代效应 渗透效应 增长核算
原文传递
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及其政策含义 被引量:246
12
作者 陈迎 潘家华 谢来辉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25,共15页
近年来,中国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国际贸易内涵在产品中出口到国外,并没有在国内消费。本文从内涵能源的概念出发,应用基于投入产出表的能源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2002—2006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商... 近年来,中国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国际贸易内涵在产品中出口到国外,并没有在国内消费。本文从内涵能源的概念出发,应用基于投入产出表的能源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2002—2006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中国自1993年以来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但通过外贸商品进出口,中国是内涵能源的净出口大国。2002年,内涵能源出口总量约为4.1亿吨标煤,扣除内涵能源进口1.7亿吨标煤,内涵能源净出口达2.4亿吨标煤,约占当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6%,内涵排放净出口1.5亿吨碳。随着中国外贸进出口的快速增长,在不考虑部门投入产出结构性变化的条件下,2006年内涵能源净出口约为6.3亿吨标煤,比2002年增长162%。此外,本文还就测算可能的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并依据测算结果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内涵能源 投入产出分析 温室气体排放
原文传递
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差距 被引量:207
13
作者 姚枝仲 周素芳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44,共10页
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劳动力流动缩小地区差距的决定性作用。单纯的商品自由流动虽然能使地区间要素收入相等 ,但不能改变各地要素禀赋的差异 ,无法最终消除地区之间人均收入的差别 ;资本流动若不伴随着资本所有者的流动 ,资本收益就会返... 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劳动力流动缩小地区差距的决定性作用。单纯的商品自由流动虽然能使地区间要素收入相等 ,但不能改变各地要素禀赋的差异 ,无法最终消除地区之间人均收入的差别 ;资本流动若不伴随着资本所有者的流动 ,资本收益就会返回流出地 ,从而无法实现地区之间人均收入均等 ;劳动力流动除了能使地区间要素收入相等以外 ,还能改变各地区的需求结构 ,削平地区间要素禀赋差异 ,最终实现地区间人均收入均等。本文的经验分析表明 ,劳动力流动对缩小中国地区差距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由于中国劳动力流动受到较大限制 ,通过劳动力流动来缩小地区差距还有很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地区差距 经济差异 资本流动 商品流动
原文传递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的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基于中国宏观和产业数据的测算及分解 被引量:228
14
作者 蔡跃洲 付一夫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2-88,共17页
宏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分解为代表普遍技术进步的技术效应和要素流动配置的结构效应。本文利用中国宏观及产业数据,在增长核算基础上将TFP增长分解为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据以对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进行细致剖析。... 宏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分解为代表普遍技术进步的技术效应和要素流动配置的结构效应。本文利用中国宏观及产业数据,在增长核算基础上将TFP增长分解为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据以对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进行细致剖析。实证结果表明:(1)得益于后发优势,1978—2014年间中国经济增长整体质量较高,增长动力约1/3来自技术水平的普遍提升,而结构效应的作用仅为技术效应的1/5。(2)2005年以后,中外技术差距的缩小导致后发优势逐步衰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迅速下降;而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高,并维持了较高的TFP增长率;该趋势在二、三产业尤为突出,这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结果。(3)金融危机后,产能过剩的钢铁、水泥所属领域和"金融与保险"、"房地产"等细分行业技术停滞或倒退却积累了更大比重的要素,存在要素资源配置"逆技术进步倾向";要素驱动特征不断强化,至2014年才出现扭转迹象。宏观和产业TFP增长是未来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支撑。短期内应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将要素资源引导到技术和效率水平更高的细分行业,借助结构效应实现TFP增长;中长期则要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推动各行业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效应 结构效应 增长核算
原文传递
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 被引量:222
15
作者 潘家华 庄贵阳 +2 位作者 郑艳 朱守先 谢倩漪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8-101,共14页
虽然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共识,但各界对于低碳经济的概念界定却不统一。本文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低碳转型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制于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消费模式等多种驱动因... 虽然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共识,但各界对于低碳经济的概念界定却不统一。本文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低碳转型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制于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消费模式等多种驱动因素。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在概念上既有联系又存在差异,低碳实践必须消除对低碳经济概念认识上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消费排放 碳生产力 人文发展
原文传递
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 被引量:188
16
作者 沈家煊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23,共7页
按照Talmy( 2 0 0 0 )"核心语构架语言"和"附加语构架语言"的类型区分 ,论证汉语的动补结构基本上属于"附加语构架语言"类型 ,且在某些方面较强地表现出这种类型特征。但是汉语核心语和附加语的区分不明... 按照Talmy( 2 0 0 0 )"核心语构架语言"和"附加语构架语言"的类型区分 ,论证汉语的动补结构基本上属于"附加语构架语言"类型 ,且在某些方面较强地表现出这种类型特征。但是汉语核心语和附加语的区分不明显 ,因此汉语不是典型的"附加语构架语言"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补结构 汉语 “向心结构”理论 “附加语构架语言” “核心语构架语言”
原文传递
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工资差异及人力资本贡献 被引量:212
17
作者 张车伟 薛欣欣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25,65,共12页
本文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对我国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的工资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对工资差异进行分解后,本文发现,我国国有部门的工资优势中有80%以上来自于人力资本的优势,这说明人力资本在国有部门的工资决定中已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本文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对我国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的工资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对工资差异进行分解后,本文发现,我国国有部门的工资优势中有80%以上来自于人力资本的优势,这说明人力资本在国有部门的工资决定中已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人力资本对工资差异的贡献在工资分布区间并不均匀,它随着工资从高分位点到低分位点逐渐降低,与此对应的是工资溢价随工资从高分位点到低分位点逐渐升高。从工资差异看,在工资分布的高端——高知识高技能人才的密集区,工资差异完全体现为人力资本的差异,而在工资分布的低端——低技能劳动力的密集区,工资差异有很大一部分是人力资本无法解释的,也即溢价。本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国有部门"共享式"的工资决定模式。这种模式倾向于在压低高技能劳动力的报酬率的同时,抬高低技能劳动力的报酬率。所以国有部门的工资决定应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本的报酬机制,以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部门 非国有部门 工资差异 人力资本
原文传递
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151
18
作者 赵陵 宋少华 宋泓明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4-20,共7页
出口导向型增长假说假定出口增长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本文根据1 978- 1 999年中国的年度经济数据 ,在多变量的框架下对出口、GDP及名义有效汇率指数进行了协整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 Granger因果检验就出口导向型增长假... 出口导向型增长假说假定出口增长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本文根据1 978- 1 999年中国的年度经济数据 ,在多变量的框架下对出口、GDP及名义有效汇率指数进行了协整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 Granger因果检验就出口导向型增长假说是否适用于中国经济增长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短期内中国的出口增长确实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但从长期看这种效应并不明显。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 :中国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 ,应更多地关注国内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导向型增长假说 协整检验 因果检验 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 中国
原文传递
动态能力、技术范式转变与创新战略——基于腾讯微信“整合”与“迭代”微创新的纵向案例分析 被引量:222
19
作者 罗仲伟 任国良 +2 位作者 焦豪 蔡宏波 许扬帆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2-168,共17页
本文力图拓展动态能力的理论内涵,将其界定为企业在技术范式转变时期应对混沌、复杂环境的整合与重构能力。据此架构了一个基于动态能力、技术范式和创新战略行为之间半交互影响的理论框架,用以分析技术范式转变时期企业动态能力对其创... 本文力图拓展动态能力的理论内涵,将其界定为企业在技术范式转变时期应对混沌、复杂环境的整合与重构能力。据此架构了一个基于动态能力、技术范式和创新战略行为之间半交互影响的理论框架,用以分析技术范式转变时期企业动态能力对其创新战略行为的支撑机制和作用机理。依托这一理论框架,文章尝试打开近期移动互联网业界热点问题——"微创新"的黑箱,对腾讯微信的"整合"与"迭代"微创新战略进行了深度纵向案例研究。研究发现微信微创新战略成功的机理是,在强大的动态能力支撑条件下,抓住了技术范式变化的战略机遇,通过有效的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以及强大的跨界(跨地域、跨行业、跨企业)虚拟整合能力,将从组织内外部搜索、学习到的分散的技术知识,基于用户信息体验消费对创新活动进行快速、反复、精确迭代,领导竞争对手、合作伙伴、先导顾客进行开放式的协同创新,并通过有效的微创新质量控制,降低创新失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成为支撑移动互联网时代第三方服务的平台级产品,最终实现颠覆式创新和价值创造。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丰富、升华了动态能力的理论内涵,从技术范式的高度对互联网企业微创新战略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开拓性分析,阐释了技术范式转变时期动态能力对创新战略的动力支撑机制,为处在技术范式变革中的互联网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范式 动态能力 微创新 创新战略 案例研究
原文传递
经济法与社会公共性论纲 被引量:159
20
作者 王保树 邱本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2-74,共13页
经济法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的本质特征在于社会公共性。社会公共性的凸显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和反映的社会要求,使经济法应运而生。社会公共性是经济法的核心范畴。社会公共性决定并表现在经济法的产生、经济法的价值、经济法的主体、经济... 经济法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的本质特征在于社会公共性。社会公共性的凸显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和反映的社会要求,使经济法应运而生。社会公共性是经济法的核心范畴。社会公共性决定并表现在经济法的产生、经济法的价值、经济法的主体、经济法的权力(利)和义务,经济法的属性等各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 社会公共性 社会法 权利 义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