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39篇文章
< 1 2 2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 被引量:454
1
作者 费孝通 《中国社会科学》 1980年第1期147-162,共16页
本文分析了我国民族情况的特点,以说明我国发生民族识别问题的背景;并用具体例子说明在民族识别的科研工作中怎样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对中国各民族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我国民族识别研究还要继续进行。本文对当前有待研究的民族... 本文分析了我国民族情况的特点,以说明我国发生民族识别问题的背景;并用具体例子说明在民族识别的科研工作中怎样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对中国各民族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我国民族识别研究还要继续进行。本文对当前有待研究的民族识别问题提出了意见,希望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有所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识别 民族成分 各民族 达斡尔 识别问题 语言分析 苦聪人 单一民族 聚居区
原文传递
中国居民财产分布不均等及其原因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308
2
作者 李实 魏众 丁赛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5,共12页
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1995年和2002年调查数据,本文对中国居民财产分布的不均等情况进行了描述,对这一不均等状况进行了分析。本文发现,中国居民的财产分布差距出现了快速而且明显扩大的趋势,这一扩大的趋势主要... 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1995年和2002年调查数据,本文对中国居民财产分布的不均等情况进行了描述,对这一不均等状况进行了分析。本文发现,中国居民的财产分布差距出现了快速而且明显扩大的趋势,这一扩大的趋势主要来自于城乡之间差距的急剧拉大。其中,城镇公有住房的私有化过程既造成了此间城镇财产差距的缩小,同时又扩大了城乡之间乃至全国财产的收入差距;而随着土地收益的下降,土地价值在农村居民财产总值中相对份额降低,造成其原本具有的缩小全国财产差距的作用减弱。另外,本文还认为,居民的金融资产对总财产分布不平等的推动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财产 分布 经验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原因 2002年 1995年 经济研究所 调查数据 收入分配 中国居民 公有住房 收入差距 土地收益 土地价值 推动作用 金融资产 课题组 私有化 不平等 城乡 城镇 份额 农村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 被引量:323
3
作者 王延中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123,共8页
本文回顾梳理了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创新发展。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主线。文章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本文回顾梳理了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创新发展。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主线。文章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中心任务,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维护国家统一、做好民族工作、决胜全面小康的重大意义,指出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路,对做好相关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 中华民族 共同体 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状及其走向 被引量:232
4
作者 王希恩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16,共9页
本文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向作了宏观分析。文章认为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的强烈冲击以及国家和社会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着力弘扬的双重作用 ,使当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呈现出复兴、衰退和变异并存的状况 ;而随着现代化进... 本文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向作了宏观分析。文章认为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的强烈冲击以及国家和社会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着力弘扬的双重作用 ,使当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呈现出复兴、衰退和变异并存的状况 ;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尤其是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和中国加入WTO的完成 ,这种状况将持续存在并加剧或扩展。为此 ,文章提出了正确对待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传统文化 中国 社会环境 政府职能
原文传递
民族的融合、交融及互嵌 被引量:150
5
作者 王希恩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44,324,共12页
民族融合、交融和互嵌有着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交融"不同于"融合",它强调的只是相互接纳、吸收、包容和认同,是"融合"的进行时态或过程,不是结果。在社会结构的诸多领域中,分层结构、从业结构和人口分... 民族融合、交融和互嵌有着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交融"不同于"融合",它强调的只是相互接纳、吸收、包容和认同,是"融合"的进行时态或过程,不是结果。在社会结构的诸多领域中,分层结构、从业结构和人口分布结构与民族结构的重合是民族隔阂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影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具体障碍。所谓"推进建立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就是打破民族结构与其他社会结构的重合,使不同民族成员掺杂或嵌入到其他社会结构中去,从而为消除民族隔阂、实现交融创造条件。从聚居到杂居再到散居是民族过程在族体分布形态上的演进规律,也是民族实现交融的一种基本趋势。居住结构的互嵌应当在分层结构和从业结构互嵌的基础上得以推进,着重需要打破的是妨碍民族交往、对现代生活进步和发展形成障碍的"社区环境",而不是全部的民族聚居和杂居,因此应特别注重相互接纳和包容的软环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融合 交融 互嵌 社会结构
下载PDF
中文“民族”一词源流考辨 被引量:120
6
作者 郝时远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69,共10页
民族研究学界长期认为 ,中文“民族”一词不见于中国古代文献 ,是近代由日本创造并传入中国的外来词 ,这一通行多年且似乎已成定论的观点缺乏根据。在中国古代文献中 ,“民族”作为名词形式应用于宗族之属和华夷之别的一些例证 ,证明了... 民族研究学界长期认为 ,中文“民族”一词不见于中国古代文献 ,是近代由日本创造并传入中国的外来词 ,这一通行多年且似乎已成定论的观点缺乏根据。在中国古代文献中 ,“民族”作为名词形式应用于宗族之属和华夷之别的一些例证 ,证明了“民族”一词是古汉语固有的名词。在近代中文文献中 ,现代意义的“民族”一词出现在 19世纪 30年代。日文中的“民族”一词见诸 19世纪70年代翻译的西方著述之中 ,系受汉学影响的结果。但是 ,“民族”一词在日译西方著作中明确对应了volk、ethnos和nation等词语 ,这些著作对nation等词语的定义及其相关理论 ,对清末民初的中国民族主义思潮产生了直接影响。“民族”一词不属于“现代汉语的中 -日 -欧外来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外来词 词语 名词 词形 现代汉语 词源 中国古代文献 中文文献 证明
原文传递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民族关系 被引量:94
7
作者 郝时远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3,共13页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依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为出发点,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依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为出发点,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民族发展与“两种资源”保护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针对学术界在观察、思考我国民族问题方面及相关的国际比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个别观点,结合国内外民族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做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巩固和发展 国际比较研究 民族问题 坚持和完善 理论与实践 工作主题 繁荣发展 民族发展 各民族 出发点 学术界 国内外
原文传递
族际政治民主化:多民族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被引量:94
8
作者 王建娥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1,共11页
多民族国家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族际关系的和谐。多民族国家族际关系的核心是政治关系。多民族国家采取民主的方式处理族际政治关系,不仅是主权在民原则的自然引申,也是国家公共权力合法性的题中之意,更是多民族国家创造各民族政... 多民族国家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族际关系的和谐。多民族国家族际关系的核心是政治关系。多民族国家采取民主的方式处理族际政治关系,不仅是主权在民原则的自然引申,也是国家公共权力合法性的题中之意,更是多民族国家创造各民族政治认同、维护民族团结、建构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当代世界许多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已经倾向于承认和重视少数民族政治权利的制度保障,表现出族际政治民主化的趋势。本文试从国际比较的视角,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当代多民族国家内部族际政治民主化问题略做探讨,以期有助于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重视民族关系的政治协调和制度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认同 民族集体权益 族际政治民主 社会和谐
原文传递
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 被引量:97
9
作者 范俊军(译) +1 位作者 宫齐(译) 胡鸿雁(译)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61,共11页
语言多样性是人类最重要的遗产。每一种语言都蕴藏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智慧,任何一种语言的消亡都将是整个人类的损失。
关键词 语言濒危 语言多样性 文化智慧 人类
原文传递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活力排序研究 被引量:90
10
作者 孙宏开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0,共5页
对语言的活力程度进行排序,旨在分清轻重缓急,先抢救处在最濒危状态的语言,并为其提供理论依据。根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活力研究的测试的综合指标,并对中国一百多种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活力排序。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语言活力 排序
下载PDF
Ethnos(民族)和Ethnic group(族群)的早期含义与应用 被引量:71
11
作者 郝时远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0,共10页
英文ethnic是希腊语ethnos拉丁化的形容词形式 ,对应中文的直译可理解为“族”或“族的” ,属于人类社会“族类共同体”应用范畴。该词在英文中没有形成名词形式 ,在与group连用后形成了复合名词ethnicgroup形式。在 2 0世纪 6 0年代中... 英文ethnic是希腊语ethnos拉丁化的形容词形式 ,对应中文的直译可理解为“族”或“族的” ,属于人类社会“族类共同体”应用范畴。该词在英文中没有形成名词形式 ,在与group连用后形成了复合名词ethnicgroup形式。在 2 0世纪 6 0年代中期以后 ,ethnicgroup一词在美国和西欧国家的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流行开来 ,用以分析这些国家基于种族、民族、语言、宗教、文化、习俗等要素基础上的“认同群体”。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ethnicgroup这一术语在世界范围流行开来 ,在引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时 ,中文翻译为“民族”、“民族集团”、“种族”、“族裔群体”和“族群”等 ,其中以“族群”最为通行。但是 ,学界在研究和应用这一术语时 ,缺乏对ethnos及其派生的ethnic和ethnicgroup源流的关注。本文就这一术语在西方国家早期 (2 0世纪 70年代以前 )的含义演变和应用情况做一梳理 ,并指出了这一术语的流行属于西方国家“族类政治化”裂变的产物及其表现出的“后现代”话语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译中 Ethnos 民族 EthnicGroup 族群 早期含义 应用
原文传递
民族分裂主义与恐怖主义 被引量:71
12
作者 郝时远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共11页
本文认为 ,民族分裂主义是民族主义极端性的产物 ,与暴力恐怖主义具有天然的联系。当代民族分裂主义是对民族国家的误读和民族自决权滥用的结果。文章对当代世界奉行暴力恐怖活动的民族分裂主义进行了分类 ,揭示了产生民族分裂主义的历... 本文认为 ,民族分裂主义是民族主义极端性的产物 ,与暴力恐怖主义具有天然的联系。当代民族分裂主义是对民族国家的误读和民族自决权滥用的结果。文章对当代世界奉行暴力恐怖活动的民族分裂主义进行了分类 ,揭示了产生民族分裂主义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 ,作者指出恐怖组织利用某些民族、宗教矛盾和民众情绪进行暴力恐怖活动的目的 ,是为了维护其以极端性和残暴性建立的“权威地位”和左右民众的能力。所以 ,不能将具有种族、民族和宗教背景的恐怖主义组织视为相关群体的代表 ,否则 ,只能扩大恐怖主义势力的群众基础 ,助长恐怖主义势力的嚣张气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民族分裂主义 恐怖主义
原文传递
广西平话概论 被引量:47
13
作者 梁敏 张均如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4-32,共9页
关键词 平话方言 广西平话 广州话 南宁白话 汉语方言 粤方言 桂南平话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北平话 西南官话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城市民族关系研究 被引量:50
14
作者 郑信哲 周竞红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59,共8页
本文以少数民族人口流迁与城市民族关系为主题 ,分析少数民族人口流迁的背景、现状及其趋势 ,阐述少数民族人口流迁与城市民族关系问题的关联性 ,强调了城市民族关系问题的重要性 ,提出了建立健全协调城市民族关系、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 本文以少数民族人口流迁与城市民族关系为主题 ,分析少数民族人口流迁的背景、现状及其趋势 ,阐述少数民族人口流迁与城市民族关系问题的关联性 ,强调了城市民族关系问题的重要性 ,提出了建立健全协调城市民族关系、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新机制的迫切性及其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城市民族关系 关联性 流动人口 管理
下载PDF
民族共治论——对当代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事实的认识 被引量:62
15
作者 朱伦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5-105,共11页
本文通过对当代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生活的考察 ,揭示了民族共治是与民族自治同时存在的事实。民族共治有两个层面 :一是各民族对国家的共治 ;一是有关民族对民族杂居地区的共治。作者认为 ,所谓民族共治 ,就是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 ,由各... 本文通过对当代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生活的考察 ,揭示了民族共治是与民族自治同时存在的事实。民族共治有两个层面 :一是各民族对国家的共治 ;一是有关民族对民族杂居地区的共治。作者认为 ,所谓民族共治 ,就是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 ,由各民族共同造就的以共和为目标、以权益平衡发展为取向、以民族关系良性互动为核心的政治结构、运作机制和实现工具。作者指出 ,对民族共治现象进行理论阐释 ,证明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正确认识自治和共治的辩证关系 ,是建立完整的民族政治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国家 族际政治 自治 共治
原文传递
差序格局:从“乡村版”到“城市版”——以迁移者的城市就业为例 被引量:66
16
作者 张继焦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0-59,共10页
在以往的城市流动人口研究中 ,人们习惯于把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视为经典 ,本文则对差序格局理论在城市研究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反思。笔者在“乡村版”差序格局的基础上 ,提出了“城市版”差序格局这个分析框架。笔者还采用网络关系分析... 在以往的城市流动人口研究中 ,人们习惯于把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视为经典 ,本文则对差序格局理论在城市研究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反思。笔者在“乡村版”差序格局的基础上 ,提出了“城市版”差序格局这个分析框架。笔者还采用网络关系分析理论和方法 ,对北京和深圳迁移者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 ,丰富了差序格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格局 北京 城市就业 网络关系 理论 乡村 分析框架 城市流动人口 丰富 习惯
原文传递
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民族问题的解决——评民族问题的“去政治化”与“文化化” 被引量:60
17
作者 陈建樾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3,共13页
一种包容多元、融汇一体的族际关系,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得以顺利构建的基本前提。族际关系的和谐首先来自于制度安排是否适合国情,其次来自于针对少数民族权利保障和特别优惠的政策、措施是否有效。尽管学术视角有所不同,但民... 一种包容多元、融汇一体的族际关系,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得以顺利构建的基本前提。族际关系的和谐首先来自于制度安排是否适合国情,其次来自于针对少数民族权利保障和特别优惠的政策、措施是否有效。尽管学术视角有所不同,但民族理论和政治学都将民族问题视为一个建构于民族利益之上的政治事项。试图将民族问题“非政治化”、“去政治化”和“文化化”显然是缘木求鱼。本文从构建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的制度与政策层面入手,分别研究了多民族国家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制度架构和政策路径,同时对一些学者关于“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国家 和谐社会 民族问题 “去政治化” “文化化” 族际关系 制度安排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民族工作 被引量:56
18
作者 周竞红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14,共7页
本文在研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构成和城市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断增长趋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城市民族工作在内容、范围、方式方面均应作出适应性的调整。城市民族工作应更注重政策环境的建设 ,注重法制建设 ,注重少数民族人口流出地和流入... 本文在研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构成和城市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断增长趋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城市民族工作在内容、范围、方式方面均应作出适应性的调整。城市民族工作应更注重政策环境的建设 ,注重法制建设 ,注重少数民族人口流出地和流入地政府之间的密切合作与协调 ,建立起更有效的机制 ,从而有效地管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民族工作 少数民族 流动人口
原文传递
略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及其影响 被引量:51
19
作者 郑信哲 《满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2,共10页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其人口流动变得日趋活跃。本文以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为主题,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背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特点及其趋势,分析...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其人口流动变得日趋活跃。本文以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为主题,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背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特点及其趋势,分析探讨了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给城市民族关系和少数民族社会发展带来的多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人口流动 研究
下载PDF
西夏文本《碎金》研究 被引量:64
20
作者 聂鸿音 史金波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8-17,90-91,共12页
《碎金》为西夏世俗文献中很重要的一种,其编排方法和叙事列名的大致顺序与汉文《千字文》相仿。仅有千言,内容丰富。"番姓名"和具有双关意义的汉姓这两部分最引人注目。
关键词 西夏 碎金 番姓名 双关意义 碎金汉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