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何谓融合文化工业——粉丝、同人与媒体资本 |
郑熙青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21 |
11
|
|
2
|
早期中国与神话历史研究——关于中国文学人类学“四重证据法”的对话 |
谭佳
韩鼎
李川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8
|
|
3
|
认同与表演:互联网时代的粉丝文化研究 |
郑熙青
谭佳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CSSCI
|
2022 |
5
|
|
4
|
发明一种新文体:近代革命传说的生产 |
祝鹏程
|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
2023 |
4
|
|
5
|
采风:一种文明生成方式的古今流变 |
祝鹏程
|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6
|
有温度的传承——《民间文化论坛》的学术担当 |
安德明
|
《民间文化论坛》
|
2017 |
1
|
|
7
|
陶立璠民俗研究的国际视野及学术交流的开拓——以创办和操持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为例 |
邹明华
|
《民间文化论坛》
|
2021 |
0 |
|
8
|
从关公传说看事实向文化的演化 |
邹明华
|
《民间文化论坛》
|
2017 |
0 |
|
9
|
申遗与履约: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进程看中国实践与中国经验 |
巴莫曲布嫫
|
《民俗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4
|
|
10
|
神话批评的张力与限度:以国际重述神话现象为中心 |
谭佳
|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11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合作机制鸟瞰——以2003年《公约》名录体系的发展现状为中心 |
巴莫曲布嫫
|
《民间文化论坛》
|
2022 |
6
|
|
12
|
格萨尔史诗的新实践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丹珍草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13
|
原创·互融·多元——当代藏语文学的传承创新发展 |
丹珍草
|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4
|
从“写给故乡”到“少年中国”——《夏潮》杂志与“唱自己的歌”运动 |
郑海娟
|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5
|
为陈映真辩护:吕正惠的诠释观念初论 |
张重岗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23 |
0 |
|
16
|
交流框架中格萨(斯)尔音乐的叙事指涉 |
姚慧
|
《中国音乐》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7
|
文本谱系中史诗演述与音乐的创编策略——以六位藏蒙格萨(斯)尔歌手为例 |
姚慧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8
|
赫哲族伊玛堪歌手传承路径探析:以三个家族为例 |
高荷红
|
《黑龙江民族丛刊》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9
|
如何让历史文献更充分向我们敞开……——从雷锋一则日记的读解说起 |
贺照田
|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20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研究——以审查机构及其运作机制为中心 |
朱刚
|
《民间文化论坛》
|
2022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