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6篇文章
< 1 2 1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研究 被引量:610
1
作者 马茹 罗晖 +1 位作者 王宏伟 王铁成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0-67,共8页
本文在深入剖析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比分析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态势及其在高质量供给、高质量需求、发展效率、经济运行和对外开放五大分维度表现。结果表明:中国经济高... 本文在深入剖析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比分析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态势及其在高质量供给、高质量需求、发展效率、经济运行和对外开放五大分维度表现。结果表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致呈现东部、中部和东北部、西部依次递减的区域非均衡态势。北京和上海组成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从供给、需求、效率、运行和开放五大方面全方位推进地区高质量发展。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大省构成"第二梯队",五大分指数跻身全国前列。绝大多数中部、东北部省份组成"第三梯队",在一些分维度存在明显短板。广大西部省份组成"第四梯队",五大分指数位于全国中部或中部靠后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 区域非均衡
下载PDF
国家高新区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吗 被引量:469
2
作者 袁航 朱承亮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0-77,共18页
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新时代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利用1994—2015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国家高新区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1)国家高新区能显著促进... 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新时代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利用1994—2015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国家高新区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1)国家高新区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但未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质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即未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2)国家高新区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成长周期异质性,"成熟型"国家高新区较"成长型"国家高新区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3)在"一市一区"与"一市多区"两种布点情形下,国家高新区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不存在明显差异,均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抑制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质;(4)国家高新区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质的影响不存在区域差异,但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具体而言,东部发达城市的国家高新区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中西部欠发达城市的国家高新区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了显著抑制作用。本文从引进高端人力资本、加快全产业链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区位优势产业,以及积极推进"三次创业"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高新区 产业结构高度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 双重差分法
原文传递
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 被引量:450
3
作者 刘生龙 胡鞍钢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2-82,共11页
利用2008年中国交通部省际货物运输周转量的普查数据,本文在引力方程的基础之上引入交通变量,以此来验证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2008年中国省际贸易的边界效应处于6—21之间,这一数值与发达国家之间... 利用2008年中国交通部省际货物运输周转量的普查数据,本文在引力方程的基础之上引入交通变量,以此来验证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2008年中国省际贸易的边界效应处于6—21之间,这一数值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的边界效应值比较接近;(2)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对中国的区域贸易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3)交通基础设施越发达,则边界效应越低,说明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中国区域贸易量的增加主要是促进了省际之间的贸易增加。所有这些均表明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区域一体化 引力模型 边界效应 工具变量
原文传递
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及经济、能源结构影响 被引量:424
4
作者 马丽梅 张晓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31,共13页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探讨中国31个省份本地与异地之间雾霾污染的交互影响问题以及经济变动、能源结构影响。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局域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污染的高聚集区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以及与...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探讨中国31个省份本地与异地之间雾霾污染的交互影响问题以及经济变动、能源结构影响。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局域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污染的高聚集区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以及与这两大经济增长极相连接的中部地区,本文认为产业转移是其重要原因,产业转移加深了地区间经济与污染的空间联动性,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显现。建立空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回归模型,发现污染水平与能源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变动息息相关。此外,雾霾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倒"U"型关系并不存在或还未出现,即随人均GDP的持续增长,污染水平不断上升。综合实证分析得到,邻近地区的产业转移所换取的环境质量改善仅仅是短期的。由于污染溢出的存在,环境规制更严格的地区,如北京、天津等地不能获得其规制的全部利益。治理雾霾,区域间联防联控势在必行。长期看,改变能源消费结构以及优化产业结构是治理雾霾的关键,而短期看,减少劣质煤的使用是较为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结构 PM2 5 空间溢出效应 产业转移
原文传递
新技术革命下人工智能与高质量增长、高质量就业 被引量:363
5
作者 蔡跃洲 陈楠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22,共20页
研究目标:总结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技术-经济特征,厘清其对宏观经济增长、劳动就业及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就人工智能热潮下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演进趋势进行展望,并给出应对思路和建议。研究方法:以前沿文献和增长理论、发展... 研究目标:总结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技术-经济特征,厘清其对宏观经济增长、劳动就业及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就人工智能热潮下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演进趋势进行展望,并给出应对思路和建议。研究方法:以前沿文献和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对人工智能的技术-经济特征和影响机制进行梳理;通过数据整理和趋势分析,就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分配可能受到影响进行情景分析。研究发现:人工智能的渗透性、替代性、协同性和创造性四项技术-经济特征,能推动国民经济各领域各部门高质量增长,而其自身规模壮大也有助于增长质量的提升。人工智能及自动化推进中,替代效应与抑制效应作用下就业总量将保持基本稳定,但结构性冲击不可避免。中间层岗位容易被替代,就业结构将呈两极化趋势;伴随结构调整,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将降低,被替代行业中教育和技能水平较低、年龄偏大人群所受损失最大,并扩大收入差距。劳动成本攀升将加速人工智能在中国的推广应用,有力支撑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但岗位结构与年龄构成错配和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相叠加,可能在中短期内造成较为严重的结构性失业,扩大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研究创新:归纳提炼出新式人工智能的技术-经济特征及其对增长、就业的作用机制,就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可能出现的情景进行推演预判。研究价值:及早警示人工智能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从产业政策、行业规制、社会保障和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经济特征 高质量增长 就业结构 分配格局
原文传递
中国居民消费函数的理论与验证 被引量:300
6
作者 余永定 李军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本文认为 ,西方的传统消费理论无法说明中国消费者的行为特征。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有两个重要特点 ,一是居民的消费支出安排具有显著的阶段性 ,二是在其生命的不同阶段一般都存在一个特定的支出高峰以及一个相应的储蓄目标。文章根据上述... 本文认为 ,西方的传统消费理论无法说明中国消费者的行为特征。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有两个重要特点 ,一是居民的消费支出安排具有显著的阶段性 ,二是在其生命的不同阶段一般都存在一个特定的支出高峰以及一个相应的储蓄目标。文章根据上述特点 ,运用以选择理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 ,从而推导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宏观消费函数 ,并根据实际统计数据作了检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消费者 消费函数 消费行为 选择理论
原文传递
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44
7
作者 张友国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0-133,共14页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了1987年至2007年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GDP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时期内,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使中国的GDP碳排放强度下降了66.02%。其中,生产部门能源强度、需求直接能源...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了1987年至2007年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GDP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时期内,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使中国的GDP碳排放强度下降了66.02%。其中,生产部门能源强度、需求直接能源消费率的持续下降和能源结构的变化分别使碳排放强度下降了90.65%、13.04%和1.16%,但是需求衡量的分配结构、三次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内结构、制造业内结构变化以及进口率和中间投入结构的变化却分别导致碳排放强度上升了4.61%、2.50%、1.02%、3.85%、2.89%和27.63%。此外,本文还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对有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些重要政策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碳排放强度 投入产出结构分解
原文传递
我国资产的估算 被引量:282
8
作者 贺菊煌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8期24-27,共4页
资产数据是基础性的经济数据.许多重要经济问题的研究(如生产能力的计算,经济效果的测定等)都离不了它。在我国现有统计资料中,有关资产的数据很不全面:基本上只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资产数字,而没有非全民所有制单位的资产数字。这样,就... 资产数据是基础性的经济数据.许多重要经济问题的研究(如生产能力的计算,经济效果的测定等)都离不了它。在我国现有统计资料中,有关资产的数据很不全面:基本上只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资产数字,而没有非全民所有制单位的资产数字。这样,就很难对许多重要经济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而且,现有资产数据不是按可比价格计算的,不便于经济动态问题的研究。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的资产作了一番估算。我们估算了历年按可比价格计算的生产性资本和非生产性资产,以及1985年和1990年一二三产业的资本。现将估算方法及估算结果简要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估算 企业
原文传递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 被引量:334
9
作者 刘伟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67,共4页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而形成的教育理念。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进行科学界定,分析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学科的定位,制定多样化的教育模式有助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的实施,促进学生创...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而形成的教育理念。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进行科学界定,分析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学科的定位,制定多样化的教育模式有助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的实施,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精神 创业能力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中国环境政策的总体评价 被引量:270
10
作者 张晓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8-99,共12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的比较分析,指出尽管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同时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但在尚未完成工业化、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个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其环境恶化... 本文通过对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的比较分析,指出尽管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同时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但在尚未完成工业化、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个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其环境恶化的速度却明显低于GDP增长速度,这是与流行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描述的阶段性特征不相一致的。文章将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归结于中国政府实施的环境政策的作用,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环境政策比较成功地控制了经济快速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并且中国的技术进步水平提高幅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中国环境政策 环境质量 世界银行 环境问题 污染物 经济损失估算 数据来源 工业固体废弃物 环境经济学家
原文传递
数据要素对高质量发展影响与数据流动制约 被引量:329
11
作者 蔡跃洲 马文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83,共20页
研究目标:从数据要素内涵出发,归纳其基本特性和主要技术-经济特征,提炼其影响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考察数据流动状况,分析制约因素,就促进数据有序流动、支撑高质量发展给出建议。研究方法:依托技术创新、经济增长、信息经济学相关理论... 研究目标:从数据要素内涵出发,归纳其基本特性和主要技术-经济特征,提炼其影响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考察数据流动状况,分析制约因素,就促进数据有序流动、支撑高质量发展给出建议。研究方法:依托技术创新、经济增长、信息经济学相关理论,运用归纳演绎方法,开展机制的分析提炼;基于数据整理和比对间接反映数据要素流动状况,从大国博弈角度剖析若干跨境数据流动重大事件及对中国的挑战。研究发现:比特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生产要素,具备关键要素低成本、大规模可获得的基本特性和非竞争性、低复制成本、非排他性、外部性、即时性等技术-经济特征。这些特性和技术-经济特征是数据要素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实现价值创造能力倍增、增加消费者剩余和福利、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也衍生出隐私泄露、数据垄断等问题,对增长和福利造成负面影响。中外数据流动共享的现状不尽人意,存在权属关系、权益分配、价值评估、隐私保护等制约因素,根源也来自数据要素的技术-经济特征。跨境数据流动涉及数据主权和国家安全,情形复杂;欧美之间长期博弈,2017年后欧美日又加强合作对华压制,中国面临巨大挑战。应做好价值评估、权属界定、隐私和数据安全边界、跨境流动国际协作等基础性工作,促进数据充分有序流动。研究创新:提炼出数据要素基本特性和技术-经济特征,厘清其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和传导机制,梳理数据流动的制约因素。研究价值:全面刻画数据要素影响数字经济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明确数据流动的障碍及中国面临的挑战,为更好发挥其支撑作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据要素 技术-经济特征 高质量发展 数据流动
原文传递
货币政策立场与银行风险承担--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实证研究(2000--2010) 被引量:305
12
作者 张雪兰 何德旭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44,共14页
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0年间的经济金融数据,应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法,考察我国货币政策立场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政策立场显著影响银行风险承担,且受市场结构及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征的影响。这说明从金融稳定的视角... 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0年间的经济金融数据,应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法,考察我国货币政策立场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政策立场显著影响银行风险承担,且受市场结构及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征的影响。这说明从金融稳定的视角来看,货币政策并非中性,我国应将货币政策纳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加强其与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配合,以促进经济金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立场 风险承担 金融稳定 宏观审慎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Ⅱ):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 被引量:257
13
作者 林而达 许吟隆 +18 位作者 蒋金荷 李玉娥 杨修 张建云 李从先 吴绍洪 赵宗群 吴建国 居辉 严昌荣 王守荣 刘允芬 杜碧兰 赵成义 秦保芳 刘春蓁 黄朝迎 张小全 马世铭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6年第2期51-56,共6页
已经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影响是显著的、多方面的。各个领域和地区都存在有利和不利影响,但以不利影响为主,未来的气候变暖将会对中国的生态系统、农业以及水资源等部门和沿海地区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采取适应措施可以减轻气候变化的不利... 已经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影响是显著的、多方面的。各个领域和地区都存在有利和不利影响,但以不利影响为主,未来的气候变暖将会对中国的生态系统、农业以及水资源等部门和沿海地区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采取适应措施可以减轻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应将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中。由于我国科学研究的相对不足和科学认识能力的局限,目前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方法和结果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应当加强区域适应气候变化的案例研究、扩大研究领域、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的研究,以降低影响评估的不确定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适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气候变化 气候情景 影响评估 适应措施 不确定性
下载PDF
信息通信技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替代效应与渗透效应 被引量:280
14
作者 蔡跃洲 张钧南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0-114,共15页
信息通信技术(ICT)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分为替代效应和渗透效应。前者是由技术进步带来ICT产品价格下降,从而实现ICT资本对其他资本的替代,支撑经济增长;后者则是ICT作为通用目的技术能渗透和应用于各产业部门,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TFP),... 信息通信技术(ICT)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分为替代效应和渗透效应。前者是由技术进步带来ICT产品价格下降,从而实现ICT资本对其他资本的替代,支撑经济增长;后者则是ICT作为通用目的技术能渗透和应用于各产业部门,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而间接促进经济增长。本文依托Jorgenson及OECD的增长核算框架,对1977-2012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进行细致分解,据以分析ICT的两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ICT的替代效应体现为ICT资本对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仅为3.4%,但1990年以后呈非常明显的上升趋势,2010-2012年期间更是高达9.8%,接近同期TFP的贡献;(2)在ICT资本和TFP增长测算基础上进行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印证了渗透效应的存在。经济新常态下,充分发掘ICT的替代效应和渗透效应,有望为转变发展方式、保持中高速增长提供新的动力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通信技术 通用目的技术 替代效应 渗透效应 增长核算
原文传递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经济增长方式的“阶段性”规律——由东亚经济增长方式的争论谈起 被引量:208
15
作者 郑玉歆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5-60,共6页
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们由以往赞扬东亚的成功转变为批评其失败。我们注意到,这一转变使克鲁格曼“东亚无奇迹”的论点在中国变得颇为流行。近年来,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学者在各种场合重复着克鲁格曼对东亚增长方式的批评。还有... 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们由以往赞扬东亚的成功转变为批评其失败。我们注意到,这一转变使克鲁格曼“东亚无奇迹”的论点在中国变得颇为流行。近年来,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学者在各种场合重复着克鲁格曼对东亚增长方式的批评。还有的学者认为,东亚发生的危机是“对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测度 经济增长方式 东亚模式
原文传递
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的生态化治理 被引量:265
16
作者 肖红军 李平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0-144,196,共26页
不断兴起的共享经济与平台经济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引发了种种突出的社会问题,平台情境下社会责任缺失现象与异化行为频频出现,亟需进行有效治理。本文针对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现有研究的不足,从平台型企业"作为独立运... 不断兴起的共享经济与平台经济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引发了种种突出的社会问题,平台情境下社会责任缺失现象与异化行为频频出现,亟需进行有效治理。本文针对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现有研究的不足,从平台型企业"作为独立运营主体的社会责任"、"作为商业运作平台的社会责任"和"作为社会资源配置平台的社会责任"3个层次,结合担责的"底线要求"、"合理期望"和"贡献优势"3个层级,系统界定了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边界。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点对点的原子式社会责任治理、传导式的线性化社会责任治理、联动型的集群式社会责任治理等传统社会责任治理范式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它们在平台情境下容易出现治理的错位与失效。基于此,本文提出契合于平台情境的社会责任生态化治理新范式,指出其本质是一种内生型、整体性与可持续的全过程治理范式,核心是分层次治理与跨层次治理,个体、情境和系统的全景式治理,以及跨生态位互治与网络化共治。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生态化治理的实现机制包括主要生态位的6项社会责任自组织机制、扩展生态位与主要生态位之间的两项责任共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型企业 企业社会责任 生态圈 生态化治理
原文传递
金融排斥、金融包容与中国普惠金融制度的构建 被引量:257
17
作者 何德旭 苗文龙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6,共12页
普惠金融提出的原因是金融排斥下经济稳定发展受阻,因此设计有效的普惠金融制度必须解决金融排斥问题,而不是所谓的持久性金融救助和政策补贴。中国金融排斥的主要类型是经济发展战略、金融制度安排、金融市场结构、社交关系支配、风险... 普惠金融提出的原因是金融排斥下经济稳定发展受阻,因此设计有效的普惠金融制度必须解决金融排斥问题,而不是所谓的持久性金融救助和政策补贴。中国金融排斥的主要类型是经济发展战略、金融制度安排、金融市场结构、社交关系支配、风险评估约束。解决金融排斥和提高金融包容,本质上要针对性地解决这些排斥,使金融体系具备这样的功能——突破现有的金融风险管理瓶颈,为对社会发展有价值、有贡献的资金需求项目提供一种公平的融资机会。真正实现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调整现有的金融制度、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推进金融市场分层和提高竞争程度,而这些方法有效实施的基础仍然是公平、高效的法律体系和信用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排斥 金融包容 普惠金融
原文传递
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证据 被引量:258
18
作者 胡鞍钢 刘生龙 马振国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26,共13页
利用一个包含人力资本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索洛增长理论入手,分析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模型的推理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均产生不利影响。再根据理论模型的结果构造了人口老龄化和人口... 利用一个包含人力资本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索洛增长理论入手,分析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模型的推理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均产生不利影响。再根据理论模型的结果构造了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模型,收集和使用中国1990~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的推理结果进行实证检验,证实了理论模型的推理结果。实证研究还表明:(1)初始的人均GDP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说明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条件收敛的情形;(2)人力资本投资、储蓄率和劳动参与率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人口增长 经济增长 劳动年龄人口 人口扶养比
原文传递
生产性服务业能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新动能吗 被引量:253
19
作者 李平 付一夫 张艳芳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21,共17页
近年来中国服务业规模不断增大,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已经超过50%,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接近1/3。随着中国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服务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仍会继续提高。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作为国民经济主体的服务业发展... 近年来中国服务业规模不断增大,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已经超过50%,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接近1/3。随着中国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服务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仍会继续提高。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作为国民经济主体的服务业发展能否支撑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备受关注。本文拟从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出发,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TFP指数)的测算与分解,探索生产性服务业的部门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转换对全要素生产率乃至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从而试图找到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作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证据。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较高的技术进步水平以及对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较强的集聚能力,可以提升宏观经济总体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增长,完全可以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增长核算 TFP指数分解 新动能 高质量增长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间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差距研究 被引量:187
20
作者 郭金龙 王宏伟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5-58,共14页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差距逐步扩大。不论从短期来看,还是从长期来看,资本流动都是经济增长水平的决定因素之一,从而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差距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区域间...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差距逐步扩大。不论从短期来看,还是从长期来看,资本流动都是经济增长水平的决定因素之一,从而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差距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区域间经济差距的变化情况和特点,然后从区域资本流动的不同渠道综合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区域间的资本流动趋势和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区域间资本流动对中国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影响进行了数量分析和理论分析,并依此提出我国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区域经济差距 区域资本流动 改革开放 投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