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3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文明:涵义、特征与战略目标 被引量:157
1
作者 郑慧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17,共13页
政治文明作为整个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 ,改造社会、实现自身完善和提高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所有积极的政治成果以及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政治进步状态。政治文明具有阶级性、复杂性、动态性和民族性等特点... 政治文明作为整个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 ,改造社会、实现自身完善和提高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所有积极的政治成果以及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政治进步状态。政治文明具有阶级性、复杂性、动态性和民族性等特点。要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 ,应在政治民主化、政治法治化、政治科学化、政治公开化、政治高效化、政治清廉化和政治文化世俗化等方面不懈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法治化 政治科学 政治民主化 政治文化 公开化 相适应 自身 努力 世俗化
原文传递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被引量:190
2
作者 郑言 李猛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2,171,共8页
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的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指的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和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相互协调,日趋合理;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 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的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指的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和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相互协调,日趋合理;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通过改革和完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促进各项制度日趋科学完善,实现国家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不断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增强依法按照制度治国理政的本领,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能力与水平。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党的领导,转变党治国理政的方式;注重国家治理的法制化和制度化,明确各治理主体的责任;发挥党和政府的引导功能,培育各治理主体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的意识与能力;推动全面性目标的国家治理,提高国家治理的实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现代化
原文传递
平等与公平、正义、公正之比较 被引量:125
3
作者 洋龙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5-151,共7页
平等是不同社会主体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交往过程中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在社会各领域享有同等权益,履行同等义务的理念、原则和制度。平等与公平、正义、公正等范畴比较,既相近似,又有不同。这正是千百年来思想界对之论说不休的原因所在。... 平等是不同社会主体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交往过程中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在社会各领域享有同等权益,履行同等义务的理念、原则和制度。平等与公平、正义、公正等范畴比较,既相近似,又有不同。这正是千百年来思想界对之论说不休的原因所在。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利益大调整的变革时代,厘清平等与公平、正义、公正之间的关系,富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 公平 正义 公正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显著制度优势的高质量民主 被引量:120
4
作者 樊鹏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0,共8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政治制度体系本质特征的概括,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实现人民民主丰富实践形式的政治智慧和成功经验的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区别于形形色色的西方式民主的显著标志。相比较于西方民...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政治制度体系本质特征的概括,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实现人民民主丰富实践形式的政治智慧和成功经验的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区别于形形色色的西方式民主的显著标志。相比较于西方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具有显著制度优势的高质量民主,主要体现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完整的实践体系,是能够有效维护人民广泛真实权利的民主;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国家治理能力的民主;是旨在构建全社会最大公约数、有利于更好维护发展共识的民主;也是追求社会和谐稳定与社会活力相统一的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 高质量民主 制度优势
原文传递
“微自治”与中国基层民主治理 被引量:107
5
作者 赵秀玲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60,共10页
近现代以来,中国基层民主自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也出现了几次重大转型,其中改革开放以来的村居民自治最有代表性。近年来,村居民自治出现了一种新动向——"微自治"。"微自治"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村居民自治为前提... 近现代以来,中国基层民主自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也出现了几次重大转型,其中改革开放以来的村居民自治最有代表性。近年来,村居民自治出现了一种新动向——"微自治"。"微自治"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村居民自治为前提和基础,又是对它的超越与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治范围不断下移,自治内容更具体;自治方式趋于细化;赋予自治主体以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度,从而更好地发挥广大基层的民主自治功能,将人民群众的自治水平与创新能力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未来中国基层民主的"微自治",要确立更开阔的视野、长远的发展眼光以及健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基层民主 微自治 村民小组自治 院落自治 转型
原文传递
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时代人民民主的新形态 被引量:102
6
作者 张君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7,共7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背景下人民民主的最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首先是人民民主,致力于支持和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内含着权力和权利两条基本线索,人民群众既可以在政治生活中参与行使国家权力,也能够在基层社会事务中...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背景下人民民主的最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首先是人民民主,致力于支持和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内含着权力和权利两条基本线索,人民群众既可以在政治生活中参与行使国家权力,也能够在基层社会事务中实现充分的自我管理。在此过程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着全过程人民民主主渠道的重要作用。公共政策过程的民主化是我国形成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要着力点,也是取得成果最为丰硕的领域之一,保证了人民群众在各项重大决策的出台过程中享有全链条参与的民主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民当家作主 政治参与 政策民主
原文传递
中国村民自治法制建设平议 被引量:64
7
作者 白钢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8-104,共17页
本文指出,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和推广,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基础性权力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在10年的实践过程中,农民群众积极进行制度创新,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现行村民自治的法律框架有力地推动了农村自治的发展,然而也存... 本文指出,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和推广,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基础性权力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在10年的实践过程中,农民群众积极进行制度创新,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现行村民自治的法律框架有力地推动了农村自治的发展,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文章依据大量资料,围绕着村委会选举、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等重要制度,论述了村民自治法制建设的现状、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及其配套法规的具体意见。作者认为,加快改进村民自治立法工作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村民自治 村委会组织法 村委会换届选举 村民代表会议 村委会选举 村规民约 村民自治章程 法制建设 乡镇政府 村务公开
原文传递
政治信任、社会公正与政治参与的关系——一项基于625名中国被试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9
8
作者 郑建君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74,共14页
基于625名中国被试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公民的政治信任与其政策参与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而公民的社会公正感知调节了政治信任对政治参与的影响作用。具体而言,在政策参与过程中,公民的程序公平感知水平越高,政治信任与其参与满意度... 基于625名中国被试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公民的政治信任与其政策参与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而公民的社会公正感知调节了政治信任对政治参与的影响作用。具体而言,在政策参与过程中,公民的程序公平感知水平越高,政治信任与其参与满意度、意愿和效能的正向关系越强,反之越弱;而公民的结果公平感知水平越高,政治信任与其参与满意度、效能的正向关系越强,反之越弱。政治信任感知的增强将有利于公民适度、有序政治参与的发展与质量,公民的政策参与动力的提升受到其政治信任与社会公正交互作用的影响;同时,在政治信任水平恒定的情况下,社会公平感知的提升将通过公民参与效能提升其参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结果公平 程序公平 政治参与 调节效应
原文传递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52
9
作者 潘小娟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21,共6页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实质说到底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划分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督。我国在这方面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只有正确合理地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坚持合理集权与适...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实质说到底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划分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督。我国在这方面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只有正确合理地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坚持合理集权与适度分权的有机结合,完善中央对地方的监督机制和中央与地方的互利合作机制,加强法制化建设,才能真正保证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与地方关系 权力制约原则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法制
原文传递
基层社会自治与社会治理现代转型 被引量:70
10
作者 周庆智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80,共10页
基层社会自治是社会成员通过社群的集合体共同行使自治权,即,"自己统治自己"的社会治理形式。社会治理现代转型的目标是要建构科层(政府)治理、市场(公司)治理与社群(社会)治理三种比较稳定的治理模式。在一个分权与结构分化... 基层社会自治是社会成员通过社群的集合体共同行使自治权,即,"自己统治自己"的社会治理形式。社会治理现代转型的目标是要建构科层(政府)治理、市场(公司)治理与社群(社会)治理三种比较稳定的治理模式。在一个分权与结构分化的政治社会体制下,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各司其职、和谐运行的社会治理功能体系,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转型,有赖于社会自治的实现与高度发展。基层社会自治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是:第一,基层政府权威治理模式的现代转型;第二,市场治理模式的主体和体系的重构;第三,把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力还给社会,不断促进社会自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所以,基层社会自治对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转型具有现代民主制度建构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自治 社会治理现代转型 社会治理功能体系
原文传递
论中国社区治理——从威权式治理到参与式治理的转型 被引量:68
11
作者 周庆智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8-47,159,共10页
中国社区是国家体制延伸的一部分,不是具有主体性的整体社会的一部分。中国社区治理是威权式治理,表现为高度的政治化与行政化的特征。从威权式治理向参与式治理转型是社区治理转型的发展方向,但社区治理转型问题首先是一个有关主体性... 中国社区是国家体制延伸的一部分,不是具有主体性的整体社会的一部分。中国社区治理是威权式治理,表现为高度的政治化与行政化的特征。从威权式治理向参与式治理转型是社区治理转型的发展方向,但社区治理转型问题首先是一个有关主体性社会的建构问题,或者说祛除社会对国家权力的依附性之后,才有参与式社区治理的转型。从当前中国社区建设现状看,地方不断推出的所谓创新或模式,基于的是旧体制逻辑,是国家传统社区管理体制的延续、巩固和强化,滞后于当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中国社区治理的改革和创新,必须致力于新旧体制的交替,致力于现代社区治理体制的转型,而不是将现代社区治理建设的价值目标理解为加强威权式管理和提高行政效率,因袭和强化传统社区管理体制的制度功能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区治理转型 主体性社会 社区自治
下载PDF
基层治理:一个现代性的讨论——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历时性分析 被引量:68
12
作者 周庆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28,共10页
历史地看,基层政府治理是一个建构权威结构和提升社会动员与控制能力的政治现代化过程。就基层治理现代化而言,治理不只是一个制度法治化问题,也是一个制度变迁问题,后者甚至更具有本源意义,因为制度的适应性植根于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历史地看,基层政府治理是一个建构权威结构和提升社会动员与控制能力的政治现代化过程。就基层治理现代化而言,治理不只是一个制度法治化问题,也是一个制度变迁问题,后者甚至更具有本源意义,因为制度的适应性植根于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之中。通过阐释基层治理现代化在基层的发生学意义,辨别出中国基层的制度变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当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建制意义,才能明确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制度环境和发展方向,这包括限制基层权威和分割权力(而不是强化基层权威和积累权力),还权于社群,还权于社会,基层自主治理,扩大政治参与,并将其权力置于社会的监督和约束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现代性 制度变迁
下载PDF
建立健全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构想 被引量:32
13
作者 徐绍刚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6-83,共8页
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建立完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改变目前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指标设计应体现导向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定量分析为主、动态性、分类指导... 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建立完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改变目前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指标设计应体现导向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定量分析为主、动态性、分类指导的原则。本文初步探讨了评价体系中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主要内容,以及数据获取和处理的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科学发展观 政绩观 中国 政府职能
原文传递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评估与展望 被引量:62
14
作者 陈明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81,共11页
2015年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交易规则及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但现阶段改革离"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这一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主要存在与城镇化战略衔接不足、改革举措难以... 2015年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交易规则及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但现阶段改革离"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这一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主要存在与城镇化战略衔接不足、改革举措难以全面推开、与关联改革配套性不够等问题。以上问题只能依靠深化改革的市场化程度来破解,需要在调整规划管理体制、探索市场化机制、深度打通"三块地"改革上有所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改革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三块地”改革 制度体系 关联改革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下的人才发展战略构想 被引量:62
15
作者 赵秀玲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14,共5页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这为乡村人才成长提供了广阔背景和有效机遇。应确立新时代乡村人才发展战略构想,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动力源之所在。一是要树立乡村人才的整体发展观,二是要探索乡村人才...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这为乡村人才成长提供了广阔背景和有效机遇。应确立新时代乡村人才发展战略构想,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动力源之所在。一是要树立乡村人才的整体发展观,二是要探索乡村人才成长新模式,三是要创办有利于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各类学校。其中,县委书记、乡镇干部、村干部、乡贤、志愿者、乡村学校等,是乡村人才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进行大胆甚至非常规的制度创新,以便尽早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奋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才成长 战略构想 创新模式 第二学校
下载PDF
特朗普的政治人格特质及其政策偏好分析 被引量:59
16
作者 尹继武 郑建君 李宏洲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22,共8页
作为政治领导人的特朗普,其人格特质是决定他政策偏好以及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理解特朗普的政治人格,是理解今后美国外交的基础。基于对特朗普人格特质的问卷评定数据,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获得由五个维度构成的特朗普... 作为政治领导人的特朗普,其人格特质是决定他政策偏好以及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理解特朗普的政治人格,是理解今后美国外交的基础。基于对特朗普人格特质的问卷评定数据,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获得由五个维度构成的特朗普人格特质结构,即不羁善变、精干有为、逐利自我、好胜执着以及积极外向,其中不羁善变和精干有为是特朗普最为核心的特质。特朗普的五个人格特质维度决定了他打破传统、善于战略欺骗和谈判、行动力和执行力强、凭个人直觉决策、追求尊重和利益交换、报复心强等诸多政策和行为偏好。特朗普人格特质的数据测试分析,展现了一个具有更多积极人格特质和双面维度的政治领导人的形象,有助于更为清晰地认识作为领导人的特朗普及其政策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朗普 人格特质 政策偏好 美国
原文传递
论中国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56
17
作者 周庆智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5,共11页
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功能实现部分。推进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核心部分包括政府公共性建构、基层民主建设、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权利规范,以及政府治理法治化。当今,面对基层社会利益群体分化和社会结... 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功能实现部分。推进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核心部分包括政府公共性建构、基层民主建设、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权利规范,以及政府治理法治化。当今,面对基层社会利益群体分化和社会结构多元化的现实,基层政府治理需要实现体制上的现代转型,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变化,通过改变传统治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治理方式,完成向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以现代法治原则来规范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以及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发挥多元社会主体的作用,并使其参与到基层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当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府治理 治理现代化建设 政府公共性 国家与社会关系
下载PDF
试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被引量:44
18
作者 田改伟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9,共12页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化安全的主要内容。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决定了它是当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斗争的主要阵地。意识形态与政党具有内在联系,坚定不移地维护马克思主义对我国意识形态的...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化安全的主要内容。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决定了它是当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斗争的主要阵地。意识形态与政党具有内在联系,坚定不移地维护马克思主义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反对意识形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是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安全 有机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 安全体系 文化安全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内在联系 指导地位 根本要求 执政能力 指导思想 实践性 阶级性 共产党 多元化 国家 政党
原文传递
利维坦遭遇独角兽:新技术的政治影响 被引量:51
19
作者 樊鹏 《文化纵横》 CSSCI 2018年第4期134-141,共8页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席卷而来,新技术的运用不仅彻底地改变了生产、管理体系,颠覆了几乎所有国家的所有行业,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和社会组织的运行模式。
关键词 新技术 政治影响 利维 工业革命 管理体系 社会组织 社会资源
原文传递
协商民主与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50
20
作者 赵秀玲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52,189,共13页
在中国广大农村实行协商民主既有必要又是可能的,因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和文化都为此做好了准备。农村协商民主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多样化的特点,也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发展的过程,必须厘清其边界和范围,并实现不同层... 在中国广大农村实行协商民主既有必要又是可能的,因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和文化都为此做好了准备。农村协商民主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多样化的特点,也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发展的过程,必须厘清其边界和范围,并实现不同层级的协同联动。农村协商民主的最大优势在于:有助于改变农村政治文化生态,提升广大干群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不过,目前,农村协商民主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重要的是应注入现代思想意识,尤其是要强调法治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治理 协商民主 联动机制 政治文化生态 法治思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