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及其政策含义 被引量:246
1
作者 陈迎 潘家华 谢来辉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25,共15页
近年来,中国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国际贸易内涵在产品中出口到国外,并没有在国内消费。本文从内涵能源的概念出发,应用基于投入产出表的能源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2002—2006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商... 近年来,中国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国际贸易内涵在产品中出口到国外,并没有在国内消费。本文从内涵能源的概念出发,应用基于投入产出表的能源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2002—2006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中国自1993年以来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但通过外贸商品进出口,中国是内涵能源的净出口大国。2002年,内涵能源出口总量约为4.1亿吨标煤,扣除内涵能源进口1.7亿吨标煤,内涵能源净出口达2.4亿吨标煤,约占当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6%,内涵排放净出口1.5亿吨碳。随着中国外贸进出口的快速增长,在不考虑部门投入产出结构性变化的条件下,2006年内涵能源净出口约为6.3亿吨标煤,比2002年增长162%。此外,本文还就测算可能的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并依据测算结果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内涵能源 投入产出分析 温室气体排放
原文传递
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 被引量:195
2
作者 庄贵阳 《世界环境》 2008年第2期34-36,共3页
2007年气候变化问题明显升温。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科学证据表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行动已刻不容缓。作为发展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在国际气候制度构建过程中面... 2007年气候变化问题明显升温。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科学证据表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行动已刻不容缓。作为发展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在国际气候制度构建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经济发展 低碳 世界 科学证据 IPCC 温室气体 构建过程
下载PDF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 被引量:152
3
作者 庄贵阳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0-26,共7页
低碳经济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必然选择,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面临国际社会要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巨大压力,还因为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国内环境,避免技术和资本的锁定效应。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未来温室气... 低碳经济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必然选择,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面临国际社会要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巨大压力,还因为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国内环境,避免技术和资本的锁定效应。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未来温室气体排放趋势及影响因素,然后分析了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障碍与困难,最后提出中国必须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 节能减排 金融危机
下载PDF
碳预算方案:一个公平、可持续的国际气候制度框架 被引量:137
4
作者 潘家华 陈迎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98,共16页
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已有一定的科学认知和国际政治意愿。由于涉及经济代价和发展权益,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制度框架均难于兼顾公平与可持续性双重目标。以气候安全的允许排放量为全球碳预算总量,设为刚性约束,可以确保碳预算方案的可... 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已有一定的科学认知和国际政治意愿。由于涉及经济代价和发展权益,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制度框架均难于兼顾公平与可持续性双重目标。以气候安全的允许排放量为全球碳预算总量,设为刚性约束,可以确保碳预算方案的可持续性;将有限的全球碳预算总额以人均方式初始分配到每个地球村民,满足基本需求,可以确保碳预算方案的公平性。根据历史排放和未来需求进行碳预算转移支付,设计相应的资金机制,使碳预算方案具有效率配置特征。不同于分时段、临时目标的《京都议定书》途径,这样的碳预算方案是一个全面涵盖的整体性一揽子方案。然而,由于气候变化问题已泛政治化,许多技术性问题需要国际政治与外交谈判才能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预算方案 公平 可持续性 国际气候制度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村落共同体的论战——以“戒能—平野论战”为核心 被引量:113
5
作者 李国庆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4-213,共20页
当今的中国农村正处于剧烈的阶层分化之中,村干部与村民之间常常处于对立状态。要搞清出现这些问题的历史根源,需要深刻认识中国村落的社会结合性质究竟是建立在合理打算基础之上的结社,还是受共有的社会规范制约的、作为命运共同体的... 当今的中国农村正处于剧烈的阶层分化之中,村干部与村民之间常常处于对立状态。要搞清出现这些问题的历史根源,需要深刻认识中国村落的社会结合性质究竟是建立在合理打算基础之上的结社,还是受共有的社会规范制约的、作为命运共同体的村落共同体。围绕这一根本问题,日本社会学、法学等领域的学者基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中国农村惯行调查”资料,展开了一场被称为“戒能—平野论战”的大辩论。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村落是以完成特定功能为目的的结社,村落由于阶层分化和宗族组织而缺少凝聚力,村干部并非村民利益的代表因而缺少绝对权威。村民之间的互助行为是一种最低限度的经过合理计算的交换行为,村落仅仅是维持生活所必需的“生活共同体”。基于这种认识,今天中国农村在推进向以功能组织为主导的村落类型转变的过程中,亟需加强村落的共同体性质,强化村民对村落的认同感,修复村落的过度分化,促进村落社会的整合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共同体 结社 生活共同体 阶层分化 消极的互助
原文传递
满足基本需求的碳预算及其国际公平与可持续含义 被引量:68
6
作者 潘家华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42,共8页
实现人文发展基本需要的途径是保障基本需要的满足、限制奢侈和浪费性排放、保障气候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作者讨论和分析了发展所面临的消除贫困、城市化和工业化挑战以及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而引起的消费增加等问题,... 实现人文发展基本需要的途径是保障基本需要的满足、限制奢侈和浪费性排放、保障气候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作者讨论和分析了发展所面临的消除贫困、城市化和工业化挑战以及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而引起的消费增加等问题,区分了并不需要每年更新的存量排放和经常性消费的流量排放,界定了满足基本需要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碳预算的概念和方法,比较了这一方法的特点及与其他途径的区别和联系,尤其是研究和分析了碳预算作为国际气候制度设计的公平和可持续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需求途径 碳预算 国际气候制度
原文传递
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及潜力比较分析 被引量:64
7
作者 朱守先 《开放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3,共4页
城市的发展代表着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空间集聚过程。与之相比,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则具有明显的面状和非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因此,资源环境保障就成为国家或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和基本前提,而决定这一基础保障的关键则... 城市的发展代表着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空间集聚过程。与之相比,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则具有明显的面状和非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因此,资源环境保障就成为国家或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和基本前提,而决定这一基础保障的关键则在于资源与环境的有效和合理组织,低碳发展是解决城市资源环境保障问题的重要理念。本文比较分析若干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选择工业行业碳生产率和能源碳排放系数作为量化指标,探索城市低碳发展的核心和重点,以对中国城市化进程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 发展水平 潜力 比较
下载PDF
怎样发展中国的低碳经济 被引量:62
8
作者 潘家华 《绿叶》 2009年第5期20-27,共8页
今后的竞争不是传统的劳动力竞争,也不是石油效率的竞争,而是碳生产率的竞争。综合考虑长远战略、现实竞争力、环境成本等因素,发展低碳经济不是高成本,而是具有竞争力的低成本。中国要低碳化,靠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受当前发... 今后的竞争不是传统的劳动力竞争,也不是石油效率的竞争,而是碳生产率的竞争。综合考虑长远战略、现实竞争力、环境成本等因素,发展低碳经济不是高成本,而是具有竞争力的低成本。中国要低碳化,靠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受当前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的约束,空间有限;但在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引导消费者行为方面,大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中国 现实竞争力 环境成本 调整产业结构 能源效率 消费者行为
原文传递
从社区归属感看中国城市社区建设 被引量:59
9
作者 单菁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5-131,共7页
社区作为中国城市社会中一种新的社会基本组织形态,已经逐渐被广大市民所普遍认同和接受,成为中国城市社会再组织和城市居民再社会化的工具与载体。其中,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是决定社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而社区满意度是影响社区归属感... 社区作为中国城市社会中一种新的社会基本组织形态,已经逐渐被广大市民所普遍认同和接受,成为中国城市社会再组织和城市居民再社会化的工具与载体。其中,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是决定社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而社区满意度是影响社区归属感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努力提高居民的社区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人们在社区生活中的满足感,以此促进社区的整体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归属感 社区满意度 社区建设
原文传递
基于人际公平的碳排放概念及其理论含义 被引量:55
10
作者 潘家华 郑艳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16,共11页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外交与环境谈判的热点议题。针对后京都国际气候制度谈判,世界各国就减排责任分担以及碳排放权分配提出了各种方案设计,试图从国际公平和人际公平两个不同视角量化各国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作者区分了国际公平...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外交与环境谈判的热点议题。针对后京都国际气候制度谈判,世界各国就减排责任分担以及碳排放权分配提出了各种方案设计,试图从国际公平和人际公平两个不同视角量化各国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作者区分了国际公平与人际公平的碳排放概念,研究了主要国家人均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比较测算了不同国家人均累积碳排放在全球历史和未来排放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指出减排责任的分担,必须综合考虑各国的历史责任、现实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需求。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工业化,需要率先垂范,深度减排,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未来需要更多的排放空间,以满足其发展的需求。对于中国而言,基于人际公平的碳排放概念可以作为学界研究国际碳排放权分配的理论工具,也可以作为政府部门参与国际谈判的一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碳排放 人均累积碳排放 减排责任 人文发展需求
原文传递
城市化模式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39
11
作者 盛广耀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7,共7页
认为城市化所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关键不在于城市化本身,而在于城市化的发展模式是否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不同的城市化模式所产生的资源环境效应是不同的,它受到发展理念、环境政策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粗放型的城市化模式在经济发展... 认为城市化所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关键不在于城市化本身,而在于城市化的发展模式是否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不同的城市化模式所产生的资源环境效应是不同的,它受到发展理念、环境政策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粗放型的城市化模式在经济发展中加大了资源环境消耗的强度和数量,而集约型的城市化模式则降低了资源环境消耗的强度和数量,有利于在经济发展中处理资源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模式 资源环境 粗放型 集约型
原文传递
英国低碳发展的激励措施及其借鉴 被引量:29
12
作者 潘家华 陈迎 +1 位作者 庄贵阳 吴向阳 《中国经贸导刊》 2006年第18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英国 碳排放 激励 温室气体 气候变化 能源供给 低碳发展
原文传递
低碳经济选择与践行科学发展 被引量:36
13
作者 庄贵阳 储诚山 《中外能源》 CAS 2009年第1期17-21,共5页
由温室气体排放所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到《京都议定书》生效,再到后京都谈判艰难上路,关于发展权与排放权的讨论不断升级,也催生了低碳经济理念。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气候变化... 由温室气体排放所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到《京都议定书》生效,再到后京都谈判艰难上路,关于发展权与排放权的讨论不断升级,也催生了低碳经济理念。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气候变化背景下实现全球气候安全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势所趋。阐述了中国在后京都国际气候治理进程中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分析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资源与环境约束,指出发展低碳经济是践行科学发展的重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后京都 低碳经济 科学发展
下载PDF
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变迁 被引量:35
14
作者 单菁菁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63,共5页
采用系统模式研究了进城农民工的社会网络重构过程,指出随着谋生方式由农业生产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进城农民工正在逐步建立起以业缘关系为基础的新的社会纽带,并使之成为其社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由进城农民工一手构建的社会关系... 采用系统模式研究了进城农民工的社会网络重构过程,指出随着谋生方式由农业生产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进城农民工正在逐步建立起以业缘关系为基础的新的社会纽带,并使之成为其社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由进城农民工一手构建的社会关系网络正在成为他们在城市生活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网络 社会资本 变迁
原文传递
碳排放与发展权益 被引量:31
15
作者 潘家华 郑艳 《世界环境》 2008年第4期58-63,共6页
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自然科学问题,还是政治和外交问题,更是经济发展问题,但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控制全球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焦点,而对于碳排放权利的关注日益成为决策者、学术研究机构。
关键词 碳排放 权益 气候变化 非政府组织 科学问题 经济发展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
下载PDF
探索中的德国鲁尔区城市生态系统:实施战略 被引量:18
16
作者 Kirsten Jane Robinson 王洪辉 《国外城市规划》 2003年第6期3-25,共23页
步入21世纪后,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未来的城市应该是更加可持续的。为了使城市得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将现有的规划范式转变为以生态系统观念为导向。这种新范式应该考虑每个场所、产业以及城市和区域基础设施输入/输出之间的平衡。本文... 步入21世纪后,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未来的城市应该是更加可持续的。为了使城市得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将现有的规划范式转变为以生态系统观念为导向。这种新范式应该考虑每个场所、产业以及城市和区域基础设施输入/输出之间的平衡。本文概述了生态规划理论的发展;并通过德国鲁尔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实例,探讨了现在正在进行的各种创新举措,是如何运用于闭合回路循环系统、实施战略和地方21世纪议程,分析了创新项目在规划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城市生态系统 生态规划 城市规划 基础设施建设
下载PDF
金融危机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32
17
作者 魏后凯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38,共9页
金融危机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呈现出典型的由东南沿海向北部和中西部地区转移扩散的趋势,其影响程度在不断加深,目前已波及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这种影响的行业和地区差异性较大,各地区外贸出口、工业生产、房地产业、地方财政和劳动... 金融危机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呈现出典型的由东南沿海向北部和中西部地区转移扩散的趋势,其影响程度在不断加深,目前已波及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这种影响的行业和地区差异性较大,各地区外贸出口、工业生产、房地产业、地方财政和劳动就业受到的影响较大,而固定资产投资和居民消费受到的影响较小。但总体上看,这次金融危机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和基本面。应对这次金融危机,应该实行长短结合,把保增长、扩内需与调结构、促升级、促协调有机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区域经济影响 区域发展走势 应对策略
下载PDF
人文发展的基本需要分析及其在国际气候制度设计中的应用——以中国能源与碳排放需要为例 被引量:27
18
作者 潘家华 朱仙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6期23-30,共8页
人文发展的基本需要途径从满足基本需要和限制奢侈浪费性排放出发,充分利用技术在实现低碳发展方面的潜力,保障气候目标的实现和代内与代际公平。本文在讨论发展所面临的消除贫困、城市化和工业化挑战的基础上,区分了生存水平和体面生... 人文发展的基本需要途径从满足基本需要和限制奢侈浪费性排放出发,充分利用技术在实现低碳发展方面的潜力,保障气候目标的实现和代内与代际公平。本文在讨论发展所面临的消除贫困、城市化和工业化挑战的基础上,区分了生存水平和体面生活水平的基本需要,依据国际数据和科学研究成果,对基本需要进行了量化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对满足13亿中国人体面生活水平的基本需要的能源和排放含义,进行了案例研究。最后探讨了基本需要途径在国际气候制度设计中的应用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发展 基本需要途径 国际气候制度 基本需要量化 能源含义 排放含义
下载PDF
以低碳城市为主线,打造绿色中国 被引量:25
19
作者 庄贵阳 《绿叶》 2009年第1期62-64,共3页
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世界各地以城市为单元实践低碳经济理念,争相发展低碳城市。上海、保定等城市,开始低碳经济示范区试验。鉴于中国巨大的发展和减排潜力,走低碳城市为主的工业化城市化道... 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世界各地以城市为单元实践低碳经济理念,争相发展低碳城市。上海、保定等城市,开始低碳经济示范区试验。鉴于中国巨大的发展和减排潜力,走低碳城市为主的工业化城市化道路,乃大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道路 中国 世界环境日 经济理念 经济示范区 传统观念 线
原文传递
国际气候制度的演进及对中国谈判立场的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陈迎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2-59,共8页
国际气候制度的演进经历了艰难坎坷的历程。当前,后京都国际气候谈判已经启动并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发展,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立场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作者应用三种国际关系决策分析模式,研究... 国际气候制度的演进经历了艰难坎坷的历程。当前,后京都国际气候谈判已经启动并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发展,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立场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作者应用三种国际关系决策分析模式,研究了影响国家气候谈判立场的基本要素,并以中国为例,尝试对中国的谈判立场进行分析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国际气候制度 《京都议定书》 中国的谈判立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