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 被引量:124
1
作者 张政烺 《考古学报》 1980年第4期403-415,共13页
湖北孝感县在公元1118年(宋重和元年)出土了六件西周初期(约昭王时)的铜器,其中一件称中鼎,铭文末尾有(?),学者未能释出。本世纪三十年代,郭沫若先生谓"末二奇字殆中之族徽。这类带有奇字铭文的铜器,近三百年来的公私收藏中也有,... 湖北孝感县在公元1118年(宋重和元年)出土了六件西周初期(约昭王时)的铜器,其中一件称中鼎,铭文末尾有(?),学者未能释出。本世纪三十年代,郭沫若先生谓"末二奇字殆中之族徽。这类带有奇字铭文的铜器,近三百年来的公私收藏中也有,不过未为学者注意。1950年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河南安阳殷虚,《报告》说在四盘磨村西区得到"一片卜骨横刻三行小字,文句不合卜辞通例",对文字未作解释。1956年1月,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长安张家坡村西周遗址中得到一片刻有两行奇字的卜骨,几个月后又发现了另一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青铜器铭文 易卦 六十四卦 周原 数字 卜骨 郭沫若 周初 族徽
原文传递
初读里耶秦简 被引量:109
2
作者 李学勤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3-81,共9页
龙山里耶秦简,从已公布材料中的历朔看,主要属于秦始皇时期。其性质为政文书,有固定的格式和习语,与奉律《行书律》参照,知道有收发文书的时间与经手人员的记录。这些文书应为当时洞庭郡迁陵县的档案,而出文书的城址可能即迁陵县治。有... 龙山里耶秦简,从已公布材料中的历朔看,主要属于秦始皇时期。其性质为政文书,有固定的格式和习语,与奉律《行书律》参照,知道有收发文书的时间与经手人员的记录。这些文书应为当时洞庭郡迁陵县的档案,而出文书的城址可能即迁陵县治。有些文书是成组成套的,内容反映社会状况,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耶 年代 文书格式 洞庭郡 迁陵县 事例 汉初 木牍 具体形制 秦代 简牍
原文传递
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 被引量:76
3
作者 万明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3期145-154,共10页
晚明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重大变迁;同时,世界经济也正处于融为一体的进程中。明初,白银并非合法货币,由于中国社会内部发生的变化,白银货币化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初步奠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市场经济萌发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极大... 晚明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重大变迁;同时,世界经济也正处于融为一体的进程中。明初,白银并非合法货币,由于中国社会内部发生的变化,白银货币化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初步奠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市场经济萌发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扩展,不仅拉动了外银流入,而且使中国由此主动走向了世界。事实并非如既往所认识的,是西方东来导致了中国被动地与世界衔接起来。从时间和动因上看,中国的社会需求曾直接影响了日本和美洲银矿的开发,中国积极参与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建构,并为整体世界的出现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当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世界之时,世界经济体系不是西方创造出来的,而是世界各国共同创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银 货币化 明代 世界 新视角
下载PDF
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初步考察 被引量:73
4
作者 万明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9-51,共13页
明代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 ,以致于我们将晚明称为中国的白银时代也不为过。然而 ,明初白银并不是国家的合法货币 ,它经历了从非法到合法 ,并普及于全社会的货币化过程。本文依据明代徽州地区土地买卖交易契... 明代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 ,以致于我们将晚明称为中国的白银时代也不为过。然而 ,明初白银并不是国家的合法货币 ,它经历了从非法到合法 ,并普及于全社会的货币化过程。本文依据明代徽州地区土地买卖交易契约 4 2 7件 ,说明货币化过程源自民间社会 ,经过一个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发展历程。这是中国社会内部自发产生的变革趋向 ,并非国家法令推行的结果。为史界熟知的《明史·食货志》以正统初作为朝野广泛用银的说法不能成立 ,实际得到官方事实上的认可 ,是在成、弘以后。明代白银货币化过程是中国社会经济货币化的过程 ,是市场萌发的过程 ,启动了晚明社会变迁 ,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白银 货币化 宝钞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 被引量:72
5
作者 侯旭东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8,共25页
19世纪末以来,秦至清的帝制时代的中国政体为专制政体、皇帝为专制皇帝的论断影响广泛,流行不衰,并成为中国史研究的基本观点之一。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对这一说法产生、传播的历史及其后果加以分析,指出此一论断并非科学研究的结果,而... 19世纪末以来,秦至清的帝制时代的中国政体为专制政体、皇帝为专制皇帝的论断影响广泛,流行不衰,并成为中国史研究的基本观点之一。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对这一说法产生、传播的历史及其后果加以分析,指出此一论断并非科学研究的结果,而是亚里斯多德以来的西方人对东方的偏见。18世纪时个别西方思想家开始以此来描述中国,19世纪末以后经由日本广为不同立场的中国知识分子所接受,并通过辞书与历史教科书渗透到大众中,罕有质疑者。这一说法实际未经充分的事实论证,不加反思地用它来认识帝制时代中国的统治机制只会妨碍研究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制主义 专制政体 孟德斯鸠 明治维新 梁启超
原文传递
秦汉“名田宅制”说——从张家山汉简看战国秦汉的土地制度 被引量:67
6
作者 杨振红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9-72,共24页
本文以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为中心考察战国秦汉时期的土地制度形态——以爵位名田宅制。这套制度在商鞅变法时确立,并作为基本的土地制度为其后的秦帝国和西汉王朝所继承。它的基本内容是:以爵位划分占有田宅的标准,以户为单位名有田... 本文以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为中心考察战国秦汉时期的土地制度形态——以爵位名田宅制。这套制度在商鞅变法时确立,并作为基本的土地制度为其后的秦帝国和西汉王朝所继承。它的基本内容是:以爵位划分占有田宅的标准,以户为单位名有田宅,田宅可以有条件地继承、转让和买卖。国家通过爵位减级继承制控制田宅长期积聚在少部分人手中,并使手中不断有收回的土地,它和罚没田宅以及户绝田宅一起构成国家授田宅的来源。文帝以后由于国家不再为土地占有立限,使这套制度名存实亡,“名田制”仅仅作为土地登记的手段而存在。名田宅制的厘清,不仅使长期困扰学界的诸多问题得以解决,而且也向已往的历史认识提出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山汉简 战国时期 土地制度 秦汉时期 爵位
原文传递
汉代自然灾害初探 被引量:62
7
作者 杨振红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8-59,共12页
关键词 自然灾害 汉书·五行志 公元前 西汉时期 地震灾害 《后汉书》 黄河水患 东汉时期 《汉书·武帝纪》 《汉书》
原文传递
徽州文书与徽学 被引量:66
8
作者 周绍泉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1-60,189,共11页
徽学之所以成为一门新学科 ,根本原因是大量徽州文书的发现 ;没有徽州文书 ,就不可能出现徽学。徽州文书现存约 2 0万件 ,内容涉及徽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具有启发性、连续性、具体性、真实性和典型性等特点。正是由于徽州文书的学术... 徽学之所以成为一门新学科 ,根本原因是大量徽州文书的发现 ;没有徽州文书 ,就不可能出现徽学。徽州文书现存约 2 0万件 ,内容涉及徽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具有启发性、连续性、具体性、真实性和典型性等特点。正是由于徽州文书的学术价值被发现 ,才出现了以徽州文书研究为中心、综合研究社会实态、探寻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发展变化规律的新学科———徽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徽州文书 徽学
原文传递
平山三器与中山国史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61
9
作者 李学勤 李零 《考古学报》 1979年第2期147-170,共24页
自一九七四年冬以来,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平山县三汲公社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发掘,发现一处战国时期古城遗址,发掘春秋、战国墓葬三十座,包括两座大墓:一号墓和六号墓。一号墓出土器物最多,约五十件青铜器有铭文,多数是冶铸工人的题识,有长... 自一九七四年冬以来,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平山县三汲公社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发掘,发现一处战国时期古城遗址,发掘春秋、战国墓葬三十座,包括两座大墓:一号墓和六号墓。一号墓出土器物最多,约五十件青铜器有铭文,多数是冶铸工人的题识,有长篇铭文的重器有以下四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铭文 说文通训定声 平山 先王 古文 考古学 侯马盟书 国史 公元前 战国文字
原文传递
《诗论》说《关雎》等七篇释义 被引量:57
10
作者 李学勤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0-93,共4页
《诗论》为亲闻孔子《诗》学的弟子所作,对照文献, 最可能是子夏。现在看,《诗论》和《诗序》、《毛传》,在思想观点上虽有承袭,但实际 距离是相当大的,即以《关雎》等七篇而论,差别即很明显。《诗序》不可能是子夏本人的 作... 《诗论》为亲闻孔子《诗》学的弟子所作,对照文献, 最可能是子夏。现在看,《诗论》和《诗序》、《毛传》,在思想观点上虽有承袭,但实际 距离是相当大的,即以《关雎》等七篇而论,差别即很明显。《诗序》不可能是子夏本人的 作品,只能说是由子夏开始的《诗》学系统的产物。但无论《诗序》还是《毛传》,都确实 有《诗论》的影子,这对我们认识《诗》学传承,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诗论》 《关睢》 子夏
下载PDF
邦国、王国与帝国:先秦国家形态的演进 被引量:55
11
作者 王震中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8-32,共5页
先秦是中国文明史的开端 ,是中国文明从逐步萌生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时代 ,其内涵十分丰富 ,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有待深入开掘的地方也比较多。其中对先秦社会形态的研究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也可以说是一个学术热点。先秦... 先秦是中国文明史的开端 ,是中国文明从逐步萌生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时代 ,其内涵十分丰富 ,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有待深入开掘的地方也比较多。其中对先秦社会形态的研究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也可以说是一个学术热点。先秦社会形态的研究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学术工程 ,其主要内容大体包括早期的国家形态、社会结构、社会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社会文化和社会思想等方面。为了推进这一学术领域的探讨 ,本刊邀请国内部分专家学者 ,从不同的学术视角撰写了以下一组笔谈文章 ,并从各自的切入点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以期推动先秦社会形态诸问题的研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国家形态 邦国 王国 帝国
下载PDF
商代的四风与四时 被引量:54
12
作者 李学勤 《中州学刊》 1985年第5期99-101,共3页
殷墟甲骨中的四方风名,系统见于刘体智旧藏的《京津》520胛骨刻辞及YH127坑所出卜甲《殷墟文字缀合》261。首先研究这个课题的是胡厚宣同志,他在一九四一年撰写了《甲骨文四方风名考》。随后丁声树、杨树达等不少学者有所论述。YH127坑... 殷墟甲骨中的四方风名,系统见于刘体智旧藏的《京津》520胛骨刻辞及YH127坑所出卜甲《殷墟文字缀合》261。首先研究这个课题的是胡厚宣同志,他在一九四一年撰写了《甲骨文四方风名考》。随后丁声树、杨树达等不少学者有所论述。YH127坑该版卜甲到五十年代基本缀合复原,在一九五六年胡厚宣同志又发表了《释殷代求年于四方和四方风的祭祀》一文,所论更为详尽。此后,又有一些国内外学者讨论到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方风 《大荒经》 胡厚宣 八风 方名 甲骨文 殷代 鸟兽 卜甲 卜辞
下载PDF
秦汉公文文书与官僚行政管理 被引量:49
13
作者 卜宪群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5-51,共17页
秦汉公文文书与官僚行政管理卜宪群秦汉时期,官僚制度获得高度发展,一套适合于集权制统治的施政手段逐渐完善,并贯穿于官僚制度的行政运作之中。其中,公文文书是官僚行政管理的一个极重要手段。汉人有“以文书御天下”之语,即是对... 秦汉公文文书与官僚行政管理卜宪群秦汉时期,官僚制度获得高度发展,一套适合于集权制统治的施政手段逐渐完善,并贯穿于官僚制度的行政运作之中。其中,公文文书是官僚行政管理的一个极重要手段。汉人有“以文书御天下”之语,即是对公文文书所发挥作用的高度概括。公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书 官僚行政 行政管理 后汉书 《独断》 秦汉 云梦秦简 《汉书·刑法志》 尚书 《奏谳书》
原文传递
王安石变法简论 被引量:53
14
作者 王曾瑜 《中国社会科学》 1980年第3期131-154,共24页
本文就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问题,对学术界流行的说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文章认为,王安石不应算做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更未对农民实行让步政策。王安石变法的客观效果是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所以,应予基本否定。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免役法 反变法派 青苗法 小地主 保甲法 农田水利 宋朝 乡村
原文传递
论史墙盘及其意义 被引量:54
15
作者 李学勤 《考古学报》 1978年第2期149-158,共10页
陕西省岐山、扶风两县交界处的周原遗址,是现已发现的最重要的西周遗址之一,也是西周青铜器的一个主要出土地点。西汉时张敞考释的尸臣鼎,大约即出于此地。清代中叶以来,这里发现青铜器的记录连续不绝,一些著名重器,如天亡簋、大小盂鼎... 陕西省岐山、扶风两县交界处的周原遗址,是现已发现的最重要的西周遗址之一,也是西周青铜器的一个主要出土地点。西汉时张敞考释的尸臣鼎,大约即出于此地。清代中叶以来,这里发现青铜器的记录连续不绝,一些著名重器,如天亡簋、大小盂鼎、毛公鼎等,都是周原出土的。遗址范围内曾多次发现青铜器窖藏,最有价值的有1890年任家村的膳夫克器群,1933年康家村的函皇父器群,1942年任家村的膳夫梁其器群,还有解放后1960年在齐家村,1974年在强家村,1975年在董家村发掘的三处窖藏。这些窖藏各为一家奴隶主贵族的礼器,器物成组成套,铭文互有关联,有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窖藏 说文 周原遗址 西周金文 论史 铭文 清代中叶 武王 文王 小尔雅
原文传递
秦汉之际乡里吏员杂考——以里耶秦简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48
16
作者 卜宪群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6年第1期1-6,共6页
秦汉乡里吏员的构成有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里耶秦简从多角度揭示了秦代吏员设置的情况,不仅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也解决了一些关于秦汉乡里吏员的争议问题。以里耶秦简为参照并结合云梦秦简、江陵凤凰山汉简和张家山汉简,我们可以看... 秦汉乡里吏员的构成有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里耶秦简从多角度揭示了秦代吏员设置的情况,不仅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也解决了一些关于秦汉乡里吏员的争议问题。以里耶秦简为参照并结合云梦秦简、江陵凤凰山汉简和张家山汉简,我们可以看出秦汉之际封建国家在乡里基层社会建立了多层次、多系统的官僚管理网络,如在乡里之中除了乡啬夫、乡佐、里典、里佐之外,还有属于都官系统的乡司空、仓主、田官、田典等;秦汉之际乡里吏员的秩次较以后秩次级别为高,乡啬夫的秩次从百廿石至二百石不等,达到了《汉书·百官公卿表》中长吏的最低秩次,乡啬夫恐怕是要经过中央任命的,里一级的领导人,也是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由上级任命;秦汉之际吏员的设置反映了秦制对汉初制度的影响,而汉代制度的变化与发展又是以汉初制度为基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乡里 吏员 设置 秩次 社会管理
下载PDF
柞伯簋铭考释 被引量:50
17
作者 李学勤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67-70,共4页
河南平顶山薛庄乡应国墓地出土的柞伯簋,是近年新发现最重要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之一,最近已经发表。该器出土后,在郑州曾蒙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请先生惠示铭文摹本,得以试作释文。1994年,“纪念容庚先生百年诞辰暨中国古文字学学术研讨... 河南平顶山薛庄乡应国墓地出土的柞伯簋,是近年新发现最重要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之一,最近已经发表。该器出土后,在郑州曾蒙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请先生惠示铭文摹本,得以试作释文。1994年,“纪念容庚先生百年诞辰暨中国古文字学学术研讨会”上,徐锡台先生论文《应、申、邓、柞等国铜器铭文考释》论及此器。1997年秋,柞伯簋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由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全国考古新发现精品展”陈出,我有机会仔细观察。现对簋铭扼要考释,同大家商榷。柞伯簋铭共8行,74字,依原行款隶写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现 小臣 考释 文物考古 应国墓地 西周早期 百年诞辰 铜器铭文 周公 学术研讨会
原文传递
宋代历史地位的再认识(专题讨论)——宋代文明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33
18
作者 王曾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4-96,共3页
王曾瑜从教育、宋学、科技、史学、词、散文和诗等七个方面对宋代文明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认为宋代文明在当时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朱瑞熙从自身两次编撰“宋条”的体会出发,对宋朝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再认识;邓小南从中西方对宋朝历... 王曾瑜从教育、宋学、科技、史学、词、散文和诗等七个方面对宋代文明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认为宋代文明在当时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朱瑞熙从自身两次编撰“宋条”的体会出发,对宋朝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再认识;邓小南从中西方对宋朝历史的不同认识入手,重新探讨了宋朝历史,并阐述了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以及现在我们所应有的态度;张邦炜将宋朝放到整个历史的进程中,对其与前后朝代予以对比,进行了科学定位;胡昭曦从宋朝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宋朝的社会变革入手,对宋朝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再定位;何忠礼则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技成就等三方面专门对南宋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这些文章一致认为,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其在中国古代教育、科技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宋代文明 历史地位 影响
下载PDF
月令与秦汉政治再探讨——兼论月令源流 被引量:42
19
作者 杨振红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38,共22页
尹湾《集簿》“以春令”的内容体现的是西汉国家的春季救济政策 ,而非鼓励增殖户口的政策。西汉王朝施行的月令 ,一方面源自秦以来的法令制度和习俗 ,一方面则是根据传世月令和儒家经书结合现实而制定。通过出土秦汉律令与传世月令以及... 尹湾《集簿》“以春令”的内容体现的是西汉国家的春季救济政策 ,而非鼓励增殖户口的政策。西汉王朝施行的月令 ,一方面源自秦以来的法令制度和习俗 ,一方面则是根据传世月令和儒家经书结合现实而制定。通过出土秦汉律令与传世月令以及《管子》等书的比较研究 ,可发现《吕氏春秋·十二纪》来源于战国齐而非秦。《吕纪》成书时世上可能已流传有以“明堂”名义命名的月令书 ,它出自战国齐阴阳五行家邹衍一派 ,可能就是汉宣帝时丞相魏相所上《明堂月令》 ,它应当就是传世三种月令书的祖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令 秦汉时期 法律制度 农桑政策 封建礼制
原文传递
戎生编钟论释 被引量:43
20
作者 李学勤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75-82,共8页
戎生编钟是一组完整的甬钟,共有8件(图一),钟高依次为: 一号钟:51.6厘米二号钟:48.7厘米三号钟:46.5厘米四号钟:40.2厘米五号钟:32厘米六号钟:29厘米七号钟:22.8厘米八号钟:21.5厘米钟为长体,甬部光素,舞上饰云纹,高枚,篆部饰窃曲纹,隧... 戎生编钟是一组完整的甬钟,共有8件(图一),钟高依次为: 一号钟:51.6厘米二号钟:48.7厘米三号钟:46.5厘米四号钟:40.2厘米五号钟:32厘米六号钟:29厘米七号钟:22.8厘米八号钟:21.5厘米钟为长体,甬部光素,舞上饰云纹,高枚,篆部饰窃曲纹,隧部饰相背的象鼻吐舌顾龙(彩版伍:1、2)。第三、四、五、六号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晚期 穆天子 铭文 说文 尔雅 左传 晋国 穆王 三十年 今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