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9篇文章
< 1 2 1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的财政分权与小学义务教育 被引量:572
1
作者 乔宝云 范剑勇 冯兴元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46,共10页
主流的财政分权理论一般认为,通过“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两种机制可以提高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社会福利水平。本文将这一理论应用于1978年以来的财政分权改革与中国小学义务教育的案例,发现财政分权并没有增加小学义务教... 主流的财政分权理论一般认为,通过“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两种机制可以提高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社会福利水平。本文将这一理论应用于1978年以来的财政分权改革与中国小学义务教育的案例,发现财政分权并没有增加小学义务教育的有效供给。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西方通行的财政分权促进社会福利水平提高的两种机制在中国并不发挥作用,尤其是人口流动障碍及其地区性差异导致地方政府行为向追求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率的方向转变,导致各地区激烈的财政竞争并相应挤占了义务教育等外部性较强的准公共产品性质的财政支出。本文还发现,财政分权对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它推动了富裕地区的经济增长而抑制了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义务教育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合作组织研究 被引量:296
2
作者 苑鹏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3-73,共11页
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是推进农村市场化进程、应对WTO挑战的有效途径。国家与农民合作组织的关系 ,已经从农村改革前的国家对农民合作组织的全面控制发展到今天国家对农民合作组织的主导作用。合作社制度的反市场性决定了其对国家扶持具有... 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是推进农村市场化进程、应对WTO挑战的有效途径。国家与农民合作组织的关系 ,已经从农村改革前的国家对农民合作组织的全面控制发展到今天国家对农民合作组织的主导作用。合作社制度的反市场性决定了其对国家扶持具有天然的倾向性 ,政府对农民合作组织的作用更多地应体现在加强合作社立法建设、制定经济扶持政策、提供公共物品等方面 ,为农民合作组织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而不是过多地介入到农民合作组织的日常经营决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合作组织 中国 合作社制度 农村市场 农业经济
原文传递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探析 被引量:282
3
作者 张晓山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9-96,共8页
文章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有关法令颁布实施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多样化、混合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和经营形态在中国农村将长期存在,作为其重要载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将长期呈现异质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大户... 文章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有关法令颁布实施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多样化、混合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和经营形态在中国农村将长期存在,作为其重要载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将长期呈现异质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大户领办和控制的合作社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合作社的主要形式;原有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公司加农户"的形式或是内部化于合作社之中,或是公司越来越多地利用合作社作为中介来与农民进行交易;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社区组织将会更多地碰撞、交错和融合到一起。文章认为,在今后合作社的发展进程中,从事农产品生产或营销的专业农户能否成为专业合作社的利益主体,这应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未来走向健康与否的试金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据背后的解读 被引量:287
4
作者 潘劲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1,94,共10页
本文通过对合作社发展数据背后所隐含问题的解析,提出以下观点:对合作社的发展数据应有理性判断,不要放大合作社对农民的实际带动能力;激励与监管并重的合作社发展政策才能取得政策的正效应;持有股份是合作社成员身份的重要标志,也是成... 本文通过对合作社发展数据背后所隐含问题的解析,提出以下观点:对合作社的发展数据应有理性判断,不要放大合作社对农民的实际带动能力;激励与监管并重的合作社发展政策才能取得政策的正效应;持有股份是合作社成员身份的重要标志,也是成员行使民主权利的基础;合作社的未来走向取决于政府导向和合作社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社 农民 专业合作社
原文传递
中国的三元经济结构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被引量:200
5
作者 陈吉元 胡必亮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4-22,共9页
一世纪 本世纪50年代初期,阿瑟·刘易斯首先系统地建立起了用于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理论模型——二元经济模型,对创立发展经济学和制定发展中国家的有关经济政策产生过重要影响。但是正如费景汉、拉尼斯、托达罗等经济学... 一世纪 本世纪50年代初期,阿瑟·刘易斯首先系统地建立起了用于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理论模型——二元经济模型,对创立发展经济学和制定发展中国家的有关经济政策产生过重要影响。但是正如费景汉、拉尼斯、托达罗等经济学家指出的那样,这一理论模型又有很大局限性。刘易斯将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从农业部门的转出及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对这部分劳动力的吸收,看成是一种毫无障碍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经济结构 农业 劳动力 转移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创新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273
6
作者 张海鹏 郜亮亮 闫坤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6,共15页
本文讨论了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时代意义和理论渊源,并且在深入阐述其主要内容和创新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路径。研究表明,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是历史上乡村振兴思想在新阶段的延伸,但又具有明显的历史跨越性;乡村振兴战略思... 本文讨论了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时代意义和理论渊源,并且在深入阐述其主要内容和创新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路径。研究表明,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是历史上乡村振兴思想在新阶段的延伸,但又具有明显的历史跨越性;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农村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思想,以及历代共产党人农村发展思想的融会贯通。乡村振兴战略思想体系完善,对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总要求和重点任务进行了充分阐述。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创新则主要包括:对新时代城乡关系进行了科学定位,首次将"三农"工作放到优先位置,首次提出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对农村自然环境提出新要求,首次提出"三治"乡村治理思想,以及强调农民的践行主体地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在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创新振兴乡村产业,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从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思想 城乡关系 农业农村现代化
原文传递
合作社制度及专业协会实践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61
7
作者 国鲁来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48,共13页
合作社是一种高成本组织 ,导致组织成本较高的原因就在于其特定的组织目标。因  此 ,高额的组织成本只能通过制度调整来削弱 ,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根据社员对组织  收益需求的变化来不断调整制度 ,是合作社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必要... 合作社是一种高成本组织 ,导致组织成本较高的原因就在于其特定的组织目标。因  此 ,高额的组织成本只能通过制度调整来削弱 ,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根据社员对组织  收益需求的变化来不断调整制度 ,是合作社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必要条件。农村专业协会  也具有合作社的基本特点。要推动专业协会的组织发展 ,提高专业协会的市场替代能力 ,  就要降低其制度实施成本和服务供给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社 专业协会 制度经济学 经济学分析
原文传递
小额信贷的发展与普惠性金融体系框架 被引量:231
8
作者 杜晓山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0-73,78,共5页
本文概要介绍了制度主义小额信贷的代表——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对小额信贷的一些基本观点,包括小额信贷的基本原则、服务对象、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目前国际最新流行的普惠性金融体系的基本概念。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强调了普惠... 本文概要介绍了制度主义小额信贷的代表——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对小额信贷的一些基本观点,包括小额信贷的基本原则、服务对象、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目前国际最新流行的普惠性金融体系的基本概念。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强调了普惠性金融体系既要服务于弱势群体,又要实现服务机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当前发展中国家各大区域小额信贷的不同特征和趋势,论述了要以普惠性金融体系的新视角来看待小额信贷,认为普惠性金融体系框架包含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的内容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额信贷 发展 特点 普惠性金融体系
原文传递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关键问题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239
9
作者 于法稳 黄鑫 岳会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7-39,共13页
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也是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全域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乡村旅游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面对此次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乡村旅游更加迫切需要从注重数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为人... 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也是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全域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乡村旅游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面对此次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乡村旅游更加迫切需要从注重数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健康、安全、优质的旅游环境。本文运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进行理论阐释,在此基础上凝练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和内涵特征,并从发展规划的整体性与科学性、资源可持续、产业融合、人才队伍建设、旅游产品和服务、保障措施等六方面甄别出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基于关键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 内涵特征
原文传递
乡镇自治:根据和路径 被引量:151
10
作者 于建嵘 《战略与管理》 CSSCI 2002年第6期117-120,共4页
关键词 乡镇自治 乡镇体制 乡村政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被引量:218
11
作者 于法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0-85,共6页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在梳理已有文献基础上,阐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时代价值,剖析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所面临的...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在梳理已有文献基础上,阐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时代价值,剖析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所面临的形势与问题,提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机制,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制定规划,明确整治的内容及优先序;依据区位,确定整治的技术与模式;科学匡算,为整治提供资金保障;加强监管,确保整治成效的可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美丽乡村 技术与模式 对策建议
下载PDF
中国“过度去工业化”现象剖析与理论反思 被引量:205
12
作者 魏后凯 王颂吉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2,共18页
工业化是一个螺旋式转型升级的长期过程。从广义角度看,工业化可分为浅度工业化和深度工业化两个阶段,前者属于以提高工业比重为目标的扩张型工业化,后者则属于以提高工业质量和竞争力为核心的收缩型工业化,它是浅度工业化的转型升级。... 工业化是一个螺旋式转型升级的长期过程。从广义角度看,工业化可分为浅度工业化和深度工业化两个阶段,前者属于以提高工业比重为目标的扩张型工业化,后者则属于以提高工业质量和竞争力为核心的收缩型工业化,它是浅度工业化的转型升级。传统工业化阶段理论划分的工业化实现阶段即工业化初期、中期和后期,实际上只是实现了浅度工业化目标,而工业经济发展任务并没有真正终结。从浅度工业化到深度工业化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大国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竞争力的必经阶段。中国目前尚未真正完全实现工业化,在工业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前提下,近年来工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快速下降,呈现全面、过早、快速的"过度去工业化"特征。中国现阶段的"过度去工业化"不仅受"一哄而上"的产业升级冲动影响,而且是要素价格上涨、阶段性产能过剩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会对中国经济增长、生产率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农业劳动力转移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从提升工业化质量以及工业与服务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辩证关系出发,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依然是支撑中国经济实现持续稳定的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继续推进深度工业化依然任重而道远。为此,要消除传统的理论和思想误区,重新审视工业化的重要性,实施深度工业化战略,防范"过度去工业化"。具体措施是,在东部发达地区加快推进深度工业化,在中西部地区建立一批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工业化 先进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 深度工业化 工业化阶段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尝试 被引量:149
13
作者 杜晓山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2-19,30,共9页
本文提出对可持续性小额信贷的概要理解 ,描述了中国小额信贷所经历的实践历程。本文试图分析中国农村小额信贷三个阶段的发展 ,三大组织类型及其多样化的形式 ,中央政府和央行的政策演进 ,小额信贷项目的运作方式 ,目标群体的定位 ,项... 本文提出对可持续性小额信贷的概要理解 ,描述了中国小额信贷所经历的实践历程。本文试图分析中国农村小额信贷三个阶段的发展 ,三大组织类型及其多样化的形式 ,中央政府和央行的政策演进 ,小额信贷项目的运作方式 ,目标群体的定位 ,项目发展规模和金融产品 ,可持续状况 ,等等。本文对三大类型的小额信贷各自的主要问题做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 ,概括出对中国小额信贷的若干看法和可吸取的经验教训 ,并就项目机构的合法性、利率、模式的多样性、资金的来源、对项目的规范和监管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有关的政策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体系 中国 农户小额信贷 农业投资 金融创新 信贷支农 扶贫资金 农民负担
原文传递
试论中国农村金融的多元化——一种局部知识范式视角 被引量:133
14
作者 冯兴元 何梦笔 何广文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7-29,59,共14页
农村信用社在农村正式金融市场获得了准垄断地位。随着政府抑制非正式金融机构及活动的发展 ,农村信用社垄断农村金融市场的趋势日益明晰。但是农村信用社只能甄别和利用一部分诸如需求方偏好、信誉、项目风险和赢利性等方面的局部知识 ... 农村信用社在农村正式金融市场获得了准垄断地位。随着政府抑制非正式金融机构及活动的发展 ,农村信用社垄断农村金融市场的趋势日益明晰。但是农村信用社只能甄别和利用一部分诸如需求方偏好、信誉、项目风险和赢利性等方面的局部知识 ,因而只能满足一部分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作者为此提出了有关农村金融服务供求的局部知识范式 ,由此出发考察了现有农村金融机构及其活动。结论是农村金融多元化是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最优途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村 金融市场 金融机构 金融体系 金融服务 需求
原文传递
中国扶贫现状与演进以及2020年后的扶贫愿景和战略重点 被引量:200
15
作者 陈志钢 毕洁颖 +2 位作者 吴国宝 何晓军 王子妹一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6,共15页
本文旨在准确认识和判断中国城乡贫困的现状与特点,回顾和梳理扶贫政策与扶贫体系的演变和挑战,分析中国扶贫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问题,据此提出2020年后中国城乡融合的扶贫愿景和战略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城镇化进程... 本文旨在准确认识和判断中国城乡贫困的现状与特点,回顾和梳理扶贫政策与扶贫体系的演变和挑战,分析中国扶贫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问题,据此提出2020年后中国城乡融合的扶贫愿景和战略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城镇化进程推进、收入差距扩大和人口结构变化将继续影响扶贫工作。中国城乡贫困人口持续减少,但多维贫困和消费贫困的发生率高于按照目前官方标准估计的收入贫困发生率,教育、健康分别是农村、城市多维贫困中受剥夺最严重的方面,农民工成为城市贫困人口新的主要构成,妇女、儿童和老人等特殊群体的贫困状况是城乡减贫工作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国仍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贫困治理体系,扶贫政策和投入的城乡差异明显。随着城镇化和老龄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工群体、城镇低保人群、未来由于贫困线调整所形成的新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将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尤其在2020年以后会日益突出。基于此,本文提出2020年后中国扶贫新愿景,即到2035年建立城乡融合的贫困治理体系,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减贫战略方向。2020年后的减贫战略需聚焦五个重点问题: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研判、新贫困标准的制定、城乡统筹的贫困治理体系的建立、基于权利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保障扶贫投入的财政金融改革,以期为新的减贫战略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多维贫困 农民工 社会保障体系 贫困治理
原文传递
土地问题已成为农民维权抗争的焦点——关于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形势的一项专题调研 被引量:174
16
作者 于建嵘 《调研世界》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23,共2页
2003年8月至2004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社科基金(03BZZ036)课题组和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2003DGS38027)课题组,联合对当前我国农村的社会形势进行了专题调研。基本情况如下:
关键词 土地问题 中国 农民权益 农村土地制度 农村社会形势 土地纠纷
下载PDF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内涵要解、发展现状与未来思路 被引量:181
17
作者 肖卫东 杜志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0-129,共10页
“三产融合”是指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农业与农村第二第三产业之间通过融合渗透、交叉重组等方式形成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新型农业组织方式和过程。“三产融合”的关键和核心是“融合”,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福... “三产融合”是指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农业与农村第二第三产业之间通过融合渗透、交叉重组等方式形成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新型农业组织方式和过程。“三产融合”的关键和核心是“融合”,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福祉持续增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三产融合”是农业产业化的高级形态和“升级版”。近年来,我国“三产融合”呈现出融合主体多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持续快速发展、利益联结机制日趋紧密的良好态势,“三产融合”发展日益成为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构建“三产融合”发展体系,要培育、发展壮大多元化融合主体,强化各主体独特作用;创新发展多类型融合模式,促进不同模式共生协同;打造平台载体,促进“三产融合”集聚集群发展;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形成“三产融合”利益共同体;完善支持政策,促进“三产融合”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一二三产业 三产融合 融合发展 融合主体 利益联结机制
下载PDF
走向共同富裕的解决相对贫困思路研究 被引量:180
18
作者 檀学文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36,共16页
基于对国内外相对贫困研究文献和国外相对贫困治理实践的梳理,以及对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研读,本文论述了中国中长期进程中解决相对贫困的四个方面的问题:中国可以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在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框架下建立解决相... 基于对国内外相对贫困研究文献和国外相对贫困治理实践的梳理,以及对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研读,本文论述了中国中长期进程中解决相对贫困的四个方面的问题:中国可以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在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框架下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目标;为了充分满足贫困和社会进步监测以及减贫政策需要,中国现阶段可以制定多元的相对贫困标准体系;中国解决相对贫困应坚持国际上普遍采纳的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投资、社会保障“三支柱”战略,但需要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必要的调适,尤其是应继续坚持发展支持战略与政策导向;相对贫困治理需转向常规化,对大扶贫格局进行优化,实行制度化、法制化的贫困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 多元贫困标准 贫困治理 共同富裕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及其政策转型 被引量:178
19
作者 魏后凯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7,共16页
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由过去的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本文从部门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外贸结构和空间结构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矛盾。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农产品总量不足,中国... 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由过去的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本文从部门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外贸结构和空间结构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矛盾。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农产品总量不足,中国实行了以"保增产"为核心目标的增产导向型农业政策。这种政策有力地刺激了农产品产量增长,保障了农产品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破解农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增收难、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凸显等长期困扰中国农业发展的难题。随着发展阶段的转变和居民消费层次的升级,中国农业发展将进入全面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国家农业政策亟需从过去主要依靠化学农业支撑产量增长的增产导向型政策,转变为以绿色农业为支撑、追求质量和效率的质效导向型政策。实行质效导向型农业政策,必须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核心目标,围绕降成本、提质量、增效益,采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式和组合式政策,从根本上有效破解农业结构性矛盾,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 结构性矛盾 农业政策 全面转型升级
原文传递
“十四五”时期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 被引量:175
20
作者 魏后凯 年猛 李玏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2,共18页
“十三五”时期,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积极推动下,东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呈现良好势头,老少边穷地区经济获得较快增长,区域之间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尽管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显著,但也面临南北经济增... “十三五”时期,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积极推动下,东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呈现良好势头,老少边穷地区经济获得较快增长,区域之间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尽管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显著,但也面临南北经济增长不平衡、区域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蓝海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新格局,是当前中国区域发展的核心任务。从寻求区域协调发展到追求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不仅体现了区域发展理念的变革,也适应了当今中国区域发展转型的需要。为促进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十四五”期间,中国应继续以四大板块战略为基础,以重点带区战略为骨架,统筹各大板块和带区发展,深化完善“4+X”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体系;以构建横跨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三横三纵”国土空间开发主架构,建立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主要载体的增长极网络,以及制定实施国土空间开发负面清单制度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加快“C”形沿边开放经济带建设,进一步加大内陆开放力度,全力培育三大海洋经济区,推动形成陆海统筹以及沿海、沿边和内陆三线协调的全域开放格局。在此基础上,还应积极帮助东北地区实现脱困振兴,大力培育中西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制定实施相对贫困地区扶持政策,加快推进现代基础设施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规划 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政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