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7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崛起、东亚格局变迁与东亚秩序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153
1
作者 周方银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2,157,共29页
文章对中国崛起背景下东亚格局的变迁与东亚秩序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中国的崛起在性质上改变了东亚格局的面貌,在东亚地区形成了经济中心与安全中心相互分离的二元格局,该格局的形成是中国的经济崛起、美国的"接触加遏... 文章对中国崛起背景下东亚格局的变迁与东亚秩序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中国的崛起在性质上改变了东亚格局的面貌,在东亚地区形成了经济中心与安全中心相互分离的二元格局,该格局的形成是中国的经济崛起、美国的"接触加遏制"的对华政策以及众多东亚国家在中美之间两面下注的政策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一格局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东亚国家两面下注的政策。二元格局的存在,对东亚合作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地区内大国和重要行为体更多地把地区制度作为战略性工具来使用,使地区制度安排成为服务于权力竞争的手段。总体来说,东亚二元格局会在未来一个比较长的时期持续,我们需要在这一前提下,探索东亚秩序的稳定持续与有效运作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东亚秩序的稳定和效率,需要中美探索共处之道的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格局 东亚秩序 中国崛起 两面下注 对冲战略
原文传递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成本收益分析:中国的视角 被引量:113
2
作者 沈铭辉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4,共30页
早在谈判初期,TPP就宣称将达成一个全面的、高水平的面向21世纪的自由贸易协议,但事实上,TPP将无助于加强亚太地区的经济联系,更无法解决亚太地区的"意大利面条碗效应"问题。关于TPP的成本收益分析表明,经济小国或许能够从TP... 早在谈判初期,TPP就宣称将达成一个全面的、高水平的面向21世纪的自由贸易协议,但事实上,TPP将无助于加强亚太地区的经济联系,更无法解决亚太地区的"意大利面条碗效应"问题。关于TPP的成本收益分析表明,经济小国或许能够从TPP中获益,但是对大国而言,TPP基本没有经济价值。TPP只是美国应对东亚合作、获得非传统经济利益的工具。从中国角度看,长期内,克服TPP负面影响的根本途径是扩大内需;中期内则需要与日本共同推动实现东亚合作,确保中国在整个TPP博弈中获得次优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 东亚合作 成本收益分析 “意大利面条碗效应”
原文传递
互联网金融:缘起、风险及其监管 被引量:98
3
作者 刘越 徐超 于品显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33,共6页
互联网金融正在改变传统金融生态环境。市场需求是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决定性因素。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应该是互补关系,二者竞争的关键在于谁能够获取更多的信用数据,从而最终赢得客户。互联网金融目前发展参差不齐,对传统金融业的... 互联网金融正在改变传统金融生态环境。市场需求是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决定性因素。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应该是互补关系,二者竞争的关键在于谁能够获取更多的信用数据,从而最终赢得客户。互联网金融目前发展参差不齐,对传统金融业的冲击并不大,但对传统金融运行将产生深远影响。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主体在融资、支付与结算等领域内的重大创新,必将给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互联网金融面临的特殊风险主要有技术风险、业务风险和法律风险。一方面,监管部门不能缺位,必须正视其风险;另一方面又不能越位,实施过度监管。对互联网金融出台监管措施目前尚需要一定时间的观察期,以充分了解行业生态和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冲击 风险 监管
下载PDF
从规则视角看美国重构国际秩序的战略调整 被引量:87
4
作者 高程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1-97,158-159,共17页
作者从运用规则的战略视角,分析了当前美国重构国际秩序的思路调整。相对实力的衰落使美国继续通过开放、多边的国际规则网络维系霸权地位面临国内外双重阻碍,美国因此重新调整运用国际规则的战略目标。这意味着美国看待国际规则的性质... 作者从运用规则的战略视角,分析了当前美国重构国际秩序的思路调整。相对实力的衰落使美国继续通过开放、多边的国际规则网络维系霸权地位面临国内外双重阻碍,美国因此重新调整运用国际规则的战略目标。这意味着美国看待国际规则的性质,从注重追求相对经济收益的正和博弈,逐渐向以权力竞争和巩固相对国际影响力为目标的零和博弈变化。在相应的策略调整上,美国在核心领域主导国际组织和规则的主要形式将由"全球模式"转型为"俱乐部模式",成员参与方式则由基于多元化的鼓励加入转变为根据美国的需求有条件准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是美国重塑国际秩序的两个重要规则网络。前者试图重构地区结构性关系,阻碍中国将上升的实力转化为对地区秩序的影响力;后者旨在重新制定向需求方市场倾斜的国际经济规则,使发达国家集团能够继续维持对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美国国际规则战略和全球布局的调整使中国逐渐从西方规则体系的"鼓励融入者"转变为钳制对象。中国应更多在双边层次上主动作为,打破美国通过多边机制垄断国际交易渠道以孤立中国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规则 战略调整 全球治理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
原文传递
上海自贸区的运行基础、比较分析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83
5
作者 王孝松 张国旺 周爱农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2-64,共13页
作为中国政府积极应对国际经济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上海自贸区将融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金融制度、强化贸易服务、扩展外商投资等多项内涵,实施一系列创新监管服务模式。上海自贸区具有良好的运行基础,各组成单位在诸多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作为中国政府积极应对国际经济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上海自贸区将融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金融制度、强化贸易服务、扩展外商投资等多项内涵,实施一系列创新监管服务模式。上海自贸区具有良好的运行基础,各组成单位在诸多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将上海打造成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同香港自由港在更大程度上是互补的,但可能会冲击新加坡的物流中心地位。上海自贸区贸易与投资的各项政策是破除以往繁冗行政体系、建立更加透明高效规则的制度保障,这些政策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其普适性意味着可以在近期内向全国推广。不同地区要有各自的发展定位,其他城市不必冒进效仿上海自贸区的全部举措,上海自贸区的各项政策不宜在短期内全部"移植"到国内其他重要城市,更不宜在全国范围内"复制"。特别地,在推进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的过程中,要结合国内和区内整体的发展水平与阶段,有步骤地逐步开放,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既保证自贸区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运转,又要前瞻性地防御各类风险,切实贯彻"风险可控"的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自贸区 运行基础 可复制性 风险可控
下载PDF
论海上丝绸之路的多元化合作机制 被引量:82
6
作者 李向阳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17,155,共14页
与其他区域贸易协定相比,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合作机制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特征一方面源于亚洲发展的特殊性,亚洲国家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差异性是全世界最突出的,因而短期内亚洲不可能形成统一的机制化安排;另一方面源... 与其他区域贸易协定相比,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合作机制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特征一方面源于亚洲发展的特殊性,亚洲国家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差异性是全世界最突出的,因而短期内亚洲不可能形成统一的机制化安排;另一方面源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定位,即中国新时期经济外交的重要平台,为此要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落实到具体区域,这种多元性体现为:东北亚地区应该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以推动中蒙俄朝韩次区域合作为主攻方向;中国沿海地区应以两岸四地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为核心;在东南亚地区以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版为基础;在南亚地区,以正在构建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与中巴经济走廊为突破口;延伸到西亚地区,应加快中国-海合会自贸区的谈判进程。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则应该是一个开放的选择。此外,在跨区域层面,还应该包括体现海上丝绸之路特征的一系列合作机制。因此,未来海上丝绸之路的多元化合作机制将会与现行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并行不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多元化合作机制 亲诚惠容理念 区域贸易协定 亚太区域合作
原文传递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国崛起过程中的重大挑战 被引量:79
7
作者 李向阳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27,4,共11页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是美国"回归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机既有经济又有政治方面的考虑,其中遏制中国崛起是一个不容否认的目标。以2011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为标志,TPP已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其未来的发展...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是美国"回归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机既有经济又有政治方面的考虑,其中遏制中国崛起是一个不容否认的目标。以2011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为标志,TPP已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日本及其他东亚国家的立场,至于美国所宣称的亚太自由贸易区协定(FTAAP)现阶段基本上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符号。一旦TPP成为现实,APEC首当其冲将可能会被架空。对中国而言,被排除在TPP之外不仅意味着将受到"排他性效应"的冲击,而且过去十年中国所致力推动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有可能因此而发生逆转,这将是中国崛起过程中面临的一次重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伙伴关系 太平洋 协定 亚太经合组织 中国崛起 东亚国家 经济
原文传递
构建“一带一路”需要优先处理的关系 被引量:78
8
作者 李向阳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63,5,共10页
基于对外开放新举措与经济外交新平台的基本定位,"一带一路"将成为能够体现"素诚惠容"理念的一种新型区域合作机制。为构建"一带一路",作为倡导者,中国需要处理一系列全新的问题。其中包括:政府与企业的... 基于对外开放新举措与经济外交新平台的基本定位,"一带一路"将成为能够体现"素诚惠容"理念的一种新型区域合作机制。为构建"一带一路",作为倡导者,中国需要处理一系列全新的问题。其中包括: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利用现有比较优势与开发新优势的关系,经济合作与非经济合作的关系,以及机制化合作与非机制化合作的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经济外交 亲诚惠容
原文传递
大变局下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特征、影响与机遇 被引量:69
9
作者 沈铭辉 郭明英 《当代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4-51,共8页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RCEP较好地整合了不同自贸协定之间的差异,体现出全面性、先进性、包容性、开放性等特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RCEP较好地整合了不同自贸协定之间的差异,体现出全面性、先进性、包容性、开放性等特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了变局的演变。在此背景下,签署RCEP对于增进政治互信、提升经济福利、改善地区治理、提振全球化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在短期内,RCEP有助于亚太地区各国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并通过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地区经济复苏。从长期看,RCEP不仅有助于改善地区发展环境,促进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还将为亚太乃至全球的共同发展提供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EP 自贸协定 亚太地区 开放的地区主义
下载PDF
监管型市场与政府管制:美国政府管制制度演变分析 被引量:44
10
作者 宇燕 席涛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6,共24页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规范运行 ,必须有政府广泛、深入和系统的管制 ,同时 ,管制也必须随着市场的竞争强度、交易规模、产业结构和经济水平的变化做出适时的改革。长期以来 ,在美国宪法框架制约下 ,国会、总统和行政机构之间就法律、行政命...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规范运行 ,必须有政府广泛、深入和系统的管制 ,同时 ,管制也必须随着市场的竞争强度、交易规模、产业结构和经济水平的变化做出适时的改革。长期以来 ,在美国宪法框架制约下 ,国会、总统和行政机构之间就法律、行政命令和规章条例的范围、内容、制订权和执行权等进行极其复杂的博弈。其间市场失灵与管制失灵都有可能发生。制度变迁在相当意义上讲 ,是克服两种“失灵”寻求新的制度均衡的演变过程。最近 2 0多年间 ,美国管制的成本 -收益分析的市场化方法 ,代替了“命令与控制”的方法。从美国市场经济与政府管制互动关系的演变中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美国的市场经济是一种典型的受管制的市场经济 ,而所谓放松管制、取消管制 ,仅是政府提高管制质量、改进管制效率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管型市场 政府管制 美国 制度演进 市场竞争强度 交易规模 产业结构 市场失灵 管制失灵 管制效率 经济绩效 成本 收益 立法 运作程序 OMB OIRA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与机制化建设 被引量:57
11
作者 李向阳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70,157,共21页
"一带一路"建设步入新阶段之后,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其主要目标,但学术界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却存在不同的看法。作者首先假定"一带一路"是一种发展导向型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进而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可... "一带一路"建设步入新阶段之后,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其主要目标,但学术界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却存在不同的看法。作者首先假定"一带一路"是一种发展导向型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进而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可持续性,而实现可持续性的基本路径在于机制化。"一带一路"的发展导向决定了在其起步阶段不以设置规则为门槛,从而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机遇,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带一路"建设不需要规则和机制化。机制化建设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合作的内在要求,是应对外部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对接现行全球治理体系的前提条件。但这种机制化建设不可能复制现有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化建设的模式,而是需要遵循共商、渐进与义利观原则。以此为前提,"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与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 发展导向 机制化 义利观
原文传递
海上通道安全与中国战略支点的构建--兼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安全考量 被引量:56
12
作者 张洁 《国际安全研究》 2015年第2期100-118,共19页
中国由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的转型以及国家利益需求的扩容使海上通道安全成为一个时代性很强的命题。对于中国,海上通道的意义已经从初期强调能源运输安全发展到综合性海权利益的保障,关注重点也从"马六甲困局"的破解扩展到多... 中国由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的转型以及国家利益需求的扩容使海上通道安全成为一个时代性很强的命题。对于中国,海上通道的意义已经从初期强调能源运输安全发展到综合性海权利益的保障,关注重点也从"马六甲困局"的破解扩展到多点多线的谋篇布局。建设海权是中国的强国之路,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是海权建设的关键性议程,而战略支点的打造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中国应以海洋强国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为依托,借鉴古代历史经验,结合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投资、港口建设的布局,分类型、按步骤地将重点港口打造为本国的战略支点,其中,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应该成为优先选项。中国应兼顾经济与安全利益,加强对两岛重点港口的现代化建设,通过划定工业园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冶炼、造船等产业的发展与升级,使这些港口兼备商用与军用功能,可为中国船只和海上力量提供后勤补给,助力中国维护海上通道安全和掌控关键性航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通道 战略支点 “一带一路” 印度尼西亚
下载PDF
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与中国的应对 被引量:56
13
作者 周方银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24,156,共21页
二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构建了一个以其为中心、具有一定等级性的同盟体系。在"重返亚太"的背景下,美国进一步强化了其亚太同盟体系。中国在崛起过程中,需要寻找对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应对和共处之道,这会直接影响中国崛起的总... 二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构建了一个以其为中心、具有一定等级性的同盟体系。在"重返亚太"的背景下,美国进一步强化了其亚太同盟体系。中国在崛起过程中,需要寻找对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应对和共处之道,这会直接影响中国崛起的总体外部安全环境以及本地区安全格局的发展方向。中国要以积极的方式,降低美亚太同盟体系在地区安全结构中的消极作用,避免在这个地区形成传统的大国划分势力范围互相对抗的局面。一方面要对周边国家执行具有差异化的政策,加强经济手段和安全手段的配合使用;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与美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弱化美同盟体系的作用。同时要以更加具有包容性的视角和思路,看待本地区的安全挑战,解决本地区的安全关切,推动更具包容性和建设性的地区安全机制和架构的建设。中国应对美国亚太地区同盟体系的有效性,会对周边安全环境的性质产生较为根本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同盟体系 中美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 地区秩序 中国周边战略
原文传递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进展、影响及展望 被引量:49
14
作者 沈铭辉 李天国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2-114,128,共14页
经过7年的谈判,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整体上结束谈判,这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RCEP有助于整合区域多重制度框架,形成开放统一的亚洲市场,为全球多边贸... 经过7年的谈判,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整体上结束谈判,这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RCEP有助于整合区域多重制度框架,形成开放统一的亚洲市场,为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和全球经贸合作注入新动能。对于中国经济而言,RCEP的达成将大幅改善外部贸易环境,有力推动中国与RCEP成员之间形成更为紧密的贸易投资和产业分工关系,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RCEP不仅能有效形成应对CPTPP的战略缓冲,同时也有助于倒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市场开放。未来,RCEP的规则体系与治理结构还需要由亚洲成员经济体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为全球自由贸易与经济增长做出更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CPTPP 多边贸易体系 东盟+1 印度 规则制定 原产地规则
原文传递
以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壮大实体经济 被引量:45
15
作者 夏杰长 肖宇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3,共11页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既是顺应数字时代产业边界日益模糊趋势的选择,也是有效应对后疫情时代全球制造业分工深度重塑的有效手段。研究发现: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日益增加的大背景下,服务业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服务业...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既是顺应数字时代产业边界日益模糊趋势的选择,也是有效应对后疫情时代全球制造业分工深度重塑的有效手段。研究发现: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日益增加的大背景下,服务业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新的动能,有助于服务业克服鲍莫尔病,防止过度服务导致产业空心化。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把两业融合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予以推进。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两业融合程度相对较低,两业融合生态体系尚未成型。通过两业融合壮大实体经济,应着力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不断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实力;二是以更加包容的态度支持新业态发展;三是构建两业融合的统计制度;四是抓住数字化转型这一关键变量;五是构建有利于两业融合的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业融合 制造业服务化 服务型制造 实体经济
下载PDF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义利观 被引量:46
16
作者 李向阳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14,共11页
义利观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外交理念,不同于西方大国经济外交中的"胡萝卜加大棒"理念。它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合作共赢,与亲诚惠容、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奉行正确的义利观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 义利观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外交理念,不同于西方大国经济外交中的"胡萝卜加大棒"理念。它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合作共赢,与亲诚惠容、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奉行正确的义利观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带一路"的一个基本要义。正确的义利观不仅决定了"一带一路"存在的合法性,而且决定了它发展的可持续性。没有义,"一带一路"将失去应有之意;没有利,"一带一路"最终将不可持续。在这种意义上,"一带一路"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正确的义利观能否真正得到贯彻。政府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企业是其主要参与者,贯彻正确的义利观的核心是协调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简言之,政府要以市场为基础,引导企业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完成国家的战略目标。为此,我们既需要全面把握义利观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具体表现形式,又需要探索符合正确义利观理念的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利观 经济外交 “一带一路” 公共产品 治理结构 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中国崛起与次要战略方向挑战的应对——以洞朗事件后的中印关系为例 被引量:45
17
作者 叶海林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6-128,共23页
近年来特别是洞朗事件后印度对华认知变化和策略调整有助于我们讨论国际体系转变过程中崛起国如何应对次要战略方向上主要竞争对手的挑战。南亚地区属于中国崛起的次要战略方向,印度是中国在这一方向的主要挑战。大国在崛起进程中不但... 近年来特别是洞朗事件后印度对华认知变化和策略调整有助于我们讨论国际体系转变过程中崛起国如何应对次要战略方向上主要竞争对手的挑战。南亚地区属于中国崛起的次要战略方向,印度是中国在这一方向的主要挑战。大国在崛起进程中不但会在主要战略方向上受到国际体系主导国家的压制,也会在次要战略方向上遭遇其他崛起国以及地区强国的挑战。崛起国在应对次要战略方向挑战时需要避免陷入两线作战,但过度担忧这种风险将导致两种思维误区:一是战略决心不足,过度夸大风险,导致在次要战略方向上心态消极、行为被动;二是战略期待过高,过度估计可能收益,采取不必要的妥协策略,导致对手获得不应有的博弈优势,反复以讹诈手段侵蚀崛起国的威信和利益。崛起国要避免这两种思维误区,首先需要正确判断次要方向对主要方向牵制作用的程度;其次需要正确判断次要方向上主要挑战者的真实意图和双方矛盾的性质;最后需要正确判断崛起国在次要方向上与主要挑战之间的力量投入变动趋势,对挑战者构成有效制衡,打消挑战者利用有利国际形势弥补实力差距、寻求超越其实力与能力范围之外的收益的企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印关系 崛起国 次要战略方向 地区强国 “一带一路”
原文传递
区域公共产品供求关系与地区秩序及其变迁--以东亚秩序的演化路径为案例 被引量:45
18
作者 高程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30,155,共27页
作者主要讨论了区域公共产品供求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对于地区秩序形成与变迁的影响,并试图通过这一视角来阐释东亚秩序的演化路径。根据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高低和需求程度的强弱组合,作者将地区秩序形态区分为"紧密合作秩序"... 作者主要讨论了区域公共产品供求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对于地区秩序形成与变迁的影响,并试图通过这一视角来阐释东亚秩序的演化路径。根据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高低和需求程度的强弱组合,作者将地区秩序形态区分为"紧密合作秩序"、"松散合作秩序"、"无合作冲突"与"无合作秩序"四种理想类型,并就内部权力结构和外部力量对区域公共产品供求的影响、地区秩序形态的稳定性与相互转化路径、和平的地区秩序与区域合作形成和维系的条件提出逻辑假说,进而通过阐释东亚秩序及其演化过程对这些假说进行检验。成员国长期对于区域公共产品的弱需求和低水平供给使古代东亚朝贡体系形成相对稳定的"无合作秩序",其特点是该地区关系总体和谐,但缺乏形成内生合作的基础。条约体系和世界经济体系打破了东亚"无合作秩序"的均衡状态,区域公共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竞争以不平衡和不稳定的速度与力度在东亚地区同时上升。东亚秩序演化路径向何种秩序形态发展,将取决于区域公共产品供求关系的动态变化过程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秩序 区域公共产品 供求关系 东亚秩序 演化路径
原文传递
东道国制度质量、双边投资协议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于面板门限回归模型(PTR)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4
19
作者 张中元 《南方经济》 CSSCI 2013年第4期49-62,共14页
本文采用2007-2011年中国对155个经济体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存量数据,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Panel Threshold Regression,PTR)考查东道国制度质量与双边投资协议(BIT)对中国OFDI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东道国制度质量、双边投资协议对中... 本文采用2007-2011年中国对155个经济体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存量数据,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Panel Threshold Regression,PTR)考查东道国制度质量与双边投资协议(BIT)对中国OFDI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东道国制度质量、双边投资协议对中国的OFDI的影响有明显的区制差异:制度质量的提高会促进中国OFDI流向低收入和高收入水平经济体以及中、小规模OFDI存量经济体;签署双边投资协议促进中国OFDI流向大规模OFDI存量经济体。但双边投资协议与东道国制度质量水平的提高并无助于中国OFDI流向中等收入水平经济体;双边投资协议还抑制了中国OFDI流向中、小规模OFDI存量经济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质量 双边投资协定 对外直接投资 面板门限回归
下载PDF
“一带一路”经济走廊贸易潜力研究——基于贸易互补性、竞争性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3
20
作者 王金波 《亚太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3-100,共8页
根据UN Comrade数据库统计数据,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Lafay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和贸易密集度指数等实证测度指标,从贸易竞争性、互补性和产业国际竞争力三个方面对中国与"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国家间商品贸易... 根据UN Comrade数据库统计数据,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Lafay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和贸易密集度指数等实证测度指标,从贸易竞争性、互补性和产业国际竞争力三个方面对中国与"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国家间商品贸易结构的匹配程度、竞争情况和贸易增长潜力进行了系统测度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国家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且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中国在工业制成品等资本或劳动密集型商品、"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国家在初级或资源能源密集型商品方面各具优势。中国与"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国家应在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贸易、投资和产能合作,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由利用比较优势向创造比较优势,由产业间贸易向价值链贸易的转型与升级创造新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经济走廊 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 产业国际竞争力 贸易潜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