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论数字矿山——借力物联网保障矿山安全与智能采矿 被引量:241
1
作者 吴立新 汪云甲 +4 位作者 丁恩杰 朱旺喜 张瑞新 张申 王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7-365,共9页
在简要总结我国数字矿山建设成效的基础上,梳理了数字矿山内涵及其不同理解,讨论了自动采矿、遥控采矿、矿山物联网、感知矿山、智能采矿等相关概念及其与数字矿山的联系。结合采矿科技进步,采用数字化、信息化与自动化3条主线对数字矿... 在简要总结我国数字矿山建设成效的基础上,梳理了数字矿山内涵及其不同理解,讨论了自动采矿、遥控采矿、矿山物联网、感知矿山、智能采矿等相关概念及其与数字矿山的联系。结合采矿科技进步,采用数字化、信息化与自动化3条主线对数字矿山等概念进行了矩阵描述。指出: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是智能采矿的3项关键技术,数字化与信息化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矿山自动化;数字矿山是感知矿山与智能采矿的基础,感知矿山是智能采矿的保障。以当前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和金属矿无人采矿系统技术发展为例,明确了数字矿山借力物联网的新任务。并面向矿山安全与智能采矿,分析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数字矿山的5个主攻方向,即数字矿山集成平台、采矿模拟仿真系统、露天矿全自动化系统、井下定位与导航技术、采场环境智能感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矿山 物联网 感知矿山 智能矿山 智能采矿 矿山安全
下载PDF
熵权模糊物元模型在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20
2
作者 余健 房莉 +2 位作者 仓定帮 朱琳 卞正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60-266,共7页
针对目前生态安全评价中信息屏蔽和主观性问题,该文运用物元分析法和熵权法对皖江地区马鞍山、合肥、芜湖等9个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并与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进行比较。熵权物元分析法包括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经典域、节域,... 针对目前生态安全评价中信息屏蔽和主观性问题,该文运用物元分析法和熵权法对皖江地区马鞍山、合肥、芜湖等9个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并与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进行比较。熵权物元分析法包括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经典域、节域,建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物元模型,计算评价指标关联度,确定指标权重等内容。研究结果表明:马鞍山的土地生态安全级别为"较不安全",池州、安庆、的土地生态安全级别向"较不安全"级转化,巢湖、芜湖、铜陵的土地安全级别向"较安全"转化,宣城、合肥、滁州的土地安全级别为"理想安全",与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物元分析单指标评价结果表明:皖江地区土地生态安全主要影响因子是单位面积耕地农药负荷、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人均水资源量、人口密度、森林覆盖率、大于25°坡耕地面积比例及工业废气处理率等。多指标综合评价能得到综合质量信息,而物元模型既能得到综合质量信息,也能反映评价对象的稳定状态,同时可以揭示评价对象单个评价指标的分异。研究表明熵权物元分析法在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具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模型 数学方法 生态安全 熵权 物元分析
下载PDF
岩体破坏突水模型研究现状及突水预测预报研究发展趋势 被引量:179
3
作者 杨天鸿 唐春安 +2 位作者 谭志宏 朱万成 冯启言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8-277,共10页
在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岩体渗流损伤耦合方程、突水试验监测等方面总结目前岩体破坏突水模型及预测预报研究现状,认为破坏诱发渗透性演化方程和破坏引起有效应力方程的修正是建立描述破坏渗流机制的关键。通过现场实例分... 在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岩体渗流损伤耦合方程、突水试验监测等方面总结目前岩体破坏突水模型及预测预报研究现状,认为破坏诱发渗透性演化方程和破坏引起有效应力方程的修正是建立描述破坏渗流机制的关键。通过现场实例分析及提出的数值模型的讨论,提出“采动压力和水压力扰动应力场诱发岩体破裂(微震活动性)是矿山突水前兆本质特征”这一学术思路,认为突水预测预报研究发展趋势为依托实例工程,采用渗流耦合力学理论、计算科学技术和高新微震测量技术手段,在深层次上对采动岩层破坏突水通道形成特征、突水岩层微震活动前兆信息和并行渗流耦合数值仿真结果进行综合反演,通过微震活动信息来基准标定突水模型,达到揭示岩层破断突水前兆规律及定位突水通道的目标,为建立矿山突水灾害预测预报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突水模型 基准标定 数值模拟 微震监测
下载PDF
矸石(固体废物)直接充填采煤技术发展现状 被引量:167
4
作者 张吉雄 缪协兴 郭广礼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5-401,共7页
总结了矸石直接充填采煤的技术框架,系统地介绍了综采矸石充填技术、普采矸石充填技术和掘巷充填技术的充填开采系统布置、关键设备及充填开采工艺;研发了矸石直接充填采煤技术中矸石自地表向井下运输的大垂深投料系统,并对其进行了优... 总结了矸石直接充填采煤的技术框架,系统地介绍了综采矸石充填技术、普采矸石充填技术和掘巷充填技术的充填开采系统布置、关键设备及充填开采工艺;研发了矸石直接充填采煤技术中矸石自地表向井下运输的大垂深投料系统,并对其进行了优化设计;以综采矸石充填技术为例,分析矸石直接充填开采矿压规律的等价采高模型,得到了充填综采采场所需支护强度,以及充填综采与传统综采支护强度修正系数η,并对充填开采后的地表沉陷进行了预计和实测分析,得出了充填开采较传统综采采场矿压显现减弱、地表变形等级仅为轻微的结论;从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应重视的基础科学研究、重点技术攻关等方面对今后矸石(固体废物)直接充填采煤技术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矸石直接充填采煤方法 绿色开采 充填开采矿压规律 等价采高模型
下载PDF
国内外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综述 被引量:128
5
作者 卞正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0年第1期6-11,共6页
较为系统地比较了我国与主要采煤国家在煤矿区土地复垦方面的差异和差距 ,对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的目标、工艺技术及理论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 ,分析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的特点 ,将我国土地复垦理论研究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 ,提出了我... 较为系统地比较了我国与主要采煤国家在煤矿区土地复垦方面的差异和差距 ,对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的目标、工艺技术及理论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 ,分析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的特点 ,将我国土地复垦理论研究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 ,提出了我国今后土地复垦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域 土地复垦 环境治理 综述 中国
下载PDF
基于GIS的城市绿地景观空间结构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被引量:101
6
作者 周廷刚 郭达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01-907,共7页
城市绿地景观的空间结构分析是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色之一。分析了城市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元素及其特征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 ,在 GIS支持下对宁波市城市绿地景观缀块的等级与分布、空间结构的度量进行了... 城市绿地景观的空间结构分析是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色之一。分析了城市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元素及其特征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 ,在 GIS支持下对宁波市城市绿地景观缀块的等级与分布、空间结构的度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并对该市的城市绿地景观按行政单元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宁波市城市绿地缀块个数以面积小于 5 0 0 m2 的小型缀块为主 (95 .3 2 % ) ,而缀块面积大于 3 0 0 0 m2 的大中型和大型缀块虽然个数较少 (仅 0 .75 % ) ,却是构成该市城市绿地景观的主体 (面积占3 5 .99% )。宁波市城市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为 0 .71 7,均匀度为 0 .6 2 9,景观优势度为 0 .6 6 9,聚集度为0 .870 ,破碎度为 0 .2 92 ,总分离度为 1 .45 6 ,绿地廊道密度为 2 .2 3 7,分维数为 1 .3 73。城市绿地景观总体表现为类型分布不均 ,各种类型相差较大 ,破碎度较小 ,多样性程度不高。综合评价结果为江东区最佳 ,景观结构最为合理 ,海曙区次之 ,江北区较差 ,全市总体上较好。研究结果为宁波市城市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提供了生态学依据 ,为“生态园林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城市绿地景观 空间结构 宁波市 景观生态
下载PDF
循环经济理论的国内外实践 被引量:60
7
作者 韩宝平 孙晓菲 +1 位作者 白向玉 魏颖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8-64,共7页
循环经济理论是上个世纪末环境革命的产物。循环经济要求以“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3R原则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准则。在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正在形成一股潮流与趋势,从物质层面、体制层面、价值层面全方位地改... 循环经济理论是上个世纪末环境革命的产物。循环经济要求以“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3R原则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准则。在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正在形成一股潮流与趋势,从物质层面、体制层面、价值层面全方位地改变着社会经济的运行。本文概略地介绍了循环经济的起源、内涵及国内外的成功实践,并介绍了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3R 原则 生态工业园区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我国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 被引量:121
8
作者 卞正富 《资源.产业》 2005年第2期18-24,共7页
文章分析了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特征,将采前生态系统类型与采矿扰动因子列为矿区生态破坏类型划分的两个重要因素,并对煤矿区生态破坏类型进行了划分;回顾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研究历程,简要介绍了各阶段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在矿区... 文章分析了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特征,将采前生态系统类型与采矿扰动因子列为矿区生态破坏类型划分的两个重要因素,并对煤矿区生态破坏类型进行了划分;回顾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研究历程,简要介绍了各阶段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在矿区土地复垦评价与规划、复垦土壤重构、矿区土地复垦界面要素演替规律、矿区生态重建原理等方面的研究为土地复垦科学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矿区土地复垦技术不断创新,初步形成了地下开采矿山充填复垦与非充填复垦、露天开采矿山剥采复一体化、矸石山绿化、复垦土壤剖面重构、植被恢复的技术体系;综合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生态重建 煤炭开采
下载PDF
煤矿开采沉陷有效控制的新途径 被引量:113
9
作者 郭广礼 王悦汉 马占国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0-153,共4页
开采沉陷是造成矿区环境地质灾害的直接根源,有效控制和减轻地面沉陷程度是减轻或避免开采沉陷环境灾害的根本之路.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充填开采、条带开采和覆岩离层注浆岩层控制技术的优缺点,根据荷载置换原理,提出了"条带开采... 开采沉陷是造成矿区环境地质灾害的直接根源,有效控制和减轻地面沉陷程度是减轻或避免开采沉陷环境灾害的根本之路.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充填开采、条带开采和覆岩离层注浆岩层控制技术的优缺点,根据荷载置换原理,提出了"条带开采—注浆充填固结采空区—剩余条带开采"的三步法(二次条带式)开采沉陷控制的新思路.进行了三步法开采沉陷控制的可行性研究.初步分析表明,采用三步法开采可以实现对岩层移动和地表沉陷的有效控制,地表下沉系数可控制在0.25左右,煤炭采出率可达到80%~90%,可基本实现地面建筑物不搬迁和大幅度减轻土地塌陷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层移动 地表移动 开采沉陷 沉陷控制 建筑物下采煤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 被引量:117
10
作者 倪庆琳 侯湖平 +2 位作者 丁忠义 李艺博 李金融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4-216,共13页
基于2000年、2008年、2016年遥感影像、历史矿井信息以及GIS空间分析方法,应用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范式:综合识别生态源地—经井田边界修正生态阻力面—应用电路理论构建生态廊道—判别生态过程障碍区,将代表生态修复需求、生态过程难易和... 基于2000年、2008年、2016年遥感影像、历史矿井信息以及GIS空间分析方法,应用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范式:综合识别生态源地—经井田边界修正生态阻力面—应用电路理论构建生态廊道—判别生态过程障碍区,将代表生态修复需求、生态过程难易和生态要素特征的生态源地、障碍区和生态阻力面空间叠加,最终划定生态修复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年份生态源地面积平均约占贾汪区面积的17.77%,随着城镇化发展和矿井闭坑等因素影响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生态阻力面变化规律与之相反,并逐步以城镇化发展为主导影响因子。(2)生态廊道分布明显存在整体空间相似性和各镇内部分异性,呈环形沿河流分布或位于植被覆盖较好的低山丘陵区;障碍区明显存在重叠区域,主要分布在京杭大运河以北的区域,以北部和中部较多。(3)划分了生态保育区、生态提升区、生态修复区、生态控制区四个生态修复分区,面积分别为144.38 km^2、189.60 km^2、182.68 km^2、103.34 km^2。研究结论能够为贾汪区生态转型发展和生态修复提供空间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分区 生态安全格局 电路理论 贾汪区
原文传递
再论煤矿区生态环境“边采边复” 被引量:117
11
作者 胡振琪 肖武 赵艳玲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1-359,共9页
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在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冲突日益显著。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成为热点与焦点。针对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形成的采煤沉陷、露天采场、固体废弃物堆积... 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在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冲突日益显著。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成为热点与焦点。针对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形成的采煤沉陷、露天采场、固体废弃物堆积等损毁对象,以及由此产生的耕地损失、环境恶化、空气污染、矿-地冲突等矿区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改变原有的“末端治理”理念,提出煤矿生态环境“边开采边修复”(简称“边采边复”)理念、技术以及实现路径。认为煤矿区生态环境“边采边复”是基于“源头和过程控制”的理念,而不是传统的“末端治理”理念,其特点是在采矿过程中,同步(时)治理。“边采边复”概念中的“复”既包含狭隘的“复垦(复耕)”,也包含Ecological Restoration中的“修复”的概念,其核心目的是为了及时恢复治理损伤的生态环境,缓解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确保矿业活动朝着可持续、循环与绿色的方向发展。因此,“边开采边复垦(广义的复垦)”、“边开采边修复”、“边开采边治理”都是一个意思,都可简称“边采边复”或“边采边治”。基于笔者提出的井工矿边采边复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凝练与阐述了煤矿区生态环境“边采边复”理念,讨论了煤矿生态环境“边采边复”的原理与类型,介绍了露天矿、采煤沉陷地、煤矸石3种主要损毁对象边采边复的关键技术。煤矿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与系统,“边采边复”是贯彻和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实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的有效保障。边采边复需要考虑治理修复过程的动态性、系统要素的均衡性、整体价值的最大性。为了促进边采边复理念与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仍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①以系统思维的角度考虑自然资源要素的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生态环境 源头治理 边采边复 土地复垦
下载PDF
土壤碳库构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11
12
作者 余健 房莉 +2 位作者 卞正富 汪青 俞元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829-4838,共10页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土壤碳库的构成影响其累积和分解,并直接影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同时也影响土壤质量变化。弄清土壤碳库的组分及构成,是进一步研究土壤碳库变化机制的关键。综述了土壤碳库的组分和构成,对有...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土壤碳库的构成影响其累积和分解,并直接影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同时也影响土壤质量变化。弄清土壤碳库的组分及构成,是进一步研究土壤碳库变化机制的关键。综述了土壤碳库的组分和构成,对有机碳库进行不稳定性有机碳库和稳定有机碳库归类,描述各类碳库的性质,并对各类碳库的分析测定方法进行了评述。提出在土壤碳构成中增加黑碳和煤炭(碳)以完善土壤有机碳构成框架。在未来研究中,应加强土壤无机碳及湿地土壤和新开发新复垦的重构土壤碳库构成及变化,各类碳库化学构成,交叉重叠的定量关系,碳库之间的转化及在土壤中的迁移,黑碳对土壤碳库稳定性及土壤质量的影响,煤开采扰动区煤炭(碳)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及环境效应等科学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库 构成 有机碳 活性碳 稳定性有机碳 无机碳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高光谱遥感图像分类 被引量:108
13
作者 谭琨 杜培军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多数传统分类算法应用于高光谱分类都存在运算速度慢、精度比较低和难以收敛等问题.本文从支持向量机基本理论出发建立了一个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高光谱分类器,并用国产OM IS传感器获得的北京中关村地区高光谱遥感数据进行试验,分析比较了... 多数传统分类算法应用于高光谱分类都存在运算速度慢、精度比较低和难以收敛等问题.本文从支持向量机基本理论出发建立了一个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高光谱分类器,并用国产OM IS传感器获得的北京中关村地区高光谱遥感数据进行试验,分析比较了各种SVM核函数进行高光谱分类的精度,以及网格搜寻的方法来确定C和γ的值,结果表明SVM进行高光谱分类时候径向基核函数的分类精度最高,是分类的首选.并且与神经网络径向基分类算法以及常用的最小距离分类算法进行比较,分类的精度远远高于SVM分类算法进行分类的结果.SVM方法在高光谱遥感分类领域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支持向量机 分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城市绿地景观引力场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被引量:98
14
作者 周廷刚 郭达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57-1163,共7页
城市绿地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城市绿地景观的评价是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 GIS技术支持下 ,对城市绿地景观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 ,将物理学中“场”的相关理论引入城市绿地景观... 城市绿地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城市绿地景观的评价是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 GIS技术支持下 ,对城市绿地景观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 ,将物理学中“场”的相关理论引入城市绿地景观的研究 ,提出绿地景观引力场的概念及评价方法。绿地景观引力场是城市绿地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能力的大小或潜力 ,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绿地景观本身的质量、城市人口分布状况、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城市主要交通设施等。在研究中需要建立以下相关模型 :城市阻力的空间分布模型、城市人口的空间分布模型、城市公共绿地的空间分布模型、城市绿地景观引力场的空间分布评价模型。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景观引力场用于城市绿地系统的评价 ,能够更好地反映城市绿地的空间分布格局 ;(2 )丰富了城市绿地系统评价的指标内容和评价方法 ;(3)该方法从景观设计上提供了一个可供决策参考的依据 ;(4 )景观引力场还可用于城市其它服务设施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的评价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绿地景观 引力场 城市生态系统
下载PDF
论我国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 被引量:72
15
作者 张明慧 李永峰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7-80,共4页
一般认为 ,能源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一。但是 ,经济增长对能源发展的拉动作用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本文从定量方面分析了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论证了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关系 。
关键词 中国 能源安全 经济增长率 能源利用率 产业结构 能源工业 产业政策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全国城市PM2.5达标约束的大气环境容量模拟 被引量:102
16
作者 薛文博 付飞 +5 位作者 王金南 贺克斌 雷宇 杨金田 王书肖 韩宝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90-2496,共7页
基于第3代空气质量模型WRF-CAMx和全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开发了以环境质量为约束的大气环境容量迭代算法,并以我国333个地级城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为目标,模拟计算了全国31个省市区SO2、NOx、一次PM2.5... 基于第3代空气质量模型WRF-CAMx和全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开发了以环境质量为约束的大气环境容量迭代算法,并以我国333个地级城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为目标,模拟计算了全国31个省市区SO2、NOx、一次PM2.5及NH3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分析结果表明,以城市PM2.5年均浓度达标为约束,全国SO2、NOx、一次PM2.5和NH3的环境容量分别为1363.26×104,1258.48×104,619.04×104,627.71×104t.2010年全国实际SO2、NOx、一次PM2.5和NH3排放量分别超过环境容量的66%、81%、96%、52%.空气污染较严重的河南、河北、天津、安徽、山东及北京6省市4项污染物排放量均超过环境容量1倍以上,环境容量严重超载区域与PM2.5高污染地区具有显著的空间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空气质量达标 环境容量 PM2.5
下载PDF
充填采煤理论与技术的新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01
17
作者 缪协兴 巨峰 +1 位作者 黄艳利 郭广礼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1-399,429,共10页
充填采煤是绿色开采的核心,在综合阐述煤矿充填采煤技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介绍了近年来我国综合机械化充填采煤理论及技术取得的重大突破,包括:长壁工作面采充一体化原理、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密实充填有效控制岩层运动的目标... 充填采煤是绿色开采的核心,在综合阐述煤矿充填采煤技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介绍了近年来我国综合机械化充填采煤理论及技术取得的重大突破,包括:长壁工作面采充一体化原理、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密实充填有效控制岩层运动的目标、充填采煤岩层移动预计的等价采高理论、密实充填采煤岩层移动的解析计算公式和充填采煤岩层移动与地表沉陷实测比较等.指出了研发新型低成本充填材料、提升充填采煤装备自动化水平、建立充填采煤基础理论与相关评价体系、协同充填采煤与地下水环境保护是煤矿充填采煤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充填采煤 综合机械化开采 充填与采煤一体化 密实充填 岩层移动控制理论 绿色开采
原文传递
矿区土地修复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102
18
作者 卞正富 雷少刚 +1 位作者 金丹 王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0-197,共8页
通过对与土地复垦有关的概念梳理后,提出以土地修复作为高一级学科建设的名称涵盖土地复垦的名称。基于生态系统自恢复力的假说,讨论了矿区土地修复过程中,自然恢复与人工干预的作用,提出了引导型矿山土地自修复模式及其应用条件,指出... 通过对与土地复垦有关的概念梳理后,提出以土地修复作为高一级学科建设的名称涵盖土地复垦的名称。基于生态系统自恢复力的假说,讨论了矿区土地修复过程中,自然恢复与人工干预的作用,提出了引导型矿山土地自修复模式及其应用条件,指出了对关键限制性因素及其阈值的识别与修复是矿山生态系统引导自修复的关键;并进一步讨论了引导型矿区土地修复目标的合理程度。还讨论了采前预防及采后修复在矿区土地修复中的作用,对于露天矿山,采前预防或减损工艺应成为主流,在剥采排复一体化工艺实现后,土壤重构成为露天矿区土地修复成功的关键,而对于井工开采矿山,采前预防措施通常被用于局部需要特殊保护的地表建构筑物或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生态类型区,采后修复仍是主要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修复 土地复垦 生态重建 生态恢复
下载PDF
论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81
19
作者 卞正富 路云阁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4年第2期21-28,共8页
研究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确立了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者为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法、借鉴已经开展的有关工作的经验与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的方法。研究结论:将LUPEI... 研究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确立了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者为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法、借鉴已经开展的有关工作的经验与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的方法。研究结论:将LUPEIA分为LUOPEIA、LUSPEIA、LUPPEIA三个层次,初步构建了中国LUPEIA体系;提出了基于PSR框架、FAO相关文件及项目EIA的LUPEIA方法论,建立了基于PSR框架的地市级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讨论了FAO相关文件在LUPEIA的作用,将土地利用持续性评价归结为LUPEIA的主要内容,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与空间布局对环境的影响是LUPEIA的特色,美国国家环保局的BASINS工具对土地利用造成的流域水环境质量影响评价是值得借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土地利用 战略环境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国
下载PDF
中国耕地非粮化空间格局分异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99
20
作者 陈浮 刘俊娜 +3 位作者 常媛媛 张琦 于昊辰 张绍良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3-43,共11页
研究目的:摸清耕地非粮化的总体态势,揭示非粮化空间分异及驱动机制,为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多重共线性诊断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2018年耕地非粮化面积约为54.47×... 研究目的:摸清耕地非粮化的总体态势,揭示非粮化空间分异及驱动机制,为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多重共线性诊断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2018年耕地非粮化面积约为54.47×10^(6)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2.29%;(2)非粮化面积主要集中于中南部和北部,但高非粮化率主要集中于新疆、贵州和东南沿海。非粮化面积与非粮化率呈现显著不同的空间集聚特征;(3)农业实际利用外资额、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农业机械总动力、乡村劳动力、土地流转面积与非粮化面积对数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共同驱动了全国非粮化的空间格局。但不同尺度、不同区域耕地非粮化驱动因子的空间异质性显著。研究结论:受经济、社会、政策和资源配置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不同尺度下非粮化时空格局差异悬殊、驱动因子空间异质性显著。今后应科学设定非粮化底线、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推进农业差别化补贴,严控非粮化无序增长、稳固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粮化 耕地保护 空间自相关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驱动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