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井水中悬浮物特征及其净化关键技术 被引量:30
1
作者 杨静 李福勤 +3 位作者 邵立南 张先 何绪文 徐茂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8-460,共3页
基于解决含悬浮物矿井水净化处理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矿井水中悬浮物的特征,并对其净化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我国矿井水中悬浮物低于300mg/l的矿井占近80%,悬浮物中平均88%的粒径在50μm以下,悬浮物的平均密度约1.2-1.3g/c... 基于解决含悬浮物矿井水净化处理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矿井水中悬浮物的特征,并对其净化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我国矿井水中悬浮物低于300mg/l的矿井占近80%,悬浮物中平均88%的粒径在50μm以下,悬浮物的平均密度约1.2-1.3g/cm3,矿井水中悬浮物的ζ电位介于-19.14mv至-30.15mv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负电性,与混凝剂亲和能力弱,混凝过程中矾花形成困难,混凝沉降效果比较差。为此,混凝反应的水力条件(GT值)和沉淀池的表面负荷是含悬浮物矿井水净化技术的关键,建议反应GT值在10000左右,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取地表水的0.6~0.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悬浮物 混凝沉淀
下载PDF
煤矿矿井水处理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56
2
作者 李福勤 李硕 +1 位作者 何绪文 张春辉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0,共3页
为了掌握煤矿矿井水处理工程现状,对我国北方30余座矿井水处理站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表明,矿井水处理选用工艺合理,技术成熟。但是,矿井水处理工程良莠不齐,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调节池没有起到良好的调节和预沉作用、一体化净水器处... 为了掌握煤矿矿井水处理工程现状,对我国北方30余座矿井水处理站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表明,矿井水处理选用工艺合理,技术成熟。但是,矿井水处理工程良莠不齐,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调节池没有起到良好的调节和预沉作用、一体化净水器处理效果差、土建和安装工程质量较差、消毒系统和污泥脱水系统运行的较少、自动化程度不高、运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通过分析总结,提出了加强建设监理、提高综合管理水平等对策,这对改善矿井水处理运行效果和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处理 工程问题 对策
原文传递
鹤壁十矿矿井水处理中混凝剂的选择及最优GT值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福勤 田甜 +2 位作者 杨久坡 张先 何绪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9-90,共2页
以鹤壁十矿高悬浮物矿井水为例,通过烧杯实验确定最优混凝剂为碱式氯化铝(PAC),最佳投药量为60mg/l。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水力条件为:混合G值为28.9s-1,GT值为1734.0;反应G值为7.7s-1,GT值为8664.0。混凝剂的投加量对最优GT值有影响,... 以鹤壁十矿高悬浮物矿井水为例,通过烧杯实验确定最优混凝剂为碱式氯化铝(PAC),最佳投药量为60mg/l。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水力条件为:混合G值为28.9s-1,GT值为1734.0;反应G值为7.7s-1,GT值为8664.0。混凝剂的投加量对最优GT值有影响,随着投药量的增大,最优GT值减小,而沉淀时间对最优GT值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悬浮物矿井水 混凝剂 投药量 最优GT值
下载PDF
鹤壁矿区矿井水水质特征及其资源化技术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静 李福勤 +2 位作者 何绪文 王珽军 邵立南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9-61,共3页
鹤壁矿区的矿井水主要分为含悬浮物矿井水、高矿化度矿井水以及含特殊污染物(铁、锰、氟)矿井水。矿井水中悬浮物的去除采用混凝沉淀过滤的常规工艺,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采用常规预处理加反渗透除盐工艺,高铁高锰矿井水处理主要采用混凝... 鹤壁矿区的矿井水主要分为含悬浮物矿井水、高矿化度矿井水以及含特殊污染物(铁、锰、氟)矿井水。矿井水中悬浮物的去除采用混凝沉淀过滤的常规工艺,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采用常规预处理加反渗透除盐工艺,高铁高锰矿井水处理主要采用混凝沉淀加KMnO4浸泡锰砂过滤除铁锰工艺。按以上工艺处理后各类矿井水出水水质均符合《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中再生水用作冷却用水的水质控制指标,满足回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悬浮物 高矿化度 高铁高锰 资源化
下载PDF
煤矿地下水库矿井水中溶解性有机质变化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于妍 陈薇 +2 位作者 曹志国 陈健 张凯 《中国煤炭》 2018年第10期168-173,共6页
煤矿地下水库利用采空区冒落岩体的过滤、吸附和离子交换等固液耦合作用来净化矿井水,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煤矿地下水矿井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变化特征及来源。经过对煤矿地下水库进出水的TOC和UV254分析,表明煤矿地下水库对... 煤矿地下水库利用采空区冒落岩体的过滤、吸附和离子交换等固液耦合作用来净化矿井水,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煤矿地下水矿井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变化特征及来源。经过对煤矿地下水库进出水的TOC和UV254分析,表明煤矿地下水库对矿井水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三维荧光光谱显示,地下水库进水中有2类DOM,分别是紫外区类富里酸和可见区类色氨酸。经过煤矿地下水库的处理,矿井水中紫外区类富里酸和可见区类富里酸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在出水中出现了紫外区类色氨酸,说明矿井水在处理过程中受到微生物的影响。煤矿地下水库矿井水中的DOM既有内源输入又有外源输入,而且类蛋白组分占DOM比重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 煤矿地下水库 矿井水
下载PDF
煤炭井工开采对干旱荒漠区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段语凤 张玉秀 余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717-8728,共12页
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区生态环境脆弱,煤炭开采活动严重地破坏植被和影响生态环境,而煤炭井工开采对干旱荒漠区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尚不明确。以灵武市为例,采用遥感技术和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2000—2019年间煤炭井工开采对植被动... 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区生态环境脆弱,煤炭开采活动严重地破坏植被和影响生态环境,而煤炭井工开采对干旱荒漠区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尚不明确。以灵武市为例,采用遥感技术和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2000—2019年间煤炭井工开采对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灵武市的植被主要以沙蒿(Artemisia salsoloides)、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等荒漠植物为主;2000—2019年间,植被覆盖度(FVC)和绿度变化率(GRC)表明灵武市植被整体呈现改善趋势;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年降水量(P)和年平均风速(S)等气象因子显著相关,表明气候因子对区域植被动态变化起主要作用;煤炭开采区侵占草地和灌丛面积,使得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生态环保政策的实施对于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和植被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实地调查分析表明煤炭开采改变了矿区植物群落结构,植被盖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在煤炭开采后1—4a呈下降趋势,5—9a为上升趋势,10a自然恢复后与对照区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在自然条件下煤炭开采区植被恢复经历了退化期、改善期和初步恢复期等过程。这些研究结果为西北干旱荒漠区煤炭井工开采矿区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荒漠区 煤矿区 植被覆盖度 土地利用类型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三种环境材料对土壤水肥保持效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陆涵 马妍 +2 位作者 刘振海 彭菲 黄占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11-1819,共9页
采用土柱淋溶实验方法,探究了土壤保水剂、腐植酸和沸石对土壤水分保持、控氮释磷的效应,通过过程分析探讨水肥保持增效的机制。试验结果表明:保水剂对土壤水分保持效果最明显,沸石对氮肥保持和磷肥活化效果最好,在一定范围内随添加量... 采用土柱淋溶实验方法,探究了土壤保水剂、腐植酸和沸石对土壤水分保持、控氮释磷的效应,通过过程分析探讨水肥保持增效的机制。试验结果表明:保水剂对土壤水分保持效果最明显,沸石对氮肥保持和磷肥活化效果最好,在一定范围内随添加量增多效果有增强趋势且效果持久;当保水剂添加量为2 g·kg^(-1)时,土壤水分淋出量相比CK减少4.4%,腐植酸添加量为1.0 g·kg^(-1),氮素淋出量相比CK减少17.4%,沸石添加量为12 g·kg^(-1)时,磷素淋出量相比CK增加68.0%;沸石添加量为9 g·kg^(-1)时,氮磷肥同步增效最好,相比CK,土壤氮素淋出量减少25.1%,磷素淋出量增多29.2%。研究表明,三种环境材料施用对土壤水肥保持具有明显的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材料 保水剂 腐植酸 沸石 土壤水分 控氮释磷
下载PDF
水煤浆添加剂研究进展浅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菲菲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2-304,共3页
简述了国内外水煤浆添加剂发展现状,浅析了目前我国对不同种类水煤浆添加剂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水煤浆添加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水煤浆 添加剂 分散剂 稳定剂
下载PDF
三种环境材料复合对土壤水肥保持同步增效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马妍 刘振海 +2 位作者 刘陆涵 史妍君 黄占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71-2478,共8页
为研发基于功能互补的不同环境材料复合对土壤水分和氮磷肥保持增效的同步效应,本文选取保水剂(A)、腐植酸(B)和沸石(C),通过室内土柱模拟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探究3种不同环境材料复合对土壤水分和氮磷肥保持同步增效的主次和不同目... 为研发基于功能互补的不同环境材料复合对土壤水分和氮磷肥保持增效的同步效应,本文选取保水剂(A)、腐植酸(B)和沸石(C),通过室内土柱模拟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探究3种不同环境材料复合对土壤水分和氮磷肥保持同步增效的主次和不同目标的组合优化,最终获得提高土壤水分和土壤氮磷保持增效的最优组合,通过过程分析探讨不同环境材料对土壤水肥保持的效应机理。结果表明:3种环境材料复合对土壤水分和氮磷肥保持增效有明显效果,对水分保持和氮磷肥同步增效的最优组合为A3B3C2(即保水剂、腐植酸和沸石添加量为1.5、1.5 g·kg^(-1)和9.0 g·kg^(-1)),该组合相比CK的土壤水分淋出量减少3.5%,氮素淋出量减少12.1%,磷素淋出量增多65.5%;比较发现,沸石对土壤淋溶液p H和EC值影响最大,保水剂居中,腐植酸作用最小;3种环境材料的添加可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具有改良土壤的效应。研究结果为新型肥料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腐植酸 沸石 水分保持 氮磷肥增效
下载PDF
褐煤提质改性对水煤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高志芳 朱书全 吴晓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2-116,共5页
根据影响水煤浆特性的因素及褐煤提质改性后的煤质特性,选取内蒙古宝日希勒褐煤和相应提质改性后煤样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激光粒度测试仪定量分析了煤样的粒度分布,采用扫描电镜(SEM)定性分析了煤样颗粒形态的变化,结合煤样的制浆结果,研... 根据影响水煤浆特性的因素及褐煤提质改性后的煤质特性,选取内蒙古宝日希勒褐煤和相应提质改性后煤样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激光粒度测试仪定量分析了煤样的粒度分布,采用扫描电镜(SEM)定性分析了煤样颗粒形态的变化,结合煤样的制浆结果,研究了褐煤提质改性后对粒度分布的影响,分析了堆积效率与颗粒球形度的关系以及堆积效率对提质褐煤成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褐煤经提质改性后,堆积效率由65.52%提高到67.88%,水煤浆浆体质量分数相应提高了9.22%,且水煤浆的流变性和稳定性均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提质改性 水煤浆 成浆特性 粒度级配 堆积效率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土壤-作物系统的影响及其在热带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葛成军 邓惠 +1 位作者 俞花美 贺建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59,共4页
生物质炭是一种友好的环境功能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及生态效应,已成为环境科学及土壤学的研究热点。为促进生物质炭的研究,综述了生物炭的基本性质及其在土壤肥效改良、碳的增汇减排、作物生长等方面的作用,并探讨其在热带地区... 生物质炭是一种友好的环境功能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及生态效应,已成为环境科学及土壤学的研究热点。为促进生物质炭的研究,综述了生物炭的基本性质及其在土壤肥效改良、碳的增汇减排、作物生长等方面的作用,并探讨其在热带地区的应用,对热带地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土壤肥力 热带地区 作物生长 增汇减排
下载PDF
混凝-溶气气浮预处理ABS树脂胶乳废水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何绪文 门坤阔 +1 位作者 李焱 沈万鑫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7-121,134,共6页
针对ABS树脂生产过程中PB工段+接枝聚合工段混合废水乳胶状悬浮物难以去除的现状,通过分析该混合废水水质特征,采用混凝-溶气气浮方法进行预处理此类废水。筛选出适宜药剂及优化运行条件。结果表明,氯化钙和阳离子型PAM共同作用对废水... 针对ABS树脂生产过程中PB工段+接枝聚合工段混合废水乳胶状悬浮物难以去除的现状,通过分析该混合废水水质特征,采用混凝-溶气气浮方法进行预处理此类废水。筛选出适宜药剂及优化运行条件。结果表明,氯化钙和阳离子型PAM共同作用对废水中的乳胶状悬浮物具有极好的破乳絮凝效果,且在原水p H为7、氯化钙投加量75 mg/L、PAM投加量10 mg/L、溶气水回流体积比为60%、HRT为19 min条件下,对ABS树脂生产废水中的浊度去除率达95%以上,COD去除率达70%以上,达到后续生化处理对进水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树脂废水 混凝 溶气气浮
下载PDF
鹤煤集团九矿矿井水回用工艺设计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静 李福勤 +3 位作者 张先 何绪文 杨久坡 田甜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5-17,共3页
文章介绍了鹤煤九矿矿井水回用试验工艺流程,同时对预处理工艺、脱盐处理等工艺的设备选型设计进行了介绍,并对该工艺设计进行了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分析表明九矿矿井水的回用不仅具有良好的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 高矿化度 高铁高锰矿井水 回用 工艺设计
下载PDF
微波辅助脱硫应用浅谈 被引量:7
14
作者 唐海香 刘双双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9-60,共2页
阐述了微波照射强化磁选脱硫、微波热解脱硫、微波加热苛性碱脱硫和微波辐射—过氧化氢与醋酸混合物氧化脱硫的方法及其脱硫的机理,并详细介绍了各种辅助脱硫方法的脱硫效果和优缺点,提出了自己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微波 辐射 脱硫率
下载PDF
用VBA在Excel中开发可选性曲线拟合软件 被引量:6
15
作者 冀飞 路迈西 +1 位作者 任晓峰 高丰 《选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7-49,共3页
介绍了利用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VBA)在Excel中开发的原煤可选性曲线拟合软 件,阐述了可选性曲线拟合的原理及其在计算机中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 可选性 原煤 VBA 软件 曲线拟合 计算机 实现方法 开发
下载PDF
腐植酸基-粉煤灰型保水剂的制备和性能测试 被引量:5
16
作者 黎关超 刘红缨 +1 位作者 左娟 张瑞欣 《腐植酸》 2010年第2期16-20,40,共6页
以新疆哈密褐煤为原料提取腐植酸,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PSA-AM)高吸水性树脂。在PSA-AM的基础上加入粉煤灰和腐植酸,合成一种加粉煤灰和腐植酸的高吸水性树脂。合成的吸水性树脂有较好的... 以新疆哈密褐煤为原料提取腐植酸,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PSA-AM)高吸水性树脂。在PSA-AM的基础上加入粉煤灰和腐植酸,合成一种加粉煤灰和腐植酸的高吸水性树脂。合成的吸水性树脂有较好的保水性和吸水性,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同时能降低树脂的合成成本,有较好的经济和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性树脂 粉煤灰 腐植酸 丙烯酸 丙烯酰胺 吸水倍率
原文传递
铷及其化合物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单志强 舒新前 +1 位作者 冯吉福 周卫宁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13年第2期63-66,共4页
铷及其化合物应用开发是目前国际上高科技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目前最常用的3种铷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铷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能及应用,并深入分析了各种制备技术的优缺点,最后对应用前景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铷化合物 冶金 萃取
原文传递
基于“人工智能”驱动的农村生活污水系统治理专栏序言 被引量:4
18
作者 孟庆义 王培京 +7 位作者 胡明 郭雪松 徐恒 徐映雪 邢磊 韩菲 刘建伟 齐鲁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共6页
伴随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工作的深入,农村分散生活污水治理逐渐成为制约流域水环境改善的关键.同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人居环境提升、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集中体现,事关广大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本专栏是国家水专项“... 伴随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工作的深入,农村分散生活污水治理逐渐成为制约流域水环境改善的关键.同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人居环境提升、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集中体现,事关广大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本专栏是国家水专项“分散污水治理课题”团队近年来科研成果的总结,从污水治理的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尝试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治理模式决策、“菜单式”工艺组合、设施运维与监管、长效管理等4个方面对研究和实践进行了梳理总结,构建基于人工智能驱动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决策支持系统,以期为北运河流域以及其他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污水 治理模式 “菜单式”工艺 智能监管 长效管理
原文传递
西北干旱区乌海市PM_(2.5)的输送路径及潜在源解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余创 陈伟 张玉秀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54,共12页
乌海市是中国西北干旱区主要的煤炭工业城市之一,其PM_(2.5)浓度变化特征、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尚不清楚。基于2016—2018年乌海市PM_(2.5)逐小时质量浓度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法、潜在来源贡献函数(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P... 乌海市是中国西北干旱区主要的煤炭工业城市之一,其PM_(2.5)浓度变化特征、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尚不清楚。基于2016—2018年乌海市PM_(2.5)逐小时质量浓度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法、潜在来源贡献函数(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oncentration-weighted trajactory,CWT)等探讨乌海市PM_(2.5)的输送路径及潜在源。结果表明:2016—2018年乌海市PM_(2.5)质量浓度年均值呈下降趋势,冬季PM_(2.5)浓度最高,夏季最低。聚类分析表明西北方向路径是乌海市四季PM_(2.5)主要的输送路径,乌海市气流在春、秋、冬三季均来自于西北长距离输送,其PM_(2.5)平均质量浓度约97.96~151.33μg·m^(-3),而在夏季短距离输送气流是主要的输送路径,其PM_(2.5)平均质量浓度约87.11~96.88μg·m^(-3)。PSCF与CWT分析表明冬季PM_(2.5)的潜在源区范围最大,主要源自库姆塔格沙漠、柴达木盆地、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以及河西走廊等地区;春、秋两季PM_(2.5)的潜在源区主要位于库姆塔格沙漠及河西走廊地区;夏季的潜在源区范围最小,主要来自河西走廊局部地区。PM_(2.5)重污染期间,其主要路径来源于西北方向,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青海北部与甘肃交界处、新疆东部零星地区以及乌海南部地区。这些结果说明乌海市PM_(2.5)污染的潜在源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干旱荒漠区,因此,防风固沙和减缓土地荒漠化技术的实施可有效改善乌海市和西北干旱区的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质量浓度 聚类分析 潜在来源贡献函数(PSCF) 浓度权重(CWT)
下载PDF
生态工业园发展宜从沿海开发区转型开始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云莲 陆兆华 《开放导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58,共3页
我国开发区在生态工业园建设过程中应首先解决制度障碍。如果没有制度变革超前的“孤岛”式生态工业园模式,则中国诸多确定性和不确定的制度成本,足以使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对生态工业望而却步,没有动力;政府部门也会因此而无法推进生态工... 我国开发区在生态工业园建设过程中应首先解决制度障碍。如果没有制度变革超前的“孤岛”式生态工业园模式,则中国诸多确定性和不确定的制度成本,足以使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对生态工业望而却步,没有动力;政府部门也会因此而无法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所以,在尚不具备全部解决制度差异所带来问题的条件下,在沿海开发区率先进行制度创新,再造制度“孤岛”,实现区域内生态工业链网联结,是一种必然的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生态工业园 制度 孤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