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北缘腹部深层异常高孔—渗储层成因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郭佳佳 孙国强 +5 位作者 门宏建 朱文军 马进业 朱军 管斌 史基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7-786,共10页
根据钻井岩芯及铸体薄片鉴定结果,结合扫描电镜、物性统计及测、录井资料,探讨了柴北缘腹部埋深大于3 000 m的异常高孔—渗储层的形成原因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深部异常高孔—渗储层主要分布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是一套辫状河三角洲到滨... 根据钻井岩芯及铸体薄片鉴定结果,结合扫描电镜、物性统计及测、录井资料,探讨了柴北缘腹部埋深大于3 000 m的异常高孔—渗储层的形成原因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深部异常高孔—渗储层主要分布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是一套辫状河三角洲到滨—浅湖沉积,粒度较细,以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岩性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次生溶蚀孔隙和少量裂隙,孔—喉匹配性好。深部异常高孔—渗带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后期成岩作用和异常高压系统也促使了优质储层的形成。古近系下干柴沟组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和滨—浅湖砂体具有良好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泥质杂基含量较低,是形成优良储层的基础条件;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和高含量的刚性颗粒在深埋过程中有效抵御了压实作用对孔隙的破坏;储集层上、下部发育大套厚层泥岩,在沉积成岩过程中泥岩层内流体排出受阻而滞留在孔隙空间内,孔隙流体承担了部分负荷从而削弱了正常压实作用对中间砂岩层的影响,保存了大部分原生孔隙,在柴北缘腹部深层形成了优质碎屑岩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成岩作用 异常高压 深部储层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半解析渗流模型 被引量:8
2
作者 任宗孝 王翔 +3 位作者 崔守凯 杨鲜鲜 杨强强 毕刚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8-492,共5页
由于致密油藏特殊的地质条件,导致在进行大规模水力压裂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裂缝网络,复杂缝网的出现导致油藏渗流规律发生了较大变化。文中基于新建面源函数,首先在准确描述复杂缝网形态的基础上,建立了油藏渗流模型;其次应用"星-... 由于致密油藏特殊的地质条件,导致在进行大规模水力压裂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裂缝网络,复杂缝网的出现导致油藏渗流规律发生了较大变化。文中基于新建面源函数,首先在准确描述复杂缝网形态的基础上,建立了油藏渗流模型;其次应用"星-三角形"变换方法,建立了复杂缝网内渗流模型;最后依据连续性条件,将油藏渗流模型以及复杂缝网内部渗流模型耦合在一起,建立了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半解析渗流模型。应用该模型将体积压裂水平井划分了8个渗流阶段,揭示了体积压裂水平井渗流规律。对关键性参数如:缝网间距、储容比、窜流系数以及压裂区体积等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为现场体积压裂水平井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复杂缝网 水平井 缝网内渗流 渗流阶段划分
下载PDF
油基压裂技术在七个泉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文斌 佘跃惠 +1 位作者 舒福昌 周建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1-333,共3页
针对青海七个泉油田低渗透 (0 .0 0 1~ 0 .0 3μm2 )、水敏、低温 (2 5~ 30℃ )特点 ,研制了两个系列的柴油基压裂液。胶凝剂是烷基结构分别适合催化柴油和原油的两种磷酸酯 (TH和XK) ;交联剂是偏铝酸钠 ,配液时一次加入 ;破胶剂醋酸... 针对青海七个泉油田低渗透 (0 .0 0 1~ 0 .0 3μm2 )、水敏、低温 (2 5~ 30℃ )特点 ,研制了两个系列的柴油基压裂液。胶凝剂是烷基结构分别适合催化柴油和原油的两种磷酸酯 (TH和XK) ;交联剂是偏铝酸钠 ,配液时一次加入 ;破胶剂醋酸钠在低温下具有高效率。压裂液由 1.6 %~ 1.7%TH或XK ,0 .4 %~ 0 .5 %交联剂及 0 .7%~ 1.0 %破胶剂组成。配成的冻胶压裂液 30℃时粘度 6 8~ 110mPa·s(某些配方物在 35℃剪切 30min保持粘度 >10 0mPa·s) ,破胶时间 12~ 2 4h ,破胶液粘度 1.8~ 9.0mPa·s,残渣微量 ,滤失系数C3在 1.83× 10 4 ~ 6 .87× 10 4 m min1 2 范围。在七个泉油藏压裂中选用密度 1.5 6g cm3、粒径 0 .4 5~ 0 .90mm的陶粒为支撑剂。介绍了压裂工艺参数。在 2 0 0 1年进行了 14井次的油基压裂施工 ,施工成功率 85 .7% ,有效率 10 0 % ,对比了 4口井的压裂设计参数和实际施工参数。图 1表 3参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压裂液 配方 研究 储层水力压裂 低温油藏 青海七个泉油田
下载PDF
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区域构造演化 被引量:209
4
作者 刘永江 张兴洲 +8 位作者 金巍 迟效国 王成文 马志红 韩国卿 温泉波 赵英利 王文弟 赵喜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43-951,共9页
东北地区主要由东部佳木斯地块、中部兴安—松嫩地块和西部额尔古纳地块构成,各地块之间主要构造带拼合时代的研究表明,晚古生代之前各地块之间已经完成拼合,形成了统一的佳—蒙地块。晚古生代开始东北地区进入统一的盖层演化阶段,在佳... 东北地区主要由东部佳木斯地块、中部兴安—松嫩地块和西部额尔古纳地块构成,各地块之间主要构造带拼合时代的研究表明,晚古生代之前各地块之间已经完成拼合,形成了统一的佳—蒙地块。晚古生代开始东北地区进入统一的盖层演化阶段,在佳—蒙地块南缘发育了晚古生代具有大陆边缘沉积特征的盖层建造。晚古生代早期佳—蒙地块南缘为活动陆缘,在~320Ma向北的俯冲过程中古亚洲洋板块发生断离,形成火山弧,同时导致其北侧"贺根山"弧后洋的拉开,持续的向北俯冲导致弧-陆碰撞,并于~280Ma贺根山洋已经完全闭合。佳—蒙地块南缘开始由活动陆缘向被动陆缘环境转化,最后在晚二叠世末期古亚洲洋完全闭合转入内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古亚洲洋 西拉木伦河缝合带 佳—蒙地块 东北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多期次隆升的环境效应 被引量:89
5
作者 葛肖虹 任收麦 +3 位作者 马立祥 吴光大 刘永江 袁四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8-130,共13页
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西部环境变迁起着决定性影响。通过对柴达木、吐鲁番哈密、塔里木盆地的演化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的耦合研究,以柴达木盆地为时空坐标,认为高原隆升可分为三大阶段:(1)古近纪期间青藏高原隆升仅限于冈底斯山一带... 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西部环境变迁起着决定性影响。通过对柴达木、吐鲁番哈密、塔里木盆地的演化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的耦合研究,以柴达木盆地为时空坐标,认为高原隆升可分为三大阶段:(1)古近纪期间青藏高原隆升仅限于冈底斯山一带。当时,受行星纬向气候带控制,中国西北地区为干旱亚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环境,大面积准平原化、泛盆地化,在构造上处于伸展-夷平的拉张环境,与现今亚洲大陆东部相似;(2)青藏高原整体的初次隆升发生在中新世早-中期(23~11.7Ma)。因青藏高原和大兴安岭的阻隔,古近纪的纬向气候带逐渐转变为中亚季候风,古黄土(22Ma)、三趾马动物群的发育,说明高原北缘当时为干旱的荒漠草原环境。同时,这次隆升引起中-晚中新世中国西部广袤地域古地形-构造面貌的变化;(3)形成现今高原面貌的末次快速隆升发生在0.9~O.8Ma。早更新世晚期,印度洋快速扩张,印度板块向中亚大陆脉冲式(A型)陆内俯冲,使得高原快速挤压隆升。这次隆升不仅使高原本身的环境骤变,出现第四纪以来最大的冰川,形成世界上最大的高寒草原,而且引起了全球气候的变化,促使北极圈冰盖的形成。同时,高原隆升使高原内部和周边出现强烈的挤压构造变形,如柴达木、河西走廊、塔里木、吐鲁番哈密、准噶尔等诸盆地内几万米厚度中-新生界的构造变形与昆仑山、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的挤出式双向推覆隆升,形成了中国西北的盆-山地貌。现今,随着青藏高原的持续隆升,高寒草原开始退化,造成中国西北地区大面积的荒漠化,成为制约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隆升 古近纪 中新世 早更新世末 环境变迁
下载PDF
页岩气评价标准与储层分类 被引量:89
6
作者 涂乙 邹海燕 +2 位作者 孟海平 夏志远 李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3-158,共6页
随着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迅猛发展,页岩气评价标准和储层分类方法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在调研国内外页岩气地质特点、生气能力、储气能力和易开采性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四川盆地具体地质情况,筛选出10个储层评价参数,并界定了评价... 随着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迅猛发展,页岩气评价标准和储层分类方法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在调研国内外页岩气地质特点、生气能力、储气能力和易开采性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四川盆地具体地质情况,筛选出10个储层评价参数,并界定了评价参数分级分值。随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化各因子之间的大小关系,计算出了各主、次因子的权重和页岩气储层质量综合评价因子,从而进行了储层分类。分析发现,我国四川盆地页岩气储层与美国五大页岩气盆地地质特点极为相似,并且龙马溪组和筇竹寺组储层综合评价因子分别为0.48和0.45,与美国New Albany页岩气盆地储层评价因子相差不大,开发潜力巨大。实例证明,储层分类结果与实际生产情况吻合度非常高。该评价方法可为我国页岩气储层评价和选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标分值 主因子 权重系数 评价指标 综合评价因子 储层分类 页岩气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生物气横向运聚成藏研究 被引量:47
7
作者 李本亮 王明明 +2 位作者 魏国齐 张道伟 王金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3-100,共8页
本文系统研究了地层水盐度对微生物菌生长发育的制约、矿化度对生物气在地层水中溶解度的影响、泥岩盖层中高矿化度地层水对封盖性能的控制作用。柴达木盆地三湖(台吉乃尔湖、涩聂湖、达布逊湖)地区主要受南缘昆仑山冰雪溶水的补给,地... 本文系统研究了地层水盐度对微生物菌生长发育的制约、矿化度对生物气在地层水中溶解度的影响、泥岩盖层中高矿化度地层水对封盖性能的控制作用。柴达木盆地三湖(台吉乃尔湖、涩聂湖、达布逊湖)地区主要受南缘昆仑山冰雪溶水的补给,地层水从南向北运移;北斜坡第四系地层水的矿化度最高。北斜坡泻水—汇水区高盐度条件下生物菌的活跃程度受到抑制,影响生物气大量生成并从水中游离出来,中央凹陷及其南部低矿化度条件下更适宜生物气的生成。生物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随矿化度的增高明显降低,南缘低矿化度水中饱含的生物气经地层水从南向北携带,在北斜坡高矿化度条件下大量游离出来。实验测试证明泥岩饱和高矿化度地层水时,其突破压力增加约100倍,封盖性能大大提高,有效地保存了北斜坡游离相生物气。研究显示生物气总体上具有向北斜坡以水溶气方式进行横向运聚的特征,展示了北斜坡气源补给充足,具有满坡含气的巨大勘探潜力。结合生物气本身的发育特征和三湖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生物气首先以水溶气方式发生远距离的横向运移以后再以游离相进行垂向运聚成藏,这一结论对下一步三湖地区生物气勘探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 水溶气 溶解度 盐度 水动力 柴达木盆地 成藏模式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狮子沟—英东构造带构造演化及控藏特征 被引量:39
8
作者 隋立伟 方世虎 +4 位作者 孙永河 杨春燕 孟庆洋 桂丽黎 陈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1-270,共10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狮子沟—英东构造带近年来陆续获得重要油气发现,油气探明储量超亿吨,勘探潜力巨大,但复杂构造、沉积演化控制下的油气成藏与油气分布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文中通过对构造带不同构造部位的沉降史模拟、地层缩短率计算及... 柴达木盆地西部狮子沟—英东构造带近年来陆续获得重要油气发现,油气探明储量超亿吨,勘探潜力巨大,但复杂构造、沉积演化控制下的油气成藏与油气分布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文中通过对构造带不同构造部位的沉降史模拟、地层缩短率计算及构造样式、构造变形特征的综合分析与对比,结合包裹体测温、埋藏史模拟及主成藏期确定,明确了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成藏过程与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1)构造带的演化可分为4个阶段。路乐河组(E1+2)—下干柴沟组下段(E13),初始弱断陷期;下干柴沟组上段(E23),快速沉降期;上干柴沟组(N1)—下油砂山组(N12),坳陷期;上油砂山组(N22)至今,构造抬升期。(2)构造带主要经历两次构造活动高峰,其中下干柴沟组(E23)时期构造活动控制了区内主力烃源岩演化。上油砂山组(N22)沉积末期构造变形控制了圈闭的形成及变形规律。(3)英东地区主要是两期成藏,分别发生于下油砂山组(N12)沉积末期和上油砂山组(N22)沉积末期;新生代构造演化及油气匹配关系控制了狮子沟—英东构造带的东、西成藏差异与油气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西部 狮子沟—英东构造带 构造演化 成藏期次 成藏模式
下载PDF
柴西北地区油泉子油田低渗透储层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36
9
作者 刘伟 林承焰 +3 位作者 林承焰 王国民 刘键 蒋宇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7-421,共5页
根据岩心观察描述、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柴达木盆地油泉子油田油砂山组储层特征及低渗透成因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和溶蚀孔隙组合为主,孔隙结构类型属小孔-微细喉道... 根据岩心观察描述、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柴达木盆地油泉子油田油砂山组储层特征及低渗透成因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和溶蚀孔隙组合为主,孔隙结构类型属小孔-微细喉道型。沉积因素对低渗透储层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储层粒度细,碳酸盐和泥质含量高,原生孔隙不发育,储层极易被压实,地下酸性流体难以进入,影响了溶蚀作用的进程。成岩作用是储层低渗透成因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空间不断缩小,储层孔隙渗透性降低,岩石致密。溶蚀作用和微裂缝发育不充分,对储层没有明显的改造作用,也是低渗透储层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低渗透储层 储层评价 沉积微相 成岩作用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湖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特征及形成条件 被引量:33
10
作者 甘贵元 魏成章 +4 位作者 常青萍 严晓兰 崔俊 王爱民 陈登钱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13-417,共5页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气田是一个由浅层油藏和中深层凝析气藏组成的湖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典型例子。共有4套烃源岩,整个地层剖面以泥质岩为主,泥晶碳酸盐岩次之。油气储层为碳酸盐岩,主要有泥质泥晶云岩、泥质泥晶灰岩、泥晶灰岩、藻灰岩...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气田是一个由浅层油藏和中深层凝析气藏组成的湖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典型例子。共有4套烃源岩,整个地层剖面以泥质岩为主,泥晶碳酸盐岩次之。油气储层为碳酸盐岩,主要有泥质泥晶云岩、泥质泥晶灰岩、泥晶灰岩、藻灰岩等,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粒间孔、溶蚀孔、裂缝和溶洞,储层厚度一般2~5m,平面分布相当稳定。地面至地下构造裂缝均很发育,在油气分布区的中深层存在明显的地震波速度降低现象和异常高压。裂缝充填物方解石的裂变径迹测试表明,裂缝在油气生成运移之前已赋存在。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析表明油气均来自大于4300m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形成条件 油气藏特征 湖相碳酸盐岩 南翼山
下载PDF
地层水含盐度对生物气运聚成藏的作用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本亮 王明明 +3 位作者 冉启贵 彭秀丽 张道伟 王金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6-20,共5页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受南缘昆仑山冰雪溶水的补给 ,地层水从南向北运移 ;由于剧烈的蒸发作用 ,地层水含盐度北斜坡最高。北斜坡泻水—汇水区高盐度条件下生物菌的活跃程度受到抑制 ,影响游离气垂向运聚成藏的资源量供给 ,中央凹陷及其南...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受南缘昆仑山冰雪溶水的补给 ,地层水从南向北运移 ;由于剧烈的蒸发作用 ,地层水含盐度北斜坡最高。北斜坡泻水—汇水区高盐度条件下生物菌的活跃程度受到抑制 ,影响游离气垂向运聚成藏的资源量供给 ,中央凹陷及其南部低盐度条件下更适宜生物气的生成。生物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随盐度的增高而降低 ,南缘低盐度水中饱含的生物气经地层水从南向北携带 ,在北斜坡高盐度条件下大量游离出来。三湖地区早成岩阶段的泥岩盖层虽然不能成为传统意义上的盖层 ,但是实验测试证明该泥岩饱和高盐度地层水时 ,其突破压力增加约 10 0倍 ,封盖性能大大提高 ,有效地保存了北斜坡游离相生物气。研究显示生物气总体上具有向北斜坡以水溶气横向运聚的特征 ,也暗示了北斜坡气源补给充足 ,具有满坡含气的巨大勘探潜力。文章结合生物气藏本身的发育特征和三湖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含盐度 生物气 运聚成藏 水溶气 溶解度 柴达木盆地 三湖坳陷
下载PDF
顶部注气稳定重力驱技术有效应用探讨 被引量:32
12
作者 梁淑贤 周炜 张建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92,共7页
顶部注气稳定重力驱是所有注气非混相驱中提高采收率幅度最高的最新开发方式,对影响顶部注气稳定重力驱关键因素及应用到国内油田现场需考虑的因素进行了重点研究。研究认为,气油界面稳定性是顶部注气稳定重力驱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地... 顶部注气稳定重力驱是所有注气非混相驱中提高采收率幅度最高的最新开发方式,对影响顶部注气稳定重力驱关键因素及应用到国内油田现场需考虑的因素进行了重点研究。研究认为,气油界面稳定性是顶部注气稳定重力驱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地质因素的地层倾角、储层非均质性(韵律性、隔夹层、高角度裂缝等)和开发因素的临界注气速度、区域注采比是影响气油界面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通过量化由于特殊的生产工作方式造成的初期产量阶段损失,为油田现场选择最佳实施顶部注气稳定重力驱时机提供可靠依据,并以中国西部某油藏为例,提出"注采兼顾、分区控压限产"的注气采油新开发技术政策,为国内其他类似油藏实施顶部注气稳定重力驱技术提供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部注气稳定重力驱 气油界面 临界注气速度 区域注采比 次生气顶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古近纪以来沉积模式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孙国强 杜忠明 +3 位作者 贾艳艳 周飞 郝小梅 史基安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4期13-18,共6页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简称"柴北缘")西段古近系和新近系的沉积序列、岩心特征、薄片特征、测井资料及录井资料的分析,结合野外露头考察,对该区的沉积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古近系和新近系发育以砾岩、砂岩和泥岩为...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简称"柴北缘")西段古近系和新近系的沉积序列、岩心特征、薄片特征、测井资料及录井资料的分析,结合野外露头考察,对该区的沉积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古近系和新近系发育以砾岩、砂岩和泥岩为主的碎屑岩沉积,且沉积体系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为主;古近系的岩性变化较大,主要为砾岩,具有正旋回特征,说明古近纪时期为一水进过程;新近系地层发育以粗碎屑岩和细碎屑岩不等厚为主的交互沉积,水动力条件变化频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认为,古近纪以后的柴北缘由于降水量(或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了湖盆周缘粗碎屑岩和细碎屑岩不等厚交互沉积,即在盆地边缘有泥岩发育,并且在靠近盆地的沉积中心也有中—细砂岩的发育,这种粗碎屑岩和细碎屑岩的交互沉积层容易形成较好的储盖组合,有利于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沉积模式研究清楚地展示了柴北缘地区古近纪以来的沉积演化规律,为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序列 沉积模式 古近系 柴北缘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29
14
作者 张敏 尹成明 陈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3-149,共7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具有巨厚的下侏罗统湖相泥岩和中侏罗统煤系地层。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Ⅲ型,生烃期集中在喜山运动中晚期(E3—N1 )。本地区既有中生代古隆起,又有新生代构造运动形成的一系列构造圈...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具有巨厚的下侏罗统湖相泥岩和中侏罗统煤系地层。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Ⅲ型,生烃期集中在喜山运动中晚期(E3—N1 )。本地区既有中生代古隆起,又有新生代构造运动形成的一系列构造圈闭(褶皱)和油气运移通道(断层),在侏罗系和第三系具有多套储盖组合。本区预测油气资源量达 10×108t,而探明油气储量仅为预测量的 3%,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冷湖一号至五号 (冷湖构造带西段 )勘探区带、南八仙—大红沟古隆起勘探区带及赛什腾山前勘探区带是今后柴达木盆地北缘最现实的三大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含油气系统 侏罗系 油气勘探 古隆起 储盖组合 下侏罗统 区带 湖相泥岩 勘探潜力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自然伽玛曲线在古气候及沉积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杨平 陈晔 刘泽纯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4-102,共9页
应用自然伽玛测井 (GR)曲线反演古气候和古环境的方法在国际上逐渐得到重视并取得了进展 ,柴达木盆地第四纪应用其反演 2 .85MaBP来的古气候变化也取得了成功。文中以柴达木盆地侏罗系冷科 1井和鱼 33井自然伽玛曲线并结合孢粉等地质资... 应用自然伽玛测井 (GR)曲线反演古气候和古环境的方法在国际上逐渐得到重视并取得了进展 ,柴达木盆地第四纪应用其反演 2 .85MaBP来的古气候变化也取得了成功。文中以柴达木盆地侏罗系冷科 1井和鱼 33井自然伽玛曲线并结合孢粉等地质资料进行了古气候与沉积环境分析 ,证明GR曲线是有价值的古气候研究参数。GR值的大小及古气候的干湿变化和沉积水体的深浅变化均有内在联系 ,GR曲线振幅与频率的变化快慢反映出沉积环境动荡与稳定的相对特征 ,据此对两口井的沉积环境演变作了具体分析。结合古气候与沉积环境综合分析 ,GR曲线的异常波动还具有特殊的指相意义。GR值增大—古气候加湿—沉积水体加深的同步表现特征是一般性规律 ,构造—古地理背景的变动可改变这一对应关系 ,因而提供了研究古地理演变的信息 ,进一步丰富了GR曲线研究的地质涵义。说明在侏罗纪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上 ,GR曲线是一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自然伽玛曲线 侏罗系 古气候 沉积环境 地质资料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西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地质特征 被引量:30
16
作者 张永庶 伍坤宇 +6 位作者 姜营海 王鹏 蔡智洪 高发润 谭武林 高树芳 鲜本忠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8-369,共12页
英西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是近年来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最重要的成果,多口日产超千吨(油当量)井的发现揭示了区内巨大的资源潜力,同时该区复杂的地质条件也给勘探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进一步认识英西深层油气藏地质特征及成藏主控因... 英西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是近年来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最重要的成果,多口日产超千吨(油当量)井的发现揭示了区内巨大的资源潜力,同时该区复杂的地质条件也给勘探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进一步认识英西深层油气藏地质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对近年来研究工作取得的新认识进行系统总结和梳理,认为:(1)英西E_(2-3)xg^2烃源岩厚度大(可达2 000m)、TOC含量高(0.6%~2.2%)、有机质类型(Ⅱ_1干酪根)及成熟度(R_O=0.7%~1.5%)适合,为区内大规模生烃奠定了基础;(2)受喜马拉雅运动控制,英西软硬岩层间互发育的地层在挤压应力背景下形成了独特的"双层结构"构造样式;(3)英西E(2-3)xg^2储层岩性为混积碳酸盐岩,孔—缝复合型储集空间是高效储层形成的必要条件,晶间孔广泛发育是区内整体含油的基础;(4)英西深层油气藏经历了早、中、晚3个成藏期,以中期为主;盐岩盖层的存在不仅导致英西深层普遍存在异常高压,还导致盐间、盐下油气藏成藏模式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油气藏 构造 储层 英西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石炭纪古生态与沉积环境 被引量:26
17
作者 杨平 胡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0-284,共5页
在建立了统一的地层格架和生物地层序列的基础上,结合古生态及沉积特征综合分析了柴达木盆地石炭纪沉积相。柴达木盆地东北缘下石炭统富含珊瑚、腕足等化石。珊瑚由小型单体向大型单体和复体演化,化石属种由少变多、丰度明显增加,反映... 在建立了统一的地层格架和生物地层序列的基础上,结合古生态及沉积特征综合分析了柴达木盆地石炭纪沉积相。柴达木盆地东北缘下石炭统富含珊瑚、腕足等化石。珊瑚由小型单体向大型单体和复体演化,化石属种由少变多、丰度明显增加,反映了沉积环境趋于稳定和水体加深的过程。同时,石炭系剖面岩性出现由砂砾岩或砂、页岩-灰岩组成的两个沉积旋回,表明沉积环境由滨岸向碳酸盐台坪演变。上石炭统生物群以蜓竽类为主,腕足类、珊瑚次之,下部植物化石丰富。腕足个体变小和珊瑚化石减少,与浅水和变冷的气候有关。岩性为砂、页岩-灰岩互层,沉积环境以滨岸潮坪为主,下部沼泽发育。西南缘下石炭统生物以珊瑚、腕足类为主,岩性和生物有与东北缘相似的旋回特征。上石炭统以竽蜓类为主,腕足次之,岩性以生物碎屑灰岩和鲕状灰岩为主。西南缘石炭纪沉积环境主要以浅海高能环境的台滩和能量较低的台坪交互发育为特征。分析表明,早石炭世两度海侵,晚石炭世持续海进;西南缘多发育有利于储油的碳酸盐台滩相,东北缘多发育有利于形成生储盖配套体系的海陆交互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石炭系 化石 岩性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石炭系顶、底界线再认识 被引量:25
18
作者 王训练 高金汉 +3 位作者 张海军 刘旭东 杨平 马志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65-72,共8页
根据近年来确定的国际年代地层界线标准讨论了柴达木盆地北缘石炭系的顶、底界线。把石炭系的底界置于陆相沉积的阿木尼克组和海相沉积的穿山沟组之间。认为阿木尼克组可以与泥盆、石炭纪之交的全球性海退事件层对比 ,穿山沟组底界是这... 根据近年来确定的国际年代地层界线标准讨论了柴达木盆地北缘石炭系的顶、底界线。把石炭系的底界置于陆相沉积的阿木尼克组和海相沉积的穿山沟组之间。认为阿木尼克组可以与泥盆、石炭纪之交的全球性海退事件层对比 ,穿山沟组底界是这个海退事件层之上的海进面 ,相当于三级层序初始海泛面。把石炭、二叠系界线置于扎布萨尕秀组上段类Pseudoschwagerina组合带或Sphaeroschwagerina带之底部。这个界线大体相当于以牙形石Streptognathodusisolatus首现为标志确定的二叠系底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石炭系 二叠系 泥盆纪 地层层序 阿木尼克组 扎布萨求秀组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6区E_(1+2)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26
19
作者 李乐 牟中海 +1 位作者 汪立群 徐峰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4期75-80,共6页
根据铸体薄片、岩心、扫描电镜、压汞、物性等资料,对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6区E1+2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昆北油田切6区E1+2碎屑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成分成熟度较低和结构成熟度中—好的长石砂岩、岩屑长石... 根据铸体薄片、岩心、扫描电镜、压汞、物性等资料,对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6区E1+2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昆北油田切6区E1+2碎屑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成分成熟度较低和结构成熟度中—好的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以及长石岩屑砂岩;砂岩主要储集空间为原生粒间孔;孔隙结构具有高排驱压力、细喉道、连通差、分选差的特点;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及压实、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的控制,其中,压实作用在一定深度以下为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物性 切6区 昆北油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深部混积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26
20
作者 陈登钱 沈晓双 +2 位作者 崔俊 路艳平 黄耀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1-217,共7页
采用张雄华对混积岩的分类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深部储层混积岩的岩石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将其简化为灰(云)岩、泥岩及砂岩三大类。利用铸体薄片、全岩分析、核磁共振及孔隙度等资料,对英西地区深部混积岩储层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 采用张雄华对混积岩的分类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深部储层混积岩的岩石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将其简化为灰(云)岩、泥岩及砂岩三大类。利用铸体薄片、全岩分析、核磁共振及孔隙度等资料,对英西地区深部混积岩储层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该区储层岩性复杂,岩石类型主要为灰(云)岩类,岩石矿物成分包括陆源碎屑、碳酸盐及黏土矿物。储层孔隙度为0.58%~8.58%,平均为2.69%;渗透率为0.010~0.501 m D,平均为0.053 m D,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孔渗相关性差。储集空间以晶间孔、微孔隙和裂缝为主,溶蚀孔不发育。碳酸盐含量和储层裂缝发育程度是该区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压实作用对储层孔隙度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积岩 储集空间 晶间孔 英西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