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构造-沉积分异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树根 文龙 +15 位作者 宋金民 孙玮 汪华 金鑫 郭海洋 邓宾 江青春 李智武 丁一 叶玥豪 王瀚 范建平 杨迪 李柯然 田小彬 罗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5-413,共29页
受峨眉地裂运动的影响,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发生了较强的构造-沉积分异,形成了“两台一凹”的构造-沉积格局。通过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连井剖面和地震响应特征刻画四川盆地中二叠统的构造-沉积分异,并探讨其油气勘探意义。研究结果表... 受峨眉地裂运动的影响,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发生了较强的构造-沉积分异,形成了“两台一凹”的构造-沉积格局。通过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连井剖面和地震响应特征刻画四川盆地中二叠统的构造-沉积分异,并探讨其油气勘探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自中二叠世栖霞期始,四川盆地就已经开启了北西-南东向的构造-沉积分异。栖一期,通江-苍溪-南充-长寿凹陷(简称通江-长寿凹陷)初步形成,“两台一凹”的构造-沉积格局基本定型;蜀南台地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分布面积为9.69×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0~9.1 m;川东北台地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分布面积为3.77×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0~13 m;通江-长寿凹陷主要呈“C”形的北宽中窄南宽的双喇叭形特征,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分布面积为3.75×10^(4)km^(2),厚度为10.3~28.4 m。栖二期,通江-长寿凹陷内外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差异不明显,但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展布依然为北西-南东向。茅一期,通江-长寿凹陷向南扩展,延续了栖霞期向台内延伸的趋势;蜀南台地向北西扩大,形成川西北-蜀南台地,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分布面积为7.79×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0~45.6 m;川东北台地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分布面积为3.94×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0~53 m;通江-长寿凹陷依然为“C”形的北窄南宽的喇叭形特征,面积为5.79×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36.3~96.0 m。茅二期,通江-长寿凹陷的“C”形态消失,为北西-南东走向的苍溪-渠县凹陷所取代,但“两台一凹”的构造-沉积格局仍然存在,该凹陷西陡东缓,面积为1.4×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36.3~53.6 m。中二叠世通江-长寿(生烃)凹陷的发现提升了油气勘探的潜力,凹陷“C”形区带内及周缘地区是中二叠统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二叠统 通江-长寿凹陷 构造-沉积分异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高石梯地区深层岩溶储层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树东 胡华 +4 位作者 张宇 吉人 王安庆 李春梅 王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2-52,共11页
四川盆地中部高石梯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是目前该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系,水平井为该层系开发的主要井型,但因高温、高压、含硫化氢和含硅质以及储层缝洞发育、非均质性极强等特点,钻井过程中卡、漏频繁,井喷风险较大,水平井钻井... 四川盆地中部高石梯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是目前该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系,水平井为该层系开发的主要井型,但因高温、高压、含硫化氢和含硅质以及储层缝洞发育、非均质性极强等特点,钻井过程中卡、漏频繁,井喷风险较大,水平井钻井追踪储层和定向困难,地质导向难度大。为此,在分析该区灯影组储层的地质与工程特征并总结实钻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测井、地质和地震资料进行多井岩相解释、储层对比和缝洞检测的地质建模技术,并结合随钻测井资料、储层地震模式和岩屑元素分析的储层识别与评价的实时地质导向技术,突出优化了灯四段顶部井斜角、优选造斜段轨迹方案、优化钻具组合和定向方案及避开硅质层和致密层的井轨迹优化技术,形成了适合于该套深层岩溶储层的一体化地质导向技术。5口井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好地实现了地质导向钻井,提高了储层钻遇率和作业效率,降低了作业风险,满足了该区复杂地质与工程条件下地质导向的需要,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中部 高石梯地区 晚震旦世 深层岩溶储集层 水平井 一体化地质导向 地质建模 井眼轨迹优化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涪陵—巴南地区茅口组储层特征及预测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姣 孙庆莉 +2 位作者 段杰 杨晋蓉 龚立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年第3期86-94,共9页
四川盆地南部下二叠统茅口组储层油气勘探开发历史较为久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储集类型丰富多样。近年川西北部和川东地区二叠系勘探也获得了突破。而位于四川东南部的涪陵—巴南地区受不同方向的应力发育多组系构造,茅口组储层的储... 四川盆地南部下二叠统茅口组储层油气勘探开发历史较为久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储集类型丰富多样。近年川西北部和川东地区二叠系勘探也获得了突破。而位于四川东南部的涪陵—巴南地区受不同方向的应力发育多组系构造,茅口组储层的储集类型、主控因素及展布特征是不清楚的,导致前期钻井虽有显示但产量不高。因此,通过分析川东涪陵—巴南勘探区内及邻区的钻、测井资料,进行茅口组古地貌特征研究、地震相分析及含油气异常的地震反射特征判别,识别出储层有利分布区。研究结果表明:①茅口组储层是富含生物碎屑、溶孔、裂缝的综合型储集层;②储层在地震剖面上具有“下拉式弱反射”“眼球状”“斜亮点”“同相轴错断”“同相轴分叉及合并”等特征;③储层分布横向变化较大,主要受古构造位置及断层展布控制;④探区西部古地貌位置较高,是岩溶较发育的有利区域,地震异常较为集中,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早二叠世 生物碎屑 岩溶 裂缝 地震反射特征 储层
下载PDF
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算法在页岩储层总有机碳含量预测中的应用——以渝西地区Z井区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愿愿 邓小江 +5 位作者 王小兰 何奇 黄东山 程莉莉 张耀云 李秋婉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2-663,共12页
页岩总有机碳(TOC)含量是反映页岩生烃潜力及页岩气富集程度的关键参数之一。四川盆地渝西地区Z井区的页岩气勘探,存在钻探程度低、地质资料少和岩心样品实验分析数据不全等不利因素,难以利用测井资料得到精确的总有机碳含量曲线。而通... 页岩总有机碳(TOC)含量是反映页岩生烃潜力及页岩气富集程度的关键参数之一。四川盆地渝西地区Z井区的页岩气勘探,存在钻探程度低、地质资料少和岩心样品实验分析数据不全等不利因素,难以利用测井资料得到精确的总有机碳含量曲线。而通过地震正演、地震多属性反演和叠前反演等方法预测的总有机碳含量又存在精度较低的问题。为了实现总有机碳含量精细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PSO)优化支持向量机(SVM)算法的页岩气总有机碳含量计算方法。首先,根据总有机碳含量与测井资料的交会关系,确定自然伽马、密度和纵横波速度比等与计算总有机碳含量相关的敏感测井参数,利用支持向量机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方法原理,建立适用于研究区与计算总有机碳含量相应的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算法;其次,采用该算法计算总有机碳含量测井曲线并与岩心总有机碳含量数据进行对比以修正算法的预测精度;最后,在常规地震反演数据体基础上,利用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算法计算出储层总有机碳含量数据体,进而开展页岩总有机碳含量有利勘探区的预测与页岩气储层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算法预测总有机碳含量曲线与岩心实测总有机碳含量较为吻合,误差较小,同时,通过地震资料预测总有机碳含量的结果与测井解释的总有机碳含量结果对应较好。表明在非均质性较强的页岩气储层中,利用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总有机碳含量预测,可以有效提高页岩气储层总有机碳含量的预测精度,对四川盆地渝西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页岩储层 总有机碳含量 粒子群 支持向量机 敏感测井参数 叠前反演
下载PDF
川中地区凉高山组湖岸线识别及致密油气有利区 被引量:7
5
作者 白桦 杨晓 +7 位作者 熊艳 关旭 徐相前 司国帅 董伟 夏铭 章雄 张少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49,共10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四川盆地中部(以下简称川中地区)下侏罗统凉高山组致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预测下一步致密油气勘探方向与目标。针对川中地区下侏罗统凉高山组沉积演化及致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清、有利勘探方向不明的问题。在地震沉积学... 为了进一步明确四川盆地中部(以下简称川中地区)下侏罗统凉高山组致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预测下一步致密油气勘探方向与目标。针对川中地区下侏罗统凉高山组沉积演化及致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清、有利勘探方向不明的问题。在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岩心、录井、测井等分析结果,识别并厘清了凉高山组湖岸线变迁及其对致密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凉高山组地层具有西薄东厚、东西分带的特征,上超现象明显;②可识别出三期总体延伸方向近南北向的凉高山组湖岸线;③凉高山组底部弱连续的波峰、中部连续的波谷和顶部强连续的波峰,分别对应于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湖泛沉积体的地震响应;④已发现致密油气高产井分布在与湖岸线紧邻的滨岸带附近。结论认为,凉高山组湖岸线控藏作用显著,与油气源断层沟通且位于湖岸线附近的滩坝是凉高山组最有利的致密油气“甜点”区;其中盐亭县东部地区的第一期湖岸线滨岸带和仪陇北部地区第二期湖岸线滨岸带是凉高山组致密油气“甜点”发育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中部 凉高山组 地震沉积学 湖岸线识别 致密油气“甜点” 有利勘探区
下载PDF
川西北JLS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断溶体”地震预测 被引量:8
6
作者 徐敏 梁虹 +4 位作者 邓绍强 邹琴 朱亚东 江娜 魏野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1期21-26,M0003,共7页
参考塔里木“断溶体”地震响应模式及形成机制,对川西北JLS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顶界地震资料上存在的挠曲、能量突变等地震反射特征异常开展了研究。从沉积环境、岩溶作用及断裂裂缝系统3个方面分析了茅口组“断溶体”的成因,详细研究了... 参考塔里木“断溶体”地震响应模式及形成机制,对川西北JLS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顶界地震资料上存在的挠曲、能量突变等地震反射特征异常开展了研究。从沉积环境、岩溶作用及断裂裂缝系统3个方面分析了茅口组“断溶体”的成因,详细研究了“断溶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在该基础上开展了缝洞模型正演研究并对“断溶体”进行了识别。研究发现,川西北JLS地区茅口组存在3种类型“断溶体”(Ⅰ、Ⅱ、Ⅲ类),其中Ⅰ类“断溶体”(带状圆形集合体)为研究区储层发育的最有利区域。“断溶体”的提出对四川盆地同类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溶体” 模型正演 地震响应 茅口组 川西北JLS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新元古代构造属性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7
作者 陈友智 杨晓 +13 位作者 吴建学 巫芙蓉 梁虹 吴育林 郭海洋 赵振伟 李晨睿 陈颖 王晓阳 于宁 王鹏 应倩 张帅 单宝玺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58-2070,共13页
前人利用四川盆地周缘及内部新元古代火成岩地球化学信息分析其构造背景,存在伸展和挤压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地球物理资料显示盆地深部裂陷广布,而至陡山沱组沉积时期盆地中-西部存在明显的隆升剥蚀,两者之间的构造转换过程不清.针对这... 前人利用四川盆地周缘及内部新元古代火成岩地球化学信息分析其构造背景,存在伸展和挤压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地球物理资料显示盆地深部裂陷广布,而至陡山沱组沉积时期盆地中-西部存在明显的隆升剥蚀,两者之间的构造转换过程不清.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对四川盆地地震反射剖面构造解释,结合岩石地球化学、钻井数据与盆缘露头沉积层序分析,探索四川盆地新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与油气有利区.结果表明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至冈瓦纳汇聚阶段洋-陆俯冲是导致川西-川中裂谷向隆升剥蚀转化的原因,而川东新元古代中后期(820~551 Ma)始终处于构造沉降.川西-川中新元古界可能仅存在乌叶组同期的有机质岩,川中隆升区与川东沉降区之间发育碎屑岩储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新元古代 构造属性 罗迪尼亚超大陆 澄江运动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坡折带发育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8
作者 陈友智 臧殿光 +12 位作者 杨晓 巫芙蓉 梁虹 王晓阳 吴育林 郭冉 徐敏 陈颖 张帅 王鹏 应倩 赵振伟 陈娜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1-498,共8页
前人针对断陷盆地坡折带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前陆盆地前渊向前缘隆起方向坡度较缓,大型构造欠发育,地形起伏小,坡折带研究较少。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四、五段沉积时期发育前陆盆地,学者们已关注到泸州—开江古隆起西侧川中—川西地... 前人针对断陷盆地坡折带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前陆盆地前渊向前缘隆起方向坡度较缓,大型构造欠发育,地形起伏小,坡折带研究较少。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四、五段沉积时期发育前陆盆地,学者们已关注到泸州—开江古隆起西侧川中—川西地区缓坡坡折带对沉积岩相的控制,但其他相关研究较少。通过对四川盆地地震反射剖面坡折带构造解释,结合区域地质已有成果,采用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厘清了川中—川西地区坡折带类型,以及坡折带与重力滑动构造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与重力滑动构造相关的新型油气圈闭特征。研究获得如下认识:(1)研究区发育断裂坡折带,以坡折带为界,东、西两侧各发育一套重力滑动形成的“前挤后拉”构造组合,构造变形强度弱于被动大陆边缘重力滑动构造;(2)研究区构造坡折带边缘断裂控制沉积相与砂体类型;(3)缓坡带重力滑动构造拉张区正断层下盘上升形成同沉积背斜发育的砂岩,与同期断陷内富有机质泥岩侧接,形成“旁生侧储”型油气藏;(4)陡坡带重力滑动形成的须五段同沉积背斜,被翼部泥岩以及滑动构造结束后沉积的泥岩所围限,形成源内砂体输导成藏;(5)与重力滑动构造相关的同沉积背斜油气藏是源内成藏新类型,研究区须五段可能存在平行坡折带NE向展布的此类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滑动构造 构造坡折带 源内成藏 须家河组 上三叠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泸州—云锦地区走滑断裂构造变形特征
9
作者 田方磊 梁虹 +8 位作者 臧殿光 刘欢 巫芙蓉 何登发 刘鹏 刘珍 张伟康 司阳涛 陈浩凡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4-818,共15页
以多重滑脱褶皱冲断构造为主要变形的泸州—云锦地区同样发育走滑断裂。逆冲构造和走滑断裂的分类、分期厘定对于重新认识泸州—云锦地区的断裂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以泸州—云锦地区的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钻测井数据为基础,通过平面—... 以多重滑脱褶皱冲断构造为主要变形的泸州—云锦地区同样发育走滑断裂。逆冲构造和走滑断裂的分类、分期厘定对于重新认识泸州—云锦地区的断裂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以泸州—云锦地区的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钻测井数据为基础,通过平面—剖面结合精细构造解析和井—震标定分析,获得如下认识:1)北东向、北西向、近南北向等不同走向、不同级别的逆断层和褶皱带叠加、复合变形,构成了泸州—云锦地区网状的多重滑脱冲断褶皱构造变形系统。2)区内主要发育4条走滑断裂带,断层对关键界面的改造呈现出微小伸展地堑的变形特征,在剖面上则主要表现出“Y”字形负花状构造的变形样式。其中,蜀南1号走滑断裂带近南北走向,在左旋剪切作用下形成;蜀南2号、3号走滑断裂带由多条次级断层带或小型正断层左阶斜列构成,形成于右旋剪切背景。蜀南1号、蜀南2号、蜀南3号走滑断裂带均形成于二叠系沉积前(相当于泥盆纪—石炭纪)。蜀南4号走滑断裂带则呈北东走向,主体沿着背斜带的脊部发育,在右旋剪切作用下发育,形成于二叠系沉积后(相当于早-中三叠世)。蜀南4号断裂带、蜀南3号断裂带的局部区段以及主体发育在二叠系—三叠系内的逆冲断层,对志留系、二叠系、三叠系的多套源储组合具有良好的沟通作用;同时,它们对断控缝洞型储集层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利于二叠系栖霞组、茅二段、嘉陵江组等多层系的油气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褶皱冲断构造 成因机制 油气 泸州—云锦地区 四川盆地南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南—古城地区寒武系大型台地边缘层序结构、沉积演化及油气勘探潜力
10
作者 朱永进 郑剑锋 +6 位作者 俞广 陈永权 康婷婷 张友 陈胜 熊冉 韩长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61-1077,共17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轮南—古城地区寒武系台缘带规模储-盖组合的类型及时空分布不清的问题,利用最新采集/拼接处理的轮南—富满地区的三维地震数据体、30余条二维地震格架测线、9口钻井的岩屑薄片和碳/氧稳定同位素曲线等资料,建立了台地内... 针对塔里木盆地轮南—古城地区寒武系台缘带规模储-盖组合的类型及时空分布不清的问题,利用最新采集/拼接处理的轮南—富满地区的三维地震数据体、30余条二维地震格架测线、9口钻井的岩屑薄片和碳/氧稳定同位素曲线等资料,建立了台地内部—台地边缘—盆地的年代地层格架,开展了以层序或体系域为单元的沉积相研究,落实了规模储-盖组合和烃源岩分布特征,评价了有利勘探区带。研究结果表明:①寒武系台缘带可识别出4个二级层序和11个三级层序,横向上,层序结构差异明显,轮南地区结构完整,具典型侧向叠置的特征,而古城地区部分缺失纽芬兰统—第二统(SQ1—SQ3)层序且垂向加积"堆垛"特点突出;②时间上,轮南—古城地区依次经历了富泥质缓坡、低角度前积缓坡—弱镶边台地、垂向加积蒸发潟湖占主导镶边台地和侧向加积平顶镶边台地4个演化阶段,塔南古陆和古海平面等控制了空间差异;③轮南—古城地区发育9套台缘丘滩带(SQ3—SQ11)、3套膏盐岩(SQ5—SQ7)以及陆棚相和斜坡相两类烃源岩(SQ1、SQ6、SQ8—SQ11);④评价出膏下台缘丘滩带、泥下残余丘滩带、致密碳酸盐岩下丘滩带和泥间斜坡重力流4类有效储-盖组合,构建了5类成藏模式,膏下台缘丘滩带和泥下残余丘滩带是近期实现勘探突破并实施万米深地钻探的最佳储-盖组合,泥间斜坡重力流也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新类型储-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地边缘 层序结构 沉积演化 储-盖组合 寒武系 塔里木盆地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东缘寒武系盐下油气勘探领域探讨
11
作者 冯许魁 陈友智 +6 位作者 臧殿光 李明杰 巫芙蓉 梁虹 杨晓 郭海洋 赵振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070,共10页
地球物理资料显示四川盆地东缘齐岳山附近寒武系高台组膏盐岩层下深部存在逆冲构造,其形成过程以及油气地质意义未见深入研究。笔者等综合四川盆地东部石柱地区线束三维和建南地区二维地震反射资料,并结合钻井资料以及区域地质研究成果... 地球物理资料显示四川盆地东缘齐岳山附近寒武系高台组膏盐岩层下深部存在逆冲构造,其形成过程以及油气地质意义未见深入研究。笔者等综合四川盆地东部石柱地区线束三维和建南地区二维地震反射资料,并结合钻井资料以及区域地质研究成果,从构造继承性的角度探讨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台缘带类型,并分析了川东地区寒武系盐下油气圈闭特征。研究获得如下认识:①川东齐岳山北段构造变形强烈,普遍发育基底卷入构造,构造样式受青白口纪—南华纪裂谷与转换带构造位置的控制。②依据构造继承关系将盆内灯影组台缘带划分为德阳—安岳地区原生型台缘带、万源—达州地区继承型台缘带以及石柱地区继承—改造型台缘带。③依据青白口纪—南华纪裂谷的分布和后期构造作用影响大小,认为沿齐岳山向南至南川一带存在与石柱地区相似的灯影组继承—改造型台缘带,忠县、南川以西存在灯影组继承型台缘带。④研究区新元古界—下寒武统烃源岩、灯影组—龙王庙组滩相白云岩储层与寒武系膏盐岩层系构成完整的生储盖组合。⑤寒武系盐下基底逆冲可形成成排、成带的构造,与灯影组继承—改造型台缘带、龙王庙组滩相白云岩储层配置,形成断层相关的构造—岩性圈闭带,成为川东地区油气规模聚集有利区。研究认为四川盆地东部石柱地区震旦纪—早寒武世早期继承了青白口纪—南华纪裂谷构造特征,燕山期构造反转,高台组盐下形成基底卷入逆冲构造,具备生储盖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具有重要的油气勘探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缘 盐下构造 构造继承性 台缘带 基底逆冲
下载PDF
川东地区三叠系嘉陵江组邻水-丰都台凹的发现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文华国 罗冰 +10 位作者 钟克修 冯青平 刘磊 廖义沙 彭才 蔡家兰 徐文礼 朱宜新 郝静 罗鑫 徐姁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4,共13页
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对大型含油气盆地内碳酸盐岩层系的沉积充填过程及成藏地质条件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覆盖全区的二维地震及钻测井资料,对川东地区三叠系嘉陵江组沉积时期隆凹格局及古地理演化进行了精细刻画。研究结果表... 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对大型含油气盆地内碳酸盐岩层系的沉积充填过程及成藏地质条件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覆盖全区的二维地震及钻测井资料,对川东地区三叠系嘉陵江组沉积时期隆凹格局及古地理演化进行了精细刻画。研究结果表明:(1)从地震剖面、地层及岩性组合等特征上识别出邻水-丰都台凹,其两侧坡度为1°~2°,且左侧坡度大于右侧坡度;(2)邻水-丰都台凹与其他古地质单元共同控制了嘉二段沉积时期川东地区的古地理格局及构造-沉积分异特征,嘉二段沉积早—中期,颗粒滩沿邻水-丰都台凹周缘发育,晚期台凹内则大面积发育膏质潟湖沉积;(3)邻水-丰都台凹及周缘微古地貌控制沉积早期颗粒滩分布,台凹周缘地貌高部位更易形成优质白云岩储层,持续干旱、蒸发环境致使沉积晚期台凹内形成区域盖层沉积;(4)总体来看,嘉二段具备良好的成藏地质条件,有望成为寻找滩相整装气藏的战略勘探层系,建议将邻水-丰都台凹周缘台内滩相发育带作为川东地区嘉陵江组下步勘探重点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积分异 潟湖 白云岩储层 台内滩 嘉陵江组 三叠系 邻水-丰都台凹 川东地区
下载PDF
湘渝黔地区奥陶系红色岩溶地貌与沉积作用关系
13
作者 陈友智 姜伏伟 +3 位作者 陈颖 杨贵来 于宁 苏孝良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4-703,共10页
文章基于野外露头观测、薄片观察、牙形石研究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从沉积角度探讨了风化作用与湘渝黔地区奥陶系红色岩溶地貌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同生成岩阶段,大气氧含量的增加,浅海陆棚水底氧化,陆源碎屑中铁离子被氧化形成Fe_(2)O_... 文章基于野外露头观测、薄片观察、牙形石研究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从沉积角度探讨了风化作用与湘渝黔地区奥陶系红色岩溶地貌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同生成岩阶段,大气氧含量的增加,浅海陆棚水底氧化,陆源碎屑中铁离子被氧化形成Fe_(2)O_(3)进入沉积地层,奠定了地貌颜色;受岩相古地理的影响,早中奥陶世大湾期中上扬子地块自西向东岩相存在分带性,岩溶地貌仅出现在以武汉-松滋-松桃-黄平为中心的浅海陆棚碳酸盐岩弧形相带上;沉积微相决定碳酸盐岩孔隙大小与结构影响风化作用,岩石之间差异风化造就地貌凹凸形;米兰科维奇旋回导致牯牛潭组泥质灰岩与生物碎屑泥晶灰岩相互叠置,环潮坪型米级旋回造就出岩溶地貌的韵律性;灰岩中不溶残余物黏土矿物种类及含量暗示其沉积物源与埋藏史的差异,并影响岩层水化膨胀律和抗风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岩溶地貌 沉积作用 沉积相 野外露头 沉积旋回
下载PDF
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盆地结构与马槽园群归属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路顺 汪泽成 +3 位作者 肖安成 胡安平 陈友智 王芊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91-304,共14页
扬子北缘的鄂西和渝东地区分布有2个关键的元古宇出露的大地构造单元,即西侧的神农架隆起与东侧的黄陵隆起。扬子板块北缘经历长期的沉积与变形改造,形成了现今的大巴山和川东冲断体系。本文利用沉积学与地球物理综合方法对该区元古宙... 扬子北缘的鄂西和渝东地区分布有2个关键的元古宇出露的大地构造单元,即西侧的神农架隆起与东侧的黄陵隆起。扬子板块北缘经历长期的沉积与变形改造,形成了现今的大巴山和川东冲断体系。本文利用沉积学与地球物理综合方法对该区元古宙深层盆地格架进行研究,通过对裂谷断裂边界与内部盆地结构的识别揭示出西侧的南充—竹山、东侧的忠县—宜昌裂谷带的展布形态,认为它们是新元古代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过程中发育的裂谷体系,神农架隆起和黄陵隆起则为分隔2个古裂谷带的同期侧翼差异隆升地块。同时通过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技术对位于神农架南侧的年代长期有争议的马槽园群砾岩开展年代学与沉积学研究,利用其中的同沉积白云岩夹层和上覆层白云质角砾岩进行碳酸盐岩测年,获得(759.2±17.6)Ma和(566.8±13.8)Ma的年龄,证实了马槽园群为南华纪裂谷填充沉积,形成于忠县—宜昌裂谷西侧的斜坡沉积环境。由此建立了马槽园群沉积序列,结合裂谷带及隆起处的多条沉积剖面重建了扬子板块北部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沉积填充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北缘 马槽园群 新元古代 裂谷格局
下载PDF
速度-压力岩石物理模型及其在页岩孔隙压力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静怡 李敏 +1 位作者 庄明伟 孙跃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0-372,共13页
针对现有基于声波速度的经验公式进行地层压力预测时影响因素复杂的问题,应用弹性岩石物理模型来定量分析研究速度-压力关系的各种控制因素,提出孔构参数(γ)与压差之间的解析关系,并揭示压力对岩石体积模量和纵波速度等弹性性质的主控... 针对现有基于声波速度的经验公式进行地层压力预测时影响因素复杂的问题,应用弹性岩石物理模型来定量分析研究速度-压力关系的各种控制因素,提出孔构参数(γ)与压差之间的解析关系,并揭示压力对岩石体积模量和纵波速度等弹性性质的主控作用,进而准确预测孔隙压力。含气页岩中微裂缝及断裂发育时,异常高压下(高γ值)细小裂缝及扁平孔隙张开,岩石体积模量远低于其在静水压力下(低γ值)平均孔隙结构偏圆时的状态。结合岩心、测井及地震数据,利用此岩石物理压力关系刻画四川盆地丁山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压力三维空间分布变化,压力系数与含气量呈正相关,该预测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岩石物理压力关系的分析和方法的提出对非常规和常规油气田的勘探、生产和钻井安全都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压力 压力系数 声波速度 体积模量 孔隙结构 页岩气 上奥陶统五峰组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声电成像测井在川中龙王庙组缝洞型储层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贺川航 林煜 +3 位作者 陈华 代瑞雪 王紫笛 李春梅 《测井技术》 CAS 2021年第1期74-79,共6页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龙王庙组是典型的深部碳酸盐岩储层,是川中主要的产能层之一。该区龙王庙组普遍发育多样缝洞型储层,且空间分布复杂,常规解释方法无法精确划分缝洞型储层。为了有效刻画单井碳酸盐岩地层缝洞发育段,首先利用全波列数据...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龙王庙组是典型的深部碳酸盐岩储层,是川中主要的产能层之一。该区龙王庙组普遍发育多样缝洞型储层,且空间分布复杂,常规解释方法无法精确划分缝洞型储层。为了有效刻画单井碳酸盐岩地层缝洞发育段,首先利用全波列数据处理得到斯通利波能量衰减曲线,再根据电成像测井资料计算的面洞率标定不同类型缝洞的斯通利波能量范围值,研究表明缝洞发育段的斯通利波能量衰减明显增大,由此给出了缝洞发育段斯通利波能量衰减曲线的下限值为10%。电成像、阵列声波测井资料具有分辨率高、直观区分缝洞连通性等优势,能够准确刻画出缝洞型储层发育段,在四川盆地勘探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成像测井 斯通利波能量衰减曲线 缝洞识别 龙王庙组
下载PDF
四川盆地超深地震大剖面勘探及深部地质结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峰 梁顺军 +4 位作者 张晓斌 彭业君 杨智超 龙思萍 王中海 《复杂油气藏》 2021年第1期9-14,共6页
为了研究四川盆地中部地震诱发因素,了解沉积盖层到莫霍界面的地震反射信息,近年来部署了2018GJ和2009HN两条超深地震大剖面勘探测线,获得了沉积盖层、岩石圈及莫霍界面的深部地震信息,全景式地再现了四川盆地中部岩石圈结构具明显的3... 为了研究四川盆地中部地震诱发因素,了解沉积盖层到莫霍界面的地震反射信息,近年来部署了2018GJ和2009HN两条超深地震大剖面勘探测线,获得了沉积盖层、岩石圈及莫霍界面的深部地震信息,全景式地再现了四川盆地中部岩石圈结构具明显的3大界面(基地、康拉德界面、莫霍面),4大层系(沉积盖层、上地壳和下地壳、上地幔),对四川盆地深部地质结构,特别是康纳德界面及莫霍界面地质特征有了新的初步认识,为研究四川盆地中部地壳结构和地震诱发因素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地震大剖面 天然地震 沉积盖层 莫霍界面 康拉德界面 四川盆地中部
下载PDF
页岩气储层总有机碳含量地震定量预测方法及其在四川盆地LZ区块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梦 康昆 +4 位作者 龙浩 李鸿明 李文佳 周津宇 赖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0-136,共7页
总有机碳含量(w(TOC))是评价页岩气储层生烃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页岩气甜点预测的关键参数之一。页岩气储层w(TOC)地震定量预测是通过地震岩石物理分析,优选储层w(TOC)敏感参数,得到基于地震弹性参数的w(TOC)计算模型;通过全道集叠前反... 总有机碳含量(w(TOC))是评价页岩气储层生烃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页岩气甜点预测的关键参数之一。页岩气储层w(TOC)地震定量预测是通过地震岩石物理分析,优选储层w(TOC)敏感参数,得到基于地震弹性参数的w(TOC)计算模型;通过全道集叠前反演获得高精度弹性参数反演数据体,根据计算模型将反演数据体转换为w(TOC)数据体,从而定量预测页岩气储层w(TOC)的空间展布。应用该方法对四川盆地LZ区块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w(TOC)空间展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全道集的叠前反演技术充分利用叠前道集中的AVO信息刻画出储层内部特征变化,有效提高弹性参数的反演精度;确定密度为LZ区块w(TOC)的敏感参数,结合全道集叠前密度反演获得w(TOC)数据体,预测出五峰组—龙一1亚段储层w(TOC)空间及平面分布;LZ区块6口井w(TOC)地震定量预测结果与测井解释结果对比,相对误差均小于5%。页岩气储层w(TOC)地震定量预测方法能有效预测w(TOC)的空间分布,为页岩气开发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w(TOC)地震定量预测 全道集叠前反演 岩石物理分析 密度
下载PDF
基于频率域高频恢复技术的页岩气薄储层识别方法——以四川盆地泸州地区深层页岩气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康昆 杨卫宁 +3 位作者 李文佳 李鸿明 王梦 吕康馨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4-62,共9页
目前四川盆地是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2021年全国页岩气产量已经突破230×10^(8)m^(3)。针对于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储层厚度薄,水平井钻井过程中时常出黄金箱体(3~5 m)的问题,为了提高水平井优质储层钻遇率,以四川盆地泸州地... 目前四川盆地是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2021年全国页岩气产量已经突破230×10^(8)m^(3)。针对于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储层厚度薄,水平井钻井过程中时常出黄金箱体(3~5 m)的问题,为了提高水平井优质储层钻遇率,以四川盆地泸州地区深层页岩气为例,在频率域的高频恢复技术基础上,采用小波变换将其分解为各基频信号,然后根据谐波准则计算各基波的谐波与次谐波,并将其回加入原小波系数中,进行小波逆变换实现信号缺失的高低频恢复。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谐波成像的高分辨处理方法,能双倍拓展频宽,同时保证低频振幅信息和标志层相位不变,结果保真保幅,有利于页岩薄层识别;②基于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储层预测,纵向分辨率从30 m提高到约10 m,为水平井井位部署、井轨迹设计提供了支撑;③利用高分辨率处理成果对水平井钻井进行随钻跟踪指导,能较好地预判微小断裂,为预防钻井事故、提高优质储层钻遇率等奠定了基础。结论认为,理论数值实验与实际资料处理均证实了该技术的可靠性和科学性,新方法预测裂缝结果与实钻符合率在90%以上,箱体钻遇率达到90%,该方法保障了水平井优质储层钻遇率,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页岩气 高频恢复技术 薄层识别 水平井 储层预测 裂缝预测 属性提取 箱体钻遇率
下载PDF
鄂西地区上泥盆统碳质粉砂岩及黄铁矿地球化学特征
20
作者 陈友智 唐永 +1 位作者 任廷聪 何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1-473,共13页
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F-F)之交生物大灭绝事件一直是被学者关注的热点,事件的起因与机制并没有定论。前人对华南地区事件期沉积序列、地层同位素、底栖、微体生物和维管植物的类型及演化进行了研究。但对事件起始期下Kellwasser事件... 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F-F)之交生物大灭绝事件一直是被学者关注的热点,事件的起因与机制并没有定论。前人对华南地区事件期沉积序列、地层同位素、底栖、微体生物和维管植物的类型及演化进行了研究。但对事件起始期下Kellwasser事件研究较为薄弱,对其古气候、古环境认识尚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鄂西地区上泥盆统黄家磴组碳质粉砂岩与沉积黄铁矿微量元素与硫同位素进行测试分析,探讨了下Kellwasser事件期气候与环境。研究获得下列认识:1)晚泥盆世弗拉期鄂西地区为淡水环境,气候潮湿,水温约为31℃;2)受陆源营养物质供给的影响,海洋中生物生产力较高,大量沉积有机质分解,厌氧带向下扩张,造成水体氧化—还原带分层;3)大气氧含量介于17.23%~21.18%,黄铁矿δ^(34)S介于-12.01‰~-4.67‰,均未见明显波动;4)下Kellwasser事件未表现出明显的火山喷发、海水缺氧与构造作用成因的特征。研究成果为理解F-F生物大灭绝事件起因提供了参考,也丰富了中-上扬子地区晚泥盆世古气候、古环境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扬子 微量元素 弗拉期 Kellwasser事件 黄铁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